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范例6篇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范文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就业服务工作又有了新的要求,总书记在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作出了实现“新三化”的指示,即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工作目标。

“新三化”的核心观念,就是人本服务。要求我们在就业服务过程中,要正视人的存在,尊重人的权利,挖掘人的潜力,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作用,满足人的需求。在服务过程中做到胸怀爱心、待人热心、事事细心、处处贴心、将心比心,最大限度地使服务对象满意。

落实“新三化”要求,必须外树形象,内提素质。

劳动力资源管理科作为对外接待的一个窗口,是政府的代言人、百姓的知心人,服务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服务对象满意了说的是共产党好、政府好。反之,就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们从思想认识、思想观念上解决问题后,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它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技能素质和服务素质等综合素质。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明确的自我提高素质的方向、目标、途径和办法,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以适应形势的需要。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落实“新三化”要求,必须贴近群众,面向社会。

就业服务必须要树立“我在群众眼里,群众在我心中”的服务观念。就业服务不能单纯地待在办公室里、坐在服务窗口服务。走近街道社区、走近用工单位、走近就业困难对象,就能获取更多的劳动力资源的供给情况,把握更多服务对象的需求信息,是提高企业用工满足率、求职人员满意率和职介成功率的有效手段。就业服务不能仅依赖劳动部门一家,必须走“大就业”的道路:依靠社会团体、依靠企事业单位、依靠求职人员本身,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多方能量,广泛动员、整体推动,是取得就业服务成功的动力和保证。

落实“新三化”要求,必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新发展理念范文2

几年来,朝鲜民族艺术馆积极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和民族政策,明确民族艺术馆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定位,坚持正确的办馆方向,为丰富全市朝鲜族群众文化生活,推动牡丹江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积极组织开展了全市朝鲜族老年人文艺汇演,全市朝鲜族中小学文艺调演,全市幼儿文艺大赛等系列活动;在争创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方面,连续举办七届全市青少年“三独”比赛,举办两届全国朝鲜族民俗打击乐邀请赛等;在对外民间文化交流方面,和韩国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广泛进行文化艺术交流,联合举办了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并引进了110多套民俗打击乐器;在参加各种赛事方面,两次组团参加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参加漠河举办的全国北方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并取得好成绩,提高了牡丹江对外知名度。另外,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争取各方面资金投入,改善了朝鲜民族艺术馆文化活动阵地设施,增设了民族乐器、服装等文化设备,修建了朝鲜民族文化广场等,为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打下基础。目前,朝鲜民族艺术馆的社会地位和公益文化活动中作用明显提高。

一、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

文化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群众艺术馆发展理念。群众艺术馆要担负起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历史新任务,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首先,要把单一的“群众文化”思想转变为全面的公共文化新观念。在政府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的新形势下,我们群众艺术馆应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新领域。由封闭型、单一型办馆思路向开放型、复合型转变,由过去的群众文化思想转变为公共文化的大文化观念,建设与文化科学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服务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新型的艺术馆。其次,“大众娱乐”为主向“公共教育”为主转变。在艺术馆工作层面上要从过去满足群众“唱歌跳舞”的普通要求,向社会文化、公众教育等多元空间方向发展。在城市社区运用各种文化艺术手段开展宣传民族政策、普及先进文化、传授科技知识等活动,在农村开展农业科技、社会公德、民间艺术等普及活动。如:举办各类法制讲座、文化论坛、科技讲座等社会教育学习班,也要开展婚姻家庭、健康知识、技能培训、老年娱乐等大众教育活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群众的新型文化需求。再次,单靠政府投入办公益文化思想转变为发动社会力量办公益文化的思想。公益性文化服务引入市场运行机制,靠社会力量办文化是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型公益文化投入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但面临目前政府对公共文化领域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我们群众艺术馆,采取群众文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发动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活动,达到政府和公众都能够满意的社会效果。市场化运作,既解决经费不足问题,又激活艺术馆活力,能够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效果,不断提高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水平了。

新发展理念范文3

【关键词】 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

一、创新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从国际经验看,一个经济体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经济减速换挡过程。以日本、韩国为例,都经历了一个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转变过程,日本的拐点发生在1969年前后,韩国的拐点发生在1988年前后。如果以这两个年份为界,前10年和后10年的速度大概是从10%降到6%―7%,日本的增长速度由前10年的10.4%下降到后10年的6.3%,韩国由前十年的10%下降到后10年的7.6%。中国经济正进入降速换挡期。

