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培训心得体会范例6篇

青马培训心得体会

青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一、挂职期间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进入角色。

    到赤坎区侨联办公室挂职锻炼,是一个难得的认真学习,进入角色。自我学习、提高、发展的机会。既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是组织和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关心。因此,我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珍惜机遇,认真学习,不辜负了领导的期望。要想做好办公室工作,只有真诚和热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自身学习,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办公技巧和业务实务。为使我们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在学习中遇到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甘当小学生,虚心向部门同事请教。通过学习,逐渐了解人事方面的有关工作,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了自身工作能力,在较短时间内便进入了工作角色。

2.严格要求自己、塑造形象良好。

一个月来,我严格遵守行政机关的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尊敬领导,团结同志,注重搞好同各处室同事们的关系,不做任何违纪违规的事情,没有向挂职单位提任何要求和条件,严格遵守处室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处室工作人员的优良素质和良好形象。

    3.爱岗敬业、勤奋工作。

    刚到赤坎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时候,就发现特显眼的8个打字“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因此我对待工作做到一丝不苟,做侨联办公室文件、信件收取、投递等办公室日常事务。在工作中,我讲究工作方法、技巧,充分发挥共青团干部细致耐心的优势,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对待工作,始终保持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很好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

二、体会与收获总结

经过这一个月的亲自实践,自己既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也看到了希望。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启迪了思维、深化了认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实际工作能力、政策理论水平等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并且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党性锻炼,强化了为基层服务的意识。通过挂职锻炼,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现已基本实现了“三个适应”的转变,即:适应了从一个学生到工作人员角色的转变;适应了从处理简单直接的工作问题向更深层次的考虑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对过去熟悉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向新环境下人际关系和对自己认识的转变。

三、存在不足

挂职锻炼的一个月,在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上提高较大,但是和领导、同志们对我们挂职员工的要求与期望相比,我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总结起来,有三多三少:

一是学习得多,实践得少一是学习得多,实践得少。虽说,原来在学校预算方面学得还不错,但都不精通。因此在侨联办公室挂职锻炼的工作期间,我有意识的、积极主动地向周围同志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学习。端正、丰富了对项目预算工作的认识,各项能力提高较快,但是做的工作还不够多,特别是能将自己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中去,打开工作新局面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

二是思考得多,总结得少。记得去侨联的那天,领导告诉我,在工作中,既要勤于思考,更要善于总结,要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多做些笔记,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进步成长更快。遗憾的是,虽然我在工作中基本做到了在实践中勤于思考,但是对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并没做到及时总结,腿勤脑勤手不勤,仅仅只做了一点点笔记,而且也不够深刻和全面。我想在今后工作中要进行好好地回顾和思考,补上这一课。

青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一、实验训练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作用

实验训练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主题交流研讨活动。实验训练注重理论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理论培养与社会实践相配合。实验训练通过结合实际、贴近生活,使学员对理论知识充分地消化与理解,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实训不仅锻炼了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而且使学员学会了如何看待社会、思考人生和打破二元思维的禁锢,从更深层次寻找生活的真谛,使学员能够更好地生活。学员在自主交流和导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思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实训过程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彰显个性发挥的舞台。实验训练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一种创新方式。我们为此已进行了三年的探索,举办了24期近170场理论实训和64期5000余人次参与的沙龙活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一期、二期、三期“青马”学员的了解,发现他们收获得很多、成长得很快。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实验训练的内容和方式,真正让理论实训在“青马”学员的培养中发挥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工作实验室、大学生活指导室、心理健康咨询室等有效资源,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验训练的育人功能,提升“青马”学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素养。

二、实验训练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形式

实验训练有两个环节:一是理论实训,二是“关注成长”沙龙等系列活动。理论实训采用的是双主体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

