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效益与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种植效益与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摘要:水稻既是我国人民餐桌上的主食,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我国有30%以上的耕地种植水稻,品种的多样性使人们的选择更多,永州作为水稻种植的重要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水稻生长条件,非常适合水稻质量及产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影响水稻种植效益的因素,并提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究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稻;种植效益;栽培技术;措施

引言

永州市,雅称“潇湘”,湖南省地级市,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比较分明,年均气温为17.6~18.6℃、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1900mm。良好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宜水稻生长,这也是永州大力发展水稻产业的主要原因。在永州市水稻种植产业不断发展背景下,水稻栽培技术和品种也快速发展,近些年推广的高档优质稻有野香优系列、兆优5431、泰优390等,配合科学的栽培技术,平均产量都可以达到600kg/667m2以上,有效地提升了水稻种植产量、保障了农民效益。在未来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高产、高效的水稻种植技术,从而实现水稻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

1影响水稻种植效益的主要原因

1.1机械化设施不配套

虽然近些年永州市大力推广农业机械,但整体上机械化生产利用率依然较低,区域性、季节性发展差异较大。机械化分布不均,主要应用于水稻播种、收割、还田等方面,在施肥、灌溉等方面依然薄弱,产生应用设施不配套情况。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农机、农艺不配套,最终会影响种植质量和效益。

1.2灾害防控方面

台风等天灾,直接对水稻种植造成了很大影响,加上近些年我国南方低温天气较多,导致秧苗不健康生长。台风、低温影响不仅会降低水稻结实率,还会导致水稻减产。除此之外,部分农户排水沟设置不合理,在雨季稻田积水严重,增加病虫害发生率。

1.3肥力效率低

化肥可以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缓解粮食紧张问题。但施肥如果不科学,不仅会降低产量,还会影响水稻质量,提升环境成本、经济成本。水稻氮肥施加量较多,常形成多肥低效的局面。

2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1准备工作

选择土壤肥沃、保水性好的稻田,并进行土地翻耕工作,翻耕深度为20cm,为了保证土壤肥力,翻耕中可以适当混入一些有机肥或农家肥,翻耕完毕后进行耙平处理,并开挖沟渠。在水稻品种选择中,需要结合当地土壤、气候、地力等情况进行选择。同时分析水稻品种抗病虫害、抗倒伏等特性,正式移栽前可以进行简单的试验工作,减少移栽损失。永州近些年大力推广的高档优质稻有野香优系列、兆优5431、泰优390等,无论是在试验基地还是实际种植,都有不错的表现,也是当地推荐种植的品种。

2.2秧苗培育

秧苗培育工作会直接影响最终产量,先将种子摊铺到地面上晾晒2d,阳光紫外线可以杀死一定的病菌,提高种子活性,之后用盐水浸泡种子,将劣质种子挑出,使用5%高锰酸钾浸泡种子10min,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减少恶病苗。催芽期间将种子放入40℃温水中浸泡,待到水自然冷却到30℃时捞出并放入到种子袋当中,盖上薄膜催芽。要定时翻动袋内种子,环境温度控制在25~28℃之间,2d即可发芽。

2.3插秧与开沟

采用机插方法,在秧苗出第2片、3片叶子即可插秧,使用插秧机调整好插秧行距30cm、深度3cm即可。通常机插2万丛/667m2左右,避免插秧密度过大影响最终的品质和产量。永州近些年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在此模式下要在前茬收获前进行人工开挖“外三沟”,隔水沟深度为1m以上、导水沟深度为1.2m以上、排水沟深度为1.5m以上。确保稻田排水、浇灌的通畅性,多余积水可以快速渗透。插秧完成之后机械开挖“外三沟”,纵向沟间隔为3m、深度为25cm,与两侧横埂间距为2.5m,各挖1条横沟,深度为35cm,如果田块在1m以上要开挖腰沟,保证内外渠道流通顺畅。

