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的生物教学论文2篇

基于能力培养的生物教学论文2篇

第一篇

一、应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兴趣

1.巧用比喻、类比

形象生动的比喻和类比既能够凸显一些抽象概念的特点和实质,更加能够形成直观的印象,便于记忆。而且通常用来比喻类比的实物都是我们日常生活里比较常见的,拉近了科学知识与学生已有认知的距离。比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时,就可以利用一个学生很常见的事例去进行类比:将细胞膜比作河流,被动运输是“顺流而下”的顺浓度梯度运输;那么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相当于“逆流而上”,逆着水流肯定是比较费力的,因此主动运输需要消耗代谢产生的能量。这样一类比,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另外在分析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时,可以将载体蛋白比作是河流上的船只,被运输的物质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运输速度可以随着增加,而如果所有的“船只”都满载了,就不随浓度变化而变化了。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

2.巧举身边的例子,巧反问

学习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多举例的方法。比如不同生物体、同一生物体的不同发育阶段、甚至同一物种的不同性别之间,含水量都有所差异。了解这部分内容时,能够通过对鱼和昆虫的比较,嫩叶和枯黄的老叶的比较,让学生很快了解到水生生物和比较幼嫩的个体含水量较多。还可以用否定《红楼梦》上的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震撼,让他们了解到原来大家熟知的名言居然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男性体内水占据的比例高于女性。这样的举例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能够激发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在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这一内容时,对于达尔文的胚芽鞘实验,就可以由学生充分参与。观察到单侧光条件下胚芽鞘的向光弯曲后,提问学生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如何证明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想到探究感受光的部位是哪里。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来探究感光部位。这时学生必须运用以前学习过的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来控制变量。接着可以提出如果想证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如何做?这时学生可能面临一定困难,教师可以引导,提示如果想证明人类通过眼睛感光怎么做,学生就很容易联想到可以将胚芽鞘尖端遮光处理再观察它是否表现为向光弯曲就可以了。对于学生提出的正确设计思路,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就更加乐于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探究了,对该部分内容也会更加有兴趣。

三、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的注意力是有选择性的,教师讲课时如果讲的内容不够生动活泼,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不能深刻理解和牢固记忆,更谈不上对知识的创新学习。一般来说,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比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更能吸引注意力;动态的新奇的事物比静止的常见的事物也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教师应该坚持贯彻直观性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实验、录像、多媒体等形式辅助教学。

四、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能将原本就妙趣横生、新奇有趣的生物教学内容变成枯燥的照本宣科。多思考,多变化,多实践,努力将每一节生物课堂变成学生愿意学习、快乐学习的乐园。

作者:周金露 单位:江苏省仪征中学

第二篇

一、加强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动手能力是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生物知识。通过生物实验,把生物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能巩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应用。因此,教师进行生物教学时,要注重教学实验的应用,在课堂中尽量使用实验上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需要时可以把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了解步骤,懂得老师如何进行操作。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师准备实验用具显微镜、青蛙肢体,显微镜片等,把教学内容、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实验目的是探讨青蛙体内的细胞组织,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部分女生不敢面对青蛙,会觉得恶心、反胃,教师要激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只有大胆面对才能了解到高中生物的乐趣,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去实验室进行实验,针对研究青蛙细胞组织进行分析探讨,并对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总结。例如通过细胞组织区分脊蛙与青蛙的区别,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两组青蛙细胞的区别,教师再对其进行讲解。开始先观察脊蛙的细胞,用牙签拨动脊蛙是否存在变换,有无不良反应,是否存在成长分裂的状况。然后再观察青蛙的细胞组织,并把两者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实验过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语言去总结分析两组细胞的对比结果,并提问学生从中除了发现细胞的分析、生成还发现什么?通过向学生抛出问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生物教学理论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要做好备课准备,把生物课本中的重点、难点、要点划分出来。经过认真备课划分课本内容,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生物知识,提高课堂质量。教师在进行生物理论知识教导时,要通过理论教导学生如何巩固知识,去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如可以用记重点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理论知识。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从题目中寻找重点,首先找出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画出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概念,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等。针对这些重点进行划分,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其次是怎样让学生把生物知识记牢。如何记牢知识,有的学生提出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有的学生说兴趣记忆法等。教师可教导学生用重点学习法去记牢生物知识,课后布置学生复习课堂知识,把生物课所学的进行排序、整理、归纳,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学习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新课程指标说明要培养学生学习探索和创新能力,通过学习探索,发现自然生物,了解生物课本所没有的知识。新课程改革下注重科学创新,探索科学奥秘,了解生物真相在教学中比较重要。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探索,教师要带领学生亲自去感受了解探索的奥秘,从中领悟生物科学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备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上课时引导学生向科学探索出发,提问时考虑问题是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带动生物课堂氛围。

例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这个章节,抛出问题:细胞是如何进行分化、癌变和衰老的?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探索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的过程。通过显微镜观察青蛙细胞分化过程,首先把青蛙肌肉组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出现分化现象。其次把青蛙组织与其他动物组织进行混合,观察是否有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去了解细胞的发展过程,获得科学的研究结果。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得出结果,确保实验结果的合理性、科学性。在课后,教师还要向学生布置探索性题目,而且题目要具备科学性。例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等开放性题目,让学生运用课后时间去讨论,通过学习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作者:杜桂方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麒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