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工程论文范例6篇

水库工程论文

水库工程论文范文1

1、工程概况

1.1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供水工程建设地点在黑龙江省拉林河干流上游,五常市沙河子乡沈家营村上游1.8km处,距河口343km,坝址距哈尔滨市180km;是一座以向哈尔滨市居民生活供水为主,兼向沿线城镇供水,并结合下游防洪、灌溉、环境用水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

1.2磨盘山水库为大(Ⅱ)型二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二级,水库防洪标准设计为100年,校核为5000年。水库设计总库容5.23亿立方米。

1.3磨盘山水库枢纽部分主要包括:拦河坝、溢洪道、导流灌溉洞、供水隧洞及取水塔、水库管理区等。

2、磨盘山水库工程监理检测范围

粘土心墙砂砾石坝、溢洪道、导流灌溉洞、供水遂洞、坝下交通桥、永久1、2、3号路、管理区房建、水文测报工程。

3、检测工作内容

3.1、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检查各项项目的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及施工技术规程规范质检测与评定标准的要求。

3.2、工程开工前监理机构监督承包人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督促其贯彻执行;审批承包人提交的工艺参数试验方案,对现场试验实施监督,审核试验结果和结论,并监督承包人严格按照批准的工法进行施工。

3.3、检测监理工程师依据业主合同中授予的职责和权限,按照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强制性条文及施工合同约定,根据磨盘山水库工程的具体施工质量活动及质量活动的相关人员、材料、工程设备和施工设备、施工工法和施工环境进行监督控制,按照事前审批、事中监督和事后检验等监理工作环节控制工程质量,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计划,充分运用科学检测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开展检测工作。

3.4、抽检和复检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检测资料和成果。

3.5、检查施工单位的质检工作,审核施工单位提出的试验报告,检验报告和质检资料。

3.6、不定期检查施工单位的检测试验室,核查试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及其率定的计量检验证明。

3.7、参与所监理工程项目的阶段验收(单元及隐蔽工程)的竣工验收,并提供抽检和复检资料成果。

3.8、配合责任监理,作好工程质量的预控和监控工作,及时报告检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3.9、定期对检测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工程质量阶段检测分析报告。

4、监理检测工作程序

4.1承包人首先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自检。未经承包人自检或自检不合格、自检资料不完善的单元工程(或工序)监理机构有权拒绝检验。

4.2监理机构对承包人经自检合格后报验的单元工程(或工序)质量,应按有关技术标准和施工合同约定的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予签认。

4.3监理机构可采取跟踪检测、平行检测的方法对承包人的检验结果进行复合。平行检测的检测数量,混凝土试样不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3%,重要部位每种标号的混凝土最少取样1组;土方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5%;重要部位至少取样3组。跟踪检测的检测数量,混凝土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7%;土方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10%。

5、检测工作实施

5.1磨盘山水库监理检测工作重点是土坝填筑质量控制、溢洪道、引水洞、灌溉洞、土坝防渗墙混凝土质量控制。围绕以上重点,将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做检测试验工作,以检测各项目的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文件、施工技术规范规程质量检测和评定标准的要求,做到以试验数据讲话,严格、认真、公正把好质量关;同时,依照国家档案管理技术要求作好质检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

5.2对于土坝填筑部分,主要检测重要填筑工序,加强料场控制力度保证坝料质量,紧紧抓住设计指标这个尺度,每填筑一层(数个单元)或一个单元由施工单位质检部门自检,自检合格后,报到监理部,再由监理部人员通过试验手段抽样验证其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如合格,由监理部认定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如不合格,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后再检测,直至合格为止;土坝防渗墙混凝土: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重要工序的检测。同时监理人员对于土坝填筑部分相关的技术指标按一定频率试验,为土坝提供数据技术资料的支持,以保证填筑质量。

5.3对于溢洪道、引水洞、灌溉洞的砼工程的砼工程质量控制,质量监控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过程控制”的原则,由原材料入场着手,每进一批水泥、砂石等立刻进行抽检,及时提供数据技术资料,坚决杜绝不合格品入场;同时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发现问题,立即制止,并提供技术资料,控制好混凝土质量;对于与混凝土质量相关的技术试验,按质量检测抽样和频率的要求定期试验,为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技术资料的支持。

5.4在及时完成规程、规范要求的检测试验同时。监理对各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巡回检查,及时收取各部监理人员的质量信息,做好预控和监理工作,严格审核施工承包单位提出的试验报告、检验报告和质检资料。