现在宏观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引擎出了问题?过去30年拉动中国的几乎重要的引擎都出问题了。过去30年,我国外贸出口持续高增长,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增长率最高时达到40%以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出现了持续下降,2014年外贸出口仅增长4.9%,2015年是-1.8 %。以前依靠出口导向的增长占到中国GDP的三分之一。但是在今天,我们的出口增长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已经接近于负效应,副作用,负数。中国经济的体量在不断增长,而世界市场将难以支撑中国出口的持续增长。

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率持续下降。我国劳动成本已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月人均500、600多元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元甚至更高。我们已经不能再依靠千军万马拼中国的价格了?我国每年的新增劳动力在逐年减少。

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一架马车就是投资。投资是中国经济的风向表,投资往下走,中国经济一定往下走,相关性非常大。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冷暖的情雨表。房地产好,经济好。房地产差,经济差。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入到血液里,指标都和房地产有关系。房地产已经进入了下一个周期的角色,不是再次拉动中国经济,而是避免不拖后腿就行。房地产转折点不是价格,新的周期是指,从极度短缺转为极度过剩。可能唯一的亮点就是基建投资,除了基建之外剩下的动力基本都熄火了。中国经济在巨变,过去30年高速增长不可复制,增长动力、方式,都和过去不一样,下一个30年有新的玩法,不管愿不愿意,创新是唯一的选择。山穷水复疑无路,只有创新这一条路。

二、创新驱动是有效解决经济与人口、环境、资源矛盾的根本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在我国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一方面是人口红利消失,另一方面又是老龄化迅速推进,这次五中全会把创新放在第一位,其实有两个含义,一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第二在人口老龄化情况下创新变得更加突出。

小时候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中国地大物博”,实际上“地大物并不博”。我国耕地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3。 中国可利用草地约33.6亿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占有量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森林面积仅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荒漠化土地267.4平方公里,占27.9%,且每年新增1万多平方公里。18个省471个县,近4亿人口处于荒漠化威胁之中。城市地下水污染50%,32个特大城市71个水源地中,有30个达不到2类水饮用水标准。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世界第一,排放量1927万吨。烟尘排放量1013万吨,工业粉尘941万吨。长时间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了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达6亿。

我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4.3倍,加拿大的3.29倍,英国的5.3倍,意大利的8.65倍,法国的7.67倍,德国的7.67倍,日本的11.5倍。中国也不能再依靠大量的能源投入来支撑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如果我们的经济仍然以原来的速度快速攀升的话,如果我们的能源不能够相应的攀升?我们只有两条路选择,一个是节能减排,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另外一个方面是什么?要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下工夫。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赢得发展机遇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迈克尔・波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提出国家竞争力发展的四个阶段: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财富驱动。过度依赖资源消耗或依赖高储蓄、高投资固然可以获得快速增长,但如果不及时转型为创新驱动,则这种增长可能因为缺乏技术进步的支撑而走向发展的终结,出现“中等收入陷阱”。一个国家能否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民族创新能力。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缺乏技术创新引发投资效率低下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制度建设不合理是我国发展中遇到的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权钱交易、市场化程度不足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最终驱动力。

按照经济学的增长原理来讲,如果一个经济增长只有劳动力、土地、资本这些要素的推动,它的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经济规模效益的递减,要解决这个规模效益的递减问题,就必须给经济增长投入一种内生的要素,就是刚才我们谈到的科学技术、人力资本等等这些软要素。十提出的关于提高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在经济学界把它叫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也就是我们要提高土地劳动力这些要素的利用率。提高它的全要素利用率就必须增加科技创新的投资。这也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为什么要推动创新的根本原因。所以说现在我们面临着由现在的经济总量大国必须转向科技创新大国的重任。

熊彼特当年判断,每隔五十年六十年,会有一个技术的变革,从过去的纺织技术革命到后来的钢铁技术革命,再到后来的电力化工革命,到后来有的石油化工的电子革命,到现在的比如数字网络的互联网革命,每隔五六十年,就会有一个技术的长周期变化。过去好多西方国家领头这种变迁,从英国到德国到美国,还有日本,每一个都会有些独特创新的模式,或者有些自己独特的技术创新。像德国当年的崛起是靠化工领域的创新,美国是靠汽车,靠IT,靠生物,靠互联网,日本是靠精益生产。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遇到发展的一系列困难,经济现在下行压力大最根本的问题是创新不够。应对这些困难,只能靠创新。创新是中国经济唯一的选择! 能不能做好创新,这不仅仅是一个科技问题,更多的是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问题。科斯说,中国缺少思想市场,他说到了问题的要害。创造一个更多人自由讨论、参与的社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要有一个比较好的机制,引导和鼓励人们创新。过去这些问题被经济增长掩盖,经济增长比较容易,只要你投入资源,增加就业,就可以带来经济增长,现在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必须让人的潜能和创造性被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 魏全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EB/OL](2014-11-20)2016-01-28.

