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设计论文范例

机制设计论文

机制设计论文范文1

1.1工作式运行模式

工作室充分学习新加坡“教学工厂”的运营模式,建立“2+1+4+n”的工作室组织运行模式。即工作室由2名教师作为主要负责人,聘请1名高水平的企业专家顾问,选取4名左右素质高的学生作为核心群组成员,每个群组成员再带动n名学习同伴。

1.2组织管理机制

组织管理机制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成员档案管理:更新成员基本情况、发展计划、发展情况等。活动管理档案:对工作室进行的每项活动由专人负责进行记录、总结和材料归档。经费管理:对于院系给予工作室的经费支持及工作室项目收入,由工作室负责人负责记录、定期向系部领导汇报财务收支情况。

1.3活动规划及实施机制

由工作室负责人根据工作室的发展状况及业务教学需要,制订学习培训、内部交流、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示范辐射等活动规划,并且根据活动规划,切实执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活动规划及实施机制。

1.4政策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工作室负责人有足够的精力做好工作室的工作,可以相对减轻工作室负责人的教学工作量,系部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中适当倾斜。项目验收后,依据相关规章制度,根据项目团队成员的贡献大小分配收入。对于参加项目开发的学生除了发放津贴外,另外给予创新学分的奖励,学分的多少由考核小组根据其个人业绩核定。

1.5考核评价机制

由项目委托人、系部、教研室、外聘专家共同组成考核评估小组,制订考评标准,对工作室按学期进行考评指导,对工作室成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奖励表现优秀的人员、调整表现不好的成员。

2工作室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在工作室教学模式实践中,结合承接项目的情况及专业发展需求,大概分为前台静态图片处理、DIV+CSS页面布局、FLASH动画制作及后台程序开发四个模块。以一个项目为例,说明工作室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

2.1项目立项

项目立项以甲乙双方签订项目开发合同为准。如果项目较小,内容较简单,简单的协议也可以替代合同。在此过程中,积极与企业专业顾问联系,确定项目开发所需技术要领及阶段性成果验收、付款方式等。

2.2成立项目小组

根据项目特点,成立项目小组,确定小组教师成员及学生成员。此部分工作主要集中在学生团队的选取方面,首先面向全系学生公示项目开发内容,接受学生申请,最后由班主任、任课教师、项目负责教师、辅导员组成选拔小组,择优选取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加入开发团队。同时,向系部申请使用网站设计工作室,履行相关手续。

2.3项目开发

由负责老师将任务具体细化,根据学生特点将任务进行分工,整理出相关联的技能需求。工作室团队中的学生如果有不会的内容,由负责老师进行辅导,师生合作完成项目的开发。在此过程中,项目开发团队向教学团队提供技能需求,教学团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将技能需求分化到具体的知识点,然后确定相联系的课程,最后将知识点纳入到课程的教学任务中去,将教学效果辐射到全体学生。

2.4项目收尾

项目开发完成后,向委托方申请验收,验收合格以后,项目团开发队完成工作室的交接手续。然后,考核小组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及收入,确定分配给项目开发团队的津贴。另外,教师和学生分别针对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个人学习心得总结。

3网站设计工作室实践成果

经过两年的网站设计工作室运行机制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3.1提高了教师的“双师”素质

以前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由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评价,而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由于承接的都是实际的项目,项目能不能顺利开发完成对教师影响比较大,面对这种压力,迫使教师加强专业能力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对领域内相关知识进行持续性学习。教师都反应切切实实提高了教学水平及实践技能。在两年的时间内,项目团队依托工作室完成了部级精品课程《食品生产技术》和《食品生物化学》两门课程网站建设,完成了中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联盟、海外合作与交流、网上校史馆宣传类网站制作,完成一些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师个人获批市级课题、完成横向课题开发、获得相关的软件著作权等等。

3.2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以前基于某门课程的教学,知识相对片面,学生其实学习的是一些零散的片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工作室教学模式打破了陈旧的教学体系,面对需要开发完成的完整项目,学生不再在课堂在等待教师的传授和辅导,面对项目开发时间的限制及项目开发完成的奖励措施,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除了请教教师外,学生更多地会主动上网或是到图书馆借阅图书进行针对性学习,并且这种主动学习在其他学生中间起到了辐射作用。

3.3基于项目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在基于工作室的实训教学模式中,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依托实际项目,普通采用的是小组讨论、阶段评审等新型教学模式。另外,采用真实项目教学,学生带着实际任务进入工作室,教师则转变成项目负责人。在这种接近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非常有帮助,学生经常接触到团队合作、分工、事务管理等内容,对于学生的就业及创业非常有帮助。

4结语

机制设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双导师制;毕业论文设计;人才培养;实践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升入,双导师制在全国各大高校已经有广泛的应用,许多教育改革的专家也争相在这些方面做相关的研究。其中,文献[1]主要构建了一种三位一体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文献[2]主要分析了双导师制对于本科生创新创业实习模式的研究,文献[3]分析了教育类课程采用双导师制的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本文在参考了部分双导师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导师制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新型培养模式,其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的指导价值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存在必要性

