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技术论文范例

节水技术论文

节水技术论文范文1

1.1建设内容

1.1.1渠灌工程

计划衬砌干渠2条、长11.48km,衬砌斗渠30.44km、衬砌农渠40.525km,实施渠灌面积2000hm2。批复投资1914.66万元。

1.1.2管灌工程

计划铺设UPVC管道354.9km,实施管灌面积2500hm2,批复投资2066.6万元。

1.1.3滴灌工程

计划在蓼泉灌区实施滴灌面积333hm2,批复投资848.4万元。项目3项工程总计实施节水灌溉面积4833hm2,批复总投资4829.66万元,其中日元贷款2841.7万元,国内配套资金1987.96万元。

1.2项目中期调整

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省水利厅《关于节水灌溉(日元贷款)项目中期调整报告的批复》以及省、市项目办公室对工程建设地点调整和单价调整的有关文件精神,对项目渠灌、管灌工程、管材单价和滴灌工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调整后,项目节水面积由原来的4833hm2调整为4913hm2,合同总投资由2956.09万元变更为3234.6万元(其中:日元贷款2296.57万元,国内配套资金938.03万元)。项目建设任务相应调整为:

1.2.1渠灌工程

衬砌干渠7条,长13.828km,修建建筑物63座;衬砌支渠6条,长16.483km,修建建筑物77座;衬砌斗渠27条、长40.49km,衬砌农渠44.582km,计划渠灌面积2413hm2。计划总工程量39.55万m3。劳动工日19.07万个,合同投资1757.33万元,其中日元贷款1247.70万元,国内配套资金509.63万元。

1.2.2管灌工程

计划实施管灌面积2500hm2,铺设UPVC管道354.9km,修建各类建筑物6697座,其中检查井457座,渗水井683座,出水池5557座。设计总工程量77.486万m3。合同投资1477.27万元,其中日元贷款1048.87万元,国内配套资金428.4万元。项目于2004年4月组织实施,2006年年底完工。

2效益监测

临泽县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日元贷款)项目典型工程技术和效益监测于2005年开始监测至2006年年底。分渠灌工程和管灌工程2项。根据甘肃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执行办公室甘水日协办发[2003]027号和甘水日协办发[2005]024号文件精神,临泽县项目办公室及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项目7项,其中渠灌工程5项、管灌工程2项组织开展技术和效益监测工作。

2.1监测组织与管理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结合各灌区实际,项目办下发了典型工程监测管理办法,并确定受益村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人和水管单位的灌溉负责人为项目监测人。县局项目办负责对项目监测进行技术指导和数据汇总分析。

2.2典型工程点位选择及要求

典型工程技术和效益监测点位,选择水管单位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受益村社群众节水意识强、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成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的灌区。渠灌工程选择具有独立的引水口门,工程必须从上一级渠道引水口开始且具有专门的测流断面的项目。管灌工程选择具有独立的机井井位及管道系统,布局合理,灌溉面积符合灌溉控制要求的项目作为效益监测点。

2.3监测方法

2.3.1渠灌工程

在监测渠道的渠首和首个分水闸上游分别设置测水段面,采用浮标测流法测流,并按灌溉期水流透明度、气温条件进行渠道输水利用率的监测,并填写《灌区渠道水量损失测量记录表》,采取3次以上的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形成该渠道的输水利用率。灌溉用水量按监测的渠道输水数据,形成支口或斗口监测的原始数据,并填写《灌区渠道输水测流记录》。根据已调查的监测区作物种植比例,依据各级渠道水的利用率,推算出轮次每667m2灌溉净用水量,并填写《用户监测手册》,分析计算出工程项目的各项效益。

2.3.2管灌工程

在机井的管首设置水表,并结合电表进行监测,形成井口的灌溉输水量,并填写《灌区机井水量测流记录表》。根据已调查的监测区作物种植比例,采用井口监测的数据,依据水的灌溉利用率,推算出轮次每667m2灌溉净用水量,填写《用户监测手册》。分析计算出工程项目的各项效益。

3监测成果及效益

3.1渠灌工程建成后

3.1.1渠系水利用系数

由原来的0.552提高到0.664,提高了20%;田间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898提高到0.917,提高了2.1%;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96为提高到0.609,提高了22.8%。

3.1.2节水量

2003年的农田毛灌水量为725.51m3/667m2;2006年的农田毛灌水量为663.71m3/667m2,毛节水61.80m3/667m2,节水率8.52%。

3.1.3农作物增产

2003年工程改建前和2006年工程改建后各种作物每667m2均产量相比较:制种玉米增产18.7kg/667m2,增产率为4.0%;小麦增产18.07kg/667m2,增产率为4.8%;番茄增产338.62kg/667m2,增产率为5.9%。

3.1.4农作物产值

2003年工程改建前和2006年工程改建后综合产值相比较,增加633.8万元。

3.2管灌工程建成后

3.2.1管道水利用系数

由原来的0.761提高到0.95,提高了24.8%;田间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873提高到0.90,提高了3.1%;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65提高到0.855,提高了28.6%。

