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别无选择范例6篇

母亲别无选择

母亲别无选择范文1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方式选取天津医科大学07级涉外护理专业在校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凋查,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4份,有效率90%。其中,来自农村的为21人,占38,9%,来自城市33人,占61.2%:本人出生时父亲年龄介于20一29岁的为46人,占85.2%,介于30一39岁的为7人,占13.0%,40岁以上的为1人,占】.9%;本人出生时母亲年龄介于20一29岁的为49人,占90.7%,介于30一39岁的为4人,占7.4%,40岁以上的有1人,占1.9%:有4人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水平,占7.4%,有33人父亲的文化水平为中学或中专,占61.1%,有4人父亲的文化水平为人专,占18.5%,有7人父亲的文化水平在本科和本科水平以上,占13,0%:有1人母亲的文化水平为文盲,占1.9%,有3人的母亲文化水平为小学,占5.6%,母亲文化水平为中学或中专为35人,占64.8%,母亲文化水平为人专为9人,占16.7%,母亲文化水平为本科及本科以上水平为6人,占11.1%:上大学前与父母同住的有科人,占81.5%,有3人与母亲同住,占5.6%,有4人与祖父母同住,占7.4%,有1人与兄弟姐妹同住,占1.9%,2人独住,占3.7%:上大学前家庭月收人在1000元以下有n人,占20.4%,家庭月收人在1000一1999元的有15人占27.8%,家庭月收人在2000一2999元的有14人,占25.9%,家庭月收人在3自吠)一3999元的有7人,占13.0%,家庭月收人在4以X】一4999元的有7人,占13.0%:13人父亲的职业为工人,18人父亲为农民,5人的父亲为职员,7人父亲是私企经营者,4人父亲为国家公务员,4人父亲为教师,3人父亲是科技人员,分别占24.1%,33.3%,9.3%,13.0%,7.4%,7.4%,5.6%:10人母亲职业为工人,20人母亲为农民,8人母亲是职员,5人母亲为私企经营者,1人母亲为国家公务员,6人母亲为教师,4人母亲为科技人员,分别占18.5%,37.0%,14.8%,9.3%,1.9%,n.1%,7.4%。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该量表分为四部分,即:孝知、孝感、孝意、孝行。本次研究只选择了其中两部分即孝知和孝感,有各自分成对于父亲和母亲的两小部分,共计四个小部分,即;对父亲的孝知,对父亲的孝感,对母亲的孝知,对母亲的孝感。具体实施方案:某时间集中统一发放问卷FA,Fc,MA,MC,定时收回。评定标准:对父亲的孝感问卷(FA)共19题,采用数字代表感情的强弱,选项为“并不”、“有点”、“相当”、“非常”,分别记0分、1分、2分和3分,包括正向感情12小题(第l,2,4,6,7,8,10,11,13,14,16,18题)和负向感情7小题(第3,5,9,12,15,17,19题)。第1,2,8,10.14,16,18题,反映对父亲亲爱程度;第4,6,7,11,13题,反映对父亲钦佩程度;第3,5,9,17,19题,反映对父亲疏淡程度:第12,15题,反映对父亲惧怕程度。对母亲的孝感问卷(MA)即把FA问卷的“父亲”换成“母亲”,其题目顺序和分值均与FA相同。对父亲的孝知问卷(FC)共52题,所采用的尺度共有四种程度,选项为“并不应该”、“有点应该”、“相当应该”、“非常应该”,分别记0分、1分、2分和3分。包括四个成分:成分A一一尊亲恳亲(第l,5,6,8,18,19,21,27,28,31,34,35,36,39,41,45,47,50,51,52题);成分B--一抑己顺亲(第2,9,13,14,16,22,24,25,32,38,4(),48题);成分C一一奉养祭念(第12,17,20,26,30,33,42,料,46,49题);成分D一护亲荣亲(第3,4,7,10,11,15,23,29,37,43题)。对母亲的孝知问卷(MC)即把FC问卷的“父亲”换成“母亲”,其题日顺序和分值均与FC相同。“尊亲恳亲”指子女敬重并无条件地听从父母:“抑己顺亲”指在择业、择偶等人生选择上尊重父母意愿的程度;“奉养祭念”是指对祭拜祖先、节日团聚等传统礼俗的遵从和执行:“护亲荣亲”反映的是子女以扬名显亲、传宗接代等作为其工作与婚姻的主要目的。

