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作用和功效范例6篇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范文1

【关键词】黄芪 化学成分 指纹图谱 药理作用

黄芪,又称北芪、元芪或黄耆,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的化学成分,已分离出的有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酮、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胡萝卜素、叶酸等,其中黄芪多糖、皂甙、黄酮等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有多种药理作用.但是中药材黄芪由于产地、采收季节和生长年限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不同来源的同种黄芪的化学组成也可能不同,这就必然影响到中医的临床疗效和中药的实验研究.因此能够全面反应中药所含化学种类和数 1 黄芪的化学成分

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类等[1].

多糖类化合物有葡聚糖、杂多糖,葡聚糖有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两类,黄酮类化合物有黄酮、异黄酮、异黄烷和紫檀烷四类,黄芪所含黄酮主要为黄酮类.皂苷类化合物有黄芪皂苷和大豆皂苷,目前从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已分离出40多种皂甙.黄芪中所含的氨基酸类物质共25种.另外黄芪中还含有单糖、蛋白质、核黄素、叶酸,正十六醇等成分,以及钪,铬,钴,铜,硒,钼,铯,铁,锰,锌,铷等14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2 构建中药黄芪指纹图谱的主要技术手段

由于中药的成分十分复杂,现阶段不能做到对每种药味和每种成分的逐一鉴定,因此,一种能够使中药的检出尽可能多地反映其全貌的方法-指纹图谱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的重视.

目前中药指纹图谱的手段主要是色谱法和光谱法,这其中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HPCE),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以及核磁共振法(NMR),X射线衍射法(XRD),高速逆流色谱法,DNA指纹图谱,联用指纹图谱等,以及圆二色指纹图谱及化学振荡指纹图谱等新发展的检测手段[2].

近年来对黄芪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以色谱法为主,其中包括HPLC-UV,HPLC-ELSD,HPLC-MSD等方法.

3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黄芪多糖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细胞生理代谢,提高巨噬细胞活性,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保护心血管系统、调节血糖、降血压和抗病毒作用,是理想的免疫增强剂.黄芪皂苷能促进淋巴B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形成.

3.2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黄芪由于能调节免疫,抑制病毒繁殖,保护心肌细胞,增强心肌收缩力,利尿,扩血管,抗缺氧,明显改善心功能等而广泛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肺心病,高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3.3对肝肾器官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黄芪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促进细胞代谢、利尿消肿、减少尿白蛋白排泄、促肝脏合成白蛋白、降脂、调节免疫、降血压等作用,以保护肾脏细胞免受伤害.黄芪中富含的皂甙、多糖、异黄酮类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及硒元素等能降低顺铂等化疗药物的肾毒性.

3.4抗肿瘤、降糖作用

黄芪富含硒,硒能抑制癌细胞的氧化磷酸化,并对各种金属如镉、汞等一些化学致癌物有拮抗作用.黄芪多糖对多种实验型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芪多糖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形成,促进T淋巴细胞转化,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黄芪注射液配合化疗可减轻化疗药物对机体各种功能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注射用黄芪多糖是目前较理想的安全有效肿瘤用药.

3.5抑制病毒、抗菌作用

黄芪多糖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其抗病毒原理:刺激巨噬细胞和 T 细胞的功能,使E环形成细胞数增加,诱生细胞因子,促进白细胞介素诱生,而使动物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黄芪多糖的抗细菌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药物对细散及其毒性产物的直接抑杀和解毒作用,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通过调动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而发挥扶正祛邪抑菌,杀菌作用.

3.6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保护.

4 结语

黄芪含有多种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和对中药研究的继续深入,黄芪的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也将更加明确,其临床应用的范围和适应性也将更加广泛.

参 考 文 献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范文2

人体的气血由盛渐衰,运行由通畅而渐凝涩。临床出现以功能低下或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些疾病,如心功能衰竭、循环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所以,黄芪在老年病科应用尤为广泛和重要,临床中应用于老年心、脑血管病,老年皮肤瘙痒症、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的治疗均显现出极佳的效果。其中对心脑血管药理作用最为显著。

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始于上世纪,通过不断研究与摸索,已确立很多成分的具体结构。尤其近10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水平的药效研究更肯定了黄芪的药理作用。由于黄芪丰富的化学组成,其药理作用也较为全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老年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黄芪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具有耐缺氧、可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血管、改善缺血、缺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抗氧化物的损伤及对血管的舒缩调节。黄芪皂苷Ⅳ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不但对正常和心功能受抑制大鼠左室表现正性肌力作用,且对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改善作用,而不增加心肌耗氧[1],能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改善衰竭心脏的功能[2]。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与下降速率振幅下降,对心功能损害和心肌缺血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3],抑制缺氧心肌细胞的凋亡[4]。同时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区域血管阻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黄芪还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游走与增值,提高内皮细胞整合素活性,具有较好的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5]。还有较好的降脂作用,黄芪多糖用于治疗抗动脉粥样硬化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MDA和ET有明显降低,并升高NO、SOD及总抗氧化活力[6]。黄芪可增加人体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降低尿蛋白水平,并通过增加心搏出量或扩张血管达到升高血压或降低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7]。

2 老年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黄芪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尤其是改善脑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小板聚集力,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增强脑细胞耐缺氧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血压和利尿降低脑水肿等,使脑细胞得到保护,并增强了受损脑细胞的修复功能[8]。黄芪甲苷是一种脑组织保护剂可以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防止缺血后及再灌注血脑屏障的破坏,保护脑组织[9]。黄芪可增强脑缺血后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抗凋亡的作用[10]。黄芪具有抗自由基减少脑缺血后水肿[11],保护血脑屏障等作用[9],对抗炎性介质[12],对缺血后脑组织具有多种保护作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具有减轻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作用,以早期用药疗效更好[13、14]。

