邀请性大学学习环境设计探析

邀请性大学学习环境设计探析

一、以学习为中心的主动性教育模式分析

“以学习为中心”是针对以授课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出的教育理念。作为一种主动性教育模式,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对学生主动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从学生自身的学习愿望出发,以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其它任何可能与之发生学习联系的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为途径,在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培养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才能的创造性人才。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不再是坐在教室里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不再是不加批判地接受灌输给他们的知识,而是积极独立的学习者和发现者———在任何想学的时候和地方自由地、主动地学习他们需要的知识。可以说,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中,老师的作用、学生的状态、学习的方法等因素都与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大相径庭,笔者通过下面的表格详细对比了两种教育模式的差别。从表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之间在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中,教与学的关系被彻底改写,更加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方式更加灵活自由,学习方法更具多样性,学习内容也更具探索性。事实上,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开始致力于探索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投入程度。1987年美国学生事务教育研究专家亚瑟•W•克林在《优秀本科教育实践的七项原则》中提出“本科教育应鼓励学生和教师的接触、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鼓励主动学习、及时给出反馈、寄予厚望、尊重不同的才能和学习方式”,其中心思想正是围绕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展开,不仅对各种形式的交流在学习中具有的作用给予了明确的肯定,也对不同学习方式给予了明确的支持,认为它们具有殊途同归的效果,都是取得学术成功的有效途径。始于2000年的美国NSSE(NationalSurveyofStudentEngagement)是一个致力于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的调研。调研关注的不再仅仅是教育机构的资源和声望,而是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例如针对图书馆的调研不再只关注图书馆有多少藏书和资料,而是关注学生一年之中实际阅读了多少书籍。调研关注学生在课堂之外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情况,有没有同老师一起进行研究,有没有海外学习经验,有没有参加学习社区,甚至有没有参加实习等,并以此作为评估大学有没有为学生取得学术成功提供足够支持的重要依据。NESS的调研成果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大学教育研究的各个方面,参加NESS调研的美国本科院校的数量和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已经从2000年的276所院校63000名学生增加到2014年的622所院校355000名学生。目前,NSSE调研已经获得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其调研范围正在向全球扩展。

二、非常规学习方式和广义的学习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以“观察性学习”概念阐明,人生而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客观环境刺激个人内在学习动机产生的主动学习行为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是将学习视为这样一个社会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来自环境的邀请、引导和推动是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当环境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向学生伸出邀请之手时,自由舒适的体验能帮助学生增加对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放松情绪,感觉自己更有活力、更加灵活、更有包容性,与其他师生能够更自然开放地沟通和交流。因此,相对于在教室里直接向教师学习的常规学习方式而言,其它在教室外进行的各种非常规学习方式,如社交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观察性学习、参与性学习等显得更为重要,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地、投入地、有效地学习。对学生来说,通过非常规学习方式培养的思辨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持续终身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在未来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具备思考的能力、沟通的能力、行动的能力等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这些正是高等教育的价值所在。从这个意义出发,大学校园需要向学生提供更为广义的学习环境。倡导博雅教育的英国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中谈到“当一大群青年人———敏锐、开放、富有同情心、善于观察(青年人就是这样)———来到一起,并且自由地相互交流,他们肯定就会彼此学习,即使没有一个人来教育他们。所有的交谈都是讲座,日复一日的积累使他们从自己那里得到了各种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材料、独特的判断准则和行动原则。”纽曼的观点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交流所带来的思想碰撞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完善自身的重要途径,校园应该能够充分支持学生的各种社交活动,并从中着意引导和培育非常规学习行为。环境对行为的引导通过编织在环境中的非言语信息来实现。在人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中,由听觉接受的语言信息对人的行为具有比较强的限定性和约束性,倾向于直接告诉信息接收方应该怎样做。而由视觉、触觉、嗅觉等其它感官接受的非言语信息对人的行为的限定和约束是非强制性的,往往由信息接收方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自行决定需要怎样做。大学生作为具有复杂知觉系统和联想能力的成年人,在潜移默化中主动认可和接受的思想和行为更容易被自觉地在实际行动中贯彻执行。可以认为,如果环境中编织有与学习相关的非言语信息,这个环境就具有了将各种交流活动导向学习行为的潜力,环境也就成为广义上的学习环境。有理由相信,当环境能够为学习提供更多的灵活条件时,学生就能找到更多能够帮助他们走向优秀的道路,未来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下文结合笔者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麻省理工学院、匹兹堡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普瑞特艺术学院、哈佛大学等十几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考察的情况加以分析说明。

