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质量的钢琴教学论文

基于教学质量的钢琴教学论文

一、把握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我国音乐教育先驱萧友梅在谈到音乐家的职责时说过:“有何成就不单是一己的光荣,一是整个民族的光荣,有了这样的志向再加以继续努力,然后在世界乐坛上才有与人争一日之长的希望。”只有当教师有远大的目标,他才能高瞻远瞩,竭尽全力去工作,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才能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一位音乐家曾说过:他并不想驾驭学生,而只想尽力把星星之火扇成巨焰,把音乐的小溪疏浚成天才的洪流。”[2]教师对学生应以社会的眼光看待,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

1、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的素质

从业务上分工的情况而言:教师可分为演奏家兼教师、教师兼演奏家和纯教师。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钢琴教师,都应该具备较多的演奏经验,积累大量的演奏曲目,紧跟时代的脚步,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才。教师要得到学生的信赖,应该建立起威信。有的教师有精湛的演奏技巧,有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的则兼而有之,这样的老师自然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但这种吸引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可以逐渐建立,有的还可以巩固提高,才能始终受到学生的欢迎。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还要不断地吸取新的营养,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因为新的作品不断涌现,教师不能一无所知,特别是各种比赛的制定曲目中常有当代作品,甚至有为比赛而写的新作。初级教材中如巴托克的《小宇宙》就值得钻研。即使是传统曲目,也因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或新的演奏家不断出现,常有新的问题催促着我们去研究。例如进来盛行将某一作曲家整套的前奏曲或练习曲作为一个节目来演奏,在布局上就要有钻研[1]。在这方面,教师除了随时注意各种动态,还需要有多方面的修养才行。

2、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教学

由于学生的素质各异,他们的才智和优缺点也必然有所不同,他们所具备的技术底子和接受能力也千差万别。如果老师不去考虑这些客观上的差异;不论学习深度的深浅;不针对个别学生的状况进行备课;在上课时不因材施教,千篇一律,想用一个模子来套,这样的教学肯定会导致失败。教育哲学上“学习能量论”认为人的学习是无限的,每人的学习速度相差甚远,学习的方法也不同,如果教学进度划一,方法简单,就会极大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3]。教师给学生上课时要开动脑筋,仔细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在学同一首乐曲时也许就存在许多不同的问题,有的问题是很严重的,急需解决的;有的并不严重,可以逐步解决[2]。因此,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做具体分析,分清轻重缓急,想出针对性的纠正方法,给学生程度适宜的教材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练习,才能使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进。这就像一个医生给病人看病开处方一样,负责任的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仔细了解和检查,有的是急病、重病,有的是小毛病,而有的病仅是心理不健全。如果不明确诊断,怎能做到对症下药,是病人尽早康复呢?所谓对症下药,不仅是指乐曲的深浅难易,还包括分量的多少,如何有顺序地学习?哪些作品精炼?那些作品仅供浏览?这都要仔细研究。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在选材上下功夫,哪些是针对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哪些是解决学生技术难题的?对学生的生理条件,也应该在选择教学上做到扬长避短。

3、诱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因为高师钢琴教学面对的是成人教育,因此,要出成绩,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诱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般来说,举凡一首新弹的曲子,有关的知识,如,作家简历,写作此曲的时代背景或具体意图,乐谱上的指法,踏板,不同的版本,不同的音像资料乐曲如何处理有关文学、历史或哲学上的资料等都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让学生自己去准备。例如练习舒曼的《阿拉伯风格曲》,作曲者写这首曲子的意图比较简单,资料也比较容易找,所以重点就应放在了解什么是阿拉伯风格上[3]。这一点既为重点,就不能轻轻带过,不能只以知道这是一种建筑装饰而满足,而要设法从画册或百科全书中找到具体资料来研读。然后提出问题,譬如主题是16小节同样的音乐在全曲重复了六次这六次是不是原样反复?还是应该还有变化?如果学生从图片和资料中已经了解到阿拉伯风格原来是以各种植物和抽象曲线互相盘绕构成的装饰图案,其特点是中线对称、细节自由和修饰多样化;又了解到它是回旋曲式的主题部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根据阿拉伯风格的特点和趋势特征每次反复略有变化。但他又是古老的装饰风格,不是浪漫派风格,不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所以这又制约了变化的幅度。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有了体会之后,通过练习就能把它处理好。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1、美德修养