3.2.2节水量

2003年的农田均毛灌水量为645.64m3/667m2;2006年的农田均毛灌水量为462.43m3/667m2,毛节水183.20m3/667m2,节水率28.38%。

3.2.3农作物增产

2003年工程改建前和2006年工程改建后各种作物每667m2均产量相比较:制种玉米增产27.26kg/667m2,增产率为5.8%;小麦增产18.57kg/667m2,增产率为5.0%;番茄增产654.98kg/667m2,增产率为11.4%;蔬菜增产68.8kg/667m2,增产率为2.9%。

3.2.4农作物产值

2003年工程改建前和2006年工程改建后综合产值相比较,增加416.73万元。

4综合效益

4.1渠灌工程

4.1.1农业增产效益

农业增产效益即为农业保灌效益,水利分摊效益按0.5计,农业保灌效益可增加农业产值316.9万元。

4.1.2节水效益

根据节约的水量223.72万m3,按农业灌溉水价0.059元/m3计算,年节水效益为13.19万元。

4.1.3省工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减少项目区农民用于渠道清淤等耗用的劳动工日,平均每667m2减少1.2个劳动工日,则可减少劳动工日4.344万个,折资108.6万元。3项合计,总效益438.69万元。

4.2管灌工程

4.2.1农业增产效益

农业增产效益即为农业保灌效益,水利分摊效益按0.5计,经计算,农业保灌效益可增加农业产值为208.363万元。

4.2.2节电效益

根据每667m2节约水量,可计算出节电2.88kW•h/667m2,按农业灌溉电价0.50元/kW•h计算,年节电效益为33.525万元。

4.2.3节地效益

管灌工程建成后,每667m2均节地率0.02%,可节约耕地50hm2,按每667m2均产值计算,节地效益79.024万元。

4.2.4省工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可减少项目区农民用于渠道清淤等耗用的劳动工日,平均每667m2减少0.58个劳动工日,则可减少劳动工日2.175万个,折资为54.375万元。4项合计,总效益375.288万元。

5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节水技术论文范文2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降水分布非常不均匀,一般情况下都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另外因为我国气候特征是太平洋季风气候区,因此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会受到不同季节干旱的影响。我国南方山区丘陵面积相对较大,多样化的繁杂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地面径流的再次分配,从而也就减少了天然水的利用率,尽管南方水源比较充足,但是降雨时节不均匀,利用率较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农业的实际生产,所以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农业技术非常有必要。

2南方山区节水农业技术措施和手段

农业节水虽说属于水利工程,却囊括了不同方面的学科内容以及相关技术。

2.1集水技术

集水技术主要就是通过修建水库,蓄水池等方法储备水源。一是修建蓄水池,从地区的实际地质情况入手,在旱地上方挖掘蓄水池,将储备的水进行农业灌溉。在蓄水池的修建过程中,必须使用混凝土进行防渗漏处理,如果部分地区连通环山沟的话,那么可以硬化引水沟。在蓄水池的池底设计水阀,配套低压输水管道,该管道尽量入地深些,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管道的老化,延长使用年限;二是深沟埋肥。通常情况下,这主要针对于经济作物旱土,从不同农作物的性质进行入手分析,挖掘1~1.5米的深沟,同时埋入有机肥,培肥土壤。按照相关的实验分析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土壤的吸水能力;三是使用土壤改良剂。其主要目的在于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疏松土壤,提升土壤积蓄水能力,以期能够适合更多的所有旱土和大部分水田。

2.2保土保水技术

这种技术的主要特性在于降低地表径流,避免雨水对于土壤造成的损害,维持土壤的水分。一是坡改梯技术。这种技术非常适合在地面坡度在5~30度的坡地,利用土地平整,以期能够改良地形形状以及调整土壤内部环境,最终确保土壤的保水目的;二是分厢套作。这种方法主要适合坡度在15度以下的缓坡地,利用构建水平厢面,处理地表径流,同时利用表面作物进行覆盖,避免雨水对土壤养分的流失;三是增施保水剂。这种成分主要是吸水树脂,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其能够较好的吸收非常大的水分,接着将其进行逐渐的释放,让农作物更好地利用。

2.3节灌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包括滴灌、管灌以及其他一些类似手段,其最大特征在于可以改良当前的灌溉模式,使用一些节省手段,按照一定的标准使水分用在农作物上。一是喷灌技术。这种喷灌技术对于输水过程造成的影响最小,可以随意地控制水量,很难出现一些深层渗漏以及地表径流,其能够较好的促进灌水的有效率和利用率,推动农作物的增收;二是膜上灌技术。这种技术主要都是在地膜覆盖栽培前提之上不断演变的全新地面灌溉手段,具体的方法就是把地膜平铺在沟中,使用地膜输水作业,利用地膜放置苗孔以及灌水孔渗给作物的灌水措施,这种方法的最大特征在于节水和控制杂草蔓延的优势,在南方一些山区水源匮乏的地区使用比较普遍。

