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党报评论融合与包容探析

新媒体下党报评论融合与包容探析

【摘要】在自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新闻的传播语境已发生深刻变革,地方党报评论要在舆论场上找到“存在感”,并牢牢占据舆论高地,只有始终坚持政治站位和担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并做到传播方式上的“能融则强”和评论视野上的“有容乃大”,方能克服平台劣势达到“1+1>2”的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党报评论;传播方式;融合;包容

随着智能通信工具的日益普及,自媒体借助这一载体迅猛发展,并以其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和表达方式多元的特点不断迎合着受众,悄然改变着大众的阅读习惯。在新闻传播语境已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纸媒要在舆论场上找到“存在感”,并牢牢占据舆论高地,已是一项不可回避的行业课题。评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和重器,既是媒体思想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承载者,也成为近年来党报在传播力与影响力上不断突围的一柄利器。新媒体时代的党报评论,特别是地方党报评论,更应该理性权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劣之处,在去芜存菁的基础上重塑自我。党报评论要克服平台劣势达到“1+1>2”的效果,做到传播方式上的“能融则强”和评论视野上的“有容乃大”当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则是党报评论应当致力深耕的方向。

一、加强媒体融合,在评论的多元传播中为党报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大众舆论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参与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面对这一新形式,我们理当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有很强的塑造内容形态的能力,而党报则有着权威性、专业性、思想性的优点,党报评论只有实现与客户端、网络、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渠道的同向发力,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主流声音传播矩阵,打造出无远弗届的传播效果。《泉州晚报》评论版除了实现日常评论与本社直属网站泉州网的同步刊发外,部室开设的“未晚谈”评论微信公众号以及本社新媒体平台“泉州通”,都会不定期推送本版的优质评论,长期立足纸媒打通多个渠道,实现了评论声音的全覆盖。2019年,本地题材评论《诚信零钱桶文明试金石》就是纸媒与网络同步刊载,在纸媒上引发关注的同时,在泉州网上获得了较高的点击量,该评论也获得了当年福建新闻奖网络评论类奖项。可见,实现评论与新媒体的融合,不仅可以整合新闻资源,推动评论生产方式与传播方式的升级,更能在优质评论内容实现平台共享的同时,为纸媒评论再续生命力打通更多渠道。如今的评论竞争,不仅比角度比深度,更比速度比平台,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新媒体时代,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应对受众口味,一定要引领,不要迎合。[1]因此,进军新媒体并不是偏离党报的自身轨道,而是在坚持政治站位的同时不断拓宽党报评论的辐射半径,于众声喧哗中以最快速度树立党报评论理性、权威的形象,并在激浊扬清的同时弘扬主流价值观、引导读者理性思考,从而在先声夺人中传递社会正能量,占领舆论制高点。

二、题材立足本地,在评论的差异化中实现影响力的最大化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每每一事发生自媒体便会一拥而上,短时间内评论便会攫尽各种资源、穷尽各方观点,而纸媒在时效上又有着难以克服的先天短板,经过采写、编辑、制版与印刷等流程后,评论见报之时常常已是新意乏陈,更难免有人言亦言之嫌。因此,地方党报评论要在自媒体的围堵中异军突起,就应多以本地新闻题材入手进行评论写作,如此不仅可以实现与主流大报乃至自媒体的差异化竞争,更可以在另辟蹊径的同时做大做强自有评论品牌。在新闻学理论中,接近性是衡量一个事件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包括地理上、心理上等多个方面,接近的因素越强,受众的接受意愿就越大。加强时评“本地化”,要以创新的视角针对本地的社会热点现象、民意焦点话题做客观的评析,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这样才能具有针对性、贴近性,也能提出切中肯綮的意见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才更具价值。[2]《泉州晚报》评论版的专栏“今晚谭”,长期都以本地题材的评论作为主打稿件,不仅评论内容更贴近民生民情,也能在澄清谬误、针砭时弊的同时与读者产生共情,达到良好的正面引导作用,业已成为本报评论版最有口碑效应的专栏,“今晚谭”在2015年还被评为中国晚报优秀新闻栏目一等奖。2016年,“今晚谭”刊发评论《食品安全,存疑更需存信》,该评论以本社记者热线接到市民反映,怀疑买到了经过福尔马林浸泡处理的海鲜,最终发现是虚惊一场为由头展开评论。进而指出,消费者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既要用“存疑”的忧患意识来促进监管的强化、制度的完善,更要用“存信”的道德力量来营造诚信、互信的社会生态。该评论因题材独特、观点独树一帜,获得了当年的福建新闻奖。显而易见,地方党报评论要重塑核心竞争力,理应用好用足本地新闻题材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只有做到在评论题材上的人无我有,评论观点上的人有我新,方能另辟蹊径发出自己的最强音,并在引领舆论、凝聚共识上始终胜人一筹。