三、邀请性大学学习环境设计初探

营造广义的学习环境需要将传统校园环境中界线分明的学习、生活和休闲等各种功能分置的空间打散重构,在空间轴上为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在时间轴上将交流向纵深推进,让环境具有能够接纳和包容学生的各种社交活动,并将这些活动导向非常规学习行为的能力。

(一)以社区理念营造学习环境,主动邀请学生参与其中,为各种形式的交流创造机会

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来自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带来的思想碰撞,这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完善自身的重要途径,也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因此,以社区观念来营造学习环境,邀请学生以社区居民的姿态自由参与其中,将学习环境的范畴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扩大至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支持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并将其导向非常规学习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校园里的食堂、咖啡厅和快餐厅,各种运动娱乐活动场所,以及布置于室外和室内的各种休息空间都具有成为学习环境的潜质。增加这些交流空间的数量,对其布局进行规划,都将能够有效支持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各种社交活动和学习活动。事实上,美国高校普遍重视这方面的建设,各种交流空间如同繁星一样遍布校园的角角落落。在新建校园景观和建筑物时,各院校普遍重视对社区理念的挖掘,努力使其不仅成为学生的学习社区,而且作为社区活动中心真正地向其所在区域辐射。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的探索中心(DiscoverCenter),不仅致力于在方程式和试管之间建立生动对话,促成跨学科合作,而且作为社区活动中心慷慨地服务其所在地区。对研究人员来说这是一个“恢复性”环境,可以与同事一起在这里充分休息放松,补充进一步前进的能量,擦亮不同学科间交叉合作的火花;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开放舒适、既可独处又可分享,能够充分激发创造力的“社交性”学习环境;对普通民众来说,这是一个假日公园,是具有“参与性”的科普乐园,科学以虚怀若谷的气度向民众介绍和普及自己。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的史塔特中心(StataCenter)也是这样,从设计之初就希望除了成为学校地标式的科技中心外还要成为该地区的社区中心。这些被冠之以“社区”概念的场所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热情邀请各种迥然不同的人们参与其中,顺势串联起各种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创新也由此起步。

(二)打破传统教学环境单向度的空间组织形式,以积极灵活的环境邀请和确保学习行为超越教室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室里学习、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在办公室里和老师会面,学习行为被分门别类地封装在一个个独立的空间里,彼此之间鲜有交集。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课堂之外的各种非常规学习活动,重视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从教室中有效引导出去是学习环境设计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环境邀请和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需要关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重新规划学生和老师在建筑中的活动轨迹,让教师与学生在建筑中的行动线路不再单纯地以最简捷路径呈现,而是像网一样复杂交织在一起,通过增加相互之间碰面的机会增加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从而创造各种非常规学习的机会。二是压缩教室等功能性空间所占的比例,扩大间质空间的比例并模糊其功能,让教室之外有更广阔、丰富、自由、灵活的空间容纳学生的活动,让环境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够为学生潜在的学习行为服务。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的微生物学院,教室、实验室和办公室等功能性空间围绕两个在形态上类似购物中心中庭的共享空间布置,高达八、九层的挑空、纵横交错的楼梯、沿走廊布置的各式各样的子空间使这里如同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微型城市,让人们能够在这里惬意地学习、交流和休息。长期来看,间质空间模糊的功能性还使建筑具有自我进化的能力,其灵活多变的形式能够从容应对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对学习环境提出的各种需求。三是尽可能多地在环境中植入支持学习的设施设备,例如白板、黑板、软木展示板、显示屏、投影仪等。通过在环境中编织与学习行为相关的非言语信息,能够以暗示的方式有效地将学生在教室之外自发进行的各种社交活动导向非常规学习行为。如麻省理工学院史塔特中心(StataCenter)的公共空间中布置了大量黑白和软木板,供人们自由地书写和张贴各种资料;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的探索中心(DiscoverCenter)中科技转化区的墙壁通体由白板装饰,将办公室中的学习研究工作延伸至办公室外;麻省理工学院教学大楼、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人文生态学院、匹兹堡大学学习教堂(CathedralofLearning)等许多教学建筑都在走廊的拐角处布置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空间,提供各种可自由使用的设施设备。“在学习者聚集的地方,当学习空间和资源总是可以常规性自由使用的时候,主动性学习就可以获得更有效的鼓励。”

