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桃花源菊花范例6篇

母亲的桃花源菊花

母亲的桃花源菊花范文1

重阳节赏菊来历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古人认为季秋是土德当令,土为黄色,所以此节令中的花为黄色的菊花。菊花是我国很早便有记载的花卉。夏小正九月篇有“荣鞠”之句,鞠是菊的古字,说明九月时菊花开放。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重阳节赏菊历史记载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

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重阳节赏菊故事很早以前,有一个善良的农夫叫阿牛。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

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姑娘来帮他种菜,并告诉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有个天花荡,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这花要九月初九重阳节才开放,到时候你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重阳节那天,阿牛带了干粮,去天花荡寻找白菊花。这株白菊花长得很特别,一梗九分枝,眼前只开一朵花,其余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经他浇水护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陆续绽开。于是他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汤给母亲服用。当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后,阿牛母亲的眼睛便开始复明了。

母亲的桃花源菊花范文2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你知道重阳节传统俗称吗?还知道关于重阳节的含义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重阳节含义是什么_重阳节传统俗称,欢迎参阅。

2021重阳节含义是什么重阳节的过法有很多种,但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单位发的钱只是意思意思,社区的歌舞肯定达不到专业的水准,儿女带老人出去旅游也未必玩得出什么名堂,累心累人的居多……重要的是我们透过这些不同形式,看到的是一种敬老、爱老、孝老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至于采访中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不过也是一种过法嘛!”记者只好持保留意见了。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有着尊老传统的群体,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脍炙人口。而现阶段,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未富先老”的社会压力,赋予了文化色彩浓郁的重阳节更多更沉重的现实意义。

不管怎么说,重阳节只有一天,就像廖主任说的那样,我们不能指望在一天的时间里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以此为契机,形成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从风气上加以影响,从观念上加以调整,这才是重阳节真正的意义。

重阳节传统俗称1、重九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节。

2、踏秋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相对应。依据传统,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现代社会,很多传统在变化,但是重阳登高依然盛行。

3、女儿节

重阳节又名“女儿节”,若有女子新出嫁,娘家必赠送重阳旗与时鲜盒,称为送“重阳节盒”。据晋代《搜神记》记载,丁氏女遭恶婆婆虐待,永无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于九月九悬梁自尽,死后冤魂不散,托告世人,劝人家善待媳妇,请于重阳节让她们休息。于是人们为丁氏女立祠祭祀。后来每逢重阳节,父母都要把出嫁的女儿接回来团聚,称之为过女儿节,实质上也是让妇女休息之意。

4、登高节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5、菊花节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6、茱萸节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传统美食推荐重阳节美食一: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重阳节美食二:螃蟹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重阳节有吃蟹的习俗。中秋刚过,北方的蟹正是肥硕之时。说重阳蟹最美有两层含义,一是重阳节前后,蟹肉肉质鲜美,蟹黄肥厚;二是重阳节是个孝心节,天渐凉了,给年迈的父母准备一套保暖衣,送上几只鲜美的阳澄湖大闸蟹,冲上一杯暖暖的姜茶,让老人家暖暖和和过秋冬。

重阳前后,也就是西北风起时,蟹才是最好的时候,雌蟹只只饱满,雄蟹只只膏肥。那么如何辨认阳澄湖大闸蟹呢?还是那8字真言:青背、白肚、全爪、金毛。因为阳澄湖的水草特别肥腴兼且是石质底,所以在阳澄湖爬过的大闸蟹肚腹洁白,蟹脚上长毛带金,而且腿脚有力。那肉质即使不蘸蟹醋,也照样甘甜美味。

重阳节美食三:栗子糕

北京的小吃中有两样是专在重阳节时食用的,一为花糕,一个是栗子糕。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而成的。