1.3统计分析

应用S玲5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评价方法:把每个受试者的四个问卷收集整理,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FA、MA按正向感情(亲爱、钦佩),负向感情(疏淡、恐惧)分类计分,FC、MC按成分A、B、C、D分类计分。

2结果

受测大学生传统孝感各部分得分的描述性统计,受测大学生孝知量表各成分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2.1受测者在孝知和孝感得分总体情况

2.1.1孝感方面受测者对父亲的止向感情(亲爱和敬佩)平均数均低于对母亲的止向感情(t二5.725,p二.0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父亲的负向感情(疏淡和惧怕)平均数高于对母亲的负向感情。(t二2.056,p=.04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1.2孝知方面受测者对父亲成分A尊亲恳亲程度低于对母亲(t二3.928,p二.口以〕)差别有显著性。受测者对父亲成分B抑己顺亲程度低于对母亲(t二5.499,p=.《XX))差别有显著性:受测者对父亲成分C奉养祭念程度低于对母亲(t二2.800,p二.007)差别有显著性:受测者对父亲成分D护亲朵亲程度低于对母亲(t二2.599,p二.012)差别有显著性。

2.2受测者在“抑己顺亲”中的职业选择项目得分分析

2.2.1单独对项日“选择职业或工作时,你是否应该遵从父亲的意见?”进行分析,平均得分为1.28,标准差为0.811,总体倾向于“有点应该”。具体来看,选择“并不应该”的有7人,占13,O%:选择“有点应该”的有30人,占55.6%;选择“相当应该”的有12人,占22.2%;选择“非常应该”的有5人,占9.3%。

2.2.2单独对项目“选择职业或工作时,你是否应该遵从母亲的意见?”进行分析,平均得分为1.63,标准差为0.875,总体倾向于“有点应该”。具体来看,选择“并不应该”的有3人,占5.6%:选择“有点应该”的有25人,占46.3%:选择“相当应该”的有巧人,占27.8%;选择“非常应该”的有n人,占20.4%。对这两个项目进行配对t检验(t二2.708,p二.加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3来自城市和农村受试者对父亲和母亲得分情况

2.3.1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受测者对父亲的正向感情平均得分分别为25.ro,19.73,标准差分别为7.闷加,5.898,t二2.802,p二.加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3.2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受测者对母亲的正向感情平均得分分别为26.76,27.95,标准差分别为5.517,7.845,t二0.657,p>0,05,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3.3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受测者对父亲孝知的四个成分即“尊亲恳亲”、“抑己顺亲”、“奉养祭念”、“护亲荣亲”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2.97,48.62),(11.03,13.10),(24.67,25.95),(20.91,22.10),标准差分别为(11.112,10.122),(5.769,4.493),(5.158,5.518),(4.895,4.711),t分别为1.8科,1.392,0.869,0.881,差别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3.4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受测者对母亲孝知的四个成分即“尊亲恳亲”、“抑己顺亲”、“奉养祭念”、“护亲荣亲”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9.15,50.62),(14.76,15.57),(6.61,26.9()),(22.30,23.52),标准差分别为(8.486,10.438),(7.366,5.055),(3.929,4.888),(4.326,5.297),t分别为0.566,0.444,0.248,0.926,差别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受测者对父亲和母亲的孝道观念的总体差异

受测者在对双亲孝感的止向感情和负向感情以及孝知四成分“尊亲恳亲”、“奉养祭念”、“抑己顺亲”、“护亲荣亲”水平,对母亲平均得分均高于父亲。

3,2受测者在“抑己顺亲”中的职业选择

“抑己顺亲”测量了人学生对父母干涉自己择业、择偶的态度,该项得分表现出较低的赞同度,这与应贤惠等研究一致。显示出新时代大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在择业等大事上有自我选择的权利。但是在选择职业时,受测者更易受到母亲的影响。这可能与受测者均为女性,考虑到母亲的职业特点,而作出相应工作的选择计划。

3.3城乡受测者对于父亲感情的差异

来自城市的受测者对于父亲的正向感情明显高于来自乡村的受测者,这可能因为在农村,父亲忙于劳作,而与子女的交流甚少有关;来自农村的受测者,他们的生存条件和教养环境较差,父亲给予他们的教养方式与城市青少年也存在差异。

