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技术论文范例6篇

除草技术论文

除草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麦田杂草;草相;发生规律;防除技术;江海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最北部,是淮北地区丘陵山区重点县之一,丘陵地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7%,总体上是西高东低,中西部丘陵连绵,岗岭纵横,东部地势平坦低洼,属湖荡冲积平原。我县作物布局是:中西部丘陵地区小麦与玉米、花生或大豆等轮作,湖荡地区小麦与水稻轮作。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常年在8万公顷左右,其中丘陵地麦田2万多公顷。麦田杂草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县地势复杂,应掌握麦田杂草种类、发生规律,选择适宜药剂配方,才能达到节本增效、提高除草效果的目的。

1麦田草相变化

我县20世纪70年代以前种植作物均为旱粮,麦田杂草以硬草、狗尾草、早熟禾、苕子、棒头草为主,1970年以后在黄川镇开始试点旱改水,至70年代中后期,在沟、渠、河边上发现看麦娘,麦田中也发现零星的看麦娘。90年代初期,看麦娘、野燕麦成为麦稻轮作田的主要杂草;90年代中后期罔草、麦家公在我县青湖、黄川、平明等乡镇麦田及沟渠河边上零星发生,近5年来,罔草几乎遍及全县稻麦轮作田,上升为麦田恶性杂草。

2当前麦田草相

我县地势较为复杂,东西部作物布局各不相同,麦田中杂草种类也不相同。中西部丘陵麦田中主要杂草有:播娘蒿、荠菜、硬草、棒头草、早熟禾、婆婆纳、野老鹳草、苕子、泥湖菜。东部湖荡麦田中主要杂草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罔草、繁缕、猪殃殃、麦家公、碎米荠、荠菜、野老鹳草。

3杂草发生规律

3.1耕作方式、降雨量、气温与杂草发生的关系

丘陵地区麦田采用耕翻后条播的播种方式,由于其播种较早,气温较高,若秋末雨水充沛,杂草冬前出草量较大,开春气温回升后出草量相对较少;反之,雨水较少,冬前出草量则较少,开春后出草量相对较大。稻麦轮作田中破土播种的麦田中杂草冬前出草量少,杂草主要集中在开春后出土;免耕撒播麦田中杂草充分利用上季作物后期的肥水,冬前出草量较大,并且草龄较大,防除较为困难,开春后杂草仍有一个出草高峰。春季气温回升快,杂草出土快而整齐,生长迅速,适宜早用药防除;气温回升慢,杂草出土较慢、生长不一致,需待杂草出齐了才能用药。

3.2杂草种类与除草方式的关系

中西部丘陵区麦田以播娘蒿、荠菜为主,其繁殖系数相对较小,土壤肥水协调性较差,杂草的数量及生长量均较少,加之当地农户的生产习惯,目前仍普遍采用开春后杂草出齐后人工进行除草。

稻麦轮作麦田中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罔草等为主,其繁殖系数较大,分蘖力强,杂草种子又具有较长休眠期,因此难以人工拔除,必须采用化学药剂除草。

4化学除草技术

化学除草分为冬前除草和春季除草,一般冬前出草量大及免耕撒播麦田,冬前需进行1次除草,春季除草是对冬前除草的补充。春季化学除草时间宜掌握在3月上中旬(这里主要针对麦稻轮作区而言)。

西部丘陵麦田宜在小麦拔节前及杂草成熟前进行2次人工除草。东部麦稻轮作区,破土麦田春季进行1次化除即可,特殊年份(秋季雨水多、温度高)冬前则需进行1次化学除草。

(1)以看麦娘、罔草、硬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用6.9%新骠1500mL/hm2,或6.9%骠马水乳剂1200~1500mL/hm2,或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3.75~4.50kg/hm2防除。

(2)以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草为主的田块,用10%麦星225~300g/hm2,或二甲四氯3750mL/hm2防除。

(3)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田块,用6.9%新骠1500mL/hm2加10%麦星225~300g/hm2防除。

(4)对田埂、沟渠、路边等杂草,可用30%飞达等灭生性除草剂进行定向喷雾,减少杂草繁殖量,降低通过灌水传播的几率。

根据麦田杂草发生种类,以上几种药剂配方自选1种,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

5化学除草应注意的问题

喷药时要选晴好无风天气,喷雾要均匀,不能重喷或漏喷;骠马、新骠只能用于小麦田,大麦田禁用;小麦拔节后禁用异丙隆、二甲四氯;施药前后要彻底清洗器械。

6参考文献

[1]张绍明.江苏省麦田草害现状及其控制途径的探讨[J].杂草科学,1991(3):34-37.