母亲的桃花源菊花范文3

我站在北方的茫茫辽阔的天空下

看着大雁的翅膀带走了金色的云彩

换成了阴暗的乌云。寒气逼人的月光

从梦的憧憬色中穿空而下:苍白的大地

已是子夜时分,环绕的群星形影消散了

到这时,南方的陈,我将向你娓娓讲述

我在北方作客时,新近找到一口唱圣歌的泉源

灰白色的云朵带着深沉的忧郁

浮游向那天涯海角:接近故乡的姑娘

冬天已经战战栗栗地来临,槐树的黄叶

铺满那些爱情的季节,有多少人走过

我漆黑如煤的眼睛和遥遥无期的心情

翻开荷尔德林: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

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北风起了,我

只有试着活下去,扶摇而上命运的里程

我是最后的野蛮人,在你阳光的森林

走向世界的文明。南方的陈,樱桃树的

果子,我的一声:谢谢,充满太阳的温度

回到故乡的密林,守候那片土地,我的乡亲

对我的培育和你的柔情的教诲,以致

我告别乡村,踏上远方的列车,千山万水

来到北方的土地,——文明的摇篮

一个民族的发源地。可是我的夜莺

在幽灵般的黑夜只能痛苦地抒情

陈啊,一个纯粹的南方女子,在你的面前

我永远地记住了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你的母亲是樱桃,我的母亲是血泪

夜弥漫着黑色的忧伤,我是这样地自哀自唱:

在冬天的脚步迈进大漠的心脏

我仿佛看见故乡的田野在秋收后的狼藉

那是我在夜晚失落的心情

我的身份卑微,只能在亲切的大地上

寄托一片痴想。当年的岁月,我痛恨

自己的年轻气盛,毫无羞涩地奉献

异想天开的殷勤,用画眉鸟的歌声

在你的美丽的林中谈笑风生

在你枝叶茂盛的树下,爱神的甜蜜

悄悄地溶化了我的心灵,我的种子发芽

没有被开垦的土地生长出蒲公英。蒲公英啊

蒲公英,在隆冬即将开始,它已灰飞烟灭

白色的冬天已来临,寒风笼罩着我的心

你的母亲是樱桃,我的母亲是血泪

北国的土地不适合抒情,所有的阳光

都指向时间的宫殿,宫殿富丽堂皇

它的荣装像我苗寨的姑娘:热情大方

我迎接死亡。死亡之星在我的头顶颤栗

一股圣母的恐惧降临,苍穹的深邃

伴随邈远进入亘古之思:人生命运

我的人生是痛苦的履历。南方的陈

所有的快乐都刻在你的桃花的脸孔

你已有一个男人,他的阳刚之美,赛过我在

北方见过的马匹。马匹在四月的桃花下

吸吮春天的玉露,马匹与桃花共享荣华

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我在花园里种下

桃花,白骨突出土地,生长出玉米

我的父亲是农民。我是农民的儿子

贫穷无比的第一位野蛮的乡村诗人

我不是民间歌手,我的歌声打动不了谁

白色的冬天已来临,我只有苦苦思吟:

伟大的诗人里尔克,挺住就是一切

尽管一想起当时的情景便不寒而栗

不过我还是开始追忆。我欲睡在

披着纱巾的月亮身旁,用心去感受

月光的寒气。但愿我忘却你对我的旧情

你使我像一朵掉落荒原的野花

凄楚地被经过的犁铧碰得瓣折叶损枝断残

南方的陈啊,在那锦江的河畔

杨柳陪伴月光,抚照平静的水面

水宫里的鱼虾,仰望蔚蓝的苍穹

一对情人在河畔的小路上踽踽而行

荷花池里的荷花又一次残枝败叶时

陈,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拾起我这腐朽的回忆,趁着这朦胧的月色

睡去吧,我的痛苦的灵魂。黑色的夜,你

使我想起卡夫卡,一个在夜的中心写作的人

我这身体,我拿它怎么办,这唯一属于我的东西

我死后你把我葬在山之阴,山之阴

是阴凉而寂寥,到处是松柏与孤菊

让你的桃花尽情地开吧,南方的姑娘

白色的冬天已来临,你是别人怀抱的女人

月光两地倾泻,而我独自多情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在炉火旁打盹

母亲的桃花源菊花范文4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初的名将,声威显赫一时,死后又追授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也出仕,是浔阳大族。陶渊明八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日渐衰弱,十二岁时母亲去世,多在外祖父家里生活。外祖父孟嘉是当时的名士,“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陶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后来,他的个性、修养都有外祖父的遗风。时代的思潮和家庭的影响使他有了儒道两家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生活志趣。

青年时代的他也有着“大济苍生”的远大抱负,《杂诗》中的“忆握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以看出他有着“逸四海”的猛志。但他生逢乱世,宗室内部斗争不断,军阀强权野心勃勃,血腥杀戮激烈频繁,可谓生灵涂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权者也感到严重的不安全感,再加上权力争夺、阴谋血腥卑污,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使秉性真淳的陶渊明难以忍受,黑暗的现实把陶渊明那“逸四海”的猛志击得粉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几仕几隐后,在他41岁时,毅然拂袖归田,矢志躬耕,直至终老。

