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操活动总结范例6篇

器械操活动总结

器械操活动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胆囊 肝囊肿 肝脓肿 胆总管结石 左肝外叶血管瘤

【中图分类号】 R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046-02

肝胆外科的黄志强院士曾说过,21世纪是微创外科的世纪,自2005年美国内镜学会(SAGES)和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的专家小组正式提出自然孔道经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 ,NDTES)的新概念[1],我院在吸收这些先进理念的同时,自2010年4月利用现有腔镜器械,在脐下单孔现胆囊切除,积累一定经验后,引进先进的多自由度器械,将单孔下胆囊切除扩展到胆总管切开取石、肝囊肿开窗引流、肝脓肿切开引流、左肝外叶血管瘤切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16例,男102例,女214例,年龄16-77岁,平均45.8岁、其中胆囊结石185例,肝囊肿36例(直径7-22cm),胆总管结石46例,肝脓肿27例(直径5-14cm),左肝外叶血管瘤22例(直径6-9cm)。患者均无严重的基础疾病,无上腹部手术史。

1.2 手术方法

①术前脐部清洁,脐部碘伏消毒②麻醉采用经口腔气管插管全麻③:截石位,头高足低约30-40度,左右倾斜随病变部位不同而改变④沿脐下边缘作一弧形切口,长约1.5cm,置入10mm trocar ,建立气腹,放入光源探查腹腔。胆囊、胆道、肝脏等。胆囊切除术:在10mm trocar右上角置入5mm trocar,在10mm trocar左上角置入5mm trocar(可用长约6cm塑料trocar或将金属trocar锯短至6cm),后两trocar均在1.5cm切口内完成,但若是右肝后叶、左肝外叶或胆总管结石病变切除时,可将切口开至剑突与脐的中线,利于多自由度器械操作。⑤主操作者位于患者两大腿之间,助手可随患者病变部位不同位于左侧或右侧。⑥胆囊切除:主操作者用胆囊抓钳提起胆囊壶腹部,电极钩切开胆囊三角前后浆膜,游离出胆囊动脉后钳夹,切断胆囊动脉后再游离出胆囊管后钳夹,顺行切除胆囊。肝囊肿开窗引流及囊壁切除:电极钩或超声刀切开囊壁后,吸引器吸尽囊液,待囊腔塌陷后用超声刀沿囊壁与正常肝脏约0.5cm切除囊壁,囊强内置引流管引流。肝脓肿切开引流:腔镜下探查,寻找到肝脓肿(若为肝下脓肿,则术中用B超定位),超声刀切一小口,吸引器吸尽脓液,并反复冲洗脓腔,再用超声刀切除部分脓壁(利于脓腔敞开引流),放置引流管引流。胆总管切开取石:因利于胆道镜取出胆总管内结石,将切口开至剑突与脐的中线,用多自由度器械操作,切除胆囊后,腔镜专用切开刀切开胆管,置入胆道镜取出胆管内结石,若患者黄疸轻,胆总管下端通畅,则胆管行一期缝合,若黄疸重,且结石嵌顿于胆管下段,则安置T管后缝合胆管。左肝外叶血管瘤切除:超声刀离断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及左三角韧带、左侧阔韧带,将血管瘤充分暴露后,电极钩沿血管瘤边缘0.5cm处划出一预切线,切除血管瘤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用超声刀切除肝脏,遇大的血管或胆管时用组织闭合夹夹闭;二是用腔镜下射频针沿预切线凝固后用剪刀剪开肝脏,遇大的血管或胆管组织闭合夹夹闭防止出血、漏胆⑦切除物取出:若切除物或胆囊结石大于戳孔直径时,可将切除物装入自制的标本带,将标本带拖出切口外,切开胆囊,用钳子夹粹结石,取出胆囊,或将切除物剪成碎块后取出,避免延长切口。同时切口用可吸收线作皮下缝合。

2 结果

316例手术均在单孔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时间30-182min,平均46min,术中出血5-100ml,平均20ml。185例胆囊结石切除胆囊后均未置腹腔引流管。36例肝囊肿术后腹腔引流放置2-4d,无引流物后经B超检查肝内及膈下无积液后拔除引流管。27例肝脓肿经引流管反复冲洗,4-8d拔除引流管。46例胆总管结石术后无漏胆,2-4d拔除腹腔管引流管。22例血管瘤切除后无出血、漏胆,2-5d后拔除腹腔管引流管。住院时间3-7d ,平均4.8d,手术费用平均下降500-1000元。术后切口愈合后无明显手术疤痕,脐下切口与脐基本融为一体。

3 讨论

1997年Navarra等[2]首先报道经脐单孔LC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给普通外科微创手术带来了新思路。在国内张忠涛等[3]2007年也率先报道了首例经脐单孔LC手术。我们在吸收国际、国内先进理念同时,初期创造性运用现有腔镜器械在脐下作单孔,在三个不同层面置入操作器械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后引进先进的多自由度器械,将单孔腔镜下胆囊切除扩展到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肝囊肿开窗引流及囊壁切除术、肝脓肿切开引流术、左肝外叶血管瘤切除,取得良好的效果。

3.1 手术病例选择。在单孔腔镜下手术,最难是怎样在一个点上能将切除物充分暴露,因孔在脐下,操作器械到胆囊、肝脏位置有一定距离,在初期,选择体型瘦,脐至剑突的距离近,近期无急性炎症发作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病例进行操作,积累一定经验后,可对发病72小时的胆囊结石伴急性炎症患者进行手术,因72小时内急性胆囊炎患者胆囊三角水肿,利于解剖三角。郭伟[5]等认为,现阶段单孔腹腔镜手术应当有较严格的适应症,腹腔内的良性病变(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肝血管瘤、肝囊肿、肝囊腺瘤、脾脏囊腺瘤等)、胃肠道早期肿瘤(包括间质瘤)以及减肥手术等。笔者体会引进先进的多自由度器械,可将单孔腹腔镜手术扩展到胆总管结石,提别是有腔镜射频单级针后,单孔腹腔镜手术在肝脏手术方面可进一步扩展。

3.2 普通腹腔镜器械在单孔手术下的改进。怎样能使脐下单孔和四孔、三孔、二孔法一样暴露充分,是一个微创外科医生追求的目的。在单孔腹腔镜切口专用装置未获得国内上市,而国外产品价格昂贵的情况下,我们在现有器械上作一些改进。一是将5mmtrocar改为塑料trocar,或将5mm金属trocar锯短,长度约6cm,因trocar缩短,使得操作器械在体内碰撞、相互阻挡的机会减少,避免器械在体内出现“打架”现象。同时我们将辅助孔内的胆囊抓钳可在体外部分进行改进,使胆囊抓钳能在体内弯曲一定程度而不失去硬度,充分暴露切除物。常规电极钩作用单一,且在术中产生烟雾多,需放气才能得到清晰视野,我们在单孔腔镜中改用超声刀,超声刀集分离、电切、止血等效果为一体的工具,且产生烟雾极少,视野清晰。常规腔镜光源为直径1.0cm,单孔下在体内占据位置多,与其他器械易出现阻挡、碰撞,我们改进光源,使用直径0.5cm光源。

