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计算机总结范例6篇

大一计算机总结

大一计算机总结范文1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预算会计资金的影响

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预算资金的转通环节减少了,流程也进一步缩短。资金直接通过国库拨款进入到各供应商的账户,而后退出预算会计系统,各种转拨环节消失。与此同时,资金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在分散支付情况下,预算资金一直以货币形态在整个预算系统内部流通,一旦资金离开国库进入预算单位,就脱离了财政监管的视线。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通过政府集中采购来完成大宗物资的买入,整个预算资金的流通全部受财政监管部门的掌控。

(二)相关会计制度的颁布对预算会计的影响

为适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财政部陆续出台了关于预算会计制度方面的补充规定和核算办法,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补充规定》和《地方财政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年终预算结余资金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这些补充规定对预算会计最大的影响在于:一是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二是“银行存款”、“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账户的核算内容发生变化。即“银行存款”科目仅核算预算单位的自筹收入、以前年度结余和各项往来款项等,而“拨入经费”仅核算本单位自用的财政资金。三是“拨出经费”、“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较少使用。四是以财政总预算会计为延伸,设置了财政国库执行机构会计,增加了“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已结报支出”等总账科目对财政拨款支出进行核算。

二、国库集中支付推行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在资金支付过程中存在违规现象

某些单位担心财政部门会收回年底未用完的结余资金或因本年度的资金未用完而减少单位下一年度的经费,会在年底采取各种方法支取完零余额账户资金。一方面年终大量支取零余额账户资金,把不该使用财政资金的支出也用财政经费支出;另一方面采用提取现金、买入大额定期存单及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划拨资金的方式使年终零余额账户不出现结余。

(二)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内容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协调

1、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协调。现行预算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两个直达”的实质也为收付实现制。这样看来,预算会计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协调的。但是,为解决年终结余的核算问题,财政部规定实行国库制度改革的地区财政总预算会计年终结余资金核算可以实行权责发生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结余的用款额度,财政部规定年终要予以收回,同时要求本单位记入“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这就是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应用。预算会计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会计核算基础不协调,预算会计核算收支结余标准不统一,难免出现人为操纵收支和结余数字的现象,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财政总预算会计支出列报口径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协调。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预算单位向财政部门提出用款申请,财政部门批复用款额度。财政部门根据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汇总清单列报支出,其实质是以实际支出数列报支出。而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以财政拨款数列支、列报。这就造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支出进度相对缓慢。在实行收支统管,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如果按实支数列报,产生的财政结余就是虚假结余。

3、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核算的范围不协调。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上连财政总预算会计,下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成立此机构的重要目的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性资金进行全面、全程监控。然而该机构却只核算当年的财政拨款支出,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其他收支业务、以前年度结余和暂存、暂付往来款项则不核算。由此可见,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核算的范围明显小于预算会计核算的范围。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核算范围不协调,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充分发挥作用就无从谈起。

4、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会计信息的提供不协调。目前,财政国库收付执行机构没有专门的会计制度和统一的会计报表。它虽然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但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只反映预算收支,不显示预算单位用款额度的使用情况、国库存款中有多少是未支付预算单位的资金等相关内容。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会计信息的提供上不协调,财政部门就无法及时掌握国库集中支付机构运行的质量和效果。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我国预算会计的改革建议

(一)改进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形成以财政国库会计和机构会计共同组成的会计体系

1、整合总预算会计和国库会计为“财政国库会计”。国库会计和总预算会计核算主体不同,国库作为央行的一个部门,需通过银行会计对各级预算收入、支出、退付及清算等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反映和监督,并要向财政部门报告国库资源收支情况和结果,因此,国库会计的记账主体为央行,报告主体是财政部门。然而,实施国库集中收付以后,所有资金的拨缴直接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我国会计也开始设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作为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延伸,财政部门所属国库机构开始按收入和支出设置分类账,这意味着国库会计将按照预算科目记录收入和支出。可见,国库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整合将成为一种趋势。

2、预算会计由财政国库会计和机构会计组成。在将国库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整合成为“财政国库会计”的基础上,预算会计体系不再根据“组织类别”划分成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而是把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作为中心,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支出机构,由“财政国库会计”和“机构会计”共同组成预算会计体系。