(三)削弱学习环境中围绕教师形成的空间中心,营造平等、自由、舒适的氛围,邀请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活动

路易•康在他的著名演讲《形式与设计》中提到“学校起源于一个人坐在树下与一群人讨论他的理解,他并不明白他是个教师,他们也不明白自己是学生。他们在思想交流中做出反应,明白这个人有多好,然后愿意让他们的儿子们也来听这个人讲话,这就是最初的学校。”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当学习不再仅仅是静静地听课和记笔记,思考、提问、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思维和身体都需要变得更为积极主动。正如同路易•康所揭示的那样,平等、自由、舒适的环境氛围是保证基于交流的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最佳成效必不可少的条件。首先是平等,从视觉上弱化甚至彻底取消学习环境中明确的空间中心,淡化教师的中心地位将传递出平等的潜台词,是对这里没有统领一切的权威人物,让我们一起学的最好说明。目前,这已经成为美国大学学习环境设计的一个趋势,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的微生物学院和人文生态学院教室、匹兹堡大学学习教堂(CathedralofLearning)中以世界各国建筑文化风格装饰的教室,以及笔者考察过的这十几所大学中众多新建的大型阶梯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等都已经取消了讲台,明确地传递出去权威化的信息,在潜意识中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老师走到学生中间,鼓励学生与老师平等交流。其次是自由,学习环境应能灵活支持讲座、小组讨论、个人研究等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应允许老师和学生根据学习需要随时改变空间格局。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人文生态学院的多功能教室,所有课桌椅都配有万向脚轮,四周墙壁皆用白板装饰并且在中间间隔布置显示屏,令这个教室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以随时根据需要重新布置,满足各种不同形式的学习要求。授予教师和学生一起创造和支配学习空间的主动权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对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对学习活动产生更强烈的参与愿望。最后是舒适,温馨、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环境氛围有助于放松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快乐积极的情感反应,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具体表现手法相当多样:自然作为最具生命力和活力的元素是比较常见的主题,通过自然隐喻原发的创造力,借助植物、水和光为人们其补充精神上和意念上的能量;家是另一个常见主题,色彩、材料、家具等元素营造的家一般的温馨氛围最容易让人感到舒适安心从而放松地学习;解构主义风格将空间解体后重塑所带来的混乱的和谐所传递出的非同寻常的动感和活力也常被用来激起人们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的激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四、结语

以学习为中心的邀请性学习环境设计旨在使环境能够像磁铁一样将学生吸引进来,当学生们觉得舒适和有价值,就会持续不断地主动前来、停留、并且再来。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的学生除了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外,也会具有开放的、兼容并包的襟怀,能够在未来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展现出更为卓越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行动能力等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这正是大学学习的中心要义。这样的学习环境一旦建立起来便可以形成一种氛围延续下去,影响和塑造每一个被带到校园中的个体,并一批接一批地传递。

作者:尚慧芳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