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例6篇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1

由此,使我想起“数学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实在难”的说法,当然,较之于语文课,数学课多是数字和符号,没有什么感人的场景和情节,但并非难以渗透思想教育,这里仅以应用题教学为例谈谈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做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数学中的应用题,是情节加数量关系的一种思维训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教学中的关键在于:

(一)数心设计、强化德育。

教师对应用题的设计,是融思想教育于其中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以上题为例,如果教师这样设计:“公园里有5只熊猫,送给日本友人1只,还剩几只?”不仅不会产生上述尴尬局面,而且也使学生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又如,教分数应用题时,可设计以下例题:“我国地大物博。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东西相距的千米数是南北相距的1011。东西相距约多少千米?”这样一设计,就对学生进行了国情教育。总之,教师只要有了德育意识,就能将应用题包容进多种思想教育因素。

(二)结合实际,启发引导。

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运用层的最高阶段是,即,会依题画图列式;会依式画图编题;会以图编题列式。让学生根据算式、图例编应用题,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时机,教师可启发诱导,使学生结合实际编出的题目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如算式1000×(3/5+3/5-1)教师可揭示:结合我校搞过的植树和“手拉手”活动编题,学生会编出以下应用题: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2

一、抓住各种重大节日的契机,让学生设计各类卡片

如,学校倡导书香满校园活动,我让学生设计和制作了书签、书卡等,并做成展板,供大家学习;“六一”儿童节,我让学生一起设计制作卡片,并在卡片上给最好的朋友写一句祝福的话来庆祝自己的节日;“植树节”我带领学生设计制作各类保护树木的标语,挂在校园的植物上,提醒大家爱护树木,热爱校园,从身边做起。“三八妇女节”和“教师节”,我教学生制作贺卡和各种纸花献给老师和妈妈等。学生在此类的活动中,有效地巩固和实践了纸编技术,并进行了有效的创新设计。

二、班级环境布置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

抓住班级环境布置,以及每月一次出黑板报的机会,以劳技作品为框架、各科知识为内容进行设计创作。这样的布置既美观,有立体效果、层次感强,又有知识内涵。比如,设计以书签为主题的板块。结合劳技课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制作各种形态不一的精美的书签,在书签上写上小诗、好词好句、格言、名人名言、科学小知识和数学智慧题等。整个内部设计好后,再用彩带或皱纹纸做成小花或者其他图形镶嵌在外框上,形成一版书签特刊。在制作和设计过程中,老师在旁边适当教学生剪、折、贴等手工技能。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中队角、学习园地等栏目,把劳技课中纸工、编织、手工等等劳动技能融入设计中去。这样既可以激励优秀的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营造一种爱动手的氛围,创造一个交流、展示劳技活动成果的舞台。

三、学校劳技室开辟创新作品展示

学校成立劳技教室,给学生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把学生各类创新作品进行展示,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往往作品得到展示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成功的,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创新,乐于制作。同时也给参观的学生一种学习的机会、创作的灵感。

四、争当“护绿小天使”

通过开展争当“环保护绿小天使”系列活动,让队员在争当小天使的过程中学习劳动种植方面的知识,知道植物对人类的作用及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调查学校植物的种类、名称,并认领一棵树,培养热爱校园的情感。学生定期做到:

1.认识树木,测量树径、高度,收集资料,填写校园树木调查表。

2.分小组认养树木,每周定期浇水,并随时关心,使树木不遭受人为破坏。

3.观察树木生长情况,记好植物观察日记。

学生在争当“护绿小天使”的过程中,使所学的林木、花卉的种植知识有效地得到巩固和应用。

五、成立“花山”实践基地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指导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重要的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因此,我们搞研究性学习,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抓住学生活动的兴奋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研究背景材料,这样学生才会乐于研究、忙于研究,成为研究的主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研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有关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教学时,我开门见山就问:“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知道了哪些?”让学生发表意见后,再让他们拿出准备好的年历卡,找一找,看看还能发现什么秘密.又如,教学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时,教师没有介绍怎么记,而是创设这样的情境:“怎样更好地记住哪月是大月,哪月是小月呢?请大家想想办法,出出主意.”这时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投入探索研究之中,最后,得出了一些记忆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获取知识,还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创设多变情境,开拓研究的范围

