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反思范例6篇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高中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确定;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广大教师形成的共识。它符合“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规律。构建运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充分内化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动”起来,自主地去学习新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地引导和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效、高效地运用,从而避免教学的微效劳动和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是当前教师的首要任务。

反思性教学是在新形势下教师自我约束的表现。时展到今天,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已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那种突出教师主体地位,“以教定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和陈腐的教学观念已经严重不适应新时代的学生了,有遭淘汰的危险。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习惯与定势思维,变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为“以学定教”的模式,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不断挑战新领域,克服惰性,突破自我,以新的姿态适应未来的形势和未来的学生,为自身的专业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以学定教”,我们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行为时往往是“以教定学”,“目中无人”,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忽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而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严守教师的神圣权威不受侵犯。比如说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有的教师认为应该教知识,既然是散文,就应该是“形散神不散”,问题是这老生常谈的“形散神不散”,初中老师不知道教了多少遍,学生还会有什么新鲜感呢?再说“形散神不散”并不是所有散文的灵丹妙药,甚至文章的主题性在当今都受到了挑战,也并不是所有选到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散文都做到了“形散神不散”。“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作家的个性不同,他们写出的散文也不同,你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有的老师认为要教语言,问题是语言是不需要教的,它必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和品读,去感知优秀作家的语言的魅力,而习得成为自己的书面语言,从中受到感染或影响,成为自己人格架构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的反思首先是对观念的反思。我们究竟是以学生为本还是以自己为本,究竟是“以学定教”还是“以教定学”?要“以学定教”就必须关注学生当前的需求和将来的发展。这就要运用到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方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我们要通过学生的预习反馈,及时了解哪些是学生凭现有的经验可以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凭学生现有的经验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关注最近发展区域,确定我们的教学内容,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修改已经确定好的教案。

比如说在教史铁生的《合欢树》时,我告诉同学们,要深入把握《合欢树》的文本内容,必须要回到它所反映的那个时代。史铁生在《合欢树》中所反映的那个时代,不是仅仅史铁生一家窘困,大多数的中国平民,包括北京四合院中生活着的人们都不富裕。我举了与史铁生同时代,也有着相似经历的梁晓声的散文《感激》,他说:“时常,我脚穿的是杨志松的鞋;头上戴的是王嵩山的帽子;棉袄可能是王玉刚的;而裤子,真的,我曾将张云河的一条新棉裤和一条新单裤都穿成旧的了。当年我知道,在某些知青眼里,我也许是个喜欢占便宜的家伙。但我的好同学们明白,我根本不是那样的人。他们格外体恤我舍不得花钱买衣服的真正原因——为了治好哥哥的病,我每月尽量往家里多寄点儿钱……”我也以自己的经历与学生进行交流,这说明那个年代,作为底层的平民,大家都活得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种精神和一种力量支撑。这种精神与力量的象征就是母亲种下的那棵合欢树,开始“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这便是母亲的伟大,她不仅给史铁生以坚强活下去的力量,而且给那个年代的所有人以精神力量。

那个孩子又象征谁呢?象征未来。这便是母爱的第二层含义,不仅给当时的人们以精神力量,也给未来以精神力量,能把中国人民的这种坚忍的精神传续下去。

我们该如何理解“悲伤也成享受”呢?这我们要从史铁生的生命本体出发。史铁生是一位残疾作家,从二十岁开始双腿残废,到后来发展成尿毒症等多种疾病,直至突发脑溢血去世,他这一生几乎是在病中度过的,用他自己的话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因此,史铁生笔下的母爱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母爱,而是上升到一种哲学的层次,从哲学的高度来关注母爱,它是“泛爱众”的。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的悲痛、愧疚和孤单等所有的悲伤感情,都化作一种宽慰,都趋向于人类的终极关怀。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悲伤当然成为一种享受了。

这便是我对《合欢树》这篇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反思。反思也包括对合作的反思,如学生的集体活动;也包括对同行相互评课的反思,比如我听一位同行上这一课,就仅仅停留在母爱这一层面,虽然思路清晰,但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我觉得,缺少的就是我上面所说的东西。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范文2

