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县域产业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思考

让县域产业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思考

[ 摘要 ]  县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 , 推动县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至关重要。大力发展县域产业经济 , 必须坚持绿色生态理念、加强科技投入、扩大人才储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金融服务、提高发展质效。

[ 关键词 ]  乡村振兴;县域经济;产业经济

2021 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国的“三农”工作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一是处理好城乡关系,由城镇带动乡村统筹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而促进乡村振兴,实现从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广大县域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县域产业经济走上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赋能。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县域产业经济的关系

——发展县域产业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制度安排。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我国已全面消除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乡村建设已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但是,乡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首先,乡村经济过去长期习惯于以损害生态环境和大量消耗资源的低质量发展方式,激化了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其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产业技术等方面 , 城镇与农村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最后,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较快、产业链丰富、就业机会众多,导致人口向城镇大量流动,乡村产业缺少有效人力资源。将县域产业经济发展提升到制度的层面,能够有效提高人们对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以城乡统筹发展方式为主要手段,整合城乡优势资源,推动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乡村发展。

——发展县域产业经济是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科技进步加速、产业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大方向下,县域地区以高质量经济发展促进县域企业提高产业融合的意识,从“要我创新”转向“我要创新”,进而实现乡村经济的产业融合升级。县域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产业融合升级就是使产品在供、产、销整个产业链中涉及的各类产业紧密相连、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利用率最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最优化。

二、县域产业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转型升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县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绿色生态、注重质效的思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首先,要鼓励发展新工业,改变传统农牧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立足于区域地理、资源、基础实际发展县域经济,引进创新、科技、环保、高效的制造加工业,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 其次,要因地制宜地积极发展新型农牧业。将“科技、绿色、安全”等作为生态农牧业的重要标签,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生产出让群众放心、绿色安全、有保障的合格农牧产品。最后,要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齐农业发展的短板,增添后劲。一方面横向发展,利用地域特色优势和网络平台,打造特色乡村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建立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和创意园区,延长产业的价值链。另一方面纵向延伸,构造全产业链,利用新技术带动县域资源整合重组,应用新商业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并与物流业交叉渗透,实现农村服务业和加工业的融合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打造生态宜居新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首先,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倡导绿色低碳的健康生活方式,落实精细化保洁措施,做好城乡居民环境治理,守护绿水青山。其次,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需要完善市场机制。重视市场化手段和价格机制的应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建立健全用水权、排放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做好生态修复工程。最后,发挥考核、监督机制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指挥棒作用。县级政府应做好调整规划,加快出台农业相关的绿色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规范生产经营模式,统筹安排资金借贷管理模式,强化绩效管理。

——优化金融市场,助力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长期以来 , 融资难问题持续困扰着中小企业发展。目前,由于乡村地区存在着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面对金融信息迟滞带来较大的信息不对称,政府主导的外生性正规金融可能会受到信贷约束,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剧;而非正规金融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具有融资规模小、担保弱、风险不可控等问题,国家难以监管,企业资金链容易断裂,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所以必须优化金融市场,促进融资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融资约束,进而帮助中小企业更快地获得初始资金以促进县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县域地区可以通过搭建、引入互联网信息平台,方便县域地区获得更多融资信息和便捷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在当前国家的信用体系逐渐完善,相关法律逐渐健全的背景下,正规融资具有的信息透明、监管严格以及政策扶持等优势将会凸显出来,使其无论从资金规模还是安全性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从而引导满足正规融资条件的中小企业更多地选择正规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支持和降低风险。特别是目前“双碳”目标下,企业由传统制造业向着高质量环保制造发展转型,绿色金融成为新的金融发展点。县域金融要积极引进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增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服务供给能力。

——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匮乏和流失是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一大挑战。因此需要县域地区大力推行有效政策,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到县域发展,突破城市的“虹吸效应”。同时也要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并完善留人、用人政策。首先,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制定考核激励性政策措施 , 鼓励人才下乡。特别是各县(市、区)可以与知名高校合作,承接学生调研活动,鼓励广大毕业生深入乡村,走进基层就业创业,为基层发展服务。同时设立返乡创业工作站,向在外成功创业的本地人士推荐乡村发展项目和激励政策,引导他们回报家乡,建设家乡。其次,要加强县域地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发展基础教育,狠抓义务教育,还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将思想品德、法治教育等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内容,全方位提高县域人口素质。最后,为来县域发展的高科技、高学历人才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合理合规地提高薪资待遇,同时给予政策奖励、技术扶持,解除乡村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

——加强技术投入,以高科技推动县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落后,是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遥感等技术为县域各产业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也使得“互联网 +农业”成为可能,扩展了销售渠道,为乡村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手段,有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其次,这些技术也可以实时检测环境资源的变化,使国家对各地自然资源的监管更加高效,确保经济发展不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最后,是打造智能政务服务系统,建立完善的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及时相关市场信息和政策法规,及时处理并反馈相关信息,实现简政放权,营商环境优化。

作者:柳建平 乔星星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