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活动总结范例6篇

啦啦操活动总结

啦啦操活动总结范文1

【关键词】啦啦操;运动员;人口学特征

啦啦操的英文名称为cheerleading,起源于美国。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指在音乐伴奏下,通过运动员集体完成复杂、高难的基本手位与舞蹈动作、项目特有难度、过渡配合等动作内容,充分展示团队高超的运动技能技巧,体现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并努力追求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一项独特魅力的体育运动。高校是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源地,高水平的运动员也聚集在高校,啦啦操运动在高校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同时还是校园文化非常好的载体。到2010年已在全国有28个城市,两万多所学校进行了推广普及,五年参与人数达到1千多万人,大大推动了我国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推广和普及。本文通过对宁夏啦啦操运动员的基本状况调查分析,为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2011年“体育杯”全区啦啦操比赛的11支运动队的161名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资料统计法:查阅期刊、报纸、因特网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资料和文献成果,运用常规的数理统计方法处理相关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

1.2.2问卷法:采用问卷法对参加2011年“体育杯”全区啦啦操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调查和分析。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4.1%,经专家调查评定,调查问卷可以满足研究要求。

1.2.3访谈法:对宁夏健美协会专家和各代表队领队和教练共6人进行访谈。

2 结果与分析

2.1 宁夏啦啦操运动员年龄状况

表1是宁夏啦啦操运动员的年龄情况,在男队员中, 年龄在15岁以下的没有,年龄在15~20岁的占总人数的42.86%,20~25岁的占总人数的一半,年龄在25岁以上的只有一名;在女队员中年龄在15岁以下的占总人数的25.17%,年龄在15~20岁的占总人数的28.57%,20~25岁的占总人数的39.46%,年龄在25岁以上的占总人数的6.80%。从整体来看,男女运动员中,年龄在20~25岁的最多, 占总人数的40.37%,其次是15~20岁的,占总人数的29.81%。综合调查分析,在男女运动员中25岁以上的占总人数的6.83%,这部分运动员主要社会人员,经常在健身俱乐部兼职教练或者是俱乐部会员, 15~20岁的占总人数的29.81%,这部分运动员主要是中学或中专学校的学生。由此可见在15~20岁和20~25岁这两个年龄段从事啦啦操运动的运动员占总人数的70%以上,这也符合啦啦操运动的最佳年龄段,这两个年龄段具有青春激、情、活力,是从事啦啦操运动的最佳年龄。

2.2 宁夏啦啦操运动员训练年限状况

表2显示宁夏啦啦操运动员训练年限情况。由于啦啦操运动员基本都属于业余训练,并非专业训练,大多数运动员是在校学生,所以这里的训练年限指的是学生上学期间的业余训练的时间。宁夏啦啦操运动员训练年限在1年以下的, 占总人数的52.17%(男女分别占50%和52.38%),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训练年限在2年以上的, 占总人数的14.91%,主要是啦啦操运动开展较好的北方民族大学代表队的运动员。此外,大部分啦啦操运动员的训练为比赛前短期强化性训练,主要是为了参加此次比赛,一般为临时组队,训练时间一般在几个月。可见,我区的啦啦操运动训练整体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2.3宁夏啦啦操运动员的职业状况

表3显示运动员职业情况。在男队员中,主要以学生为主,占总人数的78.57%;在女队员中,学生占总人数的78.91%,其次是其他人员,占总人数的10.20%,教师占总人数的6.80%,个体占总人数的4.08%。从整体来看,在男女运动员161人中,学生最多,占总人数的78.88%,其他占总人数的9.94%,教师占总人数的6.83%,个体占总人数的4.35%。由此可见从事啦啦操运动员主要来自于学生和教师,他们占总人数的85.71%,从此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宁夏啦啦操运动员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和教师。

