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工作经验总结范例6篇

除草工作经验总结

除草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 85%丙草胺微乳剂;移栽水稻田;杂草;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51.21;s 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165-02

为明确85%丙草胺微乳剂防除移栽水稻田杂草的效果、使用剂量及对水稻的安全性,2012年笔者开展了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本试验设在庐江县龙桥镇,为移栽水稻田,供试水稻品种为武运粳7号;试验田地势平坦,畦面平整,质地中壤,肥力均匀,小区间肥水管理及其他栽培条件一致。试验田主要杂草为节节菜、千金子、稗草、鸭舌草、异型莎草。

1.2 供试药剂

85%丙草胺微乳剂(大连松辽化工有限公司),30%扫弗特乳油(有效成分:丙草胺,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85%丙草胺微乳剂450 ml/hm2(a)、525 ml/hm2(b)、600 ml/hm2(c)、1 050 ml/hm2(d);30%扫弗特乳油1 500 ml/hm2(e);人工除草作对照(ck1);喷施等量清水、不进行人工除草作空白对照(ck2)。4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作埂并设置隔离行。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在水稻移栽后5 d(8月5日)施药,各处理按规定药量用225 kg/hm2细土拌匀后均匀撒施。施药时田间保持水层3 cm,药后保水7 d,以后常规肥水管理,施药区及空白对照区不进行人工除草。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药后30 d目测水稻的生长情况,观察所施药剂是否对水稻产生药害。施药后每小区定4点,每点0.25 m2,分别于施药后15、30、45 d调查每小区各类杂草的株数,计算株防效;施药后45 d调查加测杂草鲜重,计算鲜重防效,采用duncan法分别进行差异显著性测定[1-9]。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的安全性

施药后30 d调查,各处理区水稻长势一致,无明显的差异。

2.2 除草效果

2.2.1 对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药后15 d,处理b、处理c、处理d对稗草株防效分别为86.49%、88.29%、90.09%,均显著高于处理a及ck1的防效,与处理e防效相近;处理b、处理c、处理d对千金子株防效分别为98.53%、100.00%、100.00%,均高于处理a的防效,显著高于ck1的防效,与处理e的防效相近。

药后30 d,处理b、处理c、处理d对稗草株防效分别为80.30%、80.79%、81.77%,均显著高于处理a及ck1的防效,与处理e防效相近,且差异不显著;处理b、处理c、处理d对千金子株防效分别为92.63%、93.68%、94.74%,均显著高于处理a及ck1的防效,与处理e防效相近。

药后45 d,处理b、处理c、处理d对稗草株防效达78.57%、80.05%、81.03%,均显著高于处理a及ck1的防效,与处理e防效相近;处理b、处理c、处理d对千金子株防效达93.39%、94.21%、95.04%,均显著高于处理a及ck1的防效,与处理e防效相近,且差异不显著。鲜重防效和株防效趋势基本一致(表1)。

2.2.2 对莎草科杂草防除效果。药后15 d,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 对异型莎草株防效均达100.00%,处理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ck1的防治。

药后30 d,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对异型莎草株防效达80.95%、82.54%、82.54%、84.13%,显著高于ck1的防效,与处理e防效相近。

药后45 d,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对异型莎草株防效达78.87%、80.28%、83.10%、84.51%,显著高于ck1的 防效,与处理e防效相近;鲜重防效和株防效趋势基本一致(表1)。

2.2.3 对阔叶杂草防除效果。药后15 d,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对鸭舌草、节节菜株防效均达100.00%,处理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ck1的防效。

药后30 d,处理b、处理c、处理d对鸭舌草株防效为69.57%、69.57%、73.91%,均高于处理a的防效,显著高于ck1 的防效,与处理

e的防效相近;处理b、处理c、处理d 对节节菜株防效为67.74%、67.74%、70.97%,与处理e、处理a、ck1 的防效相近(表1)。

药后45 d,处理b、处理c、处理d对鸭舌草株防效为68.09%、68.09%、70.21%,与处理e、处理a防效相近,均显著高于ck1的防效;处理b、处理c、处理d对节节菜株防效为74.16%、74.91%、75.28%,均显著高于处理a及ck1的防效,与处理e防效相近。鲜重防效和株防效趋势基本一致。

2.2.4 对各类杂草总草防效。药后15 d,处理b、处理c、处理d对总草株防效分别为93.22%、94.49%、95.34%,均显著高于处理a及ck1的防效,与处理e的防效相近。 药后30 d,处理b、处理c、处理d对总草株防效分别为81.93%、82.41%、83.86%,均显著高于 处理a及ck1的防效,与处理e防效相近。

药后45 d,处理b、处理c、处理d对总草株防效分别为78.84%、80.04%、80.92%,鲜重防效分别为81.78%、83.84%、85.04%,均显著高于处理a及ck1的防效,与处理e防效相近。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85%丙草胺微乳剂在水稻移栽后5 d施药,可较好地防除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鸭舌草、节节菜等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药后30 d,85%丙草胺微乳剂处理区与对照药剂处理区及人工除草处理区水稻长势无差异;用药量525~600 ml/hm2,施药后45 d,对各类杂草总草株防效为78.84%~80.92%、鲜重防效为81.78%~85.04%,显著高于人工除草,与对照药剂30%扫弗特乳油在同等有效成分用量下防效相当。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85%丙草胺微乳剂用药量以525~600 ml/hm2较为经济有效。

4 参考文献

[1] 朱宇耀,邢军,王振兰.50%丙草胺水乳剂防除水稻田杂草试验[j].现代化农业,2012(8):2-3.

[2] 甘传良,孙俊铭,韦刚.42%丁草胺·噁草酮ec防除旱直播稻田杂草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125-127.

[3]刘煜财,李维义,李志,等.40%丁草胺·噁草酮防除水稻秧田杂草效果及安全性[j].杂草科学,2010(2):58-59.

[4] 卢世恒.32%苄·丁颗粒剂防除水稻田杂草效果及安全性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67.

[5] 时丹,郑承志,柳洪良,等.几种除草剂及不同处理对抗磺酰脲类除草剂杂草的防除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09(4):91-93.

