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实训报告范例

普车实训报告

普车实训报告范文1

关键词:轴类零件外径;精密测量;教学设计

1来源分析

《常用量具应用训练》是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中比较基础的一门一体化课程。轴类零件外径的精密测量是一个重要知识点,在本门课程后续的学习中,以及其他一体化课程如《车工综合技能训练》、《数控车综合技能训练》的学习中也将应用到该知识点。技工院校学生具有动手实践能力强,且偏爱于所学知识与将来工作有联系。所以,可以将本教学任务设置成某企业质检部门的真实具体任务,有利于学生获得具体的工作实践经验。

2制定教学目标

2.1学情分析

本教学任务的教学对象是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的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机械通用类技能课程,能识读简单的零件图、也能分析制定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并利用普车进行轴类零件车加工。所以,学生具备了学习本教学任务的基础知识与能力。

2.2教学目标内容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将教学目标细分为课前目标、课中目标以及课后目标。课前目标:(1)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5-6人),提前分发轴类零件及其图纸,让同学们自己识读该轴类零件需要测量的尺寸内容。(2)根据车加工实训经验,初步选定合适的量具(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搜索,初步学习相关量具的基本知识。课中目标:(1)检验学生的识读零件图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正确回答各个尺寸的合格范围、公差等级。(2)根据各个尺寸的公差等级,引导学生正确选择相应量具。(3)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操作以及观看相关视频,学生能对外径千分尺进行准确的读数,能动手利用外径千分尺对轴类零件外径进行准确测量。(4)通过给出量具操作规程文件范本,及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要求各个小组能完成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的编制。(5)根据轴类零件及其图纸,要求各个小组能完成轴类零件的测量,并能准确规范填写检测报告。课后目标:根据检测记录表,要求学生能正确绘制轴类零件图绘制,并在图中进行尺寸标注。

3制定教学内容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本教学任务设置成学生将来企业工作中的典型任务。例如某公司质检部门接到一批轴类零件的测量任务。根据任务描述,可以明确出更为细致的任务内容:(1)零件图识读、尺寸合格范围的计算、尺寸公差等级的确定。(2)量具的选用。(3)量具操作规程的编制(外径千分尺):工作原理、读数原理、使用注意事项、操作步骤、维护保养。(4)轴类零件外径的测量。(5)检测报告的填写。(6)绘制轴类零件图。

4教学实施过程

根据设置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目标,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也可以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来设计。课前:学生活动:(1)根据分组要求,完成分组。(2)通过互联网搜索、归纳。(3)有疑难问题通过QQ平台在线与教师交流。教师活动:(1)利用QQ平台分组通知、零件图纸、零件识读要求。(2)在线回答学生提问。

5教学评价

通过教学,需要检验学生们对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检验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所以,本教学任务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展开。(1)学生能否准确识读轴类零件外径尺寸要求、公差等级。(2)学生能否快速准确地对外径千分尺进行读数。(3)学生能否编制量具操作规范文件。(4)学生能否正确使用外径千分尺进行轴类零件外径的测量并准确填写检测报告。(5)学生能否正确绘制轴类零件图并进行标注。(6)学生小组中各个成员间的相互协作能力。

6结语

在本教学任务的教学设计中,通过任务导入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在识读图纸尺寸、外径千分尺读数、外径千分尺测量环节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动手为主,教师在旁辅助指导,引导及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及操作技能,鼓励学生间相互协作分析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义会.基于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实践教学创新探讨[J].时代农机,2017(09).

普车实训报告范文2

关键词:汽车电气设备;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

1前言

汽车基本组成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现代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电气设备愈加复杂,汽车电气故障也愈加多样化。培养大批掌握汽车电气系统专业知识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汽车电气设备在汽车类专业知识系统中所占的分量也越来越重。本文针对目前高等院校汽车电气设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改善教学效果的措施和途径。

2课程概况

《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课程主要介绍现代汽车电气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特性以及检修维护等多方面的内容。课程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理论内容抽象。学习该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对汽车构造、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学生就业后无论从事汽车生产制造还是汽车维修保养等工作,都要求掌握一定程度的汽车电气专业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贯采用“讲授加考核”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是教师讲得多,演示多,学生实训少,动手少,部分构造和原理并非真正理解,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效果不佳,同时也抑制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

3理论教学改革

当前多数高校的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理论课程的教学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跟着教师被动学习的方式。突显出的主要问题变现为:(1)理论教学中教师仅通过语言描述或多媒体展示汽车电气元件,学生从未接触过汽车电气元件,以至于学生理解困难甚至逐渐产生厌学情绪。(2)汽车电气内容抽象,专业性强,如果学生不了解电气元件要实现的预期功能,不清楚电气元件对整车的正常运行能起到哪些作用,那么在汽车电气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上就会非常肤浅。

3.1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教师也应尽可能多的采用探究式或启发式授课的形式,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摆在同一位置上。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尽可能多的通过展示汽车电气元件实物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电源系统的交流发电机、启动系统的起动机、电子点火系统的分电器总成等。展示实物的同时配合多媒体教学以便直观地展示电气元件工作时的内部结构关系及电路工作原理,动感性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2多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

任何汽车电气元件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举实例,将各个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与整车的正常行驶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电源系统的蓄电池工作特性时,应与日常用车中可能遇见的情况联系起来,例如停车后忘关照明灯或者车顶灯,在长时间放电后再次起动发动机会出现什么问题?在大耗电量行车条件下如果发动机长时间低转速运转会对电源系统产生哪些影响?汽车高速行驶或低速行驶时对于照明系统都有哪些要求等?通过问题来导入案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4实践教学改革

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电路系统复杂多样,通常在讲授完某一部分理论内容后安排实践课教学。实践教学中教师一般按照结构、工作原理、故障现象、故障检测及故障排除的步骤展开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包括:(1)实践教学多为验证性试验,即实验课开始时学生已经知道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并且实验内容重复,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2)实践教学学时较短,并且多为示范性实验,学生往往模仿老师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往往并没有真正理解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4.1开设创新性实验项目

创新性实验项目类似于毕业设计,允许学生参与设计整个实践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题、查阅文献、编制实验方案、以探究的形式开展实验项目、根据实验情况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创新性实验项目没有已知的结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未来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

