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教学范例6篇

热力学教学

热力学教学范文1

课程标准:本节内容关注的对象是大气。旨在借用或绘制原理示意图,如: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二、设计思想

地球上的大气这一单元各部分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性很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理解大气运动的突破口。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学好大气运动的基础,为后面学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打好基础,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并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实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欲望,而且还可以实现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

1.教材分析:热力环流主要阐明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运动形式,用图示的形式形象地讲解了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密度和气压的变化,进而形成热力环流的过程。

2.学情分析: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与一系列的知识有关,尤其是物理学的知识,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困难,

同时,这部分知识还涉及等压面这一空间概念,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空间想象力不足,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2)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训练学生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热力环流问题。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测判断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感知地理知识――理解地理知识――巩固地理知识――应用地理知识”的思维过程。

(2)在提出问题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推理、归纳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2)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逐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通过对热岛效应的介绍和城市风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由于该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同时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势必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让学生在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及探讨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原因以及原理的运用。

热力学教学范文2

关键词 热力学 统计物理 课程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s of 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Teaching

ZHANG Jin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Department of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some teaching problems of 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carries on research of effective teaching, has discuss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teaching methods for improvement in teaching quality of 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Key words Thermodynamics; statistical physics;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ies

作为大学物理专业的四大力学之一――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是一门学生感觉难学,教师感觉难教的课程。学生总体感觉这门课程公式和概念较多、对高等数学的要求较高、与日常生活又比较脱离,不知道学了之后有什么用。而教师普遍感觉内容较为零散,与其他物理课程重复内容又较多,因此往往感觉较难将课程前后融会贯通,将公式和概念讲得浅显易懂又具有一定深度。本文对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分别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探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 课程内容的优化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中的部分内容与其他物理专业课程有一定的重复。例如第一章热力学的基本规律,该部分内容在前期课程热学中基本都已学过。因此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学生难免会感到没有新鲜感。但是这部分内容对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后面章节的内容又非常重要,是后期内容的基础,尤其是热力学三定律,如果理解不透彻,后面章节的内容就更难以理解。同时第一章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又不完全等同于热学课程所学。例如对温度的理解,热学强调温度是冷热程度的度量,而在热统中则更着重于强调温度是一个态函数。总体来说热学强调热的本质,热究竟是什么,怎样发生等问题,而热统则是研究热的传递和循环等过程,与热学相比更侧重于动态的研究。因此对于和热学重复的内容部分,既不能完全不讲,也不能细枝末节地详细讲述,而应当重点讲述一些重要概念不同于热学的理解方式。

另外,对于热统后半部分统计物理学,学生是首次接触统计物理,并且统计物理与前面部分热力学研究方法上又完全不同,所以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会觉得很吃力。因此对统计物理前半部分内容要在合理安排课时的前提下尽可能讲得详细透彻,使学生能听懂,能理解和掌握,后半部分内容处理方法和前面基本相同,因此可以相对简单地讲解。同时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并不是完全分割独立的两部分,实际上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统计物理的很多结论回归到热力学的结果。因此统计物理这部分内容也应着重强调和热力学内容的相互呼应。使学生感觉到这两部分是整体,而不是零散、毫不相关的内容。

2 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2.1 公式的讲解

热统这门课程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式非常多,而且很多涉及偏微分甚至有的还不是完全微分。例如内能的微变量用,是个全微分,而微功用表示,不是个全微分,而一个公式里面往往可能既涉及全微分也有不完全微分,因此一定要区分和解释清楚。比如内能要强调是态函数与过程无关,因此用表示,而做功与过程密切相关,因此不是全微分。这些一定要讲解清楚,否则学生非常容易搞混淆。热统这门课程里的公式的另一个特点是多而且近似,例如麦氏关系,单纯地背下来实际十分困难,因此需要寻找公式的规律,甚至可以编一些顺口溜等,便于学生的记忆。另外,讲清楚公式从何而来,又有哪些应用,往往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也很重要,进而也能让学生搞清楚这门课程的学习到底有什么用,而这离不开习题的讲解,因此对于难以理解的公式,适当的习题有助于学生对公式的学习。

2.2 概念、定理和定律的讲解

热统书中也涉及到很多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而教材中往往因为篇幅有限并没有一一交待这些概念、定理和定律的来龙去脉。例如卡诺定理,学完热力学第二定律后紧跟着下一节就是卡诺定理,但教材中只介绍了卡诺定理的具体内容和简单推论,学生学起来就觉得很茫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卡诺定理,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什么关联,兴趣也就不大。往往教师费劲讲了半天,学生听得一知半解。这时候如果在讲卡诺定理之前,先讲清楚为什么提出了卡诺定理,卡诺当年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对热机的发展有了什么推动作用,也就是略微讲解部分卡诺定理提出的科学史,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对于这个定理,学生能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同时也启迪了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热统这门课的魅力,体会它的思想和方法,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前沿科技知识的引入