2.4抑蒸技术

这种方法在国际上使用也非常广泛,其最大特性就是能够降低土壤同作物的蒸发,降低水资源的损失等。一是地膜覆盖。主要是避免水分蒸发,确保土壤的相对湿度,加强土壤的有效积温,实现农作物的快速增长,降低用水量,这样才能够适合更多的旱作栽培,具体方法就是进行分厢盖膜,两厢相互之间预留30~35厘米的土沟进行降水处理,按照土壤的实际情况对土沟进行围堵或者排水处理;二是秸秆覆盖。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几乎所有的大田以及旱土,其不但能够较好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同时还能够较好的进行保温处理,另外其还能够加强土壤的有机质。旱土按照作物种类的差异性,通常可以覆盖1~10厘米不等的厚度;三是使用抑蒸保护剂。化学抑蒸保护剂类别非常多,一些参加到植物代谢,关闭气孔,降低蒸腾,还有一些在叶外形成保护膜,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水分蒸腾;还有一些减少叶面温度,降低蒸腾。

2.5农艺技术

这种方法主要是选择一些抗旱优良品种,进行产业结构优化以及耕作制度改良,降低高耗水作物,实行深耕以及深松处理。一是选择一些抗旱节水型优良品种,这种主要就是选择一些生育期较短,根系比较发达,叶面较小的优良经济学性状的品种能够在旱区以及山区进行种植;二是避旱种植。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按照区域性气候特征,将种植作物的壮大,成熟期避开高温等;三是进行产业结构优化以及耕作制度的改良。这种方式主要就是将改稻———稻耕作制变化为稻———菜———菜,菜———稻———油等。这样就不但能够节约用水,同时还能够改良土壤的结构,实现农民的增收;四是进行深耕以及深松。这种方式在农业中使用非常广泛,其可以按照差异化的土壤质地结构,在之前的耕作条件下上,依据节水农业的具体要求,规划和设计出耕层深度以及有效活土层深度,同时采取少耕以及免耕的措施,以期来提升保水蓄水的能力,降低地面流失以及蒸发现状,最终推动根系发育,递增抗旱以及抗倒伏能力。

2.6防漏技术

通常情况下,都是指输水过程的防漏以及农田防漏情况。一是对于输水渠以及灌溉沟的防漏。这种主要是粘性土沟利用人工疏通,清理漏眼的手段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做到防渗漏效果;二是农田防漏。这种技术就是对砂性土壤,以及没有犁底层等类似水田进行防漏,主要的方法就是使用粘土来改良土质,填堵砂眼,假如周围具有排水沟的话,那么就应该将沟进行填平。假如必须进行撇洪沟的话,那么应该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硬化以及进行灌溉处理;三是田埂防漏。田埂漏水的主要因素就是清除一些是砂质结构,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对这些漏眼进行人工处理,使用药物对危害动物进行消灭。

3结语

节水技术论文范文3

我县现有水源11196处,其中铁管井5757眼,大口井5143眼,方塘256座,提水站3处,截潜5处,塘坝32座,全县现有水库10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3座,兴利库容3130.13万立方米,现有能发挥作用的水源8217处。

2农业生产现状及灌溉方式

义县农田以旱田为主,2013年粮食总产量14.85万吨。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土地产出率低,抗旱能力差,作物产量受降雨多少及时空分配差异的影响很大。虽然近几年来兴建了一些水利工程使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农业的主要灌溉方式是漫灌,漫灌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很大,并且在灌溉过程中水分蒸发、渗漏的损失严重。目前各乡(镇)没有有效的灌溉设施,一直以雨养农业为主。

3节水灌溉工程的可行性和迫切性

2009年辽宁省遇到了百年未有的大旱,义县遭遇特大旱灾,致使义县农作物产量大幅减少,许多村、屯由于水源工程的缺乏出现了大面积绝收的局面。当地政府和群众对发展现代农业有了明显的认识。同时,县政府和水利局大力宣传节水灌溉工程优势,提高了当地农民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认同,对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各乡(镇)近年来通过政府、群众积极参与,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一些乡(镇)已经实施节水灌溉的地块,出现了“旱年不旱”增产增收的喜人局面,提高了农民对节水灌溉意识,有效推动了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实施。