《归去来兮辞》正是他和官场诀别,与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在这首诗中都是对归隐生活的想象,写了下田园与农人交谈;把酒对诗,寄傲天地;三径就菊,饮酒赋诗的快乐。

从诗人的《桃花源记》中写武陵人初进桃花源的一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桃花源的风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再有《饮酒》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己忘言。”这些描写都可以看出他心境的旷远,不愿受世俗的干扰,对寄情山水田园理想生活的向往。实际上陶渊明已经把自己的“猛四海”的情致寄托于山水之中了,在自然风景的描写中寄托志向在现实中不能相托的情致。

但是,他从彭泽令上解职时作的这篇《归去来兮辞》,他把做官看成是“身愧平身志”,所以他的归隐是自己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在《归去来兮辞》中,“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是自己的胸襟不能得到施展的一种无奈,把自己大志寄托于山水,经丘寻壑放浪形骸。所以才有“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感慨,田园山水被陶渊明用诗的构造高度纯化了、美化了,变成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的避风港。

母亲的桃花源菊花范文5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虽然没法改变悲惨的结局,但可以改变现实的结局和过程。每个人的命运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历了磨难才可以更顽强,更坚强。上苍给母爱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东西,也是最真珍贵的东西。母爱可以感动千年不化的冰,母爱可以感动十几亿或几百双明亮的眼睛。有一位母亲在自己最后的时间教会儿子怎样选择命运,怎样好好活下去。她就是史铁生的母亲,最伟大的母亲。

在史铁生写得《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中他写了在他瘫痪时细心照顾她的母亲,并多次提出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她连自己最爱的花都管不理了。自己忍受着‘‘病魔’’的袭击让她每天晚上翻来覆去的睡不了觉。可是这些她并在乎,她所在乎的是儿子对生活的希望,是儿子对命运的看待,是儿子对生活的向往。她瞒着儿子不告诉他自己的病情,他不想让儿子为她担心。读到这我的心不禁酸了一下。这让我不禁想起一段话:如果苍天有眼也该为之感动,如果铁石有心也该为之动容。,母爱是无私的,是无价的,是千金难买的。如果有一天死亡不期而遇我至少可以微笑地说今生我没有白活,我爱过并且被爱着。今生可以遇见这样一个母亲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史铁生瘫痪是没法改变,但是顽强的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比什么都难得。。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虽然没法改变悲惨的结局,但可以改变现实的结局和过程。每个人的命运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历了磨难才可以更顽强,更坚强。上苍给予我们爱的权利都一样,不管对方是谁都要用力去爱。命运不同但是结果一样,只看你怎样活,怎样选择命运。

河南鹤壁淇滨区桃源小学六年级:陈雪琰

母亲的桃花源菊花范文6

喜欢中国水墨画,尤其是山水图,或是田园写意,我觉得它离我很近很近,并真真实实的伫在身边,我可以信手掬得满怀,且能够恣意读它亲它;我又觉得它很远很远,仿佛那些云雾深处的石松古道,它是藏在天边的,总让我临风猜想它的尽头,这也成了我少年时心里的一个结。我总想乘风去游那些山水云岭,去探看幽境入深,或者少年的心,总想着在那云岭极处,会有仙翁白眉健步风行,能收授我这农家俗子,授我道法成人外之人,或是求来一身本事让爹娘有颜有面。抑或是还暗藏了青春的鼓动,想那云岭深处定会有一位青衣女子,剥离了风尘,婀娜多姿,既谙凡间俗事又具仙风玉骨,她可助我梦想成真、可随我左右一生……。