[2]钟决龙.淮河流域小麦田主要杂草及其防除[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25(12):10-13.

除草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 玉米主产区;杂草;调查;广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102-02

Investigation on Main Weeds in Field of Main Maize Production Areas in Guangxi

LI Shi-chu TANG Zhao-lei DU Qing MO Kang

(Maize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Guangxi Sub-center of Chinese National Maize Improvement Center,Nanning Guangxi 530006)

Abstract Maize is the second largest food crop in Guangxi,in order to master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infestation of weeds in maize field and for maize production in weed control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this research was develop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eds total coverage rate in Guangxi maize producing region in spring corn field was between 1.8% to 42.5%,weeds included 12 kinds of weeds,Digitaria sanguinalis,Echinochloa crus-galli,Oxalis corniculata,Amaranthus retroflexus,Cyperus rotundus,Ageratum conyzoides,Commelina communis,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Conyza canadensis,Xanthium sibiricum,Bidens pilosa,Capsella bursa etc.,among of the weeds:Digitaria sanguinalis,Cyperus rotundus,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were malignant weed.

Key words main maize field;weed;investigation;Guangxi area

我国玉米播种面积0.2亿hm2左右,从海南岛至新疆北部,从台湾及沿海各省到甘肃及青藏高原均有玉米种植。由于玉米大部分生育期处于高温、多雨的季节,杂草生长迅速,常因除草不及时而发生草害或者草荒[1]。玉米田杂草发生种类多、数量大、发生期长、危害重,成为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障碍,一般可使玉米减产20%~30%,严重的高达40%以上[2-4]。国内对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其防除技术研究较多[5-8],而对玉米田杂草种类调查研究少有报道,但随着除草剂的长期使用,玉米田杂草群落组成、分布特点、发生数量及其危害程度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除草剂的施用过程中,由于选药和使用不当等原因,每年都有造成药害的现象发生[8],给玉米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广西也不例外,广西玉米常年播种面积60万hm2左右[9],玉米主产区地处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高湿环境,极有利于杂草的生长。因此,开展玉米田间杂草种类发生情况调查,可以掌握各地的主要杂草种类,为防除杂草选择适宜的药剂提供理论依据,为玉米生产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在广西的隆安县、平果县、田东县、田阳县、巴马县、大化县、都安县、河池市、宜州市、来宾市、武宣县、贵港市、横县等13个县(市)玉米主产区进行调查。

1.2 调查时期

在春玉米四至六叶期进行田间调查。前茬作物为玉米。

1.3 调查方法

在每个县(市)找3个有代表性的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5块田块,每块田块采用棋盘式取样选取5个点进行调查,每个点调查1 m2面积。调查内容:杂草总覆盖率(%)、主要杂草名称、1 m2杂草的株数。最后把各个调查点的数据采用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作为每个县(市)的最终调查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杂草种类

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玉米主产区春玉米田间主要杂草的种类有马唐、稗草、m浆草、反枝苋、香附子、胜红蓟、鸭跖草、空心莲子草、小飞蓬、苍耳、鬼针草、荠菜等12种杂草。其中马唐、香附子、空心莲子草是恶性杂草。

2.2 主要杂草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广西玉米主产区春玉米田间主要杂草种类分布:马唐分布于隆安、田东、田阳、巴马、大化、河池、贵港等7个县市;稗草分布于隆安、平果、田东、田阳、大化、武宣等6个县市;m浆草分布于田阳、都安、来宾、武宣、贵港等5个县市;反枝苋分布于隆安、宜州、贵港、横县等4个县市;香附子分布于宜州、来宾、武宣、横县等4个县市;胜红蓟分布于巴马、大化、河池、宜州等4个县市;鸭跖草分布于平果、田东、来宾等3个县市;空心莲子草分布于平果、都安等2个县;小飞蓬分布于巴马县;苍耳分布于都安县;鬼针草分布于河池市;荠菜分布于横县。

2.3 杂草覆盖率

3 结论与讨论

广西玉米主产区春玉米田间主要杂草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少,且大部分是良性杂草,只有少量恶性杂草(马唐、香附子、空心莲子草),因此对玉米田间杂草的防除相对比较简单。对良性杂草来说,如果劳动力充裕,可以在杂草幼小时结合玉米中耕用人力铲除即可;对恶性杂草,就要把其连根挖除,连续挖几次,防除效果也会比较好。

