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范例6篇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范文1

记得滕守尧教授在《文化的边缘》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阶段,即灌输式教育、园丁式教育和对话式教育,让幼儿教师将获得了幸福最近的职业。

一直认为教育的天职就是把大量的、客观的知识尽快地教给孩子。在这种教育中,交流成了孩子与教师之间重要的主体。教师对孩子的主意不感兴趣,谈论主要集中于教师主导的话题。“于是,教育就变成了存储行为。孩子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孩子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存储材料。”这种教育,孩子疲惫教师也疲惫不堪。因为这种教育过程,教师失缺的是与孩子富有灵性的交流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机会,教师就像搬运工,从书本搬给孩子。教师搬运的知识也不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和理解的、对自己富有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孩子都成了知识的奴隶,长期下去孩子失去学习兴趣,教师也会感到厌倦。这种没有交流的教育,教师也没有真正的安全感,因为他很孤独。“然而,只有通过交流,人的生活才具有意义。只有通过孩子思考的真实性,才能证实教师思考的真实性。教师不能替孩子思考,也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孩子。真正的思考,即是对现实的思考,只能通过交流才能产生。”

园丁式教育,这种教育建立在生长隐喻的基础上,把儿童的发展与植物的生长相类比。其假设是,儿童作为一个有机体,其体内早就潜藏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样式和发展程序。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像一个园丁,其职责就是创造条件,让孩子的潜能按照其内在的预定程序发挥和发展出来。这种教育,以儿童为中心,教师绝不干预和限制儿童学习活动中个人特有的直觉方式和创造方式,决不干涉儿童内在的发展过程,在教育过程中顺应儿童的内在发展规律,做儿童生命成长的激发者和协助者。正如蒙台梭利所指出的,“教师更像仆人,辛苦为主人准备好饮料,让主人随时可以喝,自己退到一旁,听候召唤一般,明确地了解自己的职责。我们主张教师要消极,是说教师的活动或权威会成为障碍,所以必须加以抑制,如此才能留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我们希望教师能让孩子由自己的活动慢慢产生进步,而不是将孩子的进步看成自己的教学成绩。

这种教育,关注孩子的发展,重视孩子的发展规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像园丁一样只是辅助孩子生长,而忽视自己的生长。这种教育中的教师使人联想到了“春蚕、蜡烛、铺路石、妈妈…”,是奉献者的角色,教师自身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看着别人生命力量的增长,而自己却渐渐衰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也许教师也会从儿童的发展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而感到快乐。但这种快乐一定是短暂的、脆弱的。我们经常可听到幼儿教师这样说:“我已经不想在这个行业里再继续下去了。因为我觉得教师最大的成就感不是在自己身上体现的,而是在孩子身上,这样教师只是充当了‘配角’。”

教师是儿童发展的辅助者、引路人,教学与自身发展无关,因而即使教师能体验到职业幸福感,这种感觉也是非常虚弱的,因为这种感觉是建立在儿童发展基础上的。生活在这种教育中的教师,他们把孩子的成长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同时他们也会为孩子学习的失败而苦恼。现在幼儿教师说最大的苦恼是:遇到特别调皮的孩子,家庭教育不好,坏习惯多,一下子转变不过来,而且家长也不配合。比如班上有一个小朋友坏习惯多,家长不配合,吃饭时把饭撒一地、别人看书时他不看,在班上乱叫,经常打小朋友,又转变不过来,老师特别苦恼。生活在这种教育中的教师,职业幸福感之所以虚弱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因为儿童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因而在这种教育中,教师总会体验到失败感和疲惫感。“他们认为似乎许多地方都过分强调儿童世界,也过于讲求迎合儿童世界的教学。教师们感受到每一个孩子的适应及冲突的问题都压在他们的双肩上,在许多方面做得太多了,既要做孩子们的老师,还要做他们的父母、咨询者和好朋友。因此,承担这么多的要求,还要重视教学效果,教师对不能完成这许多工作,教师对孩子的付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当与孩子离别或日后孩子忘记自己时而体验到深深的失落感。

教师与孩子的关系不再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是一种旅伴关系。这种教育教师有着关怀的伦理观。这种关怀不仅表现为对孩子的关怀,也表现为对自己的关怀。关注孩子的发展和内心感受,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爱和工作热情:同时他们也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和自我完善。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范文2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该书有着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

