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带徒学习计划范例6篇

师带徒学习计划

师带徒学习计划范文1

文/周文敬

导师带徒活动要着眼于提高青年职工的管理水平、技术业务水平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技术业务素质”培养为重点,兼顾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导师带徒的深入实施,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俨然成为公司人才建设的活泉眼。近五年,公司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近2000人,全司30岁以下青年员工占比超过50%。

对号人座,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师带徒

导师带徒,由于培养对象的不同,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均有不同。从对象上来分,可分为新员工、新转岗人员、新任项目经理和优秀后备人才。

新员工的导师带徒。主要做法。1.明确目标。公司出台《“导师带徒”管理办法》,明确导师带徒工作目标:新员工入职1个月能看懂图纸,3个月能独立上岗,1年成为岗位能手。下属各分公司、基层项目根据公司总体培养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又制订了详细的阶段性培养目标,指导导师带徒活动的开展。2.双导师培养机制。公司为每位新员工配备技能导师和职业发展导师,技能导师主要由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担任,职业发展导师主要由项目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技能导师依据岗位技能培训计划、师徒协议为学员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传授工作技能和管理经验,做好日常工作指导和思想沟通等。职业发展导师主要负责新员工的思想沟通与解惑、职业发展指导、实际困难的帮助解决等。3.双向选择。新员工入职时,召开导师、新员工座谈会,搭建双方沟通的平台,促进相互了解,收集导师、新员工意愿,实施导师、新员工双向选择,并组织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双方权、责、利及考核方式等。

具体措施五步走。1.选导师。导师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工作经验丰富、操作技能突出:二是思想品德优良,为人正直友善,认同企业文化,有强烈的事业心:三是有意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其中,为新员工选择的师傅是在各业务系统工作3至5年的骨干员工。2.签协议。新员工入职后一周内,公司会根据导师和徒弟的特性为师徒配对,组织师徒签订导师带徒协议,明确师徒关系。导师带徒协议的内容包括师徒双方的职责和义务、培养的目标和计划、培养考核机制等。3.传、帮、带。按照“缺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用什么”的带徒原则,根据协议的培养目标,导师分步骤有重点地对徒弟进行“传(经验)、帮(帮业务)、带(作风)”。同时,积极开展师徒技术业务培训,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面。积极对徒弟开展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方面的教育。4.严考核。公司人力资源部、师徒所在单位(部门)按照协议规定的培养周期,定期组织考评,找出徒弟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指导帮助,保证教学质量效果。5.重运用。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新员工,予以提前半年薪酬待遇转正。对于部分在考核周期内不能通过考核的,由导师和主管领导对其进行绩效面谈,找出绩效差距并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师徒协议继续有效,最迟可以延长半年出师。

同时,为鼓励导师将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在绩效考核时公司会给完成一定带教任务的师傅加分,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

新转岗的导师带徒。公司参照新员工培养模式,为新转岗人员配备导师,以帮助其掌握新业务领域的操作技能和管理知识。为新转岗人员安排的师傅是现岗位上有丰富经验、品行端正、耐心的老员工。同时在严格的考核机制上,辅以多层次的培训,促进转岗人员顺利入职。

新任职项目经理的导师带徒。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泉,项目经理是项目的核心。因此,公司把新任职项目经理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除提供培训外,还指定担任项目经理职务满5年以上且具有丰富工作经验、担任过2个及以上项目经理的老项目经理、业绩优秀的人员担任其导师,帮助新任职项目经理迅速胜任岗位工作。同时,对于新提拔的项目经理在考核中表现优秀的,在有新的规模更大的项目经理职位空缺或经理部班子职位空缺时,予以优先考虑。

优秀后备人才的导师带徒。2013年,公司启动“星火计划”,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专业带头人定点联系指导各级优秀后备人才,签订师徒协议,定期联系学员,为其制定学习计划,关注、指导、帮扶优秀后备人才成长,协助其完成工作任务,并组织考核,带教3年后,根据考核情况,导师按1:3的比例制定本岗位的继任者计划,将导师带徒与人才梯队建设相结合。

提升导师培养要求,夯实导师带徒效果

传统的导师带徒的优点在于导师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聆听、观察、模仿等领悟真谛;缺点在于教学环境相对封闭,缺乏交流和互动。因而,创新讲课形式对于提升导师带徒效果影响甚大。

学员上讲堂。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基层项目每周组织一次新员工讲堂活动,安排新员工授课,向其他学员讲授自己的收获,课前准备及授课对新员工本身来说就是一次考验和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导师带徒氛围。

导师讲课比赛。导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成果。鉴于此,公司、分公司定期组织导师讲课比赛,导师之间相互点评,促进导师学习他人的教学技巧及因材施教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导师带徒的迸阶管理

