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全文范例6篇

滕王阁序全文范文1

1、“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阁序》。

2、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3、《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唐) 代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来源:文章屋网 )

滕王阁序全文范文2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所记述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两次文人盛大集会。前者写的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后者是因滕王阁重修竣工而举行的一次庆典集会,是唐高宗时的事情。当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了滕王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此地,也参加了盛会。古代文人集会喜欢饮酒赋诗,两次集会文人们都写下了一些诗作,结集后分别由王羲之和王勃写了序文。两文在写景、叙事、抒情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本文想就此做些赏析。

优美的自然风光

阅读《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让人赏心悦目的是文中的景物描写。如兰亭集会,“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多美的集会地点。能置身胜境,饱览美景,确实不失为人生的一大乐趣。文友们在这“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里相聚,心情之愉快可想而知。而屹立在鄱阳湖畔、赣水之滨的滕王阁更是让人神往,不说那“星分翼軫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的繁华鼎盛,让人羡慕和向往,就是那“落霞和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湖光山色,就令人流连忘返。

高雅的文人情趣

兰亭集会,千古美谈,成为后世文人雅士所喜爱和向往活动。这次盛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的都是当时的名士,可见其盛大隆重。集会里除了做“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之外,文人们还聚在一起“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一起“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尽情地“游目骋怀”、“放浪形骸”,尽享“视听之娱”。这就是文人的情趣,高尚而优雅,难怪后世的文人纷纷效仿,以为人生的一大乐事。王勃参加的这次滕王阁竣工盛宴也是“胜友如云”,“高朋满座”,与会“宾主尽东南之美”,他们登阁赏景,饮酒赋诗,“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尽显文人风采。

多愁善感的文人情怀

自古失意文人就有迁客骚人之说,多愁善感是文人的一大特点。《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两文都抒发了作者不同的人生感慨。《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在文中借题发挥,抒发了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他认为人生短暂,“俯仰一世”。为了保全生命,有人选择谈玄说道,有人选择归隐山林,放浪形骸。虽然人与人之间生活方式、爱好不同,但都陶醉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然而,人感到快乐的事情“俯仰之间,以为陈迹”,人也会“情随事迁”,也会“终期以尽”。因此作者也像古人一样,感慨“死生亦大”矣,不由悲从中来。

《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在文中通过写宴会的盛况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说自己地位低下,只是一介书生,虽有投笔从戎、请缨报国的志愿,却报国无门。在文中他与古人相比,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感到愤懑悲凉,让那些“失路之人”为之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毕竟作者还年轻,还希望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两文的作者及其它

滕王阁序全文范文3

阆中,是一座神奇的风水古城,素有“风水宝地,阆苑仙境”之称。这里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历史与自然留下的丰富馈赠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远在2300年前,这里就是巴子国的国都,钟灵毓秀,代多闻达。滥觞于这片土地上的多彩文化闪烁着史诗般灿烂光华,为巴蜀的秀美山水抹上了绚丽的色彩。其风水文化观光地的城市定位不无道理。

触摸风水古城的年轮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历史,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年轮。历史自有史书记载,而年轮则不仅是史书上的抽象的数据,还应该体现出一座城市的丰富内涵,包括它的古迹、名胜、遗址、故居、老街、旧巷……

阆中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其他三城为徽州、平遥和丽江)。自战国时的公元前330年巴国从江州(重庆)迁阆中建立巴子国,这里就是巴蜀大地上的军事要冲,经贸中心。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风云里,它吞吐万象,沉淀下来的深厚的历史底蕴,形成了烛照千秋的独特历史文化品格。