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由两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培养方案而联合培养的一种模式[4],两位指导教师包括来自于工作在高校的教学型教师和来自于企业的实践型教师。从双导师制本身的含义来看,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享有两位导师不同的教学特点而带来的创新性效果,这是联合培养的较大的意义所在[5]。同时,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高校的培养模式对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离校毕业之前能够提前接触到企业文化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来讲是具有发展意义的,对于高校而言,双导师制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形式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这是双导师制形式存在的一个必要性原因。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存在的问题

1.论文的内容与实际应用脱离。本科毕业论文不同于硕士或博士论文的书写要求[6],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论文应该在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将整个设计过程及其重要的方法理论书写下来,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目前高校理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形式单一,不能够综合体现学生在求学阶段所学知识,因此,传统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不能够达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2.学生思维面狭窄,无法全面深入了解文章的实际意义。目前高等院校的课堂式教学[7],只能够通过教材或者参考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其思维方式也仅仅只是在教室里看待实际问题,没有深入到可以脱离学校环境,独立自主地分析和探讨问题的阶段,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定式中,学生的思维面其实是达不到真正的书写论文的要求的,即使勉强能够应付出论文所需字数,也无法达到毕业论文真正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文章存在的本身意义也会大打折扣。

3.缺乏实践基础,导致论文泛泛而谈。优秀论文的书写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对理论的重视程度大于实践能力培养,这就出现了优秀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生活的怪状。同样在毕业论文的书写过程中,只是对于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而没有实践作为支撑,无法达到一篇好的毕业论文的要求,就会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

三、双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指导的实现方案

1.双导师制的管理制度。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下,毕业论文的书写主要是在高校进行[8]。但随着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以后,毕业论文必须分为两部分进行,前一部分主要是在企业完成,时间为第八个学期的1-8周,有条件的学校或者专业可以将毕业论文书写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实习结合起来,这样时间可以从第七个学期就开始,前期准备工作阶段的实践期需由企业导师负责。后期论文的书写具体时间应该从第9周开始,一直延续到毕业论文的完成,一般是15周,这一时间段学生的管理主要由高校导师负责。

2.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传统教学模式的培养过程中,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主要是学校的导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选取的题目,但这种情况下题目的选取存在空洞、无实际意义的局限性。在实行双导师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在企业所参与的项目来确定自己毕业论文的题目,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论文书写的过程中有内容可写,不但可以减少论文书写的时间,同时可以提高论文的质量

3.毕业论文的考核机制。毕业论文的考核也应该分为两部分,其中包括毕业设计成果得分以及毕业论文得分,参考比值为1∶1。通过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考核机制的改变来提高学生对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同时,也通过这种考核机制的改观促进企业型导师和高校导师的良好合作,为培养优秀学生而不断追求更好的培养方式。

4.建立个性化生活化的双导师制。双导师制应该是一种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并且让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有成就感的教学过程,导师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方面有本质的区别,导师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传授者,更应该在生活中扮演良师益友的角色,学生才能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

5.资源利用最大化。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充分利用两位导师的不同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合培养优秀学生。学校导师享有的是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以理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企业导师的资源主要为实践资源,可以提供部分学校提供不了的锻炼学生能力的平台和资源,这些资源是企业导师所持有的优势资源,可以用各种方式给学生享有。说到底,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资源利用最大化其实就是理论资源与实践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过程,只有充分利用好双导师的资源,才能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得更好。

四、结束语

双导师制是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学改革的一个延伸,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校和学生的角度来说,双导师制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校就业率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文章在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导师制的毕业论文的实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建议。

参考文献:

[1]邓明阳.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57-59.

[2]刘浩.“双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创业实习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5,(11):81-83.

[3]厉有国.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2):65-68.

[4]杨莘,邵文利,俞洁,等.“双导师制”指导护理本科生科研实习模式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2):35-37.

[5]刘兰,林博.实验研究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双导师制”研究[J].山东化工,2016,45(20):163-164.

[6]刘国清,曾坚贤,申少华,等.基于校企合作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新模式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5,42(14):236-237.

[7]伏玉琛,朱艳琴,龚声蓉.双导师制应用型IT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1):33-36.

机制设计论文范文3

其一,圆形标志,一般分为正圆形标志和椭圆形标志等。圆具有单一的中心点,能够集中人的视觉注意力,形成视觉中心。圆形的完整性喻示无限、团结、和谐等。常见圆形标志如宝马汽车标志、百事可乐标志等。其二,方形标志,主要为正方形标志和长方形标志。对方形进行边长、角度的调整可使其变为菱形或梯形等。方形具有方向性,代表稳固、安全和平等。方形标志如美国银行标志、美菱电器标志等。其三,三角形标志。三角形标志大多是等边或等腰三角形,主要表现为正三角形标志和倒三角形标志两种。正三角形显得稳重,倒三角形则显得有运动感、紧张感、冲突感等。常见三角形标志如匹克运动标志。其四,多边形标志。多边形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几何形构成的。多边形标志常采用切割、组合、并置等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形式新颖,富于变化,表现内容丰富。如,汇丰银行标志是由多个等腰三角形组合而成,揭示出“积少成多”的哲理,形象地表现出银行的功能和特色,形式独特,视觉感召力强。