大一计算机总结范文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支付为资金拨款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简称。在这一制度下,国库将直接控制从预算分配、资金拨付、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提供者账户的全过程。而“预算会计”这一术语特指追踪拨款和拨款使用的会计系统,包括拨款、承诺、核实、付款四个阶段的交易记录。其中,承诺表明公共组织已经发生了未来的支付义务,核实阶段是支出义务转化为应计支出的阶段。两者分别属于财政和会计两个不同领域,在传统意义上似乎是彼此独立的;但随着公共财政的发展,财政与会计呈现了相互包容的特征。在许多西方国家政府公共会计早已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包括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目的在于强化财政预算的执行,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以及有利于库款的统一调度。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政府国库部门对于预算会计信息更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只有预算会计提供良好信息,财政才可能完整追踪财政资金的来龙去脉,把握预算执行进度和质量,及时探测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可以说,预算会计是对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重要工具,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同样也可以促进和推动预算会计的发展。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二、预算会计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协调的主要表现

为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顺利推行,财政部对1998年开始实行的预算会计做出了一些补充规定。由于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都应用于财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因此,二者在当年财政支出核算方面是比较协调的。但二者也存在一些不协调之处,主要表现是:

1.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协调

在会计核算中,对收支的确认有两个基本标准,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这两个标准对会计核算关系重大,因此国外会计理论界有的称之为会计基本假设,有的称之为会计基准,我国习惯上叫做会计核算基础。预算会计制度规定: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的会计核算和事业单位会计非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两个直达”的精神实质也是收付实现制。这样看来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协调的。但是,为了解决年终结余的核算问题,财政部规定实行国库制度改革的地区财政总预算会计年终结余资金核算可以实行权责发生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结余的用款额度,财政部规定年终要收回,同时要求单位记入“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这其实就是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应用。预算会计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会计核算基础不协调,预算会计核算收支结余的标准不统一,就难免出现人为操纵收支和结余数字的现象,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财政总预算会计支出列报口径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协调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预算单位向财政部门提出用款申请,财政部门批复的是用款额度。财政部门根据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汇总清单列报支出,其实质是以实际支出数列报支出。而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以财政拨款数列支、列报。这样就造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地区,预算支出进度相对比较缓慢。在实行收支统管,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如按实支数列报,产生的财政结余就是虚假结余。

3.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核算的范围不协调

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上连财政总预算会计,下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成立此机构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性资金进行全面、全程监控。然而该机构却只核算当年的财政拨款支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其他收支业务、以前年度结余和暂存、暂付往来业务则不核算。可见,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核算的范围明显小于预算会计核算的范围。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核算的范围不协调,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充分发挥作用就无从谈起。

4.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会计信息的提供上不协调

目前,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没有专门的会计制度和统一的会计报表。它虽然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但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只反映预算收支,不显示预算单位的用款额度使用情况、国库存款中有多少是未支付预算单位的资金等内容。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会计信息的提供上不协调,那么领导就无法及时掌握国库集中支付机构运行质量和效果。

三、协调预算会计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对策

预算会计和国库支付制度的协调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成败,因此,对这个问题应加强研究和探索,尽快找到一套稳妥的办法,使财政国库制度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笔者提出如下方案。

1.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程序基本保持不变,但相关内容调整

(1)对于财政机关下达各预算单位的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要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会计分录,进行会计核算;

(2)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停止使用“已结报支出”科目。办理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手续,向财政国库机构结算资金时,不再作为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而作为用款额度支出核算。

2.财政总预算会计

(1)财政总预算会计以批复的用款额度数列支,用款额度剩余退回时,作冲减支出处理。年终预算结余资金核算不实行权责发生制。

(2)《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负债类增设一个“待结算支付资金”科目,此科目用于核算与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往来待结算款项。财政机关下达用款额度时,借记“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科目或者“行政事业支出(专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办理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手续与财政国库机构结算资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存款”科目或者“财政专户存款”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财政国库机构超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现金数;本科目的贷方余额,反映财政国库机构欠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现金数。本科目应根据支出性质和支付方式进行明细核算。