3 老年消化系疾病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黄芪具有托疮生肌之功,对溃疡面的修复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5],在合并溃疡出血的病例中,黄芪在补气的同时,增强了气能摄血之功,从而使出血得以控制,对胃及十二指溃疡有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抑制胃酸分泌,减少游离酸和总酸度使胃酸值上升,具有保护胃粘膜屏障的作用,增进胃粘膜的修复,促使溃疡愈合,临床上对消化性溃疡有显著疗效[16、17]。改善胃粘膜的血供情况,使得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量增加,组织营养状况得以改善,从而具有抑制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18]。具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作用,光镜下的形态学改变亦可证实两药对无水乙醇致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明显的胃黏膜保护作用[19、20]。对肝脏具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

4 调节免疫及抗肿瘤的作用研究

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数、 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显著升高,促进抗体形成,促进 T 淋巴细胞转化,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黄芪注射液配合化疗可减轻化疗药物对机体各种功能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肿瘤患者细胞的免疫功能[8]。能提高淋巴细胞相的补体受体活性,其中主要是 CR1的活性,而CR1为B细胞激活的调节剂[21],使红细胞C3bR花环率显著上升[22]。可直接或通过刺激自然杀伤细胞毒因子释放促进外周血单核细胞的NK细胞活性[23]。显示出或增强或抑制的免疫反应,具有免疫调节的双向性[24]。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或免疫增强剂通过调节整体细胞免疫功能来增强IL2/LAK抗肿瘤作用[25、26]。

5 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黄芪黄酮可以减少自由基的过氧化反应,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具有抗衰老的作用。黄芪能够使模型大鼠体内血清MDA和心肌组织脂褐素(LPF)含量降低,升高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降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升高,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而发挥抗衰老作用[27、28]。能通过增加内生性的抗氧化酶 SOD、GSH-Px的活性,稳定细胞膜,从而减轻神经细胞损害,延缓细胞衰老[29]。

6 其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赵德成等[30]对4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80mL, 每日1次静脉滴注,10天为1个疗程,认为黄芪注射液能改善血液流变,减轻局部充血水肿,使腺体缩小,膀胱残余尿量减少,能明显改善排尿梗阻症状,取得较好效果。黄芪能上调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和促进Ⅰ、Ⅲ型胶原的合成[31]。对造血功能障碍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血细胞数下降也有明显的回升作用[32]。

7 不良反应

梁增杰[33]报道由黄芪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32例中,发热13 例;皮肤过敏9例;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眩晕、烦燥等2例;心血管系统反应如心悸等2例;消化系统反应如厌食、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 腹泻等1例;过敏性休克2例;泌尿系统反应如肾损害1例;血液系统反应1例(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紫癜); 呼吸系统反应如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哮喘等2例。赖瑛等[34]统计文献资料,黄芪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71例中,过敏性休克居首位,共19例,占 26.8%;其次为药物热15例,占21.1%。笔者在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不良反应4例,其中皮肤过敏3例,药物热1例。

黄芪成分较为复杂,对人体的作用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与老年病疾病谱、病因病理的多因素、多环节发病机制相吻合。能够合理解决单体药物在治疗学上的瓶颈。对老年病的治疗有着广阔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艳霞,刘在萍,焦建杰等.黄芪苷Ⅳ对正常和心功能受抑制大鼠左心室心肌力学的影响[J].中草药,2001,32(4):332-334.

[2]李书瑞,郝建峰,王怡等.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3,20(6):56-57.

[3]周吉燕,樊懿,孔建龙等.黄芪中不同提取成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功能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5):

300.

[4]彭定风,柯丽,李论等.黄芪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19(4):234-236.

[5]樊奥光,刘建仁,曾展鹏.治疗性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3,3(3):179 - 181.

[6]吴勇,欧阳静萍,涂淑珍等.黄芪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2,4(1):21.

[7]查益中. 黄芪对血压的双相调节作用[J]. 中医杂志,2000, 41(6):329.

[8]蒋喜巧.黄芪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0,3(4):76

[9]罗玉敏,秦震.黄芪甲苷对大鼠局灶脑缺血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0,8(4):280

[10]张斌,雄鹰.黄芪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968

[11]袁琼兰,李瑞祥.大鼠局造型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的研究[J].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30(3):401

[12]屠永华,李岚.炎性细胞因子与脑缺血[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9

[13]许东, 胡治平, 秦毅等.黄芪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1):37

[14]孙征,王登科,张海宇等.黄芪注射液对早期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CytC和线粒体ATPase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5):407

[15]张宏.黄芪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J].医药论坛杂志, 2005,26(14):78

[16]陈支红,草孟珍,张兰琼.黄芪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32例[J].中医函授通讯,1999,18(2):40

[17]孙雪莲,黄可儿,冯小权等.黄芪皂苷及黄芪甲苷对慢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1,27(2):75

[18]王茵萍,孙茂峰,范刚启等.穴注黄芪、当归注射液对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血流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3,28(1):33

[19]孙雪莲,黄可儿,匡忠生等.黄芪皂苷类不同有效组分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5):

1181.

[20]赵维中,王宇翎,章家胜等.黄蔑精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研究[J].基层中药杂志,1999,13(2):14

[21]刘景田.血液免疫学研究[M].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1998:190.

[22]申志强,孙俊秀,黄立新.黄芪治疗选择性IgA缺乏的疗效[J].新药与临床,1997,16(4):246-247.

[23]管月帆.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肺炎时细胞免疫功能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学,2007,5(2):41-42.

[24]宋宝辉,于新慧.黄芪对小鼠巨噬细胞、IL-2 调节作用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6(5):10-11.

[25]王光,周正任,娄丹等.黄芪多糖对IL2/LAK抗肿瘤增强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4,10(6):359.

[26]周淑英,卢振初,王佾先等.黄芪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J].药物生物技术,1995,2(2):22.

[27]李淑华,冯芹喜.黄芪黄铜(AF)延缓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医药世界,2007,2:40-41.

[28]许静,秦小红,薛梅.黄芪对D2半乳糖衰老大鼠脂质过氧化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07,33(6):596-597.

