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信英语作文范例6篇

邀请信英语作文

邀请信英语作文范文1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T.Hall)于1976年在其著作《超越文化》(BeyondCulture)一书中首次从交际和文化关系出发,提出了关于解释人类交际活动受文化和语境因素制约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该理论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而且被广泛地应用于跨文化对比、文学、翻译、写作等领域。请柬(InvitationCard)作为实用文体的一种书面体裁,被应用于中美两国民族在各自的文化圈内交流和两国跨文化交际中,并发挥着传递信息的功能和实现礼仪交际的社会功能。请柬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非正式请柬是指用于亲戚朋友之间邀请信,其格式与书信类似。而正式请柬无论中文还是英文都有一定的书写格式和方法,主要用于招待会、举行婚礼、宴会、隆重仪式等正式场合。本文把该理论中关于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分类概念,国家文化在高低文化语境中的定位及其交际中的差别性特征这三个具体观点应用于中美正式请柬写作模式的探究,通过对选取源自1990.1.1-2010.12.31为时间跨度段的中美正式请柬作为语料进行对比研究,力求证明该理论对请柬写作结构和请柬写作策略有普遍的解释力以及对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指导意义。

二、理论框架

(一)高低语境文化具有语境性及其分类

Hall(1976)在其著作《超越文化》一书中认为,人类交际(包括语言交际)要受到文化和语境的制约与影响。他在该书中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HighContext)与低语境(LowContext)(1976:81-83)”。Hall(1988:96)认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绝大部分信息或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于交际者个人,仅有微小部分存于编码清晰的信息中。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处在传递的信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

(二)国家文化在高低语境文化中的定位

WilliamB.Gudykurmt根据Hall关于高低语境的解释,“将12个不同文化的国家按从低语境到高语境的顺序排列依次为:瑞士、德国、斯堪的纳维亚、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阿拉伯、中国和日本”(cf.唐德根,2000:181)。基于不同文化的国家对语境排列位置,中国文化具有高语境特性而美国文化具有低语境特性。

(三)高低语境文化的交际性特征

M.W.Lustig和J.Koester把HC和LC文化及交际的差别特征概括(cf.贾玉新,1997:34)为8项(见表)。在本文中,笔者仅以前3项特征予以解读并运用于中美正式请柬的范例分析。通过表可以看出,高语境文化中,语境在意义传递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的传递并不完全依赖语言本身,而是更多地借助语境,并以含蓄和暗码的方式来传递;而在低语境文化中,语言的作用突出,交际信息主要是通过语言以直白和明码的方式来传递,语言在交际中处于中心地位。高语境中的信息编码和解码更多地依赖交际双方共享的文化规约和交际时的情景,而低语境中的信息的编码和解码则主要在语言中,交际信息对语境的依赖性与前者相比要小。

三、基于高低语境文化理论视角下的中美正式请柬写作模式的分析及其解释力

高低语境文化视角下,文化思维模式会影响语篇的写作模式。请柬作为实用文体的一种书面体裁,具有为实现特定礼仪功能的文体特征和相对固定的写作模式。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美请柬除了体现相同的礼仪功能外,由于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其写作模式各异。本文以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为视角,利用文献中的中美正式请柬为语料进行比较、归纳和范例分析,从请柬写作结构和写作策略两个方面来证明该理论对写作模式具有普遍的解释力。

(一)语篇结构——中式请柬的螺旋型叙事结构与美式请柬的直线型叙事结构

1.中式请柬语篇结构分析

由于长期在儒、道、佛教的浸润下,中国文化积淀倾向于含蓄和中庸。基于这种倾向性,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螺旋型的。而中国文化积淀的倾向性和思维模式的螺旋型特点又决定了中式请柬语篇的叙事结构。笔者利用文献语料,选取1990.1.1-2010.12.31为时间跨度段中的35篇中文正式请柬,通过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总结并得出结论是:在中国高语境文化下,由于受中国文化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式请柬语篇的组织方式呈现出两类叙事结构,可分别表示为:(1)背景信息(包含暗示信息和明示信息)-宣布主题--暗示信息(可选)-发出邀请-确认邀请(可选);(2)明示性背景信息-宣布主题—暗示信息(可选)-发出邀请-确认邀请(可选)。具体到范例1,该请柬正文可分为4部分:“从盛世文明到以裹文事”是间接迂回的暗示性信息;“从谨定到宴会厅”是明示性的背景信息;“举行南方日报文艺部作者座谈会”是基于上文语境的宣布主题行为和“翘盼光临,千祈勿却”是发出邀请行为。由此看出,范例1的叙事结构是背景信息(包含暗示信息和明示信息)-宣布主题-发出邀请。从高低语境文化理论的视角来看,中式请柬的叙事结构蕴含了过多的语境信息,作者借助上文语境,以含蓄委婉的暗示信息来实现礼仪功能。而对语境的依赖度较高这一现象,却反映了高语境文化下的中式请柬的组织方式是受文化倾向性、语境因素和思维模式制约的。