4结论

4.1护理专业大学生传统孝道观呈现出新特点

传统的孝道即为了维护父权家族的壮大,子女必须传宗接代,必须赡养父母、择业或其他事宜要遵从父母之命。而本次研究的调查结果与邓凌在《大学生孝道观的调查研究)中的调杳结果一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平等观念已经深人人心,家长的权威大大降低,因而不再是“父为子纲”,“无违”即孝。现代人趋向于以事业为重,以个人成就为取向,提倡独立人格,加之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流动性加强,使得“孝”的意识在某些方面淡化了。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孝道观呈现出新的特点:一,从“孝”的单方面转变为双方面。不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而且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慈”,“孝”与“慈”相辅相成。二,对父母的赡养,从物质方面转化为更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三,从偏重盲目遵循来自外在的道德规定,机械而呆板地“扮演”道德行为的他律的道德原则,转化为偏重以设身处地的方式,根据自己理解的道德原则来抉择的自律的道德原则。四,从“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转化为一种社会性的尊老、敬老、爱老以及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倡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志愿服务,为以家庭养老为主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的转变做好准备。

4.2开展学校孝道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老年人口多,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社会公共福利事业不发达,今后一个时期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因此,在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供养体系的同时,必须大力倡导善事父母,赡养双亲的孝道教育。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独生子女做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称之为“第五代”或“新人类”。现在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过分溺爱,出现了父母与子女的角色错位。家庭角色的错位,造成孝道观念的弱化。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都处于形成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变动性和可塑性都比较人。不少学生即便有心行孝,也不知从何处做起。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家庭美德建设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利改进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强调指山:敬爱父母、尊敬老人是家庭美德建设的起点,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突破口,进而也是对年轻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动员令。为此,我们不能忽视以“孝道”道德为本的伦理道德教育。孝道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我国80后年轻人而言更为必要,冈之涉及到这代人能否将“孝道”这一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承卜来及传承的成效问题。

4.3孝道教育与护理教育和实践相结合

新型的教育必然是多种资源相结合,借鉴多种经验的综合育人工程。目前在我国仅把人学生孝道教育视为纯德育工作者的任务范围,这样就会造成不能与其他教育资源配合,形成教学合力,阻碍高校孝道教育向前发展。新型的护理实践,早己冲破了只为疾病护理的生物模式。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层面:临床护理向专科化发展,发展多层次的护理教育,建立专业学术团体,建立执业注册制度并探讨发展中国特色的护理理论。在这里本次研究提出把孝道观念融人到新型的护理实践中。具体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4.3.1运用孝道观念加强护理职前教育

物质利益的驭动造成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他们比以往更加注重自身利益,物质主义、拜金主义滋长,有些大学生见利忘义,重利轻义,将道德置于脑后。临床护理工作,本身琐碎繁杂,国内外相关研究均表明,护士身心方面存在程度不同的“心身耗竭综合征”。在护理学生大学最后一年的实习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受到一些不良影响。比如临床工作累、压力大,但是收人相比其他医务工作者来说要相对少一些。这就有可能造成护十职业倦怠,对病人不够细心,不尊敬病人及家属,造成临床上不必要的护患纠纷。运用孝道观念加强护理职前教育,强调“尊亲恳亲”的重要性,把患者视为护士人员的亲人,使孝道外延,以达到孝的最高境界-一一“泛孝”。

4.3.2运用孝道观念加强家庭和社区护理工作

21世纪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有了重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比如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医生数量以及床位数量都比计划经济时期有了明显的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能够开展的诊疗项目不断增加。如今社区护理对中国百姓来说,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了。但是现在的社区护理还仅仅处在起步阶段,各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如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相应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系统、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的范围局限。同时,由于现代子女工作繁忙,有可能对家中老人关心不够,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把孝道观念融人社区护理中,建立“每周课堂”,即:比如针对家中有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病,每周末讲解家庭护理内容,如:饮食疗法(推荐食物,烹调方法,食物的量等等):运动疗法(运动的时间,方式,监测方法,注意事项等等);药物疗法(常用急救药物,服用方法,定期监测,不良反应),或者通过其他宣传手段,如宣传册之类,使疾病得到预防或控制,把儿女们对父母的孝心落实的实际。

母亲别无选择范文2

我不知道,如何诠释我的母亲,因为母亲淡淡的生活中却常常跳动着不一样的生活脉搏。

母亲的爱是一道解不尽的方程,随着我的成长不断有新的解产生,使我有不同的理解。

一、“人要学会独立,自食其力加坚强”

