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粤港澳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提要]粤港澳大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互动发展对湾区崛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是互动发展存在的风险负面影响大,制约湾区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对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风险问题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质性研究法对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互动关系及两者协调发展存在风险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基于风险预警、识别、分析、评价、控制等,构建风险防控模型。最后,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城乡居民方面提出相应的风险治理对策。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城镇化;乡村振兴;协调发展;风险治理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桥头堡,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空间载体。鉴于此,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风险防控与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湾区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

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不仅是补齐“四化”短板的根本要求,而且还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实施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的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湾区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湾区城乡融合发展。

(一)城镇化加速乡村振兴顺利推进。城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外力支撑。湾区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和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聚集,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变的过程。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能够吸引农村过剩农业人口在城镇就业、购房定居,获得城镇居民身份,有序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其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共享城市公共服务,分享改革成果。同时,城镇化通过“以城带村”发展模式,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提高乡风文明程度,进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农村人口过剩和社会稳定压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

(二)乡村振兴推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有助于进城务工人口返乡创业或择业,推进农村就近就地城镇化。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必须以现代产业作支撑,产业兴旺则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所在,这是逐步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就近就业化的关键。乡村振兴有助于推动资本下乡,打破资本单一流向城市的局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力点应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产业和特色产业,以产业兴旺支撑乡村兴旺。湾区乡村振兴推动湾区城乡一体化向城乡融合发展,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共生,构建一个立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有助于实现农村现代化。这不仅对形成“产业兴旺”的现代化农村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加速湾区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风险的负面影响

湾区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互动发展,对湾区的崛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然而,客观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必然降低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成功几率,两者发展不协调会给城镇和乡村带来多方面损失,发展不协调致使返乡创业的农民就近城镇化变得遥遥无期,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两者发展不协调导致城乡关系恶化,其负面效应会抑制当前发展态势良好的“双创”局面,甚至演化成危及社会和谐稳定的不确定性因素。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存在风险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弱化城镇化发展的动力。第一产业的发展是湾区城镇化的基本动力和第一推力,乡村振兴则是湾区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出现的系列风险,势必会给城镇化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它不仅弱化湾区城镇化的发展,而且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进程就会延缓和迟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就会受阻。那么,湾区城镇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湾区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是以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为依托的,没有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城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功能和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如果乡村振兴进程受阻,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就会滞后,无法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向乡村流动,势必阻碍农业农村发展。一方面农业农村的生产效率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难以加入城镇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农民收入较低,农民进城成为市民的物质基础不够,难以在城镇安居乐业。同时,农业的落后难以保障不断增加的城镇人口的生活需要,并难以保障相应的工业生产及其转型升级的原料需求。由此可见,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风险给湾区城镇化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导致湾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减弱,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

(二)削弱乡村振兴发展的条件。湾区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土壤,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基础,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加速城镇化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发展为湾区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系列风险,势必影响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恶化城镇的生产生活条件,影响工业的发展及其转型升级,为城镇化人口提供了更多更高层次的就业岗位将大大减少。城镇不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政策也使得他们难以并定居下来成为市民,延缓农业人口转向城镇定居和生活的进程。农业人口滞留在农村,守护自家一亩三分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难以有效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推进受阻,农业效率难以提高,市场化进程受到阻碍。社会资本和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转移力度降低,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经济发展质量难以提高,延缓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削弱乡村振兴发展的物质基础。

(三)阻碍湾区的崛起。湾区的崛起,受到制度、创新、协调发展、产业布局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其崛起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一国两制”下的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以“一国、两制、三币、三区、四核城市”的格局构建的湾区,其社会制度、人文、协调管治、实施机制、物流等方面的问题颇为复杂,跨区域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成为湾区崛起的重点考量。湾区的崛起与发展需要深刻理解区域一体化的真正内涵概念。湾区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区域分化、无序开发现象,地区分割、地区间非良性竞争、产业结构同质化仍然很严重,越来越多的跨区域管治问题成为湾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瓶颈。打破湾区崛起与发展的瓶颈,最重要的是需要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保持良性发展,协调推进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推动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加速城镇化进程,实现湾区城乡融合发展,这是湾区崛起的重要根基。

三、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风险防控体系及机制分析

基于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结合各种风险的衍生机理,考虑城乡发展在产业属性、项目进程、区域分布、资源禀赋等因素方面的差异性,从风险预警、识别、分析、评价、控制等方面,构建结构上环环相扣、功能上步步耦合的风险防控模型,形成预警、识别、分析、评价、控制等完备的风险防控体系,最终构建系统的风险防控机制。