啦啦操活动总结范文2

听音识律,强化学生节奏感

节奏与韵律是啦啦操的“精气神”,是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们的音乐感知力与节奏感,在熟知音乐、抓准节奏的基础上,配合技能动作教学,以此提高音乐与动作的协调感,强化啦啦操的艺术感染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自觉充当校本课程的牵头人,在教学中,引入啦啦操音乐,通过开展一些探究性的主题活动,如听音打节拍、创编律动动作、音乐随时猜、花球动起来等,以一些创造性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们提前感知音乐,强化他们对啦啦操主题曲的节奏感,为学生们的动作学习打下基础。如在运动会啦啦操比赛中,四年级学生组成了一支啦啦操表演队,体育组委托笔者为他们的啦啦操挑选主题曲,并做相关指导。在观看动作视频后,笔者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与性格特点,选择了动力十足又可爱活泼的《Kissy kissy》。为了让学生们熟悉这首音乐的旋律,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课堂活动实践,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以播放视频的方式,提前让学生走进音乐,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动感。为此,笔者根据音乐节奏变化,对这个背景音乐进行分割,将高潮部分独立出来,并组织学生们开展“听音识律”的小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以打节拍、打击乐器、哼唱等形式,将耳朵中的声音以更加形象、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

舞蹈渗透,促进动作形态美

音乐与舞蹈总是相辅相成的,它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艺术形式,是啦啦操最具表现力的组成部分。在小学啦啦操中,它总是约定成俗地和体育绑在一起,因此,不少教师在实际操练中忽略了其舞蹈成分,在动作上讲究整齐划一、孔武有力,降低了对艺术美的要求。在这样错位的训练下,学生们往往能做好动作,但融不进音乐,跳不出精彩,导致肢体语言表达受限,身体形态僵硬,缺乏情感投入,动作中总少了点儿“美”的味道。

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们经常向我咨询啦啦操的相关动作,笔者并不推辞,而且乐于做他们的导师,并利用音乐课的活动时间,充分利用音乐教室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以美的舞蹈修饰充满活力的啦啦操,充分感受到啦啦操的艺术美。如,在六年级的啦啦操指导课中,我创设了“当啦啦操遇到舞蹈”的活动情境,以分解动作的方式,将动作训练的重点聚焦于“定型”,也就是学生们常说的“摆Pose”。在活动中,笔者鼓励各个小组从“定型”开始,修整自己的动作,从柔软的舞蹈定型,感受动作表现出的美,随后,逐渐由“型”过渡到连贯性的动作,在“一带一路”的小组活动中,强化学生们对身体姿态美的认识,把舞蹈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啦啦操中,让学生们在快乐“跳”操的时候,不忘优雅地舞蹈。

对比探究,强化音乐感知力

对比探究是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以小组对比、师生对比、资源对比等形式,形成鲜明的反差,鼓励学生们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活动,强化他们对啦啦操音乐、舞蹈、编排的感知,鼓励他们展开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为啦啦操注入鲜活的表现力,把学生由参与者变成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以此强化他们的主体参与度。小学生缺乏抽象逻辑的思维能力,但是他们对于形象实物却有着得天独到的观察能力,因此,以对比的方式开展啦啦操的动作教学是最好不过了。在音乐活动课中,笔者会创设一些对比性的探究活动,比如为学生呈现彩排过程中为之录制的啦啦操视频,通过彩排视频与示范视频之间的对比,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来找毛病、提意见,让他们当“小评委”。在这样鲜明的对比活动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而且有利于摆正心态,虚心改进。同时,对比活动能够让大家发现一些不明显的小毛病,如面部表情的差异。在啦啦操中,热情洋溢的面目表情,炯炯有神的眼神,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但是,即便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在做操过程中还是感受不到其中的魅力;而在对比活动中,学生们则以“小评委”的角色挑剔地揪出了自己的毛病。如此一来,老师何须多费口舌?

啦啦操活动总结范文3

摘 要 在“健康中国”纲要的指导下,体育产业健身类项目不断发展。随着啦啦操的逐步普及和发展,啦啦操赛事日渐成熟,啦啦操产业化的发展势头也不断显现出来。本文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观看啦啦操赛事等方法,在体育产业化的背景下,分析啦啦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啦啦操赛事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啦啦操赛事 发展趋势

啦啦操运动作为我国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在我国发展已有十余年,从各中小学示范区开始推广普及,随着其赛事组织逐渐完善,啦啦操运动已经在全国各地区发展壮大,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组织的推崇。在“健康中国”战略思想指导下,体育的经济功能不断显现,我国的体育市场已初具规模,体育产业的发展成明朗态势。我国啦啦操赛事市场已经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从国家行政部门主导开展逐渐走向了学校及社会体育组织。