4.2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课程中明显过时落后的内容应作调整,同时对符合发展前沿的内容应及时更新。例如电源系统中的干荷电式蓄电池的保养维护、内搭铁型交流发电机的拆装等现代汽车已逐渐淘汰的应作删减,增加免维护型蓄电池和外搭铁型交流发电机的项目;删减传统机械式点火系统的课时,增加电子点火系统相关内容;在整个实验学时的末期增加整车电气综合实训台项目以便将整车主要电气设备内容统筹学习。

4.3加强实践教学的考核

汽车电气设备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既分散又系统,不仅要考查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技能的能力,还要对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考核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发电机与调节器试验、充电系统故障诊断、起动机结构与测试、点火系统结构与测试、空调系统的压力检测及整车电气系统典型故障分析与检修等内容;考核应包括教师提问学生现场作答,以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随机抽取操作项目考查学生动手能力。改变以往考核中过于偏重理论考试成绩的情况,提高实践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

5结束语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可能遇见的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开放性实验课题,避免学生机械式的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学计划中应及时更新实验项目,争取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获得最有效的学习;加强实践教学的考核,端正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习态度,提高实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

参考文献

[1]吴越武,曲婧.《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7,27(06):212.

[2]吴芷红,于明进,王慧君.汽车电气设备的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3):140.

普车实训报告范文3

关键词: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工程实践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课,是非机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我国现在的教育体制,使得通过高考而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当代企业用人要求,因此,处于学校和社会过渡阶段的大学就承担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金工实习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各工科类尤其是转型学校对于金工实习课程尤为重视。由此促进基础理论向工程实践能力,职业素养方面转变。这就要求《金工实习》课程的安排要更为合理。由于《金工实习》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目前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实习内容过于单一,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传统的金工实习就是从讲授到操作,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实训内容陈旧,滞后,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还停留在注重传统的普通车削加工上,像数控技术这种现代化加工方法的实习,所占比重太少。不能满足当今工业发展需求。(2)各个工种实习操作太过独立,没有相关性。目前,我院的金工实习,各个工种实习内容独立分散,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在实际生产中,每一个部件的产出都是由各个工种联合加工出来的。现在的实习,很难让学生正真理解工件的加工工艺。另外,每个工种安排实习时间相同,不能突出重点,难点的培养。(3)出于安全原因,个别实训设备使用受限制,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于职员的专业需求。

1教学内容的调整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教法和内容上就行改革和调整。目前我院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学时的金工实习课程,机械专业4周,近机专业4周,非机械专业2周。虽然在课程设计上,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学内容难易程度不同,但相同专业的学生实习内容完全相同,还的按着传统教学模式,分为车,铣,焊,铸,钳,及数控工种平均分配课时,各个工种按顺序轮换。由于实习人数多,每个工种实习时间短,这样以来实习深度并不高,不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金工实习教学还是采用“我来演示,你来学做”的模式,学生完全不用思考,只跟着操作就可以了,完全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学院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选择零件进行设计加工,金工教师做专业技术的指导,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教学手段即以学生为主体,利用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助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法。

2教学方法的探索

(1)建立学生选组制度。学生被动的分组学习,现在让学生有选择老师的权力,如同网上选课一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种进行实习,不被迫性的学习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企业式课程实习。根据我院实训中心现有的设备,可以进行企业式的课程实习。即将工程训练中心作为一个小型的企业,根据企业的运行模式,将设计,生产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分析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设计出一个典型的零件,在金工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零件的加工。最后将各个工种的零件进行装配。由于金工实训课时有限,分析设计的部分可以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完成,最后在金工实习的时候进行实际操作,如此,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最要意义。另外,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我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及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技术,思想过硬的教师团队才可以教书育人。所以为了增强教师的自身能力素质,实训教师应定期组织去企业学习,学习新的技术,学习新的理念,从而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3)定期组织金工大赛。对于学生来说,金工大赛即锻炼了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又具有挑战性。通过金工大赛,学生对于零部件的生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加深了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平时枯燥无味的文字跃于眼前,给了学生更大的创造空间。

3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院的金工实习的考核主要是检查学生的操作成品。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加实际操作组成。看重的只是最后的成品,这样一来,学生感觉自己每天按时上课,平时也不用多加练习,甚至自己都没有独立完成操作,也可以拿到成绩。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削减,对于金工实习课程也会越来越不重视。为此需要对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新的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20%+实际操作成绩50%+创新能力10%+实习报告20%组成。其中实习报告包括答辩部分及所有零件操作的工艺过程。

4结束语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实践教学额每个环节。金工实习是高校工科学生的必修实践课程,陈旧老套的教学环节早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所以金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使之更能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应用大学转型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珊珊.科技经济导刊[J].2016(12):134.

[2]蔡盛腾.装备制造技术[J].2016(06).

普车实训报告范文4

农业技术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以突出应用性、适应性和实践性为原则,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重组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从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模块化、项目化设置课程,即分为“职业能力基础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模块”和“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在“职业能力基础课程模块”中,把性质相近的课程可综合在一起,如将《土壤学》、《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等课程综合为《植物生长环境》,《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可综合为《普通化学》等。再以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标准,有针对性的补充实用性的新知识。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模块”中,要有特定的职业岗位技能方向,课程内容要有明显的指向性,侧重于应用性、从业性,而且以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为主。在“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中,根据学生选择的从业方向,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补充相关知识,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从业要求。

二、根据职业能力,明确课程目标

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计划性极强的行为,教师的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要依据课程的目标来制定和实施。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就业为导向,明确而具体地与将来的职业岗位相对接,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创造条件,以缩短高职教育与就业目标之间的距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围绕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根据专业培养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以及就业需要合理制定各门课程的目标,同时要体现出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具体目标两个层次以及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三个维度。

三、合理设计内容,突出技能培养

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突出“加强基础实践,整合专业实践,拓展综合生产实践”。基础实践突出以化学为核心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在实验教学内容中多设计综合性、探究性等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要突出对学生现代生物技术和技能的培养,实行多课程联合实习和综合教学实习,以实现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系统训练;综合生产实践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学生的就业尽可能创造条件。通过合理配置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按基本技能(侧重操作性)、专业技能(注重应用性)和综合技能(强调实践性)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突出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的培养,建立“生产体验—技能训练—综合实践”的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具体落实到各实践教学环节中。