二、几何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构成分析

对几何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构成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有益于在标志设计中更加灵活方便地应用几何图形元素。总结几何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构成形式特点,能为标志设计提供必要的方法和创意思维引导。其一,几何图形的分解构成分析。分解构成是指选择一个完整的基本几何图形,使用某种分解方式,如用有一定宽度或角度的线型把所选几何图形简单地分解开,再将分解后的两个或多个局部按照一定的规律,重新组合出一个完整美观的标志的方法。基本的分解构成方法有分离法、错位法、翻转法和旋转法等。其二,几何图形的群化构成分析。群化构成特指同一个单元几何形的群化构成,是将两个以上的同一单元几何形按照某种组织排列方式构成具有一定规律的、完整统一的标志图形的方法。运用群化构成方法在选择单元形时,应选择简洁的几何图形,单元形的长宽要有一定的比例,角度的大小要有一定的规律。群化构成的基本构成方式采用平面构成中的“骨骼”,如重复、渐变、放射等。在使用群化成构方法时,应注意单元形不宜过多,以突出标志的简洁特点。其三,几何图形的组合构成分析。组合构成是指用两个以上不同特征的几何图形,自由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统一标志图形的方法。在具体运用和表现时,对各几何形的基本特征要尽可能保留,同时考虑设计中的平衡、对比、节奏、统一的法则。

三、几何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创意语言特点和优势

几何图形作为一种完全抽象的图形,具有造型简洁明快、立体感强、易于识别等特点,将其运用于标志设计,不仅可以表达标志所要表达的主题含义,而且能更好地展现标志本身所具有的几何美,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首先,几何图形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对自然万物形象的高度抽象和总结,是一种视觉上的取舍,具有抽象的图形感和视觉上的秩序感,在结构造型上富有韵律和节奏。将几何图形应用于现代标志设计,会增强现代标志的视觉冲击力,使标志的形象更易于人们识别和记忆。其次,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的形式法则构建的,规范性强,易于设计制作。它有特定的标准和制作方法,形式法则易于运用和掌握。将几何图形运用于标志设计,为标志设计增添了一种设计思维和形式方法。最后,几何图形作为一种抽象图形,被运用于标志设计,以形寓意,易于引发联想和想象。如,直线形粗实而富有力度,坚实稳重,使人联想到产品的质量坚实可靠;曲线形优美而富有美感,使人联想到产品的美妙、灵巧。

四、结语

机制设计论文范文4

(一)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可以使社会成员通过短期训练,提升自身素质、学会某项技能或者发展自身职业空间等。随着国家不断鼓励社会团体及个人来大力兴办培训机构,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类别和大小规模不等的培训机构。作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培训机构,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培训机构是我国近十几年来的新兴产业,由于产业类别属于服务行业,无法向大众出售有形产品,使得学员很难在消费之前获得有关质量方面的信息。学员更多的是通过视觉、听觉来了解品牌,形成自己的观念以主导对企业品牌的感受。企业应抓住这一特点,发展适合自身的个性化品牌形象。其次,培训机构的服务过程,是由教师及学员进行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优质的服务可以使学员的精神情感获得很大的满足。如学员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两所机构教学实力相当,学员会更倾向于选择使自己内心感到愉悦、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具有人性化服务的对象。最后,培训机构对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培训机构的教学理念和企业文化内涵等。企业在借鉴国际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模式、教学服务方式的同时,根据国内发展状况特点,融合中国传统教学方式来调整自身企业整体战略,以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等。所以,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但要注重自身实力、与时俱进抓住自身特点,关注大众内在的精神需求变化,还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拥有属于企业自身的文化内涵,这样才有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

(二)标志

标志作为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品牌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标志设计更加重视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融入了个性化、人性化、民族化等设计理念。首先,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建筑师路德维希•凡德罗说过“less is more”(少即多)这句话,提倡简单,反对过度装饰。然而,历经几十年后,人们慢慢发现“less is more”这一设计理念使标志缺乏了各自独特的个性与内涵。设计出来的标志作品,由于无视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商业色彩浓厚,导致标志越来越同质化。其次,由于人们多年来在视觉上总是看到大量几何化标志,造成了人们的视觉疲劳、心理情感上的抵触。并且随着当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也随之增大,当代人越来越注重有趣味的、人性化的标志设计,来满足心理和情感上的愉悦与放松。最后,由于近年来的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标志也随之走国际化路线多年,缺乏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挖掘与思考。而现代标志逐渐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国际设计理念相互融合,在标志中注入传统美学形式和民族传统元素,因此,民族化也成为不容小觑的发展趋势。所以,现代标志设计作品融入个性化、人性化、民族化,重视现代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才能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形成有意义的符号。