2.美式请柬语篇结构分析

在基督教文化熏陶下的美国人崇尚独立,奉行“自我为中心(ego-centrism)的文化价值观”(胡文仲,1994:257),以个体性为基点进行直线思维,强调直述己见、明确具体的直线型叙事结构。笔者运用与中式请柬相同的语料检索方式和相同的语料分析方法(上同)对所收集的28篇英文正式请柬(不含以英语为中介语的所有英文请柬)进行分析,总结并得出结论是:在低语境的文化下,由于受美国文化思维的影响,美式请柬语篇中采用叙事结构有别于中式请柬叙事结构,并呈现出显著的特征,可表示为:发出明示邀请—宣布主题-背景信息(明示)-确认邀请(可选)。以范例2为例,该请柬分为3部分:“从LadyAmeliaJones到Dr.JohnMarkham”是发出明示邀请行为,“atasoireeathome”是主题信息,而“OnFridayevening,thethirdofMarchatseveno’clock”为明示性背景信息,“Pleasesendreplyto”为确认邀请的信息。由此看出,范例2的叙事结构是发出明示邀请—宣布主题-背景信息(明示)-确认邀请。根据高低语境文化理论,美式请柬的叙事结构呈直线型,作者以语言为载体,直截了当地发出邀请行为和宣布主题,而非借助语境信息来传递邀请这一礼仪功能,这表明在低语境文化圈内美式请柬的叙事结构同样受美国文化观念和直线思维的制约,但也表明叙事结构对语境的依赖度低。

(二)语篇策略:华而不实与朴实无华

语篇策略是Enkvist(1978)提出的术语,指语篇作者根据交际目的对语篇所作的总体决策和选择,是为一定的目的而对决策参项(decisionparameter)所作的权衡。在具体请柬的写作中,当语篇的构架及主题确定后,语篇的策略表现为作者采用何种手段来实现交际目的。本文通过中美请柬语篇范例的描写与对比分析来证明该理论对语篇策略的选择有普遍的解释力,即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选择恰当的语篇策略是服务于语篇结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请柬的礼仪功能的需要。

1.中式请柬语篇策略分析

从言语行为来看:范例3实施了两项言语行为,即宣布主题(举行庆祝元旦“茶话会”)和发出邀请(敬请光临指导)。为实施言语行为所选择的策略:在中式请柬中,两项言语行为是借助于暗示性的背景信息(上文语境)来完成即通过间接迂回、含蓄隐晦的中国文化思维来宣布主题和发出邀请的。可以看出,中文请柬正文部分的写作策略是先从细节信息开始,最重要的信息置后,基于语境信息以间接迂回、含蓄隐晦的中国文化思维方式来完成特定的礼仪功能。从基调的角度来看:正式、庄重、礼貌和谦恭。为了彰显基调,作者选择的策略包括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在高语境下,信息编码和解码更多地依赖交际双方共享的文化规约和交际时的情景。作者使用的敬词和谦词如兹、敬、光临和敬礼等语言形式来显示礼貌,而频繁地使用这些词,既是中国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承的体现,也是在特定的书面体裁场合中为更好地实现请柬的礼仪功能的需要。而非语言形式是采用了线性的格式,但有别于美式的格式。

2.美式请柬语篇策略分析

从言语行为来看:范例4也实施了两项言语行为,即发出邀请(requestthepleasureofthecompanyofMr.HuWenzhong)和宣布主题(reception)。为实施言语行为作者所选择的策略:在该请柬中,两项言语行为是通过直抒己见,以明示的方式来发出邀请和宣布主题。作者在正文部分的写作策略是先从最主要的信息开始,明示性的背景信息置于主要信息之后,而且以直接的美国文化思维方式来传递特定的礼仪功能。更重要的是,美式请柬与中式请柬相比,对语境的依赖度要低,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明示性的语言来完成。从基调的角度来看:正式、庄重、礼貌。作者选择的策略也包括: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在低语境文化下,作者为了表达礼仪功能,注重语言准确性和明示交际,在请柬中未使用类似于中式请柬中含有隐含意义和文化色彩的谦词,仅限于使用常见的词汇request,pleasure,R.S.V.P.来显示礼貌,而非语言形式是采用了美国文化有的缩进式的线性格式。需要强调的是:中式请柬中存在着诸多敬词和谦词如令尊、敝人、寒舍以及常用套语、四字成语等,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礼仪功能的需要。事实上,正是这类词往往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容易引起交际障碍或误解。相比之下,美国人通常是以自身愉快的感受来显示礼貌,常用的词有pleased,pleasure等。

四、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建议

本文在分析中美文化思维模式差异及其如何影响请柬语篇组织和策略选择的基础上,对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提出的建议为:首先,应用文写作不仅是单纯地考虑语法正确性,也要考虑适切性问题。D.H.Hymes(1971)指出要培养学习者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中学会使用恰当的语言形式(cf.胡壮麟,2001:357)。具体到应用文体裁来说,其写作是一种交织着浓厚的社会文化观念的语言思维活动。其次,应用文写作还要考虑框架结构和段落安排问题。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了解本民族与目的语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差异和语篇组织方式差异的基础上,进而培养学生以目的语文化的思维模式来谋篇布局。最后,应用文写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语言对比的能力。RobertLado(1957)在其著作《跨文化的语言》中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并指出了对比分析的重要性(cf.ibid:377)。基于对目的语和母语的应用文范例的对比分析,来引导和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中的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意识,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锐性,并逐步提升写作能力及其策略。