读后我不由思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幸福教师?答案模模糊糊,忽近忽远,若有若无,一惊之下,不知所向。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六个年头了,我一直以来在思考学生的健康发展靠什么?成绩,显然不是全部,因为我们成人之后的生存靠的是综合素质能力;不是成绩,显然也不对,因为成绩是敲门砖,没有优异的成绩就不能提升人生的生存起点。

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大大提高了我我对我本身工作,对学生教育成绩的认识。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的结果,如此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直奔成绩弱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片面的,不谈成绩说是素质教育也是片面的。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命快乐、关注生命幸福、关注生命习惯、关注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习的环境,我认为在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在本书中提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谐给予每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起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所以家校教育应该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应该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范文3

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就是我们越来越忙了。比如原先还能在学校批改作文,后来连备课都要带回家;原先还有双休日,后来不是被“辅导”掉了就是被“培训”光了。人都到了永远热闹忙碌的地步,怎么还有回首来路的心情和处变不惊的心态,怎么可能细细欣赏教育之河中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去采撷教育之树结出的一个个果子?所以,我也困惑,我也迷茫,怎样才能从忙忙碌碌中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不能不说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三位工人正在工地上砌转头。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一个说“砌砖”,一个说“赚钱”,而第三个则自豪地回答:“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后来,第三个人成了著名的建筑师,而那两位工人一生默默无闻(并不因此否定他们的人生)。每每读这个故事,我都觉得太像故事了,但也不得不承认,其间蕴含的,正是世间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刻的道理。用米卢先生的话就是:态度决定一切;用心理学家的话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用文学家的话是:人活着,一定要有生活的目标(托尔斯泰语)。

人生应有梦,而作为教师,要与教育的梦想统一起来。如果我们只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教书匠”,只把教书看成是“养家糊口”的一份职业,这与“砌砖”的工人机械的重复着一块块砖头又有何区别?

因此,调整好心态,享受教育的幸福,首先也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尽可能地锁定在这个梦想上,为自己设置一个长期乃至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梦想很脆弱,如果有100个梦想,很可能99个都不能实现。因而要学会持续改进。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本田一,曾多次获得国际马拉松比赛冠军。对于自己的成功,他三缄其口。直到退役,他才道出其中的秘密。原来,每次比赛前,他都要沿比赛线路走一遍,记下每一个有明显特征的地方,比如,这儿有一座桥,前面是一个学校,再前面是一家商场,后面不远又是一家医院……这样,在比赛途中,他就想着,经过这座桥,下面就是学校,过了学校,就是商场,然后是医院……直到终点。山本田一巧妙地把最终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小目标,使自己不觉得梦想与终点的遥远。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梦想的“苹果”放在自己努力一下就够得着的地方,以此不断推动、改进工作。

当我们投入工作时,比如组织孩子参加比赛,上一堂教研课,并不一定愉快,这时候需要聚精会神;但是,当这个阶段结束以后,回首这个阶段,我们就会从这种状态中获得满足感,使我们更快乐,更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范文4

关键词:快乐 善待 平淡 生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身心健康的小学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才能健康地发展,也才能真正做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伟大使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身心健康、幸福快乐的小学教师呢?

一、要善待自己,多想想幸福的事

在爱学生、爱教育事业的同时,小学老师也要懂得爱自己,心疼自己。要知道,我们的健康与快乐,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

要善待自己,别跟自己过不去。小学教师首先是个人,要放下我们心中“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以平等平和的方式与学生相处、与学生交流。如果准备以小学教师为终身职业,那么我们就应该放弃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和功利之念,善于从自己的职业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保持心理平衡是维护身心健康的基石,有医学专家称心理平衡的保健作用超过了其他一切保健作用的总和。只要注意并做到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开启健康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运动的小学老师最有魅力。有时我们可以忙里偷闲,在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挤出一点时间来活动手脚、伸展筋骨。花几分钟时间锻炼,既不影响工作,又能舒缓压力,何乐而不为?运动不仅是最好的宣泄,而且也能让我们充满活力。运动场上的小学老师最容易得到学生们的认可,也最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小学老师来说: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能光靠一年一次的体检,应该每天多运动、多锻炼,让它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二、善待同仁,以平常心对待名利和得失

