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品设计论文范例6篇

衍生品设计论文

衍生品设计论文范文1

一、相关概念

(一)红色旅游文化概念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二)文化衍生品概念

由某种或某一类别的文化衍生或延伸出来的产品,即为文化衍生品,它主要是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来体现文化衍生物的特征。

二、信阳市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开发与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缺乏重视

市政府相关部门或行业机构对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的理解缺乏认识,尚未树立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的概念,缺乏完善和健全的理论体系指导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和销售,更没有制定出一套翔实的设计方案来促进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的开发与设计。

(二)产品定位不明确,缺乏合理性

该市的红色旅游产品类型缺乏多样性,同质化、同类化现象较为严重,像像章、名人像章,来自武汉、义乌等地的奇石、玉石、弹弓等普通工艺品在其他景区也是随处可见。这些商品无论是在设计理念、材质、包装、特色等方面来看,缺乏设计感、美感、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并且做工粗糙、工艺水平差,多是机械化生产,没有手工艺的味道,严重扰乱了红色旅游产品的销售,拉低了景区品味和档次。

(三)产品缺少红色文化内涵

旅游景点销售的产品没有体现当地的红色文化内涵,缺乏地方特色,没能很好地结合当地的红色革命文化、事迹、人物等来设计,缺乏感染力,无法体现特殊的红色精神,造成消费者缺乏购买欲望。

(四)缺乏专业性生产企业、创新技术,研发意识不足

该市目前没有专门从事红色旅游衍生品开发和设计的企业,只有几家工艺品生产公司,且大部分产品与红色文化无关,企业对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认识不够,设计与创新研发意识淡薄、能力不足。

三、信阳市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开发与设计的对策及建议

(一)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开发

“民族的即世界的”,通过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将本土化特点和民族化风格融入到红色文化衍生品中,才有利于形成别具一格的高端化、品牌化产品。这样做既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做到物美价廉,又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但能激发旅游者的购买欲望,也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起着宣传和保护作用,有益于开拓国内、国际化市场。

(二)提高衍生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多元文化的运用

企业首先应该打破格局、提升眼界,确保有专业的人员利用高科技提高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其次,进行多样化的研发,同时注入多元文化和艺术内涵,这样会给红色文化衍生品带来附加的价值,使之更受欢迎。再次,政府可以搭建红色文创产品征集大赛平台,吸纳众人之创意,进一步提升该市红色文化衍生品的档次和品味。

(三)提高设计水准

企业应除了有计划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从事设计研发或者衍生品改良外,也可与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农林学院等地方院校合作,成立相关的设计部门,共同研发红色文化衍生品,培养专业性较强的人才。

(四)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

相关设计人员要理清思路、迎合市场需求、分清产品的主次,以便按照严格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来生产、销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红色衍生品的个人定制化生产和销售网络化趋势出现,生产企业应该加强与电商合作,专设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网络销售平台。

(五)衍生品的开发应多样化、等级化

衍生品设计论文范文2

动漫衍生产品最大的作用是扩展了动漫与受众的互动,这是动漫形象本身无法达到的,所以说互动感是各种衍生品的共同特质,而互动感也是衍生产品形式开发的关键因素。

一、动漫产品衍生的过程及其互动性特点

动漫产品衍生的客观必然性,是原创性动漫产品达到利用极限之后而产生的一种消费心理所必须实现的客观实在。最为根本的动漫产品,即动画和漫画作品,再也没有比这更为原创性的了。迪士尼设计制作的动画产品,以及同时代其它公司设计制作的动画产品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文化价值,而且就已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功,其动漫产品及开发在动漫发展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一时间,文化主流生活将人们的情趣和视野拉向了动漫文化生活时代,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和当时技术有限,又不能够迅速生产丰富的产品来满足人们对这一文化成果的共享,面对此种难题,人们苦思冥想,最终以某种或某几种媒介来进行动漫文化的传播。

从动漫产品衍生的过程来看,产品的分类及其特点表现为:第一类产品为包括剧情在内的衍生产品,比如图书、录像制品等,它们的制作权主要是有授权单位以授权的方式制定特定的公司生产制作,主要通过新闻媒介进行传播,面对的社会群体比较广泛,在盈利上也较为可观;第二类产品为简单动漫产品形象经过授权以后,由指定公司生产的印有某个动漫形象的产品,诸如衣服、鞋帽,家用产品、文具,以及相对简便的交通工具等,这些产品在市场和社会中广泛流传,这种嫁接在一般产品上的动漫衍生产品,事实上,动漫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它从商品变为一种类似“商标”的文化元素,现在这类产品大多由公司主动设计而不经过任何授权单位的授权,也就是说,现代产品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自行设计某个原创性的动画形象,并将其直接印在产品之上,或作为产品标志,或作为公司文化元素标志,来进行商业运作;第三类产品就是具有动漫文化因素的主题性建筑,例如动漫主题公园,这样的主题建筑一般是群众娱乐,休闲型的场所,带有大众化文化因素,因此,它是吸引游客的好场所,也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的理想境地。这种将动漫产品衍生与休闲、旅游文化等相结合在现代表现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具有时代特征。

二、 动漫衍生产品的互动性因素分析

动漫衍生产品是在动漫核心产品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产品,它的核心因素依然存在于核心文化内容之上。动漫的艺术审美、文化传播,以及商业效应决定了动漫产品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有核心文化衍生出来的外延因素,外延因素是构成产品价值的真正元素,如果没有外延因素,就不成为外延衍生产品。针对核心与外延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也是为了诠释动漫作品原创者如何通过动漫衍生产品来与消费者进行更好、更有效的互动。