邀请信英语作文范文2

论文摘要:本文从文体学角度,分析了应用文的文体特征、应用文翻译的文体要求,并从措辞、句式、篇章三个角度分析了生活中常用的几种应用文体翻译的具体方法。

一、应用文文体特征

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由于其使用范围、场合和交际参与者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体。文体学的研究在于通过分析各种语言习惯,确定不同场合的文体特征,解释为什么会具有这种特征,然后以语言功能为依据,对这些特征进行分类。不同文体的特征存在于语言的任何层面,如措辞、句子、篇章,凡是适用有限功能场合的特征,都可以看做某一特殊文体的文体特征。

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人们才从语言功能的角度把各种传递信息的语篇划归为实用文体,即应用文体,从而开始了对应用文体的文体学研究。应用文文体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包括信件、证书、公文等不同类别,而且语言差异很大。它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内容有不同的要求,尽管如此,各类应用文还是有其语言和格式上的共同特征。

1.信息性

各类应用文都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所以有别于文学创作,主要内容都是为了传递信息,功能性强。广告、证明等都具备目的明确、信息性强的特点。

2.语言简练

应用文的内容针对性强,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实用”的特点,因此,应用文的语言简练,直截了当,条理也很清楚。对于公函、海报等这一类型的应用文,文章结构应该紧凑,内容简洁明了,没有不必要的细节和无价值的信息。

3.规范性

很多应用文都有自己固定的写作模式,无论在选词还是在布局上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写作模式。规范的格式是其文体特征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应用文主体功能的手段。

二、应用文翻译的文体要求

翻译的目的是用译入语再现原文体的文体特征,强调译文的得体性。在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必然要重视相应文体组句谋篇的诸项原则。

应用文翻译的本质是“信息”的传达,侧重于事实性信息,其美学和文化信息则处于次要地位。应用文翻译要考虑信息传达的效度,故应对涉及文本信息性质的特点进行分析,对不同信息性质的特征作出判断,再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应用文翻译的信息传达的社会效应取决于受众的民族语言文化、思维方式、期待心理、认知能力、关系等制约参数,只有在满足这些因素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信息传递的最佳效度,故信息传递是一种系统内动态的、可调节的传递过程,并非一个简单的“忠实”原则所能说明问题的。在应用文翻译中,文本类型都有其不同的侧重型,其策略原则也会有所不同。翻译时,要达到应用文体的翻译要求,即“正确、通达、适切、快捷”(方梦之、毛忠明 2004:27)。

三、应用文体翻译的方法

1.特殊文体的措辞

各种文体都有一些各自常用的词语,这既包括专业术语,也包括专业术语以外的一些体现文体特色的词语。由于应用文的特殊文体形式,译者如不了解其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在翻译中不能把握一些规范用语,那么就阻碍了语言接受者的理解。这就要求译者熟悉相关措辞,准确理解文体信息。

近些年,申请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在翻译他们的申请信时,若是进入中学学习译为 “to enter school”,进入大学以上学历学习译为“to be enrolled in”,中学毕业应译为“to finish school”,大学毕业译为 “to graduate”。证书翻译中,“颁发”用 “to be awarded”一词,“特发此证”可用 “to be granted”一词。

在翻译非正式邀请信时,最值得注意的是措辞问题。此类信件通常是写给亲朋好友的,所用的语言往往不很正式,非常口语化,在翻译时就要体现出来。如“您能……吗”常用 “Would you…”,“真希望您能来”译为“We do wish you would be coming”或 “We do hope you will be coming”。

感谢信是社交书信中常见的一种形式,翻译时措辞要真诚,语气要谦恭有礼。如感谢他人的盛情款待和热心照顾,可译为 “offer my gratitude for your gracious hospitality and courtesy”,“希望能有机会报答您的美意”译为“I hope that I may have the opportunity some day to return your kindness”。

在翻译祝贺信或贺卡时,措辞要亲切热情,字里行间充满美好而真诚的祝福。如“深深地祝愿您生日快乐,长寿绵绵”译为“A very very happy birthday and many many returns of this happy day to you”,“祝福你们天长地久,美满幸福”译为“wishing you a long and happy and prosperous life together”。

2.特殊文体的句式结构

不同的文体,其句式也有不同之处。译者应采用已有的句式,遵循特殊写作规范,创作出地道的翻译。

贺卡常用的句式:⑴This is to wish you … 愿你……;⑵With kindest regards to…谨向你们致以……;⑶Kindly pass my wishes to…请把我的祝福转达给……。

证明书常用格式有:(1)This is to certify that… 兹证明……;(2)It is hereby certified that… 特此证明……;(3)This is a letter of intention to indicate that… 本信意在证明……

如下面这份学位证明:

李明,男,生于1979年9月,北京人,在1998年至2002年期间完成物理系所有规定课程,成绩合格,特于2002年6月向其颁发毕业证书。

这份证明翻译成英文时就可套用“This is to certify that …awarded this certificate”这样的框形结构:

This is to certify that Li Ming,male,born in September 1979,native of Beijing,having in the years 1998 to 2002 satisfied the requirements of Physics Department,was in June,2002 awarded this certificate.