二、培训机构标志设计现存的问题

由于我国培训机构起步较晚,在培训机构标志设计方面还处于摸索和借鉴阶段,因此,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设计师去思考。首先,培训机构的产品是无形的,所以在设计标志时能够选用的有型元素也会受到限制。目前,我国中小型培训机构的标志有明显的同质化、形态单一现象,大多数的培训机构标志中会出现书本、翅膀、双手等元素来象征知识、理想和关爱等等。标志元素的大量重叠,缺乏个性化,也导致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而大型培训机构需要面临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在拓展新领域的同时,因定位不清晰,标志需表达的内容太多而出现过多的设计元素,导致大众逐渐将其淡化,失去了可持续性的竞争力。其次,培训机构属于服务行业,有些企业在设计标志时过于功利忽略了学员的心理、情感等人性化的需求,导致学员缺乏对品牌的理解和认同,失去凝聚力。真正的商业营销战争并不是发生在人和街道或者商店,而是发生在消费者的脑海里,消费者的脑海和脑海中的记忆才是营销竞争的“终级战场”。由此可见,想在学员脑海里留下一个好印象,人性化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最后,在设计培训机构标志时,因部分国内企业缺乏深厚的文化内涵,标志设计只是一味地形式化,局限在中英文缩写字母的变形、变色之中。文化内涵是一个企业品牌核心的价值所在,只有将企业文化内涵与标志的民族化紧密联系,才能使大众体会深刻的文化烙印,最终赢得市场竞争。

三、研究分析

鉴于培训机构的特殊性,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非常重要,只有设计与企业本身相符合的标志,才能产生对品牌形象更有利的影响。通过分析培训机构的特殊性与标志的发展现状,设计师若要设计出与企业自身特点相符的标志,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一)强调个性化

现代标志设计提倡个性化的发展,而这一点也正迎合了培训机构树立个性化培训理念的需求,所以,个性化是培训机构标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各培训机构在其功能上有相对一致之处,但是,在培训机构办学条件、传统、基础以及师生等诸方面都会产生差异,而差异的产生正是形成培训机构特色的主要原因。因此,设计培训机构标志时,设计师必须探寻企业与众不同之处,有针对性地满足企业对标志的个性化需求,形成标志差异化优势,支撑企业品牌特色以吸引消费者。如很多高端的培训机构不仅能够展示优质、高效的课程,还能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场所,成为众多企业家创建拓展人脉的平台。这类企业特点偏向于注重高端消费人群之间的交流合作关系,标志要诠释出富有感召力、热情友好及高品味的设计理念等等,从而根据企业自身这一特点形成标志差异化优势,找到相应标志设计元素,设计与之相符的个性化标志。例如,深圳的“众人行培训”属于管理型培训机构,主要从事提升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技能和相关专业的认证、考核培训,注重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实战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标志设计中由三个抽象的人形组成“人”字,突出三“人”成“众”,底为外圆内方的绿色铜钱造型,象征为学员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培养学员将利益最大化的能力等。如此,找到培训机构自身与竞争对手的差异之处,强调标志的个性化,设计符合自身特色的标志,有利于提高学员对培训机构的认知。

(二)重视人性化

美国设计家普洛斯曾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标志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而培训机构也恰恰正是服务行业,因此,在标志设计过程中更要重视人性化的表现。标志设计是人类情感生活中的一项载体,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时思想感情的桥梁。标志的人性化设计这一点与后现代主义“以人为本”理念相符合,通过标志图形来体现出为大众服务的平等公平原则,以一种具有亲和力的方式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培训机构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相对枯燥,设计师可以通过象征、幽默、正负形等手法设计有趣味性的、有丰富内涵的标志。例如,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的标志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正负形的手法,将蓝色英文缩写字母“UAF”中的大写字母“A”与一头站在雪地里白色北极熊的抽象图形相结合,蓝白相间的平行线也体现了学校开设北极地区计算机工程研究和北极生物研究等课程。巧妙地运用正负形关系既可以增加造型元素以有利于培训机构的信息传达,还可以增加趣味性,是人性化标志的一种体现方式。或者利用标志中辅助图形的延展性,变换辅助图形的结构、色彩、肌理等,形成新的表现方式,把这些运用在标志的应用系统中,如宣传册、课件、办公用品等各类载体上,从视觉、听觉或触觉上为学员带来情感上的愉悦与精神上的享受。带有情感因素的标志设计使学员在观赏和互动时,根据学员自身不同的生活阅历通过联想、想象等思维过程来感悟出不同韵味,产生丰富的心理情感和精神共鸣。因此,在标志中注入有情感、有趣味的因素,多注重人的心理及精神需求,能够拉近标志与学员之间的情感距离,还能增进学员与企业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加深培训机构在学员脑海中的记忆。

