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探析

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探析

摘要:现阶段黑木耳种植范围随着其市场效益提升也在不断扩大。要使黑木耳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就需要从黑木耳栽培技术着手,运用高效管理策略。本文主要对黑木耳的有效管理策略以及相应的栽培技术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黑木耳;栽培;管理

黑木耳别称云耳、光木耳以及木耳,本身属于胶质菌、真菌门,其组成部分有子实体和菌丝体。作为高温品种的木耳,通常情况下利用自然温度平均每年栽培春秋两季。想要使木耳再扩大劳动力生产,就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制定高效适宜的管理策略。

1黑木耳栽培技术

1.1主要流程

准备材料、搅拌材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开洞养菌、管理出菇、采集收取、烘烤。

1.2生产季节

以鹿寨气候为例,结合黑木耳生长特点,通常情况下种植在8月份,菌袋培育则在9月份,10月份是长菇。菌袋培养通常情况下需要40天,之后需要50天时间用于生长子实体。

1.3有效种植

详细制备菌种流程为制作母种也就是原种,制作栽培种植。在培养并制作母种过程中需要在试管中加入配制好的培养基,并将其有效捆扎放到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平均每厘米为1公斤的压力下进行20分钟的灭菌,直到压力为零时将气体慢慢放出,并将试管在培养基没有凝固的情况下进行斜面摆放,之后在经过无菌操作后开始原始试管接种,12~15天后整个试管斜面布满菌丝就意味着母种成功完成。在制作原种时,需要确保混合后的培养料中包含60%的水分,78%的杂木,1%的糖,经过30分钟的堆闷后即可装袋。在100℃的常压下经过12小时灭菌处理,之后冷却并在室内进行接种,平均一个试管母种可以接原种为4~6袋。在22℃~26℃的条件下,直到袋子内的原种布满菌丝则需要30天左右。在实际栽培过程中,与制备原种较为类似的操作和配方,一袋原种可以接种栽培50袋,也可以不通过制造配种,可以在料袋内直接运用原种生产。通常情况下栽培原料有辅料和主原料。例如,豆秆、甘蔗渣、玉米芯、高粱秆等都属于主原料,石灰粉、白糖、维生素、玉米粉、硝酸钙等都属于辅料。

2黑木耳的管理

2.1栽培时间与场地

通常情况下需要选择宽为6米、长10米、深1.2米、地上高为0.8米的半地下棚作为栽培场地,从而确保冬季场地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关于栽培时间,通常北方地区进棚吊袋出耳的时间为9月底到10月初,可以依次推前制种发菌阶段,其他区域需要结合气候条件进行。

2.2制作菌筒

依据相应的培养配制培养料,确保使用的各类材料不会超标;使用的塑料袋规格为17厘米×0.06厘米×30厘米,平均每袋干料为300克,通过加棉塞以及套环,在100℃条件下经过8小时的灭菌,使接种做到无菌操作,平均每袋栽培种接种量使用的栽培袋为30~40只。确保接种后清洁,发菌需要在室温22℃~26℃下进行,菌丝布满袋则需30天左右。

2.3出耳前管理

布满菌丝后4~5天就可以进行吊袋出耳,每个袋子最佳数量为8,平均宽度保持在0.2~0.3厘米之间。详细的吊袋实践通常会在10月底~11月初之间,或者是2月~3月之间;需要在袋子的顶端和底部开口,开口长度要分别保留1厘米,在两个刀片中间放置一层0.2厘米厚度的纸片,从而形成开口工具;在开口之前需要在棚中吊放所有袋子,并对其进行一次大量喷水,将袋子表面的杂菌冲洗干净,完成开口后再进行一次大规模冲刷,确保料表面具有充足的水分。常规管理都是在停水1~2天后进行,从而使木耳在干湿环境中形成耳基。

2.4出耳管理

2.4.1针对低温出耳

通常情况下是在15℃的早春和晚秋,在这一条件下长成的耳片肉厚度在0.4厘米左右,具有较大的直径,但是要确保温度高出10℃,反之木耳就不会继续生长,一旦温度在10℃以内就需要进行增温处理。例如,使用火墙和双层膜等,这样第一期木耳在20~25天即可收取。

2.4.2针对强制通风

通常情况下使用的通风排风扇在100平方米大棚内的标准功率为65瓦,平均通风次数每天3次,每次保持在15分钟左右,确保大棚内部空气新鲜。强制性通风的时间不长,短期内可以确保棚内空气新鲜,可以使棚内增温保湿。

2.4.3针对加大湿度

产生耳片之后可以使用喷雾器或者雾灌系统提高棚内湿度,对地面灌水有效结合确保湿度在95%~98%范围内。因为这时温度不高,致使湿度提高,出现细菌性流耳。

2.4.4针对光照调节

黑木耳本身具有极强的紫外线抵抗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光照越高越好。可以通过将薄草帘在塑料薄膜上覆盖的方式提高大棚内耳片的生长能力。大棚内开始出耳时,结合棚内环境特点,可以通过对袋子位置的倒换,提高木耳质量和产量。

3结语

通对黑木耳栽培技术的有效分析,在实际栽种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气候环境特点,从栽种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通过对栽种时间、场地、光照、出耳、湿度、通风的有效管控,从多方面着手提高黑木耳的质量和产量。

参考文献

[1]吕明亮,应国华,李伶俐,薛振文.利用油茶蒲栽培黑木耳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8(01):11-12.

[2]邓淑芹.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8(10):4.

作者:杜宝山 蔡华东 单位:磐石市农业质量安全监测站 磐石市园艺特产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