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历史范例6篇

挖掘历史

挖掘历史范文1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模型; 算法

1引言

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各种大型应用系统纷纷上线,如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等,一些小型应用软件及企业内部开发人员开发的应用软件的相继使用,也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必要补充。这些应用系统规模大小不一,系统架构各异,所使用的数据库也不尽相同,可以是ORACLE,SQL Server,DB2,MYSQL等主流数据库,甚至也包含Dbase,Excel等数据源。另外,各种应用的功能模块也不相同,有的多而全,有的小而单一,但主要包含财务管理、客户管理、供应商管理、进销存管理等模块。随着时间的推移,业务记录越来越多,数据库中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对于小型的应用软件,由于系统逻辑相对简单,可以对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按照规定进行清除,然后将其快速部署在新的硬件环境上。但是大型应用软件因为系统复杂,尤其是多组织的跨集团公司的应用系统,加上数据的多年积累,应用系统性能每况愈下,此时如果进行数据迁移和应用移植,一般由专业公司来做,而且费力费时,需要长时间的测试然后进行切换。通常的做法是,对历史数据进行定期清除,然后通过添加新的存储设备来改善系统性能。传统应用系统的使用都局限在业务记录层面,首先业务用户录入业务操作记录,然后通过查询或者调用报表来查看业务过程和结果。更深层的应用,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则可以就某个独立应用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也可以通过数据仓库将企业不同应用系统下异构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进行整合,然后进行数据挖掘,让历史数据进一步发挥“余热”,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支持。数据仓库虽然能整合异构数据源,并对数据进行预先清理,但由于其成本大,实施周期长,故较少采用。一般较经济的做法是,把应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入只读的数据库中,以此作为数据集市(Data Mart),进行数据挖掘。另一方面,随着数据挖掘专用软件技术的日臻成熟及计算机硬件性价比的大幅提高,使得数据挖掘的实施成为可能职称论文。

2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是以先进的工具软件基于人工智能(AI)和数学统计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根据某种算法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提取隐含的定性关系的过程,是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的关键步骤。

数据挖掘的流程包括:(1)定义问题,明确数据挖掘的目的。(2)数据准备,包括选择数据——在大型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目标中提取数据挖掘的目标数据集;数据预处理——进行数据再加工,包括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及数据的一致性、去噪声,填补丢失的域,删除无效数据等。(3)数据挖掘,在净化和转换的数据集上根据选择的算法进行数据挖掘。(4)结果分析,解释和评价数据挖掘结果,并转换为终端用户能够理解的知识。其常用算法包括:神经网络方法、遗传算法、决策树方法、粗集方法、覆盖正例排斥反例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和模糊集方法。数据挖掘模型按照功能分为预测模型和描述模型,描述性挖掘任务刻画的数据一般特性;预测性数据挖掘任务在当前数据上进行判断,以便预测。

数据挖掘用来构建6种模型:分类模型(Classification Model)、衰退模型(Regression Model)、时间序列模型(Time Series Model)、聚类模型(Clustering Model)、联合分析模型(Association Model)和顺序发现模型(Sequence Model)。前两者被用来作预测,而联合分析模型和顺序发现模型被用来描述行为,聚类模型则被用来描述或预测。分类模型用于提取能代表群体的特征属性,一般用规则或决策树模式表示。聚类模型则将一个群体分成多个类,使同类个体尽可能相似,而不同个体差异尽可能大,聚类分析可以建立宏观的概念,发现数据的分布模式,以及可能的数据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联合分析模型用于发现事物间的关联规则和相关程度,关联分为简单关联、时序关联和因果关联,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库中隐藏的关联网,一般用支持度和可信度两个阈值来度量关联规则的相关性,其挖掘算法主要有:Apriori,STEM,AIS等。衰退模型用属性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趋势。时间序列模型是指通过时间序列搜索出的重复发生概率较高的模式,是用已知的数据来预测未来,其方法主要有加权移动平均法和最小二乘法。顺序发现模型与联合分析模型相似,不同的是顺序发现的对象是在时域分布的,发现的规则与先后顺序有关。

3数据挖掘在企业历史数据中的应用

3.1数据挖掘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财务分析通过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来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财务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比率分析等。

