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发展下金融和产业结构协同效应

包容性发展下金融和产业结构协同效应

摘要:本文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对其2005—2018年城市群的包容性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通过固定效应回归模型验证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对包容性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对包容性发展水平的促进效果中,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同作用最为显著,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作用每增加1%,包容性发展水平将增长0.01%。总之,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对我国长江经济带区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的包容性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

关键词: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包容性发展;长江经济带

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进度缓慢,深究原因,主要归结为发展的包容性不足,微观我国国内经济发展,让人民享受到发展的红利,让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2020年11月,在南京召开的全面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进程的座谈会上,指出,各省市要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并强调国家要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朝着更高质量的发展方向迈进。2019年全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57800亿元,较2018年增幅达到6.9%,在当前全国的经济体总量中占比达46.2%,这条覆盖了11个省市的经济带已然成为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风向杆。现阶段,包容性发展是衡量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王立平、王健(2010)认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提高包容性经济发展质量的强大助推器。

1理论分析

1.1包容性发展

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贫困是在人们的认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演化出来的结果,提倡机会平等与公平性。周佰成等(2011)认为,包容性增长是一种建立在以往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的新的增长内涵,包容、公正、效率和公平正是其核心所在。邓慧慧、桑百川(2010)认为,包容性发展强调的机会平等应是多维度的,涵盖公众对公共品和服务的获得性及在社会安全网的保障性方面的平等性。Zhuang(2008)认为,中国发展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包容性发展,不仅要维持高速平稳的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要注重在经济增长中各社会成员获得机会的平等性。

1.2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

关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金融发展的作用,国外相关研究起步较早。Binh等(2005)对OECD国家制造业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程度愈发成熟,与之国家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金融市场也就愈发成熟。王定祥等(2009)认为,地区的金融发展需要与该区域的实体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会促进金融资本加快与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产业资本相匹配,对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唐文进等(2019)则以数字普惠金融为视角,从覆盖范围、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探讨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认为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效应。

1.3产业结构升级助推包容性增长

国内学者对包容性增长的研究主要基于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贫富差距等现象出发。张焞(2013)认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关键,产业结构涉及了机会在社会各个阶层中的分配问题,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者在经济增长中收入分配的话语权。综上所述,当前鲜有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结合起来论证包容性发展,且缺乏对特点地区的深入研究。

2变量选取及模型设定

2.1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本文选取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的数据,涵盖11个省市(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上海市、重庆市),数据节选于《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11个省市的统计年鉴。变量的选取与说明如下:(1)包容性增长指标(IG)。包容性增长是一个综合概念,依据长江三角洲的具体情况及包容性增长的内涵,本文从经济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人均GDP)、社会公平(森林覆盖率、造林面积/土地面积、工业污染处置率)、环境保护(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文盲人口比重)三个方面进行衡量。(2)产业结构升级指标(ISU)。本文参考张维佳等(2015)的方法,公式如下:ISU=(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GDP(3)金融发展指标。本文从金融效率(金融机构年末贷款/存款)、金融结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GDP)、结构规模(保费收入/GDP)测度金融发展。(4)控制变量。在原有变量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以下控制变量提高实证的准确度:固定资产投资水平(INV)(固定资产投资总额/GDP)、城市化水平(CIT)(城镇人口/总人口)、人力资本(HC)(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地区人口)。

2.2模型设定

基于已有的文献,本文重点关注金融发展能否联合产业机构升级促进包容性发展,以及其他因素在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作用,模型如下:若Hausausman检验结果显著,则选择固定效应回归;反之,则选用随机效应回归。考虑本文主要验证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否与金融发展联结,从而对包容性增长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提升作用,模型(1)不足以满足本文理论的实证要求,故加入模型(2)引入itFD*itISU,即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金融发展的交互项,探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否在金融发展的基础上对包容性增长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LLC和Fisher方法对五个主要变量进行检验得知,除了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效率可以同时满足LLC、ADF-Fisher、PP-Fisher检验之外,其他变量均有未通过检验的情况,但经过一阶差分后,所有变量均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即所有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可继续实证。模型(1)中,ISU显著为正,表明产业结构升级能对包容性发展产生显著影响;金融效率(FE)回归结果显著且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但系数仅为0.004;金融规模(FSC)回归结果不显著,且系数仅为0.001;金融结构(FST)回归结果显著且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为-0.086。模型(2)中,引入金融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交互项后,金融规模(FSC)由正转负,且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FD*ISU、FSC*ISU、FST*ISU系数分别为0.001、0.001、0.009,符号均为正且通过显著性检验。

4结语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结合促进包容性增长的实践路径的具体对策建议如下:(1)提高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治理能力,完善城市群治理体系,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包容性发展的根本发展。(2)政府应当齐心协力支持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社会组织发展,加快市民公约、行业规章等社会规范制定。(3)推动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迈上新的台阶,需要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在城市群内部高效流动、优化配置,破解省级和市级教育交流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长江经济带地区共享发展。当前,在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运用市场化力量,建立投资资金,借助政府资金对政策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大规模资金参与,针对城市群协同创新、教育合作、医疗卫生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对接、文化繁荣共建等领域的建设方案、总体思路、政策储备的研究,谋划长三角城市群的包容性发展。

作者:沈强 方鑫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