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中总结范例6篇

七年级语文期中总结

七年级语文期中总结范文1

心态端正。原本本期应该教八年级了,学校经过考虑,要我继续担任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我想,这个事情总要有人去做,领导安排我来做是出于对我的肯定;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新进来的三位老师总要有人带,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经常是求问无门,全靠自己摸索,进入长鸿以后多亏各位前辈的指点才顺利适应了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点成绩,作为长鸿的一份子,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个接力棒接过来,这也是领导对我的信任;再一次教七年级,可以借机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梳理自己的教学理念,强化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也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端正的心态,七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我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

教学认真。本学月主要完成了1、2、4、5课的教学。课文篇目不多,但是我教学目标明确,做到了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知识的落实。学生的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上黑板板书有序、清楚;答问大声、大胆;名著阅读认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真、投入;课文背诵基本完成;练字每日坚持;课堂比较活跃。胡武星、刘骋天、文一霖、符可、在9月24日举行的班级朗读竞赛中,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方阵展示依次进行。胡武星、符可等24位同学大胆上台朗诵,声音响亮、口齿清楚,都能做到准确、流利。整场竞赛活泼有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研积极。一方面我按时组织开展备课组研讨活动。8月31日我即召开了备课组会议,宣讲了有关事项,将新老教师结对。针对三位新教师,我在每次研讨中组织新教师谈自己的设想和困惑,发动老教师谈自己的做法和建议。这样的举措,意在让老教师从新教师身上获得新的启示,让新教师从老教师身上学习好的方法。另一方面,我组织备课组开展听评课活动。就听,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就评,不留情面,不拖拖拉拉。从见面课的情况来看,三位老师的进步都很大。指导罗老师出月考试卷,反复修改,六易其稿。

指导耐心。陈爱红老师是一位教龄比我还长的老教师,可以说已经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面对新环境、新要求、新学生,陈老师还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我也就勉为其难负责指导。一个月来,陈老师非常虚心,我也是尽我所能的帮助他解决疑难。

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本学月主要关注了刘良玉、周昊敏、王益豪、雷浩成、谭翔岚、宾?础⒘鹾佑印⑻费蟆⒍∷扇?韧?У难?白纯觯?翁蒙霞笆狈⑾炙?堑牟蛔悖?笆敝赋觯?笆本勒?⒓笆惫睦??/p>下一个学月工作重点:

结合月考成绩掌握学生学习层次,分层了解学情。与后进生谈心,鼓励其迎头赶上,提出学习要求,定期检查。额外布置学习任务给优生,引导其更上一层楼。

加强阅读练习。

七年级语文期中总结范文2

本学期,我承担七年级1班、3班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七年级1班班主任,同时担任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一学期来,在学校领导、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课程研发中心、教研组和年级组的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作为语文教师,本学期我在做好、备课、上课、教研的同时,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并能够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坚持读书和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争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语文课堂,利用生生课堂平台,进行了语文拓展积累的实践尝试,扩大了学生的背记范围,较大的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备课组长,我能服从工作安排,兢业工作,认真学习贯彻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深化责任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按照学校“面向人人,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和落实“君子文化”的全面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工作计划组织好每周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带领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初步得到了加强,课堂教学有了一定改善,学生语文的语文素养有了较大提升。

作为班主任,在学校整体思想的指导下,带领七年级1班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前进,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经过全体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己经形成了班风正,学风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刻苦学习、互相帮助、遵守纪律的良好局面,是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核心力和向心力的集体。教育中注重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最终激发思想的共鸣。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健康、愉快地成长。

七年级语文期中总结范文3

连续几年的不断进步,是xx人团结一致、拼搏进取的有力证明,是xx初中步入快车道的根本原因。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明确奋斗目标,不断加强目标管理

新学年,我们根据校情确定了总的奋斗目标,即把xx初中建设成xx一流初中,逐步向市一流初中迈进。确定了各年级的奋斗目标:即九年级争第一夺三冠;八年级争第一夺两冠,防止两级分化;七年级争第一夺两冠,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我们依据各班人数情况,结合县评估要求,制定了《07—08学年度各班级目标》,确定了班级评价人数,保底目标,奋斗目标和希望目标,并依此为依据明确了合格边缘生承包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07—08学年度教学质量评估与奖励方案》,作为教学过程奖励和学年度评估的依据。目标的科学确定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落实教学常规,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学校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什么地方入手?怎样做?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出台了《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意见》,从“管理、教法、学法、模式、细节、评教”六方面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落实常规有机结合起来。一年来,除日常工作外,我们完成了“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物理、地理、历史、生物九门学科的教学设计基本模式”的校级课题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备课环节中的常规问题。第二,推动评教工作,凸现学校特色。听评课活动自学期初开始到学期末结束,全校三个年级周周有课听,课课有人评。听评课直指问题,重在改进。在听评课活动中,我们极力提倡“五”关注——关注教师的引导,关注学生的参与,关注活动的组织,关注达标测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听评课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提高了课堂效益,形成一定时期内教师的研究专题,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向学生的需要发展。

