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学院学风建设分析

航天学院学风建设分析

摘要:

当前学风建设存在着若干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二是教师育人方面: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内容陈旧,灌输式教学;学术风气不浓,学生走进教研室、实践机会少。三是学生工作管理方面:个别学生干部作风不正,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树立榜样作用;评优评先、奖学金、推优入党等体系过于单一;部分学风建设工作落实不到位,浮于表面[1]。本文针对航天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开展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

学风建设;现状;思路

1落实“五抓”学风建设体系,培育校园文化孕育学风建设

抓教育,树学风。针对大一新生,抓好入学教育,开展理想信念与适应性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开展校史校情、院史院情教育,引导学生继承学校、学院精神,培养学生爱校、爱院之情,增强学生荣誉感;举行学风建设专题研讨会,请高年级优秀学生给新生作指导。抓教风,促学风。配合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座谈会,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根”理念,强调教风建设重要性,以教促学。结合学生教务网评、师生座谈等形式促进教学方法、课堂吸引力的不断提升。其次,督促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进度,毕业班辅导员(教导员)不定期对毕业生进行抽查、考勤,检查进度。日常考勤由指导老师负责,规范过程管理。抓纪律,正学风。落实早签到、晚自习及零报告制度。辅导员(教导员)不定时检查学生到课率、早晚自习率、课堂及考试纪律,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督促。严抓考风建设,按照“严格、严肃、严厉”原则,进行考前教育、诚信考试及无人监考班级创建等活动,教育学生形成良好学习观和理性分数观,端正考风,严肃考纪,对违纪学生不姑息、不迁就。关注后进学生,建立档案,开展“一帮一”帮扶,辅导员、学业指导老师深入宿舍跟踪指导督促,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进广大同学对学校和学院的了解,强化其认同感和责任感,把工作落到实处。抓管理,建学风。学院领导牵头,分层次召开各类学生座谈会。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生,确定不同的学风建设要求,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面向低年级各班主要学生干部,了解班级情况,提要求、交任务、压担子;针对学习困难学生了解学习状况;面对高年级学生召开就业实训座谈会和毕业生特殊情况学生座谈会,有针对性的了解各类学生情况并进行指导。辅导员(教导员)加强与任课教师交流,了解学生日常情况、上课情况,及时反馈沟通,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班干部积极性,带动周围同学勤奋学习,优化学习方法,共同进步。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抓榜样,带学风。发挥学生干部带头作用,突出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班委应率先垂范,团结同学,落实日常自我管理,在早操、自习、考勤等方面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寻找不足,分析原因,积极弥补。加强典型带动作用,营造氛围。加强先进典型的总结、宣传工作,在学院营造浓厚的学习进取氛围。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肥沃土壤。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包括社团建设、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目的、学习方式起到积极的作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优化学风建设氛围,营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借此积极引导和宣传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是学风建设的有效延伸。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进行工作体验,了解工作实质、了解社会,也了解社会需要什么人才,从而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对接用人单位需求。通过吸引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发挥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作用,将活动重心下移,结合专业特点,营造学术氛围,以科研带动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邀请校内外老师开展学术性讲座,做好创新创业项目孕育、培养工作,对在科研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加强角落文化育人功能,因材施教搭建人才特区,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不用同一标准或固定模式去塑造学业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的学生,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在激励中超越自我。组建校企俱乐部,引进对口单位资源、平台,汇聚人才培养能量,争取更多对口单位实践机会,主动对接用人单位人才培养需求导向。践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发挥班级校外导师作用、强化教学实践锻炼,实现学业促发展。

2构建全生涯育人平台

针对新生入校、入学这一特定的阶段,以引航工程为平台,开展主题报告、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方案解读、专业前沿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尽早、尽快的认识、适应、融入大学。针对二、三年级的学生,以试航工程为平台,通过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科技竞赛、科研项目的牵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针对大四阶段,以起航工程为平台,通过开展求职有道、简历指导、考研动员会、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建立迷你研究所。为一二年级本科生专业兴趣和基本科研素养培养提供认知和培育环境,为三四年级本科生与低年级研究生提前适应现代科研院所管理模式创造条件,为高年级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团队意识和领军才能的培养提供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他们积累项目研发和协作攻关经验、激发多种实践创新能力提供平台。

3开拓公寓学风建设新领域(构想)

随着完全学分制与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室成为流动式,行政班级结构受到一定冲击,其功能也逐渐被弱化。而作为学校教育与管理系统最小稳固单元的寝室,必将逐渐受到学生工作者的重视,由此公寓学风建设也将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公寓学风是一种群体性行为,由一个个寝室学风组成,对青年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优良的公寓学风是一种积极的氛围,使其中的学生产生紧迫感;同时也是一种动力,使其中的学生积极向上,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与蔓延;还是一种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公寓学风建设是通过学校公寓管理的有关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促使良好公寓学风形成而建立的机制,由各种与公寓学风有关的规章制度、措施、组织、人员(教师及学生)与反馈,不断完善和调整的过程。公寓学风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一是构建公寓学风建设运行机制:组织领导机制是基础,目标管理机制是关键,竞争激励机制是核心,监督约束机制和综合保障机制是保证;二是将公寓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相结合:将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在公寓“本土化”,与学风建设工作相互促进、带动;三是健全公寓管理规章制度:修订《公寓管理条例》,制定《公寓品行考核办法》、《公寓学风建设公约》等,并加强管理力度;四是开展公寓文化活动,营造学风建设氛围:特色寝室、文学沙龙、角落文化、健身房、学科竞赛等;五是改善公寓环境、加强周边治安;六是加强学生骨干培养、发挥带头与辐射作用:抓两头、带中间,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班干部轮值、党员寝室挂牌、学风建设勤工助学岗位等;七是加强寝室和谐人际关系建设。

作者:高戈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双,赵婧莉.新形势下学风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2]潘滴.学业困难学生帮扶“三合一”体系构建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

[3]杨蓉.从学生管理角度看高校学风建设途径[J].教育在线,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