四、依据课程性质,选择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具体的实践中问题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所应用的基础理论是统一的。这就要求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尽量做到情境化、问题化。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提出或让学生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具体的方法因课程性质不同而不同,主要有实验、操作、操练、实习、见习、社会调查等。

五、依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活动

实践活动的开展应以校内实训中心和合作企业为依托,实施产训一体、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产训一体应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2学期):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基础性实践技能训练,如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常规理化分析,作物形态识别和基本的农事操作技能等。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基地管理,并对每天观察到的现象、发现的问题、撑握的技术等做好记录,使学生对生产的各个环节产生感性认识,这不仅增长了知识、学到了方法,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第二阶段(3~4学期):在校内实训中心、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能训练,即是在理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训和生产实习,以生产项目为载体开展项目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技能培训。如中草药栽培与加工专业的学生可在“百草园”进行药用植物种类、品种识别;营养诊断和施肥;灌水排水;病虫测报和防治;采收和分级;防寒等单项技能的训练。第三阶段(5~6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即是在学生全面学习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毕业(顶岗)实习进行综合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能力,实现学生快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达到毕业即可上岗的目标。另外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每年应组织学生开展送科技下乡、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以及课外科技活动和操作技能竞赛等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六、建立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的管理要有一定的制度做保障,因此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文件,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和提高质量的前提,包括《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实践课程标准》、《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实验(实习)教学质量考评方案》、《毕业(顶岗)实习规范及质量标准》、《教师实验(实习)操作技能及教学考核方案》、《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标准》等一系列管理文件,才能使各实践环节制度化、规范化。实践教学管理应以目标管理为核心,放活过程管理,强化对能力目标的考核。在管理上应实现时间、内容、形式、空间上的开放。

七、注重考核评价,灵活考核方式

普车实训报告范文5

关键词:护理研究生;助教;护理实验室;基础护理;实践教学;开放管理

护理实验室是进行护理实践教学、提升护生操作技能的主要场所,是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孵化器。开放式的实验室环境有利于实验室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加护生技能训练的机会,提高技能操作水平。然而,目前大部分实验室仍存在练习预约制[1]、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到位[2]、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3]。部分教育者引入本科护生参与实验室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不足的压力[4],但由于本身还处于理论学习阶段,未经历临床实践,本科护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存在局限性,无法在练习过程中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我国部分高校借鉴国外经验,在化学、微生物等实验室应用研究生助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6],但在护理开放实验室方面的应用未见报道。我院将研究生助教引进到护理开放实验室日常管理中,为规范管理实验室提供新思路,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选取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7级在校四年制本科护生96名作为实验组,其中女生86名,男生10名;年龄18~21(19.54±0.87)岁。2016级在校四年制本科护生92名作为对照组,其中女生84名,男生8名;年龄19~22(20.38±0.77)岁。两组护生性别、年龄、学制及入学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实验室管理方法

实训课开始前,由实训教师向护生介绍开放实验室具体的开放时间、地点及预约方法,要求护生遵守开放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对照组由本科护生参与开放实验室管理。即实训教师在班级中挑选学习态度好、责任心强的护生作为实验室管理员,通过微信群建立联系。实验室管理员提前1周收集好护生预约情况,报告教师,领取实验用物做好清点工作,准备到位。护生练习过程中遇到用物不足、多媒体设备操作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护生技能练习完毕后,督促各组员整理好操作单元用物,清理垃圾,清点实验用物,将能二次利用的用物复原归类放好,发现相关仪器设备损坏及时报告教师。护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管理开放实验室,轮流值日,教师跟进把关。实验组由研究生助教参与开放实验室管理,具体如下。

1.2.1.1研究生助教的准入要求

借鉴美国大学研究生助教管理机制[7],原则上接受经过一年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全日制在读研二或研三的护生自由申请,要求人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20h,熟悉护理开放实验室的运作。新学期开始,护理实验室公示助教岗位申请人员,经笔试与面试考核,并结合本科时期参与实验室管理及临床实践等情况综合考虑录用。

1.2.1.2系统培训

熟悉开放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后,培训教师会提供相应课程参考材料和案例,安排课程观摩,研究生助教了解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技能操作的评分细则。观摩实训教师的操作过程,加深对操作手法细节的理解,培训后对研究生助教教学理论与相关技能知识进行理论考核。

1.2.1.3预约管理

研究生助教综合网上平台、电话等渠道的预约信息,根据护生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护生进入实验室练习操作,并将整理后的预约情况公示于公告栏,备好用物。

1.2.1.4实验室环境管理

以基础护理学开放实验室的管理为例。基础护理实验室于周一至周五18:00~21:00开放,共2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5张病床,每个床单位1个时间段内接受2~3名护生预约练习。研究生助教需根据国家教育部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重要指示[8],切实落实环境安全的要求,对实验室水电、易燃物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加强巡视,做好登记;此外,还要注意日常保洁,督促护生练习后清理实验室并检查门窗,确保实验室安全。

1.2.1.5实验用物及仪器的管理

对备物室与仓库采用五常法管理,保证实验用物能满足护生练习之需,避免不必要囤积与浪费,向护生示范如何科学整理用物,开放前后督促护生做好物品的准备与归位。按照实验区域,把区域内的模型、治疗车等贴好标识,固定放置在相应区域内。重点强调对除颤仪、心电监护、高仿真模拟人等贵重仪器的维护,实行每周检测,记录在案,发现故障立即送修,确保正常使用。此外,护理实验室容易发生锐器伤,相关技能操作后,按操作需求将废弃安瓿或针头分类放置在收集盒,以免造成伤害。