3.1.1成本分析

企业管理者坚信对成本的精确计算和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地改善企业的运营状况,但其复杂的操作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回归分析、分类分析等方法能确定成本动因,更加准确计算成本。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析成本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确定采用其最佳策略的成本,持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价值链。

3.1.2市场分析

选择适当的产品系列和组合以实现最大利益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这些利益可以是短期利润,也可以是长期市场占有率,还可以是构建长期客户群及其综合体。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不仅仅需要价格和成本数据,有时还需要知道替代品的情况,以及在某一市场段位上它们与原产品竞争的状况。另外,企业也需要了解某一个产品是如何刺激另外一些产品的销量的,等等。例如,非盈利性产品本身是没有利润可言的,但如果它带来了可观的客户流量,并刺激了高利润产品的销售,那么这种产品就非常有利可图,就应该包括在产品清单中。这些信息可通过关联分析等技术来得到。

3.1.3投资决策分析

投资决策分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往往要借助一些工具和模型。数据挖掘技术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从公司的财务报告、宏观经济环境以及行业基本状况等大量的数据资料中挖掘出与决策相关的实质性的信息,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1.4风险分析

利用数据挖掘工具来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破产预测。破产预测或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风险,提前采取风险防范措施,避免破产。另外,破产预测模型也能帮助分析破产的原因。

3.2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

3.2.1新客户的挖掘

通过历史数据,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客户行为反应”预测模型,对客户的未来行为进行预测。客户的反应分为3种:负反应、无反应、正反应。负反应表明客户不感兴趣;无反应说明需求可有可无;而正反应意味需要对此客户进行挖掘并推销产品。

3.2.2老客户的保持

持续稳定的客户群是企业发展的保障。通过数据挖掘能及时了解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及客户波动原因,快速改进不足之处,牢牢抓住现有客户并吸引潜在的客户,为企业带来更大收益。

3.2.3客户盈利能力分析

通过客户利润回报预测模型,可以将客户分为高价值客户、低价值客户、无价值客户。高价值客户是能带来最多利润的客户,需要采取措施保持并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低价值客户和无价值客户,可以通过适度关注及优惠政策,尽可能将其提升为高价值客户或低价值客户。通过预测模型还可以发现客户回报大小的变化趋势,根据趋势方向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3.2.4客户细分

客户细分常用的模型有决策树模型和聚类模型。按照不同的标准,比如客户消费心理、购买习惯、对产品的特殊需求等来划分不同的客户群,开发个性化产品并提供针对性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最大程度挖掘客户潜在的购买力。

3.3数据挖掘在供应商管理中的应用

3.3.1供应商动态分类

以供应商行为属性的数据分析为基础,提出基于变量加权的k-均值子空间聚类算法(FW-Kmeans)建立供应商动态分类模型。该模型在保留k-均值算法处理大规模供应商行为数据能力的同时,克服了子空间聚类算法普遍存在的稀疏矩阵处理的缺陷。对比传统的静态分类,新方法通过对决策结果的对比和调整,能够得到动态且合理的供应商分类结果。

3.3.2供应商绩效评价

能够适应电子供应链环境,采用平衡记分卡思想建立评价体系结构,以关键绩效指标确定评价标准。同时根据粗糙集无需任何先验知识,依据知识的粒度性处理不完备信息,能够在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得到知识的最小表达等优点,提出基于粗糙集的综合评价方法,解决了评价体系中客观约简决策属性并设置权重等关键问题。与传统的运筹学方法相比,新评价体系的层次清晰,易于理解和操作,能够对供应商绩效进行系统、有效的评价。

3.3.3供应商选择模型

该模型综合了数据包络分析(DEA)以相对效率的量化衡量为基础,避免确定各指标在优先意义下的权数,对输入输出指标有较大的包容性等特点,以及遗传算法所具有的学习性、进化性和多向性,全局搜索的特征,高效且客观地解决多属性输入输出,多目标规划的供应商选择问题。与传统的多目标规划方法相比,新模型提高了决策的可扩展性、适应性和效率。

3.4数据挖掘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根据库存信息及销售和生产计划,利用神经网络、回归分析和决策树等数据挖掘方法预测未来库存,通过分析历史销售和生产数据,帮助库房管理人员进行库存的控制,从而为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例如降低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提高库存资金使用率等。

