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工作思路范例

后期工作思路

后期工作思路范文1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后勤管理;改革思路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后勤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进步,并且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发展动力,但是当下企业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到了企业的进步,这就需要对企业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支撑,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当下企业后勤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管理职能相对较为模糊和差异化。企业在进行后勤管理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职责范围不明确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对于后勤管理工作不重视所造成的,由于企业不断弱化后勤管理,导致后勤管理职能不明确,尤其是出现了模糊化和差异化的现象,导致企业后勤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其有效作用。第二,后勤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由于每一个企业都具有其不同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后勤管理时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这样就造成了企业后勤管理模式的不确定。由于后勤管理面临的不同问题导致后勤管理工作相对较为传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难以将后勤管理工作深入到日常的部门当中,导致后勤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2新形势下企业后勤管理改革的方向分析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以及企业在后勤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该对企业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改革,确保企业后勤工作向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首先,推进标准化企业后勤。通过将后勤管理工作标准化,能够使企业在推进后勤管理工作时结合相关的工作思路以及工作的实际,对企业的后勤工作更加具体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尤其是能够将后勤管理的职责进一步细化分工,全面提高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实际应有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次,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由于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涉及的方面比较广,而且内容比较庞杂,因此只有将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向精细化方向创新和改革,才能够使得后勤的任务更加清晰、更加明确,能够全面的提高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通过推进企业后勤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能够使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更加得体细致,全面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后勤力量,实现企业的进步,促进企业向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任何后顾之忧。最后,企业后勤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在进行后勤管理时,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因此有必要推进后勤管理制度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是为了适应新时代下企业的快速发展,应该对后勤管理中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逐渐的取消,通过取代这些无用功,能够保证后勤管理工作全面发挥应有作用,实现企业的多元化管理,这样也能够推进企业自身向多元化发展。

3企业进行后勤管理的创新思路研究

创新企业的后期管理服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全面推进行政事务后勤管理。企业的后勤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的,因此需要做好行政事务的后勤,加强与各个生产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的了解各个部门对于后勤的需求,不断完善其服务水平和质量,进而使得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由于各个部门对于企业后勤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通过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交流,能够及时的了解各个部门对于后勤的需求,然后能够结合部门的需求,不断完善其服务,从而增强行政事务后勤。其次,全面推进生产经营后勤。生产经营后勤就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一些生产材料,这就需要后勤部门做好采集和后买购买的工作,在进行资料的采集和购买过程当中。要结合企业生产的所需采用科学的购买流程,确保维护企业的资金使用,避免出现任何的浪费现象。通过保证勤俭节约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再次,做好销售产品后勤。销售产品后勤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之后进行市场上的销售,因此后勤部门也要保证企业和销售市场之间进行有效衔接,确保生产的效率,产品能够顺利实现销售,实现企业的经济利润。最后,工作人员的后勤工作。工作人员的后勤工作主要是面向企业的员工开展的,因此为了满足工作人员的发展需求,一定要解决员工的薪酬待遇以及其他的生活需求的。通过结合员工的实际需求,解决员工的实际生活问题以及工作问题,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满足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以及节日的福利等相关的要求,一方面能够让企业的工作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另外也能够进一步增强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进而尽自己的一份可能来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结语

当下企业在进行后期管理的过程当中,管理重点不突出,职责不明确,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失误,影响到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企业进行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企业后勤管理的改革应该向标准化、精细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做好企业后勤管理四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即全面加强行政事务后勤、生产经营后勤、销售产品后勤、工作人员后勤四方面。

【参考文献】

[1]刘永明.新形势下企业后勤管理改革思路分析[J].商情,2017(38):46-47.

[2]韦萍萍.新形势下煤炭企业后勤财务管理改革思路的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9):113-114.

[3]汪子昊.新形势下企业后勤管理改革思路分析[J].环球市场,2016(34):28-28.