1.2.1.6研究生助教的教学指导及反馈

研究生助教除需认真履行以上的岗位职责外,还需在开放实验室期间对护生进行教学指导。在课程开始前,研究生助教与任课教师就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评价标准达到统一,将一学期的教学内容细分到每堂课,让研究生从一开始便清楚自己的教学任务,明确教学指导的重点,提前准备。研究生助教与护生建立微信群,以便及时通知开放时间的变动情况,必要时将护生练习技能操作的录像视频上传反馈练习情况,对护生普遍存在的疑问作统一讲解。在护生进入开放实验室练习时,研究生助教仔细观察护生对技能操作的练习情况,必要时以视频方式录下来。在护生不确定操作步骤时,积极主动地上前答疑,对他们不清晰的地方加以解释并示范正确的操作手法。待护生基本掌握该项操作要领后,将护生集合组织小组讨论,介绍1个临床案例让护生通过演练体验该项操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演练完毕,研究生助教以讲授和提问的方式,注重引导护生将书本知识点与案例实际相结合,使护生从单一、纵向的思维模式转变为多角度、横向的临床思维模式,在问答中培养思辨能力。实训的最后,研究生助教就本次技能训练情况做回顾与总结,将教学目标与护生实际练习情况相联系,对护生达标的表现好的地方予以鼓励,对未达标的地方予以提醒,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勉励其继续努力。除课程内容外,研究生助教与护生积极互动,了解他们对实训的真实感受,听取意见与建议。针对护生存在的问题作整理归纳,适时向教师反馈。

1.2.2评价方法

①实验室内部管理检查评价。学期结束后,以教育部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为指引,参考医院五常法实施效果的评价[9]。自行设计开放护理实验室内部检查表,由教学主管副院长、教学科和实训教学主管老师,对护理实验室的环境卫生、仪器设备、操作用物、药品制剂和医疗废物处理5方面进行自查,采用5等级评分,1=差,2=较差,3=改变不明显,4=较好,5=好,总分25分,得分越高说明实验室管理效果越好。②本科护生理论、操作成绩评价。课程结束后,由护理学基础教研室组织教师对护生进行理论考核,以本学期护理学基础内容命题,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案例分析题,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操作考核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师统一标准和评分细则,两组护生由相同实训老师对技能考核进行综合评定,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生操作实践能力越强。③护生对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自设问卷调查护生对开放实验室管理效果的评价,包括帮助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有助于团队合作、发现薄弱知识点和促进反思、总体管理效果好共5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是”、“否”2个选项,由研究者发放问卷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填写要求。共发放问卷188份,回收188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率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学年末实验室内部检查结果

2.2两组本科护生基础护理学考核成绩比较

2.3两组本科护生对实验室管理效果评价比较

3讨论

3.1研究生助教参与开放护理实验室管理的优势

3.1.1实验室规范管理得到落实

研究生助教在开放实验室管理上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曾经的“管理对象”,又是现阶段的“管理者”,这使他们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能兼顾实验室管理制度要求和护生技能操作的需要,成为师生之间的联络员,使两者联系保持紧密。助教岗位的设立,明确了岗位职责:开放前,研究生助教各渠道收集预约申请,依据上课班级和内容合理安排护生进入实验室练习的时间,准备好相关用物,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配置,并公示于公告栏,护生根据安排有序进入实验室练习。开放结束后,研究生助教督促护生做好环境用物的整理,对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回收再利用,本着资源共享原则方便下一批护生练习所用。研究生助教向刚接触实践学习的本科护生宣传进入实验室练习需遵守的相关制度,以身作则,从细节处落实实验室管理规范,并不断强化护生对实验室维护的意识,使实验室规范管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1.2朋辈效应有助于护生反思自身学习,促进护理技能的掌握

由于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学生人数上升,实验室工作量增大,师资力量普遍紧缺使学生技能掌握情况未得到跟进。而研究生助教的设立,能有效缓解教师短缺。更重要的是,研究生经历了临床实践、考取执业证、求职、升学等阶段的磨练,与本科护生年龄相近,存在共同语言的优势及自身学习经历,使本科护生信服从而形成紧密的纽带。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认为研究生助教参与实验室管理有助于促进反思,实验组理论与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这与闻彩芬[10]的研究结果一致。开放式的实验室环境,使得部分护生在练习的同时,作为观摩者参与其中,常常是1名护生在练习,另1名护生拿着评价标准在旁观摩,帮助指出违反操作原则的地方,两者轮流。但护生自身还是初学者,对技能操作也不熟练,指导作用有限。研究生助教在巡视时对护生不规范的操作手法能及时纠正,并结合评价标准讲解,示范操作手法,此时观摩的护生作为反思主体,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使模糊的知识点得以呈现与解决。讨论的过程吸引其他护生加入,促进护生之间交流,加深团队合作学习,课堂知识的重现也有助于加深记忆。从开始零星的质疑扩展到最后普遍的反思,在反思中护生对技能操作的手法要领有更深层次理解。研究生助教作为“学习激发器”,与护生之间的朋辈关系得到很好的利用,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引起护生反思使知识内化吸收。对于护生提出操作技能在临床方面应用的问题,研究生助教有能力结合临床实际加以解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展其知识面。这与赵鑫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朋辈效应在提高护生操作技能中起的重要作用。研究生助教相当于一个连接理论学习与临床实际的窗口,并能以自身经历给护生一些学习建议,可帮助护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2对研究生自身学习的促进

研究生经历过本科系统的学习与实习,在开放实验室中能发挥“过来人”身份的作用,帮助护生更好地理解如何把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在思想上学习上引导护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护士的身份过渡。与此同时,担任助教、协助管理实验室的工作锻炼了研究生自身的协作能力,由于助教身份,促使研究生加强自身理论与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水平。研究生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延展,将研究生培养融入到本科生开放实验室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优势,并促进研究生个人的学习与成长。

3.3建议

3.3.1日常管理细节化,满足护生自学需要

高质量的实验室管理,除在宏观上表现为环境整洁卫生,用物整理规范,设备先进以外,细节处的管理同样需要关注。护生的技能训练主要是在课外的开放实验室进行,故实验室应提供促进护生自学方面的环境支持。研究生助教在管理实验室时,应根据护生该阶段学习课程的特点,结合临床病房、治疗室的设置,将需重点掌握的护理技能操作流程制成流程图上墙,便于护生在技能学习初期对照流程图分步记忆操作步骤,有助于培养条理习惯,更快掌握技能操作,以增强其学习自信。临床科室除重要流程制图上墙外,还设有提醒标识牌,以引起操作者重视,使开放实验室更贴合临床实际环境,满足护生自学需要,为护生技能训练带来真实感,体现以护生为本的教育原则。