记得小的时候,总是看到许多同龄的小朋友在父母的接送下进出校园,而我却总是孤身一人在校园与回家的途中来回穿梭着,我小小的心有点悲凉,感觉总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无依无靠。一天,我吵闹着要母亲送我去学校,可母亲并不同意,她蹲下整理了一下我的衣服,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雁只有离开它母亲避护的翅膀,才能学会展翅飞翔,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做人也应如此,不能依赖别人,人要学会独立,自食其力加坚强,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搏击风雨。”那时的我听了母亲的话似懂非懂的在思索中独自踏上了上学的路。现在我才真正领悟了母亲的那一席话,我也真正学会了独立与坚强。

二、“如果真的知道自己错了,无需别人多说,自己真正的反省,才是最有效的。”

人在少年总觉得母亲的话多,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爱唠叨半天。什么衣服不整齐,头发太乱等等,甚至有些事我都不知道自己做没做过,而母亲都会给我做“饭后思想”。

而每当我真正犯下错误时,她从不骂我,也不说什么,总是保持沉默。我问母亲,这是为什么?她说:“一个人如果真正的知道自己错了,无需别人多说,自己真正的反省才是最有效的。”

正由于母亲的教导,我做事之前,总要三思而后行,做到除恶留忧,让事情的发展更贴近自己的初衷。

三、“路是自己选的,就要自己走下去,做自我分析,选择正途。”

花季之年,每每总听到有人抱怨母亲对自己的监控如同监视犯人一样。生活中什么母亲偷看自己的日记呀,有人打电话来便开始刺探“军情”呀,于是乎,便听到有人呼唤:“我要自由,我要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一切似乎在我身上从没有发生,我有时甚至怀疑母亲不重视我,母亲坦言:“路是自己选的,就要自己走,做自我分析。选择正途。”

此时,我才恍然大悟,我和母亲之间并没有什么所谓的代沟,因为我的一言一行早在平时与母亲的交流中反映了出来,我和母亲的思想也似乎到了一种不谋而合的境界。

母亲别无选择范文3

我不知道,如何诠释我的母亲,因为母亲淡淡的生活中却常常跳动着不一样的生活脉搏。

母亲的爱是一道解不尽的方程,随着我的成长不断有新的解产生,使我有不同的理解。

一、“人要学会独立,自食其力加坚强”

记得小的时候,总是看到许多同龄的小朋友在父母的接送下进出校园,而我却总是孤身一人在校园与回家的途中来回穿梭着,我小小的心有点悲凉,感觉总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无依无靠。一天,我吵闹着要母亲送我去学校,可母亲并不同意,她蹲下整理了一下我的衣服,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雁只有离开它母亲避护的翅膀,才能学会展翅飞翔,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做人也应如此,不能依赖别人,人要学会独立,自食其力加坚强,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搏击风雨。”那时的我听了母亲的话似懂非懂的在思索中独自踏上了上学的路。现在我才真正领悟了母亲的那一席话,我也真正学会了独立与坚强。

二、“如果真的知道自己错了,无需别人多说,自己真正的反省,才是最有效的。”

人在少年总觉得母亲的话多,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爱唠叨半天。什么衣服不整齐,头发太乱等等,甚至有些事我都不知道自己做没做过,而母亲都会给我做“饭后思想”。

而每当我真正犯下错误时,她从不骂我,也不说什么,总是保持沉默。我问母亲,这是为什么?她说:“一个人如果真正的知道自己错了,无需别人多说,自己真正的反省才是最有效的。”

正由于母亲的教导,我做事之前,总要三思而后行,做到除恶留忧,让事情的发展更贴近自己的初衷。

三、“路是自己选的,就要自己走下去,做自我分析,选择正途。”

花季之年,每每总听到有人抱怨母亲对自己的监控如同监视犯人一样。生活中什么母亲偷看自己的日记呀,有人打电话来便开始刺探“军情”呀,于是乎,便听到有人呼唤:“我要自由,我要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一切似乎在我身上从没有发生,我有时甚至怀疑母亲不重视我,母亲坦言:“路是自己选的,就要自己走,做自我分析。选择正途。”