一、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现状

啦啦操运动于2010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引进,2012年教育部通过“送培训到基层”公益活动,以及与“一球一操”和“一品一操”的结合,啦啦操迅速在全国大中小学推广普及。清华、北大等高校带头推广;北京海淀区、郑州金水区等48个地区率先成为全国示范区和实验区。

在世界啦啦操赛事的推动下,我国啦啦操在全国各地范围内迅速扩散,其参与人数逐年上升已达上千万人。为了使啦啦操运动深入人心,辐射到社会各阶层当中,我国啦啦操委员会采用啦啦操分赛区和总决赛相结合的赛制,成立了啦啦操联赛。广大媒介的关注和大力宣传,推动了啦啦操的普及速度,啦啦操逐渐步入市场,引来大批企业作为协办单位出现在赛场。

二、我国啦啦操赛事的现状

(一)啦啦操赛事资金现状

啦啦操赛事的财力资源是支撑啦啦操赛事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啦啦操赛事的参赛经费主要是靠队伍自行筹集,个别学校单位,会下拨一部分费用给参赛队伍作为经费;而承办啦啦操比赛的单位其举办比赛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参赛队伍的报名费、商家赞助费等。我国现设的啦啦操比赛使用“五级”赛事体系,参赛队伍从区域赛到最后的联赛总决赛要经过层层选拔,资金不足的问题阻碍了参赛队伍的不断比赛的步伐。

(二)啦啦操赛事的人员现状

1.参赛队伍情况

以2016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北京清华大学站)为例,参加此次比赛的队伍共有158支,运动员达到4 000名,其中以小学组参赛队伍和人数最多,大学组参赛队伍和人数位居第二。由此可见,我国啦啦操运动主要以大学和小学学生群体为主,在高校和小学中比较普及。

2.赛事裁判员情况

啦啦操赛事裁判组分为仲裁委员会和裁判委员会,仲裁委员3名,裁判委员会裁判员67名,其中总裁判长1人,裁判长2人,裁判员包含随队裁判共64人。庞大的裁判组,为啦啦操比赛公平公正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我国啦啦操裁判员等级从低到高包括:三级、二级、一级、部级和国际级裁判,裁判员只能从低到高逐级考核,考核标准逐年严格,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啦啦操的竞赛规则,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公正。

三、我国啦啦操赛事的产业化发展

在“健康中国2030”纲要的指引下,根据啦啦操赛事的现状情况,啦啦操运动产业化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

(一)啦啦操竞赛表演业

随着啦啦操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啦啦操赛事数量不断增多,大型赛事的规模也逐渐扩大,从啦啦操试行推广至今,将赛事作为平台,各媒体纷纷加入到对啦啦操的传播宣传中,不断的推广和发展啦啦操运动,就2016年北京清华大学站的啦啦操联赛来说,对本次赛事进行直播报道的媒体,包括中国啦啦操网、直播TV、酷网等12家媒体,同时微博和微信平台也有相关信息推送。

(二)啦啦操专业培训业

通过查阅我国啦啦操竞赛规则和裁判员资格考核要求,以及对参加本次啦啦操联赛的裁判员的了解,全国啦啦操具备一级裁判员以上资历的人数很少,我国裁判员资格要求,一级裁判员需要有三次以上大型赛事执裁经历才可继续申请晋升部级裁判。现今一级以下啦啦操裁判员都可以在校考取,但对于在校生来说,没有机会执裁大型比赛,造成了国家啦啦操等级裁判员的资源浪费。

(三)啦啦操相关用品产业

随着我国啦啦操运动和国际的接轨,赛事规模的逐年扩大,对于啦啦操相关用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啦啦操产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我国特色的自主品牌,在美国啦啦操发展的影响下,我国啦啦操产业需要打破常规,结合我国文化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建立一个啦啦操品牌产业体系。

四、小结

在体育产业大环境的背景下,啦啦操运动市场化,形成系统的啦啦操产业是必然结果,但是我国啦啦操发展水平还比较低,需要给予其各方面的基础支撑。

第一,加强啦啦操运动的推广和普及,扩大参与人群数量和范围,促进啦啦操赛事产业的发展。

第二,建立自己的啦啦操赛事自主品牌,创立一个规范系统的啦啦操产业体系,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扩大其宣传力度。

第三,规范啦啦操赛事参与人员的专业素质,从理论基础到专业技能,从前期考核资历认证到后期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保证啦啦操赛事的公平公正,促进其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 吴婧.我国啦啦操赛事的市场前景及其推广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4.