4总结

数据挖掘作为一种先进的数据分析手段,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得到应用,并在各行各业中得到深入发展。挖掘工具的功能愈加强大,汇合的算法也越来越多,新的算法不断出现,并将实现算法的自动选择和参数自动调优。加上计算机硬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必将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 谭建豪. 数据挖掘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挖掘历史范文2

一、利用好课本中的目录标题

课本中的目录标题往往是整册书知识框架的外在表现,学习时教师如果带领学生先熟悉目录标题,并由此入手展开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定位,使知识成为有本之木,有源活水。

例如,在学习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时,从目录上看全册共分七章,27课,其中有两节是探究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先向学生讲清楚本册书的主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

历程,政治文明是指人类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况和发展程度的

标志,它是与政治蒙昧和政治野蛮相对立的范畴。具体到本册书,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历史概念和众多的历史现象等。从整体上分析,我们会和学生一起梳理出:前两单元主要讲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的政治文明,第三单元主要讲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第四、五单元主要讲近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六、七两个单元主要讲二战结束以后的中国及世界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包括世界格局变化和新中国的政治构建、民主法治建设和外交政策等)。如果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具体章节时,再进一步阐明这一章节在全册书中所处的位置,抓住重点和主干去处理相关内容的话,就会深入浅出,收放自如,老师导得清楚,学生学得明白。

二、利用好课本中的地图和配套地图册

古人学历史讲究“左图右史”,现在的历史教材,不管是课程改革前还是改革后,其中都有很多地图,另外每本教材也都配发了地图册。但限于高中课时少、任务重和老师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这些地图中所包含的很多隐形知识没有得到挖掘,不但局限了学生

的视野,而且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激发。

如,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如果教师不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进行讲解,就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东征、西征、北伐的原因、意义,也不能真正理解对太平天国评价时“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基础”这句话的含义,进而影响对“太平天国运动是民主革命的先声”等一系列观点的理解。

三、利用好课本中的插图、注释、引文和新史观挖掘隐性知识,优化历史学习

课本中的插图、注释、引文和新史观,既典型得当又生动形象,如果我们注意挖掘并运用,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新史观方面,如,学习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文明发展的历程》中的“洋务运动”时,课本中讲到“中国的近代化由此开始起步”,那么什么是近代化,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需要我们跟学生作出回答。查阅资料我们会发现,这是一种新史观,现在我们接触比较多的新史观主要有: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和民族史观等。如果教师能拓展教材知识,陆续地把这些新史观讲清楚,并贯穿到具体的章节和知识点中去,那么无形之中会大大提高学生运用新史观解读和驾驭历史的能力。

挖掘历史范文3

林必忠:字达立,号游侠,又号兼善居士,1963年生于重庆,祖籍四川江油青莲镇。198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任重庆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收藏投资与鉴赏》主编。现任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副主任,民革市委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考古发掘领队,文博研究员,重庆市检察院第五院特约检察员。曾发现线索并协助公安部门破获建国以来重庆市最大的文物走私案,获2D07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奖,获国家2010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组织奖”先进个人等无数奖项。创办有以公众考古为中心内容的人文网站――江湖探索网(省略)。

历史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埋得太深。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就是历史的挖掘者,跋山涉水探寻着一种存在着很远的真相。哪怕是一丝毛发,一串脚印,一块破布,都成为博物馆珍贵的藏品。他们每天都挖掘着过去,也正是这样的执着,一次一次改写着人类的历史。

他从小的愿望是当军警,少年起苦练武术,大学期间勤奋不堕,终究打通任督二脉,命运却让他当了一名考古队员。二十多年来,他跑遍了重庆所有区、市、县,用双脚丈量了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的重庆段两岸;大巴山、武夷山、缙云山的山麓都留下过他考古调查的身影……

他又是现实版“江湖”里的“游侠”。他嫉恶如仇,专门成立门户网站,揭露江湖骗术。

当我们好奇地打开他的个人资料――个性签名:“我能为你做些什么?”不禁让我目瞪口呆。这样一个外表看似严肃冷面,身居要职的中年男子,心中竟然有这样一份情怀,不禁让人多了几分亲切感。于是,我们不难想象,2007年。他获得“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奖完全在情理之中。