四、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风险防范建议

(一)政府———发挥适度引导者角色

1、提供政策支持,适度干预。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应适时出台相关政策,为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合理把握政策尺度,不能积极介入全过程、包办一切,要保持克制态度,进行适度干预。如果政府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过程中积极介入全过程、包办一切,就可能导致城乡居民在预期和行动上形成对政府的严重依赖。因此,政府在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不是包揽一切,也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适度引导。

2、扮演好“引路人”角色。以市场为主导,构建系统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政府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过程中,明确界定自身作用边界,逐步引导各类企业通过市场磨砺培育竞争力。对于创业企业,政府应从项目、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适时适度的支持。政府应扮演好“引路人”角色,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

3、构建风险防控体系与机制。针对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政府应建立风险防控体系与机制。妥善应对乡村振兴面临的风险挑战,构建风险防范机制,规避与化解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的耕地消耗过大、乡村文化传承受阻、空心化问题突出等潜在风险。如,城市二元矛盾突出、环境承载压力日趋增加、投资债务风险凸显、耕地资源消耗大、农村劳动力“断代”现象日益严重、乡村文化传承弱化及乡村空心化问题显现等风险,政府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掌控应对。在应对城市二元矛盾突出的问题时,政府通过建立以人为本城镇化推进机制,逐步实现每个人在城镇中自由、公平和全面发展,逐步化解风险。针对城市环境承载压力日趋增加的风险,政府倡导绿色、低碳、共建、共享理念,引导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应对日益凸显的投资债务风险,政府构建投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不断化解投资债务风险。针对耕地资源消耗大的风险,政府应建立土地流转科学决策机制,规避耕地资源流失和浪费风险。应对农村劳动力“断代”风险,政府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大量新型职业农民。针对乡村文化传承弱化及乡村空心化风险,政府应构建乡村振兴布局因地制宜机制及政府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机制,使乡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留得住乡愁乡情,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公共需求得以满足。

(二)行业协会———发挥积极疏导者角色。行业协会作为联系政府、企业与城乡居民的桥梁和纽带,在政策宣传、项目推介、矛盾协调、权利维护、协管治理等方面应该发挥积极疏导者角色。在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过程中,行业协会的合理介入,避免政府因过多干预而弱化产业的自主成长性和企业、城乡居民因缺乏组织性而陷入个体疲于应对诸多风险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行业协会应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行业自律、行业自觉和诚信监督机制,建立奖惩机制,对违反行业自律与诚信机制的企业给予批评教育、警告或者处罚,对合法合规的企业进行嘉奖。针对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城市二元矛盾突出、耕地资源消耗大、农村劳动力断代、乡村空心化等风险问题,行业协会应在政府与企业、城乡居民之间,积极扮演疏导者角色。依据政府构建的风险防控体系与机制,做好企业及城乡居民的疏导工作,提高企业与城乡居民的风险防控意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建立和发展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已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协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大作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相关行业协会的疏导,不仅提高农民的耕地资源保护意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而且提高农民对乡村文化传承、乡村空心化及劳动力“断代”现象的重要认识,增强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自觉性。在城镇化进程中,通过城镇相关行业协会的疏导,深化工商企业、城镇居民对城市二元矛盾、环境承载风险、投资债务风险等问题的思考,增强工商企业、城镇居民风险防范意识,为规避和化解风险提供智力支持。

(三)企业、城乡居民———发挥真正主导者角色。湾区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湾区乡村振兴,核心是产业兴旺。没有人气聚集与产业支撑的湾区,其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就会失去灵魂,缺少根基。在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两大核心因素,即:既要关注人的城镇化又要关注产业兴旺。在两者协调发展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作为人的因素的城乡居民,应发挥在两者协调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进程中。面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中出现的风险,城乡居民应该发挥真正主导者角色,敢于直面风险与应对风险挑战,果断采取规避风险与化解风险的相关措施。既要坚持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权利;又要坚持城镇居民在城镇化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居民合法权益。湾区的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需要现代产业集群作支撑。企业作为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中要发挥主导者的作用。企业应不断加强创新能力,提高品牌质量意识与风险意识,加强标准化建设。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城镇化,离不开产业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的支撑。湾区企业在直面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风险时,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应对风险的预案、方案及措施,具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

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两者的良性互动关系,又要认识到两者协调发展存在风险的负面影响。基于风险预警、识别、分析、评价、控制等,构建完备的风险防控体系及风险防控机制。对于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及城镇居民应根据自身实情提出应对之策,以期应对风险挑战、规避与化解风险,推动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为最终实现湾区城乡融合发展而努力。

作者:严雪晴 毛克宁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