三、进行科学评估,有力发挥团队作用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总成绩的合格率。这既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也是学校的评估主项。在工作中,我们注意发挥年级组和班级这两个团队的作用。向年级、向班级、向每位教师要总成绩的合格率成为我们工作的导向。团体协作,互相帮扶,努力解决拉腿班级、薄弱学科问题,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成为我们评估方案的出发点:

对年级捆绑评价:年级组在全县综合评估中获奖,学校给予相应奖励,否则无奖。

对班级整体评价:奖励八个班级综合评估的前三名,不考虑学科名次,向教师要团队成绩,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帮扶,打整体战。

对教师个人评估:重承包生奖励,教师承包合格边缘生,在过程评价中合格一人次,奖励不低于30元。

四、加强班级管理,想方设法提高合格率

一个班级向什么方向发展?能培养多少优秀生和合格生?老师们能否齐心协力?学生能否每天干劲信增?有没有良好学习氛围?这一切取决于班级管理。强化班级学风建设、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是提高合格率、提升优秀生的关键。正因为如此,学校在评估成绩时,重评估班级总成绩,要求各学科教师围绕班主任进行工作,落实承包目标。

1、学校出台《学生一日常规要求》,不断开展“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按照“先管住,后教育”的思路,结合政教处“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的管理细则开展班级工作,规范学生行为,培养良好班风。

2、在班级开展“争当自主学习的主人”和“争做优秀生,争做合格生”的一学期四次评价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良好教学地理。

3、针对学生基础不一,存在差异,有潜能、能进步的现状,我们制定教师承包学生制度,实行教师学生捆绑发展的办法,调动了教师的情感因素,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教师承包学生的效果,为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合格率增添了活力和后劲。

五、学习先进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不学习不会进步,不改革没有出路,“放下包袱,解放思路,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在深刻理解,科学把握的基础上,在七年级“数学、英语、语文”三个学科首推进行,其它学科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进行。

经过一年的努力,参与课改的七年级在今年全县统考中,荣获综合评估排第一名,参与课改的学科总成绩都名列前茅,合格率遥居全县榜首。

经过多半年的实践,我们明确了三个年级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一是

七、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物理学习杜郎口模式,历史、地理、生物学习“导学、交流、解疑、检测”的自主互动式课堂模式;二是九年级学习以“小组合作”为主的课堂模式,利用小组中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帮扶,解决原后两排学生不学的问题,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经过多半年来的努力,我们形成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对于语文、数学、英语、思品四学科形成自己的范示,对于历史、地理、生物三学科形成了自主互动式四环节模式;理清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创设出教研和常规工作的改进点;修订出学生课堂要求和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要求;学案、教案、课堂、作业、教研组五项评价标准和搞好班级管的多项措施。

可以说七年级课改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让我们增添了新的勇气和胆量,为xx初中下学年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展开科学规划,有效落实九年级工作

九年级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社会地位和生命价值的体现。第二期开学伊始,我们就详细制定了《九年级教学工作安排意见》,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评价与奖励,面临的挑战,采取的措施”等五个方面全面规划九年级工作。从“管理直指班级管理水平;科学规划复习阶段;抓常规,抓落实;尖子生培养;学困生培养;调整学习气氛等”六方面制定具体措施。从“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练习和辅导,有效考试,有效教研,有效学习”六方面提出可行性要求,抓落实。

一年来,各班主任早出晚归,细致周到,实现了“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目标。同学科教师团结在学科组长周围空前合作。教师利用边角时间为承包学生填补空白。整个九年级工作,按部就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复习任务,面对中考胸有成竹。

七年级语文期中总结范文4

上图有丰富的政治信息,隐含诸多疑问,如:一九四九年后的时代,为数不多的“敌对势力”,是在什么语境下出现的?语义是什么?一九七八年后的邓小平时代,该语长期蛰伏,又异峰突起,何种力量使然?

