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案范例6篇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范文1

关键词: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旅游形象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8)04―0113―04

一、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及测量

上世纪70年代初Mayo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后来的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界定。Gartner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由认知、感情、意动三部分组成。当旅游者进行实地游览时,他会对三部分进行验证和再评估。Alhemoud和Armstrong也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在实际旅游经历之前对某个目的地的一系列期望,这些期望是自发形成的。一个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先前持有的印象和在目的地实际遭遇的现实之间的差距,满意度至少影响到他在目的地的弹性消费决策。

而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是就公众(潜在和现实旅游者)对目的地现状、特征等的主观看法和态度倾向所开展的量化研究和调查。目的地形象测量是开展形象设计与推广前必经的步骤,测量结果则是实施推广策略的基本依据。同时,形象测量活动本身就是发动公共参与、加强社会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

形象测量方法基本可分为两类,“结构法”和“非结构法”。结构法的基本思路是选取一系列不同的评价因子,运用标准工具,构建评价模型,之后通过采集和处理被访者的评价,得到目的地的形象资料;后者则使用自由问卷记录被访者对目的地形象的描述。由于结构法具有可控性、直观性强、结论易于统计处理且便于比较等优点,因此许多学者采用结构法。但由于该方法对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能反映被访者个性特质,并且,“结构法”测量目的地形象的准确度主要取决于评价因子的选取数量和种类。但对于像目的地形象这样复杂多元的研究对象而言,仍难以反映旅游目的整体形象。

对于研究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性和整体形象来说,“非结构法”比“结构法”更柔性化和灵活,更能有效反映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Echtner和Ritchie设计了一个“非结构法”测量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的框架。即属性一整体链、功能一心理链、共同性一唯一性链3个连续链,指明了形象的内在维度。Echtner和Ritchie邀请六位不同学科专家参与讨论,并提出了用于测定目的地形象整体和唯一性的三个访谈式(0pen-ended),1 当您将某地视作旅游目的地时,脑中会浮现其何种形象和特征(功能整体部分)?2 您会如何描述在这个目的地旅行时您期望感受到的气氛(心理和整体部分)?3 请列出您认为某地所具有的独特的旅游吸引物(唯一性部分)。第一个问题用于引导被访者自由地描述目的地的总体形象,需要涉及目的地形象的功能特性,第二个问题是要抓住目的地形象的总体心理方面的特征,描述目的地的气氛,第三个问题用来判断被访者认为目的地的独特吸引之处。

二、研究对象、缘由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文将对江南三大名楼(即江西南昌市滕王阁、湖北武汉市黄鹤楼与湖南岳阳市岳阳楼)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寻找游客对它们感知的整体形象构成要素的差别及其这些要素的比重差别。

2 研究缘由

本文为什么要选择三者的整体形象来比较分析呢?首先,这三大名楼分别属于江西、湖南、湖北,都是中部省份且接壤。其次,此三者都是中国文化名楼,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恢弘的建筑风格,并传颂着精美绝伦的古代诗赋以及优美的传说故事。也就是说,这三大名楼地理位置接近,风格类似。那么三者相互之间是否存在很强的替代性或存在很强的竞争,这很值得研究。最后,这三者整体形象有何差异?如果存在差异,三者之间可以利用这些差异联合发展吗?

3 研究方法

本文将运用“非结构法”,采用Echtner和Ritchie研究框架,借鉴李蕾蕾(1999)、黄震方、李想、高宇轩(2002)和杨永德、白丽明、苏振(2007)等国内学者分析方法,根据调查和统计的可操作性和被访者易理解的原则,设计三个问题,分别就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对各自的游客进行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形式进行。

三、研究设计

1 问题设计

(1)您是如何获得关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的信息的? (只填一项你主要的信息获得渠道)

(2)在您未来过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旅游的时间里,当提及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您脑中会想到哪些美好的事物(包括与之相关的诗文、名人、传说和周边的环境等,可填多项),最后用描绘性的词概括对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及其相关事物的总体印象(可填多项)。