一般来说,玉米田间杂草危害与其覆盖率呈正相关,杂草覆盖率越高,危害就越大。杂草种类越多,危害就越大。但由于杂草种类、分布有地域的差异性,因此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针对当地的主要杂草类型进行防除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大力推进机械化,大面积应用免耕技术,特别是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化学除草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因此,要大力推广化学防除技术,为农民服务。建议推广的化防技术:一是在播后苗前喷施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至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主要采用杂草芽鞘和幼苗吸收后向生长点传导的除草剂,对作物幼芽安全,如乙莠水悬浮剂(乙阿合剂)、禾宝乳油、都阿混剂、莠去津(阿特拉津)、乙草胺等。二是玉米三至五叶期喷施除草剂。除草剂直接喷洒到杂草植株上进行灭除,如莠去津、烟嘧磺隆等。三是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喷施灭生性除草剂。如果在玉米生长前期杂草防除效果差时,可以用灭生性除草剂,如百草枯、草甘膦等,在杂草生长中后期进行灭生处理[10];四是对马唐、香附子及空心莲子草这些恶性杂草,可用百草枯、草甘膦对其茎叶喷雾喷施杀灭[1],但要注意其对玉米的药害作用,玉米顶土后不要使用[11-13]。

4 参考文献

[1] 李香菊.玉米及杂粮田杂草化学防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 丁祖军,张洪进,张夕林,等.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经济防除阈值及竞争临界期研究[J].杂草科学,2003(2):15-17.

[3] 杜金河,李友政,吕述斗,等.淮北地区夏玉米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化除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99(3):42-44.

[4] 李香菊,王启贵,吕德滋.河北省夏播玉米田杂草的发生及化学防除[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1(增刊):48-52.

[5] 许海涛,王友华,许波,等.夏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2):50-51.

[6] 高红权,丁维东,施慎年,等.淮北地区夏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0(5):9-11.

[7] 钱新民,王伟中,徐建明,等.江苏省玉米田杂草群落演变和防除技术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3(4):45-46.

[8] 李香菊,杨殿贤,赵郁强,等.除草剂对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25(3):39-44.

[9] 李石初,唐照磊,杜青,等.亚洲玉米螟田间接虫抗性鉴定[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8):70-71.

[10] 张世煌,李少昆.国内外玉米产业技术发展报告(2009)[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1] 魏守辉,张朝贤,翟国英,等.河北省玉米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J].植物保护学报,2006(2):212-218.

除草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玉米;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73-03

Abstract:Focusing the main disease pest and weeds during maize growth period in the north of Anhui Province,the novel pesticide and plant protection techniques were optimized at seed dressing,sowing and harvest stages to maximally reduce the loss caused by disease pest and weed.Results showed that applica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field were better in seedling growth,disease pest and weed damages and yield increased obviously than that with routine control field and blank control field.

Key words:Maize;Disease pest and weed;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玉米是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100万hm2,主要集中在皖北地区。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耕作制度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皖北地区玉米病虫草害种类增多,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1],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抓好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是保障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探求皖北地区玉米全生育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对增产效果的影响,2014年笔者开展了不同药剂处理防治效果试验,系统研究了全套技术方案,为促进全省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示范安排在安徽省宿州市开发区紫芦湖农场试验田内,土壤为砂姜黑土,肥力中上等,pH值7.2。夏玉米种植品种为东911,购于安徽绿丹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月12日用单粒播种机播种,播种量1.5kg/667m2,株距30cm,行距60cm,设计密度为3 700株/667m2。播种时施氮磷钾复合肥25kg/667m2。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每处理面积为667m2,不设重复,全试验示范区净面积3 335m2。各处理采用的具体技术措施见表1[1-2,4]。

1.3 试验示范观察及调查方法

1.3.1出苗率调查 种子出苗7d后,在每个处理区选取3个20m2大小的区域进行出苗情况调查,计算出苗率,取平均值作为本处理的出苗率。

1.3.2 除草情况调查 在喷施除草剂后14d调查除草效果。具体调查方法为:每个处理区域选取3个点,每个点1m2,调查田间杂草密度,确定除草效果。

1.3.3 防虫效果调查 在灌浆初期每个处理区域内选取3个点调查活虫数及被害株数,每个点选取30个单株。收获期各处理示范区随机选取30个玉米穗调查每个处理区域的虫穗率。