有这种心思大概是缘于母亲,她常给我讲些尘世以外的故事。且不说《天仙配》那样的戏曲,也不必说《鹊桥会》那样的传说,母亲常讲于我听的,是借助炕头一张陈旧泛黄的画。画中坐定一位容貌娇好的女子,青衣纱带风姿绰约,提一蓝荷花于溪边濯足梳发。母亲说那女子是下凡仙女。还说从前有一位农家男孩自幼父母双亡,家里贫寒如洗,靠打柴种地度日子,而心地非常善良,常常帮助穷人。他家里也贴着这样一幅画,画上那位女子,常年看到男孩种田归来,做饭洗衣收拾屋子甚是辛苦,于是趁男孩下地干活时,悄悄自画中走下来,帮助男孩做饭收拾屋子。时日久了,男孩百思不得其解,有一次他佯装下地干活,悄悄躲于角落处察看屋内动静,见女子自画中走出为他做饭之际,悄悄自后面一把抱住她,还揭下那张画并藏了起来,女子不得重返画中,就嫁了男子为妻。仙女不但善良贤惠,还乐施好善,在乡里人缘颇好,每遇天灾人祸,既可变来米面食物施于百姓寥度饥荒,也可施展道法打得痞子贪官仓惶落逃。但后来,男子依仗妻子恩泽横行乡邻,好吃懒做且成性,整日酗酒滋事殴打妻子,一年光景将家底折腾光净了,还屡次把妻子画押给了别人,仙女痛苦万分,整日以泪洗面,向男子索要那幅画,画却被男子撒得成碎片,她边抹泪边粘贴,等画重组起来,她原地一转就回到了画中。画是昨日画,人非昨日人,母亲说她回到自己高山云岭的仙界去了——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于是,我除了每日特别关注炕头那幅画,就是神越千丈空灵,企图于每幅山水画中透析云岭深处那些人物或是草堂,终是觉得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或见云邈山峰,绕树缠石;或见苍柏掩枫,峰峦碧翠;或见草堂依石,曲道盘错;或见独桥横水,樵夫挑归。唯其很少有女子深居其中,即便有,也是驭驾彩鸾,绫罗红袖,华丽粉黛,红尘点乱了世外,煞了它清澈无求的境界,仅几笔,便败了画意。朱砂自是不可少,却不可为红袖添香,朱砂取材于石峰,是自然的色彩,是山水聚日月灵气,复乾坤跨度而得,须染枫点松,或是轻点于墨石深处,开在云岭远处。而我在懵懂年龄时,只期望于山水之中能找到几抹朱砂,尤喜青裙飘风、头顶蓝巾的女子,自认为那便是画中仙女,美丽贤惠,又柔情如水,更具道法仙骨,如此女入得图画,立时万山灵透,草木含情,云雾凝滞,山石俯首。

父亲是位有心人,也许是因为世世代代穷怕了,抑或是看了做官的人都好弄笔墨纸砚,能赋日月闲情,会点松梅竹菊罢。他见我还有点灵性喜好,以为我能成大器,总会在出外谋求生计归来带给我几本崭新的画册,我弃花草鱼虫之类于不顾,好寻山水大胜,惊奇于世界之大,并暗自思忖,画中仙境与矗立于我门前的秦岭有何不同,画中山水灵秀万仞,而固封我于秦川北麓的终南山,世世代代木讷呆滞,满目疮痍。那些画中的人物景致,生活中何以能找到它的影子?我想它定是藏在一个世人未知的地方,或者是在遥远的天边,或者是在彩云之南,否则为何山水那般透明,峰峦那般奇磊,眸子那般清澈,云岚那般婀娜呢?北方的山水雄关漫道,万里连绵,让人一眼望不到头,深邃无语,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不像南方山水明眸善睐,风情姿绰约,让人浮想联翩,幻觉丛生。而我小时猜想仙子的住处时,却不知道还有一个“南方”,故而就在根子里把她定格在我村庄对出的终南山,她或许就隐居于某个山顶,或着藏居在某个桃花盛开的山坳里,也许同样牛哞声声,鸡唱天白,昼耕垅亩夜月吻窗,牛衣古柳犬吠深巷,没有夜半敲门的“工作组”,没有明晃晃的电灯泡下你死我活的批斗会,没有吱哇哇的喇叭里半壁河山的摇撼,没有父子成仇的炎凉,没有无人问津的尸骨。云海苍岭虚掩处仙子闺居,四季如春,鸟语花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求的简约的生活,温馨的和谐的氛围,促成了以大爱和大义拱围而成的天地,恐怕那就是世外桃源与人间地狱之别。在那片洞天福地里,处处洋溢着关爱和道义,没有对老百姓的专制和约束,处处公平公正,没有欺诈、贪婪、自私、更没有富二代官二代的为所欲为。

