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软件在农业机械的应用

机械设计软件在农业机械的应用

摘要:在农业机械设计过程中,为了使农业机械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机械设计软件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技术,本文针对农业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农业机械设计过程中,机械设计软件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为了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必须要不断加强对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

关键词:机械设计软件;农业机械;提升性能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产物,同时也是农业生产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一项特征。现代农业机械的性能逐渐提高,如果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设计方式,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应当对机械设计软件进行合理应用,从而使设计更加合理,提高农业机械的性能。

1CAD绘图软件的应用

CAD绘图软件的出现与应用,使机械设计过程中图纸的绘制速度和绘制质量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与完善,其应用变得更加广泛,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在CAD绘图软件应用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对其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在确保软件原有功能不被破坏的基础上,增加软件新功能,使其作用能够得到加强,确保机械设计过程中,绘图工作能够快速、准确完成。

2三维CAD的具体应用

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就引进了三维设计软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具有表达直观、可视化强、设计方便等多项特点,也正因如此,三维设计软件在我国的农业机械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的许多研究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加强了对该方面内容的研究与分析。从农业机械的发展情况来看,三维设计软件的出现对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一项变革,其从本质上改变农业机械设计思路,使人的思维可以和设计形式相吻合,并且能够精准、快速的达到最终设计目的,确保设计的合理性[1]。随着三维应用软件在农业机械设计过程中应用的不断深入,为了满足企业在发展上的具体需求,企业对应用软件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农业机械软件的具体设计情况来看,为了满足具体设计需求,相应的工作人员,需要在充分考虑软件功能的基础下,针对软件的应用展开二次开发工作[2]。在二次开发过程中,可以构建专业领域模型库、特征库等,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对“库”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直接调用。通过该方式,可以简化整个设计步骤,从而缩短农业机械的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此外,通过二次开发,可以使软件具有参数化建模功能,在应用过程中,利用改变模型尺寸的方式,完成对结构具体情况的改变,从而适应变化的工作条件或工作环境,减少在农业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工作量,使设计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3虚拟样机的应用

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十分复杂,这对农业机械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农业机械结构十分复杂,造成了农业机械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具体设计期间,为了对合理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需要在大量的农田中对农业机械的性能结构进行测试,并且要依据测试结果,做好相应的调整开发工作,复杂的漫长试验、调整过程,延长了农业机械的开发周期,这也对农业机械的设计与生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3]。针对该项现象,对虚拟样机进行合理应用,利用软件设计,进行仿真试验,明确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具体缺陷,并且对具体缺陷进行深入分析,然后采用合理的措施对设计中存在各项缺陷加以改正,通过该方式,使一次设计出合理的农业机械产品成为了可能。

4加强机械软件在农业机械方面应用的合理措施

我国在农业机械方面对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发展较晚,虽然,近几年我国现代化设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改进。1)我国对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并不充分。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对人员的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应当加强对计算机设计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机械设计人员的应用。2)农业机械设计标准修订存在滞后性。这会影响企业之间相互交流,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制约。因此,农机企业应该跟上时展脚步,与国际接轨。3)缺少具有知识产权的CAD软件。这对产品研发效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自主开发相应的农业机械设计软件刻不容缓。同时,还应当加强校企联合,实现对师资和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使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4]。

5结束语

农业机械设计过程中,机械设计软件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为了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必须要不断加强对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郑丹彤.智能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河北农机,2015(9):29+31.

[2]牛?.虚拟样机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上的应用和发展初探[J].科技资讯,2013(31):58+60.

[3]徐倩.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J].成功(教育),2013(1):234.

[4]简正豪,潘桂根.CAD/CAM技术在农业机械产品设计制造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2,43(1):44-46.

作者:张润醴 单位: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