创设多变的情境,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综合运用,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研究背景.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在六年级教学了统计图表后,布置了一个研究性课题:用学过的“统计”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题材不限,一周内完成.学生们忙碌起来,每个学习小组(班级内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常三四人为一组,兼顾学习层次)开始分工.先集体讨论,确立统计主题.由于没有布置指定内容的作业,学生的统计题材较为广泛,如有一组学生统计班级学生在课间消费的情况,选出其中排在前几位的商品,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图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学生消费的商品种类、消费数量和最受他们欢迎的商品名称,这样就为商家提供了科学经营的依据.当学生把这样的统计图送给商家时,他们心里有一种成就感.

另一组学生统计班级一周内违章违纪的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这样的统计图给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最直接的数据.教师从中可了解到学生的行为规律,对加强班级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是极有好处的.学生统计的面很广,内容丰富多彩.他们在完成这样的作业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是教师事先没有想到的,仔细思考之后,发觉这里面所体现的恰恰是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与生活息息相关,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当最后选出典型作业时,学生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对数学的热爱和长久的兴趣也将因此形成.研究性学习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完成这次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有浴⑻剿餍院褪导能力都得以发挥,而蕴含其中的团体合作精神更显珍贵.

三、创设实践情境,提供研究的素材

许多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我们课堂上完成的只是纯粹的计算或抽象的理论,即使有应用题,也缺少应用味.因此,数学教师更要注意引导,注重课外实践的延伸.比如,我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后,就安排了这么一个研究性的活动:树的重要性体现在树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一棵树释放氧气量的多少取决于这棵树全部树叶的面积,围绕树、树叶和氧气,你能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在学校或别的地方找一棵阔叶树,估计这棵树大约有多少片树叶,并搜集这棵树的5片叶子,想办法计算这几片树叶的面积,并由此算出这棵树每片树叶的平均面积;算算这棵树上树叶的总面积;再算出一棵树所释放的氧气.结果全班98%的学生全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甚至有的组还邀请了家长一同帮忙,不到一星期的时间,学生的分析、建议资料拿来了一大堆.这次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指明路径,让学生会研究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一定要在研究之前,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多加示范.

(一)比较异同,评价鉴赏

教师在课内或课外向学生提供内容上互相关联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对比相同点、不同点展开研究性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展开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可大胆地品头论足、评价鉴赏,在研讨探究、辩驳中闪烁出许多可贵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焦点争论,质疑问难

教师或学生提出焦点问题、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大家讨论解决.

(三)社会调查,“专家”研讨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教育设计;虚拟教学;教学情景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05-02

一、教学设计的操作

不少教师认为虚境型片段教学没有学生在场,教学是自导自演,只要体现新理念就行,因此忽视片段教学的设计。在片段教学中操作性不强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过于注重形式创新,而淡化学科本质。某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不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选择教学方法,而是让片段教学的内容迎合教学方式。如在导入新课时,不管何种教学内容,一律以生活情境导入。另一种倾向是既要说课又要进行片段教学时,大多数教师把精力放在说课稿的准备上,而忽视片段教学方案的设计,以至于说课头头是道,片段教学却不知所措或条理不清。

在片段教学前,教师应重视片段教学的设计,力求创设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情境,虚拟学生参与、体验、感悟、思考、理解、讨论等教学环节,通过这样具体的可操作的清晰活动主线,把教学活动串成一个整体,使片段教学过程合理流畅,富有层次感。要设计出具体而又可操作的片段教学情境,教师一方面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个引导性的问题,逐步搭起学习活动的“脚手架”;另一方面,要以问题作为互动过程的“导火线”,“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讨论、发现、解决问题,经历学习过程。教师只有设计出具体可操作的活动主线,片段教学才能在体现和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同时,“成就”鲜活的课堂教学。