3.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

作为财政机关资金调度中心的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目前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根据财政机关下达预算单位用款额度,办理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手续;二是负责监管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那么其会计核算的重点就应放在预算单位用款额度收支结余情况及单位其他收支结余情况上。据此,笔者为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设计了如下一套会计科目。

4.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1)“银行存款”科目系资产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预算单位其他收入、以前年度结余和各项往来款项等形成的存款。本科目借方,记银行存款增加数,贷方记银行存款减少数。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银行存款的结存数。本科目应按预算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

(2)“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科目系资产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办理资金支付的业务。本科目贷方,记录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当日办理的支付数,借方记录当日国库存款账户和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划入冲销数。本科目应按预算内和预算外设置明细账。

(3)“内部往来”科目系资产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与财政国库机构发生的往来结算款项。财政机关下达用款额度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拨入用款额度”,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办理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手续,与财政国库机构结算资金时,借记“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财政国库机构欠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现金数,贷方余额反映财政国库机构超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现金数。本科目应根据支出性质和支付方式进行明细核算。

(4)“单位其他暂付”科目系资产类会计科目,核算预算单位发生的应收、暂付等待核销结算款项。发生应收、暂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应收、暂付款项收回或转作支出时,借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待结算的应收、暂付款数。本科目应按预算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

(5)“单位其他暂存”科目系负债类会计科目,核算预算单位发生的临时性暂存、应付等待结算款项。收到暂存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冲转或结算退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算的暂存款数额。本科目应按预算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

(6)“单位其他结余”科目系净资产类会计科目,核算预算单位其他收入、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年终将“单位其他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的贷方,借记“单位其他收入”,贷记本科目;将“单位其他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的借方,借记本科目,贷记“单位其他支出”。本科目的贷方余额为预算单位其他收支业务的滚存结余。本科目应按预算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

(7)“拨入用款额度”科目系收入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财政机关根据预算单位用款申请批复的用款额度。财政机关下达的用款额度时,借记“内部往来”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用款额度支出转入冲销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用款额度支出”科目。平时贷方余额反映拨入用款额度累计数,年终结账后,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预算单位未使用的用款额度数,即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年终预算结余资金数。本科目应根据支出性质和支付方式进行明细核算。除上述之外,行政、事业和建设单位会计仍按现行会计制度及相关的补充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即可。

四、预算会计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协调对策的优越性

上述方案不仅能够解决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协调的问题,而且具有如下优越之处:

1.预算单位从单位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支出后,可能有少量的结余。此外,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在没有支付给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之前,都沉淀在财政国库账户上。

2.财政总预算会计掌握和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全面,便于领导进行科学决策。

3.扩大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监管范围。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核算的范围涵盖了预算单位的所有收支业务,符合预算单位的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统一核算和综合平衡的核算原则,即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大收入”“大支出”概念相协调。

(1)可以及时掌握用款额度结余即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年终预算结余资金情况,即:用款额度结余=上年用款额度结余+拨入用款额度—用款额度支出。