大学生教学不同于高中教学,学生不仅应该掌握基本的理论,对一些科技前沿也应当有适当了解。这要求教师不仅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内容,同时也要常了解相关的科研动态。前沿科技知识介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甚至于对学生在以后考研选择方向时也有很大益处。

3 教学手段的改进

目前很多高校基本都具备多媒体教学条件,提倡板书和多媒体结合。板书多用于复杂公式的推导,诚然公式的推导需要板书的帮助,但是板书应该不仅仅用于枯燥的公式推导,有时候将整堂课的主体框架,甚至大的标题之间的联系写在板书上,这样学生感觉逻辑性会更强,环环相扣,有利于学生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和对课程内容有更好的理解。而多媒体教学中幻灯片可以适量减少文字部分,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PPT很容易吸引学生,有些部分内容如果辅助动画演示或者视频将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玻尔兹曼分布,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三种分布的区别和联系,如果完全靠教师的讲解,有时候会有理解上的困难,但如果辅助了动画,学生一目了然,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记忆。但是也非动画和视频越多越好,过多的情况下,反而让人感觉重点不突出,本末倒置,因此板书和多媒体的有效结合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很好地把握教材,课下须花大量精力搜集丰富的课外材料,做好备课工作。

4 结语

总之,要教好热统这门课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研究,寻找合适的方法和手段,这需要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反思,不断改进,在热统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成长,实现热统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包景东.热力学“时间之箭”.大学物理,2011.30(10).

[2] 林宗涵.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热力学教学范文3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191

工程热力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建筑环境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热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换规律、转换关系,以及在工程上的实际应用。学好工程热力学,对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产生积极的作用,甚至对毕业后的相关工作产生重要影响[1]。但是,这门课概念和理论繁多,逻辑性强,各章节之间的内容相互渗透,彻底理解与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为了提高工程热力学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热力过程对热力机械的实际应用,根据教学小组的实战经验,这里探究一些主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目的明确,突出教学主题

工程热力学这门课程内容繁多,各个章节之间内容相互联系,逻辑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内容多,把每章看成独立的个体,不将各章节联系起来,反而增加了理解内容掌握理论的难度[2]。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的,突出教学主线。这要求教师能够将整个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梳理清楚公式和定理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论与工程应用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内容框架,从而形成记忆网络,复习之前内容的同时也掌握了当前学习的重点。

2 抓住章节内容特点,选择合适教学方法

从内容上看,工程热力学课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本理论部分,一是工程应用部分。基本理论部分也可以细分为,定理和公式两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每一章节每一部分内容都有相应的特点,教师应根据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分清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板书教学方法的主次。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面应将文字、图片、视频结合起来教学[3],在使用黑板板书教学时应一步步推导最终公式,让学生理解导出公式的来龙去脉。第一章内容中提出了几十个概念,这些概念大部分都很抽象,这时教师就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划分热力系统的图片。在工程应用部分,教材上出现了压气机、内燃机等工程机械,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视频向学生展示热力机械的运转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气体与蒸汽的流动等章节中公式推导非常多,这时需要借助黑板板书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记住公式。在推导的过程中需要理清逻辑,边讲解边推导,达到使学生同时记住公式和公式推导过程的目的。

3 对比章节内容,总结基本理论和公式

在工程热力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概念和公式,这些知识点不容易记住,特别是有些参数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并且应用在不同的场合中。如果学生在没理解公式的前提下单纯地记下公式,是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为了避免学生混淆概念和公式,老师应该总结概念、理论和公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如,理想气体四个基本热力过程中多变指数n值的确定[4],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可以教学生首先判断四个基本热力过程参数变化特点,结合过程方程pvn=const,从而确定n值的大小。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确定n值的方法,也充分理解了四个基本热力过程的异同。类似的方法也可应用于功量的计算,学生只要记住热力过程的特点,结合基本公式就可计算出功量的值。万变不离其宗,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技巧,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大部分基本公式通常简单好记,老师要通过对比概念理论总结出最原始、最基本的公式,同时讲解此公式的应用条件,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目的不能只是让学生记住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4 主动与学生交流,时刻了解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是双向的活动,老师和学生双方互动交流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效果。工程热力学是一门理论基础课,必须通过做题去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授完课要立即布置相应内容的作业并及时批改,从作业中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理解困难的内容进行二次讲解。课外与学生加强沟通,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的信心。此外,可以举例让学生了解工程热力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增强学生的兴趣。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上四个方面总结了工程热力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但是没有固定的形式[5]。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教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共同探索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是工程热力学改革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国杰.《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探讨[J].教学教育论坛,2014(31):73-74.

