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校训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摘要:校训是高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方法、育人目标等方面的高度凝练。校训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本校历史的基础上,不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与教育高校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规范其行为举止,激励学生向好发展。将校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不断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让践行校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蔚然成风。

关键词:校训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制定校训不仅要充分体现高校特色,寄精神于其中,也要在校训宣传过程中不断提升全校师生对校训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校训文化充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育人效果的有效性将会达到新阶段,校训文化的实用价值也会被实现。

一、校训的内涵与作用

(一)校训的内涵

如何理解“训”这一字?《辞海》中解释道:教诲、开导;典式、法则;解释;通“顺”。古代时期,通常讲“家训”,是古时家族先辈对后辈子孙如何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训导、教诲之词。中国的传统家训引导家门弟子在道德训诫、人格塑造、生活理想等方面形成良好风气,最终成为国之用才。历代帝王凭借对先祖智慧的继承以及对人生的经验教训,启迪童蒙、矫正子弟的人生方向,培育出一代一代的后续帝王和社会精英。随着科举制的产生,书院的出现使家训逐步步入书院,衍化为“学规”,进而“学规”就成为书院的日常生活与思政政治教育的标准。到了近代,中国办学制度与教学政策的不断变化,同时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各学校的校训各有特色,个性张扬。在不断发展中,校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载体,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概括学校的办学特色,明确学校培育的方向,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宣扬学校的精神风貌,对全校成员的思想与行为进行价值引领。校训文化,对内来讲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凝聚着全校师生,对外则是各高校个性与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所以,若给校训一个定义,可概括为:校训是学校办学的基本精神、教师育人的基本方针、学生行为的基本准则。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理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二)校训的作用

校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载体。各级各类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始终普遍坚持德育为先、仁爱为标的教育理念、教育宗旨、教育目的,突出体现了道德伦理在校训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在高校校训制定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比例的高校引经据典,从经典中接纳传统思想,汲取优秀文化成果,挑选适合自己学校的词语,从历史积淀中更新与发展。校训文化同时也在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体现着民族精神的启蒙、民族气概的养成、做人立世的道理、民族气节的坚持。校训文化是办学、育人、求知的坐标。校训直接揭示了高校办学的理想与理念、高校教育者的目的与目标、高校学生的行为准则与努力方向,直接引导了文化素质的孕育、文化素养的陶冶、文化氛围的净化、文化硕果的积累。校训在高校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对高校有全面的理解,还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做到身体力行,将校训所体现的精神落实到实际中。校训文化不仅在学生日常行为与学习生活起着规范和约束作用,还在在某种程度上还起着警醒、督行的作用。如果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松懈,那么常读校训,校训会像闹钟一样起到警示作用;如果行为上出现错误,校训会像镜子一样,在心灵上予以重击,引领学生的求学道路回归正轨。校训文化是三大核心价值取向。一是校训体现办学精神。校训将学校办学以来的历史文化与传统、对学生的道德与行为约束以及价值取向等信息进行浓缩后传递给校内师生。二是校训贯彻育人方针。校训中的内容体现着学校致力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导学生要努力形成某种精神风貌。既体现基于学校顶层设计所提出的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又细微到学校的专业特色与专业要求。三是校训规范行为准则。校训从教育的理念出发,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的行为与人格在校训文化的影响下得到升华与完善。

二、校训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训同质化严重,高校校训内涵无法体现

在中国教育部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2017版)所列的2631所普通高等学校的信息中,依据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中的院校词条,共筛选出2454条普通高校的校训。在2454条校训中,采用“四词八字”的工整对仗形式的高校占比74%,其次则是4字和9字校训。可见一些高校在校训制定上虽然校训内容丰富,但是语言形式上普遍较为单调。在“四词八字”形式的校训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有多达26所高校在同时使用。高校校训用词也有很多重复,如“创新”一词,10%的高校都在引用。“厚德”出现次数的占比也极高,有9%的高校将其引用在校训里。除了整句校训相同以外,高校对一些字的喜爱也达到了极致。在2454条校训中,“德”字出现的频率高居榜首,近9%的高校都对其进行了引用。“德”字出现频率如此之高,甚至高于“学”字,一方面归因于高校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与高校校训喜欢从四书五经里寻章摘句有关。校训本应随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内涵,充分体现自身办学特色、历史传统,但高校在对校训的制定上具有稳定性,一经制定后便不断流传,在社会信息加速更新换代的冲击下便会容易与时代脱节。如此看来,在统一的管理模式、方针、指导模式下,高校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高校自身特色、发展理念与教育精神不相对应,校训的深层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与发挥。