大一计算机总结范文3

关键词:乡镇政府;总预算会计;预算管理

一、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的问题分析

首先,总预算会计核算水平有待提升。一是核算依据难以获取。核算标准与核算数据是核算工作开展的前置要素,很多乡镇预算管理部门在分解预算目标、下达预算指标上存在滞后性及粗放性,业务部门甚至年底或次年才能知晓某些专项资金使用指标。同时,总预算会计核算要素既包括有价证券、预拨款项等资产类,应付款项等负债类又囊括各项结余等净资产类和各项收入支出的核算,核算依据为被核算部门提供的原始数据及文件资料。鉴于各部门管理水平及业务复杂程度不同,核算人员很难在既定时间内通过某一渠道获取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的数据,总预算会计核算工作推进困难。二是年底核算工作压力大,款项处理不及时。按照新制度规定,各部门在获取财政资金但未使用该款项时不进行账务处理,使用时进行列支,只有在年底对未使用的款项进行总预算会计处理时使用权责发生制列支,这将导致年末的财政支出大幅上涨,核算工作量增加。在既有压力下,核算人员对往来款项及暂存款项的处理可能存在滞后性,长期挂账等状况时有发生。其次,员工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鉴于乡镇部门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其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还有待完善,数量有限、经验不足、学习机会有限、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比较普遍。如,只有少部分乡镇成立单独的国库部门,配置专员处理国库业务,大部分乡镇机构并未设置专门的国库部门而将国库岗位设置在预算科中,实施合署办公。人员配备的不足使得一人多岗问题时有出现,组织很难严格按照岗位设置要求划分岗位,替岗原则、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的落实情况较差,会计核算工作自然难以做到细致化、全面化,工作潜在风险提升。同时,人手不足使得总预算专员不仅要做好总预算工作、完成总预算职责,还要关注总预算之外的其他财务处理事项,受人员精力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在非聚焦性工作状态下,工作开展效率低。此外,大多数参与乡镇总预算会计工作的员工工作经验相对缺乏,工作年限相对较低,在岗位胜任力不足的情况下,应对政策新变化自然难上加难。最后,协同保障机制有待完善。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对乡镇政府的各项资金如代管资金、社保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等使用情况进行信息收集、数据分析、会计核算、监督把控的专业会计,其面向对象为乡镇,基本工作任务囊括组织预算工作、调度资金使用、核算日常业务、参与预算管理、实施会计监督等方面,需要各部门的协同与配合。就目前的情况看,乡镇财政部门还未搭建起各部门协同配合、会计处理环节有机衔接的机制体系,业务部门仍存在记账与自己无关、完全由财务部门负责的理念,信息收集难度提升。即使某些乡镇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提升各部门信息收集的能力和效率,但各信息系统之间各自为营,数据信息依旧散落,信息共享程度不高。这使得总预算会计人员可能将大部分时间置于会计信息的整合、核算中,难以根据分散化的信息实时追溯预算管理进展,不仅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还容易导致信息分析结果滞后,数据分析价值降低。

二、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应对策略探讨

第一,夯实核算工作,提升核算水平。提高核算水平的途径多种多样,比如,明确核算标准、约束核算流程、确定核算内容、优化核算方法等。具体来看,乡镇财政部门要想做好核算工作提高核算水平可通过以下途径。首先,确保预算指标下达、核对、录入及时准确。乡镇要及时与上级财政部门及预算单位进行预算指标的核对,督促预算管理部门及时将预算指标下达至各项目,若在年底最后一个工作日依旧存在未下达的预算指标则不再继续分配而将其作为财政结余进行会计处理。鉴于现实操作情况复杂多样,原预算指标与实际需要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需要对预算指标进行调整,预算调整需要乡镇部门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层层审批,直至最高负责单位同意后才可在系统操作。其次,严把年末支付截止期限,预留办理时间,减缓年终压力。按照新制度要求,年末25号为支付业务的截止办理日期,鉴于年底财务专员业务多、工作量大,乡镇可要求预算部门提前上交用款申请,除特殊情况外,截止日期后不再受理支付业务。为了减少长期挂账、年底款项清理不及时等状况的发生,乡镇总预算会计单位要加大清理力度,做好款项核对,梳理清理项目,明确责任主体,通过催收、扣款等手段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清理。第二,补充人才,加大培训,建立人才梯队。建立人才梯队的途径包括外部引入与内部培养两方面。外部引入需要乡镇做好组织结构梳理,健全岗位设置,明晰需要补充的人才类型及能力要求,根据岗位需要提报人才招聘要求。从内部培养看,乡镇财政部门要做好新会计制度的解读与新政府政策的研读工作,定期召开总预算会计人员的经验交流会、政策解读会及知识技能培训会。通过整合各地区总预算会计处理中的经验形成培训资源或聘请相关专家开展知识或技能培训。同时,乡镇财政部门要做好人员的储备工作,加强岗位与部门间的横向沟通与上下级间的纵向交流,形成组织内的人才储备池,做到某一管理者或关键员工离职、晋升或退休时立马有人接任。第三,总预算会计会计处理结果可反映乡镇预算落实是否到位、政府责任履行是否合理、财政财务状况是否良好等方面信息,为信息使用者做好组织决策、调整业务流程提供思路。要想实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效、完整的数据处理结果的目标,乡镇财政部门需要将总预算会计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有机结合,形成总预算会计与预算单位、其他财务管理单位相互协同、互相配合的机制。同时,聘请专业机构整合乡镇财政部门现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打通各部门沟通渠道,实现对某一数据追踪溯源,深挖数据价值。为保障会计工作合规、高效开展,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与审计监督机制必不可少,乡镇政府可通过内外部监督手段规范会计处理行为,督促总预算人员按照新会计制度要求和流程编制报表及核算账目,及时纠偏修错,减少不当行为对总预算工作的影响。