(3)您会用什么词来描述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给您的感受? (分为去之前的期望和去之后的感受,可填多项)。

2 调查对象

江南三大名楼蕴含丰厚的中国文化和地域文化底蕴,对于外国游客来说,他们对三者各自所蕴含文化的理解力不够,因而有可能严重影响对调查问题的理解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最终影响调查结论的科学性。因此,本文设定所有的调查对象都为国内游客。

3 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在是学生帮助下完成的,调查时间为2007年5月1-15日。调查分别在南昌市、武汉市、岳阳市进行。针对滕王阁的问卷调查,选择在滕王阁景区、南昌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馆三个地方向现实外地游客随机发放了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0份。针对黄鹤楼的形象调查,调查选择在黄鹤楼、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武汉长江大桥三个地方向现实外地游客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31份。针对岳阳楼的问卷调查,调查选择在君山、岳阳楼、南湖公园向现实外地游客发放了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8份。

四、研究结果分析及比较

1 关于三大名楼信息获取方式

三地游客对各自获得关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的信息方式作出了回答,尽管答案有近二十余种,但归纳回答最多的前三种,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游客关于三名楼信息获得的差异。表1是游客关于三名楼信息获取方式最多的前三种及在回答人数中的比例。

由表1看出,游客获得三名楼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学习关于它们的古代诗文。武汉市收回的931份问卷

中,有60%的游客选择是通过诗文获得黄鹤楼的信息;在岳阳市收回的948份问卷中,有71%的游客也认为是通过古诗文获得岳阳楼信息。那么三名楼同样流传着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文,为什么游客通过诗文获得滕王阁的信息比二者少很多呢?

在武汉和岳阳的许多游客在问卷上和访谈中反映古代诗文是他们获得景区信息的最初的最重要、影响最深刻的途径。如武汉的游客反映,唐代崔灏的《黄鹤楼》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学过,熟读过或背过。同样岳阳游客也反映,他们初中时就已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对岳阳楼充满了憧憬、美的遐想及神秘感。尽管王勃的《滕王阁序》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但由于没有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游客通过学习诗文而获得滕王阁信息的比例大大少于其他二者。在960份问卷中只有20%的游客是通过诗文初步了解的。但游客反映,他们阅读的《滕王阁序》不是在中小学课本上,而是其他书上,或一些古诗词选上。由此可知,游客通过诗文初步了解滕王阁的比例比其他二者少的原因在于有关诗文没有选人中小学课本中。

中小学阶段是每个人都必经的学习阶段,某些关于景区的诗文可以给人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为景区扩大影响,传递信息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2 关于与三大名楼相关的美好事物

经过对三地收回的960、931、948份有效问卷的整理,筛选出游客对问题(2)的回答情况。表2归纳了问卷中游客回答次数占问卷有效数比例最大的前2至3位的回答结果。

由表2中的“人物类”对比可知,尽管游客对滕王阁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感知较多,但较分散,而黄鹤楼和岳阳楼的回答结果较集中。说明在游客的感知中,滕王阁作为文化名楼与文化名人的融合度紧密性比其他两个名楼有一定差距。另外,从滕王阁和岳阳楼的人物类调查发现,相当大比重的游客还填了与滕王阁和岳阳楼不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如滕王阁调查中,游客填了欧阳修、朱熹,岳阳楼调查中游客填了。而这些名人与名楼并没有多大的直接联系。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游客之所以填写名楼不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是因为这些文化名人和名楼属同一地域,游客无意识中把他们联系起来,这些也成为他们驱动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

由“历史事件类”对比可知,尽管岳阳也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屈原投江等历史事件,但从游客的答题来看其影响力和传播力还是不如省会城市南昌和武汉。南昌起义(回答比例占95.53%)、武昌起义(回答比例占71.06%)是近代史上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绝大多数游客对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都了解,回答结果的比例很高。而岳阳楼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较少(回答屈原投江比例仅为6.03%)。历史事件虽然也不与各名楼有直接联系,但它们可以增强和改善旅游景点的整体形象,影响游客的旅游决策。由于近现代史上南昌、武汉均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尽管这些历史事件并不与三大名楼有直接的关系,但游客来游览名楼的同时,可以感受该城市的历史文化。