6、磨盘山质量检测工作体会

6.1、在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制中的质量工作是采用科学可靠的跟踪检测手段与重点平行检测为主,防止了单凭主观经验来判断的做法,是监理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保证工程质量的科学依据。

6.2、质量控制手段是;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单元工程的检验和竣工检验活动,具有预防和鉴别工程质量的双重职能,是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水库工程论文范文2

1.1暴雨及洪水特性

形成六股河流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华北气旋、高空槽和台风。经过调查,降水量>1500mm笼罩的面积达496km2,降水量>1000mm笼罩的面积为3210km2,降水量>500mm笼罩的面积为18000km2。由于暴雨中心位置的不同及笼罩面积变化,使得六股河各地洪水分布也不一致。六股河洪水全部发生在6—9月,其中又多集中于7、8月,以绥中站为例,年最大洪峰流量发生在7、8月的机率为83.3%。

1.2历史洪水

本流域的洪水主要是由暴雨产生,暴雨持续时间一般为1~2d,其中大部分在1d内降落。六股河一次洪水过程一般在3d以内,属于陡涨陡落河流。一次降水即形成一次洪峰,所以洪水过程线多为单峰。但如连续两次,也可形成双峰,如1962年7月24—26日连续两次降水形成了双峰。六股河洪水洪量比较集中,如绥中站多年平均最大24h洪量占3d洪量的68%,3d洪量占5d洪量的81%,5d洪量占7d洪量的88%,大洪水年较一般洪水年洪量更为集中。

2设计洪水

2.1历史洪水及其重现期分析

2.1.1历史洪水调查

六股河流域先后调查到较大的洪水有1930、1949、1959、1963年等,其中1930年为六股河历史上特大洪水。1993年又对前白水、绥中河段历史洪水进行了重点复核,对前白水站1949年洪水做了重新调查计算,绥中站1930年、1949年洪水在“汇编”中右岸跑水滩地糙率选用过大,也进行了调整。3.1.2洪水重现期的确定根据“辽河、大小凌河水系水灾历史资料辑要”、“辽宁省旱涝史记”、“华北、东北近500a旱涝史料”及“绥中县志”等文献记载,自1323年以来的675a间,六股河先后发生成灾洪水30余次。其中自1849年以来特大洪水发生3次,即:1849、1886、1930年等。洪峰重现期考证期定为1849—2008年,在这160a中发生了1849、1886、1930年3场特大洪水,无法认定3场大水的顺位,综合考虑认为1930年排在160a年来的第2位,即80a一遇。

2.2控制站绥中站与前白水站设计洪水

2.2.1洪水系列

六股河洪水系列选用1954—2007年,用年最大值法统计洪峰、最大24h洪量、最大72h洪量(以下称3d洪量)。

2.2.2前白水站洪峰与洪量插补延长

前白水站实测洪水资料为1964—1970年及1995—2007年共计20a,需插补1954—1963年及1971—1994年共34a洪水资料。1954—1962年洪峰,采用前白水与绥中洪峰相关插补,1959年、1963年洪峰采用洪水调查值。1954—1963年,最大24h、3d洪量,采用前白水站峰量关系插补。1971—1994年前白水文站,有瞬时水位过程,根据前1964—1970年及1995—2007年实测洪水过程,由水位过程插补出年最大洪峰流量及流量过程,再由流量过程求得最大24h及3d洪量。前白水水文站断面不是很稳定,涨水落水有绳套,但实测各场洪水的洪峰点据与所定的平均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拟合较好,故认为该水位———流量关系可以应用。

2.2.3绥中站、前白水站洪水频率计算

2.2.3.1洪峰频率计算

洪峰频率计算考虑历史洪水,绥中站1930年洪峰为160a(1849—2008年)的第2位,1959、1949年洪峰分别为160a的第4位、第5位。前白水站1930年为160a的第2位,1949、1963年洪峰分别为160a的第4位、第5位。

2.2.3.2洪量频率计算

绥中站、前白水站最大24h洪量、3d洪量的频率计算,均考虑历史洪水,参数按不连序系列绘线读点补矩法计算。两站均没有调查洪量资料,绥中站1930、1949年洪量按绥中站峰量关系查补。前白水站1930、1949、1963年洪量按前白水站峰量关系查补。绥中站、前白水站洪量重现期考虑与洪峰一致,即1930年为160a的第2位,按不连序系列绘线读点补矩方法计算参数。