[6] 朱文达,何燕红,李林.48%灭草松水剂防治水稻移栽田杂草试验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108-110.

[7] 刘祥臣,赵海英,卢兆成,等.覆膜处理对稻田主要杂草的防效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8):138-141.

除草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根;总黄酮;提取;抗氧化;脂质过氧化

中图分类号:TQ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0-1928-06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0.032

Ultrasonic Assisted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Roots

and Its Antioxidation in Vitro

LI Xiang, LV Fang-nan, ZHU Hong-ping, AO Qing, SUN Jian-bo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Enshi 445000,Hubei,China)

Abstract: The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design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optimize the ultrasonic assisted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roots and its antioxidant acitivities were evaluated in vitro by scavenging capabilities of ABTS・+,・OH and hydrogen peroxide and the lipid peroxidation inhibition in both linoleic acid-in-water emulsion and lard models.Results showed the highest extraction yield of flavonoids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roots could obtain to be 2.00%,using ethanol concentration of 60%(v/v) as feed-to-liquid ratio of 1∶60(g/mL) extracted for 35 min at 55 ℃ assisted with ultrasound of 200 W. The ABTS・+ scavenging rate of flavonoids was improved to a stable value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The ・OH and hydrogen peroxide scavenging rates of flavonoid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oncentration,and both higher than Vc solution with the same concentration. Lipid peroxidation in linoleic acid was effectively inhibited by flavonoids,as well as the storage stability of lard was improved.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flavonoids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roots possessed good vitro antioxidation and lipid peroxidation inhibition.

Key words: Houttuynia Cordata roots; flavonoids; extraction; antioxidation; lipid peroxidation

研究表明,L期的氧化应激状态可导致生物体细胞内DNA、蛋白质、糖类、脂类等大分子物质的积累性氧化损伤,从而加速细胞衰老,造成机体损伤与破坏,诱发炎症、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性疾病等慢性病[1],而摄入外源抗氧化剂可有效缓解机体的氧化应激,增强机体抗氧化防御体系的能力,预防或缓解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2]。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追求健康、崇尚天然食品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潮流,从自然界寻找天然、高效、多能的食源性抗氧化剂已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意义。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又名蕺菜、侧耳根,属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全草带鱼腥味而得名,是国家卫生部确认的“药食兼用型”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3]和良好的保健功能[4-6]。近年来,随着人们回归自然、喜食山野菜之风的盛行,凉拌鱼腥草根因其口感爽脆、食之齿颊生香,已由民间传统美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餐馆和酒楼的餐桌,并在凉拌的基础上开发出系列风味菜肴,深受顾客欢迎。鱼腥草的人工种植规模随之扩大,地下茎产量也成为栽培的主要目标[7,8]。研究表明,鱼腥草的品种[9,10]、产地[11,12]、种植方式[8]均能影响总黄酮的含量与组成,并且叶的总黄酮含量高于根[13],但根的鱼腥味较轻、口感独特,食用时更受消费者欢迎。然而,现有文献大多集中于鱼腥草总黄酮和叶总黄酮的提取、鉴定与活性研究[14-17]。因此,本研究将对鱼腥草根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与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为将鱼腥草根开发为功能性食品与食源性天然抗氧化剂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鱼腥草根购于湖北省恩施市土桥坝三孔桥农贸市场;槲皮素标准品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ABTS粉末(生物试剂)购于上海华蓝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猪油是由市购猪板油在实验室经高温提炼制得;亚油酸(生物试剂)购于安庆中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备

UV76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瑞士Tecan infinite M200PRO光栅型多功能酶标仪,Mettler AL104型电子分析天平,KQ5200型超声波清洗器,GZX-9140MBE电热鼓风干燥箱,800B离心机。

1.3 试验方法

1.3.1 总黄酮提取 ①提取方法。鱼腥草根去除根须、洗净、切碎、70 ℃烘干、粉碎。称取2.0 g鱼腥草粉,置于圆底烧瓶中,按不同固液比加入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200 W超声提取一定时间后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即得样品提取液。②工艺优化。选取固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作为影响鱼腥草根总黄酮提取率的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表1),并对最优工艺参数进行验证。③总黄酮提取率的测定。采用Al(NO3)3-NaNO2比色法测定样品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含量。吸取样品提取液20 mL于50 mL容量瓶中,加入30%乙醇5.0 mL、5% NaNO2溶液2.0 mL,摇匀;放置6 min后加10% Al(NO3)3溶液2.0 mL,摇匀;放置6 min后加1 mol/L的NaOH溶液20 mL,最后加水至刻度处,摇匀;放置15 min后于500 nm下测定其吸光度(以提取液作参比)。根据槲皮素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18.571x+13.333,R2=0.992 2),求得每毫升样品溶液的总黄酮含量,然后计算总黄酮提取率:

1.3.2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以最优工艺制备的样品提取液为原液,经1、2、3、4、5倍稀释后,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1)ABTS・+清除活性。吸取7 mmol/L ABTS溶液5 mL,加入140 mmol/L K2S2O8溶液88 μL,混合后于室温下避光过夜,制得ABTS・+储备液(OD734=0.70±0.02)。移取不同浓度的鱼腥草总黄酮溶液50 μL于96孔板中,再加入ABTS・+溶液150 μL,混匀,放置10 min后,在734 nm处测吸光度(At);以无水乙醇50 μL+ABTS・+150 μL为空白试剂,在734 nm处测得吸光度(A0);以总黄酮50 μL+无水乙醇150 μL为对照试剂,以排除总黄酮和乙醇本身吸光度的影响,在734 nm处测得吸光度(Ac)。以VC作阳性对照,计算样品溶液的ABTS・+清除率:

2)・OH清除活性。移取10 mmol/L水杨酸-乙醇溶液1 mL、1.5 mmol/L FeSO4溶液溶液1 mL、6 mmol/L的H2O2溶液1 mL于试管中,加入不同体积的鱼腥草总黄酮稀释液,用乙醇补足至4 mL,于510 nm处测定吸光度(Ax);另取两组试管中,其中一组不加鱼腥草总黄酮稀释液,于510 nm处测定吸光度(A0),另一组不加H2O2溶液,于510 nm处测定吸光度(Axo);归零管中试剂为水杨酸-乙醇1 mL、FeSO4溶液1 mL、80%乙醇溶液2 mL,于510 nm处测定吸光度(A′)。以VC作阳性对照,计算样品溶液的・OH清除率:

3)H2O2清除活性。选取5支25 mL管,向其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鱼腥草总黄酮溶液3.4 mL、40 mmol/L H2O2溶液0.6 mL,于230 nm处测得吸光度(AX′);另取两组试管,其中一组以0.1 mmol/L pH7.4磷酸缓冲液代替H2O2溶液,于230 nm处测得吸光度(AC′),另一组以蒸馏水代替总黄酮溶液,于230 nm处测得吸光度(AO′);调零管中加入3.4 mL蒸馏水和0.6 mL磷酸缓冲液。以VC作阳性对照,计算样品溶液的H2O2清除率:

1.3.3 脂质过氧化分析 1)亚油酸过氧化模型。采用硫氰酸铁法测定亚油酸乳化体系的过氧化程度。取不同浓度的鱼腥草总黄酮4.0 mL,加入2.5%亚油酸(95%乙醇配制)4.1 mL、磷酸缓冲溶液(pH 6.86)8.0 mL、蒸馏水3.9 mL,放入40 ℃恒温培养箱中,分别于30 min、24 h、48 h后平行取样;向10 mL试管中加入0.1 mL油样、9.7 mL 95%乙醇、0.1 mL 30%硫氰酸铵溶液、0.1 mL的0.02 mol/L FeSO4溶液(0.02 mol/L盐酸配制),室温下精确反应3 min后,于500 nm下测吸光度(At);对照组中不加入鱼腥草总黄酮溶液,以95%乙醇代替,测得吸光度(A),计算脂质过氧化抑制率:

抑制率=■×100% (5)

2)猪油氧化模型。采用Schaal烘箱法进行加速氧化试验。将鱼腥草总黄酮原提液按油样质量的0.02%、0.05%、0.20%、0.50%、1.00%加入到猪油中,混合均匀,敞口放置于65 ℃烘箱中,每12 h搅拌一次,每天定时取样一次;根据GB/T 5009.37-2003,采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测定油样的过氧化值(POV),同时以未加鱼腥草总黄酮溶液的新鲜油样为空白对照,分析鱼腥草总黄酮提取液对猪油加速氧化过程的抑制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鱼腥草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

总黄酮是鱼腥草中除挥发油之外的主要功效成分,总黄酮提取率的高低与活性强弱直接决定着鱼腥草的品质及其高效开发与利用。植物总黄酮的常用提取溶剂有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其中以水和乙醇的安全性最好,通过乙醇-水的比例调节可实现对植物总黄酮的高效提取,选择适宜的干燥、粉碎、辅助提取方式有利于提高鱼腥草总黄酮的溶出量与活性。

本研究选择在超声波功率200 W下考察固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鱼腥草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由图1可知,鱼腥草根总黄酮提取率随着溶剂的增加而提高,但当溶剂增加至70后表现出下降趋势;当乙醇体积分数达到50%后,总黄酮提取率提高,且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提取温度的升高,总黄酮提取率提高。由表2、表3可知,影响鱼腥草根总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是固液比,其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鱼腥草根总黄酮提取的最优工艺组合为A2B2C3D2,即固液比1∶60、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35 min、提取温度55 ℃。验证试验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RSD=1.53%),总黄酮提取率达2.00%,明显高于张剑等[13]的研究结果,这可能主要与试验材料的来源有关,鱼腥草的品种[9]和种植方式[8,12]均能影响其总黄酮含量与组成。

2.2 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2.2.1 ABTS・+清除能力 ABTS・+清除反应属典型的单电子转移途径,但ABTS・+非生物体内自由基,因此ABTS・+清除率常用来定性评价生物样品的抗氧化能力[12]。本研究利用ABTS粉末与K2S2O8反应建立ABTS・+生成体系,然后通过测定OD734 nm来定性评价鱼腥草根总黄酮的ABTS・+清除活性。由图2可知,在65~109 μg/mL范围内,鱼腥草根总黄酮的ABTS・+清除率高于同浓度的VC溶液;之后,随着浓度的升高,鱼腥草根总黄酮的ABTS・+清除率渐趋于稳定值(90%),略低于同浓度的VC溶液;鱼腥草总黄酮的ABTS・+清除活性与浓度之间呈指数相关性,其回归方程为y=6.444 7lnx+80.892(R2=0.967 3),ABTS・+半数清除率为27.79 μg/mL。这些表明,鱼腥草根总黄酮在ABTS・+清除反应中具有较强且稳定的供电子能力。

2.2.2 ・OH清除能力 生物体内的活性氧主要包括O2・-、・OH、H2O2[18],其中以・OH的化学性质最活泼,对生物体的毒性和危害最大。因此,・OH清除活性是评价功能性食品体外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Fenton反应建立・OH生成体系,然后以水杨酸为・OH捕获剂,通过分光光度法来监测体系中・OH的消除程度。

由图3可知,不同浓度条件下,鱼腥草根总黄酮的・OH清除率均高于VC,其・OH半数清除率为30.63 μg/mL;鱼腥草根总黄酮的・OH清除活性随着浓度的升高呈线性增强趋势,其相关回归方程为y=5.802 7x+60.991(R2=0.980 8),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13,14]。@些研究表明,鱼腥草根总黄酮的供氢能力强于VC。鱼腥草总黄酮属总黄酮醇类化合物[6,15,19],总黄酮醇化合物分子中B-环酚羟基、C-环醇羟基的活性均高于VC分子中的烷羟基,从而使鱼腥草根总黄酮表现出较强的・OH清除活性。