[29]Dehong Yu, Yanl ongDuan, YongmingBao. Is oflavonoids from Astragalus mongholicus protect PC12 cells from toxicity induced by l-glutamate[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5,

98 (1-2):89-94.

[30]赵德成,赵艳霞.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 (11):1442

[31]邓家德,肖正华,凌艳英等.黄芪对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合成Ⅰ、Ⅲ型胶原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7,18(4):128

[32]张仲平,洪介民.黄芪多糖对体外人骨髓造血祖细胞生成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1):l6.

[33]梁增杰.黄芪注射液的过敏反应及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2):76~77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范文3

[关键词]中药 黄芪 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4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354-01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增强免疫功能

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著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正常人服用后,血浆IgM,IgE显著增加,以全草效果最好。黄芪能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具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和增加脾重的作用。以上作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存在,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同样有明显作用。黄芪对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有增强作用,还有双向调节作用。黄芪的有效成分F3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对癌症患者淋巴细胞功能有完全的恢复作用,在体内动物模型试验中显示出可全部逆转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提示黄芪成分在免疫治疗中可能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生物反应调节剂。黄芪可以提高淋巴因子(白介素一2)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LAK)的活性。

2 对干扰素的作用

黄芪具有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易感冒者在感冒流行季节服用黄芪,不仅可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可使感冒症状较轻,病程较短。

3 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黄芪多糖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能显著延长氢化可的松耗竭小鼠的游泳时间和增加肾上腺素重量,对小鼠多种缺氧模型均具有显著的耐受能力,可明显减少全身性耗氧以及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黄芪多糖有明显的耐低温作用,能使正常以及虚损小鼠的抗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4 促进机体代谢

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增强,这可能是通过细胞内cAMP,?cGMP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黄芪还能促进血清和肝脏的蛋白质更新,对蛋白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黄芪扶正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5 改善心功能

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著,表现为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出血量增多。100%黄芪注射液可使离体心脏收缩加强、加快。黄芪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还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延长有效不应期所致。

6 降压作用

以黄芪煎剂、水浸剂、醇浸剂皮下或静脉注射于麻醉动物(犬、猫、兔),均可使血压下降,且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降压作用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结果。将黄芪注射液注入实验犬的冠脉、椎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脑血管、肠血管等内脏血管,可使血管阻力指数下降,但注入肾动脉,肾血管阻力指数反而增高,提示黄芪对肾血管的作用与对其他部位血管不同。

7 保肝作用

黄芪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对小白鼠四氯化碳性肝炎有保护作用。黄芪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转阴也有一定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8 调节血糖

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显著下降,并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水平升高,而对胰岛素低血糖无明显影响。

9 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黄芪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B,c及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的致病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

10 激素样作用

黄芪具有类似激素样作用,可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对小鼠的发育有良好的影响。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范文4

[关键词] 黄芪产业;山西;创新驱动;对策思考

[Abstract] Shanxi,a traditional production area to produce genuine Astragali Radix of high quality,has experienced major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resources. This area once accounted for half of Astragali Radix industry,but now only serves as the largest supply area of traditional wild Astragali Radix. Furthermore,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Shanxi Astragali Radix industry will become more prominent and more important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face of the diversity of market demands,especially for the strong demands of high-end Astragali Radix. In addition,Astragalus industry involves the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second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n many areas,and it is typical and representativ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However,the applic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Shanxi Astragali Radix have been restricted due to the problems such as blind promotion of transplant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and lac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luding efficacy investigation,safety evaluation,standardization and controllability studies. Therefore,we would analyze the production history,resource structure,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 in this paper,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order to make Astragali Radix industry bigger and stronger through innovation-driven and make benefits for demos. This though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exploratory development of other large varieties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Key words] Astragali Radix industry;Shanxi;innovation-driven;thinking and countermeasures

doi:10.4268/cjcmm20162429

S芪为常用大宗中药材,素有“十药八芪”之称,是中医补气圣药,被李时珍誉为“补药之长”。中国是商品黄芪唯一的产地和出口国,其出口量曾一度在我国中药材出口中排在1 000万美元以上的7个品种之首[1],至2013年出口额已达2 136.59万美元[2]。黄芪既是中药也是保健品原料,含黄芪的中成药多达200余种[1],以黄芪为原料的上市保健品达160余种[3],民间也将黄芪作为重要的滋补食材。除此之外,中兽药、饲料添加剂、化妆品中黄芪的应用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据近年中药材天地网统计,黄芪出口、药用、食用和其他用途的年需求量在3.5万t以上,位列40种大宗中药材品种的前10名[4]。黄芪产业涉及到一、二、三产业诸多领域同步发展,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产业化开发将在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山西作为优质道地黄芪的传统产区,曾经占我国黄芪产业的半壁江山,经历了资源格局的重大变化,目前只是传统芪商品的最大产地,面对多样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对优质高端黄芪的强劲需求,山西黄芪产业的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本文通过对山西黄芪生产历史、资源现状、科研基础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山西黄芪药材大品种的科研思路与产业发展思考,旨在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快速促进产业发展。