此时,我才恍然大悟,我和母亲之间并没有什么所谓的代沟,因为我的一言一行早在平时与母亲的交流中反映了出来,我和母亲的思想也似乎到了一种不谋而合的境界。

母亲别无选择范文4

父亲的行为使得易卜拉欣和他母亲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媒体的骚扰、仇人的威胁、FBI的监视,使易卜拉欣和母亲不得不隐姓埋名,频繁搬家。可即便如此,母子二人始终在精神上遭受他父亲的罪行带来的困扰,并因此受到他人的排挤与敌视。

尽管思想极端的父亲试图将自己疯狂的想法和对犹太人的仇视灌输到易卜拉欣的脑中,并希望将其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易卜拉欣却从未与仇恨产生共鸣。他用功学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并结交了许多犹太人朋友。他发现,那些被父亲“妖魔化”的人是如此亲切友善。真实的经历战胜了父亲带有偏见的观念。

如今,易卜拉欣致力于和平思想传播,他将自己抛弃极端主义、选择爱与和平的故事写成了书,并在全球进行巡回演讲。他说,“每个人都有选择的余地。就算你从小到大被教导要去仇恨别人,你仍然可以选择宽容待人,选择将心比心。”

相关主题:选择/环境/成长/生活

无法选择成长的环境,可以选择成长的方式

我们无法选择出身,无法选择父母,亦无法选择成长的环境。但面对诸多的无法选择,我们仍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我们决定生活中哪些事情至关重要、哪些微不足道,生活就因这些选择和决定形成。就像易卜拉欣,如若不是他勇敢地选择用自己的心去体验,选择了爱与和平,或许他早已步其父亲的后尘了。

相关主题:真相/体验/独立思考

母亲别无选择范文5

亲情不可待

陈金兰:漫长的一生中,才能有的是机会展示,但是亲情留给人的时间却那么地短暂,趁还有时间和机会,好好地孝敬父母吧!

杭天磊:钱可以再挣,母亲却只有一个,错过与母亲相处的时光,挣再多的钱又有何用?

侯厉轩:人没钱不行,但人生存的意义不应只是为了赚钱。人生短暂,要多陪伴家人,感受亲情。

温伟诚: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学了那么多年的知识,肯定能在不久的将来发挥自己的潜质,现在最重要的,当然是陪在父母身边。

严致远:可以理解他的心情:想多陪母亲,因为怕失去母亲。只有这样的选择,才不会让他心里产生太多的愧疚。如果为了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而努力,最后得到自己想要的,却永远地失去了自己该报答的那个人,我想这不是真的幸福!

刘南霞:百善孝为先!父母在逐渐变老,与儿女在一起的日子逐渐减少,若不趁其有生之时尽孝,到其百年之后他必定会留下终身遗憾!

姚若颜:以后的路还很长,钱可以以后再赚,亲情却花再多钱也买不到。

潘海心:世上有赚不完的钱,社会上也有数不尽的人才,而人只有一位生自己养自己的母亲!和母亲在一起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陪她摆地摊是为了让她有生活的动力,忘记悲伤。

边伟晨:没有什么浪费不浪费,当事人觉得这样做是最好的,他才这样做。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人无权干涉。

苏小蕊:得不到的时候,往往觉得那是最好的,但得到以后才知道并非如此,比如年薪20万的工作。其实最好的早就伴随在我们身边,比如亲情。

魏少海:我还是非常欣赏他的做法。人生确实是这样的:钱什么时候都可以挣,但最重要的人却不会永远都在我们身边。

朱佩璇:在亲情面前,其他任何东西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金钱又如何?它再多也不如父母的恩情重要。陪父母,只要他们开心、快乐,其他别无所求……

潘适维:金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它买不到孩子和母亲在一起时心底的那份坦然,那份宁静!

一阳说:许多同学都更偏向选择亲情,因为亲人是唯一的,失去了,错过了,将不会回来。因此,大家都很强调与亲人在一起的幸福。不过,这是唯一的孝敬方式吗?

未必是明智之举

欧贝琪: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可是要行孝道就一定得抛弃其他吗?想想当初那么发奋读书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吗?回家陪母亲摆摊就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了?为什么不把母亲接到身边,让她有更好的生活?

黎越彬:尽孝心固然是好的,但这落差未免太大。尽孝心的方式有很多,为什么要选择如此清贫而偏激的方式呢?

方佳川:陪在家人身边确实很难得,也很幸福。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弃工作于不顾,远走他乡也不代表不孝顺。

时文昊:他是个好孩子,但这种行为是愚孝!因为他只是延续着传统的孝养方式,却不肯以一种新的方式为母亲创造美好的明天。

康鑫鹏:自己过得好,父母才欣慰;自己过得好,才有能力让父母过得更好。陪父母受苦,孝心可嘉,但不是最好的方式。他有没有想过,这样他母亲心里会好过吗?