(三)注重民族化

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上下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标志设计提供了灵感上的启迪,并且也为培训机构的品牌文化内涵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想要在标志图形设计的形式上力求突破,就要对本土文化进行再发掘与思考,优秀的标志创意设计过程应该是从感性创意到理性分析的过程。但是,将培训机构标志设计民族化,并非摒弃现代标志设计的理念,而是要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标志设计理念相融合,寻找文化和表现形式上的交叉点进行融合。例如,我国培训机构以自身文化内涵来命名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企业名称,来体现仁、义、礼、智、信等等,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用企业中文名称的汉字进行图形化、符号化等表现形式使标志延其“意”、传其“神”。在设计汉字标志时,可以运用传统的篆刻、书法或者将印刷字体进行变形、加以装饰等手法重构字体,既易于本土大众识别,又具有较强的民族化感染力。以文字作为符号的形式来进行标志的创意,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感染力,是标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标志设计的新导向。但如果只是简单地挪用传统文化元素,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思考,设计出来的标志也会空洞乏味、缺乏生命力。所以,要求设计师必须挖掘培训机构的文化内涵,经过思考之后,根据传统美学形式灵活应用、进行思维创新,探究出能代表该企业文化底蕴的设计元素,创造性地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现代标志设计中。这样设计出的标志才能避免空洞和乏味,更具有民族文化气息和内在美,使人体会到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达到怡情悦志、陶冶情操的目的,更有利于使培训机构深入人心。

四、结语

机制设计论文范文5

1.1根据园林的类型和功能进行植物配置

城市中园林具有多样性和多功能性的特点,在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园林设计过程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搭配也有所不同。如在以观赏游憩为主要功能的园林中会较多地使用观赏价值高的色叶树、观花观果乔木、花灌木及观赏类地被。同时注重植物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植物所营造的意境,如“玉堂春富贵”即玉兰、海棠、迎春、牡丹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被用于庭前,有吉祥如意、富贵美满之意;竹径通幽则以早园竹、淡竹等主类植物置于园路两旁,营造曲径通幽、山静鸟鸣的悠远安谧的氛围;白玉兰种植在住宅周围有玉树临风之意;而梧桐种植在院落则会令人联想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凉之意。在以生产为主要功能的经济型园林中种植经济价值高的果树苗木,可以形成农业观光园和生产草药的药圃等。在街道旁和工厂等污染严重的地方应种植抗逆性强、耐干旱瘠薄和抗污吸污能力强的植物,利用植物的净化功能和防护功能以起到净化空气、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在特殊的环境中应用特定的植物如防火绿篱、抗风防护林等等。在居住区、医院和休闲疗养区会应用具有杀菌保健作用的的植物种类。也可以根据植物的自然分类基础,模拟自然生态群落建立植物专类园甚至为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建立保护基地。

1.2注重乡土植物的应用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且各地气候各异,不同的地区的温度、湿度、土壤条件、光照等皆不相同,因此各区域所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也有差异。每个地区的乡土植物都是经过了自然的进化和历史的选择所来的最适合在本地区生长的植物。注重乡土植物的应用可以体现不同地域的场地氛围和地方特色,同时也可以大量节约养护管理的成本,创造更大的生态效益。因此在生态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应以乡土树种主,辅以适量的观赏植物,谨慎地引进外来植物。注意对本地域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保护。在以乡土树种为基础地前提下适当地引入外来观赏植物,注重植物季相的变化和色彩形式的搭配。创造一个兼有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舒适游览休闲空间,建设一个内涵丰富、环境优美并有生态效益的自然生态公园。春季微风拂面,人们看到的是忙碌的播种,感受到无限的希望;选用适量观花用以丰富植物群落,与高大乔木一起构成层次丰富的观赏型植物群落,如榆叶梅、碧桃、玉兰、迎春、珍珠梅、牡丹、芍药等等。夏季景观则是金色麦浪滚滚和郁郁浓荫,主要运用乔木灌木的树形形成优美的林缘线以及不同明暗冷暖的绿色形成不同的层次,运用的植物有珍珠梅、合欢、旱柳、毛白杨等等。秋季主要以观果植物和秋色叶植物作为造景材料,营造硕果累累,万山红遍的意境,使用的植物种类有元宝枫、黄连木、黄山栾、黄栌、乌桕、石楠等等。冬季主要使用常绿植物观干植物以体现四季常青和植物的枝干美,如红瑞木、虎皮松、竹类、雪松等等。

1.3加强多层次植物群落的应用

目前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着植物种类单一,植物生态结构脆弱的问题,易引发大规模的病虫害,降低了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因此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应加强以乔、灌、草、藤相结合的复式植物群落的使用。这样首先可以丰富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加强对土壤矿质元素和水分、光照、空气等条件的利用,其次可以协调植物的中间关系,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抵御外来侵害的能力,还可以增强植物群落改善环境的生态效益,如吸收空气污染物的能力增强和为微生物和动物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植物群落的应用也会丰富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彩变化,增加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美观性,营造了审美的情趣和优美的意境。

2上海市生态园林设计及植物配植

上海市自90年代开始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短缺和城市热岛等资源环境问题也越演越烈。生态园林的理论对于上海市的绿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量研究表明,生态园林的建设对于上海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生态园林在植物配置的生态设计方面,加强了对植物时间空间配置关系和植物种间关系的应用,在满足创造优美环境的同时创造一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2.1上海世博园中的生态设计和植物配置