1 山西黄芪资源地位分析

1.1 山西黄芪生产历史及资源格局

我国黄芪资源分布区自解放以来,经历了从传统区到新产区,药材供应从传统的野生黄芪到栽培为主、野生为辅的重大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1]。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是黄芪资源的紧缺期,药材供应全部是野生或半野生的传统黄芪(种子直播,生长6年以上),主要为山西、内蒙古的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 (Bge.),以及东北三省的膜荚黄芪A. membranaceus (Fisch.) Bge.。随着市场黄芪需求量的快速增加,传统野生黄芪因生长周期长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黄芪资源进入无序生产期,尤其是山西传统芪产量大起大跌,出口受阻,产业发展受到重创。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是黄芪资源的扩张期,一方面由于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导向性,另一方面,育苗移栽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使得移栽黄芪凭借易种、易管理、易收的优点,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不断增加。特别是甘肃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发展移栽芪,生长年限一般为2~3年,总产量已占到全国黄芪产量的60%以上,在药材供应方面,移栽芪的供应量超过了传统芪,甘肃也取代山西成为蒙古黄芪新的主产区,总资源量已能满足需求。21世纪以来,黄芪资源总量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但其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移栽芪占黄芪总产量的80%以上,成为黄芪的主要商品来源,而仿野生种植的传统芪成为稀缺资源,在山西北部尚有一定规模,主要分布于恒山山脉及其周边县市,其优质商品“浑源芪”(或称“西芪”、“恒山黄芪”),以及周边管涔山的“大岚芪”[5],虽然供应量仅占总需求量的10%左右,但价格优势十分明显,外销价格是陕西生产的传统黄芪(壮芪)的2倍,是内蒙古生产的移栽芪的4~5倍,是甘肃生产的移栽芪的8~10倍[6]。目前,山西省野生黄芪分布面积约为200余万亩(1亩=667 m2),现有黄芪人工种植面积约20万亩,2015年,山西省传统鲜芪总产1 500 t,实现产值近5 000万元。

1.2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与科技投入保存了山西优质传统黄芪资源

“十五”末期,山西浑源黄芪得到科技部支撑计划“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项目的支持,“十一五”得到山西省科技厅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在科技的引领下,浑源黄芪种植基地于2009年取得国家GAP认证,逐渐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十二五”期间山西迎来了黄芪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大同市确定了“百园立农”重大工程,浑源黄芪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被列其中,浑源县制定了专项规划《浑源县黄芪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此外,黄芪产业分别获得山西省政府的“道地中药材扶贫产业项目”,国家发改委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及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区域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及大宗中药材综合开发技术研究”等的支持,才使山西传统黄芪这一优质资源的基因库、种植及加工技术等得以保存,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也稳步提升,为“十三五”的大健康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为山西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方向。由此可见,虽然山西黄芪资源在全国黄芪产业中的地位(产量曾占据半壁江山且为优质黄芪主产区)发生了变化,但因其独特的恒山山脉自然环境和行业内的品质认同,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以及科技界的支持,使得恒山黄芪的优良种质资源得以保留并逐步扩大,成为传统黄芪商品的主要供应区。

2 山西黄芪产业发展进展

近5年来黄芪产业在种植技术、标准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2.1 山西的商品黄芪种植区划已明确,种植模式与商品规格对应格局形成,规范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山西北部的恒山和管涔山坡陡干旱,有丰富的宜芪坡,特别适宜按传统方式种植主流品种的蒙古黄芪,即传统芪,其主要产地为浑源、应县、繁峙、大同、代县、五寨、宁武、阳高、天镇等,同时,这一地区的平地也适宜移栽芪生长;而山西晋东南太行山中段是传统绵黄芪的原产地,在陡坡山地适宜种植膜荚黄芪的传统芪,在平地可发展该品种的移栽芪。

上述2种生产模式的种植技术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分别建立了传统芪与移栽芪不同的规范化标准操作规程。另外,山西的传统芪澄清了种质混杂问题,因膜荚黄芪为晚花型种质,且不耐旱,在恒山山脉不能产出成熟种子,又在干旱环境中极易死亡,故其种质资源为纯化的蒙古黄芪。但移栽芪因异地调种和生长年限短,存在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混杂的现象。移栽芪种植技术已基本研制出成套农机设备,将实现机械化生产。

2.2 质量标准建设取得进展

2014年,由山西大学、振东制药、丽珠医药集团合作起草的“恒山S芪”标准,被收载于新修订的山西地方药材标准中,不仅规定了基原、生长采收年限与产地范围,还增加了黄芪总多糖的含量测定,HPLC-UV黄酮类指纹图谱以及HPLC-ELSD全成分(黄酮类和皂苷类)指纹图谱,提升了黄芪含量测定项下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限度[7],体现了道地药材标准高于国家药典标准的特点。

2.3 以黄芪为基原的产品开发与转化研究,推动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有效转化

以山西传统芪为原料的中药大品种“参芪扶正注射液”和“黄芪多糖粉针”,促进了我省传统黄芪的产业发展。系列药膳、药茶、礼品芪的开发,与恒山和悬空寺旅游相结合,提升了传统芪的国内影响力。山西省黄芪药材自主消化能力也逐步提高,目前已形成20余个以黄芪为主药的中药制剂品种,如黄芪注射液、芪蛭通络胶囊、贞芪扶正颗粒、新血宝胶囊等,产值约5 000万元。另有正在研发中的新药黄芪总皂苷注射液、中兽药虎芪蓝口服液等品种,也将拉动黄芪产业发展。

2.4 龙头企业不断扩大规模,行业拉动和引领作用凸显

随着科技部积极推进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发改委推进中成药大宗原料基地建设,国内中药大企业陆续进入黄芪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大型企业引领示范中小企业逐渐规范化的良好发展势头。省内非医药行业国新能源集团投入浑源县泽青芪业开发有限公司,扩大传统芪规范化种植基地规模达6万亩以上;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在浑源新建5 000亩传统芪种植基地,并扩大饮片生产规模,特别建设了口服中药饮片GMP生产线,为生产口服饮品提供了产业化基地;国新能源集团正在与应县乾宝黄芪种植专业合作社商谈合作事宜,该合作社在应县已建设2万亩传统芪种植基地,另购置1座宜芪坡荒山,计划扩大面积;五寨县在龙头企业五寨县芪参中药材开发中心的带动下,全县已发展黄芪种植面积1.8万多亩,其中1.4万亩为传统芪,另有近5 000亩平地发展移栽芪;宁武县原同煤集团下属的忻州煤炭运销公司,看到黄芪产业的发展前景而转型,目前已成立宁武县康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种植移栽芪600余亩,同时带动农户发展1 000亩,在荒山上试种传统芪200余亩,为恢复宁武黄芪种植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省外丽珠药业集团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大同丽珠芪源药材有限公司,随着拳头产品“参芪扶正注射液”的用量急剧增大,为保证大品种原料供应,在科技部和发改委的持续支持下,丽珠药业集团也扩大了在浑源的黄芪种植基地规模,推动了黄芪产业的发展。同时,结合黄芪“补气圣药与补药之长”的文化内涵和北岳恒山及其悬空寺的自然人文风光,诸多企业联手打造“恒山-悬空寺-黄芪”精品旅游线路,提升了黄芪的影响力。