4节水灌溉技术的优点及应用

节水灌溉灌溉技术包括滴灌、管灌和喷灌。滴灌技术,具有省水、节能、适应性强等特点,且对地形要求不高。义县的果树、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基本种植在规整、地形起伏不大的地块,即使稍有坡度,也可以顺坡方向铺设滴灌带,受地形限制因素相对较少。同时结合滴灌技术的特点又可以根据果树的生长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控制,与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能有效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因此,在义县果树种植区大规模的推广果树滴灌技术可以提高果树结果率,保证水果的质量。喷灌具有节水、省工、节地、增产、适应性强等特点。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的所有大田作物,对地形、土壤等条件适应性强。与地面灌溉相比,大田作物喷灌一般可节水30%~50%。管灌:管灌输水是以管道代替明渠,采用较低的工作压力将灌溉水输送到田间地块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输水时所需压力较低,出口流量较大,不易发生堵塞。因此具有较高输水效率、节能、节省渠道占地、省工、成本低等优点。我县的大田作物种植的主要是玉米、大豆和花生,根据我县的气候和玉米种植结构,玉米采用微喷灌与低压管灌结合灌溉方式。微喷灌溉主要集中在玉米播种期和出苗期,低压管灌主要在玉米拔节期和抽穗期。利用喷灌技术对地形、土壤适应性强,易于自动化控制的特点,依次对项目区地块进行均匀喷洒灌溉。喷灌技术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有利于改善作物局部生长条件。并且与地面灌溉相比,玉米喷灌一般可节水30%~50%,水资源节约效果明显。水灌溉示范项目粮食作物灌溉采用微喷灌与低压管灌结合灌溉方式,经济作物采用滴灌方式。

5结语

节水技术论文范文4

1.1农田水利工程

所谓的农田水利工程,就是进行农业发展服务的水利事业项目。而就目前来看,国内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征,并为国内的农业发展作为了一定的贡献。首先,国内的农田水利工程已经逐渐从政府主导变成了以农民为主导,而政府主要负责进行工程项目的指导,进而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其次,国内的农田水利工程已经实现了从只考虑经济效益到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转变。再者,现今的农田水利工程已经实现了投资方式的转变,既从国家、农民出资转变为社会出资和国家补助。

1.2节水灌溉技术

所谓的节水灌溉技术,就是在将传统灌溉技术与集约灌溉理念结合的情况下,按照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当地水文特征进行水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的灌溉技术。而这种技术的使用,是建立在使用生物技术和保证农产品健康生长的情况下,进行农作物的适当灌溉。所以,使用这种技术,可以使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进而在避免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来说,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压力得以缓解。所以,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1常见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就目前来看,比较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是喷灌技术和微灌技术。其中,喷灌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在压力作用下,利用管道进行水资源的输送,进而使农田得到充分的灌溉。而由于在进行农作物灌溉时,需要利用喷头进行水资源的喷射,所以该技术被称之为喷灌技术。而利用喷灌技术进行农作物的灌溉,可以使水资源均匀的喷洒至农田中,从而达成农作物的充分灌溉的目的同时,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而使用于灌溉的水资源得到节约。而具体来说,应用该种节水灌溉技术往往可以使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60%到85%,并节省30%到50%的水量。而不同于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是一种较为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从本质上来讲,该技术是建立在滴灌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主要通过滴灌、渗灌、微喷灌和小官涌流管这四种方式进行农作物的灌溉。而从技术内容角度,该技术则主要由水资源、输水管网、罐区首部和灌水器所组成。相较于其他节水灌溉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具有灌水流量小、灌溉时间长和灌水周期短的特征。所以,利用该技术可以很好的进行水量的控制,进而节省大量的水资源。就实际情况而言,利用该技术可以节省50%到80%的水量。

2.2应用节水灌溉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进行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和应用时,应该进行一些问题的注意。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农田的水土条件不同,而与此同时,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也不尽相同,所以应该进行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时,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水土特点和农作物特点,进行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比如,在进行产出效益不高的农作物的灌溉时,就应该进行以地面灌溉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地区都会定期进行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所以在进行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时要考虑到这一因素。而所谓的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就是通过种植大面积林草来进行耕地种植面积的压缩,或者是扩大耗水较低作物的种植面积来进行耗水高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压缩。所以,在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后,要重新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从而更好的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3结论

节水技术论文范文5

水利水电不同于其它的工程,它的做工条件和环境都比较复杂,它本质上是在河道上修建大坝以拦截水流,并建有相应的输送水流和其他物质的一种永久性的建筑设施。而这里面的导流则是将河道里原有的水以一种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式把它输送到其它的下游河道的工程设施中的一项措施。其实把导流设施简单的概括,也就是导、截、拦、蓄、排等。而截流指的是利用修好的现有的围堰设施,把河道中的水流改变其原有的流道而进入到事先修建好的截流建筑物中,从而改变河水的流经地,而最终流向下游的方法。

2主要经验

目前在施工导流方案选择及施工度汛中的主要经验有:

2.1对于导流截流当中的分期导流来说,需要做到的就是尽量减少导流中的分期次数。并且尽可能的去增加一期的导水量,这样的做法可以减少整体工程的工程量,而且能够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设备,并达到较高的工作效益。