要善待同仁,做一个与人为善的人。教师间公共的人际关系无外乎合作与竞争两种,要正确处理这两种关系,使之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合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与同事有效的合作共进中,才能体现出我们的职业价值。

要淡看人生,踏实奉献。淡看人生,是以平常之心看待名利、地位。淡看,看淡,不要什么都斤斤计较,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国王,把持心灵的一方净土,“看庭前花开花落,见天上云卷云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自得其乐。小学教育需要一大帮人虔诚、踏实奉献,而这只有保持平常心、淡看人生才能做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才是真正快乐的人,才是真正能干点事的人。

三、要善待学生,做一个幸福快乐的小学教师

善待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了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善待,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对学生真诚无私的善待是获取教育成功的原动力,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成效。可以这样说:小学教师工作的成功程度取决于教师调度学生与自己合作的兴趣与能力的程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与成长幸福的教师,才是最幸福的教师。作为小学老师应该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确信“每一株花最初都是草,每一棵草最后都会开出花”。

四、平淡生活,让我们用心经营

其实简单的生活也可以用心经营,关键看我们怎么做。一个星期,挤出一天、半天,哪怕是几个小时,睡一个懒觉,看一会儿闲书,跟家人、朋友聊聊天、逛逛街,把身心从工作中彻底解脱出来,得到完整的休息。逢上“五一”、国庆、寒暑假,给自己安排一次不远的旅行,换一个生活空间,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范文5

伦理文化;教师幸福;德性;师德

【关 键 词】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6-0101-03

幸福与德性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类不断追求的价值。教师幸福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价值追求,是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职业理想的教育主体状态,也是实现自己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相统一的心性能力。这种心性能力是基于德性的心性能力,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

一、教师幸福的伦理内涵:基于德性

教育是关涉人幸福的事业,它影响着人的活动。教人怎样向善,怎样追求幸福的生活,怎样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为人类的幸福事业做出贡献。而教师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要想教会别人怎样幸福,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追求、享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因此,教师幸福影响着教育幸福的实现与否。伦理文化中的幸福与德性有内在的统一性,德性是我们获得幸福的内在品质,德性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的幸福也是一种具有德性的心性能力,有其内在的德性要求。

(一)教师幸福以教师伦理为前提

涂尔干认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都有自身存在的职业伦理。”①教师要在社会伦理规范、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范围内追求幸福。首先,教师在追求幸福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需要基于德性的价值判断。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需要什么,哪些是幸福生活所需要的,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可以放弃的,这些都要基于教师个人的价值判断。其次,教师在满足自身物质需要的同时,要注重精神需要的满足。教师不仅有物质需要、社会性需要,还有精神需要,教育幸福的获得是建立在这些需要满足的基础之上,只有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都得到满足时,才能体验生命价值的意义。而且教师在满足自身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的同时,要将自身统一与教育之中,用教师伦理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加强教师道德修养,不断内化和升华自身德性幸福能力。

(二)教师幸福以德性为内核

教育是教人追求幸福的精神事业,人的精神性事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道德生活的追求和完善,教育工作者在这项精神事业中承担着维护最高伦理标准的责任。②所以说,道德教育从始至终都应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教育则是一种德性的教育,是教人向善的教育,是教人获得幸福品质的教育。③

以德性为内核的教师幸福要凸显公正原则。教师公正是教师伦理生活的重要原则,其有两个层面的德性内涵:一方面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它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公平、教师对同事的公平等人际关系中。教师在对待他人尤其是学生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另一方面是指教师政策对教师自身所体现的公平原则。“当人们生活在一个基本公正的社会中,不懈努力、奋发进取、创造有为、立德立功时,人生幸福就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实现的”。④以德性为内核的教师幸福不仅仅需要教师自身凸显公正原则,还需要社会和国家政策对教师体现出公正原则。国家教师政策的制定要以公正原则为基本价值取向,要让教师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更加自由地行使权力,享受幸福,从而保证教师幸福的实现。