三、以包容之态办报,在多声部的评论大合唱

中让党报从“可读”走向“必读”在新媒体为迎合读者的阅读期待,不断取悦大众的情绪“嗨点”无所不用其极的当下,党报要抓牢评论这一利器,实现从“可读”到“必读”的质变,就要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增强设置议题的能力,进而真正改变既往“我说你听”的单向思路,在良性互动中与读者平等对话,让党报评论从高高在上的“一言堂”变身为更具亲和力的“众议厅”。《泉州晚报》评论版的“温陵茶座”以及“新闻会客厅”都是采用编辑设置议题,读者来稿进行评论的开放性栏目。长期以来,这两个栏目已成为《泉州晚报》评论版推广知名度和打造影响力的有力抓手。以“温陵茶座”为例,我们一般采用正方、反方、中立方三方观点展开讨论,而为契合当下微博、微信和网络评论“短、平、快”的语言风格,每方观点每个作者仅选用一到两百字左右的短评。为坚持导向正确,在最后中立方观点的选用上,一般都是采纳能拓宽读者的思想维度,引导大众理性思考的正向评论,从而在良性互动中起到拨云见日、明辨是非的舆论导向作用。2020年3月9日“温陵茶座”选用的话题“公勺公筷”,由于正值疫情期间且契合彼时社会热点,刊发之后引起了读者与网友的热烈讨论,且全文被内蒙古公务员网作为申论热点转载。事例虽小,对于地方党报而言却是传播广度上的一次最好诠释,亦是对该报开门办评论最大的肯定。新媒体时代,读者在哪,评论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因此,一方面让党报评论更好发挥激浊扬清、引导舆论、助推社会进步的功能;另一方面顺应新闻纸向观点纸转化的大趋势,让时评担当起“差异化竞争”的使命,做好“观点营销”这一更高级的报纸经营模式。[3]就此而言,评论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传递党的声音,就要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在内容与形式上做到“有容乃大”已是必须。当然,评论不能为了设置议题而哗众取宠,打造多元的表达形式、不断扩充作者队伍的同时,也要始终把舆论引导融入话题之中,方能为传统党报增加逆袭的筹码,筑就最强的信心与最硬的底气。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自媒体遍地开花、新闻反转屡见不鲜,党报评论要在是非难辨的舆论场上激浊扬清并不断发出理性之声,渠道可以改变、平台可以拓展、形式可以创新,但政治站位不能有丝毫动摇。随着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变化,地方党报评论要体现更丰沛的生命张力和更强盛的时代活力,绝不能因循守旧,亦不可为追新逐异而缺失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只有做到传播形式上的不断融合,内容上的包容万象,方能用评论这柄重器锻造出舆论场上最有力的“定音锤”,并在时代的变与不变中寻得党媒最大的公约数。

参考文献:

[1]胡宇齐.新媒体时代党报评论将如何存在?.视听,2018年12月

[2]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新闻评论漫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3]徐锋.观照现实,追求有思想的精彩.中国记者,2013年4月

作者:周培尧 单位:泉州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