“敌对势力”从哪里来?

“敌对势力”是舶来语。据笔者掌握的《人民日报》资料判断,它来自斯大林时代的苏联。

《人民日报》创刊于一九四六年,最初是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一九四七年成为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一九四九年八月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敌对势力”这个词语,一九四八年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六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发表丁・斯列波夫的文章《马列主义思想的宝藏――纪念“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出版十周年》。作者在简述历史时写道:

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到清算苏联国内压迫阶级这段时期,社会主义的关系已在和阶级敌对势力的斗争中确定了。

“联共(布)”,即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其前身是“俄共(布)”。联共(布)党史,即苏联共产党党史。这部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意图编写的党史,肆意篡改历史,满纸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对斯大林政敌的诋毁。它在一九三八年出版后即翻译成中文,成为中共教材,影响了中共建政前后的两代人,它的一些语句,至今仍挂在中共官员嘴边。

中共建政后的若干年里,“敌对势力”是一个冷词。从一九五年到一九五八年的8年间,《人民日报》上总共只有十七篇文章使用这个词语。“敌对势力”的语义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敌对势力”,指资本主义阵营。在共产国家多位领导人和官员的报告、讲话、声明、电报中,均强调抵御敌对势力的包围、侵略。

第二类“敌对势力”,指共产阵营内部的反对者。这种矛头向内的用法,特别值得分析。

一九五六年六月和十月,在共产阵营的波兰和匈牙利先后发生大规模抗议。法国共产党总书记多列士评论匈牙利事件时说,匈牙利国内有人正在“自由化”的掩饰下开始肆无忌惮地活动起来,他认为“国内有着显然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支持的雄厚的敌对势力”。(《人民日报》,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五日,第六版)

在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九周年大会上,苏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称:“敌对势力将不止一次地企图恢复资本主义。最近的事件,首先是匈牙利的事件再一次有力地提醒了我们这一点。”他所说的敌对势力指的是:“受国际反动派指使的反动分子”、“主义分子”、“以骗人的口号一度把大量群众、特别是青年引入了迷途”的“反革命力量”。(《人民日报》,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八日,第五版)

截至一九五八年,在中共党报上,“敌对势力”一语还从未涉及中国国内。一九五九年,情形改变。

一九五九年,《人民日报》有十篇文章提到“敌对势力”,是五十年代出现次数最多的一年。其中,六篇与有关。

上一年,号召“赶英超美”,推行名为“”的激进经济计划,在城乡大炼钢铁,在农村实行制度,高指标,高征购,中国经济遭受重创,噩梦降临。一九五九年夏,中共在江西庐山召开会议。会议主题原为纠偏,但因对和直言批评,激怒,议程突变,变成对的批判。毛紧急召集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宣布彭等人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集团。

庐山会议结束不久,《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社论写道:

我国一出现,就立即引起了所有反对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的极端的仇视和恶毒的攻击。帝国主义分子从一开始就把一切最野蛮的咒骂和最卑鄙的诽谤投向。在我国国内,已被的反动阶级的残余分子和资产阶级分子,眼看着他们的“好日子”永远不复返了,也怀着彻骨的仇恨,肆意污蔑。(《人民日报》一九五九年八月二十九日,第一版)

一个月后,刚刚接替出任国防部部长的在《人民日报》发表长文,林文称:“人民是政治斗争的工具,革命军人不应当脱离政治。”“一九五八年以来的国民经济和化高潮,显示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无限光芒。……跟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完全相反,在党和同志长期教导下,紧紧和人民站在一起的人民,坚决支持了这个伟大的群众运动。”“当敌对势力企图阻挠和破坏革命的群众运动的时候,人民总是挺身而出,为群众撑腰。”(《人民日报》,一九五九年九月三十日,第二版)