3.3 特殊、专用单孔器械的运用。虽然我们将常规器械作了一定的改进,在腔镜下胆囊切除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向肝脏、胆道等手术拓展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后我们引进了单孔腹腔镜的特殊、专用器械,特别是Triport的应用,Triport有3-8个孔,其优点有:一是孔内有胶性材料,防止了漏气,二是可用于不同厚度的腹壁,三是每个孔道均能分开一定角度,使得器械在腹腔内保持一定距离,四是该装置的置入与取出非常方便,且利于标本的取出[6]。单孔腔镜手术要求器械有更多的自由度以增加其灵活性,这些器械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求像人体腕关节一样进行推拉、弯曲、扭转等多个自由度的活动。现成的国际、国内多自由度器械包括RealHandTM、AutonomyTMLapro-AngleTM、Dundee柔性关节器械和柳叶刀可腕转微创手术器械。这些多自由度器械的出现,是目前看来解决三角缺失的最佳方法之一[7]。

3.4 单孔腔镜下手术技巧的探讨。单孔腔镜下肝胆手术与传统四孔、三孔、二孔法手术相比,操作者缺乏方向感、立体感,怎样取得单孔腔镜下手术技巧,笔者体会:一是要具备熟练腔镜操作团队。我院肝胆二科从1992年以来开展LC手术以来,现已完成LC手术46320余例、腹腔镜胆道手术2512余例、腹腔镜肝叶切除118例、腹腔镜脾脏切除71例、腹腔镜胆肠吻合术33例,腹膜后肿瘤切除22例。一个熟练腔镜操作团队能使主操者得到充分的空间暴露和完整、清晰的手术视野。二是操作者要有丰富的腔镜操作技能。由于腔镜下肝胆手术属于精细操作,且空间有限,只有具有丰富腔镜操作技能,操作者才能有改变空间感和位置感的缺失余度,才能改变以前的固定思维,建立新的腔镜位置感、空间感,才能掌握新的单孔下操作技能。三是由易到难,积累经验,逐步拓展。在初始开展单孔腔镜手术时,应从相对简单的胆囊切除开始,在现有腔镜器械下操作者相对容易适应,逐步寻找到单孔下现有器械的使用规律、位置感和空间感后。可向肝脏、胆道手术前进。四是改进和适应现有腔镜器械。虽然Triport和多自由度器械对单孔腔镜下手术的开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在基层医院及不发达地区医院开展有相当的难度,笔者体会,改进现有腔镜操作器械,并适应之,不适为现在形势下的一种选择。五是在行单孔下胆道手术时,可将孔开至脐与剑突中线偏上,切开腹白线后置入trocar或Triport,这样利于胆道镜行胆总管内结石的取出。行左肝外叶血管瘤切除时,我们首先用超声刀离断肝圆韧带,并切除部分肝圆韧带,避免肥大的圆韧带阻挡光源,同时用单级射频针沿肝预切线消融,腔镜下剪刀逐层剪开,遇粗的血管或胆管时用组织闭合夹夹闭,接近第一肝门或第二肝门约1.0cm时慎用射频针,可用超声刀解剖出第一、第二肝门的血管或胆管后组织闭合夹夹闭,也用线缝扎。没有腔镜下射频单级针的时,可用超声刀沿第一和第二肝门解剖出肝左动脉、门静脉左支及肝静脉左支,分别组织闭合夹夹闭,阻断左肝外叶入肝和出肝血流后,再用超声刀沿预切线切除血管瘤[8]。

虽然我们在单孔腹腔镜手术取得一定成功,仍然存在器械在体内互相碰撞、手术空间感缺乏、单孔Triport密封口漏气、单级射频针消融不完全等问题。但随着国际单孔特殊器械的国内化,器械费用逐步降低,单孔下操作技术不断熟练,腹腔镜单孔技术会在基层医院和不发达地区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深入使用。

参考文献

[1] Kalloo,A N,Kantsevovy S V,Singh V K,et al.Flexible transgastric peritoneoscopy:a novel approach to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in the peritoneal cavity[J].Gastroenterology,2000,118:A1039.

[2] Navarra G ,Pozza E,Occhionorelli S ,et al.One-wound laparoscopic cholecystcctomy[J].Br J Surg,1997,84(5);695.

[3] 张忠涛,韩 威,李建设,等.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报告.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4):314.

[4] 胡仁健,秦红军,郭恺,等.腹腔镜单孔法胆囊切除术86例[J].武警医学,2013,24(3):250-251.

[5] 郭伟,张忠涛,等.单孔腹腔镜手术的现状与前景.临床外科杂志,2009,17(12):811-812.

[6] 朱震宇,段伟宏,郝法涛,等.单孔腹腔镜手术20例报告.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6):473-476.

器械操活动总结范文2

通过观看第二十六届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五人项目决赛及1997年四大洲艺术体操比赛,对共计18套成套动作的录相进行研究和记录。在参考、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

2分析与讨论

2.1集体成套动作队形变化的特点

集体项目的队形丰富多彩、复杂多变。成套中所有的动作移动、器械交换都需要通过一定的队形来表现。这些队形依其是否构成了相对稳定的形态而划分为成型队形和过渡队形两大类。队员位置相对固定,组成了清晰而明确的视觉映象,叫做成型队形;而在由一个成型队形转换至另一个成型队形的动态过程中,瞬间出现并随即消失的队形称之为过渡队形。在现行的竞赛规则中,要求每套动作至少包括6个不同的队形。队形图案相对稳定并且清晰可见,队员在每个队形中不能停留太长时间。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对第二十六届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五人项目前6名队及1997年四大洲艺术体操集体五人项目前3名队不同器械共计18套成套动作队形变化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世界最高水平的集体成套动作,平均队形数相差很小,成型队形与过渡队形比例基本相同,新队形平均出现时间间隔明显缩短。第二十六届奥运会艺术体操决赛与四大洲艺术体操比赛相比,表现更为突出,反映了当代世界高水平艺术体操队成套动作队形变化的特点,即过渡队形增多,移动速度加快。

2.2集体成套动作队形分组结构发展的趋势

对18套集体五人项目成套动作的队形分组结构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应用最多的是三组结构和双组结构,分别占29.5%和25.9%;其次为五组结构和单组结构,各占21.9%和16%;采用率最少的是四组结构,仅占6.7%。比较结果表明,世界高水平艺术体操五人项目在成套动作中,队形分组结构采用种类比较丰富,有了更大、更新的发展空间,使队形更加巧妙、多变、纷繁复杂,也对教练员在选择队形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集体成套队形中规则与不规则图形比较

规则图形,一般指图案简单,变换时易于成形,有时是对称的,多体现在纵排、横排、圆形等;不规则图形是指图案较复杂,变换时不易成形,往往是不对称的。经统计,在18套成套动作中,不规则图形数量占总数量的68%,规则图形占32%。尤其是在器械交换中最能体现出来。五人交换打破了六人交换器械时1对1的基本格局,通过同步交换与连续交换(移动中交换)两种方式来完成。一般同步交换的队形采用的是斜排、圆形、十字形、丁字形等一些较为规则的队形。在成套中这一类形式运用较少,但较多地运用连续交换(移动中交换)。利用器械交换时距离、方向的改变,场上队员移动位置形成连续多次不规则图形出现。这样无疑加大了动作的力度及幅度,同时也增强了整套动作队形的巧妙利用及空间场地使用的多样化,使成套更加活跃。