首先,从古城对面的东山上鸟瞰阆中,果然是依“三面江光抱城廊”的迂回水势而建,其山、水、城组合的布局、规划、设计、营造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次看街道设计,总体成棋盘布局,按风水学“天心十道”喻意:中天楼为坐标轴心,十字大街为主干,并向四面辐射,南向为正,居中为尊(官署、衙门在城中心)。居民住区呈品字、多字群落。古城总体方位历经两千年而不变。再看城内,90多条街巷,有的虽已改建,但仍按原位且保存原名。有20多条街巷保持唐宋风格,2处元代、4处明代、12处殿堂基本完好。布局上仍是墙体相连,门楼相望,纵横交错,店铺林立,宽宽窄窄,曲折幽深。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汉桓侯祠、天宫院、状元洞、三陈书院、贡院、华光楼、清真寺、观音寺、福音堂等保持原样,布局营建在古街古巷中供人观赏。古街巷命名依f,如状元街、管星街、武庙街、学道街等。阆中城内有十多处各具特色的居民大院,建于不同时期,建筑风格各异,座座院落都有其鲜活的故事。

阆中城有200多个人文景观供人观赏。著名的清代考棚依旧。状元洞三面摩岩题刻有宋真宗御书“紫薇亭”,还有坡手书“将相堂”。而张飞庙的“虎臣良牧”题字,张飞用的丈八蛇矛、铁鞭甚至其书法《立马铭》、历代名人墨客留下的匾额诗文手迹等都保持原样,天宫院、观星街古迹犹存。一个城市的年轮就深植在古城一街一院一亭一阁一碑一物中。踏着唐宋格调的小巷石板路,走进古庙、古院、古楼、古堂,摩挲着古人留下的一些物件,仿佛穿过历史的隧道,翻开关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典籍。这座披满风尘的古城在人们的感知视觉中重新焕发出诗意的容光。

前人留胜迹,我辈独登临。这得力于一个“留”字。要是没有有识之士对文化的情有独钟,再多的古迹都会被岁月的烟云拂去。阆中人历来有珍惜文化的传统。当年杜甫在阆中先后住了二三个月,留下几首诗,后人就给他修了3个少陵祠堂。陆游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后人特建放翁祠以资纪念。唐滕王李元婴在阆中执政五年修了第三座滕王阁,被毁后,若干年后又重建,比原来扩大了好几倍。

滕王李元婴与阆中滕王阁

提起滕王阁,人们必定会想起南昌赣江边那座驰名中外的雄伟楼阁。阁以文名,文以阁名,进而会联想到唐初著名才子王勃写的那篇旷世宏文《滕王阁序》。而阆中也有一座滕王阁,亦建于1360多年前。两处滕王阁都是唐朝滕王李元婴所建。李元婴是唐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22子(幺儿)、太宗李世民之弟、高宗李治之叔。唐初玄武门之变,27岁的李世民杀死长兄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连他们的子嗣全部赐死,惟独对年纪尚小的幺弟网开一面,且宠爱有加,乃至于骄纵失度。

在李世民的呵护下,李元婴在皇宫肆无忌惮,行为放纵,逐步养成皇室子弟纨绔膏粱的共性,举凡飞鹰走狗、声色犬马的劣行样样精通。他长大后,生活上骄奢淫逸,品性不端,放官后自然就横征暴敛,欺压百姓。

公元626年7月,李世民迫使李渊立他为新太子,继承皇位,是为唐太宗。公元639年(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封元婴为滕王(封地在今山东滕州)。到山东滕州后,他横征暴敛,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亭台行宫,第一次用滕王名字命名楼阁,为自己树碑立传。

高宗李治继位后,看不惯他“不遵轨辙,逾越典章”的做派,将他贬到苏州任地方官;不久,又把他调到洪州(治今南昌)任都督。谁知他恶性不改,居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为自己享用,并于公元653年,又广聘能工巧匠于赣江之滨修起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仍命名为滕王阁。这显然是有跟他侄儿皇帝对着干的意味。楼阁建成后他又建一艘青雀舸花船,常率幕僚狎客歌伎乘船畅游江中,漫步洲渚,观赏在花丛中上下翻飞的蝴蝶,为他画蝴蝶寻找素材。更荒淫的是,他常以其王妃之名召下属妻女到王府宴饮,趁机逼加淫辱,为此还挨过女人的鞋底板子。这些恶劣行径使唐高宗忍无可忍,下旨拆除了两处滕王阁,并削去滕王在滕州的千石食邑,将他从洪州贬到滁州。到景色优美的滁州后他一仍逍遥。高宗又把他贬到更远的寿州任刺史,公元679年派任隆州(治今阆中)刺史。元婴一到阆中就嫌前任、其兄鲁王李灵夔衙署简陋,便大兴土木,按皇宫规格建宫苑,谓之隆苑。后人因避唐玄宗讳,更名阆苑。从此,阆苑便成为阆中的别名。此名还入了《辞海》:“阆苑,唐代苑名,故址在今四川阆中城西。”其时李元婴为了宴饮歌舞、田猎赏蝶,还在阆中城北阆水旁风景优美的玉台山半山腰上修建滕王亭(后更名滕王阁)和玉台观;在城南阆水边修了一座可以俯看全城的南楼(现为华光楼),使阆中形成五城十二楼规模。李元婴在阆中五年,其骄任放纵习性一如既往。有下属裴聿者,好意劝滕王收敛一些,反遭其打骂。据说,高宗皇帝实在把这个皇叔没办法,只好在赏赐下属丝绸时,特送他一车麻。这是告诉他:滕王的钱多,送麻是给你串钱用。