后期工作思路范文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农机在农业生产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可传统农机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创新农机工作思路,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就变得非常关键。

[关键词]

创新;农机工作思路;农业发展

1创新农机工作思路的方式

传统农机工作模式仅仅停留在“走出去”的层面,为各个县村提供农机与生产技术,听取农民的意见建议的时候,不能有效地执行建议。受到此类问题的影响,导致农机工作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且农机技术人才严重稀缺,无法切实和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实行对接,导致农机技术出现疲软问题。为消除这类影响,进行“走出去”的时候,需同时应用“引进来”的管理模式。使农机工作人员与农民实行面对面的沟通,认真听取农民的意见建议,并且引入先进农机技术与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另外,原有的农机技术培训模式相对死板,农民与农机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之后,无法以此类推地明白众多问题。而且农机技术人员对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没有充分的理解,无法把先进技术教授给农民。为了有效消除此类问题,需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农机生产企业需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在与其他大型农机生产商进行合作时,要虚心请教农机操作的先进方法,进而在进行农机推广阶段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还需重视启发形式的培养,提升操作人员的创新思维,使其在日常的操作阶段可以学到基本的操作方式。现代农机的持续发展与传统农机存在很大的差别,需农机站和农业实际生产有机结合,宣传模式同样自传统的田间走访变成现代媒体的宣传形式。并明确我国为农机工作制定的优惠方案,之后实行对应宣传。宣传时保证传统宣传形式和现代化宣传形式共用,切实结合农机站与实际的农业生产[2]。

2健全后期推广工作体系

2.1后期推广工作的关键性

推广工作需以农民为基础,不可只凭借宣传。使农民真切地体会到农机在进行农业生产时的各项优点。与此同时,农机站在现实的操作中,需和农机生产厂商紧密沟通。农机生产商、农机站、机器保养者以及农民属于农机总体生产阶段的关键构成。其中,农机站起着协调与沟通作用。

2.2后期推广工作的方式

第一,需设立农机展示台,为农民宣传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各种优势,尤其要把那些高性能、高马力以及高效的农机当成重点推广的对象。先进的农机能够更有效地展示其优点,这种展示成效远远比单方面的宣传更加有效,且此类视觉方面的宣传展示,一方面能够在展示当地起到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对周围的乡镇的影响,进而实行全面的推广工作;第二,需和农民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设立农机使用示范点。于受到农机宣传知识充分,对农机有很大兴趣的农民中设立农机使用示范点,使农民可以亲身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先进的农机工具,使其切实体会到农机工具的优越性和便捷性。此外,因农机的便捷性,短时间的使用就能够获得较佳的使用成效,使农民亲身验证农机对农业生产的好处。借助对参与实验农民的宣讲,带动周围乡镇的推广。

总结:

如上述,由于我国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民对农机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为实现现代农业高效生产则需努力创新,改变传统农机工作思路。大力研发高效节能且高性价比的农机工具,并且和现代农机推广制度有机结合,进而推动农业生产成效,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

作者:刘海军 单位: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机监理站

参考文献

后期工作思路范文3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社会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构造了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囊括了包括政治、科技、经济、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高实效性以及复杂性。从过去的社会实践上看,网络文化为人类及时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包括了低俗、暴力、无用的信息,这对不具备成熟稳定是非判断力的高中生来说存在较大的威胁,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时应充分考虑网络文化的优势与弊端,通过科学利用优势、摒除弊端帮助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2.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现状

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践可知,目前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成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经过观察和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将目前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工作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无法切实解决学生发展与网络文化弊端之间的矛盾;(2)德育工作的形式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规律,导致工作成效低下;(3)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科学的高中德育工作思路,工作实际与网络文化背景的契合度较低,导致其工作实效性不足。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文化背景下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3.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3.1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

随着时代的改变,要真正实现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首先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首先,必须充分把握现阶段的网络文化背景特色,并通过交流、沟通、调查等形式了解高中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文化领域。其次,针对学生的热门关注领域进行分析,结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改造、优化和升级。在改善与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德育内容应遵循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利用“顺应与改造并举”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获取人格的健全发展。

3.2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丰富创新高中德育工作形式

德育工作形式是联系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对象的重要桥梁,恰当的德育工作形式可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几率,从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强制性、落后、呆板的德育工作形式则容易引发学生的反叛情绪,为工作的进行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德育工作形式创新和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使德育方式符合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以及个人性格特点,从而可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开展高中德育工作;例如,通过建立微博官方平台,并定期与学生分享德育内容,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容易接受性格、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教育。

3.3及时总结并分析德育工作思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长久发展

除了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以及形式进行重塑、改革以及创新以外,要取得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展,教师必须及时对工作过程、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从各方面入手分析德育工作思路。首先,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以网络文化背景为依托的高中德育工作计划,使后期的总结分析具有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教师应在德育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定期总结和分析,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才能真正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另外,为实现德育工作的先进性与现代化发展,教师在进行普通高中的德育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思路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必须以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动态为导向进行相应的更新,只有充分保证自身的发展速度,才能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总结