2.4集体动作不同器械对队形的选择与运用

集体项目比赛分同一器械与不同器械两种。运动员手持不同器械运动时,对运动的空间有着不同的要求,也就必然会对队形的选择和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球的体积最小,手持球运动不需要很大的空间,所以在五球中5名运动员集中一致的较规则图形的出现要多于其它器械。如:十字形、梯形、三角形等。三球二带中的带活动范围最大,再加上两种不同的器械的结合,导致更多地采用不规则队形。同样,不同的图形本身也具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队形运用不同的器械动作可以表现出不同情绪效果。通过统计,我们发现8种队形在成套中是较常见的。在世界强队的18套成套动作中,采用梯形的频率最高。这一队形具有开阔、端庄的特点。在同一器械成套中编排优美流畅的身体难度动作,可体现整齐一致的效果,也可以展现每个运动员的身体动作姿态;而在不同器械成套中编排这一队形,就会具有层次感,使观众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

此外,十字形、丁字形、盾形和箭头形等4种队形的特点是纵横交错,多方位,容易体现出高潮。因此它们在相同或不同器械成套中采用都比较平均,大多数是在器械做对抛时采用,突出成套中的高潮和精彩段。其余几种队形,如直线、三角形、圆形等都是较规则的图形,容易体现出整齐的效果。直线和圆形队形在相同器械中采用得较多,而三角形队形却在不同器械的成套中采用得较多。这是因为三角形队形不易于组织,但颇具观赏性,而且队形本身能体现有力、平静、对称的效果。在不同器械成套中由于人数和器械的不对称,成套中往往都处在不规则的情况下,在此采用一个较规则的三角形,能使人感到动中有静,乱中有序。

器械操活动总结范文3

一、内容选择的创新

我园在选择早操内容的时候不仅结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多地是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需要出发,从他们关注和喜爱的事物里寻找切入点。

(一)主题选择

在早操内容选择上,我园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与兴趣特点,选择相应的主题,将主题目标巧妙地“藏”入活动设计和器械投放中,以徒手操、器械操、律动与歌表演、游戏等方式呈现。

小班上学期幼儿面临着刚入园的分离焦虑,为了幼儿能够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教师们通过与幼儿及其家长交流沟通发现《花园宝宝》是幼儿都非常喜欢的动画片,于是选择了《花园宝宝》为早操主题,利用幼儿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更快地融入集体,融入到早操活动中。

中大班幼儿大多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所划分的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都有着模仿的渴望,他们频繁地借助象征符号代替外界事物,他们喜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通过观察及教师对幼儿的“民意调查”,发现中班的幼儿对动物尤其是动物的尾巴很感兴趣,于是确定中班的主题是《神奇的尾巴操》。大班幼儿对社会各行各业的职业扮演很感兴趣,结合着交通安全的常规知识宣传,确定大班的主题是《快乐的小司机》。

(二)音乐选择

在早操音乐的选择上,我们注重音乐的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健康向上且有时代气息。歌词选择上也要朗朗上口,内容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幼儿能够边做边唱。同时,请幼儿参与早操音乐的筛选,将幼儿试听音乐时的反应和表现作为选择音乐的重要参考。在组合时,会根据运动量选择适宜的音乐,否则大量风格相似的音乐组合在一起,不仅会造成运动量不足或过量,还会产生听觉疲劳。因此,我们将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合理融合,避免音乐单调,给幼儿带来充分的听觉刺激。

为此我们在生活中将听到、看到的合适音乐素材及时收集,按照不同风格进行整理,成立音乐资料库。我园为早操挑选的音乐不仅有动感欢快的《天使》、清新优美的《绿色水世界》、《勾勾手指头》,还有活泼可爱的《花园宝宝》以及传统民间的《拉大锯》、《丢手绢》等。

(三)动作编排

早操动作的编排,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合理科学地编排动作的同时,我园还关注了早操动作的“运动功能”,避免了早操动作的“舞蹈化”,并充分挖掘器械的功能,鼓励引导幼儿参与早操动作的创编。

1.挖掘器械的功能,一物多玩。

让幼儿喜欢做早操,充分利用器械很关键。不论是常见的轻器械(球、圈、棒、彩带等),还是废物利用制作的轻器械(果奶瓶、纸盒、小尾巴、小飞盘、布袋等),只要恰当地使用,都会使早操活动生趣盎然。

我们在使用前,会考虑器械的安全性、实用性,提倡废物利用。为了增加运动量,有的器械进行了再加工,如在果奶瓶中放入各类豆子,既增加了重量还能发出有趣的声音。根据不同的主题和需要,通过巧妙的设计,充分挖掘器械的功能。例如,中班《神奇的小尾巴》中自制“小尾巴”不仅可以作为幼儿的游戏道具进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拿放方法练习钻、跳、跨、平衡的动作。

2.鼓励幼儿参与动作编排。

以往,幼儿学习早操就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我们劳神费时地将自认为较完美的早操一板一眼地教给他们,却发现表面上热热闹闹、整齐好看的早操活动似乎总是缺少了点什么。

现在,从器械、音乐的选择,动作的编排,队形的变化到游戏的内容,我们都给予幼儿充分的参与机会。当“以幼儿为主体”落在了实处,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时,我们真真切切体验到其中的妙处。经过早操活动的实践,目前我园的早操活动成为老师和幼儿共同关心的事情,幼儿的主动参与更加激发了学操和做操的兴趣,他们的探索、尝试经常带给教师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创编的内容、难度各不相同。由于小班幼儿早操动作简单、有趣、难度较低,易模仿,在编排动作的过程中,教师会请幼儿随音乐根据生活经验做各种动作,从中提取部分动作,进行加工整理,编排成《生活模仿操》、《小动物模仿操》等。中大班幼儿则参与部分律动、器械操及游戏的创编,教师引导并进行整理、提炼,如中班器械操《嘀嘀嗒》中,幼儿走平衡木、跳绳以及跳皮筋等动作皆来自幼儿的创编。

此外,器械摆放,队列练习和集体游戏活动也征求并采纳了幼儿的建议。有了幼儿的参与,以往一学期一成不变的早操活动,现在根据幼儿不同时期的兴趣爱好,早操的队列队形和游戏活动也在不断地变化中,充满了新鲜感和趣味性。有了幼儿的主动参与,我们的早操活动少了份刻板、多了份灵动,少了些整齐划一、多了些轻松快乐。

二、结构形式的创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这就要求早操各环节安排必须科学、合理,遵循“曲线上升,波形进展和曲线下降”的规律,动静交替,使运动强度适宜。我园早操结构由五个部分组成:热身运动—队列练习—操节—体能运动—放松运动。在早操的组织形式上,我们将操节、队列、体能锻炼相结合;个别、小组、集体活动相结合;规定动作与自由动作相结合,以游戏贯穿,形式多样,富有童趣。

