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文化论文范例6篇

核安全文化论文

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1

离开校门,在反应堆上工作了45年,退休后仍感知识偏狭需要学习。好在有充足的时间上网搜索关心的课题,容易“荡”得到大量信息。有了感受就想与同行共享,交换意见。 应当说明的是:本文的立场和观点与任何部门或单位无关。如得以发表或被转载,希望的反响是批驳和辩难。那才对发展核电有益。 中国能建多少核电? 改革开放30年来,老百姓生活有很大提高,这是国内外多数人普遍承认的事实。但同样应当承认,国家的资源和环境付出很大,境况触目惊心。去年初的冰雪灾害,4月太湖再次出现蓝藻,今年2月山西又发生矿难,突显国家能源配置和环境安全问题严重。如果说去年7月初日本北海道G9峰会讨论“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有布什政府充愣,中国的表现还过得去,恐怕今年4月英国伦敦的G20峰会,就得明确承担义务了。CO2发射总量即将赶上甚至超过美国成为“老大”,全国电力装机总量超过8亿千瓦,煤电比例超过78%。好多外国研究机构早就关注我们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必须改善环境,维持经济增长,千万不能“因增长而窒息”,威胁广大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抵抗力最薄弱,内地比沿海环境抵抗力更薄弱。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环境污染够严重的了,长江三角洲江河湖汊有的水已经发臭。下一步怎么办?总不能把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搬到内地去,发展那里的经济。 好在政府高度重视能源配置和环境安全,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关闭高能耗、高污染的小火电。认真贯彻“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以这次金融危机电力负荷下滑为“契机”,把“发展核电作为当前调整能源结构的优先选择”,快速推进核电建设。把2020年建成4000万千瓦核电的指标提调整为建成7000万千万,在建3000万千瓦,“力争2020年核电占电力总装机比例达到5%以上”。 有人担心核电要“大跃进”了。其实,早在中东“石油”危机的1970年代美国和法国就被逼得“大跃进”过,而且很成功。以中国人口之多、国土面积之大,外汇储备之高,10年内建成60台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不能算“大跃进”。目前开工建设的核电机组,除三门和海阳的12台AP1000外,都是成熟的、没有政治、技术、经济风险的核电机组。 世界普遍认为,核电是唯一证实的、能以基本负荷方式大量提供电力的技术,既可靠而又没有空气污染,或者说不发射温室气体。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也很环保,但不能保证带基荷长期连续运行。 未来中国需要多少电力?需要多少核电?有人估计,2020年中国电力装机总量或有可能达到15亿千瓦。那么,2030年和2050年是多少?据估计,即使不考虑履行《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8.9亿装机容量对于中国的火电来说已到峰值”。“大力发展水电”,积极扶持新能源,剩下的“发电能力都需要核电来补充”。如果2020年中国核电达到7000万千瓦(0.7亿千瓦),占国家电力装机总量的5%,那么2030年就有可能达到2亿千瓦,而且2050年还可再翻一番,届时使核电占国家电力装机总量的25%以上。 以这样的速度发展,到2050年中国核电在电力配置中的份额,与世界核大国相比仍然偏低,不值得“核电人”沾沾自喜。中国核电应当有更远大的奋斗目标。铀资源不是核电发展的“瓶颈”近期大规模发展核电,需要有大量铀资源。 也许是被1960年代“三年自然

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2

关键词:安全生产;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D0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04202

1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安全生产问题涉及到工业化时代的各行各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峻的安全生产、道路交通、食品卫生事故接连发生,因安全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事故不断出现,社会风险不断增多,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安全发展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必需关注的重大问题。安全发展理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基于此,国家出台了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的各类法律法规及政策,从加强企业生产的事前防范,加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管,严格责任事故的事后追究等各方面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规范。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构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有的学者认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企业安全文化能够弥补企业管理的缺位,减少主观责任事故的发生。在构建自身安全文化体系时,企业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认识观、道德观、方法观、发展观等方面入手,动员企业全体力量参与共建,坚持不懈地宣传灌输,取得创新实效。也有学者从构建安全监管制度体系的角度寻求解决方案,认为建立安全约束体系才能从体制上根本控制责任事故的发生,而安全约束体系应主要包括安全基本制度、安全专项制度和安全考核制度三个方面。也有学者从伦理的角度剖析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原因,认为许多伤害事故固然是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缺失或失效的结果,但在根本上则是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者乃至政府官员的社会伦理扭曲与道德观念错位所致。积极开展企业安全伦理建设,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迫切需要。其中,如何正确把握企业安全伦理关系及其调节规范是当前企业安全伦理建设的核心问题。