大一计算机总结范文4

近年来,我们总公司审计部在上级审计机关和内审协会的指导帮助下,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审计工作机制,结合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突出工作重点,抓好重点项目审计;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经济责任、各类工程与合同、财务预决算等关键环节的审计;通过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推动了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提质提速,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的职能作用。2,006年以来,我们通过审计直接和间接为企业节约资金xxxx万元,其中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项目资金占xx%以上,为公司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06年先后荣获“xx市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全省2006年度做出突出贡献和创造新经验内审机构”等荣誉称号。

一、加大投入,优化配置,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公司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并顺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信息化和财务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将信息化建设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从人员配备和软硬件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

一是建立复合型的审计队伍。公司不断优化审计队伍结构,为我们审计部组建了一支既精通计算机专业技术,又通晓审计业务,能够胜任硬件维护、软件开发、程序设计的复合型人员队伍。目前,审计部拥有工程审计骨干2名,高级财审人员2名,计算机骨干3名,为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是配置先进实用的硬件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司为审计部每人配备了一台微机,并购置了打印机、复印机、数码相机、全自动测距仪、扫描仪等设备。为方便内审人员实施现场审计,还专门为审计部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内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提供了硬件支撑。

三是努力提升整体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我们采取“全员培训,重点培养”的方式,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首先抓好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全员培训。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专业培训、实务研究、经验交流等活动,为内审人员讲解计算机知识和解答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切实增强内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目前审计部所有内审人员都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考试,取得了a级证书。其次是对计算机骨干实行重点培养。我们开展每个审计项目都至少配备1名高级财审人员和1名计算机骨干,实行优势互补,解决审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需求进行技术攻关,为开发审计软件、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奠定基础。

二、整合资源,探索创新,在计算机审计和审计信息管理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近年来,我们xx市电业总公司根据业务需要,先后建设了办公自动化、调度管理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营销管理系统、计划管理系统、95598服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gps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为审计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各管理信息化系统相对孤立,数据存储分散的实际,大胆探索,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建成了对公司所有经营业务实现管理、控制、查询、监督功能为一体的共享平台,实现了各类信息传输、存储、处理的自动化,从而形成了公司内部审计信息的快速通道,先后建立了“新产品信息库”、“材料、设备价格信息库”、“工程造价与质量信息数据库”、“人才资源信息库”、“会计凭证及帐表库”等信息库。,我们初步建设了对重点领域、部门和财务信息及电子数据的密切跟踪系统,实现了审计方式从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中与事前审计相结合转变,从单一的现场审计向现场与远程审计相结合的转变,从单一的静态审计向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的转变,在加强干部管理、促进廉政建设,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化手段加速了日常的办公自动化进程。我们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注重将信息化与审计工作规范化结合在一起考虑,先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审计工作计划与总结、审计业务文书、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档案等电子化,做到公文处理无纸化,全面提升了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并经常利用公司的网站宣传财经审计法规,做到警钟常鸣。平常工作中,我们注重积累审计资料,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审计项目管理、审计报表统计、审计常用法规检索、工程预(结)算审计、材料设备价格信息、经济责任审计等数据库,为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项目的查阅、审计成果统计和审计情况分析等一整套审计资料,为审计业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支持。

(二)信息化手段更好地促进了“超前预防”和“事中监督”。

自1997年公司成立审计部以来,我们对总公司的经济合同审计进行全程的审计监督,在审计工程中逐步完善了经济合同审计程序,并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利用我公司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形成了经济合同审计的网络化。例如总公司下属的物资公司的物资比价采购、招投标、合同签订等环节,审计部通过局域网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真正做到了“事中监督”和“超前预防”。具体做法是:物资公司在需要采购招标时,首先将电业总公司物资采购选厂审批表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审计人员邮箱里,审计人员经过审核后确定此项工程物资可以进行招投标,通知物资公司按照招投标的要求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发出招标邀请函,上述等项工作准备好以后,审计人员根据情况从总公司人才信息库中随机抽取招标小组成员,分别成立技术组、综合组、商务组、监督组,并组织协调该项工程物资的开标、评标会议,评标结果由审计人员当众宣布。会议在电子会议室举行,全过程由审计人员通过摄像机拍摄下来,并以电子文档保存,真正做到了审计过程、审计成果的公开化、透明化、信息化、网络化。通过健全完善经济合同审计程序,运用计算机等辅助手段,堵塞了公司在物资采购、工程物资招投标及合同签订等环节的漏洞,每年可为总公司节约资金多万元,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经营成本。