(一)早操结构

1.热身运动。

根据不同的主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小班(《花园宝宝》)走、跑交替;中班(《神奇小尾巴》)在行进中歌表演;大班(《快乐小司机》)自由开展玩圈游戏,促使幼儿身体各器官组织机能由较平静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起到热身的效果。

器械操活动总结范文4

关键词:真空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方法;改进

作者简介:张晓鹏(1989-),男,山东蓬莱人,国家电网山东东营市河口区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高继乐(1981-),男,山东利津人,国家电网山东东营市河口区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山东 东营 257200)

中图分类号:TM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266-02

国家电网成立后,电网迅猛发展,规模不断壮大。35kV系统基本实现双电源环网运行,10kV系统实现手拉手,部分区域实现“网格化”供电,电网结构进一步完善,供电能力大幅提高。随着我国农网改造工程的不断推进,农网改造的领域和深度也逐渐扩大。但由于农村用电负荷小,面积广,因此35kV/10kV供电方式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将长期存在。[1]随着电网的迅速发展,对变电站电力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时产生的问题日益显现,其中以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最为突出。

高压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控制设备。当系统正常运行时,它能切断和接通线路以及各种电气设备的空载和负载电流;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它和继电保护配合,能迅速切断故障电流,以防止扩大事故范围。因此,高压断路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2]电网中高压断路器的运行数量多,运行条件和技术要求比较复杂,其运行可靠性不仅关系到高压断路器本身,而且影响到其他设备乃至整个电网。

国家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对高压开关事故的统计表明,80%的高压断路器故障是由于机械特性不良引起的。同时,随着高压断路器技术的发展,本体(即电气绝缘部分)故障率大幅度下降,故障主要集中在其操作机构部分,而操作机构的动作状况也可通过机械特性试验准确地得到反映。因此,对高压断路器的机械特性进行测试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高压开关机械特性试验包括分合闸时间、三相同期性、弹跳次数、行程等,目的是检测高压开关的可靠性,根据试验结果判断高压开关是继续使用、维修或更换。其中10kV KYN28型开关柜在10kV线路中广泛运用,但对其中的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时,试验时间较长,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效率较低。[3]

为了提高试验人员工作效率,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短路、误动等危险点。本文基于对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高压断路器关合试验标准的理解和认识,对10kV KYN28型开关柜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进行了改进,给出了提高试验效率缩短试验时间的方法。

一、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情况调查

在现场试验中,断路器的机械试验主要包括机械操作试验、机械特性试验两部分。机械操作试验是断路器处于空载(即主回路没有电压、电流)情况下进行的各种操作性试验,目的是验证断路器机械性能及操作可靠性的试验。机械特性实验主要包括分合闸时间和同期性、分合闸速度及分合闸动作电压的测试。[4]

2012~2013年春秋检在对河口区所辖变电站的10kV KYN28型开关柜中的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时,对试验时间造成影响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断路器的二次航空插头接线密易短路、误碰相邻插针上。2012年春检所有原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64次,共计754分钟。由于上述两种因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57次,占延长总次数的89.06%;造成试验延长时间共计697分钟,占延长总时间的92.44%。2012年秋检所有原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65,共计768分钟。由于上述两种因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57次,占延长总次数的87.69%;造成试验延长时间共计699分钟,占延长总时间的91.02%。2013年春检所有原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53次,共计633分钟。由于上述两种因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51次,占延长总次数的96.22%;造成试验延长时间共计617分钟,占延长总时间的97.47%。

我公司2012~2013年春、秋检时,对10kV KYN28型开关柜中的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的时间最短为22分钟,平均最短时间为27.8分钟;本市其他供电公司的相关时间最短为22分钟,平均最短时间为24.8分钟。

对10kV KYN28型开关柜中的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的时间造成影响的原因集中在断路器的二次航空插头接线密易短路、误碰相邻插针上,占目前造成试验时间延长总次数的85%以上,占目前造成试验时间延长总时间的90%以上。如果去除这两个因素的影响,2012年春检相关试验的平均时间则为28.8-697/106=22.22(分钟),2012年秋检的平均时间则为29.2-699/106=22.6(分钟),2013年春检的平均时间则为27.8-617/106=21.98(分钟)。

二、断路器机械特性改进试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用电安全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高压断路器在电力系统中担负着控制和保护的双重任务,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对高压断路器的机械特性实验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高压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中的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的方法存在较多实际问题,影响了机械特性试验的质量和效率。针对高压断路器机械故障相对频繁的特点对高压断路器机械特性实行了改进。针对某公司10kV KYN28型开关柜中的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的时间造成影响的原因并给出了高压断路器机械特性的一种改进方法。

1.原因分析

从机械特性试验过程可以看出:造成人员进行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时间长的末端原因共有以下方面:

(1)GDZ-58插针排列密集,易造成短路损坏试验设备:10kV KYN28型开关柜一般配置VS1等手车式断路器。该断路器具有结构紧凑、灵活方便、操作可靠等诸多优点,但在测试其机械特性时,分合闸操作回路、储能回路不易接线。一般是通过其GDZ-58型二次插针处进行夹线。但是这样由于GDZ-58型二次插座插针排列多而且密集,插针间的距离不到1cm,极易造成分合闸线与公共电源线短路,烧毁试验设备。

(2)接线回路复杂,易烧毁元器件:10kV KYN28型开关柜一般配置VS1型断路器。该断路器内部结构复杂,包含大量直流、交流、电路板、诸多电子元器件。大部分电子元器件都属于±24、±12V工作电压,而试验设备操作分合闸回路电压为±220V。其GDZ-58型二次插座插针排列多而且密集,操作过程极易误碰触及其他插针,造成弱电回路过电压,烧毁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任务重,时间紧,恶劣环境,缺少完善的试验方法,没有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

2.制定对策

GDZ-58插针排列密集易造成短路损坏试验设备。据试验统计,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时间长受此原因影响占45%左右。改进试验方法增加可移动GDZ-58插座。

3.对策实施

根据制定对策进行实施:通过认真分析研究10kV KYN28型开关柜结构并对历年其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过程、结果进行详细研究,实验中制作了一个与GDZ-58型二次插针相配套的可移动二次插座。首先选用可与GDZ-58型二次插针相配套的二次插座;其次,将所有插座中58个插针全部用2.5mm2硬铜线引出,并分别打上1、2、3……等线号以便接线区分;最后,用PVC胶带将出线端缠绕以防止线间短路。如图1、图2所示。

传统做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的方法由于插针排列紧密,接线回路复杂,容易造成短路。改进后的优点:可移动的二次航空插座可以随便调节插针接线,可以更改接线方式而不会造成插针间短路;灵活方便,便于携带,便于使用;经济实惠,方便可行。

4.现场试验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

查看每个有10kV KYN28型开关柜及配套断路器的变电站相关图纸,确定每个变电站进行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的接线线号,进行相关记录,方便以后试验。班组试验人员挑选10组10kV KYN28型开关柜进行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记录实验数据,查看新装置性能效果。根据10组试验效果,发现新做GDZ-58型二次插座方便快捷、安全可靠,极大提高了试验效率。

5.效果检查

针对二次航空插头插针排列密集进行试验方法改进后,接线回路复杂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实验数据如表1、表2。