一天后,《人民日报》又发表中共第二号领导人、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的文章,和一样,刘少奇在文章中赞美、,严厉批判“右倾机会主义”。他说,社会上所存在的各种矛盾必然反映到党内,要“彻底消灭主义的敌对势力”。(两年多后,刘在一九六二年初的“七千人大会”上终于吐露真言:中国遭遇的困难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在中国国民经济已陷入困境的一九五九年和最惨烈的一九六年,中共党报用“敌对势力”这个词语,将锋芒指向一切持不同意见的人。当时,对的表示异议的还有苏共领导人(如赫鲁晓夫曾说是“早产儿”)。《人民日报》批驳“咒骂”的“国内外敌对势力”,苏联事实上也在被批驳之列。彼时,尚未被公开点名批判,中共和苏联“修正主义”尚未公开撕破脸皮,看似面目模糊的“敌对势力”一语,包罗诸象,是杀伤面很大的罪名。它把一切不赞成中国道路和所谓“、主义”的人统统圈入打击范围。使用者想株连的最大敌人,实为对专权者不满的党内高层。当时批判,一个极其严重的指控就是“里通外国”。(这个“外国”指苏联)

上世纪五十年代“敌对势力”语义的演变,与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遇到的危机有关。先是斯大林主义在东欧的危机,继而是的破产。对主义、道路、领袖的一切怀疑、质疑乃至抗争,都可装进“敌对势力”筐里,都可扣在“敌对势力”的帽下。一九五九年,是中文“敌对势力”一词在中国语境下确立语义的一年。三十年后,一九,它高调复归时,语义未改。

“敌对势力”的一次奇异变形

一九七六年清明,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大规模抗议。公众悼念已故总理的活动,演化为对、、、“”乃至的不满的宣泄。抗议遭到镇压。数月后,逝世,“”被捕,结束。

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十字路口。结束,痛定思痛,媒体上“民主”“法制”成为热词,对“封建专制”的批判比比皆是。当时,中共正在开中央工作会议。会场外,北京西单的“民主墙”上贴满追求民主、呼吁政治现代化的大字报,会场内,对的批评声音升高。复出一年多的邓小平在会上发言,他亲手所写的讲话提纲,一页纸上有四处提到“民主”。紧接着,中共召开历史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放弃“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全会闭幕一个月后,十二月二十一日,《人民日报》发表一万七千字长文:《人民万岁》。据记者祝华新记述,这篇关于天安门运动的长文,由刚刚出任政治局委员兼中央秘书长的策划。该文表达了心目中的中国民主化理想。

对于政治话语研究,这是个重要样本――请特别注意它对“敌对势力”的用法。

以文风观之,《人民万岁》接近五六十年代中共与苏共论战的多篇长文:引经据典,言必称马列;慷慨激昂,笔蘸情感,这和论述内容有关。

文章这样记述对天安门抗议者的镇压:

正因为“”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全民族的包围,预感到末日的来临,这伙至死不悟的法西斯匪徒终于孤注一掷,撕下一切伪装,彻底露出了同人民为敌到底的狰狞面目。他们把反革命的暴力提上日程,向着手无寸铁的群众进行残暴的镇压。在他们的棍棒下,英雄们的鲜血,点缀着带泪的花圈,滴进了广场的土地。接着来到的,就是追查“谣言”,收缴诗词,罗织罪名,把英雄们一个个投进监狱。这伙历史的罪人在继续嘲弄和亵渎着庄严的历史。他们企图用反革命舆论吞噬真理的声音,掩盖自己的恐惧,用黑夜中的追捕、法庭上的审判,表示自己还有力量。他们在狞笑中举起血腥的酒杯庆祝自己的“胜利”。

文章引述《新民主主义的》一文中所说的话:“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作者发问:

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历史悲剧的重演?……如果人民真正能够按照他们的利益和意志选择各级政府机关的领导人,真正能够对这些领导人进行监督和在事实证明他们不称职的时候,能够把他们罢免掉,那么,“”这类骗子怎么可能爬到那么高的位置?怎么能劣迹斑斑而竟然长期地发号施令?如果我们的人民真正能够行使宪法所规定的各种民利,“”又怎么能对天安门广场革命群众运动采取反革命暴力手段,使人民付出血的代价?

文章提出,继续进行争取和保卫人民民主的斗争,已“成为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一项长期的、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作者写道:

只要反人民、反民主的敌对势力还存在,只要还存在,争取和保卫民主的斗争就不会结束。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人民群众同“”之间展开的民主与专制的激烈斗争,充分反映了这种必然趋势。

“敌对势力”的定义,在这里发生了根本变异。它的所指,已不是中共辞典中原有的各种敌人,而是“反民主”的力量,即专制。据祝华新记述,《人民万岁》见报后,立即受到被视为“总后台”的邓小平本人批评。邓看懂了这篇文章。