2.2在窄河床条件下,广泛采用断流围堰导流方式,用大断面导流隧洞泄流。较多工程采用围堰挡枯水期一定标准流量,汛期允许围堰过水的导流方式,如隔河岩、大朝山等工程。也有的大型工程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大坝工程质量而采用围堰挡全年洪水的隧洞导流方案,如二滩、构皮滩等工程。

2.3导流的方式与方法不单单只限定在依靠导流建筑物上,在这过程中也可以与一些修建好的已有并且具有持久性的特色建筑物相结合,例如可以利用水坝本身所带有的底部洞口来进行导流的后期部分工程。也可以把坝体中的泄洪设施与导流洞完美的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大的合理利用已有设备的目的。

2.4导流所要面临的自然环境因素还有很多,当汛期来临的时候,导流建筑的稳定性将接受严峻的考验。因此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要把围堰与水坝本身结合起来,让坝体对洪水有一个缓冲的作用,以缓解洪水给导流建筑物带来的冲击和损害。

2.5在通常情况下,遇到汛期的时候不适合采用土石加固堤坝的方式来进行导流,应该以防护原有的坝体为主要措施,这样既可以度过汛期,也可以防止土石的流失。

2.6洪汛是堤坝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每一年都有可能因为洪水的问题而造成坝体的巨大损害,从而不仅给水电设施带来破坏,也会给人们的财产经济带来损失。因此,混凝土施工技术这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洪汛即将来临之前,可以先准备好混凝土制成的面板来堆砌石坝,起到加固的作用。另外,如果还没有进行浇筑之前,可以采用喷射混凝土以及水泥和砂石浆液的形式,做好防汛工作。

2.7由以前的经验可以看出,也可以采用围水挡水的方式来进行发电,即可以在导流工程初建的时候就把厂房建造在这里,利用围堰挡水的方式实现初期的发电。这样不仅实现了工程的整体进程,还可以利用现有的装备设施实现初期的发电,提前取得经济效益。

2.8导流明渠平面布置、复式断面型式、爆破开挖技术、防冲保护、泄洪及通航研究、水工模型试验等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技术进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的实施为大型导流明渠设计、施工、运行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2.9隧洞导流平面布置、隧洞大型断面型式(多为城门洞形或马蹄形)、爆破开挖技术、喷锚支护与混凝土衬砌技术、不良地质条件处理技术及隧洞与永久建筑物结合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步。二滩、龙滩、小浪底、水布垭、构皮滩等工程大型导流隧洞的实施为导流隧洞设计、施工、运行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2.10施工安全度汛应考虑围堰遇超标准洪水时的临时度汛措施,应针对各种不同坝型及其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水利水电施工截流技术方法

3.1截流材料。

截流材料主要为填筑料、粘土闭气料、大块石。戗堤填筑料主要采用临时堆存的大坝开挖料,料场补足;粘土闭气料主要采用料场覆盖层开挖料;大块石从左、右岸石方爆破料中选取,满足截流抛投材料的需要。大坝开挖的填筑料临时堆存在大坝下游处,同时为提高上料强度,预备8月中旬开挖料5000立方米,满足戗堤填筑强度的需要。粘土闭气料利用覆盖层开挖料直接上料填筑;选取的大块石临时堆存在左岸戗堤施工平台上,便于抛投,块石大约堆存500立方米。

3.2截流工艺

3.2.1爆破截流施工。

如果水电站的坝体所处的地理环境较为复杂,而且地基较为坚硬,且又处于交通不是很便利的地带,那么在这种时候就需要用到一种较为特殊的截流方式,也就是爆破截流法。像在合龙这种关键的时刻,向施工技术及方式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那么这时爆破方式就会发挥它的功用。在这种时候需要爆破演示,使爆破时产生的大量岩石堆积到龙口处,以实现龙口的瞬间封闭。也可以事先做好大型的混凝土块状物,然后炸断支撑块体的支撑物,将混凝土块抛入水中,以实现截流。爆破截流虽然简单有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其带来的后续效应。也就是说瞬间的截流会产生很大的波浪,有可能会给堤坝造成损坏,也有可能导致下游河道暂时的截流。

3.2.2下闸截流施工方法。

人工泄水道的截流,常在泄水道中预先修建闸墩,最后采用下闸截流.天然河道中,有条件时也可设截流闸,最后下闸截流,三门峡鬼门河泄流道就曾采用这种方式,下闸时最大落差达7.08m,历时30余小时;神门岛泄水道也曾考虑下闸截流,但闸墩在汛期被冲倒,后来改为管柱拦石栅截流。

3.2.3投抛块料截流施工方法。

投抛块料截流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截流方法,适用于各种情况,特别适用于大流量、大落差的河道上的截流。该法是在龙口投抛石块或人工块体(混凝土方块、混凝土四面体、铅丝笼、竹笼、柳石枕、串石等)堵截水流,迫使河水经导流建筑物下泄。采用投抛块料截流,按不同的投抛合龙方法,截流可分为平堵、立堵、混合堵三种方法。先在龙口建造浮桥或栈桥,由自卸汽车或其他运输工具运来块料,沿龙口前沿投抛,先下小料,随着流速增加,逐渐投抛大块料,使堆筑戗堤均匀地在水下上升,直至高出水面。一般说来,平堵比立堵法的单宽流量为小,最大流速也小,水流条件较好,可以减小对龙口基床的冲刷。所以特别适用于易冲刷的地基上截流。