2.3设计洪水成果合理性检查

六股河各站设计洪峰和设计3d洪量与大、小凌河比较,成果略大,而与其西侧流域石河、狗河比较成果要小,符合这一地区洪水大小变化规律的。从绥中、前白水站各年实际峰、量关系和设计峰、量上看,设计峰、量关系线位于实际峰量点群中间,说明设计成果无较大偏差,比较合理。综上分析,绥中站、前白水站及前———绥区间的设计洪水成果基本合理。

2.4设计洪水及其洪水过程线

2.4.1坝址设计洪水

青山水库位于前白水水文站下游,前白水站控制集水面积1496km2,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1650km2,面积相差10%,故坝址设计洪水按前白水文站面积比方法推求,其中洪峰按2/3次方,洪量按1次方推求。

2.4.2设计洪水过程线

水库工程论文范文3

彰武南海水库工程管理局1991年被河南省水利厅评为水库达标单位,1994-1995年度被评为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三级单位,1998-1999年度被评为省水利工程管理二级单位,2002-2003年度被评为省水利工程管理一级单位,至今已连续12年保持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一级单位。

2工程管理考核主要做法

2.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河南省水库工程管理考核标准(试行)》分为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和经济管理4大类30个小项,每一个小项中又包含了大量具体的内容。考核内容非常全面,涵盖了水库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单靠一个部门不能完成此项工作,只有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调动所有部门积极参与,才能保证水库工程管理考核得以顺利进行。为此,彰武南海水库工程管理局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书记、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局工程管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学习《河南省水库工程管理考核标准(试行)》,深刻领会考核内容。同时,在考核前,专门召开工程管理考核专题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工程管理考核工作,并在每次工作例会、局长办公会上,都将工程管理考核工作作为重要工作进行安排。

2.2抓好专项整改工作

按照《河南省水库工程管理考核标准(试行)》,水库工程管理局认真梳理水库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实事求是地制定整改目标。2012年完成了省级文明单位的重新申报、挂牌工作,2013年完成了彰武南海水库工程管理局档案认证省一级。在2012-2013年度工程管理考核之后,水库工程管理局正在全力推进管理现代化工作。

2.3扎实做好日常工程管理工作

水库工程管理考核虽然牵涉面较广,但4大类30小项中,工程管理就占了20个小项,仅运行管理类就占到全部分值的2/5。由此可见,做好日常工程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2.3.1不断充实、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按照《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土石坝安全检测技术规范(SL60-1994)》《河南省水库工程管理考核标准(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程、规范,并结合彰武水库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修改、完善了《彰武水库大坝及输泄水建筑物巡视检查制度》、《彰武水库工程观测制度》、《彰武水库闸门及启闭机操作规程》等20项工程管理制度和《彰武水库档案收集整理制度》、《彰武水库档案保管制度》等13项档案管理制度。同时,还收集了相关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2.3.2认真做好各项检查养护记录

严格按照水库工程管理考核标准,建立、健全了工程检查、工程观测、工程养护、机电设备维护、工程维修、报汛及洪水预报、防洪调度、兴利调度、操作运行等各项检查养护记录。认真填写所有记录,所有记录必须清晰清楚,不能留有空白,如最为常见的是认为某些数字为零就不填写了,是零的就要填写为零,否则检查人员认为检查记录不完整。

2.4认真准备备查资料

认真对照《河南省水库工程管理考核标准(试行)》的4大类30个小项,将收集好的每一小项的备查资料装订成册并放到一个档案盒中,每个档案盒内均打印有资料目录,并专门设计了档案盒脊背,30个档案盒一字排开,方便考核专家容易找到自己要找的资料,同时能给考核专家留下良好的印象。

2.5精心编写自检报告

对照《河南省水库工程管理考核标准(试行)》的有关内容,彰武南海水库工程管理局全面开展自检,按照省水利厅下发的河南省水库工程管理考核自检报告大纲要求,逐项进行对照说明、打分,完成自检报告编写工作。

2.6做好大坝及输泄水建筑物的现场维修维护

在搞好日常维修维护工作的基础上,工程管理科在考核前,提前拿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工程维修计划报水库管理局,批复后合理安排维修工作,并确保在工程管理考核前全面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3水库工程管理考核存在的问题

