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用化学教学中闭环反馈机制的构建

论医用化学教学中闭环反馈机制的构建

摘要:本科生学业评价是本科生教育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应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快速普及,文章以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闭环反馈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在学生学业评价过程中尝试构建并运行了闭环反馈机制,为完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新的路径。

关键词:医用化学;学业评价;闭环反馈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也随之快速发展。如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课堂教学是学生完成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明确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与之匹配的教学方式的探索、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往教学改革的重点多聚焦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这两个环节,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各种虚拟仿真平台[1,2]。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的接受程度,需要有科学性的评价体系来评判。传统意义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常以最终的学生考试成绩为评判依据。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拿到学分,是否能达到授予学位的标准,都是以课程的考试成绩和学分来衡量。所以在大学教育中,对学生的考试要求并不比中学时代低。然而大学的教育与中学的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以最终的一次考试来评判学生的学习结果,显然有失偏颇,甚至会挫伤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形成性评价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终结性评价而言。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运行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3]。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就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习主体(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4]。通过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已然成为共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止于评价的结果,往往忽视最关键的一步,即反馈。将学生的评价结果再反馈给学生,学生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及时调整,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更正某些错误知识点;而教师对教学的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做出调整,使教学更加适应受众。通过反馈,将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形成一个闭合环(图1)。

1闭合反馈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医用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基础课,我校的口腔、司法、眼视光、护理、康复、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此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涵盖了四大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授课专业生源比较复杂,既有高考第一批次招录的,又有第二批次招录的;且由于各省份的高考科目要求不同,例如江苏高考选考科目的组合,有物理和生物组合,没有选考化学,学生的化学储备知识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已经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根据所面对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就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了认真的准备。但这也仅仅是预测,具体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何状况,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有反馈,才能不断地修正:学生可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实现过程性评价,不局限于终结性评价。在医学院校,一门课程包括多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时间段的任课教师均不同。因此,以教学环节为节点的过程性评价尤为重要。一个教学环节结束做一次评价,并及时作出反馈,可实现对教学情况的实时监督[5]。

2目前教学反馈存在的问题

2.1反馈浮于形式。在最初的教学设计时,会考虑到反馈的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为大班授课,学生多,教师精力有限,反馈得到的信息往往无法第一时间传递给每个学生。

2.2反馈对学生的促进功能不明显。大学课程的设立是独立的,考试结束也是一门课程学习的结束,所以学生很少有机会再接触该门课程的内容,也就不太关心自己在该课程学习上出现的问题。

2.3反馈实现的途径缺乏。教与学中发现的问题,要以何种形式反馈给学生和教师呢?现有课堂教学的途径单一,而且效果不明显,急需开发新的反馈途径。

3闭合反馈环的构建和运行

为了更好地实现反馈机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以下做法。

3.1摸底调查

我们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无机部分和有机部分。周学时为6。在开学伊始,我们就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了调查问卷,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情况和高考选修科目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反馈的情况,确定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开设选修课(30学时),教授一些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如有关摩尔计算、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基础理论等,达到补齐短板的效果。

3.2前置反馈

3.2.1平时作业的反馈

实际教学过程中,每周在超星学习平台布置相应的作业。教师根据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及时对上课内容和上课的进度进行调整,重新梳理错误率高的知识点。例如某次的课后作业,有十题选择题,从平台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第一题错误率较高,正确率只有74%,大约1/4的同学做错了。具体题目如下:酸的强度取决于:A.酸分子中氢粒子的数目B.弱酸解离度α的大小C.弱酸的酸常数KaD.酸的溶解度在同学们选择的错误答案中没有D,说明学生对酸的强度是有一定的了解的;错误集中在选项A(14%),B(12%),说明学生混淆了酸强度与溶液pH值这两个概念。在后期的教学中,特别是再次提到酸的强度时,可以再次辨析此概念。由于前面有做错的题目,学生的印象会特别深刻。

3.2.2阶段性测试反馈

无机部分内容学习结束后,我们会进行阶段性测试,即期中考试,考试形式为闭卷。阅卷结束后,对试卷进行分析,将错误率高的题目做成错题解析,上传网站,供学生浏览自省。并将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反馈给随后教学的有机化学教师,对个别情况特殊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做好教师间的衔接。

3.3做好大反馈

通过反馈可以使学科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当医用化学课程无机部分的学习结束后,评价系统结果的反馈对后续有机部分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仅是对这一届学生的教、学的反馈,也能作为下一届学生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的依据。因此,教学如果是一场马拉松跑步,那么不断的反馈就是帮助运动员及时调整,不能偏离赛道。

3.4反馈的多样化

教学相长,不局限于学生各种表现、成绩的反馈,另辟蹊径开通学生纠错通道,邀请所有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教材、学习指导、教师的PPT等,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发现问题,与教师及时沟通。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所用教材中的不少错误、PPT上的疏漏以及习题答案的不完整。这些反馈能帮助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规避问题,更正错误,真正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的反馈。教学评价是利用可行的评价方式和技术手段,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6]。做好教学评价固然重要,评价之后的反馈机理更加重要。它能使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被及时地发现,得到重视,得以更正,促进教与学正向发展,使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提升学习能力,使大学教育回归到学习能力培养的初衷,为学生今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加强反馈机制,医用化学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从期末考试成绩看,优秀率提高了10%,而不及格率降低了8%。因此,亟须积极建立教学评价的反馈机制。

作者:蔡政 周萍 张振琴 朱荔 居一春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 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化学系基础化学教研室 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