在上海世博园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和人文生态的理念。如太阳能的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设计的优越性,应用的方面不仅包括景观灯、路灯、动态景观等景观小品的设计,还包括了园林设施如太阳能发电避雨长廊、太阳能停车场、太阳能分类垃圾回收等方面。在世博园生态绿墙的设计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充分体现了生态的指导原则,由于对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对环境适应的要求,最终选择了六道木、红叶石楠、花叶络石等观赏价值高并且抗逆性强、养护管理要求低的植物种类。除此之外,在生态墙植物配置的设计中还应用了种植模块、精准滴灌和支撑结构等技术。在保证了生态墙景观效果的同时,充分体现了生态材料和生态技术的优越性。在建筑设计方面,绿色建筑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成为体现生态设计理念的亮点。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如葡萄牙馆的软木材料,不仅具有质轻隔热的特点,而且不影响树木的健康生长,还可以降低生产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而绿色建筑技术又包括可再生能源使用、构件材料的生态处理和建筑系统生态化3个层次。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生态节能的同时,体现了地域特色,创造了舒适美观的空间形式。在世博会中国馆的人文生态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哲学思想。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中国馆的设计处处体现了道法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主义思想,如建筑的遮阳出挑层设计和人工湿地技术。

2.2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和生态修复

在重金属污染对城市影响方面,已经开始通过样品采集、实验测定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街道灰尘中重金属含量测定、重金属污染的分布特征及生物有效性等。这对上海市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上海的城市街道灰尘中碱性物质含量较高,因此市区内的灰尘pH值要高于城镇和郊区。这些碱性物质除了来源于大气颗粒物沉降之外,还来源于建筑表层含有碱性物质如石灰之类的材料和路面受到磨损后生成的细小颗粒。许世远等人在对上海城市街道灰尘的研究中着重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物如铅、铜等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对街道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研究以及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依据。因此,在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植物生态群落的设计方面遵循自然规律,模拟自然,接近自然,回归自然。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建立达到传承文明和保护森林植物资源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

2.3上海崇明岛的植物生态设计

在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设计方面,应模拟自然的植物群落,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激发人们对家乡的归宿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以相应的植物种类来配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氛围,让人们在休闲娱乐中了解历史和感受自然。根据当地的文化环境配以符合该文化氛围的植物群落,使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环境相协调。如桑梓代表思乡之情,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松柏不畏严寒四季常青。开阔的树林草地给人以明亮空旷的视野,林下休闲空间则给人以安静清幽的感受。而在上海崇明岛的生态规划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当地亚热带植被的群落特征和地带性异质性。充分考虑了森林景观的整体性和生态系统的系统性原则,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生态效益的扩大。加强了城市景观和森林景观的联系性,加强了城市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抵御能力和边缘效应。在农业观光区的有疏林草地分布和保留农田的中心景观区域,是人流较为集中并且景观丰富的休闲活动用地。在农业观光区的设计上一方面保留并利用了原有农田,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这一地区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固有的生物群落,体现了黄河流域的场地精神和地方特色,给人们留下了最原始最朴素的自然景观;同时又富有生活气息,让人们体验到归园田居的怡然生活。另外配合植物观赏区,丰富了田园景观和视线变化。

3生态园林的发展展望

机制设计论文范文6

1.1学生身心发展和职业技能形成规律

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学生身心表现出的程序性和阶段性的规律,要求中高职课程内容设置时,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在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中高职两个阶段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不同任务,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个阶段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目标,制定出系统连贯,有能体现中高职教育不同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既能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需要,又能满足相当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就业需要的完整职业技能的需求。

1.2当今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多元化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对计算机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中高职职业技术教育中只有单纯笼统的专业已经越来越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学校的部分课程和教学设置不合理,会使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就业形势变得非常严峻。在当前大的社会生活环境下,只有综合全面的发展,锻炼全方位的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3中高职学校课程设置系统性和灵活性差,难以适应不同生源的实际需要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是由普通高中转制而来,高职院校则大多是普通中专、成人高校、高等专科学校转制而来,或者是普通高等院校设置的二级学院,其发展载体的职业性不突出。课程设置突出学科特点,主要围绕学科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对系统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以及学校之间的壁垒问题,造成中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出现重复、脱节和系统性差的问题,难以适应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和不同生源对职业技能实际的需要。

2中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体系衔接基本原则

2.1满足学生不同需要

职业技术教育是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职场视角下计算机平面设计职业技术教育,知识、技能、素质必须协调发展,不可偏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职业形成的重要阶段,是个体职业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大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领域,面临当今社会激烈的职业竞争,而这时的职业选择将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因此,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既要考虑到中职生毕业后立即就业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到一部分中职生继续学习,进一步拓展和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的需要。