(二)高校教育者与管理者对校训文化缺乏重视,影响校训功能发挥

现如今,高校一些教育者与管理者对校训的理解过于表面化,缺乏对校训文化的深刻认识,没有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教育意义。校训文化仅仅被作为学校宣传招生的基本要素,在日常工作中也没有将校训文化与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结合起来,只关注校训文化在短期内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没有考虑校训的内化作用,实现育人功能。新的教育者与管理者更集中精力在适应环境上,难以对校训文化有深入思考,更何况将校训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高校进行校训文化的宣传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校训文化,而非自发地进行学习理解,导致对校训文化环境缺乏认同感与归属感。通常高校对校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仅仅围绕新生入学教育、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方式,如食堂、校园雕塑、校内路标、学生宿舍、教学楼等一些硬件设施资源,没有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学生无法在校园中感受到校训所营造的浓厚氛围,校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无形中被减弱。高校教育者与管理者对校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还停留在表面上,仅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对校训进行解读,没有结合时代需要,没有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没有结合新的办学理念与方法,缺乏新意与契合感,缺乏对校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是致使校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无法内化于高校学生重要原因之一。

(三)高校学生学习意识淡薄,缺乏自我教育观念

校训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之一,充分理解校训的内涵与精神所在,是发挥校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础。高校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内容没有重视起来,对校训文化的教育意义更是存在偏见,无法在受教育过程中积极主动地理解校训文化的内涵与意义,更难以运用校训文化进行自我教育。新时代教育内容使得学生对于出自古籍经典中的校训文化无法理解。现实中的功利性价值影响高校学生对校训价值的判断,学生集中大部分时间在重要课程上,看重在校期间所能获得的荣誉与分数,学生对校训文化的认识只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一部分学生对校训仅仅停留在知晓层面,对校训文化的内涵、意义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缺乏认知。一部分学生将校训文化与学校的办学方针与宗旨进行了混淆,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完全不知道校训的内容,缺乏对校训文化的关注,也没有认识到校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有些高校对校训文化的教育采用一些机械式学习方法,缺乏对校训文化的实践,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得学生无法积极主动的去进行自我教育。学生在此年龄段有着显著的思维特征,自主意识更加强烈,但缺少与社会的深度接触,价值观与思维方式都需要高校加以引导,尤其在现如今社会各种信息纷杂产生的影响下,只有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能够运用相适的方法进行自我教育,才能认识、理解与运用校训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三、校训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路径分析

(一)打造高校品牌校训,专注校训特色发展

校训文化引导着高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断加强高校的校训文化建设,使得高校教育者与管理者以及高校学生对校训进一步的关注与认可。一方面要根据高校自身独特且浓厚的历史文化营造文化环境,在学生了解母校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对校训的精神与内涵有更深的理解。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式校训,建设研究校训文化精神的专业团队,创造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魅力,将校训精神的品牌特色展现给校内校外,既要在校内获得认同,也要在校外树立新风。另一方面,校训制定也要突出高校的办学理念与育人方法。在校训的选词上避免盲从跟风,要通过对自身办学理念以及培养目标的精度凝练,提高校训的辨识度。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中,在校训制定上也可借鉴西方的优点,在用词上宽泛不受限制,在形式上灵活不受拘束。每个高校都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及特色,展现校训的别样风采也有助于发挥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高校特色被更好地传承与创新。

(二)发挥高校教育者与管理者主导作用,大力宣传校训文化

高校的教育者与管理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提升其对校训文化的认识,从而实现高校学生理解校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教育者与管理者要认识到高校校训的内涵与高校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相一致,在于塑造学生、规范学生、引导学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通过校训文化展现高校精神风貌,要将校训理念作为培养学生的指导方针,用校训精神内化学生、感染学生、约束学生。高校校训文化也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者与管理者要主动地对校训文化加以宣传运用,在校园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对校训文化的理解既源于自身实际又源于外部环境。通过设置相应校训文化课程,加强学生对校训背后历史文化的感悟;通过对硬件设施的充分利用将校训融入校园文化环境中,包括一些基本的宣传方法,如宣传栏、高校官网、录取通知书、宣传手册、校史馆、宿舍楼、体育馆等,还可以通过学习通、学习强国、易班、校园官微等新媒体作为宣传校训文化的新媒介。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同时也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在理念上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在校训文化中赋予时念,与学生一起用校训规范自身言行举止,积极主动创新多种校园活动,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校训文化,使校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强高校学生对校训文化的践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高校学生作为高校教育的主体,领悟校训文化的内涵,提升对校训文化的认同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去内化与践行校训,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体现。高校学生要通过校园活动、专题讲座、课堂教育等形式对母校的历史、校训渊源、发展历程等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校训文化的显性与隐性教育,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校训文化的熏陶,内化在心灵深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参与校训文化弘扬与践行的实践,从根本上对校训文化的内涵与意义有深刻理解,既能清晰找准自身定位,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能在学习校训的过程中提升自我效能感,将校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外化在行为中。在每所高校在发展中,其校训文化都经过了历史的沉淀,但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校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遇到了瓶颈,高校全员都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校训文化氛围,着力于解决校训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探索校训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路径,让校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功能,育人铸魂。

参考文献:

[1]陈金发.校风校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进路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5).

[2]冯立功.校训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品牌文化建设研究———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为例[J].品牌研究,2020(5).

[3]王博?.我国高校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9.

[4]张越.大学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作者:丛培兵 李琪 单位:喀什大学 党委宣传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