表1 改进后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时间统计表

1 2 3 合计

总试验(次数) 42 43 44 129

试验平均时间(m) 22.5 21.3 20.5

总试验平均时间(m) 21.43

表2 综合改进前后的试验时间统计表

2012年春检 2012年秋检 2013年春检 改进后

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时间(m) 28.8 29.2 27.8 21.43

通过表1、表2可以得出,进行试验方法改进后二次航空插头插针排列密集、接线回路复杂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系数,明显缩短了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时间。针对自主研制的GDZ-58型二次插座效果良好,可以在以后试验及相近试验推广。比如35kV站内开关KYN型开关柜也将此方法加以利用改进。

三、结论

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控制和保护设备,也是变电站里机械和电气动作最频繁的设备,其安全可靠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统计分析表明,10kV KYN28型开关柜及配套断路器的变电站的机械特性试验中二次航空插头插针排列密集、接线回路复杂的问题影响了试验的质量和效率。本试验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改进,使得二次航空插头插针排列密集、接线回路复杂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系数,明显缩短了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时间。并且针对自主研制的GDZ-58型二次插座效果良好,可以在以后试验及相近试验推广,比如35kV站内开关KYN型开关柜也将按此方法加以利用改进。

参考文献:

[1]韦春霞.35kv变电站设计方案优化探讨[J].科技资讯,2008,(35).

[2]黎峰.高压断路器液压机构故障检查处理的技术探讨[J].电气开关,2009,(5).

器械操活动总结范文5

【关键词】GPS-GPRS;无线通讯系统;工程机械;应用

中图分类号:B819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GPS-GPRS无线通讯系统作为目前较为先进的无线通讯系统,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其中,在工程机械中,GPS-GPRS无线通讯系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探讨其应用情况,将有利于未来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二、机械设计系统管理体系和模型化实施探索

1、机械设计业务模型探索

机械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机械控制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只有把握住机械控制功能,才能对机械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提高机械设计业务管理水平,为机械业务模型控制和优化创造良好的平台。在新的机械业务管理链条控制下,需要对信息流进行优化控制,才能提升机械设计的综合管理控制能力,为机械综合控制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机械设计的过程中业务模型优化需要从价值链角度出发,对模型化管理工具进行全面的分析,实现对管理工具的全面控制,提升对机械管理工具的综合管理能力。

2、通过IT工具实现机械设计的模型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械设计所利用的IT工具越来越多,因此要从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机械工具的控制管理要求,保证新兴IT技术能够在机械设计中得到全面的应用。IT工具在业务需求控制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流程化管理,确保权责控制能够符合机械化的具体要求,实现机械的流程化管理和控制,提高对机械控制管理的总体需求,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价值创造和管理效率角度出发,实现机械设计的管理模型优化,为管理方案的探索和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对搜集整理和数据管理分析,保证机械设计能够符合管理决策控制的要求,实现机械系统的全面优化。

三、机群智能化通讯定位系统的体系结构

机群智能化系统主要由控制中心和单机车辆上面的监控器组成(如图1),通过单机的监控器将车辆的各个参数采集上来,合并,GPS定位信息以及其它信息如故障信息等,通过,GPRS将数据发送至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将数据解析,在大屏幕上实时地显示每个车辆的具置以及其它参量信息,对故障信息进行故障诊断,并将诊断的结果信息或者调度信息通过短消息的方式发送至单机的监控器,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监控器的LCD屏幕看到控制中心发来的各种信息,进行相应的操作。

图1通讯定位系统的体系结构

此款监控器采用32位的ARM处理器,这个嵌入式处理器相对单片机的特点是片上资源更加丰富,具有更多的I/O接口、LCD控制器,A/D接口、PWM输出、串行口以及CAN总线接口等;数据处理的能力更强,频率更高,此款监控器的主频达到60M,使得监控器可以很好的处理接口的各种数据;由于其片上资源丰富,可以大大降低开发成木以及硬件成木。软件方而,移植了},C/OS操作系统,这是一种内核小、实时性强、稳定可靠的免费的多任务操作系统,可以很好的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以及各个任务之间的调度。

监控器的本地功能如下:

(一)CAN总线功能

由于监控器采用的是C/OS操作系统,可以很好的实现多任务之间的调度,并且实时性可以得到保证,所以控制器通过CANBUS不停地从卜位机(车载控制器,具有CAN总线)采集车辆的具体信息,如车辆速度、温度、压力等等,根据具体车型会有变化。然后将各种参量显示在屏幕上。

(二)界面显示功能

屏幕上除了显示上述的CAN总线采集的数据,还有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出哪些参量不在正常范围之内,在界而上显示出报警语句。通过按键,可以切换界而,实行各种动作,包括车辆的ID号输入,入队申请,最重要的是故障信息的选择。进入到故障信息界而,通过键盘选择相应的故障现象,可以将现在车辆的故障信息通过GPRS发送至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的数据库进行分析,得出故障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由控制中心通过短消息的方式发送至控制器,显示在相应的区域内(如图2).

图2控制器显示界面

四、工程机械的控制技术

1.嵌入式技术

现如今,伴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信自、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

导致了芯片的处理能力愈来愈强,但是价格却处于下跌,所以整体性价比有很大的提高。控制器的CPU也慢慢的从16位技术转向了32位61位的嵌入式微控制器,例如MCU,Micro等等。同时,也出现了多核处理的概念,而且也必定成为以后的发展重心。多核体系结构相对于单核的处理器具有很大的优点以及效率,不仅能同时完成多任务的调度和设备资源的管理,还能够同时完成数字的高度计算,而且处理的速度也很快,多核结构之间进行了分工协作,从而使得了该类控制器性能以及效率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32位61位嵌入式处理器丰富的硬件资源基础上,VZWorks, RT-Lintm等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支持使得了各硬件资源的调度管理能力将大大提高。

2.高性能伺服驱动技术

变频调速在纺织机械行业中被广泛采用,伺服技术即将是纺织机械的发展,也是多轴技术平台的下一个步骤。可提前看见的单锭(轴),对驱动器将会有很大的需求,即低功耗的伺服驱动器。纺织机械的需要,为实现驱动程序:依次调整伺服,变频器的趋势是一种必然的,但这种驱动器是一个工作速度较为灵活的所控制,位置和转矩的控制,及灵活的交换方式,可以设置,现场总线接口的完毕,通信任务及多轴一致控制器及高压水平,表现出一个不一样的总线,共享高功率整流,逆变器配套共享直流母线技术,在驱动轴的条件下多个电源能量回馈效率增加,算术及逻辑的特定的控制是工。功能和PLC完成的,以达到分散的现场控制模式,驱动程序和低级别的能力的控制,以以成为所述驱动单元驱动的额外提供的调试工具和丰富的软件,选择驱动器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指标。所以,为了使电机及纺织机械往复伺服驱动器快,具有不错的市场前景。

五、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实践创新

1、 柔性作用

柔性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应用,可以满足机械工程的实际需求。柔性自动化系统主要是保证在生产柔性化的基础上,改善人机操作界面,完善机械自动化系统,尽可能地健全工程信息系统,并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科学管理技术。