他,就是一个叫林必忠的重庆人。

父亲眼中的“挖根娃儿”

1963年出生的林必忠,生于重庆,也成长于重庆。吃过苦(野菜、山果、红薯粑粑),受过累(挑煤、割草、拾炭花)。练过武(举重、散手、周天功),下过海(销售药、购柴、竖木马),与三教九流打过交道。

小时候的林必忠就表现出与同龄小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做什么事都喜欢问个究竟。常常跟父亲一起聊天摆龙门阵,时不时总会问为什么,由于父亲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很多问题不能回答上来。父亲会说他:“你就是个‘挖根娃儿’,你拿起锄头去挖根根嘛!”

幼年的他跟小朋友玩耍就不太融洽,常常喜欢一个人独自看书。那时候他看了一本探险的科普小说《古峡迷雾》,那是一本专门为少年儿童写的考古科幻小说,是讲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的故事。从那时起,他就对古代的事物有了一种神往之情。后来第一志愿报考了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当他考取后,同学们都说他就该读这个专业,因为他们都知道那是林必忠喜欢的东西。

到了学校后才知道。那本《古峡迷雾》的作者正是他的大学老师童恩正教授,此书位列当时著名四大科幻小说之首,也许可以说这是一种缘份。

改写重庆历史

有时候,我们会认为考古工作是一件非常神秘并有趣的事情,甚至向往那样的一种与过去接触的方式。很多人都会这样问,“你们搞到着没有?”林必忠告诉我们,当然,挖到好的东西固然好,但是考古学不是以挖东西为目的,它是以科学的方法揭露了解古人类所有物质文化信息为目的。

首先是以科学的手法来挖掘,其次,没有挖出东西,或者挖出的东西不好,也可以证明当时,此地的人类、某一个部落、某一个城市、某一个家庭的真实情况,这就是收获。考古挖出来的物品不是越贵价值就越高,它有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这是最大的三个价值,经济价值则是次要的。

重庆三峡考古工作以前,考古界公认的重庆最早的古人类是两万多年前的“铜梁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铜梁文化”是嘉陵江流域最早出现的文化,“嘉陵祖先”是铜梁人。而2003年,林必忠等人在合川涪江发现了8万多年前的石器。以其无可辩驳的“身价”把这一历史向前推进了整整55000年。林必忠还自豪地说过,合川最出名的东西是“桃片”,而他们挖到了合川最早的“陶片”,那是距今几千年新时期时代先民们的遗留。

“提案状元”的呐喊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重庆的文化点消亡速度在日趋加快,林必忠在考古工作的同时,也一直面临着保卫文物的难题。2003年,林必忠参与江北城的拆迁前保护规划,把城门、城墙、古民居等文物点融入了未来的城市规划设计。然而,拆迁一段时间后,本该在保护之列的一栋清代民居被毁坏,一块描绘江北城全景的浮雕下落不明。“文物部门既无权也无钱,全靠嘴巴甜。”聪明并善于审时度势的林必忠找到一条“曲线救文物”的路。

2004年1月,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开幕,林必忠抓住机会向当时的市长王鸿举作了专题汇报,王鸿举当即做出批示,保护工作得以推动解决。受此鼓舞,林必忠一口气提了有关文物保护的十个提案,他成了“提案状元”。包括后来对老舍旧居的保护、兴建邹容公园等提案都被纳入了市委监督工作范畴。

因为林必忠在2003年市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提案,2005年重庆出台了《重庆市实施办法》。“法律依据有了,我希望看到人民政府与各职能部门真正全面地实施它。”林必忠拿着两本法律册子,眼中充满期待。

单位的电他用得最多

林必忠笑言他们常常是被社会遗忘的一批人群,以前从野外回城的时候,身上穿得很脏,常常被人误认为是棒棒。以前最忙的时候11个月都在野外,仅仅是过年那个月才呆在家。“所以我们考古队的很多年轻小伙子交女朋友都是个难题。”