啦啦操活动总结范文4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总结了啦啦操运动对中小学生的作用及练习意义,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 啦啦操 价值

拉拉队运动是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运动员完成高超的拉拉队特殊运动技巧并结合各种舞蹈动作,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啦啦操已成为学校体育文化中的新亮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的重视。啦啦操按动作技术的类别被分为技巧与舞蹈啦啦操两类。舞蹈啦啦操易于推广,它主要以舞蹈动作为主,融入花球、街舞、爵士舞等多种时尚元素。同时可与道具结合,表现主题情境,能充分表达感情、展现激情。

现阶段,中小学开展的啦啦操运动主要以舞蹈啦啦操为导向,发展迅速,运动队伍不断增加,在各级比赛场上更是喜报连连。本文对中小学啦啦操运动的实施价值进行研究,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旨在为中小学啦啦操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啦啦操对中小学生的作用

(一)有益于增强中小学生体质

参加啦啦操运动能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运动能力。啦啦操中的各种跳跃动作能够锻炼中小学生的爆发力和弹跳力;体操动作可以锻炼动作速率、弹跳力和平衡性;舞蹈动作能提高身体的灵敏性、柔韧性和协调性;技巧中的抛接、托举动作能提高协同性、一致性等,具有锻炼力量、动作速度、平衡能力等功能;整套动作通常是1-2.5分钟,长短适中,在此期间要连续不断地完成各种不同的难度动作,既锻炼了耐力又不会使身体过于疲劳。经常练习啦啦操,可以有效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

(二)有益于健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啦啦操的学习可以健全中小学生的心理,并让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服从、合作、忍让等优良美德,以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啦啦操运动主要是通过音乐和肢体动作的配合来体现强烈的动感。通过学习培养中小学生学会将体育、音乐、舞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学生激情四溢、活力四射的健康美、青春美的良好形象,积极、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啦啦操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啦啦操被称作是一项“欢笑运动”,无论是在竞技场上还是在比赛场外,啦啦操表演者始终以极具感染力的微笑面对观众,使得场内外充满活跃欢乐的气氛。这种欢快的气氛能够使失望、沮丧、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得到减轻和释放,从而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中小学生练习啦啦操的意义

(一)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克服困难的一致决心,提高文化修养

啦啦操运动项目代表着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勇于争锋的精神和信念。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要倡导个性的张扬和个人的创造力,同时更应该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和集体克服困难的一致决心。一个集体的强大必定使得该集体中每位成员的素质得到深化和提高。而啦啦操运动正是向个人、群体和社会传播一种健康、积极的文化,它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所有参与啦啦操活动的学校和学生都会被啦啦操的这种内在精神所感染,从而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助人为乐、互相支持,这种精神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学,从而促使中小学的文化修养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能力,提高道德修养

啦啦操是一项集体的体育项目,强调整体效果,注重团队合作和队员之间的交流与配合,无论是比赛或表演,队员们都穿着艳丽的服装,拿着缤纷的道具,配以动感的音乐,潇洒利落的动作以及极具个性的口号和欢快的笑容和观众交流,激起观众的热情,最终和观众达到情感上的统一。啦啦操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独特的作用。另外,啦啦操队员是团队或组织的形象代表,在为自己的队伍加油时,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要积极并具有体育精神,所以促进了中小学生树立公正、团结、竞争、协作、友爱、谦虚的道德观念,进而提升道德修养。

三、中小学开展啦啦操项目存在的困难

(一)缺乏啦啦操专业教师

教师是教学组织的核心,啦啦操教学开展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目前,中小学严重缺乏啦啦操专业教师,近几年来的比赛,很多学校都是因为没有专业教师而无缘参加。由于啦啦操的相关培训还不完善,培训的力度和效果还有待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啦啦操运动的开展。因此,各中小学校在引进体育教师时,要考虑到新兴项目啦啦操的开课需求,引进一批年轻、有朝气能胜任啦啦操教学的体育人才,另外,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在职体育教师进行理论和啦啦操技能的培训,以便更早、更快地开设啦啦操课程。