4结束语

节水技术论文范文6

1我国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水存在的问题

1.1消防贮水系统设计不规范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现代的建筑都是一些高层建筑,在建造这些建筑的时候,会在每个单元都设立一个单独的消防加压贮水系统,这也是现代消防安全建设的要求,消防加压贮水设备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不合理性使得其耗水量变大,随着这样的建筑不断增加,加大了这种消防加压贮水系统的需求,贮水系统的贮水池需要定期的进行换水,而且量大,严重的造成了水的浪费。

1.2卫生器具的使用增多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较高的改善,生活用水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在现代化的居民建筑中,大量的卫生器具被使用,频率也较高,在我国一些公共场所中,都是采用24小时的流动水,这种水浪费是非常大的。

2我国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技术应用

2.1利用市政管网实现分区供水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不断的加快,高层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为了更好的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满足高层建筑用水需求,市政管网都会采用升压系统供水,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供水压力,引进先进的供水设备,减少水能加压能耗。例如,市政管网的压力为0.4Mpa,对于6层以下的楼层市政管网都可以直接供水,而6层以上则需要采用二次加压供水设备,这样做既保障了居民用水需求,又避免了能耗和水量的浪费

2.2规范消防加压贮水系统的设计

针对消防加压贮水系统的不合理性,对我国建筑小区来讲,应尽量共同使用一个消防水箱、一个消防水池以及一套加压系统,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节约投资的成本,还有助于集中管理,同时还能避免由于定期换水导致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2.3做好生活给水管道中减压节流工作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管道很容易受到生活用水所带来的冲击力的影响,当生活用水达到高峰时,管道所受压力会增大,再加上管道老化,漏损率增加,往往会出现很多地方的水资源浪费。因此在给水系统中,不仅要合理配置减压装置,控制水压,同时还要加强管道的维修工作,定时的对管道进行检修,保证管道质量。

2.4利用太阳能为生活提供热水

在我国现阶段的给排水过程中,人们对热水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人们利用电加热水来满足生活的需要,而且电加热水的量是有限的,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太阳能制备生活热水既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还能有效的保护环境。太阳能热水器由储水箱、集热器、送水管等部件构成,在进行太阳能安装的时候,在居民较多的建筑中,尽量采用分散设置,将管道井设在楼梯间的公共部位,太阳能集热板、热水箱都设在楼面上或者光照好的地方。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电力的消耗。

2.5雨水的利用

雨水利用就是在雨天的时候,将雨水有效的收集起来,将这些雨水处理后达到水质指标的要求。在现代化建筑里,在建筑屋顶埋设管道,将雨天的雨水引入到蓄水池,再对收集的水进行净化处理,这些处理后的雨水可以用于城市绿化、厕所冲洗等,不仅可以达到节约的目的,减轻自来水厂的负担,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等的需要。

3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水资源越来越紧缺,为了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建筑给排水工作中,要不断优化给排水设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有效的节能节水措施,为我国社会发展节约能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秦昊 单位:阜阳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第二篇

1先进节水装置的应用

1.1厨房卫生间废水利用节水装置

从整体上讲,我国现阶段合理用水、科学用水的水平还相对较低,尤其是民用建筑中,洗脸盆、洗菜池所排出的水未经过二次利用就直接排入下水道中,造成极大的浪费。而利用厨房卫生间废水通过节水装置可以将卫生间及厨房中的水集中起来,再通过管道与坐便器或者拖把池连接起来,将水资源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减少生活用水量,节约用水。坐便器、拖把池对水质的要求不高,洗脸盆与洗菜池排出的水即可用,因此,可以有效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获国家专利的厨房卫生间废水利用节水器,并经过了科技局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该装置成本低,能将厨房废水充分利用起来,而且具备自动补水功能,便于检修,可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民用住宅楼建筑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1.2先进的节水型卫生器具

从某种程度上讲,科技节水可以利用科技手段从根本上降低水资源的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因此,要加大研发资金扶持,在节水器具的开发与推广方面投入更多的财务与精力。现在市场上技术比较成熟的节水型卫生器具通常都是低流量或超低流量的,用其取代低效率的卫生器具可取得较好的节水效果。如节水型便器、节水型洗涤器具以及节水型淋浴器具等,其中节水型便器包括双冲洗量坐便器、气动与真空式大便器等节水型便器,包括节水延时自闭冲洗阀等,用水量>9升的便器不提倡使用,尽量推广冲水量<6升的便器,以节约用水。节水型洗涤器具主要包括瓷片式水龙头、高效节水洗衣机、洗碗机等,使用节水型家电也可取得较好的节水效果。