3.3.2发挥团队优势,鼓励护生参与管理

普车实训报告范文6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途径

“实践教学”中的“实践”在《辞海》中的定义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实践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组成。要培养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离不开职业教育,要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将教育、人才、产业、创新相衔接,完善评价制度。中职校发展创新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需要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而提升职业能力和素养需要依托教学模式,通过职场体验如深入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参与工作过程才能实现。

1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首先,积极开展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教改研究,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首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行技术工人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培养模式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作为中职校来说,在国家大力推行该教育模式的情况下,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学校和企业一起承担起培养技术工人的使命,学生的实践能力定能有所提高,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这在机械加工类专业培养中能体现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次,扬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世界各国为了提高综合国力,都离不开发展经济,而发展先进的机械加工业已经成为了重要途径之一。“十二五”以来,我国制造业稳步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之位。但也应看到,我国制造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20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努力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光建议,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针对现状,提出充分用好企业资源,依托企业了解市场用人需求,从而具备优质培养资源的优势,促进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最后,促进“学以致用”。笔者教的是机械加工专业课程,任教十多年来,通过所带班级毕业生了解到他们就业岗位集中在机床操作方面。比如机械加工类中的数控专业,需求量最大的一般是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数控车床操作工占77.78%,数控铣工55.56%,加工中心操作工66.67%(以上为多项选择),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人员和编程人员只占总需求的5.56%左右,机床装调维修工5%,另外,约5%是数控技术管理人才。由此可见,中职校毕业生为了能适应一线操作,在校实践期间应当完成过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努力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可现状往往是根据设备、班级等安排实习,将教学与实习分离,这样是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的。

2目前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素质教育、职业能力欠缺

现在提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关键是实践内容改革,应当注重理实结合,不仅要求学生学好理论知识,还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2.2实训设备不够完善

虽然各职业学校在设备上作了投入,但设备价格昂贵,毕竟数量有限,实训效果大受影响,多数中职生实践教学仍然采用先进行系统理论学习、后集中实践操作训练的方式。

2.3现有教学模式无法提升实践技能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缺乏感性认识,使得教学效果较差,间隔一段时间后,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就会慢慢遗忘,而实践课分配的学时没有理论课多,时间上得不到保证,最后导致学生理论学不精、技能不过硬的结果。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改进现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4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机械类(车工、钳工、数控等)教师培训力度不够,有些学校虽然引进了社会技术人员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但是现有体制和政策使得他们工作积极性不太高。另外,实践课指导教师不够,影响目前一些任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热情。

2.5学生入企实践机会有限

虽然企业与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众所周知企业忙于生产,学生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实践的。

3机械加工类专业课程改革的途径

3.1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必须推进机械加工类专业课程改革,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国内有很多教学方法,应用比较多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多种教学方法等。国外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体现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即强调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心,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论学习可以通过演示、动手实验等方式进行,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实践时要与课本理论相结合,书上讲的理论要经过实践验证。如利用书本知识进行计算,明白经验公式的作用,这样才能达到好的实践效果;如工序、尺寸、公差、粗糙度的要求,要和书上的小批量大批量生产、尺寸最大最小极限、同轴度的定义、配合保证等理论联系起来。

3.2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在教改研究中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互帮互助,通过竞赛评比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另外,宝应中等专业学校与菲达宝开股份公司、宝胜集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有机会去合作单位顶岗实习。学校还实施了“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战略,与扬州德塑精密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共同搭建了“产学研”平台,把企业加工车间建在校园实训区,学生能够适时开展实践学习。

3.3把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研究的主阵地

基于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培养模式,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学生进企业实习,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文化知识、职业专业理论和实践。另一部分时间,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到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岗位生产实习,校企一起承担对学生的培养任务;联系企业,承接生产任务,制定项目流程,分组合作,通过仿真教学环境强化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将企业环境和文化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企业文化有认同感;请企业“能工巧匠”指导教学,改革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变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状况。

3.4完善学校教学硬件设施

依托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是宝应县中职教育改革的办学特色。为了办好机械加工类专业,学校在教学实践场地建设和机床加工设备购置上作了相应的投入。笔者所在学校投资1500余万元建设了校内实训基地,基本的实习设备有:普车室1间,车床30台;数控车室2间,数控车床16台;数控铣室1间,数控铣床10台,数控加工中心2台,电火花线切割1台,下料机(棒料板料)1台;在实训车间设理论教室仿真模拟机房2间,并有装有宇航数控仿真系统的电脑45台;另外,每台数控车床铣床旁边都配有电脑。

3.5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成果,那么需要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的密切合作,缺一不可,所以在教学研究中也试图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借鉴企业的生产管理机制,建设高度仿真的教学环境,把车间搬进学校,形成教学实践课堂,营造企业生产氛围,实践教学实现企业化和共享化。企业师傅先指导实习老师,再由老师和师傅一起教学生,不仅使学生从一开始进校就能得到企业化的培养,还可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4结语

普车实训报告范文7

[关键词]汽车;中级修理工;网络资源

一、研究背景

(一)汽车中级修理工课程的重要性

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2016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强化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衔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方法。这些文件都要求职业院校学生加强动手能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汽车中级修理工作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课程,理应成为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必修课。但就目前高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偏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想要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如何进一步完善汽车中级修理工课程建设成为急需思考与解决的关键。

(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对高职院校教学的意义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高职院校开始将其融入教学过程当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以“教”为主,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缺少主动参与。网络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图文并茂地以多种形式展现在网页上,进而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网络课程的内容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时间来灵活地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网络课程平台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平时测验,这既节省时间,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监控。另外,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在线测试、报告提交、小组讨论,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总之,“互联网+”与教育的碰撞将会给学生和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教学体验,也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成长力。汽车中级修理工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为一体的专业课程。在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在缺少实训设备的情况下,单纯面对教材提供的图片与文字说明来进行。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无法准确掌握发动机等各部分的拆装方法及注意事项,而且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的围观中进行操作演示,部分学生因为在看不清教师的操作过程,从而导致跟不上学习进度而失去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效果变差。近几年汽修专业教学虽然采用了项目化教学法、六步教学法等一些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动作用,但职业院校学生的个体差异大,思想成熟度、学习的兴趣也不尽相同,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对网络环境学习的热度一直有增无减。建设汽车中级修理工教学网络资源不仅符合当代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他们更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汽车中级修理工是培养高质量汽车专业人才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目前我国关于本门课程教学网络资源建设的研究非常少。本文就汽车中级修理工课程的重要性及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对高职院校教学的意义进行简单的阐述,并对该门课程提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意义等进行总结,期望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三、汽车中级修理工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合理的栏目设置,既能够传达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够将学生们关心的问题有效地体现出来。对于网络课程建设来说,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确定所要设计的栏目。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课程设计的思路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理念,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明确工作任务。本课程突出对汽车修理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兼顾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根据课程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再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方式,我们将汽车中级修理工网络课程栏目做如下的建设。