2、 全智能应用

机械设备智能化就是将机械制造同人工智能实现有机结合,将人工智能操作应用到机械设备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对设备进行智能化模拟,代替机械设备在制造过程中的人工操作。

3、集成化的应用

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就没有停止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些高新技术领域已经出现很多新技术,如果要建设不同级别的集成制造系统,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就是对现有使用的技术进行集成化处理。

4、 虚拟化的应用

虚拟化主要指的是在工程技术中,由计算机、现代机械制造、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及多媒体等科技相互结合,以设备仿真技术和系统建模为基础,建设综合技术系统。

5、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创新发展

(一) 精密机械发展

精密机械设备的研发不仅推动了机械工业的发展,同时加快了高新产业的创新及应用。高新工业指的是电子仪器、电子设备等工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高新工业对精密机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应对国际机械工业的挑战,必须全面进行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创新机械技术,让其融入到更多精密仪器技术领域。

(二)工具机械技术

机械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其中高速切削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机械工程发展的主要方向。工具机械技术综合了高速的主轴以及全新的科技,在今后机械工程的发展中,将作为主要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同时,线形马达技术也会逐渐普及,也会从技术上推动切削工具技术的发展。

(三)半导体制程设备技术

半导体制程设备技术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这种技术早已经失去了发展优势,逐渐被Ⅲ-Ⅴ族半导体所取代。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Ⅲ-Ⅴ族半导体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运用,其主要原理就是采用高速以及高频元件进行制造。目前,全球第一家湾砷化镓产业已经在我国成型,它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五成以上的晶圆制造市场的发展,且很有可能发展成硅晶圆的产业发展模式,成为未来产业技术的主导。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GPS-GPRS无线通讯系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势必将会有更加广泛的运用,在工程机械领域,也会得到更好的加强和应用,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更加深入的分析GPS-GPRS无线通讯系统的相关技术问题,促使其更好的应用于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张继飞,刘强.基于GPS/GPRS的挖掘机车载终端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6)

[2]刘志中,何浩智.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车载终端的研究与实现[J].企业技术开发.2011(01)

[3]范卿,谢长宇,何志雄.基于GPS/GPRS技术的工程机械远程信息管理系统[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2(02)

器械操活动总结范文6

关 键 词:竞赛与训练;艺术体操;难度体系结构特征;2013—2016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5-0117-05

竞赛规则是竞技体育比赛的法宝,既规定参赛者的条件,又约束参赛者的行为,是任何项目发展的基础和依据。艺术体操是典型的评分类项目,比赛的胜负、技术的优劣、编排的艺术均受评分规则的制约,每个奥运周期开始公布的新的评分规则就成为引领国际艺术体操发展的一条主线[1],因此,对规则变化的深度挖掘是项目得以发展的实施要素。2013—2016国际艺术体操规则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难度体系结构的变革是前所未有的,由上一周期规则中的两大组成部分,即身体难度与器械难度[2],调整为身体难度、舞步组合、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器械熟练性4个组成部分,并对其数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3]。本研究以新奥运周期2013-2016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以下简称“2013版规则”)为先导理念,对难度体系的内部结构进行深入解析,旨在合理把握国际艺术体操项目发展态势,为我国艺术体操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成套编排的创新提供依据。

1 2013版规则重组评分体系

2013版规则评分体系由原有的难度、艺术、完成3个减至为2个,即难度和完成。总分由30分调整至20分。每一个奥运周期评分体系的改变,其总分及总分的分配比例随之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而每一次改变都是针对上一周期所出现的弊端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完善。2013版规则体现了难度与完成两大体系,凸显评分体系的完整性;调整了身体与器械过度失衡的局面,凸显难度体系的艺术性;再一次限定了身体难度数量过度发展的局势,凸显成套编排的多元化;强化了完成的量化标准,凸显完成体系的规格化。由此可见,伴随技术难度迅猛发展、艺术美感不断提升、完成质量日趋完美的大环境,创新的编排和极致完美的表现双重拉动最高分值的获得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了创新亮点的编排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会感染裁判和观众,才能为成功奠定基础[4]。

1.1 难度体系的重组凸显成套动作高难度艺术化

难度体系是由身体难度、舞步组合、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器械熟练性4个部分所组成,最高分值为10.0分[3]。身体难度是难度体系的核心要素,在一套动作中,身体难度的数量最少6个,最多9个,其分值的选择空间占有绝对优势;舞步组合至少1个,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最多3个,两者是展现艺术体操魅力、提高成套编排艺术含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器械熟练性是成套编排获得基本价值的源泉,对于器械熟练性的数量要求是无限制的。2013版规则难度体系的4个部分在规定数量的制约下,各部分所选择的分值是不封顶的,但其最终总分值是受10.0分的限制,因此,适宜选择4项内容的实效性是获得最终成绩的命脉。身体难度、舞步组合必须与器械基本技术组和(或)其它技术组动作相结合,器械的基本技术组动作在一套动作中必须处于主导地位,更加强化身体与器械的同步并行;而身体难度之间的连接离不开舞步组合的艺术再现,赋予成套动作编排更高艺术品味;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助推整体难度的升华。

因此,在竞技艺术体操飞速发展的今天,竞技难度与艺术美韵是评判艺术体操水平高低的两个主要方面[5],优化高难的身体动作和巧妙新颖的器械动作,已成为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主干,而难度评分体系的重新构建在越发突显高难度技术化趋势的同时,又将舞步组合、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列入其中,更加突显整套动作的舞蹈化、舞台化、情感化、空间化,助推成套动作高难度技术化潮流的同时,凸显成套动作的高难度艺术化。

1.2 完成体系的重组凸显成套动作

难度规格化

2013版规则中,“完成”依旧作为艺术体操评分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内容发生了改变。不单单是对技术完成的扣分,而包含技术错误与艺术错误的两大标准,没有将上一周期只包含音乐和基本编排的艺术部分单列出来,而是归属于完成体系的艺术错误部分。艺术错误在原有扣分标准的基础上,突出了关键的扣分点,更加强调了动作连接不能中断;动作与音乐的节奏和谐一致;并针对运动员成套动作的身体表现力进行约束,强调整套表现力,表现成套动作的主旨,使艺术错误和技术错误2个部分构筑完成评分体系,最高分值为10分。由于完成体系的不断被强化,完成评分标准也随之完善,对于完成失误扣分力度加强,不仅是技术的扣分,而且会导致艺术的失分,使其完成评分体系的量化与扣分力度更加明了、清晰。“完成”作为赛场上唯一可控的因素,是场上身体技术和器械技术动作质量的外在表现,它的内在表现在于艺术的延伸,可见2013版规则在注重技术的同时,愈发注重艺术效果,在完美完成动作的同时提升艺术体操独具特色的魅力,使“艺术化”、“规格化”摆在同等重要位置,让技术真正赋予艺术本身所拥有的特点,凸显成套动作的高难度规格化。