有句箴言这么写道:“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可见,从事人类神圣的精神文明事业,不能单单传授琴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首先是培养人,然后才是培养家,这是教育的思想境界,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教育者的灵魂所在。高师钢琴教育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培养专业的音乐教师或者表演人才,另一个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增强文明素质。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除了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音乐才能外,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文明的理念确实贯穿始终的。而这种思想的建设,对于起着主导作用的教育者而言,必须首先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专业教育活动中加强艺德修养。由于钢琴教学多采用一对一的授课,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思想上给学生留下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钢琴教师必须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这一形象,浸透着对祖国、对同事、对学生的深爱,乐于助人,爱惜人才,尊重人类优秀文化,虚怀若谷,珍惜一切创造等基本道德素养,这种素养是激发学生养成良好品格的先决条件。另外,教师必须在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基础上,始终清醒地认识自己,之自身之不足,学他人之所长,勤于学习,以平常心对待成就和荣誉,不浮躁,不自傲,,从而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思想。

2、文学修养

文学修养的培养,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节奏和韵律中,将乐句的抑扬起伏和气息予以恰当的处理,从中挖掘出钢琴作品的乐境,如诗人吟诗篇一般表现乐意,将钢琴表演提升到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钢琴音乐中的音符就好比诗歌中的字、词,字词组合成为动机、乐节、乐句、乐段,每一个乐句乃至整体组合成音乐语汇和承载乐汇的结构。作为钢琴教师,应该启发学生用这种组织的音乐词汇造成的乐思乐意,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家的生活体验,实际上是演奏者用音乐语言倾诉心声。要达到较高的文学修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多阅读文学作品,比如大量浏览一些我国古代和现代诗词,这种充满韵律的语言文学,阅读中外优秀小说,了解小说的主要创作特点,从而明白音乐作品艺术感染的起点、艺术感染的渠道和艺术感染的灵魂。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修养有助于学生对作品音乐精神的把握,使钢琴音乐的二度创作更趋于完善。学生在接触不同类型的钢琴作品时,倘若具备高度的文学艺术修养,在艺术想象中深入体会作品的情感意境,这样,学生的演奏才会产生灵感,把握好审美意境[4]。

3、音乐修养

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求学生熟悉钢琴作品。熟悉各类钢琴作品就是要掌握不同类型的作品,扩大曲目量,这是钢琴教师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音乐素质。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作品进行“泛弹”,目的是让学生扩大浏览面,接触一些代表性的曲目,以利于学生进行全面的音乐锻炼,开拓视野;同时重点选择一些曲目进行“精弹”,使其熟能生巧,掌握作品精髓,引起认识上的飞跃。二是要求学生了解音乐史知识。了解音乐史知识主要是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主要钢琴作品的时代背景,这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音乐素养。面对一部作品时,要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诸如作曲家的生平、作曲家创作作品的社会背景、作曲家的艺术观等等,这样才能对作品有完整而深刻的理解。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使他们的内心体验与作曲家接近,逐步认识到作品的风格特点,并用恰当的方式加以表现。三是要求学生掌握作品的表现形式。钢琴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可以理解为我们具体感知的音乐语言及音乐语言构成的音乐结构,这是学生最切身的音乐修养。音乐语言是音乐的传递手段,构成音乐语言的要素有旋律、节奏、和声、织体以及音色、力度、速度等,他们既有独特的表现功能,又互为辩证统一的关系。而音乐结构是由音乐语言构成的有机整体,分段陈述、层层推进、有序展开,有效地为音乐内容服务。钢琴教学时,指导学生有计划地把音乐结构要素中的动机、乐节、乐句、乐段乃至乐章进行分析,达到构思的完整性。