空前绝后的语义变形,转瞬即逝。进入八十年代,“敌对势力”又恢复原义。改革开放到来,其传播频率徘徊在低位,直至一九,骤然冲高。

“敌对势力”在一九

下图显示一九七八年到一九九三年《人民日报》上“敌对势力”的频率变化。图上的传播高峰,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历史如一个巨大钟摆,有时摆向右边,强调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甚至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有时摆向左边,严厉批评“资产阶级自由化”,重申“四项基本原则”。钟摆向左,《人民日报》上“敌对势力”一词就抬头。

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一日,《人民日报》头版转载《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人民民主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称“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只有依靠自己掌握、领导的国家政权,凭借这个政权的力量,才能镇压被的剥削阶级和一切敌对势力的反抗”。同年四月二十七日,《人民日报》第四版转载《报》评论员文章《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武器克服错误思想影响》,强调对“主义的敌对势力”保持警惕。“敌对势力”的语义,这时回归到斯大林主义时代。所谓“敌对”,指反对共产党,挑战共产党的权力。一九八二年九月,中共召开十二大。大会通过的新中,出现了“敌对势力”一词,其第三十五条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

(一)有一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理论政策水平,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作斗争,同党内外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人民日报》,一九八二年九月九日第一版)

同年年底,中国全国人大通过新宪法(史称“八二宪法”),宪法序言称:

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中国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人民日报》,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五日第一版)

一九八年到一九八八年,《人民日报》上总共有七十二篇文章使用“敌对势力”,次数不多。频率较高的年份,除了一九八一年(十条)、一九八二年(十八条)、一九八三年(十六条),还有一九八七年(十条),是年,中共总书记因下台。一九,《人民日报》上使用“敌对势力”的文章达一百一十四条,其中一百零八条出现在六月之后。

六月五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文中用了“敌对势力”一词。

该文称:这次反革命暴乱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主要是极少数长期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搞政治阴谋的人,同海外、国外敌对势力相勾结的人,向非法组织提供党和国家核心机密的人。

一九六月三十日,国务委员、北京市市长向人大常委会做了《关于制止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的情况报告》。(《人民日报》,一九七月七日第二版)

报告点了大批“动乱的组织者策划者”的名,谴责他们“得到海外敌对势力和一些组织与个人的财力物力支持”。这些人,亦被称为“境外敌对势力”,《人民日报》当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发表“本报评论员”文章就是:《决不容许境外敌对势力向内地伸手》。

一九九月二十九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在这个讲话中,七次使用“敌对势力”一词,包括“国际敌对势力”、“国外敌对势力”、“外国敌对势力”、“国际、国内敌对势力”和三次“国内外敌对势力”。(《人民日报》,一九九月三十日第一版)

一九九年六月四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社论:

社论如此论述:

那场风波是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造成的,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尖锐对立,是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激烈斗争。国内外敌对势力制造这场风波的目的,就是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附庸。

一九、一九九年、一九九一年,“敌对势力”在《人民日报》的使用篇数,是该报历史上的三个最高位,分别为:一百一十四、一百七十五、一百九十八。三年全部四百八十七篇,形成传播高峰。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暮年一博,南巡号召改革(当然是经济改革)。“敌对势力”一词的传播频率,应声跌落。

“敌对势力”一词在一九九二年戛然而止。《人民日报》上使用“敌对势力”的文章,一九九一年为一九八篇,一九九二年跌到四十三篇,一九九三年仅十九篇。

一九九二年十月,中共召开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十四大贯彻了邓小平“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指示,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即执行邓小平的改革路线。大会修改,“敌对势力”被删除了。但的十四大报告中仍说“坚决打击敌对势力”,宪法序言中的“敌对势力”也未删除。

七年级语文期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学情分析 方法策略 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91-02

一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身心利弊分析

第一,学习动机明确化。在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中,英语并不像语文、数学一样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英语实际上只相当于所谓的“副科”。此外,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限制,英语学习也仅停留于鹦鹉学舌阶段,而非一种学习需要。然而,中学阶段,迫于升学压力或其他原因,家长、教师都十分重视英语。周围环境强化了其学习的动机。

第二,学习能力进一步加强。七年级学生经过小学阶段多年的学习,不但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逐步形成并趋向完善。与此同时,随着知识面,社会接触的增多,其观察、分析、逻辑思维等各种能力得以迅速提升。因此,他们不仅有超出一般的模仿学习能力,更有自我思考、分析的学习能力。

第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是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阶段,强烈的好奇心可促使学生对英语充满激情。