1.实训指导书编写

按照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汽车中级修理工课程的结构特点,组织教师编写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的选取力争贴近汽车维修行业需求,同时又要体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理念。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融合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针对汽车维修行业的6S服务意识。汽车中级修理工实训指导书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编写,参照汽车维修行业企业标准和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教学与企业接轨、内容与专业接轨、文化素养与学生终身发展接轨为目标[2],经过专家、教师的推敲,最终将课程内容分为13个项目。每个项目主要由理论知识及工作任务两部分组成。教师在授课时,先从本次课任务涉及的理论讲起,边教授理论边实践。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学生盲目动手读死书。下表为汽车中级修理工的实训项目及建议教学时数。

2.配套微课制作

近几年,培训机构的网络在线课程虽然受到中小学生家长的青睐,但是这样的授课模式对于更偏向学习技能的职业院校来说已经不适用。传统的网络在线课程都依靠教师在线授课,学生通过电脑端获取知识,由于教师授课时间较长,并且是系统化的讲解授课内容,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较低,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微课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微”[3]。微课作为职业教育教学中的“网红”,深受学生喜爱。它传播速度快,观看方便,并且主题突出,比较直观。现在的社会,大多数人尤其是学生都是典型的“低头族”,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群通过手机获取信息、获取知识。微课可以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随时观看,这非常符合人们信息获取的习惯。微课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关键,微课内容的选取、微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教学的效果。针对汽车中级修理工课程,微课内容主要是选取表1中涉及的13个实训项目以及在项目中出现的相关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等。一个好的微课,应该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它的时长应控制在5~8分钟,这样的教学效率是最高的[4],并且内容的设计要有逻辑性、条理性;其次,整个微课的展示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比如通过案例导入或者通过设置疑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风格应该是严谨中带着欢快;最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或者特写的方式以及重复镜头等手段来引起学生的关注。通过微课制作可以充实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弥补学校因实训设备不足、学生实践机会少而无法全面掌握知识的缺陷。另外,这也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行业动态更新

行业的发展动态是广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可以将这一板块作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一部分。主要更新的内容有:第一,行业技能比赛。在网站上不定期更新与行业相关的技能比赛,如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赛、汽车营销赛、新能源技术运用等赛项,展示行业的活力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与行业相关的新闻。比如国家政策、专家言论、新车上市、车企报告、汽车销售排行等,这些内容都可以推送到网站。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为将来的就业、择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4.学生自测区

目前,获得中级修理工的方式为同时通过理论考试及实践操作。从我院近几年学生的考试结果来看,理论考试仍是较为薄弱之处。因此,学生自测区成为汽车中级修理工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板块。我们按照考试大纲,组织教师从教材中选取题目设置题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模拟测试。测试完成后系统会自动打分,并且将答错的题目挑选出来进行解析。学生可以选择单独做前一轮考试中答错的题目,这样就能加深印象,提高答题的成功率。自测区实现了模拟中级工理论考试的功能,学生可以利用手机进行答题,这样简单方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有效学习。

5.专家答疑区

学生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疑问,如果疑问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专家答疑区的设置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以更好更快的方式获取知识。专家答疑区主要的队伍就是从事本专业工作1年以上的优秀毕业生、学院的专业教师及与学院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精英。学生在遇到比较难的知识点时,可以在专家答疑区留言。该留言首先会传递给从事本专业工作1年以上的优秀毕业生,若是问题还无法解决,就继续往上传递,直至问题解决为止。新生向老生请教,已经毕业的老生与教师进一步沟通,企业精英融入问题的讨论。这样的方式真正实现了“传、帮、带”: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疑惑;另一方面,这也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企业等多方面的互动,提高了专业发展的生命力。除上述的五大栏目之外,我们还将建设技能比赛专区、典型案例、课程标准、师生互动区等多个栏目。同时,为了能够更加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我们将设置学生作品区。学生可以利用实训课进行作品的拍摄然后上传,教师经过筛选择优部分作品上传网络,让学生也参与到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当中。

四、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对教学的影响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种趋势,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是评估教学水平的重点之一[5]。网络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辅助是教育信息资源,这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同,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后,将会影响到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及工作任务发生了改变。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后,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由原来的“传道授业”转换成“解惑”,更多的时间用于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课的前两天,教师在师生互动区课程任务及课程目标,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预习。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掌握学生观看视频的情况并做好记录,以此来把握授课内容、进度及难易程度。正式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微课内容,并将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问题一一列在PPT上。接下来教师再次播放视频,当播放到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时引导学生注意观看,寻求问题的答案。理论部分的学习完成后,与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一样,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人数在4~6人/组较为合适。教师先讲解实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依据微课视频进行实训操作。教师主要的职责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化的作业,并且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生考核及评价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组长打分、组员轮流打分、组长与教师共同打分的形式进行。每一位学生考核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在肯定学生能力的同时提出改进意见,并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课堂结束后,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总之,建设网络资源需要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多媒体运用能力。任课教师不仅能根据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随时更新知识库,还要具备微课设计、微课拍摄、视频处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这样的一种授课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于学生来说,能够用一种他们比较喜爱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无疑是有效的。课前,教师发放预习任务,后台监控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上课后,教师侧重于讲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并且提供互相讨论的平台。学生不清楚的某些知识点,可以通过重复播放微课等教学视频解决。简单、直观、生动、有趣的视频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实训操作步骤、实训注意事项的掌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弥补了职业院校设备短缺、师资不够、学时有减无增给教学带来的影响。

五、结语

汽车中级修理工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去丰富、优化、更好地利用其资源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汽修人才的举措,教师应对此展开深入研究,不断改革与创新汽修专业教学,推动专业稳步、健康、积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中磊,于瑞.基于微课的汽修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创新教育,2015(16):232.