(二)场馆设施欠缺

中小学体育教学开设啦啦操课,需要有完善的训练场地、音响设备、垫子、把杆等上课所必需的设备和器材,啦啦操运动对体育场馆、器材等设施的依赖性很大。

中小学校场地设施和器材设备的数量、质量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校对啦啦操的重视程度,而大部分中小学校无法提供啦啦操运动场地和音响、把杆、垫子等设备。根据啦啦操项目的自身特点,没有齐全的教学设施不利于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也不利于中小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经费不足

中小学校一般比较重视中小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对体育教学有所忽视,尤其是新兴的啦啦操运动。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啦啦操项目得不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因为在组建啦啦操队的过程中,无论是赛前训练还是参加比赛都要花费大量资金,尤其是比赛的服装、头饰、化妆品、道具等一系列的物品。学校经费缺乏,不能提供比赛所需的用品,严重影响教练员训练的积极性,影响中小学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

四、对中小学啦啦操运动发展的建议

(一)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啦啦操运动的重视,引进啦啦操专业教师,同时注意男女结构比例和技术学历水平。此外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在职教师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定期举办教师培训班、学习班、经验交流会和报告会等,提高啦啦操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从而促进啦啦操师资队伍建设。

(二)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啦啦操运动,促使啦啦操运动真正在乡镇中小学开展起来。

(三)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啦啦操经费的投入,并在场地、器材、教学设施、教学用具等方面逐步改善学校啦啦操的发展条件。

(四)加强中小学生对啦啦操的理论教育。积极开展啦啦操理论课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座谈会,让中小学生全面认识啦啦操这一新兴运动,了解学习啦啦操的意义,从而改善对啦啦操的看法。

(五)教育部门应积极组织不同形式、不同水平的啦啦操比赛和表演活动,将中小学啦啦操比赛设为常规赛事,规定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我省中小学实际情况的赛事体系,以比赛的方式来带动中小学啦啦操的快速发展,促进中小学啦啦操的推广,刺激学校、中小学生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对啦啦操运动的重视。

五、结论

啦啦操运动进入中小学所产生的价值与意义是非凡的,通过这一平台,使师生共同参与到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崇尚理性的精神风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但总体来说,啦啦操运动在中小学的开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教育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中小学啦啦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有效解决,是有效推动项目发展的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 张庆如.啦啦队运动发展演进及特征表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2.

啦啦操活动总结范文5

【关键词】啦啦操 体质健康 身体素质 身体机能 身体形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171-02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女学生。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健康第一,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单一的身高体重的简单评定标准,而是综合要求身体机能(身高、体重、肺活量)和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的综合提高及对身体形态优美的塑造,以此评定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在这种情况下,女学生不仅要在智力上博弈,还要在身体上保持强壮的体魄,做到学业优良、知识渊博、身体健康。

一、研究的背景及依据

啦啦操最早作为竞技运动引进高校校园,慢慢发展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健身项目,这种健康时尚的运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青少年身体锻炼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健康理念,最终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的体质。

啦啦操是一项独具魅力的体育运动,集中体现了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其以追求时尚、体现快乐、激发个性的特质,受到众多学生的热力追捧。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从2009年至今连续7年获得自治区级比赛优胜成绩,多次代表广西高校(高职组)参加全国啦啦操总决赛并取得好名次,这一优异成绩的取得基于该院拥有完善的啦啦操培养体系和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本次研究数据的采集对象是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的3个班,共记109名女学生,采用数据统计法,通过对女学生在体育专选(二)、体育专选(三)学期的课程教学中,进行 32周(两学期)的啦啦操训练后,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测试指标,对不同阶段实验对象的体质变化进行分析,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啦啦操对女学生体质的影响,让人们充分地认识和了解啦啦操的健身价值,从而为女学生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研究在理论方面,通过对女学生啦啦操训练后的体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啦啦操训练对女学生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的影响,鼓励女生塑造优美身体形态,实现对美的追求,从而论证啦啦操的健身效果以及锻炼和推广价值,为啦啦操的训练与发展提供理论性的依据。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啦啦操在我国高校中的普及和发展,对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方面,本研究从啦啦操的项目特点出发,结合女学生自身的体质特征,通过阶段性的数据测试结果,分析啦啦操对女学生体质方面的影响,将为其合理选择运动项目、更好地参与体育运动提供实践指导。