公元683年,唐高宗又调李元婴任梁州(在今甘肃省内)都督,次年,未到任即告病亡。

公元763年8月,诗人杜甫为朋友治丧,在阆中呆了三个月。他闲时游遍了阆中名胜,其中游滕王亭、玉台观各写了两首诗,其《滕王亭子》一首云:“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这“伤心丽”和“满目斑”是老杜在漂亮的锦石和似锦的繁花中体味出的特殊感受,其批评暗讽指向十分明确。

清人尚熔评南昌滕王阁有云:“山水与楼台,又须文字留……若非子安序,此阁成荒陬。”没有王勃序,就不会有滕王阁千年不变的声誉,也不会有屡废屡兴计29次的记录。而阆中滕王阁也因有杜甫、陆游等历代名人题诗亦屡废屡兴。到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1986年,南充市政府在玉台山滕王亭、玉台观破屋旧址上重建滕王阁。其占地85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大殿建筑在半山腰上,造型别致,结构精巧,金色琉璃,富丽堂皇。其间,又按照历代名人诗句和史籍修建亭、台、廊、阁,错落有致,各具神韵。原有的古碑、石刻、佛塔、石洞保持完好。现已建成滕王阁公园对群众开放,山下的小学已改名滕王阁小学。

那位骄狂放纵、风流倜傥的滕王爷从政为官是一塌糊涂,但却是一位著名的大画家,号称滕派蝶画鼻祖。宋代陈师道有诗云:“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明人陈文烛在《重修滕王阁记》里也说他“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李元婴出身帝王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在绘画、音乐、舞蹈诸方面造诣极高。他每到一处游玩,即对蝴蝶的飞舞细心揣摩,对其举止、形态、吸饮、啜粉都作细微观察、体味而以临摩,至而烂熟于心,笔下出来的蝴蝶或飞或立,姿态翩翩,栩栩如生,各异其趣。宋人谢无逸赞滕派蝶画有云:“粉翅翻飞大有情,海棠庭院往来轻。当时只羡滕王巧,一段风流画不成。”滕王画蝶,须、眼、足、翅处理毕现,线条流畅,细致工整,成为中国工笔淡彩画系领域的佼佼者。

据说,滕王将滕派蝶画法传给其子湛然,湛然传给幕宾梁太尉,由梁传习于民间,以至得以代代相传。又传滕王有《百蝶图》流传民间。笔者曾参观南昌滕王阁,见三楼西厅东壁悬挂有《百蝶图》,应是根据当年李元婴爱蝶绘蝶之雅事而绘制的。1996年,南昌滕王阁还举行过全国性滕派蝶画展,使得几近湮没的“滕派蝶画”得以在盛世重放光彩。

古云,人终为灰土,书终以传世。人生朝露,艺术千秋。此理固然!

众星璀璨的文化渊薮

阆中这块风水宝地,可谓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俊彦辈出,溢彩流芳,早就享有天文之乡、状元之乡的美誉。这得力于出过群星璀璨的文化世家群落,时间之早,全国罕见!