[2]夏莉,冯国增,聂宇宏,姚寿广,杜军.提高“工程热力学”教学效果的途径探索[J].制冷与空调,2011,25(06):614-616.

[3]郁金华,史瑞莲.工程热力学教学法探析.课程教育研究,2014(06):282.

热力学教学范文4

关键词:化工热力学 教学 课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13-01

化工热力学是是化学工程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工程与工艺等各类化工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把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化工技术领域,结合表征实际体系特性的状态方程、活动系数模型进行各种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由于该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理论性强,概念多、公式多,学生往往觉得抽象不易掌握。大篇幅的公式推导也让学生望而生畏[1-2]。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应用及实验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培养学习的严谨作风,也是本课程教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期提高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质量。

1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用专业的化工热力学知识给予科学的解释。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该课程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达到既掌握了化工热力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例如:冰箱的工作原理与空调是否相同?夏天打开冰箱门是否能当空调?空调与取暖器哪个更省电?将冰箱和空调的工作原理与第六章的制冷循环相联系。为何从天然植物中提取香精、色素等有效成分常用超临界萃取技术?萃取剂为何常选CO2?在第二章PVT关系的应用当中着重介绍了超临界萃取技术以及萃取剂的选择[3-4]。在讲到相关的理论知识时,适时的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穿来,使理论知识不再那么枯燥。

比如说在讲第六章熵增原理的时候,可以做适度的延伸,将熵增原理与宇宙的变化过程联系起来。霍金[5]在《时间的方向》这一报告中,提出了热力学时间箭头、时间箭头和宇宙学时间箭头的一致性。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事物总是向无序状态变化,称为“熵”的不断增大。因此,我们只能看见杯子打碎成碎片的过程,从来不会看见杯子的碎片复原成为杯子,相对来说,杯子是有序的状态,碎片是无序的状态。阿姆斯特丹大学理论物理学院埃里克.弗林德教授(Erik Verlinde)认为引力从本质上是一种熵力,如果一个物体在其它物体周围发生微小移动会改变周围的无序度,就会感受到引力。

通过这样一些理论的提出,让学生通过讨论,首先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开拓创新的精神;其次将热力学的理论与哲学、物理学等其他学科相联系,能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其实没有学科的边界,科学是相通的思想;三是介绍一些化工热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讲授范德华方程时,讲述了莱顿低温实验室的创始人著名低温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如何利用范德华方程成功地把一种又一种“永久气体”(氧气、氢气、氦气等)液化,乃至作出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贡献—— 超导电性的发现。最后如何利用超导电性实现磁悬浮列车,让学生感受到化工热力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指导意义。

2 与时俱进,借助计算机软件来辅助教学

在化工热力学教学过程中,公式多,计算复杂成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际当中能更好的运用化工热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专门作了一个专题,介绍了目前应用较多的几种软件,包括Aspen Plus,Simulis Thermodynamics, HSC chemistry等。其中着重介绍了目前应用最广的Aspen Plus (Advanced System for P

rocess Engineering)。该软件美国AspenTech公司研制,由MIT主持、能源部资助、55个高校和公司参与开发。是基于序贯模块法的稳态过程模拟软件,并附带有庞大的数据库,包含了丰富的状态方程和活度系数模型。在各章节的计算过程中,分别对这几种软件相关的热力学计算部分进行了演示。

3 尊重传统,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

化工热力学是一门严谨的课程,有人称之为完美的学科,就是因为它的理论和公式都有严密的理论基础,都是通过层层推导得到的。而本课程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热力学性质的计算。尽管有相应的软件工具可以进行辅助计算,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不能忽视学生的计算和推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日常的作业和课堂上的习题演练,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领会化工热力学的精髓,培养其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作风。

4 把握主线,纵观全局,理清脉络

化工热力学课程主要由原理、模型和应用三部分所组成。原理是基础,应用是目的,模型是应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7]。如果把化工热力学比作一个大树,那么原理就是它庞大的根系,模型是它的主干和枝丫,而应用这是化工热力学所开出的花朵和果实。

因此在每一章学习之前,我们都会给学生提供两副结构图。一是本门课程所研究体系的框架图。二是每章之间的关系及联系图。使学生能全面把握化工热力学的整体框架,正确理解热力学概念,灵活运用热力学原理。在学习时能做到,“提起是一串,放下是一堆”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守军,何秀丽.《化工热力学》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1):80-86.