1.3.4 防病效果调查 在灌浆初期每个处理区域内选取3个点调查病株率,每个点选取30个单株[1,3]。

1.3.5 产量测定 定苗时在每个处理区域中选择土壤肥力一致、生长均匀的4行10m长区域,作为最终的产量测定区。具体计产方法:收获测产区每行的第5、10、15个果穗作考种样本,称样品鲜穗重;12穗样品风干后脱粒并称粒重,记为样品干粒重(统一折成14%含水量)。统计4行10m长收获果穗数,加上12个样品穗记为收获穗数。收获后在田间即刻称量4行所有收获果穗重,并记录4行鲜穗重。根据样品干粒重和鲜穗重计算干鲜比,继而测算出全区干籽粒重,据此折算出单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播种出苗后7d田间调查各处理的出苗率,结果显示,各药剂处理区平均出苗率分别为88.69%、78.08%、77.74%、90.07%,均低于空白对照区的93.15%,说明药剂拌种对玉米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2 不同处理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比较 7月10日田间观察各处理的除草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处理2、3、4苗后除草效果非常好,田间杂草密度为零,但处理4对玉米有明显药害现象;处理1用金都尔播种后封闭处理的除草效果较差,平均杂草密度(不含自生麦苗)达35株/m2,田间杂草量较多,但与空白对照(196株/m2)相比,杂草密度相对小,且杂草种类也较少。说明播种后利用金都尔封闭除草的效果差,这可能是由于试验示范区在播种后一直未有有效降雨,降低了金都尔的封闭除草效果。

2.3 不同处理对虫害的防效比较 灌浆初期田间调查各药剂处理对虫害的防效,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的平均被害株率分别为1.75%、2.13%、2.08%、3.57%,平均100株虫量分别为1.42头、1.67头、1.18头、2.79头,而同期调查空白对照区平均被害株率、百株虫量分别为25.4%和13.5头。收获时调查虫穗率,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分别为13.7%、8.35%、12.5%、19.43%,远低于空白对照区虫穗率58.3%。说明,新药剂的使用可有效防治玉米虫害,且较常规方法防治虫害有很大的提高。

2.4 不同处理对病害的防效比较 玉米小喇叭口期以前,各处理试验田基本见不到玉米病害发生;进入小喇叭口期后,天气条件对病害发生较为有利,田间多种病害混发,主要病害有锈病、弯孢叶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纹枯病等。灌浆初期调查结果显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平均病叶率分别为23.17%、23.39%、24.8%、30.4%,且发生程度较轻,防效较好,而空白对照区病叶率高达70.3%,特别是后期的玉米锈病,个别玉米整株布满病菌孢子。说明新型药剂对于玉米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且对比常规防治方法相比,也有一定的优势。

2.5 不同处理对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开花期田间观察各处理区的玉米长势长相。观察发现,药剂处理区玉米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叶色浓绿,病虫害发生也较轻;同期观察空白对照区,玉米植株较弱,茎秆纤细,长势长相明显弱于药剂处理区。成熟后田间取样室内测产[3-4],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药剂处理区单穗粒重、667m2穗数、千粒重均高于空白对照,新技术方案3个处理理论产量分别为628.08kg/667m2、638.73kg/667m2、657.69kg/667m2,常规处理区理论产量为583.66kg/667m2,空白对照区理论产量为418.00kg/667m2,新型药剂处理区较空白对照增产幅度为50.25%~57.34%,较常规处理区增产幅度为7.61%~12.68%,其中处理3增产幅度最高,分别达到了57.34%和12.68%,增产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研究表明,选择新型药剂在玉米关键生育期有针对性的用药,集成植保技术进行种子处理以及病虫草害的防治,能起到很好的控害效果,同时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特别是在2014年皖北地区玉米整个生育期前期旱情较重,中后期雨水较多的情况下,增产效果更为突出。根据本试验结果,提出以下生产建议:(1)如播种期土壤墒情较差,且天气无有效降水,建议玉米田除草剂在出苗后使用;(2)近年各地秸秆禁烧力度不断加大,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大,田间病虫草害的基数随之增加,全生育期控害技术的推广应用更为重要;(3)新技术方案中的处理2和处理3对比常规方法防控病虫草害的优势比较明显,今后可在安徽省北部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尽松,徐荣燕,李瑞花,等.玉米病虫草害防控技术示范及增产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4(9):53-54.

[2]马巍,宁艳丽.玉米“一拌三喷”病虫草害全程无公害防控技术示范与效益评估[J].中国植保导刊,2014(6):29-31.