说他是个工作狂绝不过分,他只要没有出差离开重庆,考古所里的办公室绝对是最早亮灯和最晚熄灯的,被同事戏称为“延安窑洞的灯火”。他通常都是工作到深夜两点,他调侃地说,单位的电他用得最多。“我每天只睡4小时,走到哪里倒下就睡。从不做梦。我还很能吃。”仗着这样的优势。林必忠的工作时间是常人的两倍,甚至还多。林必忠的家与单位仅仅一墙之隔,却鲜有时间呆在屋里,有时连大年初一都还待在办公室加班。

林必忠常常说,“欲得之。姑先予之”。做好一件事情不是太难,但是对林必忠来说,他是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对所做的工作都充满激情,他参与了很多个领域。他很自信在任何行业干事情,他都会成为那个行业的领跑者,因为他总是比别人更努力。这从他获得的林林总总的“先进工作者”荣誉就可以证实这一点。

他得到的不光是物质,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财富。林必忠总是很享受自己所做的事情,因为在他看来,成功的喜悦总是短暂的,但唯有追求的过程,才是真正的愉快!

[人物面对面]

小时候练过功?

小时候我的身体比较弱,有一次跟比自己小的邻居小孩打斗起来,当时我自认为能

够打赢对方,结果打输了(笑),旁边一个老年妇女就说我太差了。那时自认为受了屈辱,就开始练武,直到后来拜了师,坚持练功,学了些擒拿、格斗等招式。这些都为我日后在野外的考古工作与繁忙的社会活动奠定了“意志”与“体格”的基础。

在生活中你是什么样子呢?

我唱歌跳舞不会,抽烟喝酒不行,显得有些落伍,但由于平时的交际圈子很广,加之反应“敏捷”,练就了一项交际技能――“妙语连珠”讲笑话。早年,李伯清到重庆来发展,就住在枇杷山,还请我们过去喝过茶,当时跟他调侃的时候,李居然都没有占到上风。

顺便讲个小笑话,都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干错行”,女性们常常担忧的是青春易老,红颜易逝,但是跟我们谈恋爱,嫁给我们就是最幸福的,因为对于我们考古工作者来说,时间越久,年代越久,就越珍贵、也就越可爱。

你的工作很忙。那属于你家庭的时间有多少呢?

家里面可以说是天伦之乐享受得很少,不管是对子女的教育,包括对父母、祖辈的赡养,都非常少。对家人始终存在着一份亏欠。

还记得自己的第一次任务吗?

当然记得,那是1984年8月9日,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天上班,也第一次接到任务,就是去查看大坪七牌坊的碑刻群。

你在网站《快活林》专门揭露江湖骗术的文章,怎么想着要搞这样一个板块呢?似乎你特别嫉恶如仇啊!

也许是我的血液里流淌着一股阳刚之气,一直想有朝一日从事军警工作,父亲是通过当兵改变了命运,所以我一直都有一种情结在里面。我的儿子今年大学毕业,毕业后我就准备让他去当兵,男子汉多受一些磨练最好。我现在还在市检察院兼了一个“特约检察员”的职,又是市公安局的“特聘专家”。揭秘骗术跟我的工作有关,由于我是从事文物研究的,长期大量接触文物,曾经创立重庆收藏协会,还是市“文物稽查”,在协助政府规范流散文物市场方面作过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为古玩收藏市场里的假货多、“猫腻”多,在作文物研究的同时,推而广之,业余时间就热衷于社会“反诈骗”研究,多家电视台还拍过我的“反诈骗”专题片呢。

谈谈您的收藏吧,现在很多人都在玩收藏,但从你的角度来看什么才叫收藏,收藏的真正智慧与乐趣在哪里?

因为我的工作是进行地下文物发掘的考古,所以我有个原则,从来不收藏地下挖得到的东西。我喜欢收藏门票,现在有门票凭证2万多张,我的计划是退休后建一个门票博物馆,丰富业余生活。收藏纯粹是兴趣所在,门票看似简单,但从中可以见证中国旅游史的发展、印刷行业的进步、物价的变化等。

作为城市文化的挖掘者,面对重庆城市的拆迁和变化,你有什么看法?