动漫衍生产品的互动性核心因素

动漫产品生来就是以美术方式表现的视觉文化产品,所以,它的核心因素就是其核心价值因素——审美。它的核心因素是通过制作者的设计制作,以及在传播时消费者的视听消费(也就是欣赏)来实现的。当然,动漫衍生产品的核心因素同样也是这些因素,在制作者和消费者看来这种核心因素是必须的。动漫衍生产品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反映了核心因素实现的可能性,并将核心因素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例如,当一个消费者身临其境参与动漫衍生产品消费时,他的参与就如同创作者一样,不仅会对剧情中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场景等进行实时分析,而且还会针对影响结果的过程做出调整,以便影响结果。这种因素的获得恐怕在动漫原创性产品消费中是无法体会到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动漫衍生产品在核心因素的展现上取决于设计者创造美的能力和受众审美的能力。

动漫衍生产品的互动性外延因素

动漫衍生产品之所以要继续衍生,不仅仅是产品内涵的丰富,更重要的是产品外延的扩大。动漫产品外延的最大益处就是满足了广大产品消费者对产品消费需要的渴求,因为动漫原创产品在现实操作中已经达到利用的最大限度,而消费者需要该产品的消费需求还没有得到根本满足,相对于该产品的原创性产品在现有条件下并不能达到这种要求。这不论从消费者方面还是生产者方面都受到限制,于是一种变换形式,主要是传播媒介形式的动画产品就自然衍生出来了。

以生产者生产动机与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互动性为共同支撑点的动漫产品衍生成为客观必然。事实上,互动性衍生层面对动漫衍生产品分类与其所包含的文化因素是一致的。动漫衍生产品的文化因素是在动漫原创产品的核心文化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文化因素。在动漫核心产品诸如漫画、动画卡通、网络、影视等有知识产权的原创人物、动物和故事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基础上,进一步了它的传播媒介介质;以图书、录像形式为媒介来传播的动画文化因素,从一个更加广泛的层面上拓展动漫的受众群体,那么它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就显而易见了。其次,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谋而合地意识到这种产品的衍生应该渗透到生活、工作和学习文化领域,于是,动漫简单形象的被授权产品产生,它们包括装饰有动漫图案或卡通画的衣服、鞋帽、餐具、文具、玩具,以及交通工具等。这些产品所包含的文化因素构成动漫衍生产品更加丰富的文化因素。但是,这些文化因素的开发利用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仍然没有足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而,一种更为永恒的文化因素被动漫产品的衍生所覆盖,那就是动漫主题公园类型的“产品”。实质上,它也是进入市场的以消费为导向的产品,它以无比的文化潜力吸引着对动漫感兴趣的观众或游览者的目光,直至将他们的消费吸引过来。

三、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供需互动

在市场经济下,任何产品都是设计生产者与消费者互动的结果,如果失去这种互动,不仅设计生产者的事业不能进行,就是消费者的需要也同样不能及时满足。客观上讲,设计者、生产者的设计生产目的与动机,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动机是完全一致的。也只有这样,设计与生产才能实现。对于动漫产品衍生的互动性探求,就是对广大消费者群体消费心理的探求。在此,最简单不过的,就是设计生产的动机,它是设计生产者欲想更多地能够及时抓住消费者心理需要,设计生产处适销对路的产品,以便赢得最大限度的经济社会价值。正因为如此,从广大消费者的性格出发,并结合消费者的社会文化与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明确消费者在社会、家庭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需要来发掘动漫产品可以衍生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直接切入消费者的家庭或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经济收入、持家的风格,以及消费者求得朴素民风和节欲的消费观念,以及重人性情感和求大同的消费动机等等。随着社会文化发展与人们观念的更新,也同样包括人们追求时尚的猎奇心理,以及讲求个性与追求个人表现的心理。这些消费心理因素所构成的文化因素,最终决定了设计生产者与消费者在动漫产品衍生中进行互动,以及如何互动。

四、动漫衍生产品消费心理互动性特征

动画衍生产品消费心理互动性实则是动漫衍生产品设计者和生产者与动漫衍生产品消费者沟通思想与情感的中介,它起着联系设计、生产和消费桥梁的作用。如果从消费者一方分析,主要是它的文化功能在消费者中勾起的消费欲望。同样,对于动漫衍生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者而言,它们必须与消费者有着共同的心理感受。这便完整构成动漫衍生产品消费心理互动性的内容。

从动漫衍生产品的概念和内容上分析,它引发消费者消费心理的特征是复杂和丰富的,它包括,动漫衍生产品对人们具有生活性、真实性、审美性、趣味性以及猎奇性,与在文化表达中所体现出的象征性意义,这是第一层面上的心理特征。还包括一种强烈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聚集的归宿感,即归属性,作为动漫图象也往往与其它产品不同,它利用图像的固有特性可以唤起使用者的情感,促使使用者产生触景生情的效果。但作为产品,还必须与消费者的经济状况产生必然的联系,消费者的经济购买力最终决定了产品价值的实现。

结 语

动漫产品的衍生并没有停息,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传播媒介和载体的丰富,动漫衍生产品所折射的文化因素还十分广泛,人们对动漫特征风格的进一步理解还没有得到彻底开发,所以,动漫产品的衍生体系并没有停止其完善的脚步,同时动漫衍生产品体系的完善必将随着技术的提升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聂欣茹:《资料动画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张骏祥、程季华:《中国电影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版。