[3]农业部.GB/T 17980.1~17980.53-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除草技术论文范文4

摘要:抗草甘膦作物从1996年起在美国和南美洲部分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到2008年种植抗草甘膦大豆、抗草甘膦玉米、抗草甘膦棉花和抗草甘膦油菜已经占普通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而且种植抗草甘膦苜蓿也有十多万hm2,本文就抗草甘膦作物的研究近况和发展情况,尤其是第二代抗草甘膦作物HGFVGHJP[;PJHGFX-0987REW的研究进展情况,初步探讨了抗草甘膦作物的研究意义和未来。

关键词:抗草甘膦作物 抗除草剂 大豆 研究发展

近十余年来,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特别是DNA 技术的发展,抗草甘膦作物有了飞速的发展。草甘膦的(通用名:Glyphosate)结构式:是一种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无残留苗后除草剂。它能通过叶、茎等吸收,传导至植物的各个部分,对深根多年生和一、二年生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非常有效。目前全球草甘膦的产量和销售额已稳居农药品种的首位。但由于它是灭生性除草剂,因此不能用于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大宗作物上。于是从1996年开始,美国首先在大豆上采用抗草甘膦作物(简称GRCs)技术其后,此后10多年间,13个国家5种抗草甘膦作物(大豆、玉米、棉花、油菜、苜蓿)的种植面积已超过7400万hm2。如今随着抗草甘膦大豆的迅速推广及扩大种植,在世界大豆交易中,抗草甘膦大豆已占主导地位,我国每年进口抗草甘膦大豆达1000万吨以上。在此本文就GRCs的现状和未来,尤其是第二代抗草甘膦作物作一简述。

1 抗草甘膦作物的发展背景

草甘膦是一种抑制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酯合成酶(简称EPSPS)的广谱除草剂。它的作用方式、杀草谱、环境和安全性已在许多论文中叙述过。开展作物对草甘膦的抗性遗传研究,为草甘膦抗性品种的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抗草甘膦作物是植物生物技术中第一个最广泛采用的技术,大部分抗性品种都是应用最近研究的分子生物学与植物转移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而成,GRCs即是将抗草甘膦无性系CP4-EPSPS引入植物体内,这样的植物体就能耐草甘膦的毒性。GRCs在经济上的受益、作物高产、灵活性、除草效果的提高和保护耕作,使GRCs迅速在大豆、玉米、棉花、油菜、苜蓿等作物上采用。目前,抗草甘膦(简称GR)玉米、GR大豆、GR油菜和GR棉花所带来的纯收入达14.91亿美元。

2 抗草甘膦作物的发展现状和使用情况

迄今为止,以美国孟山公司为主的研究团队已成功研发出众多抗草甘膦作物,有大豆、棉花、玉米、油菜、花生、小麦、水稻、甜菜、马铃薯、番茄、向日葵、烟草、杨树和百脉根等。其中以抗草甘膦大豆和玉米发展最为迅速。下面就2种种主要作物简述如下:

抗草甘膦大豆,从1996年开始,美国3000多万hm2的大豆田中有2900多万hm2是GR大豆,占近95%以上。美国种植GR大豆约占世界GR大豆的一半以上。而全球GR大豆占全球大豆种植面积六成以上。

抗草甘膦玉米是仅次于抗草甘膦大豆的作物。全球种植GR玉米公顷数超过世界种植玉米公顷数的六成以上。但种植GR玉米的增长速度,相对来说并没有对应的GR大豆和GR棉花的增长速度快。限于2004年前欧州进口GR玉米的认可并没有被批准。2004年GR玉米进口欧洲有限,但2004年以后,进口被许可以后,至2006年欧洲进口GR玉米增长迅速。

GR棉花一般只限在早期(5叶展开期)使用草甘膦,由于第一代GR棉花对草甘膦抗性的不断增加,因此以孟山都公司为代表的研发集团正在积极研究第二代GR棉花。

2005年GR苜蓿由美国孟山都公司和饲料遗传国际Nampa公司协作完成。次年美国有4万hm2GR苜蓿。该技术使种植者变更杂草防治方法,改善作物安全性,增加了持效,显然用这种技术在不久将来会使GR苜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目前管理作物杂草的办法包括化学除草剂、耕作法和GM特性用途的综合使用。种植者可以从上述办法中进行选择性的搭配。在这些选择中,市场研究所收集的数据表明所有的GR大豆中有1/4接受了非草甘膦的处理,但GR棉花却有3/4使用了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耕作也是管理杂草的一个有效方法,常规的耕作是指作物杂草的控制以及在收割后的松土中采用机械手段来进行苗床整地。

3 抗草甘膦作物的未来展望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提出GR技术以来,生物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是第二代GR作物研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的最明显的案例就是GR棉花。最初GR棉花仅限在其四叶期以上喷洒草甘膦。在四叶期以下喷洒草甘膦,但这样导致损失果实并带来产量降低。所有种植者必须不接触农作物,或是在物理屏蔽草甘膦和农作物的情况下使用喷洒草甘膦。但现在人们已经提出了新的办法,使用强力嵌合促进剂进入草甘膦酶中。促进CP4-EPSPS到达的第二代GR棉花就具有很好的在四叶期以下耐喷洒草甘膦的特性,而且这样可以制成无毒产品。事实证明这种第二代的GR棉花于2006年在美国种植非常成功。另外第二代GR大豆和GR油菜目前正由孟山都公司牵头研发之中,前景非常乐观。