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旧城改造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会造成古代物质文化的彻底消失。“千城一面”的现象很普遍,没有特色,你看在欧美,像伦敦那么大的城市我看怎么还没重庆漂亮呢。这是观念的问题,不是摩天大楼才是现代化大都市,每个建筑都是一个生命,他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希望通过公众参与考古、新闻媒体监督,把历史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利用做得更好。重庆的旧城改造,在实施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存在着一定的忧虑。

挖掘历史范文4

论文摘要:新历史课本的颁行,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素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新教材的颁行,具体到每个执教者也必须拿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以及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挖掘历史新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历史新教材颁发以后,教材结构和形式上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的特色之一是活动课和单元拓展的设置,是可以有选择地完成的,其二特色是地图、图片和图画的大量使用,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可以锻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和文物图片学习历史的本领。笔者根据对新教育理念的理解以及对新教材的探讨,从以下几方面来配合对新教材知识的挖掘和使用。

1 让引言巧妙登场

1.1 在讲授新课时,把引言作为导语,结合引言,导入新课

新教材的课前提示许多是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悬念,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的引言是这样的: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孔子备受尊崇,但在近代和现代,他却成为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怎样评价孔子?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 这样的课前提示就是以准备好的设疑、悬念导入,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可以适时采用。

1.2 在讲授新课时,可利用引言作为教学提纲

新教材的课前提示揭示了本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基本线索,本身就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为教师准备好了本课的教授提纲。如:《中国历史》六年级上册第14课“大一统的汉朝”的课前提示是这样的:“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这个盛世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衰落的?下面的课文会启发你。”这段文字就提纲挈领地说明了本课讲述的内容是汉朝的兴衰史。

1.3 在讲授新课时,可利用引言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大部分课前提示往往是围绕本课重点、难点提出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如《改革开放》中,这样提到:“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为什么能调动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的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这就既提出了本课的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间接地提出了难点“如何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要让学生认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掌握这种政策带来的积极性。交待清上述 知识,学生对本节的重点也就掌握了。对难点“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要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涉及的材料,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使农业获得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然后在教师的点拨下,认识到国家政策的制定必须坚持的原则是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要使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4 可利用引言丰富的历史资料(图片和文字),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学生的视野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的课前提示是这样的:(左有图嘉峪关)左图是甘肃嘉峪关的雄姿。河北山海关与它遥相对应,雄峙于明长城的东西两边,都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嘉峪关修建于明朝初年,屹立在两山之间,地势极为险要。关城略呈梯形,城墙高约十米。城上四面阁楼高耸,飞檐凌空,雄伟壮观……这则图片与文字组成的资料为学生提供了有关嘉峪关的知识,也就使学生直观而形象地了解了明长城。

总之,引言既然是为理解教材、掌握教材服务的,我们就应该充分发挥引言的潜在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引言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包袱,而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成为学生历史学习中照耀前行道路的启明星。

2 让插图不再寂寞

2.1 以图开路,转入正题

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端,直接影响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必须讲究课堂中的引导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心上来。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通过一看一讲一问,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并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水到渠成地进入到本课的主题学习上来了。

2.2 以图开路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历史课中的许多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这些插图刺激性强、变化性大、形象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妨用图来突出重点。如《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讲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美关系改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等,但是,单凭这些文字资料,学生很难真切地感受外交事业的巨大发展,根据教材设置,我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三幅图“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1972年毛泽东会见日本首项田中角荣”,并用语言加以渲染:“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五星红旗在新中国成立20多年后终于在联合国大厦前冉冉升起,这不仅是中国外交事业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幸运,之后,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在他的专机旋梯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时,他就主动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伸出了手, 紧握足有一分钟,两个巨人的历史性握手改变了整个世界。到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也来访华并与中国建交。”从这三幅图中,学生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外交事业蓬勃发展的气息,可见,只要抓住这三幅图由浅入深地诱导,主题就会深化,重点就会突出,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挖掘历史范文5

关键词:挖掘 高中历史教学 灾难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52-01

人类社会经历了无数次的灾难才发展到今天,灾难无情的“光顾”,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像印尼海啸、汶川大地震、日本9.0大地震等,给国人带来深深震撼的同时,也使人们开始反思灾难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通过历史教学,努力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新课标》)。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灾难教育,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时展的要求。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要树立灾难意识,在历史教学中充分进行灾难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中学历史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必修内容分别为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选修内容包括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四个模块。在中学历史教学灾难教育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隐藏的灾难教育素材,准确把握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再进行灾难教育素材的扩充,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和饱满。