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可见,经验和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两大支柱。教师,尤其中老年教师,更应该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加以反思,活到老,学到老,反思到老,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完成从经验型教师到反思型教师再到人格塑造者的蜕变。因此,要敢于践行“三草”,做一名无愧于时代的教坛“常青树”。

一、老牛要吃嫩草

中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教师也呈现同一倾向。中老年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等已经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这其中有些是与新课改的旋律不相合拍的。由此看来,他们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提升、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从根本上来看,教育改革的实效如何,他们最有发言权。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的课堂定势、知识定位和能力定向,为过去的“知识能力型”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实,对于这一部分教师,关键在于引导,关键在于他们自身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也就是要不断地激励自己,敢于并善于挑战新问题,谋划新思路。要拥有新眼光,放眼新世界。切忌倚老卖老,凭着一个“老黄牛”的“看家绝活”吃一辈子的思想千万要不得。这群老黄牛要敢于吃嫩草,要屈尊下顾,不断尝试新事物,发现新问题,消除新代沟,谋求新发展。

二、兔子要吃窝边草

在教育实践中,两眼向上向外,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深层挖掘身边的校本资源,要比考察、取经更重要。由于受长期的传统保守意识的影响和束缚,有些教师缺乏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实践创新的意识。基层学校一听到新课改,马上就想到上级“红头文件”还没有出台,不必去先行一步,自找苦吃;上级的条条框框还没有细化,把死任务压下来,别的学校还没有现成的做法可以照搬,无须冒风险,出风头;素质教育又不是一个人的事,上级把具体的方案及实施步骤递到手里,只管去按规操作,照章办事,就可以了。很显然,这种固步自封、满于现状、明哲保身的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不要幻想从名师、名校那里照搬的一套,就是“灵丹妙药”,可以“包治百病”;不要妄想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不惜停课去考察、交流,这样劳民伤财,东施效颦,就能找到新课改的根本出路。相反,内部挖潜,出点子,想办法,自己探索出的经济、实用、便捷、高效的成长之路最可取。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范文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问题解决”列为数学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思考”共同构成总目标的四大模块,四者相辅相成。可见,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所在。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是过去的“应用题”,还是现在的“问题解决”,对于有的孩子而言,依然是一块阻碍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发展的顽石。由于是一年级起步阶段,打好扎实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解决”要达成的目标

1.问题意识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策略意识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策略意识,发展创新意识。

3.合作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4.反思意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三、学生“问题解决”的辅导策略

1.认真读题、审题,圈出关键词――正确表征问题

读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助于通过语言描述看到问题解决的契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指读”很重要,可以让学生用手指着,或者拿铅笔指着读,逐步养成边读边写边思考,反复读,直至读懂的习惯。进一步,还可以指导他们画出题中已知的数学信息和所求问题,并在句中圈出关键词。从而正确表征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杨树有35棵,柳树有49棵,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杨树比柳树少多少棵?

遇到这样的题目,学生首先可以圈出问题中的关键词“一共”和“比”,一圈出后,就会激发孩子去思考,而且这两个题目的意思还不一样,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用画图等方法――形成解题策略

学习心理理论解释“策略”是目标指向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理操作,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和认知技能。它的学习应属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即属于学习策略及认知策略的学习范畴。那么画图是策略中最常见的方法。“画图策略”指通过画图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搜寻到解题的途径。它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我们把这种用画图的方法理清思路,展示思维的策略,称为“画图策略”。

例如,小红的前面有4人,后面有7人,那么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对于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抽象,好多孩子误以为是4+7=11(人),其实不然,我们仔细分析,原来她没有把自己算进去。这样的题目最好的方法是,帮助孩子画图,这样就化抽象为直观了。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符号,帮助孩子把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

■■■■■■■

4 1 7

用简单的符合表示人,就很直观形象,孩子就很容易解决了。从而让孩子了解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也渐渐培养了孩子数形结合的意识。

3.合理练习(针对性练习、对比练习)――强化问题理解

课堂练习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在练习中,学生自然会摆出自己经过课堂交流后所形成的个性化的新知识建构内容,学生的思考方法才能在练习中慢慢得到强化,思维能力才能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对比性的练习,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我们书上也有这样的练习:

(1)玲玲养了30条蚕,兵兵又送给她10条,玲玲现在有多少条?