以德性为内核的教师幸福强调:教师要担当拥有的道德责任。石里克指出:“责任感像是自己被欲望驱使一般而开始自由行动,有了主动去行动的动机,并且情愿因行为有错而受到责备。”⑤教师只有意识到自由承担的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时,才能不遗余力地去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一旦教师有了自觉的责任意识,就可以在没有任何外力约束的情况下,自觉地去完成教育工作,还能激发教师创造幸福的动力,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促进教师、社会和学生德性幸福的共同实现。

二、教师幸福失落的根源:德性缺失

当前,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把教师当作“完美”人物的化身,一切好的东西都要在教师身上体现。并且伴随着教育复杂程度的加深、社会与家长要求的提高、教学压力的增大、社会分配差距的拉大等,这些外在的原因逐渐阻碍了教师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导致教师幸福的失落,但更深层的伦理根源也值得我们去探寻。

(一)教师缺失追求内在幸福的心态

罗素曾指出:“人生活在世界上,总会出现种种不幸,这些种种不幸的根源,一部分可能源于当下的社会制度,而另一方面则源于个人的心理。”⑥个人心理对个人的幸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个人的不幸就是因为自身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待职业所体现出来的错误态度。教师幸福是客观物质需要和主观精神需要的统一,教师幸福是在正确的世界观、伦理观基础上的一种积极追求,消极的、不合理的追求只会使得教师离幸福越来越远。

一些教师奉行享受主义,认为教师职业不能让自己得到物质的满足,从而忽视了教师职业带给自己的精神享受。一些教师奉行节欲主义,他们选择教师职业的初衷是因为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对职业意义和生命意义的体悟能力不高。一些教师渴望幸福,但是他们只是消极地等待幸福的到来,他们在现有的条件下等待着外在政策的变化,等待着与自己内在尺度相符的条件和对象的出现,以使自己不需努力就能获得利益,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些教师之所以不幸福,就是缺失了追求内在幸福的积极心态,他们奉行着享乐主义的幸福观、节欲主义的幸福观以及消极等待的幸福观,而这些都是被动的、外在的、即用即无的,都不能促进德性修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育生活之中,只感受到了各种压力或仅有的一时幸福,而没有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体会不到真正的幸福和长久的幸福。

(二)教师缺失以德性为主体的幸福能力

教师幸福能力包括广义幸福能力和狭义狭义幸福能力,广义的幸福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以及较高的文化素养,这是教师追求幸福的客观条件。狭义的教师幸福能力主要是教师内在的主体性心性能力,即德性幸福能力,它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品味。⑦伦理文化中,幸福是一种德性幸福,只有具备德性能力的人,才能真正感到幸福。虽然在全面的人性观下,德性不是幸福的前提,也不是幸福的全部。幸福也不是万能的,但是一个人如果缺德或者无德,他的幸福将是空洞的,他也会因为缺乏创造和享用幸福的心性基础,逐渐丧失追求幸福的主体性能力,不会真正感到幸福。近年来出现的各种师德问题,比如幼儿教师的虐童事件、小学校长的事件、大学教师的论文抄袭事件等等,不同层次、不同待遇、不同的教育对象,但他们都同样因为道德的缺失而犯下不能弥补之错,对他们而言,幸福太遥远。而且实践也表明,物质需要的不断满足、工作报酬的不断增长、教学技能的提升不一定能让教师感到幸福。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影响着教师追求幸福的能力,教师德性能力的缺席也成为制约教师幸福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教师幸福的回归路径:重塑德性

通过探寻教师幸福失落的根源,在伦理文化中,我们需要通过确立积极的教师幸福观、提高教师基于德性的幸福能力这两个方面来从内部提升教师幸福感,还需要构建以幸福为取向的师德建设体系,为教师提供一个进行师德修养公正和谐的环境,从而切实提高教师幸福。