上述各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安全责任事故的成因及解决办法,对企业安全生产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然而,深入探究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企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主体,其运行过程中自身的价值追求,企业内部绩效考核及评价机制对员工的行为约束等,是影响企业是否能够坚守安全生产目标的最重要因素。笔者以为,只有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将安全生产作为首要的考评指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绩效管理体系,才能为员工的生产行为设定科学的价值指向,从而减少责任事故的发生。我国目前在理论界这一重要论题鲜有涉及,本文从绩效管理的角度来思考安全事故的防范,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我国目前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1)绩效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的确定未突出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

设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管理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前提。许多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如何科学地设定绩效考核内容及相应的评价标准。企业在制定考核内容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①片面地追求考核内容的全面和完整,没有抓住关键指标。例如在制定考核标准和目标时,大多数企业都体现了德、能、勤、绩这几个方面的考核,但其中的关键性业绩指标,如安全生产指标却未得到足够重视,结果最终影响组织绩效。②缺少量化指标。考核一旦缺少可度量的客观标准,就会掺杂较多的主观因素或感情因素,甚至在工作中还受到“人情”、“关系”等种种因素的干扰,导致考核的误差和偏见,从而影响了考核工作的严肃性与有效性。

(2)绩效考核没有反馈,结果没有合适利用。

我国大部分企业由于受长期的封闭式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从事的考核工作成为走过场,没有得出有用的考核结果。员工根本不知道应在哪些方面如何改进工作。由于考核者本人未能真正了解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意义与目的,加上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民主的企业文化,使得考核者没有驾御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能力和勇气。发生大的安全事故后,国家及社会更多的是从法律层面追究安全事故责任者的法律责任,而在企业内部本应发挥事前防范作用的绩效考核体系却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导致企业的绩效管理未能对安全事故的预防产生事前的示范效应。

3企业绩效管理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分析

(1)在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中确立安全生产指标,有利于安全生产价值观念的确立。

事故致因理论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人往往是事故的肇事者,在事故致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占有很大比重。既使是来自物的方面的原因,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也往往隐藏着行为的失误。因此,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十分重要。

安全生产价值观能够从观念上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 转变成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按章作业”转变成“我要按章作业”,实现从“习惯性违章”转向“习惯性不违章”。

企业安全生产价值观的确立,可以发挥以下功能:①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每一个企业职工都能意识到安全的涵义、对安全的责任、应具有的道德,从而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②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是对企业一切方面、一切人的管理,还承担着对社会人的安全法规、安全知识的宣传。这就要求企业的一切部门、 一切人员都要为实现安全生产而协调一致,不能出现任何障碍。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依靠企业安全文化积淀共同的安全行为准则。③使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状态。实践证明,单纯靠改善生产设施、设备并不能保证企业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行,还必须有高水平的管理和高素质的职工。不论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还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企业安全文化都是最根本的基础。 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安全警醒人,只有通过绩效评估与绩效考核反馈,长期渗透性加深干部及职工对安全准则、安全意识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企业相关制度的出台,进而使职工表现出高效规范的安全行为,最终体现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地安全稳定运行。

(2)在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中强化安全生产考评,有利于防控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能够为自己的作为或不作为进行理性的选择,制度的作用就在于从规范上对这些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博弈论认为,一种制度安排如果要发生效力,必须使利益各方博弈达到纳什均衡,否则,这种制度安排将缺乏效率。纳什均衡是通过相关利益主体以其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条件进行博弈规则的选择最终达成均衡来实现的。相关主体的利益分享机制的达成体现为制度对资源的配置。

企业通过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合理的约束职工的生产行为,平衡好企业的经济效益追求和安全生产的冲突。通过设置能够量化的考核指标,加大对不安全生产行为的惩处力度,迫使企业职工进行理性的生产行为,从而达到政府、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纳什均衡。

4构建安全生产绩效管理体系的对策思路

(1)实施绩效管理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①考核内容量化、具体化的原则。绩效考核必须以能够考核为前提。要尽力使内容量化,防止考核内容虚化、一般化、原则化。即使不能量化的内容,也应尽力使其具体化,具体化到能够把握评价的程度。