3. 孙立军:《中国动画产业年报》,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

4. 王方华、吕巍、陈洁:《企业战略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 赵永新:《动漫衍生产品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6. 王传东:《动漫产业分析与衍生产品研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 邓林:《世界动漫产业发展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王万兴:景德镇陶瓷学院讲师、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陶瓷

衍生品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艺术衍生品;原点价值;跨界整合;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J124[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3.020

艺术衍生品在国内属于新生事物,在概念上存在含混现象,表现在艺术衍生品与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文化礼品等的概念边界极其模糊,有很多艺术衍生品同时具有艺术品的收藏功能、旅游纪念品的纪念功能、文化礼品的馈赠功能,因此,其既可以在博物馆出售,也可以在画廊中交易,还可以在艺术超市被销售。由于艺术衍生品既有天价的限量版艺术复制品,也有几十元的马克杯,因此如何界定艺术衍生品的概念已成为学术界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林雪[1]将艺术衍生品分为复制品与生活用品两类;金磊磊[2]将艺术衍生品按照形态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类,静态类的包括复制品、日用品,动态类的包括艺术行为与艺术体验。但总的来说,这些分类方式过于笼统,只阐述了艺术衍生品的某些类别,无法全面地涵盖艺术衍生品的概念。本文拟从艺术衍生品的概念界定出发,阐述艺术衍生品的开发现状、开发途径,以及艺术衍生品原点创新的策略,以期为当前艺术衍生品研究提供参考。

一、艺术衍生品的概念界定

艺术衍生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艺术衍生品,是指以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或具有艺术价值的历史遗产作为原型,采用复制、挪用等手法进行设计、生产的商品。可见,狭义的艺术衍生品有一个明确的艺术品原型,这个艺术品通常是被公认的艺术家的作品,或者是具有艺术价值的历史遗产。依据艺术品原型,使用复制的手法,可以制成限量版和非限量版的艺术复制品。采用挪用的手法,可以将艺术品原型的图形和造型植入到不同的物品上,得到拥有艺术品质的衍生品。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品原型提供给艺术衍生品的不仅是艺术的灵感,更是艺术的价值。众所周知,经典传世的艺术作品往往价值不菲,而文物级的历史遗产更是无价之宝,以传世艺术作品和珍贵文物作为原型,提取其元素作为艺术衍生品的创作资源,能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在这个衍生的过程中,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悄无声息地转换成艺术衍生品的商品价格。狭义的艺术衍生品种类主要包括:书法、绘画、建筑、摄影、雕塑、装置等。

广义的艺术衍生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基于艺术品原型进行设计生产的商品;另一部分是基于艺术感设计生产的商品,而艺术感又可以被细分为美感、情感、通感、动感、灵感等多个方面,是否具有艺术感是为衡量广义艺术衍生品的重要指标。可见,广义艺术衍生品的核心不是艺术品而是艺术感,能呈现出艺术感的商品,即便不存在艺术品的原型,依然可称得上是艺术衍生品,这一点在创意产品上尤为明显。创意产品通常具有“一种无目的性、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是“能引起诗意反映的物品”。很明显,这种价值正是后现代艺术所追求的东西。[3]这种存在于创意产品上的灵感和艺术品创作中的灵感都属于艺术感的核心特质。灵感是人类在瞬间把握自己本性或外界属性的思维活动,而灵感的物质载体是艺术品或者艺术衍生品。

通过对艺术衍生品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分别从狭义和广义上来把握艺术衍生品的核心,即狭义艺术衍生品的核心是艺术品,而广义艺术衍生品的核心是艺术感。但不管是基于艺术品还是基于艺术感,艺术衍生品的本质属性是其商品性――将艺术的价值转化为商品的价格、将艺术品衍生为商品(见图1)。

二、艺术衍生品的开发现状

艺术衍生品近年来进入人们研究的视野有三个背景:一是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升温;二是文化产业在当下备受关注;三是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近几年,艺术衍生品开始出现在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的艺术品商店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创造出逐年上升的经济效益。在许多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的官网上,都开设有网上商店,进行艺术衍生品的交易。下面以国内外几家大型博物院为例,对艺术衍生品的开发现状作一分析。

1.上海博物馆的艺术衍生品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 8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96年新馆全面竣工,有青铜馆、陶瓷馆、书法馆、绘画馆、雕塑馆、玉器馆、钱币馆、家具馆、玺印馆、少数民族工艺馆和胡惠春捐瓷专馆――暂得楼陶瓷馆,以及3个临时展览厅,陈列面积1.2万平方米。馆藏以文物藏品为主,其艺术衍生品的开发是以古代艺术品作为原型而展开的。我们对其网上艺术品商店调研的结果是:有23个类别,共计268个品种(见图2)。

上海博物馆的艺术衍生品所依托的基本原型是上海博物馆馆藏的12万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精美与丰富在全国地方博物馆中都是罕见的。根据这些文物而开发出来的艺术衍生品琳琅满目,其中,仿

复青铜器、瓷器、书画、玉器占据了品类的1/6,属于高端商品,对文物藏品的还原度极高,侧重对其艺术感的保留,是上海博物院艺术衍生品中的精品之作;丝巾、领带、桌旗等属于中端商品,具有江南特色,其品质与工艺堪称上乘;低端商品的品类更丰富,从行李牌、杯垫、手镯到小包袋、钥匙扣等应有尽有,多是精美的日用品,透露着上海人对生活的精微态度。