3 黄芪产业存在问题

3.1 移栽芪种植技术的突破与盲目推广,影响了优质传统道地芪的发展

我国黄芪产业规模在国际上具有独占性优势,是黄芪的唯一生产与出口国,规模上的优势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后移栽芪种植技术的突破与推广,这一技术的发展显著缩短了黄芪的生长年限,也可实现机械化采挖,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但该技术的盲目推广也挫伤了优质道地传统芪的生产积极性,甚至失去了优质商品如“宁古塔芪(黑龙江)”、“卜奎芪(黑龙江)”、“口芪(内蒙古)”、“武川芪(内蒙古)”[5],致使传统芪产量锐减,而山西恒山山脉保留的优质传统黄芪药材几乎全部供应国外,故国内市场鲜见传统黄芪。

3.2 黄芪产业发展的科技问题研究不足

3.2.1 黄芪有效性研究匮乏,影响黄芪原料的选择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生津养血、利水消肿、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是典型的“一药多效”中药,且兼有“补益”与“祛邪”2个相反的功能,而商品药材分传统芪与移栽芪2种种植方式,且又有种质资源不同的蒙古移栽芪和膜荚移栽芪之分,这些不同的商品在R床针对不同病证,是否应该区别应用?生产企业如何选择原料药也没有科学的选择依据。这些基本科学问题制约了黄芪产业的发展。

3.2.2 系统的安全性评价空缺,限制了黄芪的应用

与人参相比,黄芪的药性温和,几乎没有“上火”问题[8],但因缺乏系统的黄芪安全性评价技术报告,以及适用人群研究,虽然民间早有食用黄芪的习惯,也有药膳[9]、药茶[10]、饮料[11]、酒[12]等食品方面的研究专利,却遭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政策法规限定,因而,黄芪只能用在保健品配方中,尚不能用于食品中,阻碍了新食品的批准上市,限制了应用范围。

3.2.3 可控性与标准化研究缺乏,不利于药材质量控制

3.2.3.1 种质资源方面 因膜荚黄芪为晚花型种质,且不耐旱,在恒山山脉不能产出成熟种子,又在干旱环境中极易死亡[13],所以恒山山脉的传统黄芪种源为较纯的蒙古黄芪,但没有像大宗粮食那样进行良种的标准化生产、检验、贮藏与使用,更没有进行品种鉴定或选育新品种,不利于药材质量的控制。

3.2.3.2 种植技术方面 传统芪也有2种生产方式,一种是完全的仿野生种植,在宜芪坡上依靠黄芪种子的自然脱落,布局分散,有众多的伴生植物自然生长,特等商品率高,几乎无病虫害问题,但产量低,生长年限不明确。另一种是半野生种植,在宜芪坡上经过了整地除草、施肥等措施,按合理的种植密度直播(穴播或条播),生长年限明确,产量大,易采挖,性状特点与野生黄芪相似,但开始出现病虫害问题,且特等商品率不如完全仿野生种植方式高。移栽芪的产品为统货,几乎无特等和一等商品黄芪,且易发生土传病害,导致农药的使用。而且,高原鼢鼠对黄芪产量的危害严重,尚无有效治理办法。

3.2.3.3 采收加工技术方面 传统芪的采收困难与浪费严重,是制约山西传统黄芪产业规模的瓶颈,采用挖掘机采挖虽解决了人工问题,但1 m以下的药材难以实现机械化采挖,最终留在地里被遗弃,浪费严重。加工时从上侧根剪下的根条与主根一起按粗细分等级,忽略了主根与侧根、根的上段与下段实际生长年限的差异及其对品质的影响,这些加工环节的控制在不同的种植基地不同,等级标准在不同的合作社也不同,导致市场定价的依据不同,影响了山西黄芪的整体定价。

3.3 产品研发不足,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据统计,黄芪配伍的上市中成药有200余种,保健品有160余种,还有中兽药近50种,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但因原料药选择没有科学依据,且传统芪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限制了中药企业的发展应用。另外,对黄芪产品研发能力不强,投入不足,缺少新产品和对市场的深度开发,产业化程度低,高附加值产品少,使得黄芪市场整体上处于卖原料阶段,最终导致黄芪产业发展缓慢,缺乏国际竞争力。这一现象使得药农的价值不能得到相应的体现,因而挫败了其种植和发展野生黄芪资源的积极性。

4 黄芪产业发展对策思考

4.1 利用标准策略树立“传统芪”品牌,大力发展优质传统黄芪

结合国家中药标准行动计划,针对国家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不完善问题,即市场有“传统芪”与“移栽芪”的规格之分,却没有构建相应的标准,率先创立黄芪商品规格标准,区分“传统芪”与“移栽芪”,同时在“传统芪”内设立等级标准,通过标准策略,充分利用山特的自然优势,重点发展优质 “传统芪”,树立品牌,适度发展 “移栽芪”,使山西黄芪药材产业定位于高端市场。

4.2 推进黄芪成为新资源食品,促进资源转化

黄芪虽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可用于保健品的原料目录中,但未进入药食两用目录,限制了资源的利用。然而黄芪的食用历史悠久,却缺乏系统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参照人参的研究思路,有望推进黄芪进入新食品原料目录,以促进资源转化。

4.3 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保障优质黄芪原料,延伸产业链

围绕黄芪产业链凝练创新链,体现从基础研究到科技攻关再到产品开发的思路,“研究清楚几个科学问题”,“攻破几个难点技术”,“开发出几个在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的重大产品”,建立完善的黄芪产业创新研发体系。