[2]李冬梅,刘玉虹.《汽车底盘检修》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3):49-51.

[3]陆超.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汽修实训教学中的探索——以“气缸磨损的检测”项目为例[J].科技视界,2015(32):243.

[4]于正伟.职业教育的微课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5(23):188.

普车实训报告范文8

1.1学校概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126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学历86人、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25人,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建有各类实训室12个,拥有1200余平方米的汽车实习实训场地,能满足各专业实训需求。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为将来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学生实习就业以本省、市、县为基础,辐射广东、深圳、上海等经济开发区,与上海大众、北京奔驰、江铃汽车、东风裕隆、北汽福田、比亚迪、众泰等汽车制造企业,以及周边地区的品牌4S店、汽修厂及其它知名企业、幼教机构实行订单培养,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毕业生百分之百推荐就业,实行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

1.2学生情况

1.2.1学生数。我校2019年全日制在校生2422人,其中秋季招生991人,毕业生295人;2018年度流失学生72人,巩固率达97%,2018—2019年度短期职业培训1371人次。

1.2.2在校生结构。一是男女结构。男女生比例较均衡,在校男生1574人,占比65%,在校女生847人,占比35%,男生比例高于女生。二是来源结构。我校学生大部分来源于本县农村。三是民族结构。学生全部是汉族。四是专业结构。我校学生主要集中在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电子商务、计算机、电子与信息技术、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等专业。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26名,本科以上学历86名,占专职教师的68.25%;专任教师77人,高级职称26名,占专任教师的33.7%,双师型教师2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专任教师比为32.5%,兼职特聘教师49名。

1.4设施设备

学校教育教学设备仪器数量达380台(套),教学用计算机400台。学校生均设备值为3220元,较上一年度增长5%;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860个,较上一年度增长8.6%。学校建有千兆主干校园网、多媒体系统等现代化教学系统;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21个。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办特色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注重学生德育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赏识教育》、《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并保证一周2课时的授课时间不被挤占挪用。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了“文明礼仪”、“工匠精神”、“我能出彩”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有序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专业技能鉴定合格率为99%。学校重视体育健康工作,确保每周体育课2课时不挤占挪用,加强学生体质监控,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达100%,学生毕业率达100%。

2.2在校体验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积淀,践行“思想道德优秀、行为习惯良好、心身体魄健康、文化技能齐进”的育人模式,从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职业自信心、构建多样化生活等方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达85%,专业学习满意度达95%,实习实训满意度达96%,校园文化活动满意度达96.5%,生活满意度达95%,校园安全满意度达98%。

2.3资助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以及贫困生助学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务处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建立健全了资助工作体系。学校认真贯彻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申请、评选、公示、审核程序进行。2018年财政共下拨免学费资金46.32万元,下拨国家助学金74.59万元;2019年下拨免学费30万元,下拨国家助学金91.02万元。除此以外,学校还开展了精准扶贫助学工作,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1000元/年,截至目前共为学生减免学费20多万元。

2.4就业质量

用人单位特别是各级各类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接受学生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方式,与学校开展深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以服务学生为宗旨,规范就业工作程序,细化就业工作制度,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完善跟踪服务。各专业就业率平均达到100%,对口就业率达到92%,学生就业第一年综合月薪达到3500元左右。2.5职业发展

针对各企业的用人需求,经过几年的校企合作实践,学校不仅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而且根据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及性质,对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不断完善,学校教师撰写校本教材,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通过理论指导和专题训练,推进学生的职业发展。我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均得到了一定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实习工作后,得到了相关企业的认可。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并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充分调研,制订并执行了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及时调整专业培养、专门化方向、职业能力、教学内容安排、专业师资和实训设备建设等。

3.2教育教学改革

3.2.1一是改变教学理念。运用以项目课程为主导、工作任务为主线、实践教学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五步法”等新型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二是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学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体现了中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3.2.2学校重点加强数字化校园投入,更新校园网络建设。投资200多万元,实现了千兆主干的校园基础网络架构,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全校所有教室均安装了多媒体一体投影机、广播音响、监控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3.3教师培养培训

2019年,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教师培养力度,搭建各种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正在成长。一是以校本教材撰写为平台,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相关教研活动,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二是通过寒暑期“双师”素质提升培训、下企业实践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4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管理规范运行。一是健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以《教学管理规范实施方案》为重点的教学工作管理制度,以《教师教学工作暂行规定》为重点的教学运行管理体系,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为重点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确保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实行教学督导制度和听课制度,坚持日常教学检查,做好教学信息反馈,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和对教改工作的意见。三是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不同课程的岗位要求,按照规范程序编制了课程标准。四是教学课程的开设做到了开足开齐,教材选用规范,德育课、文化课均采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规定教材,专业课程均选用省教育厅推荐目录中教材。

3.4.2学生管理创新开展。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一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进一步健全班主任岗位职责和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激励机制、班主任例会制度。学生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安全紧密结合,坚持抓常规、抓细节、抓养成,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秩序安全稳定。一是深化半军事化管理,不断拓展管理覆盖面。新生入学后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入学教育和军训,与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人文教育、励志教育、理想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入学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与学生交流、谈心、集体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三是抓好学生安全工作,职能部门与班主任齐心协力,群防群治,共同做好学生安全工作。严格执行学生干部日检值班制度、每日零报告制度,值班班主任每晚查寝制度,加大矛盾排查和突发事件的巡查力度,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强化班级管理,依据学校政务处制定的《班主任及班级管理考评实施办法》,对班级进行日常量化管理,每天检查记载,每周评定“流动红旗”,每学期评比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有力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四、抓好学生会工作的管理,让学生实行自主管理,学生会安排值日干部对学生的每个环节进行检查通报,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4.3财务管理规范有序。设置了财务室和专职会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规范合理使用。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岗位职责》等财务制度,重大资金使用均需经校民主理财小组会议讨论确定,大宗物资采购均实行公开招标,并接受上级监督、检查和审计。