(2)玲玲养了30条蚕,送给兵兵10条,玲玲现在有多少条?

这个题目看似一样,但是仔细读题,分析一下,截然不同。

4.帮助孩子提炼数量关系――深化认识本质

在整个一年级,孩子就学了两种数量关系,一种是部总关系,另一种是相差关系。做题不只是为了做题,而是通过做题这个载体来形成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

例如,(1)男生有20人,女生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部 部 总

(2)有11支蜡烛,吹灭了9支,还有几支亮着?

总 部 部

(3)鸡有54只,鸭有23只,鸡比鸭多多少只?

大 小 相差

每次做到这样的题目时,可以让孩子在条件的旁边标上这个是数量关系里面的哪个量?其实也就是孩子分析条件、理解题目的外在显现,能标出是什么量,那么这个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5.掌握问题解决步骤――提升解题能力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对于问题解决有困难的学生而言,他们不知如何去下手解决问题,需要一定的训练来获得一种解决问题的程序性知识。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按照以下程序去思考:

(1)已知的条件是什么;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要求这个问题用什么数量关系,用什么方法;

(4)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范文4

一、锤炼自己,促专业化成长

本学年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来督导自己的言行,认真参加政治学习,自费订阅了《幼儿教育》杂志,做好读书笔记。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时刻反思教育教学行为,认真参加园《尊重与责任》专题研究。同时本人努力以良好的个人素质,参加了2008年成人高考取得了本科进修资格。认真读阅《新纲要》促进自身紧跟纲要精神,进行教育教学。

二、踏实工作,平凡中求佳绩

(一)教学方面

3、 加强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加强幼儿日常生活的管理,做到了人到心到,谨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4、做好交接班工作,认真填写交班内容。

(四)家长工作

主动亲切地与家长沟通。我充分利用了晨接和放学的时间跟家长交流,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并且,利用网络平台开辟“宝宝树” 及时将班级信息和教学进度上传到宝宝树中,并制作相片上传到宝宝树中,让家长即使了解和知道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日常生活,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总之本学期非常忙也非常累,收获当然也不小。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思想及业务素质,大胆地创新教学方法,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及业务素质,积极地进行专题研究,积极地参与各种竞赛学习活动,力求把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三、勤于思考,反思中求进步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范文5

一、提问意思表达不清——“伪”在用语不精准

【案例1】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师出示例题: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苹果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苹果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1)桃树和苹果树一共多少棵?(2)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师:看了题目以后,谁来告诉我桃树是怎么栽的?

(学生没有反应)

师又问了一遍。

生1:每行栽7棵。

生2:栽了3行。

师:梨树怎么栽的?苹果树又是怎么栽的?

生:……

分析:从教师提问的真实意图看,应该是让学生通过审题,找到题目的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可教师的这种提问方式让学生抓不到点,不知道怎么回答。如果教师直接问:“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东西?”这样学生就能从题目中提取这些信息,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提问与目标偏离——“伪”在迷失了方向

【案例2】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师出示例题: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苹果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苹果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1)桃树和苹果树一共多少棵?(2)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师: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该怎么求?

生:用桃树的棵数加上梨树的棵树。

(师板书: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树。)

师:那该怎么做?算式怎么写?

生:3×7+5×4。

分析:这节课是通过列表去整理信息、解决问题,重点应放在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上。这位教师却根本没有引导学生列表解题,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列表解决问题的价值,与本课教学目标相差甚远。如果教师问学生“看到这些条件后有什么感受?该如何处理?”引导学生探索,学生就会产生列表整理的需要,进而列表解决问题,顺利达到目标。

三、提问过于形式化——“伪”在丢失了思维

听课时,经常会听到授课教师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一节课下来,教师问了十几个甚至更多“是不是?”“对不对?”就有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在××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只要准备这样几个字就够了——‘是’‘对’‘好’。”教师课堂上的“是不是”之多可见一斑。

教师将课堂提问简单地理解为问答——老师问学生答,时而出现类似“对不对”“是不是”“可不可以”的提问,学生也就简单地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这些提问看似有问有答,课堂氛围很活跃,实际上这些问答缺乏思维含量,无法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这样的提问只是流于形式,达不到真正提问之目的。