②考核结果“三重挂钩”原则。一是与每个组织和员工的经济收入挂钩,防止空运转,在管理之外作“体外循环”;二是与组织和员工个人工作评先挂钩,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的依据,防止拍脑门、凭印象;三是与考察管理者职务升降挂钩,真正做到按业绩、过错、能力用人,杜绝“带病提拨”。

(2)构建安全生产绩效评价体系的重点环节。

①绩效考核内容的设定。

首先要明确定义合理的绩效标准,选择搭配合理的考核方法。在考核标准的确立上,要将安全生产明确为量化考核的重要指标。其次要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通过把员工实际的工作绩效与理想的工作绩效进行比较从而进行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及工作分析做到合适的岗位使用合适的人才,以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②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制度化。

良好的绩效沟通能够及时为员工的行为是否合规进行反馈,以不断强化其安全生产的观念。沟通应该贯穿于绩效考核的整个过程。考核者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开始就应该与员工进行充分的协商,在整个考核流程中始终与被考核者保持联系,考核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并指出不足以及改进意见。

③重视绩效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物质层面的激励可以创造一种正向的反馈体系。企业应通过对合规生产行为的奖励,对违规行为的惩处,起到对员工生产行为的正确示范效应。

5结语

现代企业中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对规制企业员工的违规行为,引导员工安全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强调安全生产在绩效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构建科学的安全生产绩效评价体系,对于防治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伟.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3).

[2]王则柯,李杰.博弈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3

核安全人人有责,因此核安全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全员参与,且在核安全面前人人平等。核电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任何问题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都源于人为错误,其中核电站超过50%的安全重大事件是人为错误导致的。因此,只有当每个人都致力于“减少或防止人为错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影响”这一核安全共同目标时,才能获得最高水平的核安全,只有企业核安全文化得到广大员工的理解并时刻铭记于心,才能使员工们潜在的劳动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这时候,核安全文化才能够真正成为核电企业发展的坚实动力,为核电厂的建设和运行保驾护航。

QC小组活动需要发挥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员工积极性。它是以员工自愿参加为基础,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各岗位人员均可参加。在QC小组开展的活动中要强调全员参与,且所有成员地位平等,有利于人的潜能发挥,锻炼员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这些能力的提高和环境的创造,正是减少人为错误,将核工业严谨的工作作风融入日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只有做到“全员参与、以人为本”,无论是企业核安全文化建设,还是QC小组活动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失去了这个支撑,就只是走形式,搞表面文章了。

企业核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QC小组活动紧密围绕公司方针目标和日常工作的难点、薄弱环节,坚持“小、实、活、新”的原则,能够较好地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QC小组具有以下4个特点:第一,具有明显的自主性,是以职工自愿参加为基础的;第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不仅包括领导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且更注重吸引在生产一线的人员参加;第三,高度的民主性,人人平等,不分职位与技术等级高低;第四,严密的科学性,QC小组在活动中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坚持用数据说话,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凭“想当然”或个人经验。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核电企业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提高了管理水平,培养了员工“严谨的工作方法、质疑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精神”,这也是与核安全文化相统一的,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员工的内在意识。

核安全文化是核电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和行业健康发展的无形保障。QC小组活动围绕核电企业的中心工作即核电站建设和运营,不断改进工作质量,增强了全体员工核安全高于一切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了核安全文化的落地。核安全文化的“虚”与企业管理活动及各级员工行为的“实”的结合,使核安全文化建设得到丰富和提升,在这种意义上来说,QC小组活动的开展是企业核安全文化的有效载体和手段。

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4

1公安院校贯彻“政治建警”原则的本质要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安院校忠诚教育既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也是由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人民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政治建警”是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首要原则,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公安院校作为人民警察的摇篮和人才培养基地,必须把忠诚教育放在公安院校教育的首位,以此突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主题,这也是公安院校培养合格人民警察的必然要求,如果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就会在公安院校的意识形态领域丧失主动权,失去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思想阵地,公安基础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就失去了方向指引,后果极为严重。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强化忠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把握公安教育的方向性,实现公安教育的价值。