充分挖掘导师资源。根据导师带教成果,淘汰不合格人员,公司每年定期更新导师库,给予导师一定的费用津贴,鼓励导师进行自我提升和课件开发,公司收集导师课件并进行评选,将优秀课件上传至内部学习平台,供全司所有学员学习, “双导师”晋级为“多导师”,员工既可以博采众长强化本岗位相关知识学习,又可以广泛涉猎掌握其他岗位相关技能,加速了企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进程。

丰富授课内容。近年来,公司在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辅导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导师带徒授课内容。老一辈员工的无私奉献及坚守、公司厚实的“铁脚板”文化等是导师带徒中容易忽略的地方,此外,公司还通过座谈会、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搭建平台,引导学员加强宝贵精神财富的学习与传承。

考核激励。公司、分公司成立教官组,负责导师带徒日常管理工作;同时,通过演讲、述职、工作汇报、业绩考核、公开竞聘等多种形式,考核导师带徒带教工作。同时将带教考核与导师专业职级评定、晋升、导师资格评定(不合格者3年内不得担任导师)、荣誉推优等工作挂钩,激励导师不断创新。

导师带徒工作缩短了项目团队成长周期,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资资源保障。青年员工中,一大批人已经走上项目领导岗位,其中,通过公开竞聘等形式,部分人员工作3年内已走上项目经理岗位。

师带徒学习计划范文2

 

学徒培训又称“艺徒培训”,是指由用工单位招收学徒工,在师傅的直接教导下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学习并掌握生产技艺或业务技巧从而成为新技术工人或专业人员的一种培训方式。传统的学徒制主要是建立在手工业者为了学习生产技能的基础上的,它是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之间都建立起了比较大的联盟——行会,在行会的发展当中,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学徒制。行会对于师徒制作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并且逐渐在所有行业里都得到了推广。

 

工业革命的出现,使得机器大量代替了工人,对手工从业者的需求量减少,对学徒制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逐渐走向衰退,需通过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开始出现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同传统学徒制的标志性区别是职业院校是主体,企业是载体,共同培养技能性人才。以对学生的培养为核心,同时通过课程为纽带,将学校、企业组合到现代学徒制教学中来。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传统学徒制及单纯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教育当中理论同实践相脱节的局面,而是将教、学、做有机结合在一起,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统一在一起,它实际工作场所同时也是教学场所。在工业革命后学徒制出现了衰落,但是随着当前现代学徒制的重构,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广泛,产业化结构和职业结构日新月异,现代学徒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现代学徒制普遍实施交替培训的方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校进行理论学习,而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要在企业接受培训,在国外学徒制的学生甚至享有学徒工资。现代学徒制进一步密切了职业教育与劳动市场的关系,发展了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同时更好地解决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由于市场的发展方向对学徒制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现代学徒制更是以经济的需求为导向,制定更为灵活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培训方式,成为当前较为成功的一种职业教育方式。

 

我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于2011年同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实施仟吉“英才计划”。“英才计划”是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工业协会于2009年启动人才培养训练机制,主要以“2+1”模式培养,科学制订培训计划,合理设计学习课程,精心编写系列培训教材,有完善管理制度,使参训学员成为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一年内过12岗(清洁、训练、现烤、装饰、收货验货、理货、打包、开店营业、打样、设备维护、导购、收银),6级,特定工艺生产线(面包、糕点、裱花),所有岗位测评,做到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能训练。力争一年后能升迁为店长,三年后升迁为合格经理人。通过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使协会、学校我、企业互相促进,合作共赢,为企业培养优秀英才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实体支持单位为行业知名企业,如北京好利来、中山采蝶轩、福建复茂、武汉仟吉。

 

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中高档烘焙食品(面包、蛋糕、西点、干点、月饼)为主要经营项目的股份制民营企业,采用自产自销自营连锁店的商业模式,在武汉、郑州、长沙、合肥拥有近百家“仟吉西饼”连锁店。如今我院同武汉仟吉食品有限公司实施仟吉“英才计划”已经四年了,毕业三期学生累计76人,培训学生90%以上能为企业员工,现有11人为店长,2人为片区经理。我院同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过程是:首先签定校企合作协议;在校企合作协议中包含有制度保障措施,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权力和义务;然后专业教师同企业培训师、师傅一起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最后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面试合格后入仟吉“英才计划”班学习。

 

