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茅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鸭茅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摘要:文章结合生产实践,对鸭茅的种植区域(地块)选择、土壤耕作、施(追)肥、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利用方法等进行阐述,以进一步加大鸭茅的种植推广和综合利用。

关键词:鸭茅;高产栽培;利用

鸭茅(DactylisglomerataL.)为禾本科(Gramine-ae)鸭茅属(Actylis)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鸡脚草、果园草等,具有适应范围广、容易栽培、分蘖力高、再生性强、叶量多、利用年限长、草质柔嫩、适口性好、产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是建植人工割草地、刈牧兼用草地及改良天然草场的优等牧草[1]。鸭茅抽穗期茎叶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2.70%、粗脂肪4.70%、粗纤维29.50%、无氮浸出物45.10%、粗灰分8.00%,营养价值与紫花苜蓿接近,适合饲喂各种畜禽,在我国南方及高海拔地区有着广阔的栽培前景[2~4]。现将鸭茅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1种植条件

(1)鸭茅适宜温暧、湿润的气候,对地温敏感,抗寒性较强,可在气温>-25℃地区种植,6℃停止生长,生长适宜温度为10~28℃,在昼温21℃、夜温12℃时最有利于生长;耐热性较差,夏天气温超过28℃则叶老色黄,生长停滞[5]。如抗热性较好的黔草4号鸭茅气温超过32℃也会有少量植株死亡[6]。(2)抗旱性较好,在年降雨量500~1200mm地区均能良好生长[3]。(3)对氮肥尤其敏感,合理施肥可明显提高产量。(4)适应土壤范围广,有良好的耐瘠薄能力,在排水条件良好、湿润或有灌溉条件的肥沃土壤中生长最好。(5)耐酸性较强,耐弱碱,不耐盐渍,可在土壤pH4.50~7.80范围内良好生长[1,7]。(6)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可在果(茶、药)园、幼(疏)林、高秆作物下种植或与白三叶、红三叶、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猫尾草等牧草混播,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混播牧草的生产效益。(7)鸭茅种子虽小,但自落自繁性能好,生命力极强,种子成熟掉落在土壤中可自行萌发生长,且四季青绿,长久不衰。

2选地

鸭茅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为了便于生产和利用,保证高产、稳产,应选择交通便利,距离养殖场(户)较近,地势开阔,坡度缓和,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保水(肥)性能强的黏质土、壤土种植。不宜选择盐地或pH>8的碱土种植。在干旱的沙壤土、栗钙土上结合适当的灌溉也能获得比较满意的产量[8]。

3整地

合理的土壤耕作可为鸭茅的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9]。播种前应先清除播种地上的灌丛和杂草,可选择晴(阴)天草地上无露珠和无风时用敌草快、草铵膦、异丙隆等除草剂喷撒除杂,同时将灌丛砍掉,7天后在安全范围内将砍掉的灌丛和枯黄杂草烧掉(或运出地块)。根据交通、播种面积、坡度、土壤结构、农机具条件,确定用机耕、牛犁或人工锄具翻挖等方式翻耕,耕深15~25cm,同时清除杂草、灌丛根茎和乱石等杂物,破碎较大泥块和平整土地,条件具备的翻耕后还要进行耙地,播前或播后进行镇压,做到田间清洁、土块细碎、地面平整、表土疏松。对于25°以上的坡地,土层较薄的地方以烧草或重牧为主,土层较厚的地方可烧草、重牧,也可带状垦种、大窝种植或横向做畦,以减少土壤流失。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或是低洼地区应边整地边挖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刷,沟深20~30cm、宽30~40cm[10,11]。生产实践中,用人工锄具在40~80°水土流失严重陡坡挖穴(窝)种植,恢复植被和固结水土作用甚佳,陡坡挖穴深5~7cm,宽10~20cm,平均5.96穴/m2[12]。对于坡度过陡,不能挖穴的地段,也应用人工锄具松土3~6cm深后施肥播种,方可达到快速固结陡坡表土的目的。

4施肥

鸭茅产草量高、再生性强、利用年限长、需肥多,应施足基(底)肥。基肥以腐熟的畜禽粪便(厩肥)为首选,一般施用量为30000~45000kg/hm2。撒播在耕地前均匀施入地面;条、穴播可在翻耕前施入,也可在播种前施入播种沟或穴内。如施用工厂化生产的有机肥或复合肥,有机肥用量为1500~2250kg/hm2,复合肥用量为750~1200kg/hm2。缺磷地区还可适量施入钙镁磷肥(P2O5≥12%)225~750kg/hm2。注意用肥质量应符合《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要求。

5播种

播种是建设人工草地十分关键的1项技术措施,人工草地种植的成败与播种技术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法等。

5.1播种期

适宜播种期的选择要有利于鸭茅种子的萌发与定植,有利于减少和消除杂草、病虫害的侵袭与危害,有利于牧草安全越冬(夏),主要考虑播种区域的水热条件、早霜时间、杂草与病虫危害程度、灌溉条件等因素。基于上述条件,鸭茅的播种期应因地而异,可选择春、春夏、夏、夏秋或秋播。选择在雨(灌溉)后播种,容易获得苗齐、苗壮、苗全。