[2] 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

[3] 齐建国,王红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J].经济纵横,2015(3).

[4] 孙志鹏.中国经济新常态喜爱的创新驱动发展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

新发展理念范文4

今年6月5日至6月16日,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俞国行、徐志纯、葛圣平、李志雄、孙优贤、徐宏俊率领的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赴全省各地,对我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这次检查,既是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意识,推动各级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安全发展”理念的一次具体行动。

中央高层:目光聚焦“安全生产”

3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主题是“国外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和加强我国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主讲人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刘铁民研究员和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范维澄教授。

“十一五”规划纲要刚刚在十天前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获得通过,第一次中央集体学习便点题“安全生产”,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100分钟的时间不算长,但对于日理万机的领导人,可谓宝贵。按惯例,一般为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准备时间要半年以上,而这次从领导点题、中办发出通知到学习,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学习中,各位领导人非常认真,在有现成讲义的情况下,有的领导同志还密密麻麻做满了笔记。对此,作为主讲人之一的刘铁民研究员很是感慨:“中央领导同志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吃惊,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深切关心令人感动。”

这次学习会上,范维澄教授和刘铁民研究员所作的《国外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和加强我国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的讲解报告共分四部分。其中,范维澄教授负责讲解“国外安全生产现状和发展过程(当前世界安全生产概况,工业化进程中安全生产阶段性特征等)”和“国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法制、文化、科技、教育、经济、应急等各方面)”两部分;刘铁民研究员负责“我国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和现状(过程、现状、原因、有利条件,如何实现跨越等)”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基本国策、全民安全素质的培养、责任制的建立、科技创新、经济政策导向投入等)”两部分。

刘铁民研究员告诉采访的记者,中央领导人对安全生产的法制建设、包括监管机构设置等在内的体制建设、长效机制(如依靠经济政策、科技进步的力量防治安全事故)的建设等问题都十分关切,“这体现出领导人高瞻远瞩的综合考量”。

这一点,从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完全可以体会得到。他指出:“要坚持把实现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责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今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说法,“建设安全保障型社会”的提法还并不多见。而这正是这次政治局学习的一个关注点,这与之前提出的“安全发展”一脉相承。

“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安全发展”的概念首度出现在党的重要文件里。

“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安全生产指标首度出现。

“‘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在“十一五”规划纲要里,首次纳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两个综合反映安全生产状况的规划指标。

不仅如此,国家统计局在《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也首次将上述两个综合指标和“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和“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两个专项指标纳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

这些新提法的出现,标志着从“安全生产”到“安全发展”这一理念的变化。

“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刘铁民研究员认为,从“安全生产”到“安全发展”,这决不只是称谓、说法、概念的变化,这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义。“安全生产”只是一项具体的、事务性的工作,没有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发生直接联系,而“安全发展”则是一种理念,是对经济发展方式和路径的选择,将会以一个宏观的高度对“安全生产”工作起到统领作用。

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

从“带血的煤炭”,到化工厂爆炸和多起重大交通事故,再到水系河流的污染……“安全”不再仅仅局限于“生产”,它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这既是从中央、媒体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颁布实施安全生产法和一系列法律法规;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改革调整国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确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出台一系列经济政策,加大安全投入;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事故多发的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

尽管如此,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来自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统计表明,一是事故总量大。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717938起,死亡127089人。二是特大事故多。2001至2005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5起、一次死亡10至29人特大事故117起。2005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134起,比上年增加了3起,死亡人数增加了17%。其中煤矿58起,增加了34.9%,死亡人数上升66.6%。特别是发生了4起百人以上的矿难。三是职业危害严重。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农民工目前成为职业危害的主要受害群体。

一般认为,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快速增长的特定区间时,生产安全事故也相应地较快上升,并在一个时期内处于高位波动状态。学者们把这个阶段称为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