2.博物院的艺术衍生品

博物院又称国立故宫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其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7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博物院与商家合作开发艺术衍生品已有20年,目前已有70多家故宫品牌授权厂商,其中16家厂商是双品牌(拥有自主开发权的品牌)厂商。其纪念品售卖区空间开阔,大到文物仿制品,小到手机挂件,设计均取材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与展览,是游客喜欢光顾的地方。据官网资料显示,这里销售的艺术衍生品有3 000多种。我们对其网上艺术品商店进行了调研,对9大类共795种艺术衍生品进行了品类分析(见图3),其中畅销礼品、书法绘画、典藏精品、图书影音都是依托其丰富的文物藏品开发的,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决定了其艺术衍生品的价格。在网上的艺术品商店中,高端商品有精致优美的书画绘画、典藏精品等,中端和低端的商品有图书影音、流行趣味、生活风格、设计文具等。博物院艺术衍生品的每个品类都有明确的产品概念,重视艺术衍生品中的情感体验,产品开发所关注的核心是人,注重人的生活趣味、情感体验,都是围绕消费者需求进行开发的。这种理念指导下所生产的艺术衍生品,能打动人心、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3.法国卢浮宫的艺术衍生品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目前共收藏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根据艺术珍品来源地和种类分别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其中绘画馆展品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其官网上的艺术品商店售有海报文具、珠宝、目录指南、装饰、DVD、儿童用品、时尚配饰、雕塑8类,共计2 235种商品。由于藏品丰富,开发历史悠久,以及商业模式和管理先进,卢浮宫开发的艺术衍生品品质精美、品类丰富,开发的深度和广度都值得借鉴(见图4)。

卢浮宫在开发高中低档衍生品的品类和数量上是比较均衡的。其中,高端商品珠宝依托于丰富的馆藏品,制作精美,极具异域风情。复制品中,雕塑的品种丰富、数量繁多,分为古代艺术、欧洲艺术、非洲艺术、埃及艺术、亚洲艺术。时尚配饰是独立于珠宝和装饰的一个特色品类,与法国的时尚产业紧密相关,是法国非常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其依托于法国文化和地域的特点虽不可效仿,但这种开发衍生品的思路值得借鉴,因为文化艺术资源毕竟是艺术衍生品的命脉。数量最大的目录指南,则反映出卢浮宫每年庞大的游客数量。

另外,我们还考察了中国美术馆、尤伦斯当代

艺术中心、上海证大艺术超市,发现国内艺术衍生品的开发格局是:博物馆依托于文物级的藏品进行开发;美术馆依托于所收藏的艺术品进行开发;画廊依托于已授权或签约的艺术家作品进行开发;艺术超市由于没有重量级的藏品,倾向于创意品的开发,走平价路线。整体来看,博物院对艺术衍生品的开发概念比较清晰,国内其他机构在对艺术衍生品的开发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艺术衍生品的数量少、品类细分度差、雷同感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内博物馆、美术馆、画廊、艺术超市对艺术衍生品开发的社会、文化、经济价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整个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从设计、开发、营销到展陈的所有环节都处于起步阶段,开发深度较浅;三是国内艺术衍生品授权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管理,不尊重艺术品的知识产权,而侵权常给艺术家带来名誉、经济等方面的损失,使行业雪上加霜。

三、艺术衍生品的开发途径

随着艺术衍生品市场的持续升温,艺术衍生品的开发与创新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将围绕艺术衍生品的价值分析、品类细分、系统模型与设计流程,系统地回答艺术衍生品开发过程中的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1.艺术衍生品的价值分析

分析艺术衍生品价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艺术衍生品“为什么”的问题。通过对艺术衍生品市场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人们购买艺术衍生品的六大价值需求,即收藏价值、审美价值、情感价值、馈赠价值、炫耀价值、实用价值。因此,在产品开发初期,应依据这六大价值需求,设计出相对应的艺术衍生品的品类:仿真品、装饰品、纪念品、礼品、奢侈品和日用品。这六大价值分别对应消费者的需求点,即仿真品的收藏价值、装饰品的审美价值、纪念品的情感价值、礼品的馈赠价值、日用品的实用价值、奢侈品的身份价值(见图5)。遵循价值分析推导出产品品类,是艺术衍生品开发的重要方法,通过在产品价值与消费者需求之间建立起紧密的逻辑关联,可保证艺术衍生品开发的有的放矢,避免开发中的无序性与盲目性,这对于艺术衍生品的概念创新与深度开发都具有现实意义。搞清楚“为什么”不仅可以保证短期开发的明确性,也可为长期产品的开发摸索出一条规范的路径。从“为什么”开始的设计思路,可保证设计的生命力与原创精神。

2.艺术衍生品的品类细分

在对艺术衍生品进行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对艺术衍生品的品类进行细分。品类细分是艺术衍生品开发与创新的重要环节。当研究进行到艺术衍生品品类细分时,艺术衍生品的雏形就已经呈现出来(见图6)。通过对仿真品的收藏细分、装饰品的载体细分、纪念品的情感细分、礼品的用途细分、奢侈品的材料细分、日用品的功能细分的研究,艺术衍生品呈现出巨大的开发空间,许多可以延展的领域一目了然地出现,有效地回答了艺术衍生品开发中究竟“做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产品开发才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艺术衍生品的系统模型