公元前100多年的西汉时期,阆中就出过谯隆、谯玄、谯瑛祖孙三代有影响的著名学者。他们勤习经史,修尚学业,被朝廷重用。谯隆还为汉武帝推荐过著名的天文历数家落下闳,使这个同乡进入朝廷,学以致用,干了一番影响深远的事业。元封年间,主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司马迁提出改革历法,建议征聘民间天文历数学家参与改制新历的工作,武帝准奏。落下闳至长安,官授太史待诏,参与以司马迁为首的改制历法工作班子。天文历数家们进行多次共议,提出改革方案有18件之多。汉武帝经过筛选,只采纳了落下闳、邓平等人的方案。他们历经6年的努力,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太初历》,把夏历正月初定为岁首,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这是当时世界上最进步、最完备的历法,为阴阳合历。《太初历》于公元前104年即汉武帝太初元年颁布,故名。落下闳还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又研制出浑仪。

落下闳在天文、历法、数学方面的精深造诣获得了世界公认,称他为“世界天文学中的灿烂星座”,称其学说“比希腊地球中心说还早”(英人李约瑟语)。鉴于落下闳的伟大贡献,汉武帝授以侍中官职。其不就,辞谢返乡,继续他的天文风水研究,招徒传技,为家乡带出了几个天文风水研究世家。阆中人研究天文名扬天下,国内同行纷纷来到阆中,如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率弟子们来阆中云台山研究天文,观察天象并传教,后死在这里。其孙张鲁还任过阆中侯。到唐代,全国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袁天罡、李淳风仰慕阆中这个天文研究胜地,特来此定居,开展天文风水研究,死后也葬在这里。他们的子女都师承父业,继续开展研究,取得不凡业绩。阆中人没忘记大师们的贡献,为他们修了“天宫院”,住地取名天宫乡(又名淳风乡)。这就使阆中成为古代民间天文风水研究中心,被称为“天文之乡”。这种读书研究做学问之风就根植于这块热土上,根源相系,形成世家“群落效应”。

西汉成帝、哀帝年间,阆中出现了天文风水家任文孙、任文公父子。他们能预测风雨水患,观测日食。东汉末至三国时,又出现过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他们醉心天文研究,在自己庭院建观测天象高台,积累了大量天文资料,能观测气象,预测风雨,为当地百姓服务。周群还是落下闳天文、历算研究的忠实继承人,被称为“后贤”(前贤落下闳)。周氏祖孙住地叫观星街。阆中自古崇文兴学,好学研习之风代代相传。以隋代开科举制到清光绪废科举,一千二百年间,全国参加考试的有几百万人,而荣登顶尖的状元不过512人。四川考取的只有15人,而阆中人就占了4位,还考取进士116人,举人404人,各类贡生317人。其4个状元分属两个状元世家。唐朝德宗、宪宗时,尹枢、尹极两兄弟相继高中状元,被称为“梧桐双凤”。二人文才出众,善辞赋诗词,虽中状元,却不做官,今日阆中学道街(以前叫状元街)就因二尹而得名。

北宋时谏议大夫陈省华不因官大而忽略教子。为避城市喧嚣,他将城边山洞给儿子们居住并做课堂,严管督教,从公元989―1000年的11年间,他使三个儿子陈尧叟(长子)、陈尧佐(次子)、陈尧咨(三子)分别考取状元、进士、状元。一家人二状元一进士,两相一将,父子同朝,人称“陈氏三杰”。三兄弟都为官清正,颇有政绩。次子尧佐工诗文、擅书法,有文集30卷,著有多部“编”“集”问世。父子四人在《宋史》都有记载。阆中城内“状元洞”“三陈书院”“状元街”等就是纪念陈氏父子而保留下来的文化遗址。

众多文化世家的“群落效应”带动了地方的“兴学”风气。当时的官办书院有月岩书院、云屏书院、三陈书院、锦屏书院,其中“古治平园”规模宏大,设备完整,时称巴蜀之冠。

试想当年的阆中,座座书院布局在山上、城内,琅琅书声回荡在古城的上空,代代读书人在书写着中华文明的不朽篇章。他们,连同他们的弟子,满怀心灵的虔诚与庄严,用毕生的精力走着艰辛而漫长的文化苦旅,不断充实着阆中文化的宝库。寻找文化之根,就是要去开发地方文化、乡土文化。比如上述的文化世家,对他们的兴起、发展、成就的研究,许多方面还有待深入,有的至今还是空白,有待进一步的发掘、整理、充实完善,让全国文化名城更加名实相符。