目前我国正处在人均GDP1000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加速推进,社会快速转型,经济粗放式快速持续增长,交通运输规模急剧扩大,政府安全监管滞后……这些都是造成事故伤亡人数增多、重特大事故频发、职业病趋于常见的原因。

依据世界银行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划分标准,有关机构选择4类、27个国家、14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安全生产除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关外,还与国家安全监管体制、安全法制建设、科技投入水平、安全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 “易发”并不必然等于事故高发、频发。

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应当具有持久和后续能力,既要以资源、环境能够承载为前提,也要建立在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安全状况不断改善的基础上,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损害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

正如所强调的:“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开展执法检查推动依法监管

“十五”时期,我省经济总量已突破万亿元大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其中突出一项就是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一是各类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损失严重;二是部分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频发,触目惊心;三是许多行业事故隐患严重,让人寝食难安。种种迹象表明,我省仍处于各类事故“易发期”所处的经济发展区间。

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适时将《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纳入今年的立法计划,并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意识,推动各级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具体来讲,这次执法检查要达到这样四个目的:

一是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通过检查,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是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通过检查,督促各地认真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案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三是进一步推动生产经营单位严格守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整改安全生产隐患,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地方性法规。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抓紧制定《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逐步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今年4月上旬,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对这次执法检查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在谈到这次执法检查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时,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荣宝说,这次执法检查的范围,主要是2005年以来我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情况。重点是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道路交通的安全情况。着重检查:一是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情况,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二是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以及预防和处理事故措施的落实情况;三是安全生产工作经费投入情况;四是各级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执法力度,特别是重大案件的查处情况。

叶荣宝说,今年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就是要从解决当前我省安全生产最紧迫、人民群众呼声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督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推进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发展理念范文5

关键词: 新课程 新理念 新实践 新发展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理解与把握课程改革精神实质,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如何切实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是影响改革成效的关键。课改的结果系于教师,因此,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改进与创新显得至关重要。

一、学习新理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1.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不但要把课堂自还给学生,还要引领学生演绎生命的精彩。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以“还学生以自主,还生命以本色”为教学理念,不断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课件不应替代传统的板书。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设计要科学实用,课件不应替代传统的板书,板书是教师教学思路的“存留”,是学生跟踪教师教学流程的“抓手”,是学生课后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故传统的板书设计至关重要。

3.树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评价观。

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把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控制在一堂课的“进度”中,判定一堂课是否高效的标准也不是看课堂秩序是否好、学生是否最后都掌握了某一个知识点,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活跃、是否在质疑在困惑、是否在思考在探究。

4.重视能力培养≠淡化双基。

越是新课程,新高考形势,越是重视基础,越是能力立意,越是落实基础,至今,高考重点考查的能力依然是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围绕主干知识点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做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通过多做多练多讲,逐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5.用教材教≠只教教材。

在教学中要努力钻研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和补充,避免死教教材。

二、实践新课程

1.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师之间要加强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以便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为此,我校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通过各年级集体备课,同课异构,采用公开课、示范课、联片教研活动等形式避免个人“孤军备战”,构建开放的、立体的互动平台。

2.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教学中,我将“切入点”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尝试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注意为学生创造结合个别差异、满足个体学习需要的教学环境。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作业,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在主动学习、探究,体验合作的基础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活历史,利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因材施教、分层提问,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我非常重视史料的编辑、筛选。在丰富的史料面前,要让学生的思维回到历史,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而使思维向多维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拓宽了思维视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5.重视教学反思。

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理论素养的提高,使专业引领更为厚重。为了使自身树立问题意识,每节课后我都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每堂课的得与失,按照“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过程开展教学案例研讨,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反思,在案例分析与反思中渗透与时俱进的课改理念,在反思中逐渐形成在研究状态下进行教学的职业生活方式。

三、寻求新发展

一线教师必须科学地认识与对待新课程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科学地认识与对待各种反思与批评,唯有如此,才不至于让课程改革迷失方向,才不至于陷入误区,才能稳步推进新课改,寻求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敏娟.幽默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2]张国团.关于高中历史课堂体现高效教学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6).

新发展理念范文6

今天学习了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容。通过学习,重点领会了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下面我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认识重要意义。习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主席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对于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为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真正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

二要认真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

在跟抓落实上下功夫。我们要切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抓落实,以更科学的方法和有力的举措促落实。完善抓落实工作机制,细化实化工作举措,以“严”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实”的干劲抓好发展任务,让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蔚然成风。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

下一篇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