在社交书信中,邀请信或请柬是比较重要的一种,一般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正式请柬格式严谨,有固定程式,一般用第三人称书写。中英文邀请信有相似的措辞方式和句式结构,但格式差别很大。英文格式为分段式,邀请者、被邀请人、目的、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组成要素各占一行,使人一目了然。

Dr. and Mrs. Tomas Robert

request the pleasure of

Mr. and Mrs. Rojam Clark’s

company at dinner

on Thursday,September the twentieth

at eight o’clock

to meet Mr. John Oven

100 North Avenue

为了欢迎约翰·欧文先生,托马斯·罗伯特博士暨夫人荣幸地邀请罗杰·克拉克先生暨夫人出席于9月20日星期四晚8点在北大街100号举行的晚餐。

那么,对于正式的邀请信,受邀请者接受邀请或因其他原因不能赴约,也要用同样的写作格式答复,例如:

Owing to Mr. Clark’s

absence from town on business

Mrs. Frank Clark

regrets that she is unable to accept

Dr. and Mrs. Tomas Robert’s

kind invitation

on Thursday,September the twentieth

兹因克拉克先生因公出差,弗兰克·克拉克夫人歉告她无法接受托马斯·罗伯特博士暨夫人定于9月20日星期四赴约的盛情邀请。

3.根据文体要求删减与改写

删减和改写在应用文的翻译中常常是必须借助的手段,否则可能会对实现译文预期目的不利。由于这类语篇的特殊功能及该语篇类型的语言和结构形式明显受特定文化制约的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应根据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使用符合译语文化观念和习用语言结构模式的表达方式,使译文语言对接受者发挥良好的影响力。这就要求译者在必要时使用删减和改写等手段进行翻译处理。(方梦之、毛忠明 2004:33)

在中文的求职申请信中,除了申请的职位和个人信息外,求职人往往还会写“本人为人诚实可靠,而且工作踏实。我相信我一定能够胜任这个工作”等主观评价的句子。在英文求职信中,一般只是对个人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能力的客观描述,不掺杂主观评价。这时,中文求职申请书中的主观评价在翻译成英文时就可以删减掉,以符合译入语的习惯表达模式。

再如这样一封中文留学申请信:

我叫王明,生于1977年,现年30岁。我于1995年被××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录取并开始了我那难忘的大学生活。在四年学习期间,我一直是班长,而且所学各科成绩均好。1999年从××大学毕业后,我从事过不少工作,如翻译、编辑、教师等,但我发现我对语言教学越来越感兴趣。我现已通过由教育部举办的一项考试,由此取得了前往贵国学习的政府资助。

我希望进入贵校学习教学法这门课程。

我在上海大学各门学科的成绩单和三位教授分别写的推荐信将由该大学直接寄给你们。

我希望录取信将及时寄来。

在中文申请信中,申请人在信的开头会罗列很多个人信息和情况,而把申请目的放在信件结尾处,这样的信件翻译成英文,就要进行适当的删减与改写,把内容重新调整、删减,以符合英文申请信的表达习惯。在英文申请信中,内容的顺序为最主要目的、相关信息、其他信息(可省略)。

英文申请信内容如下:

I wish to enter your university to take courses in Teaching Methods.

I was born in 1977. In 1995 I was enrolled in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of ×× University. During my four academic years,I made good grades on all courses. After my graduation from ×× University in 1999,I found my interests tending more and more towards language teaching. Now I have passed an examination sponsor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governmental scholarship which will enable me to further my academic study in your country.

A transcript record of all the courses I completed at ×× University and three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will be sent to you directly by the University.

I wish a letter of admission would be issued to me in due time.

比较汉英两个文本不难发现,申请目的“我希望进入贵校学习教学法这门课程”被编辑到英文信件的开头,而中文信件里“现年30岁”、“一直是班长”、“从事过不少工作,如翻译、编辑、教师等”这些与申请目的无关且不符合译入语读者欣赏习惯的描述则在英文信件中被删除,以提高译文的可读性。

四、结语

文体学描绘了各主要文体的语言特点,阐释了语言的各种功能,使译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体所表达的内容和作用。文体与翻译关系密切,译者在翻译时,应注意不同文体的不同特征,把握文体的功能,熟悉其特征。尤其是应用文这种实用性强、特点突出的文体,只有把握了其特有的文体特征,掌握了它的词语搭配和句法以及根据不同交际目的、场合和对象组句谋篇的技能,做到句子衔接、语意连贯、文体适切,才能达到语言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邀请信英语作文范文3

关键词:邀请 言语行为 会话结构

基金项目:2014年枣庄学院科研基金一般项目(2014YB48)成果之一

邀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交际行为,当说话人试图请求听话人参加某项活动或做某件事情,便会使用邀请言语行为来达到交际目的。从形式上邀请有书面邀请和口头邀请;在内容上,邀请又可分为真诚邀请与非真诚邀请。