四、提问非易即难——“伪”在缺乏针对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情况,而提问正是起到这个作用。因此,提问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整体水平,既兼顾到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也要兼顾到有强烈进步愿望的学生。提问的难度要适当,同时要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难度过大或过小,提问就会失去本该有的价值,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4】一年级上册《9加几》

9+5=14;9+7=16;9+3=12;9+8=17;9+2=11;9+4=13;9+9=18;9+6=15。

教完9加几后,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都是加法的。

生2:我发现都有一个等号。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这时课堂寂静无声,极个别的学生举手回答,但都不是教师所期望的结果。

分析:在毫无问题情境的条件下,这样的问题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显得很抽象,提问失去了价值。如果能问“你在做这些题的时候,都是怎样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我想,效果肯定显而易见。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通识;学习;课程改革

2010年3月16日至18日,甘肃省政府主持召开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大会暨首期管理者通识培训会。启动会议的顺利召开,标志着我省高中课改工作正式全面启动。从今年秋季开始,甘肃省高一年级的新生将在未来3年的高中生活中接受大学般的学习模式。高中英语也是这次要改革的重要课目之一,作为高中的英语教师,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改革浪潮的洗礼,每位英语教师都不可能是伫立海岸、襟袖飘飘的观海者,而要成为立于潮头把旗而舞的弄潮者。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中,我认为应该树立以下五种意识,才能够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新课程实验工作。

一、要树立学习的意识

高中新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要认真学习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英语课程标准的改革方向、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以及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要点。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首先我们可以自己购买资料充电提高。其次我们应积极参加省、市、县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组织的新课标培训,刻苦钻研新课标、新教材,把握其脉络和思路。再次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教学教研活动,研读教学论文,吸取他人的经验。

二、要树立实践的意识

作为一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对于我们的影响远不止一般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改良,而是在新的教育观下课程标准的改变,是课程实施及管理领域的深层次震荡,是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选择、转换和塑造。慌乱、迷惘、徘徊,还是喜悦、振奋、勇往直前,这都是感觉上的必然,却没有选择的自由。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勇敢投入,以极大的热情和艰苦的探索去完成这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地说,在教学总体目标上,要重兴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在课程实施上,要重环境、重频率、重效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要重体验、重实践、重参与、重创造;在语言教学的目标上,要重语感、重语音语调基础、重交流能力;在教学评价上,要重态度、重参与、重努力程度、重交流能力。

三、要树立借鉴的意识

高中新课程改革从2004年秋季开始,至今已走过了九个年头。在甘肃省今年秋季进入高中课改以前,相继有24个省市的一线老师已经参与了实验。老师们撰写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实验报告和教育教学论文见诸报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聆听他们的心声,吸取他们的教训可以使我们扬长避短,少走弯路,缩短实验的周期和时间,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我们在新课标的理念之下,尽快实现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转型转轨,使高中英语新课改由低

层次的操作尽快转向高层次的实践。

四、要树立反思的意识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时刻进行教学反思,促进自我完善发展。一套教学方法,教材要生存下去,要站得住脚,归根到底不是取决于它是否是“最新”的,而是决定于它在实践中是否是合理的,有效的,要看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例如在高中英语新课程实验中,很多教师凭着对研究性学习的一知半解,推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只注意了教学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仅在直观兴趣和表演上下工夫,但却没能设法帮助学生记住英语、学到英语。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结束,傻眼了,教学质量下滑了。

五、要树立创新的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前途;没有创新,就会失去前进的希望。高中英语新课改倡导英语教学的最新理念和方法,但并非最新的就一定是最好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其中许多理念和方法是不是符合中国的国情、教情和学情的,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探究和论证。像前几年有些地方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中推行的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全身反应教学法、整体语言教学法、“任务型”教学途径等就很受专家、学者、老师们的质疑,这些教学方法是不是符合中国的实际,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上面谈到的五种意识中,学习是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学习了解了新课改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措施,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课改的进程。实践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途径,通过英语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才能够践行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新方法,有效地完成各项实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