后期工作思路范文4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社会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构造了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囊括了包括政治、科技、经济、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高实效性以及复杂性。从过去的社会实践上看,网络文化为人类及时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包括了低俗、暴力、无用的信息,这对不具备成熟稳定是非判断力的高中生来说存在较大的威胁,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时应充分考虑网络文化的优势与弊端,通过科学利用优势、摒除弊端帮助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2.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现状

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践可知,目前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成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经过观察和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将目前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工作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无法切实解决学生发展与网络文化弊端之间的矛盾;(2)德育工作的形式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规律,导致工作成效低下;(3)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科学的高中德育工作思路,工作实际与网络文化背景的契合度较低,导致其工作实效性不足。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文化背景下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3.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3.1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

随着时代的改变,要真正实现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首先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首先,必须充分把握现阶段的网络文化背景特色,并通过交流、沟通、调查等形式了解高中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文化领域。其次,针对学生的热门关注领域进行分析,结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改造、优化和升级。在改善与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德育内容应遵循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利用“顺应与改造并举”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获取人格的健全发展。

3.2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丰富创新高中德育工作形式

德育工作形式是联系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对象的重要桥梁,恰当的德育工作形式可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几率,从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强制性、落后、呆板的德育工作形式则容易引发学生的反叛情绪,为工作的进行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德育工作形式创新和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使德育方式符合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以及个人性格特点,从而可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开展高中德育工作;例如,通过建立微博官方平台,并定期与学生分享德育内容,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容易接受性格、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教育。

3.3及时总结并分析德育工作思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长久发展

除了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以及形式进行重塑、改革以及创新以外,要取得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展,教师必须及时对工作过程、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从各方面入手分析德育工作思路。首先,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以网络文化背景为依托的高中德育工作计划,使后期的总结分析具有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教师应在德育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定期总结和分析,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才能真正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另外,为实现德育工作的先进性与现代化发展,教师在进行普通高中的德育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思路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必须以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动态为导向进行相应的更新,只有充分保证自身的发展速度,才能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结语

后期工作思路范文5

一、工作进展情况

2019年我镇新农村建设共布点40个,涉及9个村40余村小组。

我镇全部新农村建设点建设进度均达到百分之90以上,总体进度目前已完成主干道7000米,公共便道6700米,通户便道11580米,檐阶水沟12000米,粉墙13000平方米,拆旧4600平方米,排水沟9800米,绿化树2000株,庭院整治700户。

二、推进措施

1、明确责任、强化调度。对每个新农村建设点安排包点领导与包点干部,各村上报的资料台账,建设进度等均需包点领导与包点干部把关并每月召开调度会,每月开展若干次督察。

2、强化举措,全面推进。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扶贫、交通等项目结合全面推进。发动各方力量建设更优新农村建设点。

3、宣传发动,齐心聚力。通过横幅、标语的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重大意义。通过组建理事会的方式,依托理事会动员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把社会各界的力量凝聚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三、特色与亮点

我镇围绕“三沿线三连片”(即沿交通干线、沿旅游专线、沿重大项目连接线,行政村连片打造、新村与旧村连片打造、新农村建设点与周边可视范围环境连片打造)要求,重点抓好西黄线、366县道、迎宾大道、105国道4条美丽示范线创建,沿线连片安排一批村点开展建设。

做好三结合。今年我镇新农村建设重点把产业发展、圩镇建设和红色文化结合起来,赋予新农村建设更多的文化内涵。

四、存在的问题

1、部分村点资金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

2、部分干部片面理解,认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出亮点而忽略了”七改三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3、对资料台账规范性认识不够。不注重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后期做资料时容易造成拖沓的现象。

五、下一步打算

1、确保工作进度,准时完成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

2、严把质量关,确保项目建设做实做细。

3、积极发动群众,多号召村民筹资筹劳。

六、明年工作思路

1、规划先行。重点推进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的实施,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居住环境的改善。

后期工作思路范文6

 