1 挖掘政治史教学中灾难教育的素材

政治史的灾难教育素材主要有:尧舜时期,洪水泛乱,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连年发生自然灾害,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连日烧杀抢掠,北京城到处残垣断壁,尸骸枕籍;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实施“三光政策”,进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在政治史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灾难教育素材,更要针对素材进行深入分析和扩充。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和军队的包围、封锁,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1941年至1942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局面。为了坚持长期抗战,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中共中央发出了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于1941年春率先开赴南泥湾实行军队屯垦,经过3年的艰苦奋斗,在荒山上开辟了12万多亩土地,把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随后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也都普遍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达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的,为坚持抗战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 挖掘战争史教学中灾难教育的素材

数千年来,人类有记载的战争1.5万余次,直接或间接地杀戮了35亿人。仅在近100年间,全世界因战争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5万亿美元。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战争带给我们的灾难,诸如使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经济停滞,文化遗产化为炮灰,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也要了解到有很多战争的爆发跟灾害的发生有直接联系。在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到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发生了大大小小成百上千次的农民战争。导致大规模农民战争爆发的三大因素是暴政、土地兼并、自然灾害,其中自然灾害使本已穷困潦倒的农民更加衣食无着,无以为生,他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终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因此可以说,政治危机、经济衰败是导致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而自然灾害则是导致农民战争发生的直接导火索。

3 挖掘经济史教学中灾难教育的素材

经济史的许多知识都与灾难教育密切相关。笔者认为最典型的有: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大规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1959年至1961年中国三年自然灾害;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推行“以工代赈”政策;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经济史教学中,需要注重灾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例如在讲完历史必修2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和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后,要让学生对我国古代农业有个清醒的认识:我国古代农业在本质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其特点是既有独立性和单一性,同时也是有着极其脆弱的一面。一旦外界的干扰力或破坏力如自然灾害、封建剥削等超过其能够承受的限度时,小农经济的基础被破坏,它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致使农民流落失所,生产停滞不前,往往形成“十里无鸡鸣,千里无人烟”的悲惨局面。

我国是一个多灾害的国家,几乎每年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洪灾、旱灾、地震、火灾等灾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对灾难的经济分析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我们可以分析灾难的经济根源,分析灾难对经济在各方面的影响,分析灾难发生时社会经济如何应对灾难等,从而引导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充分认识减轻灾害,实质上就是一种经济发展,一旦灾害发生,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4 挖掘思想文化史教学中灾难教育的素材

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也必然会引起思想、文化的发展。灾难与文化的关系,一是文化对灾难的反映,如文献记载灾难,二是灾难对于文化的影响,如很多文化仍保留着灾难的印记。与此同时,古今中外一些历史人物对于灾难而提出的救灾思想和措施对当今也有着借鉴意义。

思想文化史中最突出的灾难教育素材莫过于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他说:“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

历史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知识,有着得天独厚的灾难教育资源。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要求中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故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灾难教育,既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赫治清.中国古代灾害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挖掘历史范文6

[关键词]齐齐哈尔;水师;挖掘整理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064 — 02

齐齐哈尔水师是清代的军事建制。水师,即水军。对于存在于齐齐哈尔230年之久的水师,现就其历史的挖掘、整理和利用,谈一些认识。

一、清代齐齐哈尔水师的基本情况

(一)水师进驻的历史背景

十七世纪中叶,沙俄殖民军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并修筑了雅克萨(今俄罗斯阿尔巴津诺)、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二城,他们以此为据点,四出骚扰。清政府为抵御沙俄入侵,在齐齐哈尔设立了水师。

(二)水师的建制

齐齐哈尔水师受黑龙江将军节制,西清所著的《黑龙江外记》记载,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设有水师营总管(三品)一员,其下有四品、六品官各两员,水手268名,有大型战船10只,二号战船31只,江划子船9只,运粮船50艘。实际船只数量常有变化,水师水手最多时为568人。