心理学认为,旅游者旅游的目的往往是出于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如果一个景点所在地相关景点多且吸引力强,有聚集效应,游客可以游览周边的一些景点,增加旅游满足感。由“相关景点”比较可知。在针对滕王阁的调查中,绝大多数游客回答庐山和景德镇是滕王阁的相关景点,占比例相当大。而实际上,庐山、景德镇根本不在南昌,离南昌还有三四个小时的车程,然而这事实上成为游客感知滕王阁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游客对黄鹤楼回答尽管较集中,但较单一。岳阳楼的相关景点有两个,游客回答的比重远比庐山和景德镇小,因为它们早已驰名中外。

由游客对各名楼的“总体印象”可知,影响游客对各名楼的总体形象的感知,不仅是各名楼本身,而且名楼所在城市、甚至省份的整体形象也成为影响各名楼整体形象的重要因素。如游客在评价滕王阁中,就对南昌和江西省的总体形象的评价“经济较落后(40.13%)、保守(30.55%)、生态好(23.56%)”融入到对滕王阁的整体形象中。在评价黄鹤楼中,把评价武汉的情况“中部重要城市(35.08%)、潜力大(46.63%)、交通要道(48.09%)”融入到了评价黄鹤楼的整体形象中。同样,岳阳楼也是如此。可见地方环境和地方总体形象对各名楼整体形象的影响相当重要。

3 游客对三大名楼的描述评价

问卷设置的游客对三大名楼的评价分为事先评价和事后评价。事先即游客在旅游之前的旅游目标,即对该景区的期望与想象。期望越好,越能驱动潜在旅游者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事后即游客在游览后对景区作出的评价,游览后感受越好,景区越能赢得游客回头,并且该游客还有可能成为影响其他潜在旅游者旅游决策的重要参照群体。经过整理游客对问题(3)回答结果,把类似的回答进行归类。最后回答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看出,游客在旅游之前,对各名楼期望都是不同的。游客对滕王阁的期望主要在体验王勃描写的江南诗境的期望(51.36%),对黄鹤楼的期望集中在体验怀古和登高望远的古风上,对岳阳楼的期望集中在体验古人对国家社稷命运的情怀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这说明它们之间有历史文化名楼的类似性,但还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从游览之后的感受情况看,三地游客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对于文化类的景点,游客很看重文化内涵。滕王阁和黄鹤楼能给游客体验到独特的地方文化,二者分别有“有江西地方文化特色(41.69%)和楚文化浓厚(58.69%)”。而岳阳楼能向游客传达范仲淹文章中的情怀和心境,却在传达湖南地方文化方面比前两者弱。另外,游客对景区周边项目很看重,而滕王阁周边相关联的景点较少,景区项目较单调。

4 调查结论

第一,从问题(3)回答结果分析来看,江南三大名楼都是历史文化名楼,表面看来类似于替代品,但它们各自蕴含的文化内涵不同,游客对它们各自的旅游期望是不同的,是有差异的。因此三者可以在文化挖掘、品牌塑造上进一步提炼,突出相互之间的差异性,避免相互竞争,并力争联合。

第二,从问题(1)回答结果和分析来看,对于类似于历史文化类的景点,采用文化教育或文化媒体渠道推广的效果可能比现代商业化推广方式更好。

第三,从问题(2)的回答结果和分析来看,三地游客对各名楼的感知不是孤单地建立在该楼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以该名楼为中心,其他相关景区、历史事件、文化和区域环境等构成的综合体系基础上。

五、启示

1 建立江南三大名楼的整体联动机制

江南三大名楼都是历史文化名楼,但各楼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差异极大,并存在相互竞争,因此三方可建立联合发展机制。联合机制可采取三种方式:

第一,三方联合推广黄鹤楼一岳阳楼一滕王阁精品线路。

第二,三大名楼间建立一票制体系。滕王阁可以与岳阳楼、黄鹤楼、蓬莱阁等著名阁楼中的一个或多个景区组成一票制。凭票可以在一年内游览。这可使江南三大名楼从孤立走向联合发展。

第三,要实现联合推广精品线或建立一票制体系,三方可以在充分信任、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三方相互结算体系。这个结算体系应该明晰各方权益关系,可操作性强。

2 通过文化教育渠道进一步加强江南三大名楼的推广和品牌塑造

目前关于黄鹤楼和岳阳楼的代表性诗词已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这使每个中国人自小就对黄鹤楼和岳阳楼品牌具有深刻印象。这对于它们的品牌推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相反,关于滕王阁的经典名篇《滕王阁序》没有选入中小学教材,其品牌影响力远不如前者。

滕王阁序教案范文2

立雪书院的“立雪”出自宋游酢与杨时尊师的“程门立雪”典故。书院虽比不上于山南麓的鳌峰书院、城门林浦的濂江书院那样历史厚重,但却是游嘉瑞先生于上世纪90年代私人出资一百多万元创建而成。据了解,清末时期,游嘉瑞的祖父辈举家迁往永泰山区定居,出于对养育之地的眷念,更为了传承经典文化,游嘉瑞在退休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办书院的工作中。不久,这座年轻而又极富内涵的人文书院由此诞生。

进入书院步入牌楼,展现在广场地面上的是一个方圆的图案。意为“方圆成规矩者,读书做人,方就是方,圆就是圆也,要方方圆圆堂堂正正做人”。环顾书院,建筑别具一格,古色古香,“游山川艺术馆”、“尺一楼”、“立雪堂”、“笋香斋”、“千石印室”、“士砚斋”、“永阳馆”、“立雪碑林”等多个展馆和景点因势造型,错落有致。院内收藏近万件古今展品,跨越历史数千年。

书院的主楼“游山川艺术馆”矗立于院落中央,馆名由朱熹后代、全国政协常委、地质学家朱训题写。书院前的耕读亭也值得留意,此亭是用一整块六吨重的大石头琢成。亭顶一片瓦,亭中有一石桌,实为石砚,砚堂中的两个脚印寓尊师重教、程门立雪之意,砚池井形代表田地,心字嵌在其间,旨在脚踏实地用心研读。

此外,立雪书院中令人震撼的当属“立雪碑林”,屹立于书院的后山。一座座石碑沿山势傲然挺立,气势磅礴。精湛诗文,名家风范,令人目不暇接。立雪碑林,浸染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市领导人、九九中国百杰书法家的文墨风采。汇聚有程门立雪、尊师重教的警句格言。

碑林中共有书画名家的题刻两百多件。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失而复得的宋代五大草圣游酢的狂草,游嘉瑞先生的《苦笋颂》、《石竹叙》碑刻等。尤为值得欣赏的还有这数十位中央领导人的题刻,风格迥异,意味深远。

“让人非我弱,得志莫逞强”;“积学储宝,止于至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当我们漫步碑林,时而清风拂面,松香扑鼻;时而可以听见乌叫虫鸣,生趣盎然。轻轻抚摩石壁,感触自然与文化的交融,历史与时空的对话……举目远眺,群山环抱,延绵起伏,视野无限开阔。

除了风景秀丽,浓缩了永泰县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发展变迁外,目前书院还被评为福州市与永泰县德育基地、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福州优秀旅游景区、红色文化旅游景点,成为福建省研究、培训书画艺术、文物收藏以及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

滕王阁序教案范文3

1. 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奇才少年”――王勃。

2. “奇才”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这儿对“奇”字有3种解释:(媒体映示)(1)出人意料的;(2)惊异;(3)杰出的。看看应选哪一种?“奇才”就是杰出的人才。