二、师生双边的互动

进行虚境型片段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换,时而是教师,时而是学生,时而把听评课教师看成学生;要注意语言的改变,时而转述学生的话语,时而对学生进行表扬评价;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选用,做到有问有讲,有讨论有评价,有组织有互动。教师只有做到“眼中无生心中有生”,才能虚拟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也才有可能让听课教师仿佛进入了真实的课堂,感受到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师重复学生的发言,评价学生的发言来展示师生双边的活动情况。

如,引导学生用“树”字组词。

师:同学们,谁能用“树”字来组词?师(似乎面对学生,手势示意,下同):哎呀,真不错,“松树”、“柏树”、“杨树”、“榕树”。师:同学们,能不能不说两个字的树?师:很有创新,“冬青树”、“梧桐树”、“落叶树”、“常青树”。师:同学们,下面再组,能不能不说整棵的树?师:嗯,“树干”只是树的一部分,还有“树枝”、“树茎”、“树根”、“树皮”、“树心”。师:同学们,下面再组,能否不含树木的意思?师:呵,真了不起,“树立”,树立就是直立,没有树木的意思了;“树人”,有一句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懂得真多!“树敌”,树敌太多,不利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提倡“和为贵”;“建树”,你长大以后一定会很有建树的。

三、教学语言的运用

既然片段教学是教学活动,不是说课,也不是课后总结,那么语言应注意准确性,如“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准备采取的方法”在片段教学时候是十分忌讳的。特别要强调的是,片段教学要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要像上课那样,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教者要把听评课的老师看成是自己班上的学生,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将他们带入你的课堂教学中去,使之未进课堂却仿佛看到了你上课的影子,感受到你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是说,虽然片段教学不能像真实的课堂上那样进行操作,但是你要用好教学语言让听者犹如身置课堂之中。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一课中,“猫头鹰当大王”一节有这么几句:“猫头鹰想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采用虚境型片段教学“神气极了”一词可这样进行——师:这段话中,猫头鹰的神情怎样?生(由教师扮演学生并举手回答,下同):老师,猫头鹰“神气极了”。师:从哪里能看出神气?生:老师,从“挥着翅”、“瞪大眼”看出猫头鹰神气极了。生:老师,从“昂着头”、“拍着胸”看出猫头鹰神气极了。生:老师,从“眉飞色舞”、“目空一切”看出猫头鹰神气极了。师:同学们,“神气极了”能否换个词——“(?摇)极了”(板书),使意思基本不变?生:老师,我换成“得意极了”。生:老师,我换成“狂妄极了”。生:老师,我换成“疯狂极了”。生:老师,我换成“骄傲极了”。生:老师,我换成“搞笑极了”、“恐怖极了”、“威风极了”……师:猫头鹰这么神气说了什么,谁能读出那种神气?生:老师,我来读。(教师扮演学生神气活现地进行朗读。)师:同学们,谁能表演“神气极了”的样子?生:老师,我来表演。(教师代表学生表演。)师: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神气极了的情况吗?请用“神气极了”来说话。生:老师,邻居小弟弟新买了一把玩具手枪,别在腰间,大摇大摆,走来走去,神气极了……

学生的活动、发言,可以通过“老师,……”的开头语,与教师的教学语言清楚地区分开来,清晰地再现师生双方的活动情况。善表演或朗读的教师可发挥自己的优势,像单口相声演员一样表演师生双边的活动。

四、教学时间的把握

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单元和本课的知识点,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认为以10~12分钟最为合适)以最优化的组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把教学的亮点展示出来,这也是片段教学的精髓。