水师总管衙门在今龙沙区永安大街北端西侧,水师军港设在“船套子”,即今龙沙区境内原齐齐哈尔造纸厂西侧一带,当年水师就在这一带江面上练兵。按旧例,每年四月开江,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和副都统要亲自阅操,鸣放大炮,以示威武。

(三)水师的沿革

1661年(顺治十八年)朝廷设立吉林水师营。1674年(康熙十三年)为加强北部边防,清政府调吉林水师到齐齐哈尔驻防。

清廷在黑龙江设置水师,一部驻扎黑龙江城(今瑷珲),一部驻扎齐齐哈尔城。 水师是齐齐哈尔最早的驻军,作为边陲重镇的齐齐哈尔,水师营的入驻确定了其军事要地的重要地位。

由于黑龙江流域江河纵横,水路、陆路并存,地形极为复杂,因此征讨沙俄仅靠陆地清兵很难完全奏效。鉴于边防军事行动缺少水师配合,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于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再奏清廷,请派有实战经验的南方水师讨伐俄入侵者,于是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陈汶环率队进驻黑龙江齐齐哈尔。

雅克萨之战胜利结束后,陈汶环被授为黑龙江水师总管,驻黑龙江城(今瑷珲),后迁至齐齐哈尔,他所率领的福建水师也留在了齐齐哈尔。

1886年(光绪十二年),黑龙江将军文绪向清廷奏准,将齐齐哈尔水师人口编为汉军旗籍。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水师船只已经减至十四只。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奏准清廷,裁撤了齐齐哈尔水师营。1907年11月(光绪三十三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准清廷,将齐齐哈尔水师驻吉林造船厂裁撤,至此,齐齐哈尔水师全部撤销。

(四)水师的任务

最早来到齐齐哈尔的水师,多为运送弹药、粮草,以供抗击沙俄入侵之需。后来,由于沙俄侵吞黑龙江流域野心日益明显,至康熙年间,清廷确定了抗俄方略,水师便在黑龙江成为了永久驻军。此时,齐齐哈尔已经成为黑龙江水师的重要军事据点和后勤补给基地。

后来福建水师也进驻了齐齐哈尔,此时齐齐哈尔水师成为了黑龙江省主要的水上作战部队,其任务除开赴前线作战外,还负责运送粮食、军械和兵员。

(五)重要历史事件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清廷命都统彭春、副都统郎谈、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军进围雅克萨,予以收复,胜利后退兵至瑷珲。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俄军再次窜入雅克萨,清廷只好再次出兵,此次采取水、陆联合作战方略,除陈汶环水师外,清廷还派出林兴珠率领由他教练的藤牌兵500人参加战斗,再从吉林征调自耕户和流人二千人充当水手,调拨战船百只开赴黑龙江。

清军进抵雅克萨城下,统帅彭春向龟守城内的沙俄军队发出最后通牒,可俄军置之不理。五月二十四日,一股俄军乘筏从黑龙江上游顺流而下,企图进入雅克萨城增援。林兴珠率领的水军藤牌兵,裸身入水,将藤牌顶在头上,持扁刀向敌人发起攻击。结果增援的俄军不但没能解救城里的哥萨克,反而被杀伤大半,只得溃逃,而林兴珠的部下一个人都没有损失。清军三面包围,一面堵截,迫使侵略军困守孤城,最终将其攻克。

二、 挖掘水师历史的意义

(一)对水师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

1.雅克萨之战奠定了中俄两国签署《尼布楚条约》的基础。雅克萨反击战结束后,双方于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缔结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清政府对外签定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平等条约,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使清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

2.从雅克萨之战看水师的作用。雅克萨之战清军之所以取胜,首先是由于战争是正义的,得到了军民特别是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支持。其次是清军从长期的斗争中,特别是从以往战斗的失利中逐步认识和掌握了边界斗争的特点,采取了水陆两军协同作战的措施,采取先扫,然后水陆并进,最终取得了胜利。所以说,水师为收复雅克萨立下了赫赫战功。

3.水师对黑龙江防务、齐齐哈尔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作用。雅克萨战后,这批水兵移驻齐齐哈尔,成为齐齐哈尔水师的主力,也是齐齐哈尔城最早的移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