4 结束语

自上世纪70年代孟山都公司成功研发出除草剂草甘膦;接着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研发出该技术以来,该有机磷除草剂迅速推广开来。因其原料易收集、工艺流程简单、杀草谱广、防除多年生深根杂草效果好等优点,选育与生产推广以草甘膦为目标的抗草甘膦作物品种也成为必然。抗草甘膦作物自1996年起至2006年,全球抗草甘膦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超过7500万hm2。种植抗草甘膦作物对作物的除草、增产效果,保护耕作,且经济上的受益是有目共睹的。但需要指出的是GR技术带来的杂草迁移和杂草耐药性等棘手问题,如今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另外,GM昆虫防护,GM杂醇油和蛋白质的修饰和GM的增加,都能帮助生产出更加健康的作物。

参考文献

除草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技术

 

一、绿化养护的技术措施

在栽培学中,常言道“种三管七”,绿化中种植的都是有生命的植物,不少单位在园林绿化时,往往规划设计高标准,施工养护低水平,造成好景不长。在绿化养护管理上,要了解种植类型和各种品种的特特征与特性,关键抓好肥、水、病、虫、剪五个方面的养护管理工作。

草地养护原则是:均匀一致,纯净无杂,四季常绿。据资料介绍在一般管理水平情况下绿化草地(台湾草)可按种植时间的长短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种植至长满阶段,指初植草地,种植至一年或全覆盖(100%长满无空地)阶段,也叫长满期。论文大全,园林绿化。二是旺长阶段,指植后2-5年,也叫旺长期。三是缓长阶段,指植后6-10年,也叫缓长期。四是退化阶段,指植后10-15年,也叫退化期。在较高的养护管理水平下台湾草地退化期可推迟5-8年。连地针叶草的退化期比台湾草迟3-5年,大叶草则早3-5年。

1、恢复长满阶段的管理

按设计和工艺要求,新植草地的地床,要严格清除杂草种子和草根草茎,并填上纯净客土刮平压实10厘米以上才能贴草皮。贴草皮有二种:一是全贴、二是稀贴。稀贴一般20×20厘米一方块草皮等面积留空稀贴,全贴无长满期,只有恢复期7-10天,稀贴有50%的空地需一定的时间才能长满,春季贴和夏季贴的草皮长满期短仅1-2个月,秋贴冬贴则长满慢需2-3个月。

在养护管理上,重在水、肥的管理,春贴防渍,夏贴防晒,秋冬贴草防风保湿。一般贴草后一周内早晚喷水一次,并检查草皮是否压实,要求草根紧贴客土。贴后二两周内每天傍晚喷水一次,二周后视季节和天气情况一般二天喷水一次,以保湿为主。施肥植后一周开始到三个月内,每半月施肥一次,用1-3%的尿素液结合浇水喷施,前稀后浓,以后每月一次亩用4-6斤尿素,雨天干施,晴天液施,全部长满草高8-10厘米时,用剪草机剪草。除杂草,早则植后半月,迟则一月,杂草开始生长,要及时挖草除根,挖后压实,以免影响主草生长。新植草地一般无病虫,无需喷药,为加速生长,后期可用0.1-0.5%磷酸二氢钾结浇水喷施。

2、旺长阶段的管理

草地植后第二年至第五年是旺盛生长阶段,观赏草地以绿化为主,所以重在保绿。水分管理,翻开草茎,客土干而不白,湿而不渍,一年中春夏干,秋冬湿为原则。施肥轻施薄施,一年中4-9月少,两头多,每次剪草后亩用2-4斤尿素。旺长季节,以控肥控水控制长速,否则剪草次数增加,养护成本增大。剪草,是本阶段的工作重点,剪草次数多少和剪草质量的好坏与草地退化和养护成本有关。剪草次数一年控制在8-10次为宜,2-9月平均每月剪一次,10月至下年1月每二月剪一次。剪草技术要求:一是草高最佳观赏为6-10厘米,超过10厘米可剪,大于15厘米时,会起“草墩”,局部呈勾瘩状,此时必剪。二是剪前准备,检查剪草机动力要正常,草刀锋利无缺损,同时检净草地细石杂物。三是剪草机操作,调整刀距,离地2-4厘米(旺长季节低剪,秋冬高剪),匀速推进,剪幅每次相交3-5厘米,不漏剪。四是剪后及时清净草叶,并保湿施肥。