(一)实训内容的专业性与实用性理论训练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升华,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主题交流研讨活动。实训的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紧密结合,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与“青马”学员的学习进度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拓宽学员的思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另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讨论题目有两种:案例分析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反馈的理论难点、理论疑问和理论困惑。选取案例有讲究,须遵循“新”与“近”的原则。“新”是指新近发生的案例,“近”是指学生身边的事情。教师要从网络、媒体、杂志、报纸等方面收集最新的时事内容、党的大政方针、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资料、大学校园的典型事例,然后对资料整理、归类、加工、分析,精心设计实训问题,使之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例如,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缺失问题。在第一期学员理论实训过程中,几位导师通过共同研究将信仰作为实训的主要话题,编写了马加爵事件等四个不同角度的材料,提出了“人生,因何而精彩?———我们为什么需要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有什么作用?———马克思主义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如何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知行统一的成长道路”三个问题。在学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我们设计了“如何正确评价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日常生活中,青马学员如何评价他人”、“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三个理论实训题目。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馈的问题,我们设定的实训题目是:第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生活中是否可以缺少实践?大学生该如何把平时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第二,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辩证统一的,当代大学生如何在实际中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第三,怎样理解“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这句话?这样的选题方式既能高度概括所学的内容,又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巩固、强化所学理论。“关注成长”沙龙是实验训练的另一重要环节,沙龙的主题来自学员前期的调查,涉及学员在生活、学习、工作、健康、审美、交友、恋爱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比如“关注成长”沙龙第44期的主题是“人生的抉择”,第50期的主题是“多元化的文化我们如何‘化’”,第61期的主题是“沟通与交往”。“青马”学员在每周与领导、专家或学者的相约中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获益匪浅。

(二)实训形式的多样性与时效性随着大学生的世界观逐步形成及综合素养的提高,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已上升为青年学生最高的精神理想,欲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学生越来越多,由此也产生了竞争意识与选拔机制。每一批学员的选拔都要通过笔试,筛选出的学生进入面试环节。导师在面试中会考查考生的基本理论素养、对“百优青马工程”的了解程度以及考生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人生价值取向等综合素质,然后通过综合测评确定最后的人选。“青马工程”实施导师负责制,每位导师指导5~10名学员,同组内的学员来自不同的学院和专业,便于信息和知识的交流和融合。在进行理论训练时,根据导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专长,将三个导师组编成一个理论实训大组。这样既增加了组间学员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思维的碰撞变得更频繁和激烈。如果学员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参加本组的理论实训,可以到其它实训组参加实训,由这个组的导师给予评定。“关注成长”沙龙是实验训练的另一方式,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参与沙龙活动。如在沙龙第50期,长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兴海教授与学员就“多元化的文化我们如何‘化’”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吸引近200多名学生参加。沙龙结束后,学生纷纷表示此次沙龙让自己收获甚大,并希望学校能多举办这样富有成效的沙龙活动。

(三)实验训练的创新性理论实训不同于普通的课堂教学,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员与教师聚在一起,像朋友一样畅谈交流,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的产生而开始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学员根据事先给定的理论实训问题,认真准备发言稿。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会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和实践操作。这样,学生就有了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对相关的网站和学习材料进行访问,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师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广博的知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要认真准备实训的讨论题,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分析、思考问题,给予学员指导和点拨。在理论实训的过程中,学员踊跃发言,旁征博引,引据说理,据理力辩,在唇枪舌剑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导师们悉心聆听,热情鼓励,积极引导,解惑答疑,不讲空泛的大道理,相互之间通过思想交流和碰撞实现情感和心灵的融合、沟通,形成一个双向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沙龙不同于普通讲座,是教师与学生间的面对面交流与分享,师生关系更像朋友关系。每次沙龙结束后,学员都有不同的感想和收获。沙龙深受“青马”学员的欢迎,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活动。

青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一活动宗旨

如发现中国范文学站有错误的信息,请马上联系客服,我们会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处理,保证资讯的正确性与及时性。如有什么建议也可以直接.cn网站客服联系,对于好的建议,我们都会采纳,网站的运营和发展需要你们的支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精神和有关上级组织的工作的要求,全面推进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努力在广大青年中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进一步优化大学生骨干培养教育资源,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团委坚持全方位、多领域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