5.2播种量

播种量主要根据播种方法、土壤墒情、利用目的与种子纯净度、发芽率等因素确定,应在播种前15~30天对种子进行清选,做好种子的纯净度和发芽率检验,使其达到播种品质标准要求[11]。一般单种撒播用种量为15~30kg/hm2,条播用种量为11.25~15kg/hm2,陡坡穴播用种量为0.30~0.42kg/hm2(5~7粒/穴);与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红三叶等牧草混播用种量为3~9kg/hm2。

5.3播种方法

播种方法分为撒播、条播和穴播。一般多种牧草混合的放牧草地采用撒播,刈割、种子生产基地多采用条播,陡坡种植多采用人工锄具挖穴播种。条播行距15~30cm。覆土1~3cm,可用泥土覆盖,也可用腐熟农家肥覆盖。

6田间管理

6.1禁畜、补播、除杂

鸭茅苗期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应在播种后到开镰(牧)前禁止牲畜进入草地啃食或踩踏。及时对缺苗率>10%的地段进行补播。春、夏播种当年虽有一些杂草,如野古草、马唐、画眉草、狗尾草等可食性杂草伴生,可不必清除,翌年后随着鸭茅分蘖的增多、基叶密度的增加以及掉落种子的出苗生长,这些杂草将会逐渐减少和消失;对一些竞争力极强的带刺植物或恶性杂草,如栽秧藨、狼萁草、火绒草等,因与鸭茅争水、争肥、争光、争地,不利于鸭茅基叶的生长与生殖枝的形成,严重影响刈割或放牧,应当予以清除,可采用人工拔除、刀割、中耕等方法。

6.2灌溉、追肥

为了促进鸭茅的苗期生长和分蘖,缩短刈割(放牧)间隔时间,提高产草量,改善鸭茅的品质和草层结构成分,延长利用时间,增强鸭茅的自身抗病能力,应适时浇水[12]。当幼苗株高达3~5cm时可结合浇水进行追施尿素(N≥46.20%)75~100kg/hm2;达到利用条件后,又可在返青、拔节、刈割或放牧后结合浇水进行追施尿素或复合肥150~450kg/hm2。

6.3病虫害防治

6.3.1鸭茅单播或与其他牧草混播草地的常见病害有锈病、叶斑病、条纹病等。应严格种子清选、检疫、消毒;病初高密度放牧(刈割)或拔除患病植株与病害的转株寄主,合理浇灌、施肥;也可用三唑酮、多菌灵、托布津等药剂防治。

6.3.2常见虫害主要有粘虫、钻心虫、草地螟等。综合防治方法:(1)做好监测预报,掌握各种害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与危害数量,当测知有虫害大面积发生情报时应在暴发前10~20天对草场进行高密度放牧或刈割,将留茬高度降低为2~3cm,把利用后掉落地上的散短草和枯黄草全部运出草地,停止灌溉和追肥,让处于低矮状态的牧草具有良好的光照和透气性,不给害虫提供生存、生活、生产的环境条件。(2)结合害虫种类,选用溴氟氰菊脂乳油、辛硫灭多威乳油、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农药进行防治,注意用药质量应符合《NY/T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要求。

7利用技术

7.1刈割

鸭茅单播或与其他牧草混播所建立的人工草地可刈割、放牧或刈牧兼用,其利用时间、留茬(停牧)高度与牧草的再生性、产(质)量、利用次数(年限)密切相关。一般单播每年返青后第1次刈割时间为抽穗至初花期,第2次以后刈割、播种当年刈割、再生草刈割、混播草地刈割或放牧利用都应根据草层高或生殖枝高确定。通常刈割草层高为20~30cm或生殖枝高为45~50cm,放牧草层高为8~12cm或生殖枝高为33~37cm。留茬(停牧)高度4~6cm。刈割时间应尽量避开酷暑、严寒、暴雨等恶劣天气,晴天选择傍晚刈割,阴雨天不定时,这样可防止水分过多蒸发,有利于刈割伤口愈合,以利再生[13,14]。

7.2饲喂

(1)对牛、马、羊可采用鲜(干)饲、草粉(捆、饼、颗粒)或青贮等方式饲喂。(2)猪、兔、禽以青干草粉(颗粒)、鲜饲为主,鲜饲配合切碎或打浆。(3)鱼类制成悬浮颗粒料或打浆,有的鱼也可以鲜喂。无论饲喂哪种家畜,都应根据各种家畜的生理特点以及生长、生产需求,适当添加其他饲料,对饲料成分进行合理调整,以提高饲喂效果。

7.3贮存

收获季节利用剩余或按计划生产需要储备的鸭茅,通过自然或人工干燥方法调制成青干草、干草,或再将青干草、干草加工成草饼、草捆、草粉、草颗粒以及采用青贮等方式,为牲畜越冬渡春或解决地区性、季节性的不平衡矛盾提供充足的饲草资源储备。

作者:郭太雷 刘皆惠 李应红 单位:贵州省织金县优草牧业有限公司 贵州省织金县农牧局 贵州省织金县饲草饲料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