学生在校接受专业知识学习两年,到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以学徒身份带薪学习一年,薪金起点为1700元/月。学徒制学习一年后,考核合格可留企业工作,也可选择其他企业工作。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大一、大二;学习主要课程有食品加工机械,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食品安全与控制,食品感官分析,食品理化分析,食品包装与贮藏,企业实践2个月。在校学习接受学校考核标准考核。大三到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师傅带徒弟制学习一年,这一年分两个阶段;在前6个月时间要通过员工12个岗位培训和考核,后6个月完成见习领班学习内容和其他(蛋糕、面包、裱花)生产过程学习,按企业测评标准进行测评,见习领班要通过一、二级测评。此时完成了学徒制学习一年后,经学校、企业双方共同考评,合格后方可毕业。在此一年学习期间,学院配备了专职班主任,并指定专业教师到企业指导和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动态及安全情况。

 

下面是员工岗位培训流程,看师傅如何带学生(徒弟)。学生要阅读《岗位作业指导书》师傅介绍岗位师傅并做示范和实操师傅指导学生实操,学生再次阅读《岗位作业指导书》同师傅讨论实操情况写好实操报告和心德体会。师傅再给以指导学生再次实操闭卷做练习实操师傅指导总结,依此循环直到熟练,最后考核,合格后进入员工下一岗位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它构建的是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现代学徒制下仟吉“英才计划”体现出以下优势。

 

一、体现出学校与企业在办学上的深度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教师、师傅联合培养,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以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替代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把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和学生职业素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最佳结合点。学徒制的实施,这种特殊教育教学是学校为企业,企业也为学校培养了社会所需高技能复合人才,同时企业获得了员工,学生既学得了知识和技能,也获得了工资,同时也就业了。对社会、学校、企业、学生是四方受益和形成了四赢局面。

 

二、完善了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实施仟吉“英才计划”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生与企业签订培训协议,校企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二是“教、学、做”为一体,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紧密结合,实行两种考核评价方法。学徒制培养学生要接受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考核评价,制定考核标准依据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考核合格的学生由企业转为正式员工形成无缝对接。

 

三、有利于对企业文化了解,增加学生对企业的感情

 

通过师傅带徒弟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烘焙加工工艺和门店管理艺术。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实施,能使企业提早介入对学生教育和培养,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员工的路径培养技能型复合人才。师傅们有多年从业经验和对企业文化的高度融入,会在学徒中潜移默化中传承,形成对师傅的认同,对企业的认同,感受着来自师傅师德师艺的熏陶和影响,有助于学生提早适应和习惯企业环境,提早接受企业文化,加深学生对企业感情。

 

四、降低学校办学成本

 

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到企业进行学徒式学习,因企业提供工作餐,吃在企业,企业有职工宿舍,住在企业,企业提供培训教材,实习实训耗材也是企业承担,带训师傅的工资也是由企业承担,企业购买学生保险,这些培养成本全都由企业承担了,为此学校最后一年收取学生学费用在办学上大大减少了,降低了学校办学成本,学生的宿舍也空出了,这种宿舍资源学校可以利用了。

 

五、有利于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现代学徒制要求学生不仅仅接受在校教育,同时也要到企业进行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也必须到企业参加学生学徒制实践中去学习和指导。教育部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当中,明确规定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双师”的比例要在50%以上才达到合格的要求。而各学校达到这个比例不多,具备这种“双师型”能力教师则更少,严重制约了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现代学徒制下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则更需要教师熟悉企业情况,同学生一起同岗实习煅炼,亲自体验和感受企业的实践操作对学生技能能力培养到底有没有帮助,有哪些方面的帮助,还需要做哪些方面改进。教师到企业还可以同带学生的师傅进行沟通,讨论双方教学计划是否合适,也可向师傅取经学艺,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有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六、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接受企业和学校双重考核评价,考核合格的学生由企业转为正式员工,在工作中学生将所学之知识用在生产中,进行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提高了生产效益。如在生日蛋糕裱花工艺上,学生的绘画创意、立体雕塑、颜色调配等技能上远远超过师傅,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生产的生日蛋糕供不应求,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这种学徒制给企业输送了新鲜血液,提升了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做到了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壮大。

师带徒学习计划范文3

静心深思 导师带徒少走弯路

干事业需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但动作之前更需要冷静的思考,冷静的谋划。学习也是如此,唯有静心深思,才能量体裁衣确立最佳目标,唯有静心深思,才能找到窍门少走弯路,唯有静心深思,才能创新创效事半功倍,唯有静心深思,才能在部署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为了促进“导师带徒”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大队团总支书记亲自到各基层小队团支部进行帮助指导,建立“师傅库”“徒弟库”以及“青年人才库”,根据大队对专业技术的需求和个人技能情况,把“三库”人员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把适合结为师徒对子的两人或多人捆绑在一起,签订导师带徒合同。另一方面,制定《导师带徒管理手册》,针对不同师徒的特点,量体裁衣制定学习目标,定期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在师徒中开展了评比竞赛活动,授予获胜者“最佳师徒”荣誉称号。为了让比赛切实发挥促进作用,避免参赛师徒急于求成,大队团总支在师徒中注入“静心深思”文化,引导师徒在向目标走出第一步之前首先冷静地思考,冷静地谋划,帮助师徒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进行,从而实现运筹取胜。大队团总支通过召开座谈交流会和个别谈心方式,一方面阶段性了解师徒的进步情况,方便更好地指导,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师徒内心变化,发现有浮躁倾向及时纠正引导,同时运用一些反面素材进行案例教育,使静心深思观念入耳、入脑、入心,帮助师徒顺利实现目标。