3.4.4后勤服务扎实有效。及时维护校舍、设施、设备,保障供应各类办公用品及教学实验物资,严格监管饮食安全,提升服务质量,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3.4.5安全管理平稳有序。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进一步落实安全教育全员化、管理队伍专业化、安全教育课程化的安全教育管理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应急预案,重点提高师生的自我应急保护能力,建立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健全各种安全制度,扎实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3.4.6科研管理成效显著。一是强化继续教育。加大师资培训力度,3人次参加省级双师素质提高培训。二是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全校老师实行技能教育建设研讨、“技能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设计等交流活动等共计50余人次,活动的开展开阔了教师视野,推动了教学研究。三是参加各类竞赛。参加市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和教学改革设计大赛均取得的良好的成绩。李雅琴同学荣获全市演讲比赛二等奖(第4名),刘小燕、郭苏婷同学双双荣获全县演讲比赛一等奖,郭星、刘丽芳老师荣获全县演讲比赛二等奖等。

3.5德育工作情况

3.5.1开设德育课程。学校开设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赏识教育》等专项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将德育工作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去。每天晨会小结一天情况,每周五总结一周工作,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举行讲座,将德育融入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广播站、板报、校报,特别是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网络新媒体,在校园中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文化氛围。

3.5.2开展文明风采活动。组织师生参加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围绕文明风采竞赛,学校举办了“经典诵读”、“迎国庆”黑板报评比、演讲比赛、阳光体育运动会、元旦晚会等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5.3社团活动。积极开展学生钢琴、舞蹈、吉他、书法、武术等社团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素质。举办了校羽毛球赛、篮球赛、拔河比赛,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了各类公益性服务活动、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3.5.4团组织和学生会建设。学校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2019年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扩大团组织的影响,进行思想上的熏陶。同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生会,组建了文明卫生监督岗和青年志愿者队伍,不断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会在学生工作中的自管自律作用。

3.6党建情况

党支部现有党员3人,支部班子结构合理、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在学校工作中起到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以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始终坚持抓作风建设,抓师德师风,抓校务公开、抓廉洁自律,尤其是师德师风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贯彻始终、常抓不懈,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一是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做到产教融合,知行合一,将企业文化引进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合作。

二是学校与上海大众、通明电子、志博信、广州TEL、福建金岭、上市奥海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双方按照平等互利原则,进一步明确双方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完善合作平台,推动校企合作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单向合作向双向合作、短暂型合作向长远型合作转变,着力拓展合作空间,形成长期有效的共同培养机制。

4.2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非常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修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适时修订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性,让学生在实习岗位上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把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强化校企协同育人,与实习单位共同科学合理安排和管理学生的实习过程,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跟踪服务,学生对口实习率达100%。

4.3集团化办学情况。学校通过校际、校企及相关组织之间的深度沟通与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和组合效应,拓宽办学思路,创新办学思维。学校与福建兴隆金岭洗车服务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书,该公司提供专职教师到校授课,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负责完成就业推荐;学校组织学生到公司进行强化技能实训,完成中职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取相应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5.社会贡献

学校坚持圆“学生的大学梦、蓝领梦、成长梦”的办学宗旨,坚持“思想道德优秀、行为习惯良好、心身体魄健康、文化技能齐进”的办学理念,坚持“德技双修、强心健体”的育人指导思想,形成“就业有优势、创业有基础、升学有渠道、发展有潜力”的良好格局。

学校始终围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大社会服务工作力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2015年开始,我校经省民政厅批准开设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基地,2019年培训退役士兵达100多人,且为退役士兵推荐了相关的就业岗位。学校还承担了建档立卡户就业培训和社会培训,2018-2019年参加培训人数达1371人次。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人员经费由县财政和首航教育集团共同解决,所有经费已拨付到位。

6.2政策措施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为充分发挥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资源优势,引领带动我省部级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省教育厅下发《关于组织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结对帮扶部级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工作的通知》,其中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自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结对帮扶学校。2017年11月23日共同制定了《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结对帮扶职业中学工作实施方案》,省工贸学院从以下几方面对我校开展帮扶和指导:一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二是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建立对接合作机制,五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六是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7.特色创新

7.1多种形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

7.1.1订单培养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学前教育等专业,学生入校时就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学校和企业联合对学生进行培养。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都与企业岗位要求紧密结合,学生毕业时可以立即参与到实际工作当中,而不需要再次进行岗位培训,极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7.1.2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以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电子信息与技术(智能制造)、计算机应用(UI设计)等专业学生为主,学生在校2年(2018年开始执行2.5年)必须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训课的学习,然后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参与到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在前两年的学习过程中,不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认识实习、跟岗实习,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

7.1.3其他校企合作模式。学校还积极开展其他形式的校企合作,主要包括:毕业生定向输送;学生在企业开展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教师在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到学校交流;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就业基地;以企业名称冠名班办学,定向培养;校企共建实习实训车间;在学校设立企业奖学金、助学金;企业向学校捐助教学实训设备等。

7.2多种渠道拓展校企合作空间

7.2.1主要的校企合作企业。目前,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主要包括:上海大众、北京奔驰、北汽福田、东风裕隆、江铃汽车、长安福特、东南汽车、比亚迪股份、众泰汽车、广州双叶、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新奇特车业服务、广汇汽车服务、东莞纳智捷、浙江吉利汽车、九牛汽车股份、浙江宝利德、TCL集团、奥海集团、龙泉幼儿园、清华幼教集团、碧洲幼儿园,以及广东、深圳、苏洲、福建等地幼儿园,共计30多家单位。

7.2.2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金岭洗车服务中心学徒制人才培养:按照教育部有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于2018年10月与金岭城市德式精养店签约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前,该公司基地已使用我校2016级汽车专业学徒34人。今年9月份开始职教中心安排了300多人分批次在奥海科技集团进行实践,有效的把企业实践与学校学习相结合。

7.3校企合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7.3.1教师服务能力和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提升。通过校企合作,一是学校的教学理念有了明显转变,企业的需求成为学校培养的目标,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所培养的学生更好地满足企业需要;二是各专业教学逐步朝品牌化方向迈进,从传统理论教学逐步转变为职业活动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情景创设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三是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职业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屡屡获奖,毕业生技能水平大幅提升、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幅增强。近几年来,学校汽车专业在招生规模、教学质量、技能竞赛、教育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

7.3.2促进了更高质量的实习和就业。秉承学校有特色才有生命、教师有特技才有权威、学生有特长才有出路的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拓展深度校企合作。学校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均得到有效提高,学生实习、就业稳定率高,专业对口实习率达100%,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