一、 文献综述

邀请作为言语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研究,如本体研究(Gu,1990;Mao, 1992; Tseng, Miao,2000)和跨文化研究(Leyre, 2004;凌矸迹2011)。在会话结构方面,Gu(1990)首次提出汉语邀请的三分结构特点,即邀请拒绝――再次邀请拒绝――最终邀请接受这样的会话结构,Mao(1992)从文化身份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中式三分邀请的语用功能。 由于以上学者的研究都是描述性研究,没有具体数据支撑,且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因此本文试图在言语行为和礼貌理论视域下系统地对真诚的口头邀请进行中美跨文化语用对比实证研究,探讨中美邀请回应言语行为在语言会话结构上存在的异同,对比其话轮结构与前人的研究是否发生变化。

二、 理论支撑

言语行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最初由英国哲学家John Austin1962在《论言有所为》中提出。交际的基本单位不应该是句子而是完成一定的行为,而话语本身就是一种行为,Austin的学生Searle1979进一步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他按照功能将言外行为分为五类: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宣告类,本文所要研究的邀请言语行为属于指令性言语行为。该理论将话语看作是“行为”,是一个交际双方通过互动而正确理解说话人交际意图的过程,该理论构成了语用学研究的基石,在此基础上,礼貌理论产生发展起来,其中,Leech(1983)的礼貌原则和Brown&Levinson(1978;1987)的礼貌理论最有影响力。Leech(1983:132)阐述了六条礼貌原则: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Brown&Levinson(1978;1987)的礼貌理论重点概念是面子(Face),面子威胁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和礼貌策略。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消极面子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何兆熊,2000)。在B&L(1987)看来,邀请是一种威胁听话人消极面子的行为。

三、 研究设计

共100名受试者参加本次研究,中美各50名。中国的50名受试者为西北师范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的本科生与研究生,专业为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和市政工程,年龄在19-30岁之间;美国的50名受试者,是生活在纽约和旧金山两市的美国人,年龄在20-30岁之间。研究工具采取访谈记录单。访谈记录单要求受试者回忆近期发生在自己或家人朋友身上的真实口头邀请言语行为,并尽可能真实地写下邀请者与被邀请者的详细对话,并说明交际双方的年龄、关系以及亲密程度、权势关系和邀请的难易程度。将访谈记录单200份发送给100名受试(中美各半),要求每位受试填写两份访谈记录单。受试者完成之后进行回收,得到中方87份访谈记录单,美方只回收到55份。最后经过研究者的阅读,有78份中文样本和50份英语样本是有效的。

四、 研究结果及讨论

(一) 汉语语境下的邀请回应话轮结构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研究者发现在会话结构方面,汉语中的邀请回应言语行为是一个高度结构化的互动过程,单轮、两轮和三轮结构并存。一般而言,邀请者在发出邀请之前,会寒暄几句作为暖场或者探询邀请实现的可能性,研究者将其称为预邀请;随后,邀请者切入正题,正式表达他的邀请意愿,此时被邀请者可以选择直接接受或者拒绝,双方可能会就邀请的原因、时间、地点等信息进行协商问答,经过协商被邀请者做出决定并进行回复;如果被邀请者拒绝了邀请,那么邀请者要么接受拒绝,要么继续邀请,经过两轮或三轮跷跷板式的互动,邀请回应言语行为最终实现。

1.单轮结构

单轮结构是最简单直接的邀请回应言语行为,其模式是这样的:(预邀请―回应)邀请―(协商)接受/拒绝(协商)。通过分析,研究者发现74%的语料采用了单轮结构。

2.双轮结构

在双轮结构中,有两轮邀请和回应,即:(预邀请--回应)邀请―拒绝坚持邀请―最终接受/拒绝(协商)。在回收的78份有效的访谈记录单中,11份(14%)使用了双轮结构。如下例:

3.三轮结构

根据Gu(1990)和Mao (1992)的研究,三轮结构是中式邀请的典型结构,然而在研究者搜集的语料中,只有9例(12%)采用了此类结构。三轮结构的模式为:(预邀请--回应)邀请--拒绝再次邀请--再次拒绝坚持邀请--最终接受/拒绝(协商),见下例:

(二)英语语境下的邀请回应话轮结构

在回收的美国受试的50份有效访谈记录单中,有48份使用了单轮结构,其余两份采用双轮结构,因此,我们认为美国人的邀请回应言语行为的主要结构为单轮结构,而多轮结构不具有典型性。以下图示揭示了美国英语语境下邀请回应的单轮结构:

(预邀请)(回应预邀请)邀请人发出邀请 (就邀请事件进行协商)被邀请人接受邀请/被邀请人拒绝邀请(协商)

图一:美国英语邀请回应言语行为话轮图示

参考下例:

A: Hey, Jack, my friends and I are having a Halloween party on Wednesday. We were wondering if you would like to join us? 发出邀请

B: Um, yeah, sure. Wait, what time? 接受邀请

(三)讨论

比较语料体现出的中美邀请回应言语行为,研究者得出:美国人喜欢单轮结构而中国人则展现了多种模式,即单轮、双轮和三轮结构并存。

本次中国受试的邀请回应语语料表明,74%的中国人(78例中有58例)使用单轮结构,而采用双轮与三轮结构的例子相加才占26%(78例中有20例),研究者将这两种结构归纳为多轮结构。换言之,大部分中国受试者喜欢使用简单的单轮结构,少部分人采用复杂的多轮结构,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Gu,1990;Mao,1992;Tseng,1998)大相径庭。经过仔细调查每个案例的背景信息,研究者得出以下解释:

近四分之三的受试者提供的语料中采用单轮结构,这些受试者中有72%的人是亲密关系,如亲人或好友;从权势关系方面看,有91%的人属于平级关系,因此,由于亲密的关系和平等的社会地位,被邀请者没必要多次假意拒绝邀请。另外,中方受试年龄在19-30岁之间,受试群体为年轻人,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年轻人追求高效率,语言风格简约,多数人采用单轮结构也就不足为奇。再者,受试者均为高校再读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历层次较高,在当今中西文化交融的形势下,他们受西方文化影响,开始注重个体主义,当被邀请人拒绝邀请时,邀请者会考虑对方的独立自由,有可能不愿继续强迫对方。

然而,依然有26%的人使用多轮结构,这说明传统的邀请模式仍然在影响人们的语言表达。从邀请者角度出发,重复性的邀请能表达好客真诚与礼貌,符合礼貌原则的策略准则,即尽量使他人多受益,是给对方积极面子,所以邀请者一再发出邀请;尽管西方人看来邀请行为会威胁到听话人的消极面子,但中国学者毕继万(1996)认为中国人的消极面子概念不同于Brown&Levinson1978,1987的面子概念,因为中国人不认为邀请行为伤害听话人的消极面子;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消极面子在中国人的面子系统中并不重要,人们在发出邀请时要较少顾忌对方消极面子。从被邀请者角度看,不断拒绝也是有必要的,首先,不立即接受邀请也是礼貌的体现,遵循了策略准则和慷慨准则;其次,拒绝邀请也是试探邀请者所发出邀请真实性的一种策略,因为并非所有的口头邀请都是真诚的,也有可能只是维护人际交往的一种言辞手段。

美国受试的语料表明,绝大多数人(96%)在邀请回应行为中使用单轮结构,剩余4%(两例)使用双轮结构,研究者对这两例记录单进一步分析发现交谈双方是情侣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单轮结构是美国邀请言语行为的基本结构,多层结构不具有典型性,这与之前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整体西方社会注重个体主义,尊重个人的独立自由,从邀请者角度来说,由于邀请对方参加某个事件需要占用被邀请者时间,妨碍他的自由,因此一旦对方拒绝,邀请者便不愿继续邀请,威胁其消极面子。

五、结语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美国人的邀请回应话轮结构依然是单轮结构,但汉语Z料表明中国人的邀请回应话轮结构较二十年前有第一定的变化,模式呈现多样性,既有单轮结构也有多轮结构,其中单轮结构占了大多数。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英邀请言语行为比较的语料,但也存在受试样本单一、语料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Gu,Yueguo.Politeness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 Journal of pragmatics[J].1990(14): 237-57.

[2] Mao,Luming.Invitational Discourse and Chinese Identities. Journal of Asian Pacific Communication[J].1992(3/1):79-96.

[3] Tseng,Miaofen.Invitational Conversations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American English with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J].1999( 34 /1):61-89.

[4] Leyre,R.The Speech Act of “Invitation” in Spanish and in French: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liteness.Revista Espanola de Linguistica[J].2004(34 /2):421-454.

[5] 凌来芳.邀请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 [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1(5):116-120.

[6] 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

[7] Searle,J.R. Expression and mean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8] Leech,Geoffrey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New York:Longman,1983..

[9] Brown P.& Levinson S.C..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1978-1987.

邀请信英语作文范文4

【关键词】英语口语能力语言交际能力

英语口语教学最基本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学英语新教材的推广使用,英语教学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备受关注。英语口语是否说的流利,已成为社会检验一个中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的重要的标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有很多不利因素影响着英语口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英语语言教学的现状

1主观因素

教师和学生均有轻视英语口语的思想。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课堂教学主要侧重英语知识的传授,不厌其烦地讲解语法,却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为了提高分数而学,因而选就了一大批:“聋哑英才”。这是英语教学的误区,只能把学生导入英语学习的“死胡同”;再有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足,由于平时师生对英语口语教学及训教重视不足,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致使学生在开口讲英语时没有一种自主感,有过多的考虑所说的词句是否符合语法原则,加之摆脱不掉母语思维的影响,说出来的英语四不象,导致不少学生说英语时自信心不足,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

2客观因素

语言教学环境的缺乏。语言教学环境需要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有目的的语言交际环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说出地道的语言。但是我们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真实英语交际的情景,他们进行英语教学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而且目前大部分英语课堂的模式就是粉笔、课本、板书及教师的一言堂。口语训练也往往是简单的、机械的英汉互译,缺乏师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感情上的交流。再有班容量大,老师很难开张有效地口语训练活动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开口讲英语的机会太少,往往是一枝或几枝秀在课堂上,因此口语能力很难提高。如何灵活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我国教学实际,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鉴于以上英语口语诸多不利因素我们从两个方面下功夫。