二、研究方法及理实一体分析对比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109名女生,以自愿接受跟踪调查的同学为研究对象。先根据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把109名观察对象与全院数据进行对比,依据国家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网对数据的分析结果对两次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证明,经过啦啦操训练,学生素质得到了提高,从而得到啦啦操训练会使女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实践依据;然后采取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啦啦操训练后得到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与分析不经过啦啦操训练的效果差异性,从而获得啦啦操训练对身体素质提升的理论佐证。

(一)体质测试数据对比的实践。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的八项原始数据导入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网,以109名学生的作为独立样本,与全院8167个数据进行对比。将109名研究对象的2014年9月份入学体质测试各指标作为原始数据从数据库调用,结合经过一学年32周,在体育专选(二)、体育专选(三)两学期都选了啦啦操专选课程的109名女学生的课内教学、练习及课后训练的训练成果。其中2015年12月全院体质测试数据归纳成表1,由表看出2015级4220名学生的标准体重为3291,占比77.99%,其中女生标准体重占比82.14%;20143947名学生的标准体重为3162,占比80.11%,其中女生标准体重占比84.49%。

把连续两学期选修啦啦操的109名女学生的2015年的体重测试结果,结合2014年9月份的第一次体质测试数据作为研究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数据对比,经过1年的训练,109名观察对象的标准体重从71.56%上升到81.65%,规律性啦啦操可以有效的增强女大学生体质,而且把唯一一个肥胖标准的女生体重降下来。从实践数据的结果来看,规律性的啦啦操训练可以维持大学女生的标准体重。

(二)基于SPSS数理统计的样本配对验算啦啦操训练的有效性。使用“SPSS-for-window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配对样本t检验的过程,是对两个同质的样本(比如2014年与2015年同性质数据)采用方差齐次性检验数据的差异性,来判断不同行为方式或者内外因不同作用下(比如对观察样本进行啦啦操训练与否)得到的效果是否有差别。这种检验的目的在于根据样本数据的前后对比,由差异性大小来配对总体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从而进行判断规律性啦啦操锻炼前后样本数据有无明显变化。根据“小概率原理”,通常用5%和1%两个概率为标准,记作P=0.05和P=0.01,分别由此判断为有显著差异及有极显著差异的等级判断数值标准。

实践工作采用了取值P=0.05方差齐次性检验结果作为差异性对比,收集两学期观察样本前后两次体质测试的数据,分别导入国家体质测试网,获得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的数据,当P>0.05时,表示无显著性差异;当前后两次数据对比结果得到P

由实际检验结果得到前后两次观察样本109名女生P于50米、800米、一分钟仰卧起坐、体重、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肺活量八项标准体质测试项目(身高项目不作对比数据),采用“SPSS- for-windows”统计软件分3次采用随机样本N≥25来进行分析且数据进行配对 T 检验。实际检验结果为规律性啦啦操训练提高女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了理论支撑。

三、结果分析与建议

(一)结果分析。在身体机能方面,身高不作对比数据分析,肺活量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P

走访全区10所高校做了300份针对女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发现:有体育锻炼意愿的女生占92.5%,实际上每周都参加1次体育锻炼的女生仅有17.2%,偶尔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女生占22.3%,而一周都没有参加有规划运动的女生居然占60.5%,与之相比较得到每周参加5次体育锻炼的女生占15.6%,调查结果证明每周参加1次锻炼的学生同时也是每周参加5次锻炼的学生。出于对形体的美好追求,部分女学生更善于管理时间,作出规律性的体育锻炼时间安排。规律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学生会把体育锻炼看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因为大学校园体育设备、场所、器械的不完善导致缺乏锻炼机会的大学生可能就会放弃体育锻炼。

(二)建议。啦啦操是一种潜在意识的追求美好身材的意愿活动,女学生本身对这种美好愿望有着很强的主观思维及即时行动性,这种运动本身有异于传统的体育课。考虑到啦啦操本身的时尚性,对于从农村来的女学生而言,这是个不曾接触过的领域,具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性,但同时也具有“畏新”的执行能力。所以对这个人群的新生应该加强普及宣传,固守成果,继续发展从事该项运动的人群。