滕王阁序全文范文4

一、南昌水域资源概况

(一)数量丰富、类型多样

南昌市濒临鄱阳湖,傍赣江而建,水域面积达2204.37平方公里,占城市面积的27%,位居中国内陆“水城”前三。从南昌水域资源情况看,水域旅游可以包含很多类型:湿地旅游(包括湿地珍稀动物观赏);水库旅游;河流旅游;湖泊旅游。

(二)分布集中、特色鲜明

南昌市水网密布,赣江、抚河、锦江、潦河纵横境内,湖泊众多,有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瑶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市区湖泊主要有城外四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黄家湖(含礼步湖、蝶子湖),城内四湖: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城在湖中,湖在城中。2011年9月,南昌市政府正式把南昌定位为具有“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特色的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

(三)水文化是南昌地域文化的主线和特色

南昌自古就因水而盛。南朝刘宋雷次宗《豫章记》记载,赣江古称豫章水,豫章城是因水而得名。水,增添南昌城的灵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在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对南昌的赞誉。尽管这一溢美之词被后人广泛引用,其原指已鲜有人知,但南昌城河湖滋养的灵隽和秀美,却是其它城市无与伦比的。《滕王阁序》中一句“舸舰迷津”勾勒了古南昌的水城风貌,被南昌的水迷住的还不止王勃一人,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南昌的水有过生动记载。

河,流淌着豫章故郡绵长的历史;湖,积淀着洪都新府丰厚的文化;水,是南昌城独具特色的天然个性。水文化是南昌地域文化的主线和特色

二、南昌水域资源产品定位分析

(一)观光旅游产品

依托青山湖、艾溪湖、象湖等景色秀丽、生态保护良好的自然资源开发湿地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到南昌欣赏美丽的湖泊风光,欣赏植物景观,感受生态环境。同时,南昌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水景观如,秋水广场喷泉、八一广场喷泉、赣江夜景等开发南昌夜晚的观光项目。另外,观光旅游产品与健身相结合,开展环湖马拉松、环湖徒步、环湖骑单车等旅游活动,让游客全面感受水都的魅力。

(二)度假旅游产品

目前江西旅游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多以观光游为主,休闲度假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南昌开发以水为主的度假旅游产品应采取“区域文化+地产开发+水体开发”模式,这种三层次立体开发的旅游产品使得南昌水旅游从单一产品形态向复合集约型旅游产品转变,南昌旅游也由中低端旅游向中高端旅游转变。因此,南昌应建设一批具有吸引力的复合型旅游景区,开发一批休闲度假类山水旅游产品。比如,象湖湿地公园景区在规划建设时,不仅凸显湖泊美景,还修建万寿宫传播道教文化,同时注重开发水上娱乐项目。

(三)专题旅游产品

“专题旅游”是通过深度挖掘南昌水旅游资源价值,整合资源优势,精心策划,专业经营的特色旅游产品。它有利于南昌水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够吸引旅游者多次来南昌消费,有利于培育忠实的旅游消费群体。

南昌依托瑶湖和周边体育设施设计“亲水运动”专题旅游产品。“亲水运动”将以瑶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为核心,积极适时开展国内外大型水上运动赛事,同时充分利用瑶湖高校城的体育设施和场地资源,以体育活动为主线,吸引旅游者特别是青少年旅游者参与高校龙舟、游泳、水上排球等小型水上赛事。“亲水运动”即水上赛事休闲专题旅游,使南昌成为汇聚运动员与旅游者互动的多功能国际亲水生态休闲基地。另外,南昌可以吸取天香园的成功经验,推广“湖泊湿地+候鸟栖息地”的模式,形成候鸟考察专项旅游产品。