静心学习 师徒技术成果丰硕

诸葛亮54岁时,在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这既是诸葛亮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更是他对儿子的厚望。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只有静心学习、静心钻研,才能结出丰硕果实。

大队团总支也深知,只有静心学习、静心钻研,才能结出丰硕果实。活动中大队团总支把握以“学习”为重点,以“实践”为关键的原则开展了师徒读书、专项培训、技术比武等系列活动,为基层团支部创办了图书角,根据需求提供所需书籍,在师徒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要求师傅在日常教学中,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练什么”的带徒原则,根据合同目标,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传、帮、带,要求徒弟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全面提高自身技术业务水平。大队团总支注重“合理化建议”征集,根据师徒的建议和需求,通过邀请技术专家进行短期培训、寻找紧缺配件进行试验等,帮助师徒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排除后顾之忧,从而使师傅静下心来教,徒弟静下心来学。

静心干事 师徒岗位建功立业

一项心理调查表明,许多青年在干事时往往喜欢向前看,如果一段时间得不到收获或达不到预期效果,就会产生不良情绪,不能静心工作。其实,青年都有追求荣誉的天性,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但如果光看前边,急功近利,把回报放在第一位,还没做出成绩来,就算计着回报,这样不仅会身心疲倦,而且会事倍功半。反之,如果将心态放平,静心干事,不仅事半功倍,进步也会主动来敲门。

师带徒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 项目团队师徒制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应用

目前,用人单位普遍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内容来自于职业岗位,强调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零距离”。然而,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位教师一班学生”的批发式教学模式使得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团队师徒制教学模式。

一、项目团队师徒制模式内涵界定

(一)项目团队师徒制概念:“项目团队师徒制”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参考职业岗位的团队形式,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多个项目团队,轮流承担团队师傅,教师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对各项目团队师傅进行技能指导,项目团队师傅再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对项目成员进行技能指导,在每一项目团队中学生分别扮演不用的角色,模拟实际工作中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作性的学习项目,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形成、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养成的高职教学模式。

(二)项目团队师徒制模式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学习项目来自于职业岗位,项目团队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团队,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完成学习项目,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对接,具有很强的职业性、针对性。

通过教师带项目团队师傅、项目团队师傅再带项目团队成员这种分层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学生能力与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无缝对接。

(三)项目团队师徒制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从实际职业岗位中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学习内容是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而来源于企业一线的工作很多都以团队形式完成,在项目团队师徒制教学模式中,学生组建项目团队分工协作完成的学习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习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良好的沟通、团队协作、严谨等。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形成这些能力和素质。项目团队师徒制教学模式中,学生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分工协作地完成学习任务,潜移默化地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次要的指导作用,课堂教学从“师生互动”转向更多的“生生互动”。在项目团队师徒制教学模式中,相对于每位师傅,学生的人数少,便于深入、透彻的交流,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成为可能,同时,职业素养也得到提高。

二、项目团队师徒制模式实施步骤

(一)组建项目团队,确定项目团队师傅。学生按3~6人/组的方式自由组建项目团队,教师根据学习项目对应的实际工作岗位职责,向学生说明团队内分工要求,每组就每一学习任务推选一名项目团队师傅,项目团队师傅可由项目团队成员轮流担任,这样能保证项目团队的每位成员都有机会成为项目团队师傅。同时,每个学习任务由本学习任务的项目团队师傅确定本次任务的分工,每次都尽量不同,这样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全方位的训练。

(二)分析学习任务,示范相关技能。教师召集各项目团队师傅,组建临时项目团队,教师担任临时项目团队的师傅。临时项目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查阅资料、讨论分析本学习任务的目标、内容、要求、成果等,制订计划,分角色完成学习任务,对成果进行评估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完成学习任务所需的相关技能做示范演示。与此同时,非项目团队的学生观摩这一过程。

(三)角色分配,制订计划。项目团队师傅回到各自的项目团队中,组织本团队成员进行讨论、分析,根据学习任务的内容,参考实际的职业岗位,进行角色分配,角色分配完成后,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任务详细计划的制订。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实际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