2.2.3 H2O2清除能力 H2O2是机体内氧化代谢的主要产物,也是一种活性氧,易穿透细胞膜,在细胞内通过Fenton反应生成・OH,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机体损伤或破坏[20,21]。本研究中鱼腥草根总黄酮提取液的H2O2清除能力检测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试验范围内鱼腥草根总黄酮对H2O2的清除率高于VC,并表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y=6.262x+62.349,R2=0.964 2),IC50值为29.01 μg/mL;在327 μg/mL时,鱼腥草根总黄酮溶液对H2O2的清除率最高(93.43%),比VC高27.69%。由此可见,H2O2在pH 7.4(正常体液的pH)环境下表现有较强的氧化性,而鱼腥草根总黄酮对H2O2的清除活性明显高于VC,这暗示了鱼腥草根类药膳有利于缓解和消除机体的氧化应激,恢复生物体内氧化-抗氧化体系的动态平衡能力,从而实现对机体损害状态的改善和治疗[4,22,23]。

2.3 脂质过氧化抑制效应

2.3.1 亚油酸过氧化抑制活性 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而细胞膜中脂肪酸的组成与结构稳定性对于维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24]。当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时,活性氧从脂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亚甲基上夺取活性氢[25],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24,26]。亚油酸是人和动物的必需脂肪酸,含有两个双键,极易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25,27],形成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在酸性条件下可使Fe2+氧化为Fe3+,进一步反应生成红色的硫氰酸铁络合物。因此,通过对硫氰酸铁络合物在500 nm处吸光度的测定,常用来衡量亚油酸乳化体系中脂质自由基链式反应的进程。

本研究利用乙醇裂解反应产生的・OH来启动亚油酸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然后采用硫氰酸铁法来观察鱼腥草根总黄酮对亚油酸过氧化反应的抑制活性。由图5可知,在反应起始阶段,109~327 μg/mL范围内,鱼腥草根总黄酮的过氧化抑制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脂质过氧化抑制率可达35.71%;加速氧化反应24、48 h后,不同浓度的鱼腥草根总黄酮溶液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效应相当(87.30%~90.96%),且109、163 μg/mL时表现有较高的过氧化抑制活性。而250 μg/mLBHA、水溶性VE在亚油酸乳化体系加速氧化60 h后的过氧化抑制率分别约为88.0%和83.5%[20]。这表明,鱼腥草根总黄酮具有较强的供氢能力,能及时清除亚油酸自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粒子,从而能有效阻断脂质自由基的链式反应。

2.3.2 油脂贮藏稳定性 油脂是人类膳食和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然而油脂在储运和加工利用过程中极易发生氧化酸败,产生氢过氧化物及其分解产物,降低油脂及含油食品的感官品质、营养价值和加工性能,并危害人和动物的机体健康,严重地导致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并给畜产品带来安全隐患[28]。然而,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因其品种和存放条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29,30],正确合理地使用抗氧化剂能有效抑制油脂的氧化酸败。

鱼腥草根总黄酮提取液对猪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见图6。由图6可知,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猪油的氧化酸败程度加剧,72 h时POV为17.88 meq/kg,之后迅速上升至126.54 meq/kg(120 h),POV与贮藏时间之间的曲线拟合方程为y=0.606 2e0.884 2x(R2=0.990 5);添加鱼腥草根总黄酮能有效降低猪油的POV,且与其添加量呈正相关,当鱼腥草根总黄酮提取液的添加量达到0.20%以上时,猪油在65 ℃下存放120 h的POV均不高于13.24 meq/kg,符合GB 10146-2015《食用动物油脂》的要求(POV≤15.76 meq/kg)。研究表明,鱼腥草总黄酮对猪油氧化酸败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鱼腥草总黄酮属多酚类化合物,可通过B环-3′、4′-OH和A环-5-OH供氢来降低脂质自由基的活性,并将自身转变为较稳定的酯式自由基或半醌杂化物[31],然后酯式自由基可通过分子内电子重排、或半醌杂化物进一步与过氧化自由基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产物,从而阻断或抑制油脂的链式自由基反应;鱼腥草总黄酮属总黄酮醇类化合物,3-OH在阻止油脂自动氧化反应时起决定性作用,可联合4位羧基与油脂中的金属离子发生螯合作用[31,32],从而消除金属离子的促氧化作用。

3 结论

1)在200 W超声波辅助条件下,鱼腥草根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固液比1∶60(g/mL)、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35 min、提取温度55 ℃,总黄酮提取率达2.00%;工艺参数的影响效应依次为固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

2)鱼腥草根总黄酮对ABTS・+、・OH和H2O2的清除活性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ABTS・+、・OH和H2O2清除率分别达89.2%、88.78%、93.43%,IC50分别为27.79、30.63、29.01 μg/mL。

3)鱼腥草根总黄酮能有效抑制亚油酸乳化体系中脂质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提高猪油加速氧化反应中的氧化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HALLIWELL B. Role of free radicals in th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The rapeutic implications for antioxidant treatment[J].Drugs Aging,2001,18(9):685-716.

[2] 郑瑞生,封 辉,戴聪杰,等.植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85-90.

[3] 莫云容,赵 凯,邓明华.不同产地野生鱼腥草根、茎、叶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5,2(2):1-5.

[4] 薛兴阳,付腾飞,邵方元,等.鱼腥草总黄酮对人肿瘤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3):2509-2511.

[5] 邱江匀,杨亚玲,杨国荣,等.鱼腥草中总黄酮提取及其抗过敏活性的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3):239-244.

[6] FU J,DAI L,LIN Z,et al.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A revies of 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olgy and quality control[J].Chinese Medicine,2013,4(3):101-123.

[7] 蒋向辉,伍贤进,佘朝文,等.鱼腥草主要数量性状对地下茎产量的通径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4):486-489.

[8] 蒋向辉,伍贤进,黄星群,等.不同施肥配比对鱼腥草地下茎黄酮含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7,46(2):215-217.

[9] 蔡文国,吴 卫,代 沙,等.不同种质鱼腥草总酚、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学,2013,34(7):42-46.

[10] 蓝云龙.不同种源鱼腥草产量和质量评价[J].中草药,2012, 43(6):1195-1198.

[11] 陈 黎,郑有良,吴 卫,等.不同来源鱼腥草中槲皮素含量差异比较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7,27(8):1232-1235.

[12] 刘 雷,吴 卫,郑有良,等.峨眉山不同海拔高度鱼腥草居群槲皮素含量变化[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601-1603.

[13] 张 剑,曾虹燕,黄 炎.超声波协同提取鱼腥草黄酮及其抗氧化性[J].广西植物,2010,30(1):141-144.

