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提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语言艺术为世人所称赞。小说中,作者采取将文雅和粗俗的文字相融合的表达方式丰富人物的形象,使用简单浅显的语言向读者展示深刻的主题内涵,此外,作者也运用了大量修辞来赋予每个人物形象独特的性格特征。各种艺术手法的结合,不仅使得小说中人物更加饱满,而且更好地向读者展示了封建社会贵族生活中人物的阶级关系。

【关键词】《红楼梦》;语言艺术;雅俗交融;修辞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成就,特别是在语言方面。小说中,作者采取将文雅和粗俗的文字相融合的表达方式丰富人物的形象,使用简单浅显的语言向读者展示深刻的主题内涵,此外,作者也运用了大量修辞来赋予每个人物形象独特的性格特征。各种艺术手法的结合,不仅使得小说中人物更加饱满,而且更好地向读者展示了封建社会贵族生活中人物的阶级关系。

一、雅俗交融

作者在小说中将文雅的诗歌与粗俗的言语融合在一起,不仅使得文章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也让喜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别样韵味。在《红楼梦》中,作者模拟众多角色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让读者体会到美人出口成诗的文雅气质。众多兄弟姐妹中,要说这最能体现文雅特点以及最会写诗的角色,非林黛玉莫属。如第二十六回,她因心中担心宝玉被训斥,只身前往其住处探望,哪知被当时闹脾气的小丫鬟晴雯拒之门外,心中万分悲凉,写下了为世人所称赞的名诗《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葬花吟》的第一句,林黛玉表面写花落下,没有人去关心爱怜它们,实质却将自己寄人篱下、无父无母的悲惨遭遇表现得入木三分。又如第七十回,姊妹们想要重建诗社,林黛玉作了一首《唐多令》,“漂泊亦如人命”,林黛玉在这词中表达出自己漂泊无依以及远离家乡的悲伤之情。这里,作者没有使用很长的解释性文字去说明林黛玉当时的心情、处境和遭遇,而是直接用优雅诗词将所有要表达的内容都包含了进去,不仅能够让林黛玉的才女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也能让读者体会到小说语言的优雅。小说中,作者不仅让林黛玉出口成诗,也让她出口成“脏”。如第十九回,贾宝玉去找黛玉说话,想要与她躺在一个枕头上休息,黛玉立马生气地回答他“放屁”。又如第四十九回,黛玉看见史湘云穿着贾母送给她大褂子,便笑史湘云“装出个小骚达子样儿”。“放屁”“小骚达子”这两个词给人的感觉是粗俗不堪的,如若作者在书中没有标注出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大多读者也不可能会想到这是素日里温文尔雅的林黛玉说的,作者意欲何为呢?其实,这几句粗俗的言语是作者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刻意加入的,他认为生活中有美的东西,也会有丑的东西,有文雅的诗词,必定也就会有粗俗的语言。他想要通过这些粗俗的言语向我们展现出林黛玉不一样的一面,她不仅有出口成诗温文尔雅的一面,也有说“脏话”可爱粗俗的一面,让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也更加贴近我们生活。这样的雅俗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林黛玉多样性的性格特点,进而深刻体会到作者寄予在这个角色中的情感。