2实现公安院校忠诚教育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中央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行动指南和指导方针。忠诚教育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和核心,然而,就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现状而言,出现了忠诚教育缺失、效果弱化,忠诚教育似有实无,流于形式的倾向,不仅不利于突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也不利于公安院校学生忠诚品格的培养,为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忠诚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开发忠诚教育的隐性资源,营造公安院校的忠诚文化氛围,拓展忠诚教育的有效形式,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未来公安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形成特色鲜明的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3促进公安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个体的发展在于其自身需要的满足和发展、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人的本质的发展三个方面,其中,实现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和健康的体魄,更强调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必要的价值观教育和道德养成也是个体成才必不可少的前提。就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现状而言,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国内社会发展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公安院校大学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思想独立、富于创造;渴望被尊重、自主性增强;抵触僵化教条、适应灵活多变;反对千人一面、个体差异性大等等。为此,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公安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理论导向和行动指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帮助大学生树立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定信念,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大学生成长提供精神滋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公安院校学生坚守的行为准则,为促进公安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忠诚教育的主要内容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对党忠诚的外延不断丰富和扩展

忠于党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公安机关的性质决定的,它体现了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以及公安队伍的本质属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党忠诚的理解不应该仅局限于流血牺牲和绝对服从;其表现形式可以很丰富而多样、灵活而具体,例如在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自觉学习和践行,在组织上对党的路线方针的理解认同和贯彻执行;在岗位中对本职工作的执着热爱和无私奉献,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自觉运用,都可以很生动地诠释对党忠诚的内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了人民警察的忠诚信念,有利于把个人理想与为人民服务紧密相连

对于公安院校大学生而言,人民警察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保一方平安的社会责任和践行信仰的坚定信念。个人的理想和价值,只有同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相结合,才有实现的可能性。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坚持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胜信念,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履行职业忠诚的实践中实现人民警察的价值。

3忠于国家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人民警察职业中的生动体现

忠于国家体现了人民警察的最高价值追求,核心是对祖国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人民警察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特殊的重要性,这种制度角色决定了他们在忠于祖国方面的至上性和至高要求。同时,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仅意味着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至高无上,也强调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对人民警察个体利益的维护和尊重,激发个体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4社会主义荣辱观界定了人民警察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更是人民警察践行忠诚必备的道德前提。只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人民警察才能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自觉增强人民警察职业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和忠诚度,忠于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忠诚教育的现实途径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忠诚教育的全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营造浓厚的忠诚文化氛围,加强公安实践锻炼,积极拓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忠诚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相结合,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感染力和信服力。

1充分发挥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以忠诚教育内容为基础,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学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忠诚教育中,重新进行教学设计、设置教学案例、进行重点讲解,开展专题讲座,循序渐进地完成教育过程,而非生硬的灌输和说教。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契机,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辅助教材建设,增强课堂教学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定学生的职业理想,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塑造忠诚品格,帮助学生完成从一名在校大学生向一名预备警官的转变。

2加强公安院校忠诚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有效载体,在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和塑造忠诚品格的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必须加强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为内容的忠诚文化建设,为公安院校忠诚教育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把握忠诚文化

建设的政治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忠诚文化的建设力量,以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引领忠诚文化建设的主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形成忠诚警魂和校园文明风尚。具体而言,以忠诚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校园后勤服务、以文明的警容风纪为主题的校园评比活动等,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都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有助于形成既符合时代特征又反映人民警察职业特点的公安特色文化。

3加强公安实践锻炼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忠诚教育需要经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过程,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所认知和了解,通过实践锻炼,帮助学生强化理解和感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人民警察职业规范相结合,完成情感熏陶、忠诚品格培养的过程,使学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职业理想和精神追求。公安实习(见习)为公安院校学生搭建了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对于促进公安院校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职业责任感,完成向预备警官的角色转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社团活动,网络教育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成为实践锻炼的有益形式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4加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忠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施加者和调控者,教师能否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并深入浅出地解读教学内容,是教育效果能否得到提升的关键。优秀的教师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循序渐进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蹩脚的教师非但不能提升教育效果,反而造成枯燥的形式和生硬的说教使受教育者产生抵触心理。这就给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公安院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制度、政策、时间以及相关硬件方面为理论课教师提供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通过进修、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要定期深入到公安一线参加实践锻炼,发现公安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未来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将实践锻炼经验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选择学生易于接受又满足职业需要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综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忠诚教育,不只是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责任,公安院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以及科研部门应该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整合教育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5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频发的安全事故愈来愈受到国家以及人民的高度关注。在安全工程专业中,《安全管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好《安全管理学》这门课程对于从事安全领域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安全管理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如果教师授课方式过于单一且偏重理论,可能导致学生对此门课失去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本文通过分析该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系列改进的教育方法,以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一、《安全管理学》的教学现状