[14] 何 洁,何 芮,严奉伟.鱼腥草总黄酮的提取方法与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4,39(3):198-201.

[15] 叶 春,阚建全,谭书明,等.鱼腥草叶总黄酮的提取分离[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227-232.

[16] 李海云,郝再彬,李文兰,等.大孔树脂对鱼腥草总黄酮的吸附分离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1):47-51.

[17] 郭G华,许江扬.鱼腥草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黄酮类型的初步鉴定[J].食品科学,2007,28(9):287-291.

[18] LUSHCHAK V I. Free radical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oxidative stress and its classification[J].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2014,224(5):164-175.

[19] 张婷婷,吴 毅,杭太俊.鱼腥草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对照法研究[J].中药材,2009,32(5):687-690.

[20] 陈红艳,耿 淼,胡亚卓.过氧化氢对SH-SY5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5):1665-1667.

[21] CL?MENT M V,PERVAIZ S.Intracellular superoxide and hydrogen peroxide concentrations:A critical balance that determines survival or death[J].Redox Report,2001,6(4):211-214.

[23] HSU C,YANG H,HO J,et al.Houttuynia cordata aqueous extraction attenuated glycative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heart and kidney of diabetic mice[J].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2016, 55(2):845-854.

[24] KIM J H,CHO Y J,PAN J H,et al. Antiatherogenic and antioxidative effects of Houttuynia cordata extracts in rats fed a high-fat diet[J].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14,23(6):2069-2074.

[25] CURRIE E,SCHULZE A,ZECHNER R,et al. Cellular fatty acid metabolism and cancer[J].Cell Metabolism,2013,18(2):153-161.

[26] FARMER E E,MUELLER M J. ROS-mediated lipid peroxidation and RES-activated signaling[J].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2013,64(1):429-450.

[27] NOWAK J Z. Oxidative stress,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derived oxidation products and bisretinoids as potential inducers of CNS diseases:Focus on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J].Pharmacological Reports,2013,65(2):288-304.

[28] 王卫东,沈金虎,王俊玲,等.紫外辐射对亚油酸氧化反应影响的拉曼光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30(11):2989-2992.

[29] 王改琴,王 恬.油脂氧化酸败对畜禽机体功能影响及其氧化防控措施[J].中国油脂,2010,35(7):46-50.

[30] SILVA L,PINTO J,CARROLA J,et al.Oxidative stability of olive oil after food processing and comparison with other vegetable oils[J].Food Chemistry,2010,121(4):1177-1187.

除草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草坪;养护;管理

1 引言

草坪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作为覆盖地面的绿色地毯,栽种范围越来越广。近几年来,朝阳市地区的草坪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目前草坪面积已达100万m2。草坪栽植以后,管理尤为重要。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笔者总结出了半干旱地区草坪养护管理的一些粗浅经验和做法,供本地区或同类地区的园林生产单位借鉴。

朝阳市位于辽宁西部,界于东经118°50′~121°20′,北纬40°35′~42°20′,地处北温带亚干旱气候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4℃,年平均降水量4755mm,积温3000~4000℃,无霜期150d,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温差大,日照长,积温高,降水少,且降水量集中,夏季高温,降水与温度变化基本同步。

2 半干旱地的草坪养护

朝阳引种的冷地型草坪植物,以草地早熟禾、草坪型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葡萄剪股颖为主,极适合本地区。要使草坪观赏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措施。

2.1 做好浇水抗旱工作

浇水能及时解除草坪植物因干旱造成的“旱象”,促进草坪正常生长,增加美观效果。早春浇一次春水,也叫“返青水”,利于根蘖提早萌发;夏季高温干旱,每周至少浇水1~2次,并且一定要在早晚进行;入冬前应浇一次封冻水,增强其抗寒能力。浇水要一次浇透,至少达到湿润土层10cm以上。在朝阳地区6~7月份是草坪一年中生长发育的青春期,草坪草各部位生长旺盛,适当减少浇水,有利于根系向下扩展,减少侧根生长,使根系发达,有利于来年生长,增强抗旱、抗涝、抗病虫害的能力,老百姓称之为“炼苗”。

2.2 草坪的修剪

修剪是草坪养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修剪能使草坪经常保持平整美观,并能促草坪生长旺盛,减少草坪的病虫危害,抑制杂草生长。一般草坪修剪高度为4~6cm,及时清除修剪下来的草叶、根部枯草,以免腐烂发酵,产生病害。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修剪是在草坪抽穗前,必须将其嫩茎的上部剪除,防止它抽穗结籽后出现枯黄倒伏。另外在它越夏和越冬前3~4周均应各修剪一次,剪去吸水能力差的老茎叶,让新萌发的嫩草茎安全越夏和越冬,因为嫩草茎吸水能力强,可以增强抗高温和耐严寒的性能。

2.3 增加肥力

草坪长年累月地修剪,而且每次剪下的茎叶不能返入土内,修剪后重新生长又要消耗肥力,因此草坪的土壤肥力不断减少。草地生长期长,肥料消耗更多更快,所以追肥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全年施追肥(尿素或硫铵)3~4次,每次9kg/亩。另外每年冬季或早春施一次堆肥,1000kg/亩,既有利于草坪生长,又可改良土壤。

2.4 病虫害防治

草坪病虫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应该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4.1 虫害

在朝阳市草坪上造成灾害的害虫有蚜虫、粘虫、蝼蛄、地老虎等。防治地下害虫用40%辛硫磷8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灌根、拌毒土或穴埋等办法。地下害虫防治用:50%乐果乳油2000倍液,敌杀死2000倍液喷洒叶面。

2.4.2 病害

朝阳市发现的草坪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叶斑病、白粉病、叶枯病、锈病等真菌病害。主要采用化学药物防治,特点是:时间短、见效快。防治真菌的药剂有:代森铵、波尔多液、托布津、粉锈宁、多菌灵等。由于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所以在使用上要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和混合配方。

2.5 添播草籽

添播草籽是草坪不可缺少的一项养护管理工作。因为草坪生长发育3~4年后生长逐渐衰退,为保持草坪的茂盛,每隔3~4年于春季进行播草籽一次,每亩草坪视生长情况播5~7kg籽。在播前用钉耙拉松草根,整好地,播后用滚筒镇压,使草籽与土壤密切结合,并注意浇水工作,促使种子发芽。