3. “都督”:“督”字习惯上念轻声“du”,古代的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一位少年竟然得到都督这样的夸赞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

预设一:从“都督的表现”看出王勃是奇才。

(1) (出示: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王勃写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精彩万代传,如果你能有节奏地读好,就更有意味了。(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 谁能用表演的方式来解释“拍案叫绝”的意思?师提问学生:阎都督,你为什么要拍案叫绝?友情提醒:你能注意到这里的两个“!”,那一定能再现当时的情景。

(3) 王勃让都督从生气到很欣赏,靠的是自己的才气。可见他的确是一位――“奇才!真是奇才!”

预设二 :从“构思”过程看出王勃是奇才。

(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底好在哪里呢?请大家看看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描写了上述内容。(指名读)

(2) 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江上的秋景真迷人啊, 。)(结合《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想象)

(3) 我感受到了,在你的心中澎湃着一股激情,你真想亲眼见一见这美景,是吧?请你深情地读一读,让我们再好好地欣赏一下。

(4) 烟波浩淼,一碧千里,多么美的景色,怎么看也看不够。轻轻地读,把它深深地藏在心间,细细地去回味。

(5) 这不正是王勃笔下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吗?

(6) 知道什么是“落霞”与“孤鹜”吗?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落霞”就是“落日的余晖与灿烂的云霞”;“孤鹜”是一只野鸭)不用查字词典,用联系上文的方式就能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7) 此刻,你就是王勃,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找找那独特的美,读读文看看图 ,落日洒下余晖,映得天空五彩缤纷。野鸭披着余晖,缓缓飞翔在那广阔的天空;云霞灿烂无比,飘得轻轻悠悠,那么柔美。

(8) 这样的美是宁静之美、悠闲之美,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美。把这样的感受带入到你的朗读中。

(9) 这样的景致王勃用了七个字就完美呈现了出来――落霞与孤鹜齐飞。

(10) 平常的晚霞、一只野鸭、天空、江水,在王勃的眼里是何等的诗情画意,让我们一起重温!(配乐读)

(11) 就是这14个字把一幅生命力极强、动态的画面写出来了,只有奇才才能做到。 我们忍不住要再次夸赞他――“奇才!真是奇才!”

预设三:从王勃的“胸有成竹”看出他是奇才。

(1) 同学们,这美景让王勃目不转睛地看,情不自禁地构思,大有不吐不快的激情。(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在《补充阅读》中有一个典故,我们快速阅读一下。

(2) 文同画竹之前心中有“竹”,后来用来形容做事前心中已有了十分的把握。一位歌唱家上台之前的“竹”是――(歌);老师走进教室之前的“竹”是――(教案);那么王勃写诗之前的“竹”为何物?(诗句)谁来胸有成竹地读一读?

(3) 是啊,王勃自信但不轻狂,沉着中包含着谦虚,真是一位难得的奇才!

预设四:从“王勃的写作速度”看出王勃是奇才。

(1) 王勃的这篇《腾王阁序》全文九百多字,王勃用了多长时间写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 “文思如泉”――用拆字法来理解词语意思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笔走如飞”――写作速度非常快,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3) 读到这里,你的心中会有一种怎样的情感油然而生?《滕王阁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在短短的时间内,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我们忍不住也来一次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二、 课堂小结

滕王阁序教案范文4

丰宁满族剪纸:永不凋谢的塞外山花

丰宁剪纸是一项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手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就已在县内广为流传,至光绪初年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丰宁剪纸风格细腻独特,取材十分广泛,内容除传统的花鸟、年年有“鱼”、胖娃娃以外,如今又增加了避暑山庄、外八庙等当地著名景致,以及以中国古典名著等为主题的剪纸内容,并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象征、夸张等艺术手法,乡土气息浓厚。