3、缓长阶段的管理

植后6-10年的草地,生长速度有所下降,枯叶枯茎逐年增多,在高温多湿的季节易发生根腐病,秋冬易受地志虎(剃枝虫)为害,工作重点,注意防治病虫为害。据观察,台湾草连续渍水三天开始烂根,排干渍水后仍有生机,连续渍水七天,90%以上烂根,几乎无生机,需重新贴草皮。渍水1-2天烂根虽少,但排水后遇高温多湿有利病菌繁殖,导致根腐病发生。论文大全,园林绿化。用托布津或多菌灵800-1000倍,喷施病区2-3次(2-10天喷一次),防治根腐病效果好。高龄地老虎(剃技虫)在地表把草的基部剪断,形成块状干枯,面积逐日扩大,为害迅速,造成大片干枯。检查时需拨开草丛才能发现幼虫。论文大全,园林绿化。要及早发现及时在幼虫低龄用药,一般用甲胺硫磷或速扑杀800倍泼施,为害处增加药液,三天后清掉为害处的枯草,并补施尿素液,一周后开始恢复生长。

二、绿化树木的管理

(一)肥水管理

乔木树型高大,根系发达,根深幅广,种植时需要开正方形0.8-1.0立方米的大穴,填上肥沃客土高于平地30厘米才种植。在施肥方面,用肥种类以复合肥为主,N、P、K的比例1-3年的幼年树是5:3:2;三年以上的大树是3:2:1.施肥的次数,植后三年内,每年的春、夏、秋初各施一次,每次用复合肥1-2kg,小树少施,大树多施。施肥的方法是:小树结合松土施液肥,大树在冠幅内地面均匀开穴干施,三年以上高大的乔木原则上可不施肥。论文大全,园林绿化。论文大全,园林绿化。灌木树型小,以浅穴或浅沟种植为主,丛生根系浅,视土壤和树势施用适量的复合肥,液施干施结合,观花观果灌木适当增加P、K肥,观叶灌木适当增加N肥施用。绿化树木的水分管理,重在幼树,原则是保湿不渍,表土干而不白。高大乔木,根深叶茂,不存在因缺水影响生长,灌木矮小,根系短浅,盆栽地栽都要防旱保湿不渍,才能正常生长。

(二)树型管理

绿化林木,通过艺术设计,认真管理,使之有稀有密,有型有款,座落有置,是绿化成功的关键之一。乔木要求树干笔直挺拔,不要过早拔掉种植时的固定拴护杆,以免引起树杆弯曲。成年大树及时锯掉不规则的树枝,对冠幅大,叶多枝小的挡风枝不锯掉,遇大风雨会折枝断干严重时连根拔起造成损失。灌木要求整齐有形有序,树形是树木不断生长和通过人工不断修剪而成,可修剪成园球型、方型、扇型、磨菇型、抽象图案、线条、柱桩、椎桩等。甚至可用铁丝编织文字或“双龙戏珠“”狮子滚球”,“孔雀开屏”等让灌木的枝叶在其中生长,通过编织修剪而成。不管乔木灌木要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对大王椰、假槟榔等观茎树,要保证树干笔直干净,叶鞘大、干枯后不易自然脱落,要人工及时清除。

(三)树木的病虫防治

绿化树木主要的虫害有天牛、木虱、潜叶蛾、潜叶虎、介壳虫、金龟子等。近年来在乔木灌木中木虱为害较严重,其次是介壳虫,采用常规杀虫剂、速扑杀、介特灵等均能达到防治效果。主要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常用的防治药物有托布津、多菌灵、炭疽病等,常用浓度800-1000倍。除了药物防治外,栽培上要经常清理枯枝落叶,保持清洁,同时要排除渍水,必要时修剪后喷药。

三、总结

园林设计是创造园林景观艺术的基础,在养护管理中贯彻设计的理念可起到绵上添花的作用,这也是提高园林养护水平,打造城市地方特色园林的必然要求,养护要全力促成园林设计理念的实现。论文大全,园林绿化。总之,如何进一步做好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是目前摆在我们园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系统[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6).

[2]浅谈我区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及其养护管理[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4/1/(27).