2.6 草坪杂草的防治

草坪内主要杂草有蒲公英、牛筋草、苦苣菜、车前等,防治方法采用药物防治,在播种前一个月左右使用除草剂,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目前仍以人工拔除为主,费工费时。还可加大播种量或混入先锋草种,对目标草种进行强化施肥,促进草坪郁闭可抑制杂草生长。合理修剪,草坪草分蘖力强,而大多数杂草不耐修剪,也可抑制杂草生长。

3 结语

在草坪养护管理上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有我们在不断总结探讨草坪管理新经验、好办法的同时,还要加强人才培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员使用分配上要科学、合理,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不断提高效率。这其中包括技术人员的配置,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还有一点应分批工种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学习其他城市的好经验、好办法,提高朝阳市草坪养护管理人员素质和草坪养护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除草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1.1材料与仪器天麻(乌天麻)产自重庆市万州区天城镇老岩村天麻种植基地,土中挖出后挑选中等大小、无明显虫害和腐烂的天麻块茎1h内运回实验室,用蒸馏水仔细洗净平铺风干;特级无霉变和病虫害的干制玫瑰花茶和茉莉花茶,购自福建春伦茶叶集团;绿茶品种为黄山毛峰,购自黄山市歙县徽茗茶厂。果胶酶:深圳市绿微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ZTC1+1-II型澄清剂:北京正天成澄清技术有限公司;蔗糖(白砂糖)、柠檬酸、卡拉胶均为食品级;高通量组织研磨机:Scientz-192型,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型高压均质机:APV1000型,APV公司;立式灭菌锅:YXQ-LS-30S型,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三合一灌装机:JBJX-12-12-1型,河南郑州九博灌装机械有限公司;pH计:PHS-25B型,郑州市荥阳华盛仪器厂;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型,日本岛津公司;分光光度计:UV-1600型,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

1.2.1工艺流程

1.2.2操作要点(1)天麻汁制备方法:将新鲜天麻洗净去皮仔细切成小块后用蒸馏水浸泡,随后取浸泡过的天麻加入蒸馏水后用榨汁机打浆至无明显颗粒,按比例分别加入0.25%、0.5%、0.75%和0.1%的果胶酶并用恒温水浴锅在30~40℃下保温1~2h;将酶解过的天麻浆在80℃下水浴保温1h以钝化果胶酶活性;最后将灭酶的天麻浆离心(4000r/min,10min)后用3层纱布过滤,取浅白色天麻汁冷藏备用。以天麻汁中天麻素为指标设计混合正交试验L8(4×24)来确定最适宜果胶酶添加量及酶解条件,混合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2)花草茶浸提液的制备:按1:1:1的比例称取干制玫瑰花茶、茉莉花茶和绿茶并仔细粉碎。为防止风味物质的挥发,先将混合干制茶按1:60的液料比用10℃蒸馏水冷浸30min,随后用200目筛网过滤;将滤渣按1:40的液料比用85℃热水浸泡20~60min,用200目筛网过滤后合并2次滤液,冷藏备用。以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选择最优复提时间。(3)混合调配:以上述天麻汁和花草茶浸提液的制备方法为基础,将天麻汁、花草茶浸提液、蔗糖、柠檬酸和卡拉胶作为因素设计L16(45)正交试验,以综合感官分数为评价指标,寻找最优调配方案。复合饮料调配工艺的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2。(4)澄清:用ZTC1+1-II型绿色澄清剂对调配饮料进行澄清操作。根据朱丹等[11]的方法制备A和B组分黏胶液。以澄清剂浓度配比、澄清温度和时间为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以澄清度为依据确定最适澄清工艺。澄清工艺的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3。(5)均质、脱气:用均质机在20~22Mpa、50~60℃的条件下对复合饮料进行均质化处理后用真空泵抽真空至0.05~0.2MPa脱气1h。(6)精滤、灌装、消毒:脱气后的复合饮料用中空纤维丝材质的超滤膜进行精滤;随后用250mL玻璃瓶进行灌装,经巴氏消毒后即得成品,4℃下冷藏。

1.3指标测定

1.3.1天麻素的测定天麻素的提取和测定根据吴春敏等[12]的方法进行,修改如下:取10mL样液加入20mL50%冷乙醇溶液后小心振荡,随后冷冻离心10min(4000r/min、4℃)以析出蛋白质及多糖,取上清液用50%冷乙醇定容至50mL,随后在40℃的条件下回流提取2.5h,共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后于40℃下旋转蒸发直至乙醇全部挥发,残留组分用乙腈溶液定容至50mL,再经0.45μm孔径纤维膜微滤,滤液用于HPLC分析。岛津LC-2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天麻素含量,Nova-PakC18(250mm×4.6mm,10μm)色谱柱,柱温40℃,进样量15μL,流动相10%乙腈,在流速0.8mL/min下洗脱60min,在220nm下测定天麻素含量。

1.3.2总酚的测定取10mL样液加入15mL冷丙酮并振荡混匀,冷冻离心后取上清液过C18Sep-Pak小柱后定容至25mL,根据Flion-Ciocalteu法测定样液总酚含量。

1.3.3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来评价复合饮料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根据Duan等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以DPPH•自由基清除百分率来表示。

1.3.4澄清度的测定根据朱丹等[11]的方法测定复合饮料的澄清度,结果以215nm下透光度表示。

1.3.5感官评定选择20名年龄在20~40岁的经过训练的检验员(男女各10名),分别在独立检验室(统一白色光线)内对复合饮料进行感官评定。评定内容依据GB/T21733—2008茶饮料国标,从滋味、风味、色泽和澄清度等4个方面进行打分,结果以平均数表示,标准及分值分布见表4。

1.3.6质量指标测定分别按GB/T4789.2—2010、GB/T4789.3—2010、GB/T4789.15—2010和GB4789.18—2010方法检测复合饮料中细菌总数、大肠杆菌、酵母菌和霉菌以及致病菌数量;按GB5009.11—2010、GB5009.12—2010和GB5009.13—2010测定复合饮料中砷、铅和铜含量;用手持WYT-4型折光仪测定复合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PHS-25B型pH计测定pH值。