为促进金融服务民生,保障银行卡应用安全,推动银行卡产业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人民银行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于2011年初全面开展工作。人民银行淮北市中心支行随即在辖区内展开宣传,组织各相关单位落实各项任务,积极扩展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将城市一卡通的项目建设列入了淮北市政府的议事日程。7月份,淮北市政府下发《淮北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北城市一卡通实施方案的通知》,这标志着淮北市城市一卡通建设经过酝酿筹备,已正式进入贯彻落实阶段。文件指出,为促进金融服务民生,优化电子商务环境,提高银行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拓展能力,淮北市力争用3年时间,分3个阶段,全力打造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至2014年,发行符合金融标准的城市一卡通30万张,新增便民交费终端2500台缴费终端,打造技术先进、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缴费便民平台,使之满足市民的各类缴费需求。   一、工作进程为保证淮北城市一卡通工程顺利开展,整个工程计划3年完成,分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在市区传统金融支付领域,以及水、电、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公共事业缴费领域推广使用城市一卡通。第二阶段:在全市传统银行卡支付领域全面受理一卡通,公交、出租车行业全面受理一卡通,实现一卡通在学校和大型企业的应用。第三阶段:将一卡通小额支付功能推广到各行各业,在政策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实现医保、社保、公积金等与一卡通整合使用,全面实现城市一卡通。   目前,按照淮北城市一卡通工程工作分工要求,第一阶段淮北市一卡通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淮北市政府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淮北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联安徽分公司及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至2011年8月底,淮北城市一卡通项目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在充分调研和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淮北市城市一卡通实施方案;经淮北市政府采购招投标中心公开招标,确定淮北城市一卡通工程卡片发行合作银行,最终中国工商银行淮北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淮北分行、中国银行淮北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淮北分行和淮北市徽商银行五家金融机构为第一阶段城市一卡通发卡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淮北市中心支行加强了全市直联POS自测工作的督促与统计,所有发卡银行的直联POS于6月底全部通过金融IC卡测试;中国工商银行淮北市分行等五家发卡机构上报非接改造商户名单,安徽银联投入一定的资金,中国人民银行淮北市中心支行及时督促发卡银行非接POS改造;引入第三方收单机构上海卡友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并与淮北市政府、安徽银行分公司签订三方合作协议,落实便民终端的设备布放;制订发行淮北“城市一卡通”具体标准,包括发卡标准必须符合《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2.0)》PBOC2.0标准的银行联名卡、城市一卡通卡样等;淮北市政府与中国工商银行淮北市分行等五家发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书,本着“友好合作、共进双赢”原则,共同推动城市一卡通发展;完成城市一卡宣传方案初稿等。   二、工作思路   淮北城市一卡通第一张卡片在2011年9月底和市民见面。淮北城市一卡通的建成,无疑在加速淮北市信息化建设、提高淮北市城市品味、进一步方便市民生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淮北城市一卡通的建设遵循了如下工作思路。   (一)实施城市一卡通的基础环境已经具备   从金融IC卡构建标准看,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IC卡标准已经形成。1997年,《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1.0)》的颁布规范了IC卡电子钱包电子存折交易,标志着中国金融智能卡时代的开始。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制定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2.0)》,为我国IC卡与世界IC卡规范的通用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2010版)的颁布,体现了我国金融IC卡标准化建设的最新进展,为我国金融IC卡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融IC卡标准的制订和完善,为我国个人支付产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金融IC卡的推进进度看,新布放的终端能够受理金融IC卡,而旧有的联网通用终端都在改造之中。《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银发[2011]64号)明确提出了金融IC卡受理环境进度表,切实保障联网通用,并注重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在公共服务领域加强开展多应用。淮北城市一卡通就是符合《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2.0)》PBOC2.0标准的银行联名卡,参与发卡银行具备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IC卡(PBOC2.0标准)发卡资质。