2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与可持续利用率

2.1充分利用建筑中水

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节能减排,就要最大程度上降低新鲜水的消耗与取用,将污水、废水的排放降低到最小范围,控制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管理不仅要充分重视开源节流,更要重视污水的再生利用,从生活污水的二次利用开始,把一部分污染较轻的生活污水回流至供水环节,改变水源开发、利用的传统模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一水多用,降低水资源的消耗与浪费,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建筑中水系统的地位十分突出,该系统是典型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装置,处于建筑内上水与下水之间,主要作用是进行水处理及水源供给,收集建筑物内的污水、废水,经过过滤、净化后,再二次利用,实现生活污水的重复利用。其实生活中很多水量消耗不会与人体产生直接接触,比如冲洗厕所、洗车、园林绿化、喷洒道路等,这些不直接接触人体的用水没有必要采用新鲜水,利用中水即可。基于节水节能的角度考虑,建筑中水系统采用优质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分流体制,收集诸如洗脸水、洗菜水等优质生活废水,处理后达到中等水质标准再回流至中水系统,既节省资源,又保护环境,一举两得,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2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就是收集雨水,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后再进行利用。雨水处理需要通过特定的设施及药剂处理才能完善,以保证水质与相关标准要求相符。雨水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作冲洗厕所、绿化环境、景观用水等,凡是可以达到中水水质应用标准的地方均可使用。充分利用雨水可以减少用水量,降低污水处理成本。现常用的雨水收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地面的坡度把雨水集中到雨水沉淀池;另外一种则是利用专门的管道把建筑物顶的雨水收集到雨水沉淀池中。一个完整的雨水集蓄池包括三个部分:汇集、蓄存及利用。由于雨水流量不易控制,因此,雨水的汇集是整个系统中比较困难的一部分。建筑设计中选择材料时,注意其渗水性能的选择,设置好储水设备,用于雨水的收集与存储。雨水沉淀池也要做好等级划分,通常最后一级的沉淀池的水才会直接流入蓄水池,再直接送入中水系统。雨水处理后的用途不同,处理流程也有差别,不接触人体的水质要求较低,处理过程相对简单,反之则处理过程比较复杂。

3结语

节水技术论文范文7

1.1优化自排能力在水利工程中应用

水利工程主要是,在汛期对河道的积水进行排除,以起到防汛的作用,而平时主要是以改善河道水质为目的,进行调水等运作。在水利工程的运作中,通过自排和强排,完成这个目的。自排指的是:通过闸前、闸后的水位差距,进行自流排水,且不依靠任何动力。强排是指:启动水泵,强行将水抽出,以达到排水的目的。可见,强排对能源方面的消耗是比较大的。而水利工程的自排能力,也是防止洪涝灾害的能力,它取决于河道、水闸被设置的结构、以及水系被安排的情况。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对防汛抗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了水系的安排。在优化自排能力时,对河道断面、水闸孔宽度等,进行合理选择。这既可以精简泵站的建设经费,从数量上降低了泵站的建设规模,也可在开关闸门时,将闸前、闸后的水位差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对调水和防止洪涝方面,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自排功能。

1.2优化对泵闸的布设

除了优化自排能力,提高水利工程的抗洪排涝的能力,还需对泵站的布设,进行合理的优化,在设计泵站时,应充分考虑布设泵、闸过程中,将两者进行综合性分析、利用。也就是将水闸和泵站进行配套设计,可考虑在泵站的下方或周边,设置相应的水闸,与之进行功能互补,这里要注意的重点是,以发挥水闸的自排作用为主。在水位差距过大时,可果断采取备用的强排方案,以提高排水的效率,使得水闸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起到节能增效的作用。

2用电设备对节能技术的引用

2.1增强泵站的装置的效能

泵站装置的效能发挥,是多个因素合成的结果。其中包含了泵站进、出水道之间的使用效率,即泵站装置的使用效率。构成泵站装置效能正常发挥的有:进水流道、出水流道、以及闸门等原因。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把降低能源损耗的理念,引入进、出水道的设计中,对该设计进行合理、科学的优化,以期促进提升泵站装置的使用效能。

2.2对水泵和电动机连接方式的选用

可供选用的连接方式有两种:齿连和直接。所谓齿连即将水泵和电动机,通过齿轮的变速箱进行连接。该连接方式的优点是:变速箱的引用,能提高电动机的速度,和提升水泵的效能,而且体积也不大等。不足是:在能源的消耗方面,齿轮的变速导致所消耗的能源偏大,同时齿轮的运转产生的噪音也颇大。直接连接则构成了水泵电动机组,该机组连接了水泵和电动机,直接连接的条件是:在转速方面,要求水泵和电动机保持同步。另外,直接连接消耗的能源也相对齿连连接低多了,但在转速方面,大中型的轴流水泵普遍偏低,因此,应选用低速的转动机与电动机作相应的配套。