艺术衍生品“怎么做”是一个非常精密的系统性问题。当前国内市场上所看到的艺术衍生品良莠不齐的状况与缺乏系统模型有直接关联。艺术衍生品如果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模仿,会出现品类上的狭窄和造型上的雷同,而且这种不求创新、一味相互抄袭、追求短期商业价值的行为,会导致艺术衍生品开发的低水平。这种低水平的状态不仅是一个产业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鉴于此,本文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系统模型(见图7),这

个系统模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是丝丝入扣的关系,有着相对严密的内在逻辑。通过这个模型推衍出的艺术衍生品具有生成感,这种生成感可以保证艺术衍生品的品质,提升艺术衍生品的生命力。这一系统模型可为系统中所涉及的关键要素建立关联,使艺术衍生品的开发过程成为可以系统推导出来的严密流程,即从“无形”的动机、观念到具体的概念、要素,进而形成“有形”的原则、策略、标准,完成动机生发――观念产生――概念导出――要素形成――原则建立――策略形成――标准制定等。以不同的动机作为核心,可以推导出完全不同的观念、要素、原则、策略、标准,形成完全不同的路径。系统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对艺术衍生品开发过程进行整体性思考,以保证之后的实务流程的有序开展。

4.艺术衍生品的设计流程

艺术衍生品的设计流程主要由以下四步构成(见图8)。

第一步是市场调研。其目标是精准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保证产品开发的针对性。对消费者深层需求的了解是艺术衍生品市场调研的重点。在调研中,可使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购买力、商品需求结构、消费人口结构、消费者购

图8艺术衍生品的设计流程

买动机、消费者购买行为等进行调查,摸清消费者购买艺术衍生品的动机、对现有艺术衍生品的意见、潜在的消费需求等。然后,根据市场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制定艺术衍生品的开发策略,确定产品概念、品类、功能,通过有效的设计流程和展陈营销,保证艺术衍生品的良好开发。

第二步是产品定位。定位过程是一个对现有要素进行分析、判断、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在未知中探索发现的过程。定位是艺术衍生品开发的灵魂,好的定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呈现产品的利益点、凸显产品的特点。通过产品定位,可对艺术衍生品的概念、品类、价格、人群、功能进行清晰的界定。

第三步是设计制作。这是一个将无形的概念转化成有形的产品的过程。要在产品定位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设计概念,进行反复的设计探索,寻找对应的造型、材料、色彩、肌理,不断通过草案优化艺术衍生品的外观、颜色、细节、语义、功能等,协调多种设计元素的冲突,将复杂的概念协调为简单的产品表

达。之后,运用三维辅助设计软件完成具体的产品制图,根据制图,完成产品模型的打样,进入生产环节。

四、艺术衍生品的原点创新

艺术衍生品的创新包括概念创新、形态创新、功能创新、材料创新、技术创新等,而艺术衍生品的创新首先要解决的是概念创新问题。创新的原点在哪里?

概念创新既非天马行空的主观臆想,也非绝对的逻辑推理,而是综合两者的思维突破。概念创新的基础虽是对实际情况的充分了解,对相关知识与经验的掌握,但这些都只是条件,不足以达成概念创新,概念创新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赖声川认为,“创意所需要的智慧,是能够看到万物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看到万物的整体性,自然界一切的相互连接性。有了这种智慧,创意工作才可能有深度”[4]。艺术衍生品的开发,本质上是一个造物的过程,在赋予物体形态之前,必须首先赋予物体以精神,然后用材料和形态将其显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要发挥“转化”作用,将自然界的材料按照设计构想重新组合,使其呈现出新的功能。为了完成这种“转化”,创新设计的思维必须寻找未转化前的原点。原点是设计的“根”,是进行创新最根本的素材;原点是创新的灵魂,其价值在设计中是必须保留的,创新只不过是改变它的呈现状态而已。以艺术衍生品、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为例,我们可以发现,艺术衍生品的原点是艺术品的原型,文创产品的原点是思维的原创,旅游纪念品的原点是特色的原地(见图9)。原型、原创、原地是让产品真正产生价值的部分。

作为艺术衍生品,衍生品原点的价值是其核心的价值。原点价值有三个属性:稀缺;非物质;无价。无论是狭义上具有艺术品原型的衍生品,还是广义上具有艺术感的衍生品,都具有这三个属性。优秀的艺术品是艺术家生命状态的当下呈现,具有不可复制的灵性,正是这种灵性的存在使得艺术品原作成为了稀缺、非物质、无价的物品。因此,在艺术衍生品的开发中,要通过设计语言的转化将艺术品转化为商品,并尽力保留艺术品的灵性,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艺术衍生品的欲望。稀缺性可使消费者趋之若鹜地渴望拥有;非物质性可使衍生品在延展中得到自由诠释;无价性可为衍生品在价值与价格之间提供了巨大的利润空间。要进行艺术品的原点创新,可采取以下策略。

1.以原型拓展寻求价值突破

德国著名学者W.本雅明认为,复制品本身并

不具有价值,产生价值的是复制时所参照的物品,是这种稀缺的物品所具有的灵光让沉溺在物质泛滥世界中的人们在对这种特殊物质的复制品的占有行为中,稍稍脱离了物欲层面,赋予了其精神追求的属性。[5]