三、旅游产品组合开发

根据南昌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资源特色,结合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及行为特征,确保给旅游者提供深刻的、组合的水都旅游体验,南昌要完善以水系为纽带的城市游憩带,以生态河道、城市水道、湖泊湿地、城市湿地为主体的游憩线路,遵循“有线索、有理念、有布局、有层次”的水域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一)挖掘历史线索

南昌应突出和深挖象湖灌婴广场、赣江滕王阁、梅湖山人三大水域景观。灌婴是南昌首开筑城先河的汉代大将军。象湖灌婴广场依托象湖重现灌婴率水军平定江南“吴、豫章、会稽郡”的壮观景象,象湖灌婴广场作为汉代历史的借鉴对象,需进行深度挖掘与开发;滕王阁是初唐诗人王勃所写《滕王阁序》的建筑载体。千百年来,阁内因序传名,序以阁流芳。《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子,为南昌赣江凭添了几许诗意。赣江滕王阁在水域景观设计方面可以做简单、质朴的就地展示,主要制造一种意境;梅湖山人是以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朱耷为核心,以传统文化为主轴,以梅湖生态为纽带构建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美景,在水域景观设计方面应突出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幽然惬意的画境。

(二)“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理念

王勃在《滕王阁序》描写南昌为:“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位于鄱阳湖畔的南昌城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南昌因水而建,因水而兴。鄱阳湖的富饶使南昌自古以来就是锺灵毓秀之地、文化礼仪之乡。因此,无论是从地理格局来看,还是从文化空间来观察,南昌当之无愧为“鄱湖明珠”。这一理念是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产品开发的思想文化基础。鄱阳湖是举世瞩目的“珍禽王国”,作为“鄱湖明珠”的南昌应加大对候鸟的保护力度,在水域景观设计上突出其作为候鸟保护栖息地的功能。南昌天香园在此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开创了都市候鸟公园的先河,目前园区占地1150亩,园内湿地、湖泊、原始沼泽串通成片,野生候鸟群30余种。南昌除天香园外,象湖湿地、艾溪湖湿地、瑶湖湿地都可以打造成候鸟的优良栖息地。这种水域旅游产品开发实际上通过保护水域生态资源引凤入巢,还原水域的真正用途,同时也增添了旅游产品的内涵,南昌也将真正成为生态之都、候鸟之都、鄱湖明珠;“中国水都”旅游开发应就是秉承“道法自然、人水和谐”的理念,综合运用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一个“水量充裕、水质优良、水系健康、水城交溶、水景相益、人水和谐”的“现代文明都市”。

(三)水域景观空间系统

南昌水域(风光)旅游景观的空间系统,应由三个布局层次的水域景观群落组成:最内层为青山湖风景区、象湖湿地公园、山人梅湖景区、天香园(候鸟公园)等重点景区的观光景区;第二层为瑶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的水上专题旅游产品和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最外层为南矶湿地部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体验产品;三大水域景观层层递进,互相辉映。

(四)突出重点,打造品牌

滕王阁序全文范文5

关键词:花萼楼;不为人知;原因

花萼楼是唐代长安著名皇家建筑 “花萼相辉楼” 的简称,始建于唐代开元八年,位于长安兴庆宫(今日西安市兴庆宫公园)之内。 盛唐时代,花萼相辉楼位列四大名楼(即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山西的鹳雀楼)之前,当时与四大名楼统称为“天下五大名楼”,享有“天下第一名楼”的美誉。

千百年之后的今天,四大名楼可谓是尽人皆知,而当年号称“天下第一名楼”的花萼楼却很少有人知晓,同样经历过辉煌灿烂的岁月,花萼楼怎么就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建造时间

黄鹤楼和岳阳楼始建于三国时期,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代,滕王阁建于唐初,而花萼楼是唐代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建造的,也就是始建于盛唐。也就是说在五楼之中,花萼楼建楼最晚。虽然花萼楼建成后,整栋楼气势恢宏,富丽堂皇,但是在其成名之前,其他四大名楼早已被世人所耳熟能详,因此花萼楼没有其他四大名楼历史悠久。

二、地理位置

黄鹤楼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背倚武昌城,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其素来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王勃《滕王阁序》)[3],优美的诗句精准地道出了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