3.1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彰武南海水库工程管理局从事工程技术管理的大多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毕业的中专生,且专业又大多是水工专业,专业单一,知识老化,不能满足现代化水库管理要求,水库现在尤其缺乏与工程较为紧密的高素质人才,如洪水预报、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机电设备等专业技术人才。

3.2彰武库区确权划界困难

彰武水库建于时代,管理单位几经变更,资料移交不完备,存在丢失现象,导致当时兴建水库时移民征地原始资料极为不全,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且库区土地证办理尚需经费较多,彰武水库库区确权划界工作存在困难,仅靠水库工程管理局很难完成此项工作。

3.3库内网箱养鱼泛滥

目前,两水库网箱养鱼泛滥成灾,逐年呈递增趋势,致使水库水质严重恶化。同时,由于养鱼网箱占据了库内主河床,距离溢洪道、输水洞等输泄水建筑物较近,一旦发生大洪水,势必影响水库行洪。水库网箱已成为影响水库健康运行的新隐患。

4进一步做好水库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的对策

4.1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针对水库工程实际,根据专业技术人才现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邀请专家学者到水库管理局现场讲解技术要点和管理经验,派工程技术和关键岗位人员参加大学院校和科研单位举办的相关知识培训班,提升现有工程技术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和水库管理局能招聘一些洪水预报、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机电设备等专业技术人才,确保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满足水库现代化管理要求,为提升工程技术管理奠定人才基础。

4.2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水库工程管理考核要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工程管理考核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科室站所,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全面、积极地开展水库工程管理考核工作。按照工程管理考核分解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逐项督促、检查、落实的后续工作,督导相关科室上报各自负责的项目考核备查资料,认真、仔细检查相关科室上报的备查资料,明确指出存在问题,要求其限期进行补充、完善,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工程管理考核工作要与科室年度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

4.3做好日常维修维护工程

水库管理范围线长面广,游人较多,人为破坏、自然损坏已经成为大坝、输泄水建筑物等工程设施毁坏的主要因素。必须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工程巡视检查制度和工程维修养护制度,加强工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处理,切实做到养重于防、防重于抢,把水库工程管理中的维修维护考核标准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将工程隐患消灭萌芽状态,坚决杜绝发生工程安全责任事故,始终保持所有工程设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4.4积极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水库工程论文范文4

50年前的今天,数10万建设者正奋战在潮白河滩修建密云水库,经过紧张的施工, 1959 年9 月胜利拦洪,1960 年9 月建成投入运行。水库的兴建结束了千百年来潮白河洪水泛滥、两岸人民深受灾难的历史,变害为利润泽一方。水库运行以来拦截大于1 000 m3/s洪峰流量23 次,累计减淹土地面积160 万hm2,在防洪、灌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密云水库功能由最初的防洪、灌溉为主逐渐演变为城市生活供水为主。尤其是最近5 a,水库管理处工作重心基本上围绕着安全供水和水资源保护展开。 相应的,在水库的运行管理上,逐渐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务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4 个方面。 1 管理对象内部发生了变化 密云水库大坝等建筑物的身份从单一的“工程设施”上升到了综合性的“储水设施”。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和洪、旱灾害的增加,正在改变着10 多年来各界对大型储水设施建设的批评态度。人们逐渐认识到缺乏足够的储水设施将降低人类对各种变化的应对能力,多功能的储水设施在能源与水的综合利用上具有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 密云水库1982 年停止向河北、天津供水,主要担负北京城市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又停止了工业供水,专供北京城市生活用水。密云水库发展历程表明,水库大坝等设施发挥的作用已不再局限于除洪涝之害、兴灌溉、发电、养殖之利。 目前作为首都最大的地表饮用水源地,直接决定着首都的供水安全。无论从基础性自然资源还是从战略性社会资源的角度看,密云水库皆堪称首都的“生命之水”。事实上,水库管理处近几年在加强工程安全的同时,对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管水护水、按计划供水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建立补偿机制,实施生态修复,全力确保水资源安全和供水安全。 2 管理方式积极走向协作 2.1 加强上下游的合作 密云水库横跨潮白河,水库主要靠河流来水,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密切同上下游的合作是必然的。2003 年至今,密云水库先后从上游流域调水25 次共计6.6 亿m3,上水下调本身表明市水务局和水库管理处同上游的协调沟通积极有效。在加强和上游沟通的同时,和下游也逐步建立了协调机制、防汛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交流,互相学习。 2.2 加强同当地政府部门的合作 水库管理处要保水护水,当地政府也要发展旅游、搞好经济,“保水富民”的矛盾实质上是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保水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旅游富民也离不开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矛盾处理好了,各自的目标都能实现。处理不好,水不净、民不富。5 a来,水库管理处一直注重和当地政府的协调沟通,达成“共同保护好‘生命之水’”的共识,当地政府逐渐认识到“生态是第一资源,保水是第一责任”。2008 年圆满完成奥运安全防控任务即是水库管理处和当地政府密切合作的见证。在防控工作中,密云县委、县政府牵头,成立了密云水库安全防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划分各部门及水库周边各乡镇的职责,组织约1 000 人的民兵役和密云水库全体职工一起看守环库的256 个路口,及时调拨警力查证可疑人员和情况。经过共同努力,确保了奥运期间的工程安全、水资源安全及供水安全。 2.3 加强跨行业管理部门的合作 密云水库周边有7 个镇,3 万居民,铁矿资源丰富且品位高。水源保护工作涉及到环保、旅游、国土、水产等多方面,仅靠一个部门,或各部门分头执法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管理处早在2002 年成立了水政执法大队,但执法依据先天不足、执法力量单薄、执法难度较大。2003 年开始,密云水库管理处和密云县环保局、水产局、规划局、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共同查处违章建筑、违规餐饮、拉马载客、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等行为,严厉打击盗采矿产资源的不法分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不断加强联合执法,有效遏制了各种违法违规现象,巩固了多年的综合治理成果。 3 管理措施由治到防,真正做到了未雨绸缪 1999 年至今,密云水库经历了连续10 a的干旱,也是密云水库保护水资源的关键时期,管理工作大体上可分