长大了,而我四十多年了,也没有去过南方,一探南方山水究竟。我二十岁就被军列一路颠簸了七天,才拉到乌鲁木齐,然后又乘着大篷车经四天拉到了伊犁,驻守在一个叫新源县铁木里克牧业队的地方,那儿四面荒凉,人烟稀少,生活极其困苦。距部队营区以北六七里,就是天山山脉北麓,处在伊犁河谷东端,称天山腹地,三面青山列翠屏,腰围玉带河纵横。大自然的恩赐,成就了它资源丰富、风光秀丽、环境幽雅的独特风貌。巍巍天山、森林葱郁、雪峰高耸、草原辽阔。那拉提松林如涛,溪流湍急;野果林春华秋实,花香沁脾;恰巴河飞瀑泻空,石壁千仞。我在兵车行至新源之初,途经了碧野先生笔下的“果子沟”,且见它深邃莫测,千峰竞秀,自顶端俯瞰,云岚遮蔽,自谷底仰视,山岳半出,一时气象万千,让人叹为观止。于是,北方的山水在我内心扎下了根,也种下了亲情,我回想故乡那样的山水,也同属西北,应该大致是连为一体的,也是属于同一类型的山水罢。我又想,在这样的山水云岚里,更合适住着那样的仙子,这样胸怀丰厚的山水养育的世代子孙更是心胸宽厚的!

后来,我在天山腹处与那群满脸稚气的年青人,一起驻守了十三年。我自它脚下由士兵成长为军官,又一步步走到团职干部,也带着一批批年轻人走过天山四季,感受它三月春晓,四月冰融,五月花海,六月飞絮,在七月里渴饮凉泉,八月里牧马行军,九月里操炮合练,十月里初迎飞雪。我恋上了天山之大、之美、之奇、之险,也恋上了它如士兵与我同守祖国西陲之精神,恋上了它伴我激情十三个春秋的昨天。我站在天山之巅听风吟唱,我躺在天山怀抱中看万家灯火,我在无数个梦境时分,分明听到了这片神奇古战场的撕杀,那时战鼓雷鸣、旌旗猎猎、万马奔腾;我也分明看到了这片秀美的“塞外江南”牧民天歌、水美草丰、马蹄踏月。哈萨克牧民那种简约的生活,那种好客之道,那种豪爽之情,不也是我心中那片世外桃源么?

十三年的天山情结,培育出我大山大水情怀,十三年后,我调到乌鲁木齐,虽也同属天山天脉,但感受颇为不同了。也许是年龄已近立秋,也许是少了那份带兵的激越,或是因将要淡出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罢,总之只剩下可怜的回归自然的念想。乌鲁木齐十二年,是军旅生涯的制高点也是终点,却是我对生命、对人生、对亲情、对岁月、对自然感悟的开始。从终点出发,我又有了一个生命的起程。“英雄到老终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人总是跟随着岁月在走,何处是驿站未必在出发前会有定位。云海苍苍,山水茫茫,且行且歌,怎能让生活的一时变更影响了我大山大水情怀呢?

2011年从北京学习归队途中,我给自己私自放了七天假。父亲2005年去逝后,母亲是孤独的、悲伤的,只是她把悲伤藏在了心中,藏在了心中的水云深处,或是她心目中仙子住着的地方!我除了陪她几趟去看望躺在上野的父亲,给父亲坟头根种了几束盛开的野菊外,还特意约好几个“乡绅”和县上的干部,借助当地政府的“道法”,带着母亲和哥哥嫂嫂,探寻世代立于门前的终南山一峰——王顺山。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主峰在西安长安区,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可是母亲八十年,终日守着它望,却从未走进过南山一探究竟。我是听着母亲“终南谣”长大的孩子,也一次没有去过,我和母亲当然不知道终南山到底是不是传说中那么真实的?或着它本身就是一座山而已,并无奇妙之处,我甚至怀疑母亲的故事是哄我听话的手段。

途经蓝田一段高速,穿越古蓝关道,两岸巨石林立,越隧道,掠辋川,过牧虎关,一路山道弯弯、秋花烂漫,绕到了终南山主峰王顺山背面。沿途拾阶而上,竹桦掩映,石阶两侧隔段伫立石雕,以“二十四孝”为题,各雕均配以碑文简记,以教后人。十四孝有:王顺埋母、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鹿乳奉亲、笼负母归、弃官奉亲、芦衣顺母、卖身葬父、亲尝汤药、卧冰求鲤、闻雷泣墓、百里负米、挨杖伤老、跪父留母、孝感继母、双姑孝祖、孝感动天、兄弟争孝、啮指痛心、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还特意强化了“王顺埋母”这个蓝田人童叟皆知的故事,我乡湾正对着终南支脉一顶高峰,自古 以来,先人们尊称它为“王顺山”。于是我对母亲所讲于我们兄弟姊妹们的故事深信不疑了,即便它是虚构的或是失实的,它也是善意的虚构,它从一开始就教化着质朴的人们以孝为先、以孝为大。