2 艺术体操难度体系的主体特征

2.1 身体难度依然是难度体系的核心要素

1)身体难度价值体系的变更。

在艺术体操高水平的竞争中,成套动作的创新决定了其编排的“档次”,而“档次”加上完成情况就决定了比赛的“名次”[6],身体难度价值是成套动作创新编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名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技术水平的重要砝码。2013版规则首先对身体难度的基础分值进行了重新梳理,将原有若干个不同分值的身体难度(0.1~1.0分或更多),划分为5类基础分值,即0.1、0.2、0.3、0.4、0.5分,各类身体难度的分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身体难度的总价值没有硬性的分数限制,这一变化充分证实了在新周期中身体难度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其次,减少了成套动作中身体难度数量,由上一周期8~12个减至为6~9个,一方面意味着成套动作中难度堆积得到缓解,摆脱了各项器械成套动作横向编排的雷同现象,在重视竞技化难度的同时增加艺术化元素;一方面意味着单个难度分值的提升,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创新,彰显独特魅力,使成套编排更具艺术化、多样化,更具观赏价值,身体难度的编排向着高值独创的趋势发展。另外,2013版规则没有再次限定每一项器械必有的规定身体动作组,而是打破了原有的单“gco”、双“gco”的固定模式,将每个身体组难度最少2个、最多4个必选编排在每项器械的成套动作中,强调每个身体难度只计算1次:单独计算,或作为复合难度的一部分,或作为混合难度的一部分,强令不能重复。将均衡发展身体难度动作取代以跳步、转体成为“专著”的两类身体难度技术,并在身体难度完成中娴熟运用各项器械的基本技术组与其它技术组,将身体难度与器械技术完美融合达到身体与器械“合二为一”的艺术之美,充分体现各项器械的独自特点,提高成套编排所具有的整体价值。 2)“unit”成为身体难度的另一种升华形式。

“unit”是2003年国际体联颁布的艺术体操规则中提出的,当时只有具备高超身体技术能力的运动员才能完成“unit”难度(一个单个难度),目的是凸显运动员完成极高分值身体难度的超高技术水平。在国际艺术体操竞争激烈、水平较为接近的今天,2013版规则又对身体难度的数量进行精减,只凭单一的身体难度本身来获取编排的高分值是不够的,凭借“unit”的连接成为提高身体难度价值的关键,突出富含创意的闪光点,把整套动作带进高潮,这也看出新奥运周期更加重视“unit”这种“超难”连接的身体难度。“unit”难度的总体外在形式是由复合转体难度(转体)、复合转体难度(浮埃迪)和混合难度3方面来体现的,前两者虽然没有0.1的连接分值,但凭借高超的技术可获得单个难度的最高分值。随着艺术体操技术水平的迅猛提高,“unit”将独占鳌头,成为身体技术“高难”的另一种升华形式,是运动员完成身体难度重组含金量最高的创新连接,是当今不断挖掘艺术潜质和美的享受的同时,推动高难技术发展又一驱动力,它为身体难度合理巧妙的编排注入新鲜活力,促使成套动作编排更加艺术情感化,更具多元价值。

3)“柔韧难度”被身体难度组剔除。

2013版规则的另一变化就是将“

柔韧”从身体难度动作组中剔除,“柔韧”将作为身体难度中的基础因素而出现。柔韧尽管不再以分值来衡量,但任何一组动作缺少了柔韧,也就失去了内在的价值,可以说,柔韧是成套动作中身体难度的“软黄金”。“高价值、巧连接、显优美、呈完美”已成为艺术体操身体难度发展的主体,必须有柔韧的素质来做铺垫,贯穿于成套动作的始终。

2.2 舞步组合的艺术化气息汇入难度体系

在上一奥运周期时舞步(节奏步)还只是成套动作中的附属品,其数量的多少、拍节、速度、结合运用器械都没有受到约束,只作为加分因素而出现,且对难度价值不会产生影响,只归属于艺术价值。而在2013新规则中,将舞步(节奏步)以“舞步组合”的全称纳入到成套动作的难度评分体系,并严格约束运动员在每个成套动作中至少完成1个,持续时间为8 s,完整无误地结合器械基本技术组和其他技术组赋予0.3分的难度价值,且涵盖至少1个器械基本技术组。规则对舞步组合的“严格约束”,一方面体现在时间上约束,使得舞步更为具体、清晰,富有真正意义的难度价值;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器械基本技术组在成套动作中的主导性作用,迎合了本周期规则中器械技术贯穿于成套动作的始终,在成套动作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舞步组合”与“器械技术”的不可分割将引领艺术体操身体与器械的双重艺术化,舞步组合艺术化气息汇入难度体系,虽然分值只有0.3,但足以说明新周期难度体系艺术化的发展趋势。

2.3 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的再现提升难度体系空间视野

动力性动作是在2005版规则中就已存在,2009版规则总体归为惊险性,隶属于器械难度,惊险性是展现艺术体操魅力,提升成套动作艺术价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缺少惊险性的成套动作必然失去吸引力,也不会带给观众紧张、激动的视觉冲击,所以惊险性在成套动作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并要求每个成套动作中必须包括有抛的惊险性(r)或无抛的惊险性(r)至少3个,构成惊险性基础价值为0.3分,而2013版规则中则重新释义了动力性动作的再现,将其名称定为“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r)”,不仅对其数量进行缩减(最多3个),在原本的基础上更加体现各项器械独有特征:首先将无抛的惊险性动作纳入器械熟练性标准体系中,除成为完成成套动作器械运用体现多样化的必备元素之外,增加了器械运用的灵活性和不稳定性,更具观赏的价值;其次,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本身不具备任何价值,且将抛器械或器械在空中时身体绕轴旋转至少2次,定位r的基础标准,获其0.2的起评分,只有再次增加身体旋转次数和(或)附加标准和(或)器械的特定抛法、接法,每增加1个总价值加0.1分,强调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只有在接时无技术失误的前提下才具备应获的价值。此次的再度革新,可以感受到新规则在严把技术关的同时,“险”贯穿于动作的始终,提升难度体系的空间视野,还令抛接中分值的获得更具风险,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更是对运动员个人能力的全面挑战。

2.4 器械熟练性诠释难度体系富含创意性元素

从艺术体操的本质属性来看,有别于其它技能类、难美类项目,其表现在于身体技术与器械技术的完美融合,如果失去身体与器械技术的巧妙交融,就等于失去了艺术体操的精髓。“器械熟练性”首次是在上一周期规则提出,其目的是突出身体与器械的共存性,并归属于器械难度类,其包含的内容是由基本组和加分标准2个部分组成。2013版规则评分体系的重组将器械熟练性转向成为难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时期器械技术运用的代表,是成套动作必不可少的实体部分,在成套动作中完成身体难度的同时,器械的基本技术组要占据主导地位(不少于50%)但又不能完全相同,违背这一硬性规定,将有0.5分的扣分。

器械熟练性(m)的构成是由各项器械本身的基本技术组、其他技术组和对所有器械有效的其它器械技术组与熟练性标准共筑不寻常的器械动作组合,这个“不寻常”的含义指的是器械动作组合富含创意性元素,且只有无完成扣分时才具有真正意义的0.2分,器械熟练性动作只能在身体难度和舞步组合中展示,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中不体现m的加分。对于器械熟练性加分标准也做了明文规定,同上一周期比较大大减少了标准,并顺应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熟练运用器械的能力,判断更清晰明了。可见,器械熟练性是器械技术