(三)信息化手段在会计电算化审计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公司审计人员不断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逐步完善运用了一系列的系统分析技术、系统测试技术、数据测试技术、管理自动化运用、网络技术等审计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在财务审计等方面的作用。针对下属单位全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等通过局域网发给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方案运用审计软件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转换成标准格式的会计凭证及帐表库,然后审查分析会计报表及其各个项目,从中发现问题和疑点,再有针对性地核对总帐和明细帐,最后审查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对需要从对方取证、签证的审计工作底稿通常采用手工的方法来进行,以降低审计风险,,而其他工作底稿则全部从信息库中下载标准格式的工作底稿,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及项目建议书在微机中编辑完成后,通过局域网转发给相关领导进行批示,从而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克服了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的矛盾,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及审计质量,在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控制度评审、财务决算审计、资产经营审计、电费资金管理审计以及电网建设审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累计完成审计项目600多个,提出审计建议多条,为总公司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自主研发,深化应用,以手段革新促使审计工作再上新水平

大一计算机总结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实践

1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进行年来,计算机技术无论在软件还是在硬件方面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系统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为这些应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实际情况,那就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偏向于计算机硬件,其理论性强,抽象,学习难度大。而我校的教学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视软件相关知识的学习,而轻视硬件相关知识的学习的心理及现状。如何通过课程实验教学的合理组织与安排,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的目的,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课程理论教学的实践,从实验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的设置、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介绍,并结合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提供思路和借鉴。

2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设置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育目标定位于使学生掌握单CPU计算机的组成原理与内部运行机制,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计算机硬件的功能部件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为学习理解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如何被执行的过程和原理提供理论基础。具体教学要求如下:1)理解各大部件互连构成整机系统的技术以及计算机系统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2)理解单CPU计算机的完整硬件组成、基本运行原理、内部运行机制。3)能够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能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4)在知识、能力两方面都得到提高。课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按照冯•诺依曼结构划分,包括:1)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和运算方法,包括: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2)计算机中的运算器部件,包括:算术逻辑单元、定点运算器结构、浮点运算器结构;3)存储系统,包括: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主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其他形式的高速存储器、虚拟存储器系统、辅助存储器;4)总线,包括:总线信息传输、总线的工作方式、总线仲裁、总线标准;5)指令系统,包括: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指令类型;6)控制器,包括:控制器的功能和基本结构、指令的执行过程、微程序控制器、硬布线控制器;7)输入/输出系统,包括:设备、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信息传送控制方式。

3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

实验教学内容按照理论教学进程安排,以单元实验为主,每一章节的理论教学内容都对应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并再最后安排一次贯穿课程全部内容的综合性实验内容。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构成比例为4:3:1。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合理地安排实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既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有了充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验教学方法

不同实验性质的实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1)验证性实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验证性实验的教学过程包括:学生课前预习,实验课前检查实验内容及要求的讲解实验原理的讲解及实验芯片的介绍操作步骤讲解及示范学生动手实验,教师个别辅导答疑实验验收,评定验收成绩。2)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过程包括:学生课前预习,实验课前检查实验内容及要求的讲解课程理论教学相关原理的回顾实验方法的讲解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设计学生设计成果检查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实验总结实验验收,评定验收成绩。3)综合性实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综合性实验是将前面几个实验中的单元电路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台简单的模型计算机。使用的单元电路主要包括运算器、存储器,以及微程序控制器。实验模型机是用微程序控制器实现数据通路的控制,通过执行由机器指令组成的简单程序体现模型机的功能。其教学过程包括:学生课前预习,实验课前检查实验内容及要求的讲解课程理论教学相关原理的回顾模型机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步骤的讲解操作示范学生动手实验,教师个别辅导答疑实验验收,评定验收成绩。最后,通过验收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综合给出课程实验成绩。

5结束语

近五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主动上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具体又直观的展示,使理论教学内容得到了形象化和具体化,有利于理论内容的消化理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晓燕,袁春风,张泽生.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3(21):74-78.