1.4数据统计运用SAS8.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邓肯法进行显著性检验,5%为显著水平,1%为极显著水平。

2结果与分析

2.1天麻汁制备工艺的优化天麻在粉碎、打浆和榨汁的过程中,其功能性成分天麻素会有较大损失。采用合适的酶解工艺可最大限度提取粗物料中的天麻素,维持天麻汁中天麻素含量的相对稳定。酶解效果主要受加酶量、酶解温度、时间和液料比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加酶量是影响酶解效果的首要因素。因此,本试验将加酶量设定为4个水平来设计混合正交试验,以酶解后的天麻素含量为依据对酶解工艺进行分析,其结果见表5。通过表5中的极差R值可知,各酶解因素对天麻素含量的影响顺序是:加酶量>酶解温度>时间>液料比;而从实际测定值的分析可知,天麻汁酶解工艺的最优条件组合为:A4B2C2D2,即加酶量0.1%、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h、料液比1:60。由于该最优的酶解工艺组合不包括在表5中的8组试验设计中,因此以相同试验条件并采用最优工艺重复进行5次验证试验,得出天麻素提取量为23.1mg/L,高于8组试验最大值21.9mg/L,因此验证A4B2C2D2为最优酶解工艺。

2.2花草茶浸泡时间的优化浸泡是有效提取花草茶多酚类物质的手段,低温初提和高温复提的二次提取法是现行提取效率较高的方法,本研究中低温初提温度为10℃而高温复提温度85℃;但考虑到高温复提对于提取液中茶多酚含量影响更大,因此以花草茶浸提液中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依据对高温复提时间进行优化。如图1所示,花草茶浸提液中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随高温复取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浸泡时间在40min内时,花草茶浸提液中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逐渐上升并达到峰值;而当浸泡时间超过40min后,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逐渐下降。因此,花草茶最佳高温复提时间为40min,此时提取液中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最高。

2.3天麻花草茶复合饮料调配工艺的优化基于天麻汁和花草茶制备工艺优化的基础上,添加增加风味的蔗糖和柠檬酸以及改善稳定性的卡拉胶,以复合饮料的感官分数为指标,设计相关正交实验来进行优化调配方案,其结果见表6。从表中极差R值可知,天麻汁加入量对复合饮料感官分数的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柠檬酸、花草茶浸提物、蔗糖和卡拉胶。各因素添加水平的最优工艺组合为:A1B3C2D2E3,即天麻提取物40mL、花草茶浸提液100mL、蔗糖10g、卡拉胶0.002g、柠檬酸0.2g。由于该最优的工艺组合不包含在表6中的16组试验设计中,在以上相同试验条件下采用最优配方重复进行5次验证试验,得出复合饮料的感官评定平均分数为93.3,高于16组试验最大值92.4,因此验证A1B3C2D2E3为最优调配组合。

2.4最优澄清工艺的选择表7为天麻花草茶复合饮料澄清工艺的正交试验结果,通过极差R值可知,ZTC天然澄清剂配比对复合饮料澄清效果影响最大,其次为澄清时间和温度。各因素的最优工艺组合为A2B2C3:即先加入2%浓度的澄清剂A组分,40℃水浴2.5h,随后加入4%浓度的澄清剂B组分并在30°C水浴保温3h。按此工艺进行澄清处理后,复合饮料澄清度为0.954,符合饮料的澄清度标准(高于95%)。

2.5天麻花草茶复合饮料质量指标

2.5.1产品质量指标按优化工艺试制的天麻花草茶复合饮料呈均匀浅粉色、透明澄清、无絮状沉淀和分层现象,无杂质;口感圆润、酸甜适中,茶香浓郁且略带天麻特有的清爽香气;无异味。2.5.2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pH4.91;砷、铅、铜残留量均小于国标GB/T19296—2003规定。

2.5.3微生物指标测定结果按照国标GB/T4789方法对灭菌后的复合饮料的卫生状态进行评价。检测结果显示:细菌总数≤100cfu/mL;大肠菌群≤6MPN/100mL;霉菌≤10cfu/100mL;酵母≤10cfu/100mL;致病菌:未检出。因此,本产品的卫生状态满足国标GB/T19296—2003规定。

2.6天麻花草茶复合饮料功能性评价如表8所示,本试验所制得的天麻花草茶复合饮料富含天麻素,且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P<0.05)高于市售主要绿茶或茉莉花饮料,由于酚类物质和天麻素均有较强保健效果,因此本产品功能性明显高于市售主要绿茶或茉莉花饮料。同时,天麻花草茶复合饮料中天麻素和总酚含量与天麻汁中天麻素和花草茶中总酚含量分别相比无显著(P>0.05)差别,说明在本复合饮料加工过程未造成明显的功能性成分损失。

3结论

除草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奈安; 除草安全添加剂;试验

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剂是河南远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含生物酶的生物制剂。发明专利号为ZL200510048571.3,2010年获国家科技部、环保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2012年9月在国际学术交流会上该产品又荣获“国际环境安全一等奖”。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剂可以修复除草剂残留危害,实现作物安全改茬,缩短除草剂对作物的抑制期,消减、缓解除草剂副作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作用。

1.试验目的

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剂与除草剂配合使用消减、缓解除草剂副作用,缩短除草剂对作物的抑制期,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效果;深入探索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方法和用量,提出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剂推广应用的建议。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北安市农业中心试验地。土壤为黑壤土,有机质含量5.6%,PH值6.5。4-10月份生育期降水量740.1mm,无霜期135d左右。土壤养分状况:有机质56.36g/kg,碱解氮161.0mg/kg,有效磷78.9mg/kg,速效钾312mg/kg,pH值为5.27。试验区采用垄三栽培,播种量每亩5公斤。每亩施肥量为尿素4公斤、二铵8公斤、硫酸钾4公斤。前茬为大豆。施药时间为2013年7月2日,大豆分蘖期,处理3采用苗后茎叶处理每公顷用药量有5%精喹禾灵乳油1500毫升+25%氟磺胺草醚乳油1500毫升。