创新是从原点出发、以当下的审美意识和需求重新造物的过程。对艺术品原型的“转化”,从视觉上直接提取其图像、色彩、肌理进行再设计,是最常用的创新方法。但要进行深度的开发与创新,必须寻求衍生品的价值突破。可从审美价值、收藏价值、情感价值、实用价值、馈赠价值、炫耀价值上实现突破,从商品开发的角度梳理产品功能,从功能需求的角度细分产品类别。

2.以原创突破进行跨界整合

在艺术衍生品的开发与创新领域,基于原创的“跨界”整合是有其深层原因的。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逐渐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对产品的体验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原有以功能定位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这需要一种新的物质载体出现,以整合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使之相互渗透融合,以适应人们新的生活态度与审美品位,给人们带来纵深的产品体验。

“创意是一种跨越界限的能力,智慧是看到更多的能力。”[4]跨界整合意味着突破,其最核心的突破不仅是物与物的连接、场域与场域的融合,而且是观念、概念、思维、方法、感觉、状态、立场的转化。思维层面上的跨界,能够带来概念的创新,在原发状态基础上生成极具原创感的产品。

3.以原地深挖传承地域文化

无论是历史文物、建筑遗产、文化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是节庆风俗、传统手工、表演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一个漫长的时空中形成的稀缺文化资源,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地域价值的深挖,是实现衍生品创新的基础。地域资源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自然价值,从价值层面寻求地域的独特元素,在深刻理解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提炼、组合、提升,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去表达传统的生活理念,为现代文明带来传统的观念,通过造物来传播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实现艺术衍生品创新的途径。

本文关于艺术衍生品创新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围绕概念创新、原点创新的层面而展开的,对于艺术衍生品的材料创新、技术创新、媒介创新并没有涉及,有待下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参考文献]

[1]

林雪.艺术衍生品的分析与研究[J].现代服饰:理论版,2014(7):232.

[2]金磊磊.艺术衍生品的定义与分类[J].大众文艺,2014(21):117.

[3][法]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藤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4.

衍生品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金融危机 信用衍生品 银行风险

引言

在信用衍生品出现之后,商业银行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信用风险管理以分散集中于银行体系内部的信用风险,因此,信用衍生工具得以快速发展。但是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将信用衍生品使用的利弊置于风口浪尖之地,很多人认为是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滥用诱发了此次次贷危机,因此定量定性分析信用衍生品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所产生的影响就尤为重要。

近年来,关于信用风险转移(CRT)对发行机构及整体银行系统影响的文献大量增加。Rule(2001)分析了跨部门的风险转移机制,指出CRT交易有助于银行达到风险风散化的目的,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2003)认为银行通过参与CRT市场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信用风险,并可以灵活地调整资产组合以适应各种监管要求。也有一些研究对CRT市场的迅速发展持谨慎态度,认为CRT交易弱化了银行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式的作用,所导致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会严重影响市场的效率,并可能带来新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风险。本文试图从信用衍生品对银行的行为以及对银行的风险水平两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其对银行体系的影响。

实证检验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我们选取美国信用衍生品市场交易最活跃的13家银行作为研究样本。此外我们选取2003年第4季度到2013年第2季度为研究期限,共39个时间序列季度数据。本文衍生品交易数据来自于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其他数据来自于彭博数据库。

我们选择以下两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衡量银行系统的表现:1.贷款规模占总资产的比例LTR,衡量银行贷款规模。②资产收益的波动率VAROA,衡量银行的风险水平。我们选择以下几个可能对被解释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的季度数据:①信用衍生品交易占总资产的比重CDAR,用来衡量样本银行的信用衍生品交易规模;2.对数总资产LNTA,为样本银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③权益资本比例EQ,为银行权益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④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

(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GMM估计。

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由于引入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从而有可能导致解释变量与随机扰动项相关,即“随机解释变量”问题,针对以上情况,Arellano和Bond(1991)提出的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就是使用一阶差分矩估计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对三家大银行和其他11家中小银行的数据分别进行分析以区分其不同。对于四组数据模型的过度识别检验均不能拒绝原假设“所有工具变量均有效”,扰动项自相关检验也不能拒绝原假设“扰动项不存在自相关”,因此差分GMM估计有效。

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在危机发生之前,信用衍生品的使用的确显著地增加了中小银行贷款规模,但是对于大银行,信用衍生品的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在危机发生之后,无论是针对中小银行还是大银行,信用衍生品的使用对贷款规模的这种积极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虽然在这一时期,信用衍生品的渠道依然存在而且具有相当的流动性,但是实体部门的衰退导致了新增贷款的缩减。

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信用衍生品的使用显著地放大了中小银行的资产回报率的波动性,也就是增加了中小银行的风险。但是,我们并没有发现大银行的信用衍生品交易对标准差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大银行有更高的风险管控能力。

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无论是中小银行还是大银行,信用衍生品的使用对银行风险影响的消极因素依然存在,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监管的加强再加上对信用衍生品的风险性重新审视,各规模银行信用衍生品交易重归于理性,这可能就是金融危机发生后信用衍生品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的原因。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我们利用美国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市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信用衍生品交易对银行贷款规模以及风险水平的影响,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对于中小银行,信用衍生品交易规模对其贷款规模的积极影响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而对于大型银行,信用衍生品交易的这种积极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由于各银行对信用衍生品持有更为谨慎的态度,无论是中小银行还是大型银行,信用衍生品交易规模对贷款规模的影响在统计上都不显著。

2.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由于中小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差,信用衍生品交易显著地放大了其风险水平,对大型银行,这种影响并不显著。而由于重新审视衍生品交易风险,加强风险监管,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无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信用衍生品的交易对银行风险的影响都不显著。

鉴于以上实证分析结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文对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提出以下建议:

1.积极发展金融市场。只有在金融市场具有丰富的交易品种以及巨额的交易规模的时候,信用衍生品交易市场才有可能得到支撑以迅速发展。

2.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评级体制制度。

3.商业银行应设立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并树立积极的信用风险管理观念。

参考文献:

[1]Wagner,W,I.W.Marsh.Credit Risk Transfer and Financial Sector Stability[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6(2).