首先,要合理取舍教学内容,不可贪多求全,太过细致。教师应深入分析教学片段的内容,抓住主要目标,做好重点内容的设计,尽量减少教学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情境。为了说明某个问题,同类的问题最好只出现一个,只要用好这一个问题情境就可以了。有时也可以采用教师转换叙述方式,将学生的答案清晰转述出来。如,教师出示两个句子(小青蛙问:“你是谁?你在哪儿?”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问:“你是谁?你在哪儿?”)并提问:“哪句话是小青蛙说的,哪句话是小青蛙听到的?”师:有的学生说第一句是小青蛙说的,第二句是小青蛙听到的。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师:学生可能回答第二句话里有“看不见的小青蛙”,说明小青蛙没看见另一只青蛙,只是听到的。师:太棒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教师模拟学生读。)师:真好,同学们都能读出疑问句的语气。有的同学读第二句时,老师仿佛还看出他惊奇的样子。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5

一、运用前后知识“联系”,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每一个知识点都处在一定层次的系统中,这样无论从纵向的还是从横向的联系上都出现了教学知识上的先后问题,即有起始教材和后继教材之分。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到教材的阶段性,不能违反知识的逻辑结构;又要考虑教学的连续性,在起始教材的教学中,使学生的第一步走得稳、走得准,还要注意对后继教材的联系,以减缓后继学习的坡度。如在应用题这一系统中,一步计算的简单应用题是起始教材,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是学习三步复合应用题的过度阶段,也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例如出示复习题“(1)实验小学四年级栽树72棵,五年级栽的棵数是四年级的2倍。四、五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2)实验小学四年级栽树72棵,五年级栽树144棵,六年级栽的棵数比四、五年级的总数多6棵。六年级栽树多少棵?”这是两道学生已掌握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出示例题“实验小学四年级栽树72棵,五年级栽的棵数是四年级的2倍。六年级栽的比四、五年级栽的总数多6棵,六年级栽树多少棵?”这样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组装得到新知识。让学生把这三道题联系起来思考,通过讨论比较解答,明确三步计算应用题是由两步计算应用题扩展而来的。

二、运用新旧知识“联系”,解决数学问题

“温故而知新。”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几乎是不存在的。现行教材在结构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每一节新知识前恰当地安排了复习准备题。新知识的学习始终注重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尽量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学习新知识;或是新知识进行转化,使问题得到解决。所以,教师在阅读课本时要教会学生通过温习旧知识去发现旧知识与新生知识的联系,学会用转化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时,让学生先完成例题前的一组整数大小比较的复习题,在里填上“>”、“

三、运用与实际生活“联系”,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重视学生身边的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难懂,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但如果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和创设学习情境,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展开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又帮助学生沟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其中有四条性质:多加要减,多减要加,少加再加,少减再减。学生对此往往不理解,记不住。于是,我就设计了买卖商品的活动,让学生在做营业员和顾客的游戏过程中,体会算理。以500-297为例,我说:“一个顾客带500元钱去买衣服,一件衣服是297元,他拿300元给营业员。你们看他给多了,还是给少了?他买好衣服后,身边还有多少钱?同学们这时都会说:是给多了,营业员应找他3元,于是就可把这道题目写成500-300+3=203,从而得出“多减要加”这个结论。通过这个方法教学上面的四条性质,使学生既易理解,又记得牢。这样学生既能主动探求知识、参与学习、获得知识,又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再次证明了“学习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实践”的教育思想。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6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17-02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数学教师在结合生活进行教学时“变了味”:有些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失去了探究的价值;有些离生活太远,学生无法借助“生活”获得启发,相反被所谓的生活化情境所困扰。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回归生活本色,追寻数学原味?2013年5月,我校成立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为主题的课题组,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课堂实践、教后反思、课后拓展再实践对生活化教学进行新的探索。以下是笔者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思考。

一、依托数学教材,巧用“生活素材”