丰宁剪纸分刻、剪两种,用于室内装饰和欣赏珍藏。其窗花由于象征喜庆,用于春节装饰,倍受群众喜爱。其艺术特色是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艺术形式以线为主、面为辅,富于变化,玲珑剔透,曲线流畅。内容多以花鸟虫鱼、民间传说、戏剧人物为主,既可点染,也可单色,造型稚朴,雅俗共赏。有的还借助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创意更为新颖。近年来在传统手法上进行改革更新,造型趋向立体直观,格调追求豪放形象,把丰宁剪纸的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层次,销量每年近千万件,其中大量作品远销海外,年创汇数百万元。凤山、大阁两镇已发展专业作坊数百处,经营窗花的艺人多达千余名。

滕氏布糊画:绸缎绫绢的艺术狂欢

滕氏布糊画是集绘画、雕塑、刺绣、裱糊等传统工艺为一体的立体画,是承德丰宁县特色手工艺品,它从创建到如今也不过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但这小小的手工艺品如今已经成为承德一项民族文化手工艺产业。

滕氏布糊画是丰宁著名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滕腾老先生在退休后发明的一种新画种。在中国传统画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民间剪纸、刺绣、雕塑等的创作技法,用材以绸缎绫绢、金丝银线为主料,辅以珠花、首饰、丝绒、海绵、木料、纸板等上百种材料,集刻、剪、编、结、绣、叠、绘、染、镶嵌、掐丝、滚边、粘糊、裱褙、装饰等诸多工艺之大成,一画作成,须经9道手工工序精工细作,简者三五方圆巧拼而就,繁者则以上万块材料组成。作品内容以人物花鸟、亭台楼榭为主,因为以布成画,所以作品相比普通画作多了几分立体,画中人物形象情态可掬,楼阁线条清晰多变,作品既有油画透视之效果,也不失国画之瑰丽韵味。

滕氏布糊画目前有4大类百余个品种的高档艺术品和装饰品,拥有了自己的加工工厂,还跟中国残联合作,让很多的残疾人在布糊画的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才干。布糊画形式既有平面浮雕效果的,也有立体圆锥式的,可悬、可放、可挂、可立,是点缀居室、布置厅堂的绝佳工艺品。滕氏布糊画作品曾获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最佳奖”,入选“中华百绝”“华夏一奇”。1995年滕氏在北京怀柔开办的“龙腾民间艺术公司”被确定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的六个参观点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还特为滕氏布糊画设了展室。其产品多为美、日、港、澳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爱好者所收藏,并多次参展,屡获殊荣。2003年7月,滕腾先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隆化宫廷刺绣:富贵精美的宫廷艺术

隆化宫廷刺绣以材质华贵而著称,一般选用最好的绸缎为面料,而绣线除了以蚕丝所制成的绒线外,还以黄金、白银锤箔,捻成金、银线大量使用于服饰绣品中。其手法先用金银线盘成花纹,然后用色线绣固在纺织平面上,这种用金银线绣出的龙、凤等图案又叫“盘金”,在中国绣品中独一无二,尽显皇族气派,充分体现了宫廷刺绣富贵精美的艺术特色。

王国荣为隆化县西阿超乡人,1984年起开始学习、研究宫廷刺绣技艺,个人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类奖项。1991年开办刺绣厂,吸收30多名下岗职工从事传统手工刺绣工作。刺绣厂现与北京玫瑰坊时装定制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为社会名流、影视明星、企业精英等定制高档服装。近年来,王国荣对刺绣技术不断改进和更新,全身心致力于民间手工刺绣这门古老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

郑氏砂艺:民间工艺走向世界舞台

郑氏砂艺历史悠久,晚清秀才郑克祥在游学中学得撒砂制画技艺,深得皇家喜欢和收藏。由于战乱和10年“”,郑氏砂艺几近失传。其第五代嫡孙郑铁军2001年重振祖业,组建郑氏砂艺研究所,2010年成立了郑氏砂艺有限公司。