(四)实施计划,完成任务。根据已制定的计划,项目团队成员按角色分配完成共同任务。这一过程中,项目团队成员在师傅的指导下要分工合作,发现问题要及时组内讨论、微调,如果还是解决不了,则请教教师或其他项目团队。随着学习任务层次的提高,教师指导的成分宜逐渐减少。这样,学生在专业能力得到强化的同时,不仅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增强,而且培养了其责任感。

(五)评估反馈,总结交流。当项目团队完成学习任务后,首先团队内不同角色成员进行互评,因为团队内成员一起参与任务的分析,更熟悉本团队的共同任务,可以更好地从不同角度评估项目团队内学生的任务完成的程度,并可更好地提出改进意见。接着,通过团队间的互评,各项目团队可以取长补短。最后通过教师点评,各项目团队能更明确本团队任务的完成情况及须改进的地方。这样通过多个学习任务的反复评估反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项目团队师徒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成为可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最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较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参考文献:

师带徒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师徒制;培训模式;实践探索;传承拓展

作者简介:张渝(1974-),女,山东滨州人,华能辛店电厂人事部主任助理,工程师。(山东 淄博 255414)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134-02

“师徒制”也称“师带徒”,是手工艺人传授徒弟的一种古老方式,它起源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师徒制”的出现,实现了培训史上第一次革命,其特点:一是,师徒教与学关系的确立,打破了技艺私有不肯外传的保守禁规;二是,有了对应的培训内容与学徒期限,其实质是通过“传、帮、带”来实现技艺传承。

中国几千年文明技术的世代传承,有着自己特殊的延续方法,儒家《学记》中生动记载了我国手工业时代“父兄之教”、“子弟之学”与“父承子继”等传授技艺模式,至今“学徒制”模式仍是对新员工、青工进行在岗技能培训的主要途径。随着人类的发展,这种起源于民间传授技艺的形式被社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内涵,已逐步架起通向“职业导师制”的桥梁。

辛店电厂是个有着近四十年历史的老厂,现有职工1100余名,70%为技能人员。据统计,近年来,曾经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一大批生产骨干相继退休,其核心技艺的传承也随着人员离职而终结,使本来因历史原因形成的人才“断层”问题更加突出,人才的短缺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保证企业技术力量长青,促进企业高效稳定发展,已列入领导议事日程。2010年,厂部在检修部开展“师带徒”活动试点,取得显著效果。本文以华能辛店电厂“师带徒”实践活动为案例,探索现代企业“师徒制”培训模式的传承、改良与拓展。

一、从需求分析入手,定目标、立方案,统筹规划,为开展“师带徒”活动提供组织保证

1.企业发展与现状分析

华能辛店电厂始建于1973年,一期2×100MW和二期2×200MW机组,为山东七十年代最大容量的火力发电厂,该厂经过三十几年的运行,已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随着电力行业“上大压小”扩建项目的推进,随之替代的是三期2×300MW发电机组。“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高自动化”大机组的投产,标志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二次飞跃。为适应“上大压小”形势发展的需要,使广大从事小机组检修人员尽快转型升级,更新知识,提升技能,全面掌握300MW等级发电机组的技术性能和特点,管理维修好大型机组,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人才乃企业之魂,发展之本。只有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培养,才能有高起点、大目标。人才的培养非一朝一夕所能,重要的是持之以恒。通过华能辛店电厂人才现状分析,厂部决定以“传、帮、带”为契机,以持续开展“师带徒”活动为载体,拓展“师徒制”活动内涵,快速传承核心技艺,造就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业务技能较强的职工队伍,逐步解决目前企业非常棘手的技能人才断层问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2.制定专项培训方案

“师带徒”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同声相和,合力以共。检修部“师带徒”培训在厂技能培训实施意见指导下,为跨年度组织实施的重点培训项目。厂部成立了检修部“师带徒”技能培训领导小组,其职责:负责制订师徒技能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内容、考评标准并组织实施;分专业对师徒资格进行测评和认定,对师徒培训合同进行审查、签订;对师徒培训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对师徒培训效果进行评定。

2009年底,厂部多次组织各专业进行方案的磋商和人员情况的摸底,在普遍征求意见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后,编制了“师带徒”培训方案和工作计划,方案明确了师徒遴选的具体标准,培训目标、内容、时间、要求,培训方式及考核标准。2010年初,厂部以文件下发了《检修部“师带徒”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同时,还出台了专门的考勤制度,定期检查制度,考试制度,以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进行。

2010年4月28日,厂部召开了师徒合同签订仪式,厂长、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领导亲自出席并寄予了殷切希望,标志着“师带徒”培训项目正式启动。其培训目标到2011年底每班组达到不少于30%的生产骨干,能够快速分析、判断并处理设备疑难缺陷和故障;能够承担本班大型检修项目并组织实施;带动班组人员的整体业务技能有显著提高,满足现场安全生产需要。