淮北市全部直联POS已能受理金融IC卡,间联POS改造业已基本完成,非接改造商户POS正在开展中,这些都为淮北城市一卡通搭建了良好的服务平台。   (二)将城市一卡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建设   为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关注民生,有效解决“缴费难”问题,许多地方政府把城市“一卡通”工程作为建设节约型、创新型、效能型社会的工作重点与亮点。近年来淮北市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煤、电信、有线电视、交通等费用交纳还要尽快统筹,解决缴费网点不便利、缴费时间不灵活、缴费渠道单一等诸多问题。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发行了城市一卡通,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建设淮北城市一卡通工程,不仅对加速淮北市现代化都市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金融服务民生的一项便民工程。淮北市政府紧紧抓住金融IC卡在公共应用领域的发展机遇,依托城市一卡通平台,应用于公共事业交费、公交、购物、餐饮娱乐等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小额消费领域,该项目不仅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   (三)政府主导作用突出   淮北市城市一卡通由市政府牵头,成立淮北城市一卡通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市金融办、市发改委、人民银行淮北市中心支行、安徽银联相城市交通:公交、地铁、轻轨、轮渡、出租等收费城市公用事业:水、电、气、路桥、停车场等收费金融应用:圈存、圈提、消费、取现、转账和EMV应用等社保应用企业、小区、学校:交费、门禁、停车场、巡更、校园卡等电信、小额消费:交费、会员积分管理,公用电话,旅游消费等关负责人及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政府金融办,负责一卡通工程具体工作的协调和推进。公共服务中的金融应用潜力巨大,需要切实推动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的资源共享与协调发展。在淮北城市一卡通第一阶段建设过程中,淮北市政府充分发挥了统筹、协调和引导作用,多次召开了由人民银行淮北市中心支行、安徽银联、各发卡银行、公共事业单位、第三方收单机构共同参与的相关会议,部署、协调一卡通工作。#p#分页标题#e#   (四)人民银行积极发挥协调督导作用   人民银行淮北市中心支行作为一卡通工程项目领导小组成员,自始至终都参与了该项目的建设。从一卡通方案的制订,到目前正在实施的一卡通工程,淮北市中心支行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意见的要求,加强一卡通应用指导、协调和管理,把人民银行关于金融IC卡推进的各阶段工作任务和时限要求贯穿于城市一卡通的建设和实施方案中,使该项目建设在国家的产业政策框架内。例如:做好淮北市各发卡金融机构直联POS自测工作的督促与统计工作,要求发卡银行及时上报商户POS非接改造数量,做好设备改造,使在小额支付环境中布放的联网通用终端同时具备受理接触式和非接触式金融IC卡的能力。人民银行淮北市中心支行在一卡通项目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项目的业务管理、指导及支付方面的协调工作,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业务指导意见。   (五)均衡各方面利益   淮北城市一卡通是一项涉及民生的系统工程,需要安徽银联、发卡银行、公共事业单位、收单机构等众多部门的参与,这其中也涉及项目资金投入和利润分成问题。淮北市一卡通领导小组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市场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共同稳步推进一卡通工作,本着“友好合作、共进双赢”原则,将一卡通项目投入、收益分配明确写入合作协议中。   (六)积极吸收第三方收单机构参与   为保证淮北市城市一卡通工程的顺利进行,城市一卡通项目引入第三方收单机构上海卡友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按照“谁收单、谁投入”原则进行设备投入,上海卡友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便民终端的设备布放,有利于加快淮北城市一卡通的工作进度。   (七)重视一卡通的宣传工作   淮北城市一卡通属于金融IC卡范畴,处于银行卡产业中发展的前沿领域,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并且与传统磁条银行卡相比,在受理、使用环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普通市民在认识、接受和主动使用城市一卡通方面需要一定的过程。为有效推广城市一卡通项目,人民银行淮北市中心支行需要在营销宣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宣传普及一卡通的优势与方便之处,以加快城市一卡通的普及速度,逐步提高城市一卡通的使用率。   淮北城市一卡通宣传活动形式包括:淮北城市一卡通发卡启动仪式;安徽省、淮北市主流媒体系列宣传活动;淮北城市一卡通营销活动。第一阶段投入宣传费用100万元,后期投入55万元,力争让广大市民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并享受一卡通带来的便利。   目前,淮北城市一卡通的各项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城市一卡通的建设离不开国家和人民银行政策的支持。抓住机遇,搭上人民银行推进金融IC卡应用的快车,促进金融IC卡在淮北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普及“一卡多用”功能。便民惠民已经成为淮北市政府和金融业的共识,以推动城市一卡通为抓手,推进辖内金融IC卡应用也成为了人行淮北市中支的工作思路。有了共同的目标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淮北城市一卡通建设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标准、鼓励创新”的原则,实现安全、健康发展。