二、课堂教学活动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情景构思新的形象,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如运用实物、图片、投影、简笔画,录音,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兴趣。如教学(Book1)Unit1Canyouplaytheguitar?这一单元学习Can表达能力和询问能力及回答。以明星图片展示语言点,PresentthepictureofYaoMing.andaskthestudentstoguessandsaysomethingabouthim.学习运用语言点Whatcanyoudo?Ican…小组开展游戏,鼓励学生展出才能,拓展才能,培养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

2、模仿配音

录音中英美地道的语音语调绘声绘色,录像中人物的感情、语言更反映得淋漓尽致,配合录像中生动逼真的情景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视听,学生积极模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英语新课标》每单元都有听力训练,学生就听过的对话内容编一段类似的对话,或复述其中的对话大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大大提高。

3、扮演角色

在培养听、说能力在真实的语言情景里,让学生练习使用,而不要只是照教科书朗读对话或死背书上一句子,书中的Listen,readact,practise,say都是很好,培养学生活用所学的语言材料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发挥“导演”的作用,把句型、对话、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使学生得到大量口语训练机会。如学了购物句型时,我把讲台变“柜台”,学生用身边物品用“贷物”,“小演员们”踊跃扮演顾客、售货员等角色,投入到真实自然的交际功能,使机械性训练过渡到实用性训练,学生“学以致用”,“学以活用”,大大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4、复述课文

根据所学课文内容灵活自由地表演,强化所学知识。如在教邀请、感谢和道歉句子时,告诉学生可以改变邀请的对象,如在邀请加上见面打招呼的情节。除了面对在邀请还可以通过电话邀请对方。例如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邀请别人看电影、吃饭之外,还有什么情况下会邀请别人?”适当的提示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英语歌曲进行口语练习。

歌曲教学可以在英语教学的多个方面使用,也同样可以用于语音教学,教师应有选择地使用歌曲,旋律简单歌词易懂的英语歌曲是较好的课堂材料。在熟悉旋律的同时,学习歌词则对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有很大帮助,对于口语表达练习来说也是相当轻松有效的操练资源。6、多媒体参与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快捷、直观、准确等特点,可以作为学生口语训练的有效辅助手段。通过视听、声像、软件和课件的综合运用,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全面刺激,营造出一个仿真的英语交流环境,大大增加了口语训练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外教学

课外教学主要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来完成,课外教学只有与口语练习结合在一起有的放矢,易于实施。

1、深入生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学习英语,仅靠课堂上几十分钟远远不够。这就需要课外再创情景,进行巩固。在日常生活中创设说练情境,激励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英语。我每日让学生坚持三分钟FreeTalk,请值日班长用英语报告值日(onduty)等。同时,要求学生在校园内外,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和同学老师打招呼,打电话,借东西。请求帮助等。鼓励学生学唱英文歌曲,背诵小诗或原版英文片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际应用口语的能力活动中,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下自我熏陶、自我欣赏。

2、实时提供案例

案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办法,案例就是一个交际情境,既可以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也可以放上些问题让学生发现并探索,讨论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途径。比如“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专题训练,教师可以提供案例:Sarsh到朋友BaiLing家去做客,并在BaiLing家吃晚餐,或两个小朋友无意中碰到成为了好朋友并邀请新朋友吃东西等。通过几组不同的对话,及学生不同的评价,让学生领悟到遇到问题不但要说清理由,还要讲文明,语气要合适,最关键的是要学会尊重别人,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多想想

总之,只要老师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长此以往,就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邀请信英语作文范文5

【关键词】PRETCO-B 写作试题 分析 命题规律 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5-0039-02

写作测试是一种综合性的测试,能较好地测试考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各级各类英语考试的必考题型,也是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Level-B,简称PRETCO-B)的重要组成部分。PRETCO-B作为一种部级水平考试,有其内在的命题要求和命题规律,写作也不例外。加强对其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规律,增强教学和考试的针对性,促进教学水平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一 PRETCO-B的写作要求

PRETCO-B的写作部分主要考核应用文或实用性段落或短文的写作。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书面交流的能力,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而对PRETCO-B写作部分的要求是:能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写出简单的短文;能用英语填写表格,套写便函、简历等,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基本恰当,表达清楚。

PRETCO-B的写作/汉译英测试考生套写应用性短文、填写英语表格或翻译简短的实用性文字的能力。题型有套写、书写、填写或翻译。测试的主要内容为:应用文(便条、通知、简短信函、简明广告、简短说明书、简历等)或实用性段落、短文翻译。

二 近7年PRETCO-B写作试题分析

从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7年共15次B级写作试题考点统计见附表。

三 命题规律

从文后附表可以看出,近7年的写作考查都是以应用文或实用性文章为主,包括电子邮件、通知、求职信、邀请信、感谢信、留言表、调查问卷等,其命题规律如下:

1.符合“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因此无论在日常教学还是部级的教学水平考试,都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础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PRETCO-B写作的命题较好地体现了《基本要求》中的“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考核与实际生活能力考核、职业场景与职场英语有机结合,考查学生生存所需要的语言能力,使测试更加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实践性和真实性。