由此可知,四大名楼或临江或临湖,皆交通便利,顺畅通达,游人如织,自然易于名声的传播。而花萼楼位于唐朝长安的皇宫里,相当于今天中南海的紫光阁。显然皇宫不是一般人能随意进出的,自然花萼楼就鲜为普通大众所津津乐道了。所以花萼楼与其他四楼相比由于深居皇宫,只是被一些王公大臣偶尔光顾,缺乏易于流传的群众基础,自然就较容易被普通百姓所遗忘。

三、建楼功用

在功能使用上花萼楼也与其他四大名楼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比如,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而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致使历朝历代文人雅士们以滕王阁为歌咏主题的诗作数不胜数。

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所以工艺美术家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因此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黄鹤楼随着江夏城的发展,由“军事楼”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鹳雀楼亦是如此,沈括用八个字概括鹳雀楼全景:“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吸引历代文人学士来此登楼赏景赋诗。

花萼楼在功用上与以上四楼大相径庭。它是唐玄宗为感念哥哥让位于自己的德行义举而建,唐玄宗常携弟兄们登临此楼一起畅饮、游玩、谈论天下大事,后来花萼楼成为外交接待、国宴举办的场所。可以说花萼楼承载了大量的政治因素,而其他名楼具有的更多是娱乐的功用,这样花萼楼与其他名楼相比,自然就缺乏群众基础。

四、名人效应

唐宋之际很多文人学士登鹳雀楼赏景,然后留下许多不朽诗篇,李益的《同崔?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2]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更是堪称千古绝唱,提起滕王阁,使人不由想起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起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说起岳阳楼,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很容易便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当中。黄鹤楼更是有这样一段佳话,据《唐才子传》记载崔颢的故事: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1]

李白登上黄鹤楼,放眼远望,顿觉胸襟开阔,然后诗兴大发,正要写诗抒情时,却抬头看见崔颢的诗,觉得美妙绝伦,于是搁笔,黄鹤楼从此名声大振。

而位于长安皇宫之中的花萼相辉楼,则没有那么幸运了,鲜有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为它做宣传工作。事实上《全唐文》中也保留有张甫、陶举、高盖、敬括等人做的应试赋《花萼楼赋》,但是,一则,此五人实在没有多少名气,二则,所作之赋也不易传唱,所以,自然就不为世人所知了。

五、重建工作

滕王阁历经宋、元、明、清,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二十八次之多,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于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那天胜利落成。

岳阳楼在1700余年的历史中屡修屡毁又屡毁屡修,至民国末年,楼身已经破旧不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岳阳楼极为珍视,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岳阳楼进行了维修, 1984年5月1日,岳阳楼大修竣工并对外开放,修复后的岳阳楼保存了清朝的规模、式样和大部分的建筑构件。

黄鹤楼虽曾被毁多次,自三国时建成以来,屡毁屡建,如今的黄鹤楼经过修复,和原来相比,除地址变化外,基本没什么大的变化,只是更加雄伟了。

代表中国古代建筑辉煌成就的五大名楼除花萼楼外,其他四楼在各朝各代都多次重建重修,而长安的花萼楼自不幸毁于战火以后,千年沉寂,一直没有得到重新修建的机会,这恐怕是花萼楼之所以不被世人所知的重要原因。真希望花萼楼也能得到重修,那样现代人就也能感受到“天下第一名楼”的那令人震撼的雄伟了。

六、结语

曾经有过光辉的历史,却在不幸毁于战火以后千年沉寂,不禁令人扼腕叹息!虽说花萼楼已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但是其毕竟辉煌过,所以,每一个文史学者都应该知晓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史长卷中,曾有一座融合了政治、历史、文化、外交等诸多因素在内的顶峰级建筑¬——在大唐盛世的皇宫中熠熠生辉的花萼相辉楼。

参考文献:

[1]元•辛文房著,李立朴译注:《唐才子传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

滕王阁序全文范文6

物华天宝是指江西省,出自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江西省地处北纬24°29′14″至30°04′41″,东经113°34′36″至118°28′58″之间,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长江,属于华东地区。江西省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辖11个地级市、100个县(市、区),省会为南昌市。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