后期工作思路范文7

一、多维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背景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及科学技术更新带来的信息化打破了传统沟通交流模式,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与广泛性开展对中国青年学生的意识颠覆,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对大学生尚未稳固的理想信念、政治观念进行冲击。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出现“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校园文化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也充斥着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影响着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判断。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只有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从源头上注重党员培养,才能引导学生拒腐防变,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与对象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主体是高校各级党组织,主要力量是党务工作者与“两课”教师。他们是确保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有效传达给大学生的主要渠道,也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中坚力量。但是,在引领学生思想的过程中,仅靠传统意义上的党务工作者或思政教育教师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必须依靠更广泛的力量,才能做好学生党员信念的引导工作、能力的培养工作。学生党员是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石。大学生处在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思辨能力强,易接受新鲜事物,渴望得到成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后备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元经济体制逐步被打破,必然带来多元意识思维,加之消极腐败、不正之风、多元生活方式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被摆在突出位置。如何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目标

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努力做到大学生班级‘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并提出要使大学生党员数量占到大学生总数10%的目标。”由此,拉开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提出在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党员数量,更要注重党员培养质量。这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难点问题

(一)学生党员的前期培养与后期教育

近几年,高校学生党员数量不断提高,也出现了“揠苗助长”的情况,入党“前紧后松”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党员前期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入党动机不纯。部分大学生入党不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如为了考录公务员、增加就业筹码、满足虚荣心等。通常这种功利思想都被掩盖在入党人的言语和表象之下,在前期培养中不容易被发现,使得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被吸纳入党组织。另外,学生党员普遍年龄较轻,很少经历社会实践的洗礼。部分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重大理论创新的了解不多,没有入心、入脑,导致知与行、说与做严重脱节。在对学生的后期教育上,学生党建工作多以思政工作队伍为主力,以党支部活动及团委学生会开展的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支撑。传统的党建工作基本依靠课堂教育、党校培训、辅导员谈心、党日活动等方式开展。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新媒体的普及,海量信息充斥校园,加之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思维、模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党员的需要,迫切需要创新方法。

(二)本科生党员与研究生党员

本科生党员和研究生党员作为两个群体优秀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如何分群体进行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难点。本科生年龄多集中在18~22岁之间,社会阅历单一,对未来充满渴望与热情。研究生年龄多集中在23~35岁之间,年龄跨度大,社会经历不一,行为方式趋于稳健,思想相对成熟。本科生党支部组建多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由辅导员或优秀学生担任党支部书记,本科生党员的发展与培养主要通过辅导员或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来完成,成员之间彼此熟悉,党员在学生活动中能够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研究生党支部则多以学科或者专业为单位,支部书记一般由研究生担任。研究生党员的日常管理由研究生导师、辅导员起辅助作用。

(三)高校毕业生党员及流动党员

关于毕业生党员。一方面,毕业生面临就业、升学、留学等多种选择,需外出实习、找工作,时间分布多集中在校外,流动性强,思想情绪波动大,党支部与党员的联系多依靠手机、网络视频等间接手段,党的组织生活难以正常开展,党员的思想动态难以被准确把握。另一方面,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等社会现实造成部分毕业生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关于流动党员。高校流动党员多为已毕业但组织关系尚未转出的党员,他们的组织关系因特殊情况暂时无法转出学校,而本人已离开就读学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高校毕业生党员可以选择将党员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就读学校的党组织,原就读学校党组织要承担对其教育管理的责任。近年来,各高校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了对此类已毕业的流动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但有些工作还比较薄弱。一方面,流动党员已经离开就读学校,分布范围广、流动强、变化大、联系不方便。高校党务管理人员存在怕麻烦、怕困难的情绪,工作流于一般号召。党员信息反馈制度、流出与流入单位定期沟通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模式有待细化。另一方面,流动性党员组织关系没有转到工作地,在组织生活、思想教育、党费缴纳、定期考查、预备转正等方面存在问题,容易出现“两不管,两头松”的现象,造成一部分党员实际上已脱离正常的组织生活,成为“名册”党员。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使他们在外出务工或人才流动过程中及时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管理、监督、教育,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难点所在。

三、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党建制度,创新工作方法

实施并完善四项制度:发展党员“三公开一答辩”,即“团员推优公开投票,积极分子公开考察,建党对象公开评议,预备党员公开答辩”的制度,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考察,促进党员发展过程透明化、群众化、民主化;建立预备党员学分制,加强党员在预备期的理想信念、组织意识、纪律观念教育,强化预备党员党性意识;完善党员学习培训制度,通过建立党员持续教育机制,在推进学习型队伍建设的进程中不断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完善党员管理和监督制度,建立党员考核测评体系,依靠群众评议党员。另外,在坚持传统“灌输”方式的同时,应结合青年大学生内心需求,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促使学生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注重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支撑,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特点,运用新媒体建立网上党建教育平台,增强党组织与时俱进的能力。增强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党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提升学生党员认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狠抓干部教育,打造专业队伍