(一)确立积极的教师幸福观

教师的职业特性赋予了教师积极追求幸福的莫大权利,只有教师积极追求幸福,才能引导学生积极追求幸福,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幸福。因此,教师要树立积极的教师幸福观,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的教师幸福观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统一起来。教师只有通过自觉履行职业义务、承担道德责任,以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为重,才能实现自己对幸福的高层次追求。其次,不仅要注重物质生活,还需要注重精神生活。教师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要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树立远大的教育理想和责任使命,把教书育人看成是一个幸福的事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发挥师爱的德性能力,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幸福生活。再次,既要关注当下幸福,又要领悟教师未来幸福的意义。教师幸福寓于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体表现在学生成才之后,而且这种长远的幸福的获取,是教师幸福的最终目的。最后,既要做一名会享受幸福的教师,又要成为一名会创造幸福的教师。石里克曾提出:“任何时候都要为幸福做好准备的道德原则,他认为人们应力求成为值得享有幸福的人。”⑧教师职业本身就蕴含着莫大的幸福,教师要做的就是学会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教师要在创造性的劳动过程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二)提高教师的内在幸福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成长着,追求幸福是一个人生命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内在生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教师幸福能力的提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马克思指出:“教育是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劳动职业,那么只要我们选择了它,就应该不会为任何沉重的负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整个人类幸福而做出的牺牲。”⑨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认识教师职业意义,自觉承担职业使命即引导学生的精神成长,启迪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引导学生领会爱、希望、公正和善良的价值,给予他们追求幸福人生的精神食粮。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和境界。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从古至今,教师就与清寡和奉献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教师职业不能让你发财致富,让你物质上很富有,但是教师职业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树立德性情怀和人文情怀。因此,教师要想获得幸福就必须走出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自觉提升自己的德性修养,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发展。第三,教师要在道德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追求幸福、享用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德性的获得不是道德知识直接转化而来的,而是在道德实践中将自己的价值理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内化而来的一种心性品质。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主体实践的能力,并在创造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体验对工作的乐趣,从而获得幸福的感受。

(三)构建以幸福为取向的师德建设体系

构建以幸福为取向的建设体系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师德建设要将教师的置于主体地位。在师德建设中,不管是目标的确立还是制度的制定,都要体现教师在教育生活中的自由和平等原则,关注教师的需要、愿望、利益,确立其主体性地位,激发教师主体性力量,从而帮助教师实现职业理想和,体现生命价值。第二,师德建设要将公正和民主作为基本的价值选择。教师幸福的获得,不仅需要自身做到公正原则,还需要外在的政策和制度对教师体现公正原则。在师德建设中要实现教师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体现公正、民主、透明的原则。这种公正和民主精神将会成为影响教师道德行为的规约力量,为教师幸福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三,师德体系建设要注重对教师的关怀、理解和尊重。师德建设的本意是为教师道德成长和专业生活质量提升服务的,而不应该成为教师的负担,要体现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理解和尊重。师德体现建设要内涵于教师的真正理解和尊重,这样才能让教师自觉进行德性的培养,自觉地在实践中内化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从而逐渐提升追求幸福的能力。

幸福的追求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程,教师幸福也需要在不断的追求中获得和享受。在物欲化的今天,教师幸福逐渐失落和迷失,感到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教师职业本身所具有的幸福意义,正确认识教师职业与教师幸福的关系,自觉抵制不良习气的影响,积极追求幸福,学会享受幸福,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进而引导和熏陶学生德性的养成。

注释:

①[法]涂尔干.付德根,译.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62.

②檀传宝.走向新师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

③冯建军,回归幸福的教师生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6.

④高兆明.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55.

⑤石里克著.伦理学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39.

⑥罗素.走向幸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5-7.

⑦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2).40-41.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范文6

关键词:教师;职业幸福感;教育事业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一种感觉。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这是个前提。只有教师沉浸于其中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如果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你就不会觉得累而会觉得幸福。

一个人只有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才会有幸福感,只有热爱一项工作,才能乐于为之付出,为之喜悦。年轻人常对自己适合什么职业把握不准,所以经常看到一些名师在撰写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写道自己原本是想做某某职业的,结果偶然机缘做了教师,后来又经过自身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事例。我不否认有些人很出色,无论让他做什么都会很优秀,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他对教育事业不热爱,是不可能做得出色,不可能有持久的幸福感的。