然而,在优势越来越明显的时候,不足也日益暴露。如(1)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学习过程中,思想不集中,难以专心学习。(2)受小学阶段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影响,致使学习效率低。(3)受前期学习情况的影响,一些学生盲目将自己划分为“差生”,没有学习信心。(4)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问题越积越多,影响后期学习的质量、兴趣等。

2.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瓶颈

第一,单词认读困难。不少学生不会认读音标,不会使用音标,多以“汉字标音”为认读单词的主要方法。进而出现如books(不可死),thanks(三可死),yes(噎死),nice(来死)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第二,单词默写困难。大多数学生主要靠死记硬背来记忆单词,没有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使得英语学习枯燥乏味。

第三,不能诵读课文,更不能灵活运用。表达千奇百怪,很多学生纯属中国式英语,如“In the room I found a key.”“We dinner have tomatoes.”等。

第四,机械记忆语法规则,不会灵活运用。

第五,会写英语但不会说英语,发音不全不准,不会运用所学知识流利对答。

第六,听力薄弱。

二 策略方法

根据上述状况,笔者提出以下见解。以下事例,均来自江西人教版七年级(上)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

1.重认读,重音标教学

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学好音标是英语入门的关键。”英语音标的学习状况将直接决定英语的学习水平。犹如拼音之于汉字,是基础,更是依据。此外,音标教学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认读单词上,在记忆单词、听说能力、增强学习兴趣等方面也起到同等重要的作用。笔者设计本单元第一课时为单词讲授课,也是音标学习和操练课。教学步骤如下:(1)回顾所学音标和介绍本单元目标音标,“[?]”“[e]”“[ei]”“[ai]”,如发音要领、发音方法等。(2)在黑板上板书相关单词的音标,并结合所学音标进行操练。(3)回到本单元所要讲解的单词,让学生自己快速拼读单词,看谁读得又快又准。(4)集体纠正读音和介绍单词的用法。(5)总结发音规律。(6)大声朗读单词,再次强化。实施结果,课堂气氛活跃,紧凑有序,实现了音标学习和单词记忆,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同步进行又相互促进的双重目标。

2.重教师基础语法知识讲解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结合

鉴于英汉两种语言语法上的差异,英语语法是大部分初学者的一大难点。因此,让学生自我理解所学句型结构以及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定义非常重要。如在介绍本单元重点句型“Do you like bananas?Yes,I do./No,I don’t.”可以先写出很多类似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讨论、再总结。然后,再结合be动词的一般疑问句,让学生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再次,教师补充学生没有注意的知识内容。最后,综合所学内容师生共同做课时小结。

此外,教师应着重强化学生对“人称”名词或短语(如Alice,Mike,my mother,his friend,Tony’s sister,the desk等)的理解,可以设计专门的人称区分练习。练习当中,教师可以介绍如区分第三人称单数用的“反推替换法”,如“Tony’s sister”是谁?回答:不是“你”,也不是“我”,那么即是“第三人称”,由于是女孩,所以指“她”,从而判定,回答时人称代词用“she”。

总之,“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符合时展的要求,教师再也不应是课堂上的演讲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构建七年级英语高效课堂的关键。

3.重教材和现代教学资源相结合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没有教材,教学就如无源之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课程内容以再现生活为主题,直接体现新课程设置“兴趣领先,学中用,用中学”的目标。但任何教材,由于各综合因素的影响,都难尽完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补充。如人教版教材,教师需自我填补音标教学内容,设计单元同步练习,补充相关知识。此外,充分利用如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资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知识趣味性,真正实现学生在运用中理解、记忆。

4.重课堂气氛和教学质量相结合

衡量一堂课的好坏,课堂气氛是依据之一。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不仅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还重视用英语表达思想,与人交流的综合运用能力。新课程改革强调变知识讲授课为综合活动课。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是现代英语课堂的新要求。但笔者认为,课堂气氛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只是营造环境,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单纯追求课堂气氛而忽视教学质量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英语课堂强调课堂气氛,不单指课堂气氛活跃,更指在教师的把控之中有序进行,生动活泼,师生、生生之间实现情感交流,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敏捷。因此,高效英语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当中,更要让学生在这种学习的环境当中产生对英语课堂的热爱。