蓝嘉懿:我只希望他能得到母亲的理解,他的陪伴带给他母亲的只有发自内心的欣慰和骄傲,而没有丝毫的不安和愧疚,那才是最好的报答。老有所依,不如老有所安。

陶翰思:陪母亲,可以把她接来一起住,随时照顾,与工作一同兼顾。没必要这么极端。

石弘昌:让自己足够优秀,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人强大了,以后无论父母何时需要我们,我们都能从容地陪在他们身边,这才是最大的孝顺。

熊欣欧:干吗不把妈妈接来一起生活?他妈妈含辛茹苦把他培养成人,难道就为这样的结局?那还不如不读书!难道摆个摊还需要硕士学历?

王仁川:看似孝道,其实可笑!年薪20万完全可以让母亲不用辛苦摆摊也能安享晚年了,不管是把她接到身边还是在家安养,都能尽孝吧?现在摆摊,母亲年纪大了总会有生病的一天吧?到那时没钱治病,他要怎么尽孝?

一阳说:我特别欣赏“老有所依,不如老有所安”这句话。在献上自己的孝心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想一想:这是长辈们最需要和最感欣慰的吗?如果自己的行为反倒让长辈心中不安,那岂不是弄巧成拙?

应该想个

更好的办法

钟广浩: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力,我们不该妄加评判。但就我而言,我认为真正的孝顺应该是尊重父母的意愿。如果是母亲让他陪在自己身边,当然值得推崇;但如果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那他确实应该再仔细考虑一下,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胡丽佳:自己上班,然后把母亲接来一起住,或是在家乡找一份好的工作,不用风里来雨里去地摆摊,岂不是更好?难道他就不怕有一天母亲劳累过度,生病倒下?

肖晓宁:如果二者能兼顾,他大可在原公司工作,把母亲接到身边。但若是他母亲觉得卖黄粑更开心,他也可以选择陪母亲,并想办法把这份生意做大。不管怎么样,都会有解决的办法。香港电视剧不是经常说吗――“做人,还是开心最重要!”

蒋佑宸:“子欲养而亲不待”是非常痛苦的,但母亲应该不愿看到儿子这样做。孝敬父母应该是做一些让他们开心的事,而不是亲自陪他们一起吃苦。

韩冠楠:我认为,国家和社会,包括该男子工作的单位,应尽力向这些出身寒门的高端人才提供特殊照顾,使其无后顾之忧。

韦彤彤:“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可以丢弃。但是眼下中国同样缺乏高素质人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注重孝道就显得不太明智。这位青年完全可以在照顾母亲的同时不负自己的所学,或者创业,或者让母亲换种更轻松的生活方式,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同时也不枉负母亲多年来的养育。

一阳说:“孝”和前途可以不冲突,因为二者并非两极对立,只能选一。如同学们所说,在行孝且长辈认可的同时,我们同样有许多办法实现自我的价值。反过来讲,有时候,实现自我的最大价值,也才能给予长辈更多、更好的回报,不是吗?

关键在于不留遗憾

戚芷怡:孩子在父母辛勤的供养下享受了父母不曾享受过的大学生活,现在陪父母做起了平凡的小摊生意,这其实也是一件幸福的事。人生的道路很长,现在开始收集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体会父母的不易,这种财富是很可贵的。辛苦的历程终将变成美好的回忆,老了之后细细品味,微甜,真好!

农竞新:总有些人以赚钱多、做人上人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准,但其实这种评判标准是有问题的。能自食其力、照顾好家人,做一个简单、幸福的人,是一个人基本价值的体现,如果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好,何谈实现更大的价值?

周靖菲:每当家人问我以后去哪读大学时,我就一个回答,去离家最近教学质量又不差的那所大学。我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家人是我前行的动力,我爱他们,不想离开他们。

万新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其实只要你的心态端正,不留遗憾并不是很困难的事。电视剧里种种让人纠结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能以哺育子女的耐心和包容来对待父母,那便是将孝道做到大半了!

唐烈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有的选择爱情,有的选择亲情,有的选择追求事业,等等。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其中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一项,仅此而已。从这点讲,我们首先要正视的,是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哪样才是最重要的?