水库工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库周交通复建;区域经济;发展;

中途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代表的我国重大水利工程是人类利用科技对自然进行合理利用的具体实践。然而在这些水利工程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具体问题。比如,很多水库的蓄水位都有明显的升高,会淹没土地、道路、企事业单位等,中断了库区人民的交通,减缓了经济的发展,这是建设中会实际发生的问题。只有做好库区周围交通的复建工作和库区周围后期的经济的恢复工作才能减少水利工程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交通及区域经济的影响以及交通复建、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一)水利工程对库区交通的影响。部分水库大坝加高后,导致很多道路被淹没,导致库区周围交通压力骤增,影响当地居民出行及生产,进而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为此,很多既定路线需要重新规划与改换,确保当地居民出行便利,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水利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些水利工程在改建期间会大范围的增加蓄水库的面积,对周围的城乡具有较大影响,甚至有些地区的乡镇也会被水淹没。所以这些地区的人民如何安置,地区经济如何发展,以及库区交通如何复建都成为了目前水利工程施工后的主要工作。比如:南水北调期间,耕地资源等生产资料淹没,地区的移民、企业搬迁、村村组副业或事业单位的淹没,减少了当地居民工作机会。使得原本较落后的经济更加落后,对当地的经济格局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所以,加强库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增强当地居民就业机会,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

二、库周交通的复建方案

由于库周交通直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出行、生产,鉴于水库建设中可能会淹没周围道路,给当地居民造成不便。加上部分水库周围交通量较大,原有的线路无法满足出行及生产。为此,应加强库周交通的复建工作。根据库周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措施。

(一)库周交通的规划结构分析。库区周围的交通复建首先要针对群众的出行和发展进行考虑。以人为本,将库周交通的具体规划与群众对道路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后规划出科学合理的库周交通设计方案。具体说来,也就是从全局出发,考虑整体利益进行规划,笔者认为,库周交通规划结构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对库周群众做问卷调查,汇总群众意见,综合规划交通路线。第二、采取科学方法进行有效计算,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设计交通路线,让交通路线尽量以方便群众、科学合理为最终目标。

(二)引入GIS技术对交通进行具体复建研究。交通复建规划是库周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经济恢复的重要手段和具体措施。这种规划不仅要考虑到当前市民的生活和工作问题,还要考虑到长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库周交通规划的难度是极大的。而GIS正是为交通规划提供了规划的理念和技术。首先,GIS是地理的规划的理论基础,GIS是对地理环境进行检索和考察而得出具体的环境信息,这种信息可以为库周交通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也是具体规划实施的根本依靠。其次,交通规划开始时,对于不同规划的优缺点可以通过GIS进行验证,利用各种参数对不同规划方案进行实际验证。所以引入GIS技术是对交通规划的具体措施。