[2]杨泽雪,闵莉,王建伟.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5(4):107-110.

[3]杨欣宇,李诚,宋广军,等.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18):45-47.

[4]蒋本珊.计算机组成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白中英,戴志涛.计算机组成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大一计算机总结范文6

【关键词】二乘二取二 同步进行 数据交叉连接

1 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的总体结构组成

(1)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由两个功能完全相同的子系统组成。两个子系统构成相互补充的体系。每个系统都有独立的计算机信号输入运算,通过两个子系统运算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一些技术上的情况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两个子系统的运算结果一致则说明没有故障发生,如果两个子系统的运算结果不同说明这项技术在某个方面需要给改进,这时我们就应该对这项技术进行仔细的检查,找出发生故障的原因,并及时解决。

(2)在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中子系统1的计算机是独立进行工作的,为了能让两个子系统同时进行数据的采集输入和数据交换,我们可以让两个子系统同步进行数据的采集。当前双系统的同步实行工作的方式有命令同步和任务同步两种。命令同步指的是使用两个系统完全相同的CPU,这主要是为了能进行一致性的对比。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时系统的连接口和与安全相关的零件使用不同的双种代码,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使用同一个代码而发生故障。但是命令没有使双码同时运行的功能,所以无法使用这种命令同步方式,所以我们要采用任务同步方式,任务同步方式指的是在系统程序运行的管理下,结合外部零件的指示作用,进行传输,根据指示对两个子系统的运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得到程序的成果。

2 二乘二取二的算法设计

假设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只有一个子系统可以输出,在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之后,系统要进行主次方式的选择,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状态。

(1)两个运算系统检查情况均正常,主系统可以随机进行选择,如果选择子系统1为主要运算程序则子系统2就是备用运算程序。

(2)两个运算系统检查情况均正常,但主系统无法运用,则随机选择一个子系统,然后删除另一个子系统,这样就可以保证运算程序的正常运行。

(3)如果两个子系统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个系统不符合检查标准,则检查正常的子系统为主要运算程序而那个检查异常的子系统就被安全删除。

(4)当两个子系统均自检失败,则两个系统都安全删除,由主系统进行程序运算。

系统内的同步包括两种形式:最初同步和周期同步。最初同步程序的任务不是需要马上执行的任务,在主系统开始执行的时候,主系统中的子系统2要完成初始准备工作,因此在主系统进入运行状态之前,管理安全进行的计算机就开始令两个子系统进行同步,若是同步失败,就要进行最初故障的处理,若是同步成功就可以进行实时任务的执行。周期同步可以确保两个子系统同时工作。比如在2000次的周期任务中,要进行两次周期的程序操作,第一次是在主系统中程序发生变化的时候,两个子系统都各自进入各自的同步程序,且当两个子系统的得到指示器的指示时,进行同步第二中操作过程。当同步之后再进行其他操作。第二次的同步过程是在输出数据之前,要先进行两个系统的同步,然后再进行数据的输出。所以,当采用两种任务同步时结合硬件同步进行任务的执行。

3 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交叉模块的设计

3.1 交叉模块的设计

双路计算机的相互通信采取的方式是数据交叉连接,它可以分为串连和并连两种通信方式。数据交叉连接是通过运用共同的储存器来实现运输的。这种方式适用于双机之间运输大量信息的情况。但它与串连的设计相比,它的设计较为复杂,且抗干扰能力比较弱,这种交叉模式的优点不是很明显。但是在通过对对交叉串连口进行数据交换,就能够提高抗干扰能力。

3.2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数据采集模块的作用是为另一个数据采集模块(在下面我们称之为I/O模块)之间的一个衔接作用,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I/O模块与总系统的通信,并且还要将I/O模块中的所有数据通过设置在外部的传感器储存到共享储存器上。数据模块通过总系统获得的数据进行表决,表决的结果可以断定这个程序是否能执行下去,如果表决通体则可以进行通讯,数据采集模块的最终作用就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来的。