《安全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渗透性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其内容不仅有安全工程学的知识,而且包含很多管理学上的内容,因此它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安全管理学》由于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性,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目前我校在《安全管理学》的教学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

一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讲课都以书本为主,所以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安全管理学》这种综合性课程来说,书本上都是一些概念性的内容,没有任何工作管理经验的学生很难理解书本上面的内容,因此造成了很多学生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二)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安全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目,因此老师必须强化实践的讲解从而有利于学生们对安全管理的理解。但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一般只是自己讲,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因此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

(三)学生对于《安全管理学》的不重视

修读《安全管理学》这一课程的学生一般都来自安全工程专业,他们因为长时间接受工科学科的影响从而对于管理类学科有误解,认为管理类学科都只是文字类的学科,没有实在的价值。因此,这造成了学生对《安全管理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考核方式过于僵化和单一

《安全管理学》教材里的内容大多数是以文字为主,很少有公式例题之类工科生易于学习的表现形式。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误以为《安全管理学》只是一门“背诵性”的课程。而考试方式也只是以传统方式为主,即老师出卷子,考查学生对于各个概念的背诵情况。因此,这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安全管理学》课程改进的方式

(一)强化安全文化教育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各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是一种超越一切之上的观念,即安全问题要保证得到重视。要想学生对《安全管理学》这门课程有足够的重视,首先必须强化学生对安全的重视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该重视对学生安全文化的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设计的比赛,学生们设计各种符合安全文化宣传的海报、绘画、展板、公益视频等,将作品在校园内进行展示并进行评比,通过这些方式营造出一种良好氛围,让学生重视安全问题,从而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增加事故案例教学

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讲解时,除了要注重书本理论,还要巧妙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视频、音乐、案例讲解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使书本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互结合。比如:教师在每一次上课前,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近期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并要求每一位同学在上课期间汇报一次国内外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措施,老师再针对学生所汇报的案例进行补充,加入理论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化被动学习为主动,独立自主地去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应用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一个群体,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无法让学生去展现他们的创造力。教师和学生应该互换角色,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的作用,通过老师的引导与启发,鼓励学生思考,大胆谈出自己的观点。例如:老师可以举行一次辩论赛,?q论在企业中安全重要还是利益更重要。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准备辩论材料以及辩论的过程都是一个在学习的过程,而且这也摆脱了烦琐无味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

《安全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只依靠在课堂中的学习,学生很难将知识消化吸收。因此,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并开展风险排查活动,查看企业中存在着哪些安全隐患,这样不仅使学生们了解企业中的安全管理应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课程考核选取开放性试题

课程考核可评估学生成绩,检验教师教学效果,更能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通常情况下,《安全管理学》的考核都是考查学生对于各个概念的背诵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中不认真学习,考前两天再临时背背书上的概念。这样只会培养出更多死记硬背的“优秀学生”。因此,课程考核应多选取一些开发性题目,这样可以较好地反应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创新能力。考试的材料一般应选取近期发生的事故案例,让学生结合《安全管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三、改?M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及建议

通过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改进的教学方式极大鼓励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考试形式新颖而且很“接地气”,学生反馈的结果都充分地证明此次教学改进所取得的效果。改进后的教学方式注重过程考核,使得学生在课堂前预习准备阶段和课堂后作业完成阶段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大幅度提升。比较去年的考试成绩,今年理论课成绩平均提升了17%。同时进一步提出改进的建议:(1)启发自主讨论环节中有些小组团队意识不够强,小组里面就少数几个人表现积极。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要敢于表现自己,多与同学沟通,同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根据反馈情况随时调整课程计划。(2)虽然大多数同学对此次教学改进都表示很满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同学更加习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还不太适应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身份的转变。故而,实际教学中,可以精简小组,并将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的职责都安排到位,确保分工明确。

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塑造;焦化企业;特色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1