(三)基于库周交通规划的具体理念。交通规划在库周交通建设中多是以积极规划方法进行,通俗来说,就是根据需要制定应当规划的地点和内容。而事实上,库周交通规划的理念需要科学论证。一般需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规模不变或规模扩大原则。也就是说新的交通系统必须适应新的环境影响,维持原有交通规模,或者扩大交通规模。不能让水利工程成为交通系统退步的借口,而要利用水利工程的契机将交通系统规模进一步发展。第二、标准不变原则,新型交通系统的标准要合理并适合所处环境。第三、功能不变原则,很多原有交通都具有独特的功能,也就是不同道路起到不同作用。新型交通要以三个不变原则为主要的设计理念。

三、库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建立

大多数水利工程周围区域经济发展较落后,加上经济反过来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工作及学习等。为此,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但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仍需要当地政府、企业的合理调节。

(一)通过金融行业的利息调控库周区域的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模式是我国现在发展的主要模式。而且我国新政策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放权让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和竞争性变的更加明显。所以库周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在建立在政府通过金融措施的扶持之上。所以笔者认为,政府应该积极主动控制金融行业的存贷款利息,让库周区域受影响的发展基地通过金融行业迅速进行发展起步。

(二)通过政府债券等经济理论对库区周围受影响的经济区域加以扶持。根据经济学的理论来说,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利用不同的经济理论加以管理,这样才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发展后的管理。笔者认为,由于上文中说到水利工程对人民起到的主体作用,所以国家应该予以扶持。也就是政府应该作为库周区域乡镇主要的发展模式,地方政府要积极改革经济发展模式,减少融资,让金融行业有足够的能力帮助库周区域经济的恢复。

(三)利用经济杠杆对农村经济调控的具体表现。库区周围经济发展的基础路径分三个阶段,第一从市场小型轻工业经济抓起,靠轻工业经济带动消费。第二步利用合理的贸易扩张和招商引资来刺激经济的发展。最后一个阶段是刺激消费者的终端消费,结合上述政府经济发展理念迅速对库周区域经济进行发展和恢复。

四、结语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水库的建造与水的运用达到了新的技术模式。总的来说,水利工程的发展对人民用水具有整体的有利之处,但是从施工角度来讲,工程对库区人民的交通和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代表的我国重大水利工程是人类利用科技对自然进行合理利用的具体实践。然而在这些水利工程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具体问题。根据笔者的具体分析和研究,对库周交通的具体规划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和结论。所以做好居民的迁移工作以及库区后期的经济恢复工作是我国目前库周区域发展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朱超.南水北调库周交通复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统一性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12):55-56,183

水库工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水库;汛限水位;优化

汛限水位是为预防可能出现的洪水、确保大坝及下游安全、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我国传统的汛限水位是以概率和统计学为基础,采用不考虑预报信息的情况下设定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年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突显。为了缓解当前的水危机,国家在2003年提出了实现洪水资源化的理念。

调整汛限水位作为实现洪水资源化的重要手段,与水库防洪风险紧密相连,将对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产生利害双重性的影响。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影响汛限水位调整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在水资源规划方面兼顾当前和长远利益,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人类水资源开发共经历了传统水利、工程水利和资源水利三个阶段。我国自建国后进入进入工程水利阶段以来采用外延性扩建水利工程的方式增加供水,尽管经济得到发展,却遇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水资源条件难堪重负的问题。以现行用水方式推算,我国到2030年用水最高峰期将达8,800亿立方米,将超过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极限。强化节水措施、推进资源水利发展在我国势在必行。

我国正处在加速实现现代化的特殊时期,快速的经济发展不仅给资源水利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在2030年完成工业化之前,年需水总量还将逐年递增;另一方面,节水技术的推广是以资金和技术为支撑的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在经济、技术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式的推行节水,将增加发展成本、动摇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通过适当的工程、非工程措施,挖掘现有水库的蓄洪潜力体现了资源水利的特点,有利于经济、快捷地缓解当前水资源紧缺状况,有利于为节水技术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支持。

