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写作资源探讨

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写作资源探讨

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关键的一步,也是破解小学生写作难的一把钥匙。因此,我们在平时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文本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文章的写作技巧,让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写作技巧,能够在日常习作中做到举一反三,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一、阅读教学中包含的写作要素

阅读教学当然有多元价值指向,但不管怎样的价值指向,本质上都是借助文本形成和作者的对话,都离不开对文本内容、形式及其内在意蕴的感悟和理解。无论教者是否具有“学习写作”的教学意识和行为,写作要素在阅读教学中从未缺席。

1. 把握中心对话——拟题智慧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当中,文章的题目有些归纳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单明了;有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言为心声;有些给了读者阅读期待,激发兴趣……如,四年级《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一位教师这样导入:(出示图片)这是什么?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它有什么本领?学生只会想到凶猛、威风等词语,然后补全课题。学生看到“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个题目时,一个个疑问便会闪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 明确主旨对话——立意智慧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都要有明确的主旨,也就是主题或中心思想。若没有主题,文章将会成为“一片杂草”,有了好的主题,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写作。如何立意呢?比如在写“无私奉献”这个主题时,很多学生会提到公交车上让座、帮助同学渡过难关等事件,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但教材中《落花生》一课却借花生的特点告诉我们要做无私奉献、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作者立意的独到之处。

3. 揣摩结构对话—— 谋篇智慧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结构非常重要。那么教材中的课文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呢?其一,设置悬念,引起兴趣。设置悬念一般是把结论或者结果放在前面,用悬念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探究欲望。如《父爱之舟》课文的开篇、《牛郎织女》第一自然段的结尾。其二,巧用线索,流畅自然。写作文时,如果能够紧抓线索,则能够围绕作文中心组织语言材料,便会有中心明确的作文,清晰可见的脉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往往会抓住线索明确的文章进行讲解。一般课文中的线索有:以明确的空间点为线索,以明确的时间点为线索,以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具体线索,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等。

4. 明确行文对话—— 写法智慧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很精彩,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篇好的文章必然包括好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的其中之一。如《珍珠鸟》,作者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如《鸟的天堂》《桂林山水》都属于游记,但写法却不相同,可在比较中找出各自特点,并总结出写游记的规律。如《父爱之舟》,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将五件小事连贯起来,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学习写作”的价值

1. 领略写作手法:品一品

下面分享课内实例,节选《父爱之舟》的教学片段:师:课文的开头写道:“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老师想来改改文章的顺序,你们看改得好不好?师出示:“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是这样的……”二者哪个更好呢?生:齐说前者更好。师总结: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本文使用倒叙这一手法,以回顾梦境的形式来设置悬念,从而避免了因平铺直叙而很难吸引读者注意的问题。读与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会尽可能地挖掘出对写作有用的东西。如,在教学梁晓声《慈母情深》时,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最令人感动的语句,并让其说出原因。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到的便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这时,笔者向学生展示:“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笔者先让学生有感情朗读,体现“立刻”一词反复运用的作用,表明母亲为了让一家人的生活能更好,努力赚钱,又完全没有喘息的时间。

2. 理解写作词义:辩一辩

笔者每次批改习作时总会发现有些同学相近词语乱用的现象,于是便在阅读教学中多穿插词语的理解。如《 鸟 的 天 堂》 一 课,“ 似 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中的“颤动”能否换成“颤抖”呢?虽然两个都是动词,都表示短促而频繁地动。但要注意不同的地方:“颤动”多指人或物体因外在力的影响下而产生的振动,适用的范围较大。“颤抖”多用于人在担心、害怕、严寒、激动心情时肢体的震颤,适用的范围较小。另外,“颤抖”能重叠为“颤颤抖抖”或“颤抖抖”,“颤动”不能这样重叠。

3. 迁移写作策略:练一练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讲评作文时有的教师总会给学生提出类似这样的评语:写得不够具体,没有细节描写,没有抓住事物特点等等。其实讲得再多,学生也不理解,因为这些评语太空、太虚,对学生起不到太多实际指导作用。而部编版语文教材课文内容大都出自大家之手,多属经典作品,让学生可以在阅读学习中,多背名家之作,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适当进行借鉴和模仿。迁移写作策略是写作的切入点,能够在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个切入点,就能让学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第一自然段的末尾:“她乐极了,可是有时候也发愁。愁什么呢?她没告诉牛郎。”在这里作者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设置了悬念,为下文王母娘娘的发难埋下伏笔。如,在《四季之美》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找到课文的中心句,该课每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就是段落的中心句,并且都归纳了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在指导习作一《我的心爱之物》时,笔者便要求学生使用中心句来完成习作。学生写出了“小狗毛毛是我的心爱之物,它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欢乐”“我的心爱之物是一支笔,可能对别人来说很普通,但对我来说却意义非凡”等等。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的过渡句:“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解析该过渡句的作用。在指导习作四《20 年后的家乡》时,让学生运用过渡句。有的学生就写到“20 年后我的家乡不光环境优美,科学技术也飞速发展”“这里不但房子的形状让我眼花缭乱,还有了各种新型的交通工具”等过渡句。教材中的每一篇由编者精心挑选的文章,都是启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金钥匙。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文章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其中的写作技巧,并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专门的写作训练,这样学生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从而能够写出更具美感的文章。

作者:周美红 单位:扬州市沙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