5.重教师课后反思和学生题后反思相结合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而笔者认为,课后反思是设计教案的依据,是教学行为的依据,反思的多少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没有反思,就无所谓教学。反思,不仅指教师的反思,还包括学生的反思。教师反思教学上的不足,反思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反思学困生的学习特点等,学生反思学习内容、反思自我学习短处、反思学习方法等。如Unit 6中,如何让学生正确使用可数/不可数名词,实义动词原形/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以及定、状语的位置等,都必须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反思上才能完成。总之,教师只有做到教后反思、反思教学、反思学生,才能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只有做到题后反思、反思练习、反思定义,才能真正灵活变通,学以致用,二者同时进行,事半功倍,从而构建七年级英语高效课堂。

三 总结

综上所述,构建七年级英语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英语水平,是课程设置目标和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为国家培养优质综合性英语人才的需要。

21世纪的学生不再是英语考试的工具,而是把英语作为考试的工具。他们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应具有相当的水平。除此之外,现代外语教学亦不单停留在学会一两种语言的层面上,设法让学生掌握语言,更掌握学习策略,最终实现自我学习,无师自通才是教学的最高艺术。

最后,笔者认为构建七年级英语高效课堂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相互借鉴,扬长避短,努力探寻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便是最优教学。

参考文献

[1]黄超文.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

[2]黄超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

七年级语文期中总结范文6

一个快乐美好的班级,要想使它“快乐”,就必不可少有那么一些老师认为的“头号捣乱分子”与我们公认的“大明星”,有了他们,校园生活将更加美好。

一、惟妙惟肖,领略魔术的精彩。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位名叫刘谦的台湾魔术师变了两个无任何破绽的近景魔术,震惊了全舞台,尤其是那个鸡蛋里面变戒指的魔术,更让人目瞪口呆。这个学期开了学,让我这位“星探”吃惊的是,我发现我们班竟然隐藏着一位小刘谦——李龙。

要说这李龙,可真有段历史。当初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李小龙传奇》时,他在我们班很是吃香,见到他的人都会亲切地叫声李小龙,因为他与李小龙仅一字之差。嘿,他倒是认了这个外号,反正叫他他都高兴地答应一声。现如今,我发现他像刘谦,也不是毫无根据的。远看他,像刘谦,近看他,简直就是!大眼睛、尖下巴。更何况他热衷于魔术,在班级的元旦联欢会上,他也是变了两个魔术。第一个,手拿一摞牌,背面朝上,给我们亮出第一张牌,是红桃3,然后把它放回第一张,这时,他手把第一张牌又抽出来,可这时,已不是红桃3了,是草花7,而他拿起第二张牌,是红桃3!第二个魔术是用两个吸管,转来转去系来系去,弄成个死疙瘩,只见他吹了口气,一拽,竟然开了!那时,我们对他肃然起敬,一下课就围在他桌子上,讨教魔术,还别说,他真教了些好玩的;他不仅处处模仿刘谦的魔术,还带有刘谦那种帅气,他不像刘谦,那谁还会像呢?

二、龙腾虎跃,篮球场上抖威风。

不管在哪个学校,只要到了高年级,每一个班级都有一个自发组织的班级篮球敢死队。或许五年级可以没有这种自发的篮球队,但是六年级,那就必须有了。比如我们学校,六年级八个班,就有八个篮球队;每个班都会私下决定比赛时间,到时候决一死战。六年级中技术相当可以的两个班分别是我们班(八班)和七班(我们班的对门)。虽然,本人没有进了班级的球队,但并不是说技术不好(可能有点吹牛),在某些同志脚崴了的时候,我还是能当当替补的。说到这儿,我的思绪飞到了上个学期的班级篮球总对抗赛——

大概时间是十二月初吧,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都早早地来到了学校的篮球场上。即将开始的是我们班与七班的总决赛。现在必须把我们班的球队队长介绍一下,他叫程润华,是我们班的主力、核心队员。他的球技乃全年级第一,但是七班的人球技都不错,可我们班除了小程同志和一个叫李家兴的球技很好,而其他人,哎,别提了。要不是靠他们两个,我们班与其它班打,就输惨了,哪能到达今天的地位。哦,已经开始了,呵呵,我们打球才不像NBA开赛是那样废话连篇,我们是说干就干。好!李家兴拿到了球!嘿,被哪个混——抢了?啊,那是我们全校老大,七班主力。现在七班拿上了球,啊?3分?!嗯,不错,程老兄又抢上了,他要投啦,啊!七班有个人撞了他了,什么?不是故意的?哼,什么个东西,不是故意是有意!对,罚他球!又开球了,啊!!这又是怎么回事啊?原来我们班的无名小将黄振,以灵活的身子绊了七班一个队员一脚,结果两个人都摔了一跤。比赛继续进行。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肮脏的球赛,有个七班的把球扣到了程润华脑袋上,什么?看成球篮啦?满口胡言!哇,程润华经这一扣爆发啦!超水平发挥!一个三分进去了,篮下的李家兴又抱住球,哎,没投进去(我们打的是半场)不过,有小程在没事,好家伙,又一个扣篮,牛,扣进去后又砸到了七班一个人脑袋上,这时,预备铃响起,35比30,我们赢了!就因这一扣,我们与七班结下了深仇大恨。

