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作文教学分析

生成性作文教学分析

生成性教学法是近年来我国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创新下,根据初中生实际作文需求而研发的一种高效作文教学法,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比,生成性教学更注重学生自我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初中生作文学习方式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条条框框,使得学生的作文学习变得更灵活、更动态化,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生成性教学方法的优势,积极地在作文教学中,应用生成教学方法辅助教学。

一、生成生活情境辅助教学

“生活是想象的源泉”,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它起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有语文的影子,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广告的以及诗歌的创作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地利用生成性教学来辅助作文教学,促进初中生作文创作灵感的生成,就应当结合初中生的生活来进行教学生成,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激发作文创作灵感,从而使其作文的创作更加生动化、灵活化。以苏教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科书当中关于“以生命的意义”为话题来进行作文创作,要求字数不少于2000字,不得抄袭,必须原创”这一作文教学为例,从题目要求上看,似乎“生命的意义”这一话题范围非常广,意境也非常缥缈,很多学生刚看到这一要求时,可能无法理解,无从下手。这时,结合生成性教学理念,语文教师可以指引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灵感,使得初中学生缥缈的思绪能够找到一篇能够站稳的土地,开始生根发芽,生成具有个人特色的作文。比如说,根据生活中的小草破土而出,学生可以得到灵感,生成以《顽强拼搏》的作文题目和题材;根据生活中的父母养育儿女,学生可以得到灵感,生成以《无私奉献》的作文题目和题材;通过这种借助生活情境生成教学的方法,语文教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作文创作的灵活性和真实性。

二、自由交流生成辅助教学

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当中明确提出,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环境,语文知识不可局限于教师向学生单向的知识传输,截断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信息交流,这也不利于学生自我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强化,因此,广大教师要想有效利用生成性教学来辅助作文教学,促进初中生的创作灵感生成,就应打破传统的、枯燥的、封闭的作文教学环境,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知识互通和交流,在作文教学中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互动交流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促进作文创作灵感的生成,提升初中生的作文创作能力。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更新自身的作文教学观念,摒弃传统低效的单一知识传输性作文教学模式,放宽对学生作文学习的控制,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突出初中生作文学习主体地位,建立一个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情感交融的学生创作灵感生成模式。然后,学生应改变对语文老师的既定印象,除了要将教师当成教师来看,更应把教师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内心想法倾诉的对象,从而有效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亲密无间的互动交流氛围,从而更好地减缓学生作文学习的压力,促进其创作灵感更好地生成。

三、激活积累生成辅助教学

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储备不少的语文知识,这些知识的积累可以为学生的作文灵感生成、题材创作等提供有力的指引,因此,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地利用生成性教学来辅助现代作文教学,促进学生创作灵感的生成,还应加强学生自身的生成教育,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活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促进灵感生成。比如,教师采取以下策略来激活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生成:首先,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累自身在日常学习当中学过的语文知识、语文书籍以及名人名言等,铭记于心。然后,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将这些积累的语文知识有效地激发出来,为学生的作文创作提供灵感,促进作文生成。比如说,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作文时,向学生提出疑问:“你最喜欢的文学家是谁?他都说过那些名言?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语文教师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积累的语文知识点激发出来,然后促进学生运用其生成自己的作文论题。

综上所述,生成性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加强学生自我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学生作文学习方式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下对学生的条条框框束缚,使得初中生的作文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积极应用生成性教学法来辅助作文教学,从而快速地提升初中作文教学的高效化。

作者:秦爱玲 单位:江苏如皋市白蒲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