啦啦操运动虽然经过多年的普及推广,但是其范围仅在城市及高校取得一定成果,坚守成果,在高校继续普及宣传,获得更多的价值认同是我们一贯的工作思路。我们应把啦啦操作为当代女学生的运动方式,增强女学生的身体素质,鼓励女学生除了体育课程的锻炼外形成终身锻炼方式,在每年的校运会开幕式进行啦啦操表演,运动会的各种球类决赛(取决于有表演场地)也进行啦啦操表演,这样既为比赛增加活力,也使得啦啦操运动得到宣传普及。此外,学校各类迎新晚会、元旦晚会等都可以进行啦啦操表演,使得啦啦操运动融入每一个女学生的生活,成为终身体育项目。

综上所述,啦啦操作为一项全身性的健身活动,应加强宣传和引导工作,促进啦啦操运动在高校的推广与普及,让女学生在校期间克服场地、设备等因素限制,有规律地进行啦啦操训练,从而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宗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俞芳.云南高职学生体质测试现状与问题探析――以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6(3)

[3]高丽萍.女大学生体质在36周啦啦操训练后的变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4]尹成,熊娟,王维.2005年、2015年江汉大学与全国大学生身体机能及耐力素质的对比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6(3)

[5]陶晓斌,肖柳.学生体质变化趋势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与思路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6(8)

啦啦操活动总结范文6

关键词:啦啦操;中小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308-02

啦啦操作为一种全新的健身形式,是一项新兴的集竞技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它通过音乐或口号的衬托,展示各种具有强烈鼓动性、感染性的动作为形式,将动作、音乐、口号、道具、服装等要素融合在一起,通过丰富的队形和路线变化,融合跑、跳、走、基本体操、健美操、现代舞、体育舞蹈等一系列动作,通过律动、腰胯动作、各种翻腾、抛接和托举等造型,将多样化的动作连贯衔接,集中体现学生动感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展现追求团队荣誉感的最高境界,是一项现代体育运动。本篇主要探讨了啦啦操的起源发展、啦啦操的价值体现以及中小学开展啦啦操的可行性等问题。

一、啦啦操的起源与发展

1.啦啦操的起源。啦啦操源于美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啦啦操一词源自英语cheerleading,就如同啦啦操的表现形式,cheer一词就表现有振奋精神、提高士气的意思。最早的啦啦操仅仅是球队亲友团在比赛场边进行鼓掌与呐喊,进球之后,他们会用手边擦汗的毛巾和衣服挥舞欢呼,这便是啦啦操最初的表现形式,后来有人把这支球队的人群组织起来,女性的加入以及音乐的融合形成了啦啦操最初的舞蹈形式,毛巾和衣物演变成了绚丽多彩的花球,啦啦操表演形式就这样产生了。后来由于男性的加入,使队伍的能力得到更大提升,于是啦啦操不再仅仅只有舞蹈,一些托举和抛接动作随之而来,后来啦啦操就发展成一项目运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啦啦操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形成比赛一直延续到至今。目前,世界上大约有32个国家拥有啦啦操项目,多盛行于欧美、大洋洲、日韩、新加坡、港台等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2000年后,中国大陆也开始流行。

2.中国啦啦操的发展。在中国啦啦操尚属于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自2000年传入中国就在广大青少年人群中备受喜爱。虽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但其普及和发展的速度令人惊讶,运动技术水平也有着迅速的提升。自1998年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诞生以来,啦啦操表演便应运而生,此后,在全国多项赛事中都能见到啦啦队表演。1999年,中国第一支专业啦啦队NANA team诞生并在CBA比赛进行中场演出。2000年,中国举办了首届“冰红茶杯”大学生动感啦啦操比赛,此后啦啦操便在中国高校中迅速普及开展起来。2004年,啦啦操被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正式列为体育竞赛项目,并推出了中国学生啦啦操专业评判员等级资格制度。从为其他赛事助威到成为一项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啦啦操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展壮大起来。随着各省市陆续以各种形式举办啦啦操比赛,中国体育不断的职业化,啦啦操得到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啦啦操领域,如足球宝贝、篮球宝贝等。啦啦操已由原来单一的球场文化发展成为校园文艺热潮,为学生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逐渐成为中国校园健康体育活动的新模式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途径。