2 汛限水位挖掘的潜力点

2.1防洪标准

水库防洪标准是通过设计洪水数值的大小体现的。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以高纬度国家苏联为代表的万年一遇洪水和与中低纬度国家美国为代表的可能最大洪水(pmf)两种标准中的最大者,实际上以苏联标准为主,山区和平原大型水库分别采用万年一遇洪水、两千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苏联是高纬度国家,年最大洪水多以融雪为主形成,变差系数cv较小,万年洪水仅为多年平均值的2~5倍。中国纬度较苏联的偏低,暴雨是形成洪水的主因,变差系数cv较大,万年洪水为多年平均值的6~10倍,北方则高达14~30倍。对中国河流近600年来历次洪水的考证也证实,其中最大值接近于pmf,而pmf一般比万年洪水小10%~30%。一些学者已经对我国在缺水的情况下仍套用苏联经验提出了质疑。

2.2流域下垫面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的下垫面较以前发生了很大改变。

1)直接影响

建国初期所建的大型水库是在全流域范围根据气候和特定的下垫面条件完成水文演算的。此后几十年,水库上游相继建起的一系列蓄水建筑物使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了改变,汇流成洪条件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在上游工程防洪标准高于下游水库防洪标准的情况下,洪峰及时段洪量减少,峰现时间延后,水库的防洪风险相应降低。

2)间接影响

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间接对径流产生影响。一方面,农作物增加了水分蒸腾,降低产流能力;另一方面,人们开采地下水和矿藏为接纳降水腾空了地下库容。山西一些地区由于采煤,地面河流已经连年干涸。海河中西部平原近年该区发生量级200mm的暴雨未发生大的涝灾,而相同量级降雨在20世纪60~70年代将造成相当严重的灾情出现。目前国内有关地下水库的研究较少。

2.3分期汛限水位控制

水库汛限水位的确定与p频率设计洪水及最大出库流量有关。在最大出库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在年际尺度上,根据p频率设计洪水可确定出一个固定汛限水位值;在年内尺度上,由于设计洪水只发生于汛期,可认为汛前p频率设计洪水发生率为1,汛末为0,其间逐渐递减,相应的汛限水位可形成由低到高的曲线而水文风险不变。汛限水位动态调控方法不但增加了水库的兴利库容,在汛前将库水位用至汛限水位以下的情况下,还可减小汛期的防汛风险。此外,国家在水库加固中重视扩大泄流能力也是汛限水位调整的有利因素。

2.4天气预报

水文专家庞炳东指出,汛限水位是水库迎接设计洪水,而设计洪水并非每年都出现。过去由于天气预报技术落后,无法对下一步可能发生的洪水进行相对准确的预估,水库运行控制时较为保守,往往为等待设计洪水,失去了蓄水机会。随着天气预报精度的提高,人们可以从物理成因角度去探求洪水成因,而不必把注意力偏重于以概率和统计学为基础的小概率事件上。

3汛限水位优化的限制因素

对失事水库的调查数据表明,漫坝多发生于没经严格水文规划的小型水库,大型水库发生率极小,渗流、管涌和地震毁坝是造成我国大型水库失事的主因。

我国的水库大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由于施工质量差,工程隐患多,多年来蓄水不足。后来国家对一些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但工情变得更为复杂,工程能否应对汛限水位优化后造成的水位超常规运行还存在不确定因素。汛限水位优化后的主要风险将在于工程隐患及工程管理方面。

4结论

我国大型水库在汛限水位优化方面存在蓄洪潜力挖掘空间,对汛限水位进行优化能增加洪水利用率、缓解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水资源紧张状况,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与节水技术的全面推广争取时间。

水库在创造效益的同时也兼具风险性,在洪水资源化方面的任何努力都必须在保证工程足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在没经安全论证的情况下,现行水库运行模式不能抛弃。

鉴于影响汛限水位优化的因素复杂,建议从多方面开展工作:

(1)科学规划。根据对水文、水资源供需情况的重新调查,特别是根据工程的安全状况的评估进行统筹规划,利用水文遥测系统、天气预报系统和现有成熟水位优化理论,制定出兼顾工程安全和地区用水需求的理论汛限优化水位。

(2)主动管理。除了要对工程安全进行常规监测外,还要在非汛期尝试逐步抬高运行水位,以发现并消除隐患,进一步从物理角度对工程蓄水潜力进行摸底;对水库工程进行抗震模拟实验;建立涵盖降水、需水、工程安全等因子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防止出现人为决策失误。

(3)展开工作。联合国土部门利用国家推进城市化的政策构建蓄滞洪区并以此形成土地储备银行。

参考文献:

[1] 叶秉如,水利计算及水资源规划[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 张秀玲,文明宣.我国水库失事的统计分析及安全对策探讨.水利管理论文集,水利部水管司,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