三、深化培养学生的个性素质

(1)韧性磨练

弹琴的人需要韧性,这是靠磨练而来的一种精神力量。众所周知,钢琴艺术是一项高难度的学科,需要大量的脑力与体力付出。即使天赋条件再好的人,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韧性、锲而不舍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钢琴教师应该注重磨练学生的额韧性。韧性,就是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了,再爬起来[6]。如此反复千次万次,持之以恒,即使资质一般的学生,也勤能补拙,终必有成。对待资质水平一般的学生,应当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如果步子迈得太大,学生力不从心,欲速则不达,当然也就难以进步,这样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就达不到磨练的目的。因此,应该选择与之适应的教材,不要苛求进度,让学生在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中,稳步提高,并养成执着学习的习惯,逐步磨练韧性。对待资质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教学进度不妨快一些,教材难度不妨大一些,瞄准“高、精、尖”的培养目标,使他们向国内钢琴比赛和国际钢琴比赛冲刺,赢得荣誉,为国争光。这时,除了要尽可能为他们的迅速进步创造有利条件,还要特别采取有效措施,磨练他们的韧性,使他们的毅力和耐性都能自我超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经过这样的心理和生理的磨练,学生便难以形成坚韧不拔、勇往直前额攻关意识。

(2)理性培养

钢琴是一门颇富感性特征的艺术,要演奏好钢琴,同时又需要理性认识的引导。教师在对作品的分析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不但使学生弄清楚乐思发展的来龙去脉,让他们在清晰的整体结构中进行有序的演奏,也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提高识谱能力。对学生的理性培养,还表现在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控制力,充分发挥理智的驾驭能力,在演奏时,提醒学生要适度控制自己的呼吸和情感。我们都知道,歌者唱完一句之后就会吸一口气,再唱下一句,有些长乐句,甚至可以在乐节句逗处换气。他们虽然通过呼吸换了气,却不会给人以断句感,弹钢琴也是如此[7]。控制呼吸能达到高度的协调和自然,这要指导学生在日常练习时注意去理智控制感情,正所谓宜快则快,宜深则深,宜浅则浅,靠理性驾驭感情,来达到二者的平衡、协调,运用自如。要发挥学生理智的驾驭作用,就要加强学生在整体上牢牢地把握作品,使作品弹奏有较稳定的、较准确的整体感;其次,要使学生具有冷静、清醒的头脑,具备控制感情的能力,能自如地控制热情的收放度;再者,还要培养他们注意力的分配能力,使之既能投入到演奏中去充分发挥情感的表现力,又能倾听自己的弹奏,可观地审视自身的表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钢琴教学的角度出发,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及理智的驾驭作用,是教学的核心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使他们成为一个具有理智而不失感情,具备有逻辑而不失想象的高素质人才。

(3)悟性引导

在钢琴的演奏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难点,这时就不得不促使我们去启发学生的悟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无比的热爱,让学生在听音乐作品中,感受到音乐的思绪及其美感;其次,要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智力,这是引导学生产生悟性的必备条件,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记忆力和高度的想象力,触发他们激发灵感,产生飞跃,这是引导悟性不断达到更高境界的阶梯[8]。对音乐的准确记忆能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智力潜质。良好的记忆能力可以强化表现实体,也可以产生与之相联系的其他感觉意象。在钢琴教学中,记忆力直接决定背谱能力,间接关系到与之相关的广度理解能力。如果缺乏这些能力,不利于学生更快地从整体上把握乐曲和对其他作品的横向理解。这对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将勤用脑、山用脑贯彻于学习与演奏的始终。高度的想象力就像是一种扩散力、辐射力,它是连接音乐作品与使音乐作品表达为音响状态的桥梁。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使他们感受到的情感因素加以扩展,产生联想,同时调动头脑中积累的音乐信息,不断使乐思的孕育轮廓走向清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