[2] 王琳琳,陈小鹏,童张法.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化工热力学教学质量[J].化工高等教育,2003,3.

[3] 冯新,陆小华,吉远辉,等.化工热力学中从生活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实例[J].化工高等教育,2009(1).

[4] 陆小华,冯新,吉远辉,等.迎接化工热力学的第二个春天[J].化工高等教育,2008(3):19-21.

[5] 包科达.热物理学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热力学教学范文5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去。学生是教师教育和教学的对象。只有真诚地热爱学生,教师才会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从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与讲评等各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时时处处考虑到怎样去让学生听得懂,学得进。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取得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通过对学生的爱,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教师当作可以信赖的人,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就容易被接受,这正如前人所说的“亲其师”,然后“信其道”。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以满腔的热情,高昂的情绪去上好每一堂课。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灵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和喜笑哀愁怒骂无不影响着学生、传导给学生。而学生则受教师和课堂气氛的感染,随之而喜,随之而忧。教师上课热情高,必然带动学生以高昂的情绪去听课。若教师上课情绪低落,学生听课也往往没精打采。如果教师带着个人对外界的不满情绪走上讲台,势必造成课堂气氛的紧张呆滞,势必给学生造成一种压抑感。教育实践证明,愈是在快乐中,学生愈是容易接受知识,愈能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对学生寄以厚望。教师对学生给予好的期望,他就会对学生赋予真诚的感情,对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和分析,不断地创造性地调节教育教学的方法,直到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学生也必然产生相应的反馈,热爱教师,积极学习。相反,教师不热爱学生,对学生给予不好的期望,他对学生也必然是冷淡,漠不关心,甚至讨厌、讽刺、打击,他也就不可能改进、调节教育教学的方法;同样,学生也必然要做出相反的反馈,对学习丧失信心,这从何谈起提高教学质量呢。

热力学教学范文6

一、挖掘生物教学的魅力,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生物学是初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不是基础工具课,容易被学生忽视。初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是凭兴趣的,要上好生物课,就必须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但要靠强力把学生硬拉到生物这边来是行不通的,关键还在于挖掘生物课自身的魅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生物上来。

1.充分运用生物插图的作用。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是具体实在的事物,在课堂中如果不用实物、模型、标本等直观材料,无论教师的语言怎样动人,逻辑怎样严密,学生始终感到看不见摸不着,学习起来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兴趣。相反,如果学生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实物、模型和标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认真地观察、讨论、思考、归纳、探索,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而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但在条件简陋的农村中学,实物、模型、标本等直观材料相对欠缺。因此,充分运用课本中的插图,能增强直观效果,加强感性认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生物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图文并茂,教材配有大量的实拍照片、图片、绘图等。多数图片精美、逼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满足学生的兴趣追求。如有的显示生物的微细结构,有的展示生物外部形态。由于现在的初中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有些生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见过,所以课本中的大量生物插图学生很感兴趣。

2.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作用。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在实验中不仅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其探索求知的欲望。实验教学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如在做“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时,由于在教材中文字表达的局限性和七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差一些,所以教师要逐步演示并指导学生实验:要想撕下的洋葱表皮不带果肉而且薄,就要撕得快;盖盖玻片时要强调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的研究方法,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直观的观察与实验在学习中就更为重要。初中生物义务教育的新教材也正是因此将探究实验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使这些探究实验发挥其最大作用,就成为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生物课的内容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一条途径。

例如在讲蛋白质代谢途径时,先讲这样一件生活小事: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同学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数都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它东西,其实这是不对的。牛奶的营养都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吃点面包再喝牛奶,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想想自己也常这样喝牛奶,为什么不对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从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空腹喝牛奶,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到哪里去了呢?作为能源物质被分解以提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蛋白质代谢的一条途径),那么如果先吃点面包情况又怎样呢?这时候能量就可以由面包(糖类)氧化分解来提供,氨基酸则可以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酶或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被人体利用(蛋白质代谢的另两条途径),这样一讲,学生恍然大悟,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同时对蛋白质代谢的三条途径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生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1.感情投资,激发兴趣。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还不稳定,学习还带有很浓的情绪色彩。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那么对他所教的每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同时课余时间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例如:施肥过多,植物为什么会烧苗?南瓜的子房为什么会有发育良好和发育不全的现象?这样做对农村的学生来说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上一篇社会学理论

下一篇数字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