3.签订《师带徒合同》

为保证培训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部牵头,组织签订师徒协议,以明确师徒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协议内容包括“师带徒”双方的职责、考评标准、结对的期限、所带的专业及工种、阶段性目标和计划等。

合同要求师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业务技能,强烈的责任心和培养人才的使命感。负责制定合同期内的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定期对徒弟进行现场考问、技能示范、解惑答疑、考试等培训,负责查找徒弟短板纠正存在的不足;对徒弟要热心、负责,能客观公正地对徒弟的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同时,要求徒弟尊重师傅,服从师傅的培训安排,按时完成师傅布置的培训任务;严格按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工作,虚心向师傅请教技术上的疑难问题,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确保达到培训目标。

二、以现场设备为平台,划区域、分类别,锁定目标,实现干中教才是真教、干中练才是真练

等级检修、机组常维、设备调试,是电力检修行业在不同时空下的三维作业组合,就培训而言,其三维作业项目对实施分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不同的培训平台。科学适时地把握不同作业项目,同步搭建各专业、各层次人才培训区域,能为快速培养大批技术精湛、技能高超的技能型人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机组等级检修中核心人才的培养

发电企业依据机组检修规模及停机时间,通常将机组计划检修划分成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是指对发电机组及所属主、辅设备进行全面解体检查、修理及改造,以保持恢复或提高设备性能的全过程。A级检修其停机时间最长,检修规模最大,涉及专业工种最全,设备解体最彻底的检修项目。两年中,厂部利用大修机会,将汽机专业本体、调速、水泵,锅炉专业本体、辅机、管阀,电气专业电机、继保、高试,热控专业DCS等10个核心工种人才培养计划列到大修中,激活大修现场培训平台。

(1)现场讲解法。检修项目开工前,师傅从具体项目操作流程入手,讲解检修操作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必备的专业知识融入技能要求的描述之中。通过检修设备结构原理分析,讲述如何做(拆装程序),要注意什么(检修工艺),为什么这样做(质量标准),不这样做会怎么(验收准则),如何进行风险预控(安全规程),需要耗费什么(备品备件)。这体现了知识内容的核心是技能,每个模块以课堂讲授与现场示范讲解相结合,突出现场讲解的比重。通过检修前系统性、条理化讲解,徒弟们深情地说:这样的培训使我们快速成为一个明白人,实用有效,我们欢迎。

(2)实操示范法。对项目中的实际操作,以设备结构、拆装程序、检修工艺、质量标准、技改安措及工具备件六个模块为主题,以检修文件包为主线,师傅操作示范结束后由徒弟再进行操作,过程中师傅要对徒弟的每一步操作给予讲评,并对徒弟独立操作不足点提出改进措施,对每次的实操以操作评分卡形成培训记录。

(3)角色换位法。师傅做A角,干主要工作,徒弟做B角,当助手。通过师傅言传身教,当一个项目做完,徒弟熟悉了该项目的基本工作程序和要求,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在同性质的另一个项目或课题中,让徒弟做A角,师傅做B角,把徒弟推上前台,师傅进行指导,保驾护航。

2.机组常维中一专多能人才的培养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故障的发生是频繁的,故障的出现导致了设备功能系数的降低,如何又快又好地消除故障的缺陷,是机组常维中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次“师带徒”技能培训以各检修专业常维机组为主体,以主设备和系统为重点,以典型故障和疑难杂症为切入点,开展诊断分析、维修示范、编制教案、专项研讨、推理认证等五个模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各检修专业针对本专业系统设备,制定了对应的实施细则。建立以各专业工种为单位,由专业带头人或专业主管牵头,紧密结合近年来从事300MW机组常维中遇到的重大设备隐患和典型故障处理,进行全面梳理,挖掘平时故障诊断及状态检修中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同时,按规定的范本编成教案,利用专题讲座、技术报告会、现场技术示范等形式,依次登台自编自讲,以互动的方式将重点、难点、疑点研讨认证,从而达到“师傅与学徒”之间,“师傅与师傅”之间,“学徒与学徒”之间,形成相互学习的团队,教的倾囊相授,学的孜孜以求。

汽机专业针对部分老师傅经验足、文化低,知道干、不会写的现状,将年轻大学生、技术人员与此结对,协助老师傅进行知识经验的归纳总结,使其多年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经验在此找到了理论依据;同样,年轻大学生在指导中,理论知识得到了升华,其价值得到了师傅的认可,学到了师傅的宝贵经验。这种理论联系实践、实践贯通理论,知识融入技能、技能突出知识的系列培训,形成了一个既有基础培训,又有专门技术攻关,还有知识共享和技术传承的多元化培训模式。