建立一支高效、精干、务实、专业的党务工作队伍成为全面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标准选配干部,建立党务干部学习培训制度,系统学习党务管理知识与市场经济理论,努力打造学习型、专家型队伍。构建个人自学、集体学习、岗前培训、进修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方式的教育培训体系,调动每一名党务干部学习的积极性,着力用党的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务干部的头脑,通过党员报告会、读书会、专题讨论会、知识竞赛等使党的理论知识入心、入脑。充分发挥党务工作者、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党务工作者要从严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党员做到的,教工党员应率先做到;要求普通学生做到的,学生党员要以身作则。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级带一级、层层创先进的工作思路,建立党员激励制度,定期表彰一批党务先进工作者及积极投身学生教育帮扶工作的教师党员,在职级晋升、年终评优、干部提拔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强化党务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树立处处为学生着想、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厘清工作思路,不拖沓、不畏难,务实高效地做好党员服务工作。

(三)优化党支部结构,创新管理方法

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调动党员参与党支部活动的积极性,把党支部打造成战斗堡垒,是高校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按照有利于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原则,完善和调整党支部设置。以班级为基础,结合年级、专业、学科建立党支部,甚至可以尝试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建立党组织的新路子;优化党支部结构,根据高校学生特点在支部中增设学术委员,组织学生党员宣传、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路线政策,积极组织党员参加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等各项活动;增设毕业生流动党员特殊党支部,统一负责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填写及保管流动党员党组织关系,定期联系流动党员,建立流动党员思想报告反馈制度,催缴党费,提醒预备党员按时回校参加转正会议;完善学生党支部工作监督考评体系,丰富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内容与特色,全面提升党支部成员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扩大党建工作主体,坚持党建协同机制,营造全员育人的优良环境;加强团员教育与团课学习,将党课内容纳入团课中,实现党建关口前移,做好从团员到党员的全过程育人;实现传统党建管理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多媒体移动屏、校园报刊栏等方式实现全方位育人。

四、结论

后期工作思路范文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不能避免突发事件对其造成的影响,例如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等等。一旦发生这样重大的变更,必然会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我们对这种重大灾害的应对措施,从某种层面就决定了我们能否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总体稳定性。文章针对水利水电中重大变更环境影响管理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相应讨论。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环境;管理;措施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环境中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对其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即便是我们前期做了合理的调查和设计规划,因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周期较长的原因,对于一些问题的发生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制定和完善好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环境影响的管理技术指标,这样才能够真正的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虽然说政府相关部门早就已经出台过类似的问题,但是一些细节方面我们还是应该去完善的。

1对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环境影响管理进行研究的意义

目前国内的水利水电工程包括水库、堤坝、城市供水、水利发电站等工程项目,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都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再加上水利水电工程本身施工周期较长,这中间涉及到的变动非常大。对于一些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我们需要做好预案,降低对工程整体的影响,因为涉及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功能以及规模的不同,这部分的工作是不能用同一种思路来对待的。要以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以及施工区域的地质状况为参考将这部分工作形成完整的工作方案,具体来说,我们通常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分为4个阶段:立项、设计、施工和投产。在立项阶段我们要完成项目本身的建议书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是就像前文提到的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这就给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问题。表现到具体的工程之中就是工程规模、工程布置以及整体工程的施工方案会在短时间内存在较大的变更,这些变动往往都需要来反复修改项目建议书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而会耽误工程的整体工期。因此我们就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对此类问题进行规范化的界定,这样就能够将这部分问题对于工程整体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工期。此外相关施工单位一直以来都缺乏这方面的制度保障,这也就会使得这类问题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在无形之中放大。所以说如果能够通过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内部的管理,就是出现此类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解决的问题,这就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国内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进步,因此对于这部分问题进行研究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水利工程与水电工程重大变更的基本对比见表1。