郑氏金银丝砂画,采用金银丝内填珐琅前期工艺,全部都是纯手工操作。先用金属丝镶嵌图案的轮廓,然后以天然彩砂填充颜色,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这种砂画做工精细、线条流畅、画面平整光滑、色彩靓丽、古朴典雅、且不褪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收藏价值,是居家装饰、开业盛典、馈赠亲友的高雅礼品。

该产品多次参加部级博览会。2011年4月,经中外旅游文化协会考评入选首届《中国创意旅游先锋榜·中国十大最具文化创意旅游纪念品》。2011年6月,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0月,在第五届国际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荣获“最具文创推广奖”。目前产品已远销美国、韩国、蒙古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既有油画的透视效果,也不失国画瑰丽韵味的滕氏布糊画。

王国荣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宫廷刺绣技艺,其刺绣作品图案秀丽、针法灵活、绣工精巧、形象逼真。

郑氏砂艺主要产品有:京剧脸谱系列、十二生肖系列、山水字画系列、庆典牌匾系列、承德风光系列、杨柳青年画系列、青花瓷画系列及活性炭画系列等上百种作品。

承德拥有丰富的、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列入世界“非遗”名录的1项,国家“非遗”名录的7项,省级“非遗”名录的34项,市级“非遗”名录的98项。这些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遗项目,蕴含着承德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是承德人民长期以来创作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

滕王阁序教案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恰当应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从实践的结果来看,把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课堂,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教育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来说,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课堂显得十分重要。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误区

新课改要求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深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广泛,学习内容和方式更加多元化。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误区:1.多媒体喧宾夺主,使解读文本、品味语言的语文课异化为图片欣赏课;2.阅读教学以多媒体课件预设教学过程,动态教学过程异化为固定程序的播放;3.人机对话取代师生情感交流,激情迸射的人文课堂异化为以电脑为本的课堂。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前提应当是学生,主体应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舍本逐末,而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要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催化剂而非反应剂,既能有助于达到预期的课程教学目标又不影响学生对课程本质的理解,因而信息技术在使用时应做到“恰当运用,点化课堂,提升效率”。

1.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人的学习行为是外部刺激与认知内部心理互相作用的结果,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首先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利用直观的外部刺激,如生动鲜艳、声像一体的画面,动静结合、色彩变换的图像文字,使书中的知识变得栩栩如生。

如在高中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荷塘月色》、《再别康桥》、《世界最美的坟墓》、《断臂的维纳斯》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缺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局部运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并不能很容易地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则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是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能不有所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能不有所增加呢?如教学《滕王阁序》,学生预习全文后,会感到文字很生疏,不能感受其美,这时播放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在滕王阁录制的现场配乐朗诵,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从视觉、听觉上引起审美的兴奋,获得审美的愉悦,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去背诵体悟;也可用于加深学生理解,在涵咏文字后再播放。

2.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许多优秀篇目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刻,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生活阅历、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不足,对其描绘的时代背景、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生疏。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用具的特殊功能,就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用生动活泼的视觉语言、文字、音像使之具体化、实物化;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增强语文的理解能力,感受语文饱含的生命之美。

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像“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等语言优美形象。“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个比喻句写得形象、新颖。古有“眉似青山,眼若秋水”之语,作者在这里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更是独特新颖。在细细品味语言文字之后,再出现相关画面或动画,使语言文字的描述变得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让一些不能很好地再现画面的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让那些已理解句子含义的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学生们倾听着优美的课文朗读,伴着舒缓的音乐,欣赏着一幅幅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画,感悟着这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总之,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愉悦中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3.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形式下的语文教学是有别于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笔者把整合的切入点定义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利用网络资源共享,让学生自主地收集、整合、共享信息,实现对古典小说的合作解读;以网络论坛的方式实现合作学习,探究经典人物;以视频素材、音乐素材、图片素材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点。