3.设备安装调试殊人才的培养

电力调试、测试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承担着对电力设备进行有效的试验,检查电力设备是否存在隐患,判断其能否投入运行,防止发生设备损坏事故,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随着电力工业向看大机组、高参数、高电压、高度自动化方向迅速发展,对调试、测试人员所掌握知识与能力的深度,广度及监督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定期预防性试验,带电检测,在线监测列入“师带徒”技能培训范围,以设备特性试验、特性参数测量、系统试验、设备在线监测及设备故障分析及试验数据处理五个模块为主题,选拔有潜力的员工开展“师徒制”培训。

三、推行全方位培训评估体系,立标杆、树典型,循环渐进,实现程序化运作、过程化控制

1.反应评估

由培训专职负责在一个培训项目结束时,采用问卷、座谈等方式,总结前一阶段培训工作内容,评估学徒对培训课程、师傅与培训组织的满意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下步培训需求和改进措施,以便在下阶段的培训过程中进行修正、完善。

2.学习评估

每半年由师傅拟题对徒弟受培情况进行考试考评,采用理论知识(含安规、检修工艺规程考试、技能测试、现场实物操作等方式),衡量徒弟对培训内容、技巧、概念的吸收与掌握程度,并由师傅和徒弟分别写出培训小结。

3.行为评估

在培训结束三个月后,由用人部门负责采用观察、主管评价、同事评价等方式,对学徒的劳动态度、工作技能、职业行为、潜能开发等方面进行跟踪评估,衡量学徒培训后的行为改变是否因培训导致;同时,为个人发展计划、岗位晋升和培训奖惩制度的确立提供依据。

4.结果评估

在合同期满后,厂部“师带徒”考核小组依据测试测评方案,组织对徒弟进行理论测试和技能测评。理论测试采取集中封闭出题,将安全技能列为必考内容,技能测试全部选定实际动手操作项目,辅之以默画系统图、填写工作票,进行危险点分析辨识,各测试项目均制订了详细、量化的评分细则。测试测评工作,较为全面地检验了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参考人的技能水平,也为优秀技术骨干的选拔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案例思考与启示

1.“师徒制”培训模式的传承、改良与创新

培训管理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新的发展形势要求不断探索新的培训理念,新的培训机制和新的培训方法。传统的“师徒制”仅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学徒提供技术上的传授,由于“师徒制”这种模式的随机性和随意性较大,培训效果也易受师傅水平及态度的影响;同时,学徒易产生依赖思想,从而弱化了学徒自我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使其在工作中缺乏创造力。2012年拟定了以《“职业导师制”培训模式的探索》为课题开展创新活动,指定企业中富有经验并具备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及技术专家,与新员工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工之间建立起支持性培训关系,为相应员工融入企业文化、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我绩效水平提供帮助与指导,还需要培训体系的支撑。

2.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首先,需要在体制上打通管理、技术与技能岗位双重职业发展通道,在关键岗位设立专家型技能人才、首席技师、专业工种带头人等高级职位,受聘期间由企业发放岗位津贴;企业在聘的技师、高级技师与本单位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对应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其次,推动企业建立培训师制度、名师带徒制度和技师研修制度,奖励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培训师,并及时总结推广他们成功培养人才的方法,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效应;再次,定期组织技能大赛,评选、表彰和奖励技术能手,让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像金子般闪亮,但需要企业文化的渗透。

3.建设企业技能人才实操培训基地

师带徒学习计划范文6

文/陈聪 胡明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生产技能、专业技术及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不少建筑施工企业都结合各自生产经营状况和人才现状,借鉴国内外其他企业人才培养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实施了“师带徒”活动。实践证明,“师带徒”活动在为企业拓展培养、开发和造就青年人才的路子,实现企业长远良性发展、奠定人才基础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助力作用。

“师带徒”活动开展的现实意义

“师带徒”活动是在企业做强做大做优战略思想指导下,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持续稳步增长,不断引进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的现实情况下,为尽快解决企业发展和技术人才短缺矛盾,充分发挥人才效应,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确立的一项“人才强企”工程,旨在发现青年人才、锻炼青年人才、培养青年人才、造就青年人才。

“师带徒”活动目的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只要方向把握好,就会取得明显效果,不仅对师徒双方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还影响和带动了周围的人,形成了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开展“师带徒”活动的实践