4.3.1 资源与种植领域

种质资源和新品种选育研究:分别在恒山与太行山中段建立省级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种质资源圃,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选育分别适用于山地和平地的黄芪新品种,逐步实现黄芪种植标准化。建立健全良种繁殖基地和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贮运体系以及相应的种植档案。

山地传统芪仿野生种植技术的SOP制定与集成:攻克仿野生黄芪种植技术的种子萌发、伴生植物与病害预防、高原鼢鼠的防控、采挖机械研制与使用、黄芪资源的循环利用(秸秆焚烧入土为肥等)等关键制约技术,提高传统黄芪产量和高等级商品率。

传统芪与移栽芪的鉴定方法研究以及黄芪商品规格与等级标准的建立:发现传统芪与移栽芪的差异化学成分,建立从性状到显微、理化、分子标记等的鉴定方法,建立传统黄芪规格等级分级标准,拉动黄芪产业的发展。

4.3.2 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领域

黄芪“补气圣药、补药之长”、“一药多效”等重要传统功效的科学诠释和物质基础研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实验室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结合,利用中药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多种研究方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诠释黄芪传统功效的科学内涵,进而指导其临床使用。利用组学技术和分子药理相结合,通过建立“气虚”相关模型和不同功效对应的疾病模型,采用配伍对比分析手段,科学阐述黄芪“补气圣药、补药之长”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另外,比较研究传统芪与移栽芪,发现二者发挥各种药效的主要成分及差异,比较主要功效的异同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中成药选择适宜的原料提供依据。

4.3.3 产业转化领域

4.3.3.1 口服饮片与食品等产品开发 借鉴人参、三七、阿胶等药材开发的成功经验,拓展黄芪在精深食品开发中的应用,结合山西杂粮、干果等资源,开发可供口服的卫生黄芪饮品或即食饮品,以及药膳、药茶、药粥、药酒等方便食品,利用日常膳食调节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4.3.3.2 含S芪药品和保健食品开发与应用 依托黄芪保健品与药材原料,对已批准含黄芪的160余个保健品以及200余个成药进行系统梳理,筛选出疗效和市场好的品种进行研究,培育大品种,促进对山西传统芪的利用。同时,针对慢性病和亚健康人群研发新药和保健品,促进资源转化。

4.3.3.3 黄芪美白润肤、抗衰老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 按功能性化妆品的要求,系统研究黄芪中抗皮肤衰老和美白润肤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申报相关化妆品原料和特殊化妆品提供依据。

4.3.3.4 含黄芪的中兽药品的有效性再评价 我国兽药药典中收载了近50个含黄芪的中兽药品种,对提高畜禽的免疫力、抗菌消炎均有一定的作用。中兽药的使用将大大减少抗生素和化学药的带来的副作用,提高食品安全性,系统评价已上市含黄芪的中兽药疗效,也将拉动黄芪产业的发展。

总之,黄芪作为重要的中药材大品种,科技创新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临床应用和养生保健的需要,为了充分发挥黄芪“补药之长”的作用,除继续加强种植技术和产品研发两方面外,还应加强对其传统功效的科学内涵诠释,科学指导临床应用,发现黄芪的独特性,开发出适应不同需求的高技术产品,做大做强产业,造福人民。

[参考文献]

[1] 秦雪梅,李震宇,孙海峰,等. 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与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9): 3234.

[2] 王鹏,宁潞宏,李安平,等. 黄芪出口价格趋势分析[J]. 中国现代中药,2014,16(7): 577.

[3] 刘霜琪,李冰菲,苏慧,等. 中药黄芪在保健品中的应用概述[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6):75.

[4] 鲁振坤. 六大因素助推黄芪价升[J]. 中国现代中药,2011,13(4): 57.

[5] 秦雪梅,何盼,李震宇,等. 黄芪的名称考证[J]. 中药材,2014,37(6): 1077.

[6] 朱占梅. 大同市中药材生产调查分析[J]. 农是论衡,2014(5): 7.

[7] 杜国军. 恒山黄芪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D]. 太原: 山西大学,2012.

[8] 苏鑫,孙大中. 服用人参 “上火” 之理论释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2): 494.

[9] 周然,冯前进,冯玛莉,等. 黄芪保健养生粥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201310106336.1[P]. 2013-06-19.

[10] 马金成,成根杰. 补气养生中药茶: 中国,20131033499.6[P]. 2013-12-25.

[11] 王国平,任连生,杨喜华,等. 一种具有降脂功能的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201310226477.7[P]. 2013-09-18.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范文5

黄芪为豆科植物,是我国常见的名贵药材,在临床应用广泛。药用为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其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黄芪多糖,氨基丁酸[1]。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具有益气扶正,养阴生津,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黄芪在免疫风湿病中的应用机

理也得到进一步的明确。现综述如下。

1 黄芪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黄芪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的作用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体内的免疫能力,调整全身的器官功能实现的。一般黄芪的有效部位为多糖和皂苷,对免疫系统的主要作用是:①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②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③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④对诱生干扰素的影响[2]。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著上升,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正常人服用黄芪后,血浆IgM,IgE显著增加。黄芪能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

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具有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和增加脾重的作用。黄芪对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有增强作用,还有双向调节作用[3]。黄芪的有效成分F3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对癌症患者淋巴细胞功能有完全恢复作用。在体内动物模型试验中显示出可全部逆转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黄芪还可提高淋巴因子IL-2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LAK)的活性。黄芪也可缓解免疫抑制剂所引起的骨髓抑制作用[4]。另外,黄芪还具有类激素样作用。因此,在近年来黄芪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在风湿性疾病中广泛用于对抗慢作用药的毒副作用,以及协同慢作用药的治疗作用。