二、啦啦操的重要价值

1.啦啦操的教育价值。作为一项体现动感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项目,啦啦操强调整体效果,注重团队合作,因此能有效地培养人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特别是啦啦操中的托举和抛接等动作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重要的作用。开展这项运动不仅可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还有利于体育健康课程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中国学校教育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啦啦操的运动价值。进行啦啦操运动可以全面提高人体的各种身体素质。啦啦操运动是一种独特的健身操,是由多种形式组成的综合艺术形式,它把舞蹈、艺术体操、技巧以及其他一些具有特点的项目动作融合为一体,经过再创造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身体练习,其中的主体部分是躯体运动,因此啦啦操也具备了所有这些运动具有的综合锻炼价值和功能,广泛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参加啦啦操运动能全面锻炼身体素质,提高各种运动能力。在美国,超过六成的啦啦操成员参加了第二种运动,美国学者Thomas,D.Q和Seegmiller,J.G.等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他们对啦啦操运动员的身体力量、肺活量、体脂等素质和机能作了测试和评定,结果表明,啦啦操运动员拥有和其他竞技运动员不相上下的高水平的身体素质和得分。

3.啦啦操的欣赏价值。啦啦操是一项结合舞蹈的优美、体操的健美、技巧动作的惊险美、音乐与动作的和谐美,集运动员的健康美、服饰美、道具美、形体美、道德美等多种美于一身的运动。这种美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心灵。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观看啦啦操表演。在美国观赏啦啦操比赛已经成为市民的一种习惯;在日本啦啦队全国锦标赛的决赛那天,可以容纳4 000多人的体育馆几乎爆满,对他们来说观看啦啦操比赛不仅可以让他们从工作学习的压力中释放出来,同时精神也能得到放松和鼓舞,而且可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在中国2010年、2011年全国啦啦操联赛、锦标赛、冠军赛上,啦啦操所表现出来的动作整齐一致、协调统一,队形层次复杂多变,出人意料以及夸张的形体表现,都体现出了现代人的生活激情,表现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积极的向往以及对美的追求,也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媒体,啦啦操的欣赏价值日渐受到关注。

三、啦啦操在中小学的开展

(一)啦啦操在中小学开展的可行性

1.它是具有动感活力、团队精神和时尚气息的运动项目。啦啦操是基于赛场上观众自发的啦啦队活动而发展成的一项运动,集中体现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和青春动感的活力。作为一种新的健身形式,它的动作融合了多种艺术形态和元素,是一种个性的、艺术的、动感的、健美的运动项目。由于它刚柔相济、热情奔放,极符合中小学生动感活力的个性,它的技巧性打开了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的大门,它诉说着学生的渴望,反映出学生勇于创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将啦啦操引入中小学体育课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热情,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团队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操的养成。

2.啦啦操在中小学开展的多种优势。首先,出于啦啦操本身的要求和学校的特点,学校通常作为啦啦操的主要发展阵地。想要调动观众的情绪,这就要求表演者充满激情与活力,而且啦啦操讲究集体风貌和团队精神,这要求拥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对于既拥有大量充满活力的学生又易于统一管理的校园来说,条件是十分有利的。其次,各类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大小赛事和活动,尤其像运动会、各种篮球、足球比赛等,都是开展啦啦操的有利场所。最后,学校的教师都经过专业学习和相关培训,能够科学、系统、规范地从事啦啦操教学,有利于啦啦操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又由于教育部要求,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各地各校都要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体育、艺术2+1项目”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创新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各校要充分利用好大课间和课外文体活动时间,搭建活动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体性校园文化体育活动。让每名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因此,啦啦操必将成为学校体育文化的一个新亮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的重视,将啦啦操引入校园,是必要的、可行的。

(二)中小学开展啦啦操的重要意义

1.啦啦操有益于增强学生体质。参加啦啦操运动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增强运动能力。啦啦操中的各种跳跃动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弹跳力和爆发力;体操动作可以锻炼弹跳力、动作速率和平衡性;舞蹈动作能提高身体的柔韧性、灵敏性和协调性;技巧中的托举、抛接动作能提高协同性,一致性等,具有锻炼力量、动作速度、平衡能力等功能;整套动作通常是1min~2.5min,长短适中,在此期间要连续不断地完成各种不同的难度动作,既锻炼了耐力又不会使身体过于疲劳。经常练习啦啦操,可以有效增强高校学生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