2.2符合中高职学校自身实际情况

在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首先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专门组织编制和审定统一的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主要体现在不同阶段的教育性质和培养目标,制定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等;其次是地方课程,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反映职业技术教育的地域特点;校本课程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主体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权限和侧重点不同,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满足现代社会对多元化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2.3中高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以及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等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要以职业素质、能力为根本;高职教育则从高等教育的要求出发,在普通高专的思维惯势下,对中职知识结构的扩展、职业能力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职业技能评价,以及招生制度上体现出中高职教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基于中高职一体化视角下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设想

3.1正确认识中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学生一般为15~18岁,学生尚未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他们的心理状态还不成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中职学校在指定培养目标时,既要与整体目的保持相对一致,又要使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保持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既要考虑到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的需要,又要照顾到大部分中职毕业生工作所要求的基本文化与一般技能需求。根据其身心特点把握好职业观、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发,为其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建立系统的中高职一体化视角下的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目标体系

解决与高职课程衔接体系,首先应解决好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接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都属于职业教育,因而培养目标既具有一致性也具有差别性。其次要体现出层次性特点,中职教育强调的是有一技之长,主要面向设计公司、广告设计公司、印刷设计公司、品牌设计公司等企业或事业单位,培养掌握平面设计人员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而高职的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培养一线应用型、管理型和高技能型人才,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新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3.3建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的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要打破学科本位的传统课程开发模式,构建能力本位的模块式和项目式课程结构体系。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技术领域的实际需要,依据学生个体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不同,根据毕业后可能从事工作的特点,将课程组成:“宽基础”课程、“厚专业”课程和“活模块”课程等三大类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其次,构建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如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要求通过高新技术考试,计算机一级、二级考试,计算机中级操作员考试等。职业能力的对接是中高职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课程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为中心,科学设置学生职业技能考评方法与手段,构建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根据职业分类、标准与鉴定考核要求,确定从初级到高级的能力标准和人才层次结构,实现职业技能的全面对接。再次,按照不同职业对人才职业技能要求层次的不同,制定出职业教育的标准教学单元,并按照程度分为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采用较低层次,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采用较高层次。课程衔接体现为教材的衔接和教学目标的衔接,根据不同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设计教学单元,使中高职课程的层次分明,考虑中、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统筹管理和宏观调控。

3.4加强中高职院校之间联系

首先,课程开发,课程建设必须紧跟企业生产实际,根据中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各自的培养目标,对于中高职相同的课程,如计算机基础、广告设计、速写与色构、Photoshop制图、网页设计、CorelDRAW/Illustrator、Autocad课程等,以中职学校教师为主体,高职学校教师参与进行课程开发;对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其他课程,以及不同课程在实践中的联合应用,如Java程序设计、Photoshop、3dMAX课程、adobaftereffectsCS4实训项目、数码摄影及后期特效,由高职学校教师为主题进行开发。在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课程上,中职学校中在从业证和初级证书的课程,高职学校重在中级证书和高级证书的课程。其次,实践教学,在实行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中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础可统筹建设和使用,在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为行业、企业及其他成员学校教职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服务。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课程体系,实现学生可在中高职之间进行课程互选,所取得的实践技能水平评价和学分能互通互认。实训基地也可以扩大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的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中高职院校、企业合作共赢的利益融合体。

4结论

机制设计论文范文7

手机图标设计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与标志设计的关联度较为紧密,并且仔细观察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之间在设计上的手法相似度较高,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其所产生的交互的方式变化以及经济上的巨大影响,导致手机的图标设计已经成为了手机图标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手机图标设计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标志设计的基本内涵以及设计思路。我们可以认为手机图标设计是标志设计在人类虚拟网络时代到来的一个设计进化。这个进化是和手机的使用息息相关,根据Experian营销服务(Simmons®ConnectSM)公司的调查研究显示,在美国的成年人中,近年来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每日总和的平均值已经达到了58分钟。与此同时相关学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手机终端平均每日的使用时间年均增长也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巨大增长幅度。调查显示这三年美国人手机app的使用时间发生了惊人的量变,三年使用时间增幅一倍。2010年美国人均手机app使用时间为每天66分钟,2012年则迅速增长至122分钟每天。其次,手机终端的图标设计与标志设计之间的差异性也逐渐显现。手机图标设计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并脱离标志设计的基本规律形成相对更多元的设计方法和理念。

二、手机图标设计与标志设计的联系

通过分析总结手机图标设计与标志设计的联系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首先,手机图标设计是由标志设计“脱胎”演化而来。标志作为一个重要的视觉传达方式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不断演化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是将标志设计作为图形视觉交流以及人机视觉交互的推向高峰,手机图标设计应运而生。其次,标志设计的价值在手机图标设计领域中也都能得到一一体现。标志设计的价值不同于其它一般的商品的价值,其专利价值、信誉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等多方面的价值共同塑造了其内在与外在价值。我们通过分析不难得出手机图标设计也包含了标志设计所具有的基本价值内容,并且手机图标设计中所蕴含价值的未来前景则有更大的可能性。第三,手机图标设计与标志设计拥有共同的五大特点。实用性,两者都具有基础的实用功能。识别性,两者最突出的特点是容易识别,特征鲜明。多样性,其二者表达的方式存在多种可能,比如单色稿和正负形的变换。准确性,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标志设计与手机图标设计,寓意、象征、含义以及定位都必须准确。持久性,无论手机图标还是标志设计都应当是VI的延展也是企业长期的经营的视觉符号,所以塑造强有力根深蒂固的视觉形象也是尤为重要的。