纵观人教版数学教材,课本改变了传统的以文字为主的呈现形式,设计了很多图文并茂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大部分与学生的生活相关,通过情境再现数学条件和要探究的问题,它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近生活,发现蕴含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重要载体。课题组对人教版数学教材进行了梳理,发现以生活化为情境的主题占有很大比例,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能有效地依托教材,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就能让学生在发现、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这一单元,教材先安排了相关百分数知识的学习,然后在本单元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存款利息的学习。教材首先介绍了纳税知识,通过四幅图让学生感受纳税的意义,从小树立纳税意识;接下来,教师通过一幅老奶奶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对话以及一个存款利率表将学生带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将存款与利息的知识安排在六年级是有一定道理的,六年级的学生对钱的观念已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他们已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并且经常能在生活中看到家长和银行打交道的情景,完全有能力学会理财知识。所以,本情境图容易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思考:在银行看到的利率表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可趁机结合情境图让学生体会本课内容的生活实际意义。如在情境图中,老奶奶说了一句话:“我存入1000元,一年后我可以取回多少钱呢?”学生结合对话展开探究。有的学生会回想起家长平时在家如何求本金和利息的方法,进而自主尝试,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方法。学生能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体会什么是理财。第五单元百分数学习完之后,第六单元统计知识的后面就出现了一个“合理存款”的数学活动。教材通过呈现银行调查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去银行深入了解有关存款和利息的知识,如课本111页的定期储蓄存款方案就是学生和家长深入银行

调查后,和家长、同学一起设计的方案,通过对各类储蓄进行比较,就能在探究过程逐步体会理财的意义。可以说,人教版数学教材中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图还有很多,如果教师能深入挖掘、精心引导,学生就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验证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

二、优化教学模式,巧设“生活模拟”

新课标理念强调数学学习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背景,立足儿童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倡导“设置生活情境―建构数学模型―对所建数学模型的验证与应用”的课堂模式。如果教师能抓住学习中的难点,精心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模拟中发现数学、验证数学、应用数学,学生的兴趣必然大大提高,同时,生活模拟的情境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数学知识。

如,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都出现了解决问题的内容,它们构成了分数应用题。而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难点,特别是百分数应用题,多数学生容易被题目中的关系所混淆,得出错误的解题方法。为此,课题组对这些内容进行优化,精心设计了生活模拟情境,将分数应用题变为学生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学习完百分数应用题后,教师设计了如下生活模拟情境:有一家超市由于经营不善,导致很多商品卖不出去,现在,他们想要高薪聘请几个营销主管来设计促销方案,于是出了两组应聘题,全部算对就能被应用。

第一组:

1.篮球原价120元,降价了20%,现价卖多少元?

2.羽毛球拍原价45元,比现价高30%,现价卖多少元?

3.象棋原价36元,现打七折出售,现价卖多少元?

4.溜冰鞋原价卖140元,比原价减少40%卖出,现价卖多少元?

第一组全部算对的学生就可以进入第二组进行进货模拟。

第二组:

1.牙膏每支3元,如果一次批发30支,每支2元;如果一次批发10支,打7折。你打算怎样进货,并说明理由。

2.排球批发价120元,原价180元,优惠了百分之几?

3.足球优惠了30%后的批发价为80元,原价是多少元?

这两组题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全部呈现了,它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打折是商场常用的营销手段,而这两组问题呈现给学生的也是多元的思考。由于小学生都有好胜心理,生活模拟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每个学生都想应聘上。教师并没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而是允许学生课后去思考,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巧妙的生活模拟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在课堂反馈上,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些题目有着清晰的理解。真正难倒学生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学生研究问题的激情,如果能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三、回归教学本色,巧借“生活问题”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后能用上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有将数学学习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时,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应用数学知识时,学生在收集、整理、处理和加工生活中的数学时,就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应用中的魅力,进而提升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