衍生品设计论文范文5

在金融界发展历程最短的就是金融衍生品,但它却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创新型金融工具,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市场中的金融衍生品已经历了十几年的迅猛发展,但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管理尚缺乏规范化,因此对于当前金融衍生品的迅猛发展势头,显然有些冒进。本文阐述了金融衍生品具有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问题;对策

0 引言

金融衍生品是在基础产品或变量上建立的派生金融产品,它的价格随着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而变动。基础产品既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如股票、债券及银行存款单等,还包括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础变量有汇率、利率、各种价格指数等。金融衍生工具是创新金融的产物,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可以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以进行更好的风险控制。当前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有:金融期货、远期合同、期权和互换等。金融衍生品在我国才刚开始,尽管曾经的尝试受挫,但这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证券市场逐步迈向成熟,人们又开始关注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问题。

1 金融衍生品具有的特点

1.1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集中性

虽然金融衍生品发展迅速,但其在交易所的交易依然呈现较高的集中性,金融衍生品绝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少数市场交易。例如95%以上的短期利率期货都在五个最活跃的市场进行交易。相对来说股指期货的市场集中度要低些,但60%多的份额集中在五种最活跃的合约上。

1.2 引人关注的信用和指数衍生品的发展

因进一步加剧的全球股市波动,指数衍生品的交易量大涨。由于指数产品具有高流动性、低成本性的优点,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偏向于通过指数产品来调整其权益头寸。韩国已仅次于美国之后成为指数衍生品交易第二大市场,指数产品在韩国的发展更为迅速。与此同时,因金融危机的影响信用衍生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交易量也是持续增长。

2 我国市场中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问题

2.1 金融衍生品的法规体系不完善

当前金融衍生品在我国的立法相对落后。其一,当前有关金融衍生品的法律法规都是由监管机构依据不同的金融衍生品而制定的,缺乏统一完善的监管法规。金融衍生品具有的跨领域性风险造成了一旦出现具体问题就没有相应的法律来提供保障。其二,在当前的法规条款中,鼓励性条款较少,限制性条款居多,尽管在金融风险的蔓延扩大上这些限制性条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使衍生品在扩大和发展市场时受到限制。

2.2 信息披露缺乏透明度

金融衍生品的市场价格与股票、汇率、利率等基础金融产品价格密不可分。我国是一个严格管制金融价格的国家,在金融市场上金融产品的价格没有完全市场化,在很大程度上金融产品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同时与财经政策公布、重大信息披露有密切联系。在市场经济发达程度高的国家,相关政策公布和重大信息披露有着严格的程序,一旦泄漏必将严惩相关人员,以保障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在我国在证券法规中对谣传的澄清只是局限于发行人对出现在公共传播媒介上的谣传,这明显太狭隘了;对界定重大问题的标准不清晰,概念有很大的外延空间;过低的信息披露频率。

2.3 金融衍生品的设计问题

由于金融衍生品不合理的设计,造成了实际应用中存在多种产品,不仅没有将风险转移还扩大了风险,这是因金融衍生品具有的特点而定的。在全国金融市场上正是由于不合理的产品设计造成了金融衍生品的同质性较高。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与国外成熟的市场相比,为客户定做时设计衍生品的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而各金融机构拥有的产品的同质性同样也高。这正是由于我国金融缺乏创新和自主研发的能力才导致了不合理的产品设计。

3 有效促进我国市场中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对策

3.1 完善金融衍生品的法规和监管体系

从建设立法体系来看,一是尽快制定出完善统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法》,以保障金融监管体系的持续性、稳定性和一致性;二是根据金融衍生品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法规,加强各种规范的操作性和协调性。从建设监管体系来看,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监管经验,一要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集中监管证券、银行、保险业务及衍生品交易,使监管效率提高;二要构建行业自律监管体系,注重对金融衍生品的行业自律、非官方监管;三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对金融衍生品进行有效监管。

3.2 加强信息的披露,使市场的透明度提高

为了使市场的透明度提高,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及时准确的披露信息。金融衍生品的真实价值和风险水平能够被投资者、监管者全面了解才是最理想的金融衍生品的信息披露,这样才能保证判断的正确性。因此需要对信息披露制度进行不断的加强和完善,要对胡编造谣信息的相关人员予以严惩,实现市场环境的透明化和秩序化。

3.3 完善金融衍生品的设计

我国市场中的金融衍生品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符合我国国情,不断的创新是金融衍生品的生命力得以延续的关键。因此,当前我国强化创新能力是发展金融衍生品的一项任务,金融衍生品必须从设计上要得到完善,使其符合我国国情。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技术及资金,与我国金融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尽心尽力为客户设计出满足其需求的金融衍生品。