3节能设计应用于供电方案

3.1对供电方案合理选择

从节能设计的角度,对水利工程泵站的建设进行考量,其中对注水泵的电机容量的控制,应从经济和技术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电机容量低于250千瓦时,选用高压电动机。当前我国以10千伏为电网的电压,故而,将变压器设置在6至10千伏范围内,以满足水利工程的需要。但,不断提升的电动机的制造技术,也使得10千伏的电动机被较多的应用,而该电动机的启动冲击了电力系统,这也对电网的扩容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随着不断增大的区域电网容量,该电动机对电力系统的冲击作用也会淡化。因此,合理控制电动机的配置,尽量降低该电动机启动时,对电网构成的冲击。故而,将节能设计运用到水利泵站的建设时,应充分和供电部门进行协调,350至630千瓦的电动机,应首先考虑选用10千伏电压的电动机,这样不仅在费用上能降低供电消耗,也能减少相关的水利工程费用,例如:变压器设备、高压配电设备等。该项节能设计,既起到了优化管理程序,也提高了水利工程的运行能力,并且提升了变压器的效益,降低了能源的消耗率。

3.2对变压器的合理配置

在设计水利工程泵闸时,对选用容量低于250千瓦的电动机时,应选用以电压为380伏电压的电动机。对于较大用电量的泵闸电动机,须专用变压器装置进行降压处理。通常情况下,该变压器也提供泵站用电,这显然有个误区。因此,对供电方案的选用方面,应考虑到此类泵站供电的合理性,这就需另外配置供电变压器,给泵站提供的电力供应,应由该变压器完成。这样虽从费用上增加了工程投资,但对于大型电机在启动、或者停止时,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冲击,从较大程度上进行了有效的回避,这对于供电稳定性方面的提高,是个比较合理的方法,同时,也极大的节约了能源,降低了对能源的消耗。

3.3应用补偿技术

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大流量的水泵,一般选用低转速的大中型电动机与之相配套,由于该电动机功率在0.6瓦,该电动机功率较低,因此,需进行功率补偿。可依据供电部位的标准,对其进行集中补偿,将功率提高至0.9瓦为宜。这种补偿方法是,将每一台电容器和电动机并联,并且串联一套防爆的电抗器,以保证合闸时不受电流的冲击。这种补偿技术的采用,极大的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电动机的运作效率。

4结论

节水技术论文范文8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许多高职院校推出了“2.5+0.5”或“2.0+1.0”人才培养模式。“2.5+0.5”或“2.0+1.0”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3年高职教育中,学生在校内集中学习两年半(或两年)的理论知识,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或一年)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校内的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传统的课程模式,总体表现在“大一上基础课,大二上专业基础课,大三上专业课”,以这样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教学中主要以“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然而,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虽然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但对于高职教育来讲,存在一些弊端。让学生不能很好的做到学以至用,理论用于实际。

二、我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的探讨

1.我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首先,校内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并且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工学结合不紧密,同时,校内教师对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材料把握有一定难度,造成校内外教师、工和学相对脱离,且理论和实训的融合度不高。其次,传统的课程结构中,主要有2.5年的理论学习时间。“2.5”年中,又有1年的公共基础课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时间只有1.5年,时间比较短,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主要为学生独立实习,可能得不到有效的实习指导,结果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赶不上本科生,在动手能力与适应性方面与中职生相比也毫无优势可言。鉴于目前“2.5+0.5”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需要创新适合于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的课程结构,同时,探索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竞赛促进学习的培养方式,优化学生的课程结构,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完成相应的实训部分,从而构建基于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让我校学生能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2.我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2.5+0.5”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的创新

(1)设计思路的创新

结合我国国内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思路,我校本着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学生为主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培养目标,按照“学习与实训相结合、理论与技能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改革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同时,完善具有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特色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综合职业技能培养,争取能在一门专业课程上,做到“基本理论讲授、专业技能训练、工程实践锻炼”三阶段模式。

(2)课程体系的设计

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培养为主线。基础理论教学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专业课教学贯彻应用性、针对性的原则,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学习专业课,明白为什么学习这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学会运用专业基础课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授课分布上要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师保证既教学生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工程项目问题。比如,我校选择了现代给排水设计这门课程,里面包括了专业基础课部分—水资源的利用与处理方法;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我们应该带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与自来水厂,让学生了解现实中水的治理方法及工艺流程。同时,我们在学习专业课部分———给水管道系统和排水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时,就应该在讲授理论课程后,安排学生做相关的工程实例,自己动手完成一个市政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如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求我们在设置课程结构时,要合理安排课程的学习顺序,先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如工程制图、水力学、水处理工程技术、CAD绘图软件、水泵与泵站等都应该安排在现代给排水设计之前完成,这样才能让学生把以前的知识都能学以致用。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