二活动过程

Fan literary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majority of users also need the support of the latest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the home site or a recommendation section. We have the support, more incentive to do a good job website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青年马克思理论者培养工程"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几年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团委设计多项活动载体,全面开展"青年马克思理论者培养工程"。将"青年马克思理论者培养工程"的工作渗透于形式多样的校园学生活动中,有力地推动了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为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精神的内涵,形成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此项工作大致分为三大部分,现将开展的情况归纳如下:

1.构建完备的"学员管理体系",创新团员青年培养模式,将集体主义教育融入团校培训当中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团校是在共青团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我校及广大团员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与素质提高的机构,团校培训旨在帮助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培养和选拔后备干部,以保证共青团工作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在广大团员青年共青团组织的建设进程中,团校培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学期一次的团校培训,截止本学期止,我校已成功举办团校培训16期,培训学员累计达到15000余人次,课程设置内容主要围绕团的基本理论知识、中共党史与革命传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与作用发挥、当前国际及国内热点问题。通过学习、社会实践等途径,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我校开展的团校培训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由校团委制定课程大纲统一部署课程内容,组织、开展全校范围集中教学。学员需按照校团委规定,积极主动地完成必修、限选、选修课程。经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由校团委颁发的结业证书。

青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自2009年起实施“青马工程”以来,以青年学生干部成长成才研习营的形式进行操作,对大学生骨干进行理论实践指导和个人成长规划,力求达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不仅理论水平有所上升,而且实践能力也显著提高,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环境与资源学院“青马工程”已成功举办三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据统计,90%青马学员被推优,80%的青马学员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青马学员占我院优秀团员总数的85%,60%以上的青马学员获得奖学金,60%以上的青马学员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环境与资源学院“青马工程”覆盖面广、实效性强,影响广泛,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青年马克思主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的具体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明确坚定的培养目标

帮助青年学生学习和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使他们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思想素质,坚定理想信念,锻炼实践能力,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硬、业务技能优、实践水平强,堪当重任、敢为表率”的大学生骨干队伍。

三覆盖全方位的培养对象

以我院广大学生为群体,团学组织学生干部为主体,重点培养我院大学生骨干;包括品学兼优的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干部,低年级班委,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

四坚持五大培养原则

坚持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突出抓好品学兼优团学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这一重点培养对象,促进推动他们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榜样、树立导向,进而辐射带动其他青年学生。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思想育人、实践育人优势,通过组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帮助大学生骨干提高思想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学习和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

坚持组织培养与自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院党总支、分团委的指导作用,科学规划,分级负责,分层实施,分类施教。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自我教育。

坚持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既要针对各类大学生骨干的不同特点进行阶段性培训,又要坚持贯穿始终,从选拔、培养、使用、推荐等环节对他们进行长期培养,突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养的持续性。采取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保证贯穿始终,保证培养计划的科学性、培养工作的长期性和培养目标的实效性。[1]

坚持教育引导与满足需求相结合。要坚持把引导大学生骨干“永远跟党走、争做新一代”作为首要任务,既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大学生骨干,又要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根据大学生骨干的成长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扎实有效的职业规划与培训工作。[2]

五落实六大培养环节

(一)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在理论学习环节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课程安排。“两课”、党课培训、学生干部系统培训等环节,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导、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为大学生骨干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并引导大学生骨干一起探讨相关话题,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大学生骨干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观察辨析能力。

(二)实践锻炼

环境与资源学院一直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组织大学生骨干每人每学期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基层实践锻炼。在重大节日、暑期等组织大学生骨干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开展生产劳动、社会调查、生活体验、参观考察等活动,调查民情,了解民生,增加大学生骨干对国情和社会的认识,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尤其在暑期社会实践环节,红绿主题交相辉映。红色之旅,传达党的政策理论、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走访革命故地、烈士陵园,感受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绿色之行,发挥专业特色,开展农村、景区土壤、水质监测,培养大学生骨干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业务技能,为基层传经送宝,社会实践反响甚好,每年报道量四百逾次,涌现出一匹优秀的学生先进个人,是“青马工程”的一大亮点,是环境与资源学院思政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志愿服务