三、手机图标设计与标志设计的区别

手机图标设计与标志设计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有着很大的差异。经过分析总结得到以下几点主要区别。第一,传统标志设计媒体与多媒体设计的不同。随着手机网络技术以及硬件技术不断发展,以往的标志设计以及手机图标设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多媒体终端。手机图标设计已经不再将图形设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全方位的视听交互设计已经深入人心。第二,手机图标设计相对于标志设计其交互性大大提升,两者在交互设计上有较大的区别。在进行手机图标设计中需要设计师融入更多人机之间交互的趣味性与参与性,而传统标志设计则缺少人机交互。第三,传统标志设计相对于手机图标设计则具有略高的实用性,这是由于手机图标设计的载体是虚拟的多媒体网络平台。第四,手机图标设计相对于标志设计而言更加简单,由于手机终端的显示尺寸较为固定所以要求其设计识别的易懂性更高,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手机图标时要尽量简单、明确。相对而言标志设计的复杂度可以更高,设计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拥有较为多样的设计载体。第五,标志设计中的图文结合的复杂程度要较高于手机图标设计,这是由于设计载体的尺度原因所造成的。

四、小结

机制设计论文范文8

将中国汉字运用到标志设计中,是传统文化在现代作品中的重要体现。汉字不仅是完成交流的符号,也具有艺术上的美感。在汉字形成的初期,其形象即使对事物形象的临摹,所反映的信息皆可以从其形象中发现。在后来的演变中,为方便书写和交流,汉字逐渐变得简单化,在形象上也更加完美。

1、书法字体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的书法艺术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多种方式。在标志设计中,常常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有所借鉴。在很多老字号商标的设计中,都可以发现书法艺术的痕迹。在现代的商标设计中,书法的应用也很常见。如我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设计中,就将书法艺术完美的融入到了现代的标志设计中。该标志将三人携手相拥的画面以书法的形式展现出来,书法的轮廓又构成了汉字“世”,不仅将团结、美好、和谐的理念表现的淋漓尽致,也向世人展现了我国传统的文化底蕴。

2、篆印字体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篆印字体是将汉字印在方形的工具上的一种表现形式,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将篆印字体应用到标志设计中,能够将字体的线条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就应用到了传统的篆刻艺术,该设计将北京的京字以篆刻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将篆刻艺术的精髓提炼出来,也将我国的汉字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设计中,汉字“京”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正在运动的人,这也在另一个层面上显示出我国汉字文化注重写意的特点,体现了民族性的审美观念。

3、繁复字体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在汉字发展到当前的形式之前,经历了很长的转化时期,繁体字是在汉字转化成简体字之前所使用的一种形式。这种字体虽然比较复杂,但其字形的设计更符合意境的传达形式。如凤凰网的标志就采用繁体字的形式进行设计,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美感。繁体字的应用能够将文字所表达的意境更传神的表达出来,赋予标志古典形式的美,更好的展现标志的内涵,为现代标志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灵感。

二、传统图形的运用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也取得了艺术上的重大成就。这些观念和成就在中国的传统图形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中国的传统图形多为对称性图形,表现出了我国注重和谐的精神。如中国银行的标志中,运用了我国传统的钱币图样,将方形和圆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图形左右对称,中间可看做一个“中”字,也体现出了中庸的儒家思想。在传统图像中,也有许多表现吉祥的象征形图案,将这些图形运用到标志中,能够表达美好的祝愿。如北京奥运会上的祥云设计,就是对吉祥图案的运用,这种运用既能表达美好的祝福,有能将古典与现代结合,展现我国的发展历程。在传统的图形中,不乏寓意深刻的图样,如我国的八卦图形,虽然看似简单,在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哲理。太极图形表现出了阴阳协调的意义,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也表现出了古人的探索精神。我国山西广电信息网络集团的标志设计就运用了太极图案,并对图形加以调整,使其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念。除此之外,我国的龙形图案、凤凰图案,以及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图形被广泛的应用在标志设计中,我国丰富的艺术成就也为标志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三、传统颜色的运用

传统颜色在标志中也多有运用,很多标志设计钟情于中国的传统颜色,这些颜色的运用使标志展现出复古的风格,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在我国的很多标志中对中国红多有运用,如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书局的商标、东方卫视的台标等。传统红色的运用不仅能增添标志中的喜庆,也能展现独特的美感,使标志更有韵味。除了中国红以外,传统颜色中的暗红色、琥珀色等颜色也被广泛的应用于标志设计中,如中国航空集团的标志中,就是运用暗红色作为主体颜色。传统颜色的运用使标志既不失庄重,又富有独特的艺术气息,对现代标志设计具有独特的意义。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