2 黄芪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全身免疫异常而导致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疾病。病理表现为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沉积。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清除调节的缺陷导致组织损伤[5]。SLE的治疗比较困难,目前仍以激素加用免疫抑制剂为主,治疗的不良反应与疾病的进展一样有待解决。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中药为我们治疗SLE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中医认为SLE的病因病机主要观点是:先天不足,肾精亏虚,六淫外邪,七情内伤。在治疗方面根据辩证分型不同主要分为①清热解毒,凉血益阴法;②滋阴降火,补益肝肾法;③温肾健脾,通阳利水法;④祛风通络,清热除湿法;⑤补益元气,滋养阴液法;⑥疏肝解郁,理气活血法[6]。而且中医在用药上非常灵活,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在主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这些经过临床实践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我们发现这些方案中几乎都采用了一味中药―黄芪。有关黄芪在SLE中应用机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黄芪多糖(PG2)在黄芪治疗SLE中起主要作用。在研究中已发现PG2可以升高SLE小鼠表皮树突状T细胞(DETC)密度,而DETC有免疫监视及对自身免疫反应起负向调节作用,从而抑制SLE中自身免疫应答的发生及发展。因此,PG2通过提高DETC而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而这一作用也正好拮抗了糖皮质激素对树突状细胞生长功能的抑制作用。从而也证明了黄芪能够减轻SLE患者使用激素的不良反应[7]。SLE常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神经系统疾病,心脏及皮肤病变。王晓琴等人的研究证明,大剂量黄芪多糖对狼疮鼠的抗磷脂抗体产生具有抑制作用[8]。毛小娟等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可以明显增加小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同时对泼尼松龙所致的脾,胸腺重量的减轻有明显拮抗作用,其免疫调节作用与剂量有关[9]。陈美香等研究表明:黄芪能增强自发狼疮小鼠细胞产生IL-2,IL-6的能力,可抑制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的活性[10]。

以上研究从不同方面证实了黄芪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可见黄芪不仅可应用于SLE的辅助治疗,而且还可以减轻长期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3 黄芪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系统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的滑膜,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疾病。对于RA的治疗国内外目前尚无根治手段,仍以各种慢作用药物联合激素治疗为主。近几年随着对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很多中成药应用于临床,如雷公藤,白芍总甙等已广泛应用,而且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我国丰富的中药宝库给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方向。中药黄芪也是众多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中医中药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积累了大量治疗RA的经验。根据患者个体化原则,在组方上十分灵活。根据古人的经验,对其中一些经典的组方进行临床检验,这其中就包括了大量以黄芪为主的配方药和成药。王成福等人利用黄芪桂枝五味汤治疗RA患者,与雷公藤对比,取得了肯定的临床疗效[11]。陈有岭等则采用黄芪熟地寄身汤内服配外敷治疗RA与雷公藤对照,同样取得了肯定的疗效[12]。随着制药业的发展,现已有黄芪制剂应用于临床,为研究提供了方便。郑若坤等采用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外敷中药治疗RA,总有效率达到93.8%,且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3]。禹旭等则采用黄芪注射液,川穹嗪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倍它米松口服治疗RA,临床总有效率达到85.7%,病程1年以下者显效率达100%[14]。随着人们对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以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人们对黄芪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目前已经分离出黄芪的有效化学成分。姚余有等人报道黄芪总酮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其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原发性和继发性足趾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少大鼠血清中过氧化物生成,抑制大鼠关节滑膜细胞分泌NO及IL-1[15]。也有研究证明,黄芪提取物可减轻甲氨蝶呤对RA巨嗤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诱导IL-2,IL-1b及IL-b

mRNA的表达,而且还能选择性改变Th1/Th2细胞因子的分泌模式,增加Th1细胞IL-4的表达,降低Th2细胞TNF-a的表达[16-17]。这些都为黄芪应用于临床治疗RA提供了理论依据。

黄芪在其他风湿性疾病中应用的研究目前虽不如在SLE和RA领域中的深入和细致,但如张红梅等利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的类似研究有很多[18]。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黄芪在免疫风湿病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综上所述,在免疫风湿疾病中,黄芪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对于那些早期和轻症的患者疗效更佳。而且黄芪还能减轻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副作用,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中药黄芪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潘燕,张硕,张项美. 黄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与药品,2006,8(9):5-7.

2 聂小华,史定军,敖宗华,等.黄芪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2(4):49-51.

3 路景涛,陈敏珠. 复方黄芪提取物对细菌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NO及IL-1的影响.安徽医药,2006,10(5):330-331.

4 杜光,王丽. 黄芪的免疫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10):953-954.

5 蒋明,Davld YU, 林孝文. 中华风湿病学.华夏出版社,2004:865.

6 范永升,陈湘君.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药研究新进展.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3):73-76.

7 孟爽,赵玉铭,夏立信,等.黄芪多糖对SLE小鼠表皮树突状T细胞影响的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6):364.

8 王晓琴,赵玉明,王雅坤,等.黄芪多糖对红斑狼疮小鼠6种抗磷脂抗体的影响,中医中药与免疫,2004,20(8):558-560.

9 毛小娟.黄芪多糖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免疫学杂志,1988,4:158-160.

10 陈美香,朱宁,中内房光,雷公藤.黄芪对MRL/lpr小鼠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1,11:387-389.

11 王成福,张红梅.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8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5):434-435.

12 陈有岭.自拟黄芪熟地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40例.陕西中医,2007,28(5):538-539.

13 郑若昆. 中药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9例.四川中医,2004,22(4):30-31.

14 禹旭.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4例.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1):57-58.

15 姚有余,江礼红,陈敏珠.黄芪总酮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 中成药,2001,23 :661-663.

16 Lee YS, Han Ok, Park CW, et al. Pro ifflammtory cytokine gene expression and nitricoxicle regulation of aqueores extrocted astrcegali radix in RAW 2647 macrophags cell.Ethnopharmacd, 2005,14,100(3):287-294.