看了我的描写,怎么样,对我们程兄心服口服啦吧?我敢预言,他就是未来洛杉矶湖人队的科比……

三、敢作敢为,老师封为多动症。

高挡,所有老师公认的“头号捣乱分子”,六年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荣幸得获得了老师给予给他的称号——多动症。某日,这位“多动”兄又心血来潮,办了件可笑的事。

那是一个阴天的星期五的下午,同学们的作文都写完了,老师大人曰:“咳,把语文本拿出来,听写词语!”教室里一片躁动,拿本的拿本、撕纸的撕纸;不一会儿,教室里便响起了老师洪亮的声音:“脍炙人口,好了没有?曲高和寡和巧夺天……”大约过了一个世纪,词语才听写完,正好下课铃也打响了,我们欢天喜地地跑了出去。很快,烦人的上课铃又响起,又是节语文(星期五下午连三节语文),都进教室坐好后,老师宣布了一个让全班同学集体呕吐的决定:把上节课听写的词语再听写一遍!我们怒视老师,老师却摆摆手,说:“怎么,都会啦?”这时,我们后面传来一句话:“我的娘啊,非人道主义,上瘾了哇!”我们愣了一秒钟,才反应过来这个大逆不道之人是谁,那就是高挡,马上,全班发出了响彻云霄的笑声,掀翻了房顶。不一会儿,我们想起了老师的存在,马上止住了笑,古有:看戏的不怕台子高;今有看打的不怕巴掌大。我们都跟着起哄:“高挡你game over啦!”“挡哥你牛!”“……”老师阴沉着脸,一个巴掌拍到桌子上:“高挡你给我上来!”高挡大踏步走上了讲台,老师抬起手,空中停顿了一会儿,估计在想拍哪儿,最后落在他的屁股上,我们哈哈大笑,老师说:“高挡,上黑板写词语!”又过了一个世纪,终于写完了,由我去给挡哥判分——

字错了68个、词错了53个、诗句10句一条没对……

也就是他,高挡,能为我们带来无限的欢声笑语。

四、头领宋江,指点江山翘兰花。

每个班的班主任就是班里调皮捣蛋老大的老大,再捣乱的人,见了老班都得老师老师地叫;所以说,老班同志就是班级里最至高无上的人物、头头。

每位老师(加班主任)上课时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唾沫星子飞溅啦、声音起伏啦,甚至屁声不断,这都属于特色;我们老班属于啥特色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我们班的曹老班,高个外加一副酒瓶底厚的眼镜,平时身穿西服配运动鞋(世上最可怕的搭配),带语文,比较严厉,有时却很和蔼,听他的课,总会蹦出点笑料。他的特色,我们前不久才挖掘出来。

进入了高年级,就会接触到短篇文言文,什么“梁国杨氏子九岁”类似的感觉连不成话的句子。那一天我们学习《伯牙绝弦》,读了一遍后,老师开始讲解,我们不知不觉就注意到了老师的手指,你看,“咳,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有很强的音乐鉴赏能力”说着,竖起了大拇指,“伯牙弹琴想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如泰山!’”这时,老师竖起了食指点着空中,“伯牙弹琴想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如江河!’”又举起中指在空中有力地挥舞了一下,“伯牙想什么,钟子期都能猜出。”老班又抬起了无名指,“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永无知音,便摔琴终生不再弹。”小拇指轻巧弹出。班里发出震耳欲聋的笑声,老师摸不着头脑,说:“笑什么笑!笔记都记啦?”我们还是笑,老班五指并拢、大手一挥说 :“好啦好啦,下课下课!”

从那以后,每每上课,都会看到手指的影子在阳光的照映下摇曳,在影子下面,我们努力学习着,为小升初做着充分准备,但我们几时想到,分别日子的脚步沉重地踏向我们,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