二、蕴藉含蓄

在《红楼梦》中,作者也善于将深刻的情感和主题隐藏在简单浅显的语言之中。他可以让在文学或历史上没有任何常识的读者看懂小说的表面意思,同时也能够让有文学涵养的读者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可见作者语言表达能力是极强的。在小说的第四十五回中,黛玉咳嗽不舒服,宝钗来看望她,建议她用燕窝煮粥来补充气血,黛玉却回答说:“原本就是无依无靠才投奔过来的,他们现在已经多嫌着我了。”话语中包含了林黛玉对于自己寄人篱下的悲伤和对于贾府中仆人势利的无奈。林黛玉对于自己的处境十分了解,她深知自己在贾府只是一个客人,终究要看主人的脸色行事,没有人真正关心爱护自己。她担心自己会被更多人嫌弃而无处可住,即使身体不舒服也不敢用补品来调理自己。林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算得上是贾府的正经小姐,可是这些话明显表现出林黛玉在贾府不受仆人待见。林黛玉无父无母,她无法给他们想要的钱财和权利,那些仆人觉得林黛玉身上无利可图,所以不重视她。作者借着林黛玉的这段简单浅显的言语诉说当时贾府里仆人的势利的样子,进而揭露出当时社会利益至上的现状,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冷漠无情的控诉。此外,蕴藉含蓄的语言特点在王熙凤的相关言语中也有所体现。第四十六回,邢夫人找王熙凤商讨去向老太太讨鸳鸯给贾赦做小老婆。王熙凤回答说:“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的,”“老爷如今上了年纪,作什么左一个右一个的放在屋里。”凤姐儿这两句话的意思一则是劝说婆婆不要为了讨好公公去向贾母讨鸳鸯,二则是暗地里指责贾赦不干正事儿,整日里只知道饮酒玩乐。邢夫人作为贾赦的老婆,不去劝说自己夫君好好做官,还愿意去替他向老太太讨鸳鸯做小老婆,可见当时的社会的女人的地位多么低下。再者,贾赦借着家族父辈的荣光世袭做官,他不好好做官,反而贪爱女色,且随着年岁的增长,不仅没有任何改进,还在垂涎各色各样漂亮的姑娘,表现了他的荒淫放荡。王熙凤这段看似简单的语言有着深刻的内涵,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男权至上而轻视女性的封建腐朽思想的抨击和批判。

三、妙用修辞

作者在《红楼梦》中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与小说所描述的内容进行了完美的融合,让小说的各个场景更加有画面感。首先,作者在《红楼梦》中运用了许许多多的比喻,让读者对小说的内容和人物有了更加直接的认知。如王熙凤巧妙地运用暗喻来赞美和讨好贾母。小说第三十八回中,贾母说起自己小时候鬓角被碰了一个坑儿,王熙凤为了讨好贾母,说贾母碰出那个坑是用来盛福寿的,还说寿星头上本来也是个坑儿,因为里面盛满了福寿,所以就凸出来了。她将贾母曾经鬓角被碰了的坑儿与寿星的故事相结合,寓意着贾母小时候的不幸转化成现在福寿的暗喻,她说话的时候语言十分流畅,而且她所采用的比喻也十分形象,情感也十分真挚,让旁人察觉不到任何虚伪造作的痕迹,将话题稍作修饰就变成了让贾母开心的幽默故事。这里,作者运用了这个暗喻,使得这个场景更加丰富精彩,同时也凸显出了王熙凤的阿谀奉承、圆滑世故的性格特点,这也为更好地描述这个角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作者在小说的语言描写中也加入了对比的修辞格,除了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以外,也让读者体会到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经典的便是刘姥姥的三进荣国府。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她带着外孙板儿来投靠贾府讨生计,王熙凤当时虽然接待了刘姥姥,但是对她的态度却是那种极为嫌弃和不耐烦的,没说几句话便给了些银两将她打发走了。刘姥姥二进贾府,她本来只是想送些瓜果蔬菜来报答旧日恩情,哪知被意外贾母召见,王熙凤看到她能够讨得贾母的欢心,虽没像第一次不耐烦地打发她走,但她内心里也只是将刘姥姥看做是她们这些夫人小姐的玩物,想方设法地戏弄她来逗贾母开心。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这时的贾府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富贵华丽模样,从前那个泼辣干练的王熙凤也已经病得下不来床了,只能以恳求的态度将自己的女儿委托给这位昔日自己瞧不上的乡村老太婆。从刘姥姥一进贾府的嫌弃,到她二进贾府的玩弄,再到她三进贾府的恳求,作者将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态度进行了对比,既向读者展现了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也显露了当时那个封建腐朽的社会对普通老百姓迫害至深的现状,表达自己对于当时封建礼教的憎恨之情。

四、结语

《红楼梦》中,作者用充满艺术性的语言勾勒出一张巨大结实的网,使得小说所展现的生活画面,如同现实生活一样错综复杂、丰富多彩,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愧于“语言大师”称号。

作者:姜波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