17 Kang H,Ahn KS, Cho C, et al.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f Astragali Radix extract onmurine TH1/TH2 cell lineage development.Biol phama Bulletin,2004,27(12):1946-1950.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范文6

关键词:黄芪;化学成分;药理;中医临床;作用

由于黄芪在医学临床中表现出多种药理作用,具有非常广泛的临床使用价值,因此这种传统的中药药材受到了世界医学的广泛关注。不但我国的医药学学者对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部分医药学专家也在相关领域进行了研究。研究证明,黄芪本身含有多种糖类、黄酮类、氨基酸、皂苷类以及其他多种微量元素。正因为如此,黄芪才能在医药学临床中体现出广泛的药用价值。以下笔者就结合现有的研究文献,来对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简单归纳和分析,以供参考。

1、黄芪的简单概述

中药学中所指的黄芪,主要是指黄芪这种植物的根经过晾晒后所得到的干燥根。一般多为蒙古黄芪的根或者是膜荚黄芪的根。野生的黄芪主要生长在我国的蒙古、华东、华北和西北等地区,但是因为黄芪的药用价值很高,目前我国全国各地都有黄芪的人工栽培种植。

最早提出黄芪可以入药的医学典籍是《神农本草经》,其中黄芪具有“治一切气衰血虚之症”,由此可以看出, 黄芪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补气类药物。从中医药理上来讲,黄芪味甘、、性温、主归肺经、脾经,能够起到益气升阳、托毒生肌,益卫固表,利水消肿之效。在临床主要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以及浮肿尿少和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气虚津亏的消渴等症,还能治疗久咳虚喘,肺气不足,食少纳呆,脾胃虚弱,久泻脱肛等症。

2、黄芪的化学成分分析

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验证明,中药学中所使用的黄芪具有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和多样,包含了多种糖类、黄酮类、皂苷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这些化学成分在煎煮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原有的化学性质。具体来讲,黄芪的化学成分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2.1多糖类

主要有葡聚糖和杂多糖。其中葡聚糖又有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分别是a-(1-4) (1-6)葡聚糖和a-(1-4) 葡聚糖。黄芪中所含的杂多糖多为水溶性酸性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少量含有糖醛酸由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而有些杂多糖仅由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

2.2 皂苷类

目前已从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分离出40多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芪皂苷、乙酰基黄芪皂苷、异黄芪皂苷、大豆皂苷等四大类。其中,黄芪甲苷是一种羊毛酯醇形的四环三萜皂苷,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芪基药材的定性定量指标。

2.3黄酮类

多达40余种,其中包括黄酮5种、异黄酮12种、异黄烷12种和紫檀烷4种、二氢异黄酮、紫檀烯等六大类,主要有榭皮素、山奈黄素、异鼠李素、鼠李异柠檬素、轻基异黄酮、异黄烷、芦丁、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等。

2.4氨基酸

共25种,如Y-氨基丁酸、天冬酰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肤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

2.5其他微量元素

除了上述化学成分,黄芪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甾醇类物质、叶酸、亚麻酸、亚油酸、甜菜碱、胆碱、咖啡酸、香豆素、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P,和多种无机元素。

3、黄芪的药理作用

在中医临床学中,黄芪因为具有复杂多样的化学成分和广泛的药用范围,而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目前很多医药学者和相关专家都对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笔者在综合了多个研究文献之后,将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为下述几种:

3.1免疫调节。临床试验发现,黄芪中的总黄酮具有增加抗体形成、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效果,说明黄芪的总黄酮具有特异性体液免疫作用的增强作用。

3.2抗心肌缺血。临床试验发现,黄芪中的总黄酮可以显著减轻心肌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增加心室肌细胞的幅值,增加心肌收缩力。

3.3影响血管内皮细胞。临床试验发现,黄芪中的总黄酮可以改善内皮细胞的通透性,抑制因为低渗所造成的液体滤过流量。

3.4防治肝损伤。临床试验发现,黄芪可以有效抑制因为缺血导致的AST、ALT的升高,改善肝损伤,可以有效降低因为毒性代谢而造成的肝损伤。

3.5抗炎。黄芪可以降低滑膜细胞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的一氧化氮,进而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

3.6抗突变。黄芪可以有效抑制动物细胞的基因突变,可明显抑制环磷酰胺诱发细胞微核出现基因突变,可避免因为放化疗导致的细胞损伤,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3.7消除自由基。黄芪具有较强的消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清除能力比较理想。

3.8抗骨质疏松。黄芪可以显著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显著提高抗外力作用,研究认为和黄芪拟雌激素样作用有密切关系。

3.9抗氧化。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利用黄芪进行抗氧化、抗衰老试验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黄芪所含有的多糖能够极大的提升血超氧化物SOD、CAT、谷胱甘肽以及GSH-PX等酶的活性从而使血浆、脑匀浆与肝匀浆里的LPO含量大大减少,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抗氧化效果。

3.10抗辐射。有学者发现黄芪能够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够清除人因为遭受辐射而产生的自由基,从而提高了人对辐射的抵抗能力,这一发现表面黄芪能够起到抗辐射的效果,这对于当前普遍受到各种辐射影响的人们来讲,无疑是一个“福音”。

3.11抗肿瘤。黄芪能够抑制低淋巴转移(HepA)小鼠肿瘤生长,增加免疫器官重量,促进体内IL-2的产生,提高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说明黄芪作为生物诱导剂能够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通过体外抑瘤实验证明:黄芪总提取物(TAE)20~160mg?L-1对人肝癌(Be-7404)细胞和人宫颈肿瘤(HeLa)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TAE不仅在整体水平有抑瘤作用,而且对癌细胞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4、小结

总之,黄芪是一种具有非常大药用价值的中药药材,在探讨中我们发现,目前临床对于黄芪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上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黄芪的总黄酮类化学成分。尽管目前我们已经研究出黄芪的多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但是对于黄芪的药用价值来讲,这些研究还是处于起到阶段。相信在以后的医药学发展中,通过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研究会越来越深入,会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国辉,黄文凤.黄芪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概述[J].海峡药学,2008,20(3):13-16.

[2]陈建真,吕圭源,陈建明,等.黄芪黄酮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9,28(10):1314-1316.

[3]丰成相.黄芪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药理学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0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