一、国有焦化企业塑造特色文化的重要意义

国有焦化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与技术人才结构单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职工素质差、文化水平低,职工技能培训不足.国有焦化企业的思维观念,信息传播手段,管理技术都较为落后,不论是高层领导还是普通职工,大多数人对企业面临的转型危机、市场危机的认识远远不够,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建设和发展国有焦化企业特色文化,能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员工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能够帮助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二、国有焦化企业目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激励体制与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缺失,体现在没有把企业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密结合起来,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名牌战略结合起来。激励体制的缺失,体现在没有抓住人性的根本点来进行激励。

(二)干部职工建设企业文化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及创造,国有焦化企业干部职工建设企业文化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

(三)官僚作风导致文化建设效率低下

在国有焦化企业中,官僚作风在某些方面还是比较严重的。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领导层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经常相互推诿扯皮,使得文化建设的效率低下。

(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塑造

长期以来,国有焦化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意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对此关注的力度不够,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五)文化信息传播速度缓慢方式落后

国有焦化企业在文化信息传播速度方面较为缓慢,传播手段较为落后,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时展不匹配,管理效率上与时代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不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潮流。

(六)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未能恰当结合

焦化行业,安全生产观念应放在首要位置。国有焦化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未能将安全生产融入其中,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宗旨相结合。

三、对塑造国有焦化企业特色文化的思考

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塑造激励创新的特色文化,核心竞争顾客至上的特色文化,和谐安全的特色文化,廉洁高效与传播时效的特色文化,为企业转型、绿色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一)塑造激励创新的特色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激励体系,好的企业文化一定是抓住了人性的根本点来进行激励的。长期以来国有焦化企业观念较为落后,缺乏创新思维。国有焦化企业要建立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激励体制,抓住人性的根本点来进行激励,要把企业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密结合起来,将发展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将业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的提高有效结合起来,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名牌战略结合起来。要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注重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激励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把新渗透于整个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建立创新机制与文化,体现出思维创新化的时代特征。

(二)塑造核心竞争与顾客至上的特色文化

1.核心竞争的特色

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决策力、支持力、执行力,只有核心竞争力强大的企业,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国有焦化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核心竞争、核心价值特色文化,来构建人才领先的氛围,顺应时展的要求。

2.顾客至上的特色

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必须建设顾客至上的特色文化,将良知、良心、善心、善根的真挚情感,作为最基本最朴素的道理和人文精神转化成公司的理想、理念、价值取向、制度等各种具体文化。将顾客放在经营活动的首要地位,要求员工以顾客为友,以顾客为师,尽量满足每一位顾客的不同需求,以个性化关怀,培养出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实现从满足顾客需求到创造顾客需求的转变。

(三)塑造安全和谐的特色文化

1.安全的特色

焦化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职工的安全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安全文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保证。国有焦化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将安全生产融入其中,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宗旨相结合,树立不安全不生产,努力创造安全条件去生产的安全理念、安全文化。

2.和谐的特色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国有焦化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国有焦化企业要建设具有特色的、统一的文化理念体系,深入发展“和谐文化”,全面落实系列讲话精神,将新时期党的和谐理论、传统的“和谐”文化与企业治理密切结合,塑造和谐安全的企业特色文化。

(四)塑造廉洁高效与传播时效的特色文化

1.廉洁高效的特色

国有焦化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绿色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塑造廉洁高效的特色文化,使廉洁成为一种习惯,让高效贯穿企业文化的各方面。要建立与廉洁文化相适应的政治规范和法律规范,从日常培训入手,培养员工的高生产率、高度的创新能力、极高的忠诚度,使廉洁高效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自觉,从而为企业飞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传播时效的特色

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必须考虑文化信息的传播时效。明确思路,广开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兴媒体平台,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宣传,同时引导认同与支持企业文化的员工,通过时时工作、时时言论等方式及时、高效的传递企业文化信息,传递企业正能量。国有焦化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时,无论内容还是宣传形式都要高度重视信息的时效性,这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是企业实现安全和谐、绿色跨越发展的重要条件。

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国有焦化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塑造激励创新的特色文化,核心竞争与顾客至上的特色文化,安全与和谐的特色文化,廉洁高效与传播时效的特色文化,巧妙的将不同的特色文化融合进企业健康发展之中,以塑造特色文化来引领国有焦化企业绿色发展、转型跨越发展、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