3.4 培养符合要求的综合型人才

金融衍生品交易与银行传统业务相比有本质区别,它具备高复杂性和技术性,从事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的相关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相关人才必须要能识别、计量及控制衍生品的风险,所以也需要具备综合性知识结构和高素质。在本世纪最大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同样专业人才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是关键因素。坚持引进和自主培养人才相结合,培养一批既了解国际市场运作模式,又熟知我国金融市场的特性,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综合型人才,为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市场中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

4 结论

综上所述,从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作为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不但帮助了个体控制风险,也可以通过有效的配置全社会范围内的经济资源和风险,增加了社会福利。相信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市场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安毅.《衍生品市场与宏观经济调控研究》[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衍生品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吉祥物衍生品;旅游市场;方法研究;地域文化

1 现状背景

在全球范围内,作为一个第三产业中新兴的中坚力量的旅游业,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并逐步发展为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已经逐步显露出来。旅游业越来越被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所重视,各个地区都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战略的切入点。现如今,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国内旅游人数不断上涨,为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带来了积极的发展。但是在喜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仍然有很多制约旅游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的存在。诸如:各地大同小异的旅游纪念品缺乏地域特色;设计师设计出好的纪念品创意却无法被推广;生产者与销售者开发出来的纪念品销路不佳;游客买不到满意的纪念品。针对国内旅游市场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本文选取吉祥物及其衍生品这一切入点加以调研分析,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旅游纪念品,借此希望得出旅游市场中吉祥物及其衍生品的设计方法。

旅游纪念品展现了一个区域的地域文化,是文化的具象载体,它传达给来往游客的精神内涵不容小觑,而一个区域的吉祥物形象及其衍生品则饱含了地域文化及人们赋予它的美好祈愿。国内较为知名的区域吉祥物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吉祥物龙“壮壮”与凤“美美”,博物院的吉祥物“清先生”,这些被赋予了地域文化内涵的吉祥物无不丰富了当地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增加了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的选择,将地域文化精髓传达给游客。

2 调研分析

2.1 北京故宫博物院吉祥物及其衍生品调研分析

北京故宫博物院于2014年首度亮相的吉祥物龙“壮壮”和凤“美美”,它们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龙凤(见图1)。北京故宫通过这两个吉祥物来传达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用来表现“龙的精神,凤的仪容”,传达着北京故宫博物院接近200万件馆藏品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底蕴,吉祥物身上的凤冠、朝珠、服饰、龙帽、补子等都经过专家着重考察,以求使吉祥物的装扮能够还原传统帝后的服饰特色。[1]吉祥物展示的卡通形象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为立体产品,这种将文化形象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新奇方式吸引了很多游客参观把玩。

通过对北京故宫博物院吉祥物衍生品的调研,笔者发现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大方向是从清宫娃娃的吉祥物出发衍生出了一系列以办公学习为主的产品,此类产品数量较多;小方向是从清朝历史文化出发提取元素衍生出一系列以收藏为主的产品,此类产品数量较少。此外笔者对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线上商店中吉祥物衍生品的价格及月销量做了部分统计,旅游市场中受欢迎度的吉祥物衍生产品品类主要为记事本、手机座、金属书签等。

2.2 博物院吉祥物及其衍生品调研分析

博物院与意大利设计品牌ALESSI合作推出了“The Chin Family-清宫系列”,由ALESSI的主力设计师Stefano Giovannoni所创作(见图2左)。吉祥物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设计师参观故宫时所见的一幅清代乾隆皇帝年轻时的画像(见图2右),设计师按照清代宫廷人物形态,对传统文化概念进行简化和概括,对人物比例、色彩和形态进行了极简艺术处理,设计创作出了简洁生动的吉祥物造型,表情喜庆令人看了忍俊不禁。根据吉祥物衍生设计出了一系列椒盐罐、蛋杯等趣味横生的生活精品,这一清宫系列吉祥物及生活用品将“Old is new”引申为一种生活哲学,可以引起游客的共鸣。

通过对博物院衍生品的调研,发现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大方向是在馆藏品中直接选取两三件具有代表性的物品衍生出一系列以收藏为主的产品,此类产品数量较多;小方向是从Mr.Chin的吉祥物出发衍生出了一系列以生活家居为主的产品,此类产品数量较少。此外笔者对博物院的线上商店中吉祥物衍生品的月销量做了部分统计,旅游市场中受欢迎度的吉祥物衍生产品品类主要为胶带、书签、鼠标垫等。

3 研究综述

通过上述的调研研究,笔者认为对旅游市场中的吉祥物及其衍生品设计的立足点应是蕴传统于新生,在突出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吸收当下的设计流行趋势,使设计既有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吉祥物及其衍生品的设计还应树立品牌意识,既可以使得自身的产品受到保护,又可以提高市场的认可度。

旅游市场中的吉祥物及其衍生品物化表现了文化概念,是利用了设计对文化意象的具象表述。吉祥物及其衍生品的设计创作是一个系统的设计过程,设计师必须注重系统中的各个环节。现代吉祥物及其衍生品的设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设计工程,这要求设计师充分了解现代审美的发展趋势,并且学会运用各种手段对当地的旅游特色纪念品进行调查研究,从而能够建立一个设计师――企业――科研院所――政府共同参与的系统体系,能够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系统化设计工程,最终得以为推进我国旅游业的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路菡.创意让文化“活起来”[J].新经济导刊,2015(1):86-89.

[2] 吴琼,张瑜,孙波.基于产品系统设计理论的文化衍生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研究[J].艺术百家,2013(3):211-214.

[3] Gordon,B . The souvenir:Message of the extraordinary[J] .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1985,20(3):13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