除草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化学除草; 甲禾灵; 技术

河西地区林业苗圃地主要杂草有冰草、芨芨草、白茅多年生杂草以及藜科类一年生杂草等。一年生杂草去除比较容易,采用育苗时覆除草膜等方式比较容易一次性去除,但冰草、芨芨草等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属顽固性杂草,根系发达,根系有很强的生长能力以及穿透能力,河西地区有名俗语叫“冰草在太阳下晒三年见水都很活”,虽然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此类杂草的生长及环境适应能力极强。六坝林场为解决这一情况,通过近十年的化学除草研究,使用各类药剂进行对比试验,总结出了高效氟吡甲禾灵在针叶树苗圃地化学除草技术,对顽固性禾本科杂草的去除有相当明显的效果。

高效氟吡甲禾灵是一种选择性除草剂,用于各种阔叶作物田中防除各种禾本科杂草,是一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是脂肪酸合成抑制剂,属新一代氟代杂环高效除草剂。根据研究对比高效氟吡甲禾灵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高效低毒,LD50>623mg/Kg,按我国的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属于低毒农药。二是杀草谱广,高效氟吡甲禾灵对绝大多数禾本科杂草均有很好的效果。三是对作物相对安全:高效氟吡甲禾灵对几乎所有的双子叶植物安全,超过正常用量的数倍也不会产生药害;该药在土壤中降解快,对地下水和环境无不良影响,对后茬作物亦安全。四是传导性好:高效氟吡甲禾灵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茎叶处理后很快被杂草叶组织吸收输送至整个植株,因抑制茎和叶的分生组织而导致杂草死亡。其药效发挥较快,喷洒落入土壤中的药剂易被根吸收,也能起到杀草作用。五是持效期长:高效氟吡甲禾灵吸收迅速,施药后1小时降雨,不会影响药效;持效期较长,一次施药可基本控制全生育期的禾本杂草危害,可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

1、针叶树苗圃地施药技术

1.1使用时间

由于氟吡甲禾灵的内吸传导性,杂草叶面面积大了药剂附着率越高,药剂吸收越好,因此最佳用药期是冰草和芨芨草等长高到8cm以上,草小了吸收药效利用率相对较低。六坝林场苗圃试验地位于河西地区中部,平均海拔在1780m,春季第一次用药时期在5月上旬为最佳,第二次用药时期在7月中旬,经过两次用药,80%左右的冰草、芨芨草等都会被去除,第二年再施一次药,这类顽固性杂草基本上就去除干净了。

1.2配比方法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高效氟吡甲禾灵主要都是乳油制剂,以108gML的为主。经过试验,对于新建苗圃地块多年生杂草根系尚未完全布满土壤,用药量为60-80ml乳油兑30kg水;对于3年以上的地块,由于冰草、芨芨草等根系生长致密已布满土壤的用药量为120-150ml乳油兑30kg水。每亩用水量混合量50kg左右,这要视喷药速度、风速等的影响。

1.3喷施方法

一般已建成的针叶树苗圃地块最好采用人工背喷雾器喷施,喷雾器以动喷雾器效果较好,因为电动喷雾器喷出的药液密度较小,均匀,易附着在杂草叶面上。未种植苗木或作物的地块可采用大型喷药机械,大型喷药机械省工但容易出现喷药不均匀,漏喷的地方比较多。河西地区早晚气温较低,比较凉,杂草叶面上往往有露水,而中午气温又比较高,容易蒸发药液,因此最佳喷药时间是上九点到十一点,下午三点到五点,这个时间段吸收最好,要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施药,风速超过每秒1-1.3m时就不适宜喷药了。在喷药时尽量不要喷在苗木上为好,但根据对比观测,针叶树苗木在药效反应上有2-3天的反应期,反应期一过基本上再没有大的影响,因此喷施到药液对树体影响不大,可以放心施药。

1.4药效反应

针对针叶树苗圃的施药观测发现,顽固性禾本科杂草去除效果相当好,对一年生杂草如藜科类作用不太明显。由于是内吸传导性药物,作用过程比较缓慢,在多年生冰草和芨芨草上施药后,5-7d杂草叶色开始慢慢发黄,10d左右杂草叶面开始出事大面积黄斑,d天左右杂草全部枯死。5-7d杂草根系开始逐步受到破坏,根系毛根顶端开始枯黄,10d左右整个根系开始失水发黑,15d左右根系完全死亡。

2、技术结论

根据林场针叶树苗圃近三年的高效氟吡甲禾灵多年生顽固性禾本科杂草化学除草技术研究,该药剂对去除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效果相当明显,两年时间基本上就可以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全覆盖的地块给去除干净,而且对针叶树影响基本可以不计。以上操作技术规程在林业苗圃内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有效减少人工除草成本80%左右,降低了苗草争肥争水的矛盾,促进了苗木的生长,促进了苗圃地的优质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国海.林业化学除草技术[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8.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