2.2试验地使用除草剂情况:实验地主要以苗前土壤处理剂每公顷用药量为90%乙草胺1900—2200毫升+7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20-30克,苗后茎叶处理每公顷用药量有5%精喹禾灵乳油1500毫升+25%氟磺胺草醚乳油1500毫升。

2.3 供试材料及处理

2.3.1试验材料: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剂

2.3.2试验处理:

处理1(CK):常规施肥(每亩施肥量为尿素4公斤、二铵8公斤、硫酸钾4公斤)+喷施等量清水

处理2:常规施肥+喷撒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剂

处理3:常规施肥+常规喷撒除草剂+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剂

2.3.3田间排列

2.3.4 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各处理小区面积均为120m2。

重复次数:试验设3个处理,3次重复。

3.试验方法

每亩地使用80克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剂。在大豆喷撒除草剂前,按每亩地80克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剂用两倍清水化开稀释成母液,再将母液加入30公斤水中,添加除草剂混合均匀后于大豆分枝期喷施。

4.试验结果分析

处理3的平均产量是36.07kg ,较对照处理1增产14.68%,处理2的平均产量是33.92kg,较对照处理1增产7.87%,表明奈安对大豆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5试验结论

除草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草甘膦;克艽踪;除草效果

0.引言

化学除草具有简便、高效、节省劳力、提高产量等诸多特点,[1] 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化学除草剂的特性,达到掌握使用化学除草的一般方法,消除杂草给果园带来的一系列危害,总而言之,利用化学除草剂防治果园杂草比人工或机械除草是一项更加经济有效的措施。[3]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

聊城冠县辛集乡聊城冠县辛集乡苹果园地,株行距为2×4m,肥力一般,约为4年生树长势健壮,试验化为红壤。

1.2方法

采用草甘膦10%水剂为0.5kg/亩、1.0kg/亩、1.5kg/亩三个浓度和克艽踪40%水济的100ml/亩、200ml/亩、300ml/亩三个浓度以及清水对照,只7个处理,重复三次,每小区面积为16㎡,共21个小区总面积为336㎡,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于2012年4月27日至5月31日(晴,气温25℃左右),兑水50kg,用R16型农用喷雾器进行叶面喷施。

1.3结果调查方法

试验时间为2012年4月27日至5月31日,在喷药后的第1周、第2周、第3周在各小区内随 选取三个样点(每样点面积为1㎡)的 杂草存活株数及药害症状作为试验的原始数据,其中药害症其中:

Xa为同一小区,同一样点内遭受A级别药害的植株数

Xb为同一小区,同一样点内遭受B级别药害的植株数

Xc为同一小区,同一样点内遭受C级别药害的植株数

Xd为同一小区,同一样点内遭受D级别药害的植株数

药济的防治效果用公式

对照(平均株数或平均鲜重)——处理(平均株数或平均鲜重)对照(平均株数或平均鲜重)

来计算

随着草甘膦或者克艽踪浓度的逐步提高,存活的杂草平均株数逐渐减少,但随着喷药时间的延续,经草甘膦处理后的试验地中存活的杂草平均株数进一步减少,而经克艽踪处理后的试验地中,存活的杂草平均株数反倒逐渐增加,究其原因,可知草甘膦是叶面喷施清导性除草济,施药后,通过茎叶吸收,可缓慢清导到植株全身,破坏地下根和地下茎,从而使许多难以防治的深根性多年生恶性杂草(如矛根、艾蒿、回蒿)得到有效防除,[1]而克艽踪基本上无清导能力,在土壤中很快纯化,对未有萌发的杂草或依靠地下根茎繁殖的杂草无触杀作用,对一些再生能力强的杂草不易彻底根除,[2]导致喷药后期杂草滋生。

随草甘膦浓度的提高,杂草所受药害级别逐渐增大,随克芜踪浓度的提高,杂草所受药害级别逐渐降低,在喷药后的第1、2周,草甘膦的第一种浓度和克芜踪第一种浓度效果比较,药害症状的差异相当显著,而到了第3周,草甘膦整体所反应的药害症状和克芜踪整体所反应的药害症状之间的差异变为极显著,出现此种情况,按照常理和参考资料来分析,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是把药害级别作为检验药剂效果的一项指标、方法不妥,因为药害级别完全是根据人的肉眼粗略观察划定,虽然评定的标准是相同的,但每个人观测的标准会因人而异,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导致观测值与真实值之间有较大的出入,出现显著差异,甚至是错误,再看划分标准中未列入死亡这一级别,而除草甘膦是杀死杂草。

喷药后第5周随草甘膦浓度的提高,各小区内植株的鲜重逐渐减轻,说明杀死的植株逐渐增加,防治效果逐渐提高,而随克艽踪浓度的提高,各小区内植株鲜重逐渐增加,说明克艽踪杀死的植株数逐渐降低,草甘膦的3个浓度间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而草甘膦和克艽踪,以及对照三者间互相有显著性差异。

试验区的杂草种类有:白蒿、艾蒿、红花腥草、野薄荷、紫花苜蓿 、酸浆菜、 灰条草、野燕麦、扁穗雀麦、狗牙根、狗尾草、鼠李草、锦葵、倒提壶、繁缕草、画眉草、半夏等。除白蒿、艾蒿、野燕麦、狗尾根、锦葵的两种药济表现敏感性稍差一点外,其余均表现敏感。

3.结论

(1)草甘膦后期防除杂草效果比较明显,而克艽踪则早期防治效果好,总体看来,草甘膦比克艽踪更实用,因为草甘膦除草彻底,本试验中草甘膦的最终施用浓度为2.5kg/亩,克艽踪最终施药浓度为300ml/亩。

(2)用株数和鲜重作为衡量药济效果的指标,比较直观、准确,而用药害级别来衡量药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误差,建议今后作除草济试验,用株数或鲜重作为药效指标,而不要采用药害级别,即使采用,建议划分标准采用:A级——植株部分叶片变黄、萎缩;B级——植株1/2以上部为枯萎;C级——植株大部分死;D级——全部死亡。

【参考文献】

[1]杨秀瑗.果园化学除草济的应用.中国果树,1981,(7):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