发展的主流趋势,影响其成套动作难度价值的提升,制约着成套编排的艺术体现,标志着艺术体操难度体系向着艺术多元化迈进。

3 难度体系的主体特征引领艺术体操技术发展

3.1 “超高”的价值呈现是身体难度发展的主干 2003版身体难度的大量堆积问题在2009版规则中得以控制,身体难度不再大范围覆盖整个成套动作。2013版规则继续延续这一势头,身体难度更加清晰、精细:难度数量的精减、难度基础价值的调整、身体与器械的结合成为难度发展的亮点,令“unit”再度成为身体难度的新宠。在艺术体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单个身体难度早已无法满足身体难度规定价值,而混合难度既可满足规定的难度数量,又能使其价值最大化,为成套动作编排增加了艺术砝码。新周期将柔韧难度剔除身体难度之外,使身体难度价值的获得更具有挑战性。因此,“unit”的融入使身体难度以“超高、超难”的方式展现,是艺术体操成套动作身体难度发展的主旋律,它的发展将“超高”的身体难度推向了崭新的巅峰。

3.2 “超美”的艺术美韵是舞步组合发展的灵魂

艺术体操运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美”,如果一味地追求难度而舍弃动作的艺术性和欣赏性,艺术体操运动的魅力将不复存在[7]。虽然2013版规则取消了艺术价值的评分体系,但将其内在本质逐一渗透于难度与完成两大体系之中。随着艺术体操艺术特征的不断延伸,国际体联将舞步组合纳入到艺术体操难度评分体系之中,舞步作为节奏步不再是上一周期器械熟练性加分的附属品,而是成为具有实体价值的难度动作,尽管一个舞步组合的分值远远低于一个身体难度的价值,只有0.3分,但对舞步组合中器械运用的要求极为细腻,且为该项目带来的是更具艺术化与风格化。舞步组合是运动员内在艺术表现力的外在体现,运动员运用舞步的同时,与器械技术组、身体动作以及音乐情感巧妙联系在一起,美化成套动作的流畅性、连贯性,提升成套动作的品级,由此获得更高的观赏价值,不仅增加了成套动作的艺术感,而且是此项目由竞技化向着艺术化方向迈进的着眼点,更是艺术体操艺术魅力发展的重要保障。

3.3 “超惊”的精准操控是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发展的精髓

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惊险性)在2010版规则中被赋予了超高的难度价值,成为器械技术中含金量最高的元素,不仅体现出难与险,更体现出身体与器械的空间变化,具备更高的艺术价值。2013版规则中,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一方面更加注重身体轴面的变化和身体姿势在空间的高低变化;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器械的高抛出手,拉动成套动作空间运用效果,达到时间、空间、器械、身体如流水般细致的结合。因此,旋转与抛接的技术性要求更为精准,身体与器械超强的控制能力在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编排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往我国运动员对动力性的编排只停留在规则所交给的“任务”上,而2013版规则严格地将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的主干因素,即近似技巧性动作的使用进行了明确的条文规定,相同的近似技巧动作可以作为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的一部分,形式为单个的或2个或2个以上一系列的动作,如果一个近似技巧动作已经在一系列中完成,那么它就不能在作为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的一部分单独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惊、险的效果,而且跳出了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编排的固定思维方式,即平转、滚翻、软翻频繁多次出现,引领器械技术向着精细无误的“抛、接”迈进。

3.4 “超巧”的器械组合搭配是器械技术发展的基石

2013版规则整体结构的重组,将上一周期器械难度中的动力性动作和器械熟练性转向成为难度体系的一部分。器械熟练性成为新时期器械技术运用的代表,以不寻常的器械动作组合所呈现,不论是在身体难度、舞步组合,还是过渡连接动作中,都是通过器械动作的创意性元素和实体性元素展现器械组合动作的巧妙搭配,器械的“巧妙” 运用是有别于其他难美项群项目的重要看点,是器械技术发展的基石。因此,巧妙的变化孕育于器械在空间、速度、节奏、轨迹、运用形式、运用幅度的多维度组合,充分挖掘器械技术的艺术化优势。巧妙又是瞬间身体与器械的配合,强化运动员运用器械过程中完成质量和艺术效果,是器械技术在成套动作发展实现个体化、避免模式化的归位方向;是实现巧妙搭配多元化器械组合动作渗透于成套动作之中,避免其

流于形式的重要保障。

3.5 “超稳”的完美实现是整体价值获得的前提

“完成”是艺术体操比赛的核心,是赛场上的最大可控因素。在艺术体操高水平的竞争中,高规格、高质量、精准无误的“超稳”完成是最大限度地展现编排效果的保证,高规格的完成不但确保完成分的获得,同时也助推整体价值的上升。现阶段导致我国艺术体操处于劣势的重要原因是成套编排中只考虑无限追攀高价值的难度动作,而忽略了技术完成的质量和规格。只有结合我国运动员当前的自身特点,在符合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选取适宜的难度体系的各项内容,是实现成套动作完美规格的制胜之道。面对“规格就是美”的世界艺术体操发展格局,新周期规则对完成体系扣分标准力度的加大,使其扣分标准愈加合理化、清晰化、明了化、科学化,应引起教练员、运动员在创编过程中的高度重视。难度体系各细节的稳定发挥,不仅体现在运动员对自身全面素质的操控能力,更需要的是遵循规则对高规格、高质量、高精准的综合需求。因此,“新颖”、“巧妙”将逐渐取代“超难”而成为今后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展方向[8];提高难度动作的“成功率”,确保运用器械的“零失误”,是体现整体价值最具实效性的根本路径。

4 结论

(1)新周期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变化特点在于评分体系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凸显了评分体系的完整化、难度体系的艺术化、成套编排的多元化、完成体系的规格化。将创新与完美做为奠基石,双重拉动成套动作最高分值的获得。

(2)难度体系成为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主干,是衡量成套动作技术水平的重要砝码。身体难度和器械熟练性是艺术体操发展的根基,而舞步组合、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是身体难度与器械运用的另一种升华,难度结构的重新整合强调了艺术体操高难度艺术化发展趋势。

(3)规则的变化特点引领着艺术体操难度体系朝着“超高、超美、超惊、超巧、超稳”的全新方向迈进;身体难度的优化选择、艺术美韵的风格展现、惊险独特的提升、器械动作组合的巧妙搭配、动作规格化的完美体现将成为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主体特征,教练员和运动员应开拓视野,预见性地理解规则精神,前瞻技术发展主流,使独具一格的艺术体操项目在竞技大舞台上尽洒辉煌。

参考文献:

[1] 龙春晓,胡凯,赵玉华. 2010终审版规则下艺术体操身体难度发展态势[j]. 体育学刊,2010,17(9): 79-82.

[2] fig-rg-tc. 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最终版)[s]. 2009.

[3] fig-rg-tc. 2013-2016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s]. 2012.

[4] 刁在箴,尚迎秋,夏燕飞. 基于规则演变的艺术体操成套编排新思路[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128-1130.

[5] 洪小平. 2009年艺术体操新规则艺术价值导向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10,46(4):14-19.

[6] 樊莲香,刁在箴. 动作质量与编排创新的和合之美[j]. 体育与科学,2009,30(0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