“天下名山此独奇,望中风景画中诗。”蓝田王顺山,古称玉山,有陕西“小黄山”之美誉。因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王顺担土葬母于此而得名,主峰玉皇顶海拔2239米,既有华山之险的阳刚美,又有黄山之秀的妩媚娟丽,登上玉皇顶,可东眺西岳华山,北望渭水连天,南观群山蜿蜒,西瞰古都长安。王顺山森林公园奇峰耸立、怪石嶙峋、沟谷幽深、清潭点点。“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秋寒”(杜甫《玉山并秀》),王顺山山景、天景、林景、水景、空间层次重重,景物深远不尽,四季赏景各有诗意,春天山花烂漫,百花争艳;夏天林荫蔽日,凉爽宜人;秋天满山红遍,色彩斑瓓;冬天冰雕雪堆,银装素裹,使人心逸神往,怡然快适。 王顺山也是佛教胜地,庙宇、摩崖石刻自汉、北魏、隋唐至今,有的现存,有的遗迹仍在。唐代大诗人韩愈遭贬洲,在此为雪所阻,留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下前”的佳句。

沿曲折入云的石阶攀援,八十岁的母亲体力不支,在途经一所香火院——王顺伺母庙时,我付钱买了香火,哥嫂陪母亲躬身求拜,我因为身着军装,不能陪得母亲同跪求佛。但在我心中以为,既不虚此行,又以此作为对母亲最好的回报,母亲那刻心中定是幸福的,她平生养了三个儿子,有两个儿子同陪她南山施愿,了却她此生的惦念。那大致也是她一生的心愿。我知道若是放了从前,这恐怕是一生也了却不去的心愿,虽近在咫尺却难从心愿,山高水远,欲从心却力不足,我乡湾祖辈无数,真正能登及南山者寥寥,他们只知其传说却不知真正的源头,山水之大,渺小自我,我们有时停在山水面前会徒然觉得极为渺小,生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更何况与自然、与乾坤、与岁月而言,生命是短暂的更是脆弱的,在它们面前亲情束手无策,谁又能抓住那一转瞬呢?

往往,这种感知,需要岁月的洗礼,更需要付出以生命为跨度的代价。

自古终南多隐士,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祖咏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等等,有关隐士的记载和传说,近些年来令我这个终南儿子对它神往不已。这个被誉为“仙都”、“天下第一福地”的名山,自古以来吸引了多少不同的人士于此远避尘嚣,修心养性、治学吟诗。西周的姜子牙,秦末 “四皓”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隋唐五代的孙思邈、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诸多名仙道客,他们所求执着为何 其实他们并非神仙,只是对人生的态度超乎了寻常,超脱了那些附庸的功名利禄,根除那些卑琐丑态,以一平常心去寻求生活罢。其实,无论是多么久远的故事,还是多么新潮的追求,人们在心中向往的不过是一份寄托罢,这种追求来自于精神和心灵,仙女也好仙境也好,它是对现实的嘲讽,或是对于封建权势的鞭鞑,现实与老百姓的诉求相差太远,它便成了老百姓精神上的避难所、心灵上的伊甸园,于是有在灵深处建造了一个桃花源,人们在那里可无拘无束,远离权贵、自私、暴力、贪婪、无信等等。在那里人们不愁吃穿,不愁苛捐杂税,没有权贵的欺凌,没有贪脏枉法,或许是心灵上的共识就替代了法律,然而公平和谐、官民平权。而今呢,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吃穿无愁,但那桃花园——在心中越来越让人向往,比过去更为强烈。

谁能站在山水面前不卑琐呢,我仅以此情怀和角度,解读西北一域山水人物,每一次融入自然,我的心定当会受到一次洗礼,山水小我,叫我无法从容。

山水之于我的,是对生命的悲悯,是对大千的感恩,是对亲情的认同,是对岁月的吟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