笔者了解的某公司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共有在册职工800人,职工平均年龄36岁。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压力的增加,培训工作以及人才开发工作从形式到内容均面临紧张的形势,不论是公司层面、部门层面、还是班组层面,三级教育培训网络仅能维持和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真正对职工培训起到作用的因素,如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效果均无法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并且,随着企业近年来大量的人才输出和更新,造成不论是生产面、还是经营面均感到人员素质的不足和人才的缺乏、断层的局面,亟需发掘企业现有培训资源,对有潜力的年轻职工在业务技术、技能操作水平上进行快速培养。

因此,为了快捷、有效地对新增人员进行岗位训练,尽快使他们具有独立作业能力,满足企业用人需要,从2009年开始,公司开始对“师带徒”活动进行大胆的尝试。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机械设备专业开展了“师带徒,一帮一”活动,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激励措施。针对新分配的10名大学生,按照《人才培养师带徒管理办法》,分别为他们选配了合格的师傅,签订了师徒合同,双方明确了职责、目标和任务,同时公司和部门均加强了管理和考核,要求各位师傅认真负责,从职业道德、专业技术、学习方向等方面担负带徒弟的责任,教育和引导徒弟向更高的目标奋斗:徒弟则要主动学习,取众人之长,尽已所能地提高专业水平。通过多年的实践,公司对各位大学生进行了综合考核和评价,实践证明,这10名大学生尊敬师傅、心怀感恩,不论是思想品质、职业道德,还是专业能力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各位师傅也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达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良好目标。2013年,该公司在总结去年的经验基础上,为新进人员继续开展“师带徒,一帮一”活动。

为确保“师带徒”活动扎扎实实地深入开展下去,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公司不断完善和细化相应的办法,逐步将这项活动纳入到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相应做法如下。

不断完善《师带徒制管理暂行办法》。“师带徒”活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成效的短期性工作,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明确专人、部门负责,并纳入年度管理目标加以考核,长抓不懈,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确定师徒对子。将师徒对子安排在同 个部门、同一个班组,结对人员相对稳定,工作中经常接触,可以实现手把手指导。今后,该公司计划着重发挥公司“112人才”、内训师、专业带头人等各类人才的作用,发挥内部培训资源的优势,从中选择更多的人员担任师傅。

签订《师徒协议书》。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签订师徒协议,以明确师徒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协议内容包括“师带徒”结对的期限、所带的学科及专业、阶段性目标和计划。通过规范和约束,让师傅们感受到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徒弟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但更多的是增加了他们的动力和信心,促进师徒双方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激励年轻职工立足岗位、发奋学习、牢记责任,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在规定的期限内实现既定的目标,早日成为企业的优秀人才。

建立考核机制。定期检查考核,落实责任。相关部门按照制度,根据《师徒协议书》内容,对师徒同等考核,坚持对师傅带徒弟活动进行定时总结、定时评比,认真填写意见,不断完善活动内容。公司每半年对所有签了合同的师徒进行检查,并建立考核档案,兑现考核情况。

确保活动质量。注重前期的基础工作,在深入做好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按职工的技能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需求确定“师带徒”实施细则,建立月度督导、季度考核、年度兑现的动态管理机制,突出“以合同的形式规范工作、以计划的形式细化过程、以考核的形式评定效果、以奖惩的形式激励职工”的特点。为扩大影响,还可召开“师带徒”活动专题大会,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

有效开展“师带徒”活动的建议

从总体上来讲,“师带徒”活动既发挥了内部培训资源的潜力,又快速提高了青年职工的专业技术素质,相互之间还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为建立学习型组织增添了内容,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从管理角度讲,丰富了企业管理内容,提高了企业培训管理能力。为使该项活动能有效深入开展,笔者建议应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抓难点,丰富“师带徒”活动内涵。丰富和完善《师徒协议书》内容,对师徒的“责、权、利”作出明确规定,制定明细的培训计划和目标,并在实际工作中按有关规定跟踪、测评、考核、评比。师徒合同期满后,组织师带徒考核小组对师徒进行考核,全部合格的师徒将得到奖励,并作为人才评价的基础信息保留;不合格者,将进行下一轮见习期,由部门重新指派师傅,重新签订师徒合同。对于合同期间徒弟在工作上所发生的事故,师傅将承担同等责任;对徒弟在工作中因成绩突出所得的奖励,师傅也要有同等待遇。

抓热点,不断提高青工的技能素养。可举行“争创名师高徒”活动,秉承“师道传承”这一概念,激励师徒们树立“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一直在进步”的思想;可利用企业现有的高技能人才资源培养年轻的新一代高技能人才,在工作中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促进青工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继而成为报效企业的中坚力量。

抓亮点,充分发挥先进导向作用。随着“师带徒”活动的深入开展,可将“师带徒”活动效果纳入企业“112人才”、“企业专家”等各类人才评比中,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的师徒在不同岗位上的示范带头作用,激励新职工主动学习新技术,钻研业务,挑战自我,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