2.以指导性写作为主,测试正确套用和使用常见的应用文格式

纵观这7年的写作试题不难发现PRETCO-B写作是以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为主,其素材与内容的选取基本可以提供一个符合考生年龄特征及生活背景的、模拟的场景,考生只需把题目所给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等提示要点转译成英语,注意应用文的格式并加上一些适当的连接词连接上下文即可。它不同于命题作文,可以随意发挥,也不是简单的句子翻译,更不是CET-4、CET-6等对写作的要求较高,其命题较好地体现了测试考生的套写、书写或翻译应用性文字的能力的要求。

3.各种应用文体反复出现,常见的应用文体复现率更高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B级)》明确指出写作 / 汉译英测试考生套写应用性短文、填写英文表格或翻译简短的实用性文字的能力,而《基本要求》交际范围表对写的要求是“表格填写和模拟套写”,包括个人资料表单、通知、邀请函、简短个人信函等,因此历年B级考试的试题中,各种应用文体反复出现,很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和《基本要求》的精神原则。如上表中,电子邮件、通知这两种常见应用文体各出现了3次,感谢信、留言表各出现了2次,占所统计次数的2/3,可见其考查频率之高。

4.不同的内容出现在同一应用文体中

在日常交际中,不同的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如邀请别人出席某一活动,既可以电话通知,也可以发请柬、写邀请信或发电子邮件等,而这也体现在B级写作考试的命题中。同为电子邮件这种应用文体,2009年6月是告知客户已为其预定了房间,从机场到宾馆的方式并邀其第二天到办公室洽谈业务;2007年6月则是王军在网站上卖书,告知客户书已寄出,请反馈并欢迎继续选购;2006年1月则告知因行程改变,取消预定房间。不同的内容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这一现代人常用的方式来告知,达到学以致用、考教结合。

5.相似的内容出现在不同的应用文体中

由于应用文的多样性,同样的素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同样是卖了货物给客户并告知对方货物已发送,2011年6月考的应用文文体是感谢信,而2007年6月考的是电子邮件;2009年6月与2011年12月所考内容也很相似,但前者考的应用文体是电子邮件,后者是电话留言。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PRETCO-B写作测试的命题主要以应用和指导性写作为主,以日常交际和职业场景的素材为辅,反复测试考生正确套用和使用不同的应用文体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制订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及样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李惠桂.近年PRETCO-B写作试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群文天地,2011(7):179~180

[3]高教司[2005]57号: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2005

[4]李欣、王世英.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历年真题与精解[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王迈迈.B级考试历年全真试卷与详解[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10

[6]王迈迈、石茂祥.B级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详解[M].武汉:湖北音像艺术出版社,2010

[7]熊、谢德荣.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专题讲解训练[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

[8]梁小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写作考点分析与写作技巧[J].英语考试研究,2009(7):26~31

[9]李惠桂.两次PRETCO-B写作试题分析及其启示――2011年6月与2007年6月英语写作试题异同点比较[J].考试周刊,2011(56):5~6

[10]詹先君.语言测试学视野下的英语写作能力初探[J].英语考试研究,2009(6):50~54

邀请信英语作文范文6

语言具有交际性。只有在实际交流过程中,语言的魅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也只有在实际交流过程中,课堂上所学的语言才能够得到强化和巩固。我们英语老师不妨布置如下的英语家庭作业,并让学生用手机录音或合影(如与老外)的方式证明,便于检查。

1.用英语打电话的作业。在学了五年级的Doing housework一课后,我布置给学生这样一项作业:打电话邀请你的朋友星期天去公园玩或去看电影。电话中学生会用到基本的电话礼貌用语(May I speak to ... This is ... speaking.),邀请别人的用语(Are you free now?Shall we go to ...),正在进行时的时态(What are you doing?I’m ...)和表示“再邀请”的用语(How about ...?)。通过第二天的反馈,100%的学生完成了该作业,并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

2.用英语借东西的作业。四、六年级都有“借东西”的交际用语。针对课文所学的知识,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利用课间时间向其他班的同学用英语借一样东西。结果,年级中几乎80%学生和我们班的学生有了以下的对话:May I have a ...?/What for?/I want to ... /Sure. /Here you are. /Thank you.对话不在长短,关键是有用英语交际的意识和是否能完成任务,如果能从老外那借到东西,那么去国外生活就多了一样本领。

3.用英语做调查(采访)的作业。做调查是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的常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知识掌握与实践运用的统一。如学完五年级的Hobbies一课,可设计这样一项作业:在家庭或亲戚朋友中做一个调查,看看他们的喜好如何,然后列表统计,分类,做成记录卡。这样,不仅让学生的学习融入生活,真实体验生活,还让他们在生活中学得知识,巩固对各种“-ing”形式的动作单词的记忆。学生通过完成此项调查任务,锻炼了交际能力;了解了自己父母、亲人的爱好特长,增进了亲人间的沟通能力与凝聚力;同时小组内对调查结果交流、比较的,又大大加强了学生间互动。

4.用英语写信的作业。为了让学生自己感受英文书信和英文信封的格式,我让每个学生都给好朋友写一封英文信,然后互相阅读,纠正其中的格式错误和语法错误等。学生都认真地投入了该作业中,完成质量出乎意料地好。我想,即使教师一遍遍地讲,学生一遍遍地背,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厌烦,也不一定收到如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