蓝翰舟: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东西,比如友谊、事业、理想,等等,它们犹如一颗颗晶莹的玻璃球。人只有一双手,能握住的球并不多;没握住的球掉在地上就会破碎。如果你的手不够大,没办法全握住的话,那我觉得有两颗球是绝不能掉的,一颗是健康,一颗是家庭。

母亲别无选择范文6

“23秒,__年”,《唐山大地震》讲述的不仅仅是三十多年前那场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灾难, 这部改编自小说《余震》的影片浓缩了一个道德感极强的情感故事,把历史的唐山大地震变成了一场当代人内心世界的地震。在《唐山大地震》中,我目睹了灾难的无情、生命的脆弱,更领悟到了母爱的伟大、宽容的珍贵和关怀的博大。

如果说数千年来我们对“母爱”的定义是温暖而无私的,那么影片中饱受灾难折磨的母爱则是坚忍而深沉的。正如电影所展现的,地震本身就是一场极“不公平”的厄运,而女主角方登的母亲元妮又必须作出另一个“不公平”的抉择:被压在石板横梁下的一双儿女,她只能救出一个!这无疑是个超出道德极限的两难抉择,因为在生与死的两端恰恰是她自己的亲生骨肉,无论选哪个,都是对另一个的背弃。更为残酷的是,可怜的元妮甚至不能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得两个孩子的性命。而且,她还必须活着、必须选择!当元妮近乎绝望地吐出“救弟弟”这三个字时,一个母亲的心也在瞬间坍塌了。在不知女儿幸存下来的三十多年里,元妮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因为自己的选择而死去的女儿,她忍受着极度的悲哀和良心的自责,独自撑起支离破碎的家庭;她承受着精神与灵魂上的负荷和愧疚,用余生祭奠对女儿未尽的义务和爱护;她默默扛下所有的过错和责任,在“失而复得”后甚至不奢求女儿对自己的谅解。这就是一个母亲隐忍而坚强的爱,一种无法言说的执著与深情。

灾难,让母亲元妮在自责与痛苦中艰难度日,而劫后余生的女儿方登同样挣扎在爱与恨的边缘,步履维艰。同样被压在石板下,同样是母亲的亲生骨肉,小方登却得不到生的机会,还清晰地听到妈妈说“救弟弟”三个字。还有什么情景比幼小的方登所听到的更加残忍?要知道,母爱是幼小心灵里唯一的爱,在那个年龄失去母爱意味着什么?年幼的她又怎么会完全明白妈妈要救弟弟而牺牲自己的原因?虽然她最终得以幸存,并被一对夫妇领养,受到了亲生父母般的悉心养育,但童年时的痛苦回忆始终让她无法释怀。毕竟,宽容和理解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然而,每一次被爱和爱的经历都让方登越来越体会到亲情的宝贵和宽宏的力量,一点一滴融化着她心头的冰霜,指引她回到阔别已久却无时不在想念的家。当她终于见到对自己爱之深、愧之切的老母亲,一句真诚的“对不起”,掀开了压在一家人心头整整32年的石板,成就了大团圆的温馨结局。宽容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地震无情,人有情。那对普普通通的夫妇——方登的养父母,用一生诠释了无私关怀和真情付出的崇高力量。他们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小方登,在她经历了人生最低谷之后,重新给予她家的温暖;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呵护着这个受伤的孩子,在她一次次迷失方向的时候,用真爱驱散她心中的阴霾。正是这对夫妻体贴入微的关爱,让方登被灾难震荡的心灵有了愈合的可能。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他们知道孩子终究要回到亲人的怀抱,却依然无怨无悔地全心奉献,甚至还一再劝导她解开心结,鼓起勇气去寻找亲生母亲。这是一种多么伟大而高尚的情怀啊!如果世界是一间屋子,关爱就是偌大房间中的一扇窗户;如果世界是一艘船,关爱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无论是在30年前的唐山,还是今时今日的汶川;无论是在一线奋战的将士,还是在后方支援的群众,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用真爱化解灾难的伤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十多年过去了,唐山,宛如一只美丽的凤凰浴火重生,在祖国的北方奕奕生辉。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24万长眠地下的同胞,不会忘记那些与灾难顽强抗争的岁月。今天,生活在平安幸福中的我们,更应该珍惜亲情、珍爱生命,以一颗宽容豁达的心,乐观地面对生活,真诚地关怀身边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