3.3 同步表决模块的设计

在每一个总系统的二乘二取二子系统中,两个子系统的表决设计模块之间的连接都是通过网站以数据的条换为条件实现的。同步表决模块包含两个核心处理器,核心理器1的主要作用是运行任务软件,完成想要执行的命令。核心处理器2的主要作用是运行平台软件,以此来实现表决功能。这两个核心处理器共同作用,是同步表决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两部分。在总系统的每个运行流程图上,核心处理器2从数据采集模块上得到数据,然后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表决结果,再讲表决结果通过双口计算机交给核心处理器1进行合理运算。运算出来的结果再由核心处理器1传输给I/O模I/O模块块就会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得出表决情况。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时系统的连接口和与安全相关的零件使用不同的核心处理器,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使用同一个核心处理器而发生特殊情况。若是命令没有使核心处理器同时运行的功能,所以无法使用这种命令同步方式,所以我们要采用任务同步方式,任务同步方式指的是在系统程序运行的管理下,结合外部零件的指示作用,进行传输,根据指示对核心处理器的运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得到程序的成果。

3.4 通信模块的设计

每一个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系统都含有通信模块这一部分。通信模块是由两块通信模板构成。通信模板的主要作用是对外提供连网接口。通信模板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系统内与外的联系功能,它主要是通过连网的方式给主机发送所要执行的命令,是得出最终结果的计算机部分。这一部分的构建对于整个计算机的使用来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信模块的组成模式是它与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接,然后一起通过背板与网络连接,以此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3.5 转换模块的设计

在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的过程中,两个系统之间是通过感应的方式构成二乘二取二的结构。总系统的主用方法和备用方法是根据系统的检查结果进行自动转换的。具体步骤我们已经在前半部分的二乘二取二的算法设计讲过,这次我们又提出一种新的转换方案。我们可以通过输出回路的方法来实现主备方案的转换。我仍以子系统1和子系统2来表示。当总系统正常运行时,子系统1的输出路线是运行状态,这说明子系统1是主用方案,子系统2的输出路线处于关闭状态,表明子系统2是备用方案。当子系统1的核心处理器检查出故障时,要将与总系统的转换模块通过网络总线进行通信,这时转换模块会立即打断总系统的输出路线,且与子系统2的转换模板进行通信,这样可以使总系统打开子系统2的输出路线,以此达到主备方案灵活切换的目的。

4 总述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解决方案的设计。在本文我们重点对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交叉模块的设计进行了论述。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具有安全性、便捷性、可靠性的网络技术。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得到一下结论:

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安全技术是通过动态电路来进行I/O模块的数据输入和输出的,以此来确保I/O模块电路出现问题时会自动安全断开连接,这样可以避免错误程序的产生。与此同时核心处理器部分的软件会用二乘二取二的计算方法进行表决,当子系统1的核心处理器检查出问题时,要将与总系统的转换模块通过网络总线进行通信联系,这时转换模块会马上打断总系统的输出路线,并且与子系统2的转换模板进行通信,这样可以使总系统打开子系统2的输出路线,这样就可以实现主备方案的灵活切换。

这种新型的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安全技术,主要是通过连网的方式来实现表决功能的。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安全技术可以将同步表决功能与计算功能支配到不同的核心处理器上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安全技术的转换模块运用的是输出输入回路限制的方法,从外部条件上实现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灵活切换。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安全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出计算机系统是否稳定可靠,,同时他也是提高计算机系统稳定性的主要途径之一。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安全技术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它可以节省成本,节省时间,具有广阔的使用空间,可以高效的运用于网络集成技术领域。它的运用将会给我们公司技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边庆.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平台中倒机单元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2]陈光武.关于网络技术集成的安全计算机系统及安全控制机制关键技术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4.

[3]蔡煊,王长林.网络计算机自动防护保护的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平台同步机制[J].计算机工程,2015(08):301-305.

[4]王猛.基于通信功能的应用控制(CBTC)系统中安全计算机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张天莹(1976-) 男。大学本科毕业。现供职于北京通建泰利特智能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高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大智能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