在新课程标准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指引下,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将信息技术和《红楼梦》教学整合,在课前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搜集资料,并精选有针对性的参考资料链接在教学网页上,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去攫取有效信息。而不再是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其方便的检索功能更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了语文教学的知识含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本案例中还提供了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刺激,构造了一个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性学习环境。在学习中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能动性和探究性,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古典小说常识;在个性化的分角色朗读中体会人物性格、体味古典小说的魅力;在大胆自由的讨论中把握人物形象;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学生的主体角色得到充分体现,学习方式也有了极大的转变。

4.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学习容量

从课堂效率来看,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益。多媒体技术集声、文、图于一体,它使知识容量增大,更具吸引力,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获取较多的知识信息,对知识的掌握更清晰、全面、深刻,能更充分地调动各种感观系统,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学生的知识面被拓展,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多媒体带来发展的内驱力,使学生原有的认知手段被拓宽,文本、媒体、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也在持续不断地进行,课程的丰富性得以发展和生成。如讲授传统篇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有关文本的知识,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了语文教学的知识含量;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有关节选,学生津津有味地看“电视”,热火朝天地谈感受,贾雨村的忘恩负义、门子的阴险狡诈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讲完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容量,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恰当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点化课堂,辅助教学,一改传统的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我所用。并以其充足的信息量和知识源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J].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5(4).

滕王阁序教案范文6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108-01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体现,高中语文的人文教育主要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丧失了人文精神的教育,为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讲究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而人文教育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领悟文字中表达的精神,从而提升和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

一、人文教育的含义

1.让学生感受作品的人文思想和时代内涵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发展变迁中,流传着数不清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拥有极好的文采,更为主要的是饱含着深沉的情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比如我们读白居易的《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通过描写琵琶女超高的演技和凄惨的身世,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被贬到江州的悲戚之情。比如当我们读李清照的《声声慢》的时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读着读着,仿佛也能感受着作者的愁绪。

2.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

知识改变命运,阅读改变人生。事实上,人文教育不是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而应该培养学生一种阅读的习惯,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将阅读融入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常常会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同时教师也会对一些名著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通过名著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身上具有一些学习的品格。他们身上具有一些常人所不具备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3.学生性格的培养

关注人文性可以让学生学会善待生命、关注自我。近年来,各种中学生漠视自己生命、校园暴力事件屡有发生,之所以这些花季少年不珍惜、重视自己的生命,与学校严重缺乏生命教育有关,他们缺乏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当前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不管男女都寄托了父母美好的希望,孩子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源泉。高中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教材去解读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学着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和思考人生,也让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父母、关心家庭,有理想、有自己的人生追求。

二、高中语文的人文教育的实施

1.深度挖掘教材的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只把语文学科当成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应该更加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教育。现在的语文教材选编往往更加注重文章的典型性,淡化了文章的工具性,更为强调文章的情感、审美、人文的性质,高中语文教学也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因此,在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上,都应当始终贯穿弘扬人文精神之特征,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地发挥其个性,最大限度地营造精神自由的空间,激发出创新之能力。

2.教学设计强调人文教育

确立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不只是对教师的要求,学生自身也应有所努力,学生学习应具有主动性,表现为一丝不苟、认真勤奋、实事求是、积极思考,要做学习的主人。教学设计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只有在学生自己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人文精神,才会是自己个人的感悟,而不是教师给学生的标准答案。在高中语文的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古代或者近代的文学作品,学生在阅读学习的时候,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精髓。阅读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返璞归真,是对古代文明思想的一种升华。

以教学王勃的《滕王阁序》为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首先可以带着学生熟悉文章的结构,远近、色彩、虚实的变换,然后带着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感受王勃当看到滕王阁一派繁荣的景象以及宴会的盛况,用来抒发自己“无路请缨”的感慨。

三、总结

人文教育的有效实施,首先需要改变一些教师对于语文学科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中,应该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更加强调人文教育。通过教材和课外的教(下转第111页)(上接第108页)学内容相结合的形式,着重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和高尚情操的建设,使得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当学生面对人生挫折的时候,强大的内心能够帮助他们完成人生的蜕变,在成长中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曹耀清.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现代阅读,2012(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