2.4晒田管理

晒田对提高水稻产量有着重要意义,要每隔7d进行晒田,之后注入新水维持3d时间,排除新水后再晒田,反复如此。在抽穗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补充水分,减少对水稻生长质量的影响,配合稻田杂草处理、驱虫,为高产奠定基础。施肥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要保证施肥的合理性,科学搭配氮磷钾肥,配合叶面肥,保证肥力充足的情况下不浪费资源。在放水泡田前施加尿素,用量为3kg/667m2,磷酸二铵10kg/667m2,钾肥8kg/667m2。分蘖期间施加8kg/667m2的硫酸铵,水稻插秧7d之后追肥。第2次施加分蘖肥,5kg/667m2尿素。6月份水稻会生长到6叶,此时要根据水稻长势决定是否追肥。水稻生长到7叶半时追加1kg/667m2尿素,穗肥采用1kg/667m2尿素、2kg/667m2硫酸钾混合施加。水稻灌溉可以保证根系的稳固性,促进返青。水稻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孕穗、齐穗、分蘖期间,要采用浅水灌溉方法,促进水稻分蘖,建议采用滴灌方法。分蘖后要晒田,提升稻田透气性,减少不良分蘖几率。水稻黄熟期间做好排水工作,促进水稻成熟,保证成熟期间田间无积水。

2.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需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严格控制农药施用量,以低毒低残留药物为主。水稻病虫害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关注病虫测报信息,有条件可以采用田间养鱼养鸭方案,也可以引进虫害天敌(如赤眼蜂)等方式防控病虫害,实现绿色生产。

3强化水稻种植效益的技术措施

3.1优化叶龄种植技术

分析水稻叶龄变化,提前建设叶龄观察点。不同品种的水稻,在种植中的叶龄变化也不同,要据此标记水稻新叶叶龄,观察其差异性,同步预报叶龄。配合田间诊断技术确定水稻的生长情况,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提高水稻最终的种植效益。通常情况下,水稻生长中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可结合水稻的叶龄,采用田间诊断技术,特别是在抽穗期、拔节期诊断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如施肥、防病、驱虫等。

3.2优化水稻种植“三控”技术

控苗技术优化,主要是针对水稻优产,在保证最优质量下提高产量。水稻生长中可能会产生无效分蘖,导致肥料浪费,水稻群体结构恶化,提高倒伏几率,最终造成病虫害问题,从而影响产量。控苗技术可以减少水稻无效分蘖,提高有效分蘖率,减少肥料浪费量。主要是控制好施肥时间、种类、数量等因素,最大程度上发挥肥料的作用,保证最终的种植效益。控病技术优化,主要是针对稻田病虫害问题。水稻质量较差,其产量也不会太好,控病技术从水稻种植现状出发,通过种子处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提高防病虫害能力。还可以有效缩短水稻基部节间,拓宽水稻茎秆宽度,拉长水稻中上部为节间,提高防病虫害性能,减少无效分蘖,保证秧苗健康生长。这样才能够确保最终的种植产量。控肥技术优化,是指合理应用氮肥,重点考虑如何让氮肥利用率最大化,减少无效分蘖量。可以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生物肥用量,从而提升氮肥利用率、降低肥料投入成本,使秧苗避免受到病虫害影响,提升最终效益。

3.3其它

除了以上几点措施,在水稻种植中还需要采取育苗技术、田间管理技术来提升水稻产量。水稻整个生长期间都要做好水稻管理工作,控制田间水分,避免过量积水或水分不足问题,保证稻田能够满足种植要求。还需要加强水稻外部环境管理工作,安装机械化设施,如滴灌、驱鸟装置,从而降低人力成本投入,保护水稻安全,提高生产质量。在病虫害防治上,要对症下药,在病虫害不严重情况下尽量不使用农药,采用在稻田中贴黄蓝板、黏虫草把等物理措施,可以减少成本投入,提高种植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稻种植当中,想要实现水稻高产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加强田间防控工作,提高水稻水肥利用率、抗灾能力,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模式。这样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水稻栽培目标,提高种植效益。

参考文献

[1]单文芳.采用技术优化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探索[J].中国农业信息,2015(8):113-115.

[2]李少林.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5(31):966-968.

作者:易远富 单位:东安县井头圩镇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