2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影响管理工作的限制因素

2.1管理人员素质

要说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影响管理的限制因素,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的就是各个岗位上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长久以来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一直缺乏必要的规范,而且相关人员的素质也一直处在参差不齐的尴尬状况。这其实与目前国内对于这方面人才培养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要想让那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深入到工程一线还是有些不现实的。而那些在岗的管理人员一直所遵循的都是一些比较守旧的工作思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不断变革的今天,这样的管理思路是必然会被淘汰的,而且也很难保证管理工作的效率。更何况所谓重大变更影响管理,是指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能够对施工进度或者工程总体质量产生影响的问题。要将这些问题对于工程的影响降到最低,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根据问题不同的性质来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非常考验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了。如果做出错误的决策,那必然会引发更大的后果。所以说要想完善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环境影响管理的工作,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优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管理队伍,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根据岗位的性质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完善岗位考核制度。此外要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输送制度,可以尝试与开设此类专业的相关院校进行合作,这样就能够让水利工程的管理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2.2对这类问题认识存在偏差

为了让相关施工单位能够对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带来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早在2002年政府相关单位就颁布了界定这类问题的规范性的文件。在《水电规划[2002]38号文》中指出在水利工程立项中进行设计以及施工图的设计这两部分时,防洪标准、施工规模、总体建筑类型以及基础设施布局等等变化都为重大设计变更包括5大类,32项问题。此外在《水利工程设计变更管理暂行办法》之中也同样对工程重大设计变更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可见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大环境方面还是对这类问题比较重视的。但是因为这些指导规范性的文件没有具体到特定的工程,只是从一般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来进行的概念上的划定,而且涉及到的问题类型也不够具体,所以说具体的工程之中相关单位以及施工人员很容易会对这部分工作的认识出现偏差。而这种偏差带来的后果就是忽略这部分工作的重要意义,只是根据“问题”预防“问题”,根本不清楚一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样其实真的很难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影响管理工作的效果。

3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影响管理的具体措施

这部分的管理遵循的思路就是通过完善对于工程前期准备阶段以及施工过程的管理,来降低重大变更环境问题出现的概率,下文是具体的措施阐述。

3.1工程方案设计阶段

工程方案的设计是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开端,在具体的方案设计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所有方案的提出都应该是建立在对于施工区域的实地勘测之上的,而且要规范勘测作业的程序,保证工作的效果,就算是在方案交付之后对于方案中出现的影响施工的问题也应该做到及时的跟进。在初步方案论证阶段的工作中,设计方要强化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方案的细节要考虑到施工方的实际施工能力,而施工方也要熟悉工程整体作业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够避免频繁修改方案的事情出现,也能够真正的避免后期出现影响工期的重大变更[1]。而方案之中对于工程的管理制度也应该做到具体的体现,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在后续的工作中做好责任的划分。此外充足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也是保证工程方案设计以及后续阶段工作稳定的重要基础,这一方面的工作需要施工方来进行落实。总之在工程前期落实好这些细节是能够对工程重大变更环境问题对工程的影响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的。

3.2施工过程阶段

当工程正式开始施工,就意味这工程的方案设计工作就已经全部结束,这个时候也是工程重大变更最容易发生的一个时期。从政策环境上来说,环保部早就在2012年的文件中就提到了工程重大环境变更相关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根据具体的施工过程来提出相应的措施,所以说这就使得很多情况下相关的施工单位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开展这部分工作。直到2004年,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之中才规定了在项目的建设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变更环保措施,施工单位要通过正式的报告将这一变更报请相应的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如果未经相关政府部门的同意不得随意变更环保措施,虽然说这其中规定了施工单位在发生问题之后的责任,但是牵扯到的内容也仅仅是环保措施的变更,根本没有办法满足实际的施工需求。虽说这样的标准能够起到规范工程重大变更影响管理工作的作用,但是站在施工方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措施还是缺乏针对性。到了2014年,环保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重大变更的相关问题在文件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涉及到的问题种类包括4个方面以及13个细则,可以说这时的政策就已经很具体了[2]。那么对于相关的施工单位来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没有统一的操作指标的前提下,通过落实各项工作的细节让我们的工作变的规范化,在这个基础上及时了解这方面相关的政策信息,借此来改进自己的工作思路。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保证水利施工过程的稳定性,提高工程的质量。

4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因为其施工周期较长,所以说施工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不可预计的重大变更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能够威胁到工程整体质量的潜在因素。而长久以来对于这部分的工作相关政策性文件之中一直都缺少一个明确的界定,这其实就是给工程的质量埋下了隐患,但是克服这部分问题带来的好处还是显而易见的,文中的经验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这部分的工作现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毛战坡,曹娜,程东升,等.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环境影响管理有关问题探讨[J].水利水电技术,2015(01):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