“爱”一直是现代师德的永恒主题,然而“爱”不应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更应化为实际的行动。如果你是男教师,可以将你的男性魅力注入课堂之中;如果你是女教师,可以把特有的女性细腻带到貌似平淡安然的日子里;如果你年轻,青春的活力热情正是与学生自然亲近的源泉;如果你从教数年,多年积累的经验正是处变不惊的沉着;如果你年岁渐长,慈爱和蔼的目光会带给学生祖辈般的关爱;如果你已为人母,你对学生微笑时会自然地放射母性的光芒;如果你已为人父,你立于讲台上的身影也会透出父爱的伟岸;如果你博学,举手投足间便散发出学者的智慧和教者的风范;如果你多才,言谈举止中也会向学生传递自信的魅力,原来教育本身就是换一种视角看到的生活状态。

教师的工作虽然烦琐,但又有挑战性,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发展、进步,同时,还要面临着付出与回报不平衡的境况。那么,教师如何实现身心和谐,获得幸福感呢?我觉得要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必须要有淡薄名利的心境。

教师本身就是个奉献的职业,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嫁衣”。如果你老是拿自己和其他高薪职业做比较,肯定会觉得很累、很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倦怠感。教师要多想想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想想受到他人的尊重,想想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渐渐地你的心境便会豁然开朗了。

所谓幸福感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不同于物质的东西。作为一种个体化的感觉,幸福感应该是植根于自身的一种心理感受。

如果我们把教书当作一种职业,可以享受课堂带来的亲切感,感知学生目光中的求知欲,体会童心未泯的快乐;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可以感受学生成才的光荣感,体验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的升级。就如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拥有了一种安全的幸福感、一种舒适生活的幸福感、一种自我成就的幸福感。

一个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应该是一种价值体现的幸福感。教师应用自己的精神来影响学生,把这种“幸福感”传染给学生,那么,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幸福的,这种“幸福感”的教育才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其次,教师要通过读书写作充实自己的生活。

“求知”是教师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欲求教好书,先要爱读书”。作为教师,由于职业特点,与知识打交道是生活中的主要内容,而读书正是不断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读散文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读侦探可以培养逻辑思维,明辨是非;读小说可以了解世间百态,感悟人生;读历史可以博古通今,纵观内外;读哲学可以内炼思想,外炼修养;读教育专著可以拓宽思路,精益求精……

以前的我只满足于教好课本上的知识,很少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探究,后来通过读书越来越感觉知识的贫乏,于是就不断地读书、反思、写作,渐渐地自己视野开阔了,知识面也广了,教学也变得游刃有余了,所教的课得到学生的欢迎,自己也越来越喜欢上课了。

曾听过这样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从前,有个年轻人总觉得自已是最不幸福的人,他虔诚地向上帝诉求指点。于是,上帝带他来到了一个据称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幸福魔力峡谷,这个峡谷普通人一生只能来两次。回去后,青年遇到问题总是自已尽力解决,而不敢轻易动用去魔力峡谷的第二次机会,在他的竭力支撑下,之前看似很难的问题都迎刃而解。到了暮年,他已经是著名的成功人士,回望一生,才感慨幸福原来就在自已的心里,它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态度。幸福的真谛不在于你是否得到,而是在于你在争取幸福时的态度。

“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这种梦想的主要动力和源头是教师要热爱教育并将这种热爱化为行动,才能够时时体会教育生活的幸福。而教师的教育生活是否幸福,取决于教师是否在教育行动中寻求到快乐。教师的生活是否幸福取决于教师是否拥有求知的快乐、爱的互动、平和的心态。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但幸福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只要你有了一个乐观平和的心态,幸福就会永远属于你。有了积极的态度,你会发现生活是那么美好,幸福也真的成了你的影子,会永远跟着你。就像海子的诗里写得那样: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让每个人的心里都涌动着春天般的温暖、幸福与满足,生活的理想原来就是这么简单,幸福的感觉原来可以这样真实。亲爱的老师们,试着感觉一下,你是不是正被幸福包围着呢?你是不是正拥有幸福的理想呢?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自己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扬起理想的风帆,飘洋过海,就像陶兰老师所说的那样: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备课,上课,博览群书;

从今天起,关心学生和自己;

我有一方讲台,面对学生,快乐教学;

从今天起,和每一个学生微笑;

和他们一起幸福地成长;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从今天起,快乐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告诉学生生活的美好;

告诉家人工作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