环境与资源学院思政工作,高度重视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大学生骨干每人每学期参加不少于八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军装生态绿”活动,青马学员每年集中搜集军训后的军装,送到临安市敬老院、福利中心;“担绿色责任扬生态文明”,青马学员开展各地低碳、环保宣传活动;青马学员组织“西部暖冬计划”,将收集的衣服捐赠到西部欠发达地区,给当地送去温暖。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培养大学生骨干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大学生骨干“为人民服务”的志愿者精神。

(四)素质拓展

环境与资源学院思政工作中,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和认证制度,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创新与创业训练等六项认证类别进行严格认证,得出学期素质拓展认证分数,反应学生第二、第三课堂综合表现,与学生手册中奖学金评比相关的非课程因素评价对接。

在此环节,加强校企合作,邀请校外企业老总担任导师,开展大学生成长成才大讲坛;组织大学生骨干参加校内外科技、文化、体育、艺术等交流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开展模拟招聘会等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帮助大学生骨干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加强沟通交流能力,凝聚团队精神,塑造核心竞争力。

(五)交流研讨

在注重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环境与资源学院“青马工程”特别重视学生的交流研讨,重点帮助培养对象在加强自学的基础上认真思考社会现实问题,运用所学理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激发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批判性思维,锻炼表达能力;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多方交流、共同提高。

(六)考核评定

为发挥“青马工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环境与资源学院现有的考核机制主要包括两部分,基本出勤和理论研究成果。

1基本出勤考核

培训期间,每项内容经行严格出勤签到,每位学员不少于四次的集中理论学习、两次的素质拓展活动、两次的基层实践锻炼和八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者才能考核合格,如任缺其一考核不合格者,与学生干部选拔、推优入党、先进评比形成联动机制,形成很好的激励机制。

2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环节,分理论考试、心得论文两个部分,理论学习环节结束后,举行统一理论考试(可与党校考试有机结合)。培训期间每个学员自己认定一个研究主题,结合个人心得体会和调研实际,撰写论文,学院将组织相关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分。此环节,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激发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几年来已有不少同学将,成效显著。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青马工程”具有一套完善的实施方案,并有效的应用于实践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创新了学生成长成才的新载体,坚定了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对于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环境与资源学院“青马工程”将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载体,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青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两学一做;党团联动;骨干培养

高等院校是共青团员以及青年干部最为集中的场所,同时也是各类知识分子和思想潮流碰撞的摇篮。高校党组织承载着党建带团建的重要使命,更是使广大共青团员和青年干部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树立明确方向,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道重要课题。因此,党团联动势在必行。那么,在高校当如何着手实施党团联动呢?2016年,党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笔者认为,认真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并扩充其外延,倡导广大青年团员“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优秀团员,争做合格党员”,把“两学一做”嵌入高校“青马工程”,是高校党团联动的重点。

一、高校学生学习“两学一做”+“青马工程”现状分析

党的十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这是我们党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团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广大青年群众的培养,在2007年5月15日,团中央在北京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且在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了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将“两学一做”嵌入高校“青马工程’’有利于高校进一步推进“青马工程”,同时更好的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升高校党员以及青年团干部的政治素养等。

然而国内将“两学一做”引入“青马工程”的研究和实践还比较匮乏或者说正处于起步阶段,为更好推进“两学一做”嵌入高校“青马工程”,我们对下沙地区的各高校150名在校大学生100名大学生党员以及50名青年团学骨干作为样本,发放问卷,了解被调查对象对“青马工程”及“两学一做”的知晓度信息,并收集关于“两学一做”如何与“青马工程”结合的意见和建议。

1.学生知晓程度、学习途径以及对目前学习培训的评价。

本次调查以学生干部(70.37%)为主要群体,但也涉及普通同学(29.63%)。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主要以共青团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也有涉及高校党员以及预备党员(如图1)。客观上来讲,广大学生干部其中包括高校青年党团干部,广大团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

根据问卷数据分析(如图2),绝大多数高校青年对于“两学一做”和“青马工程”有一定了解,或者在学校有学习过,或者自己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仍有超五成学生群体不太了解具体内容。

通过进一步的问卷调查发现(如图3),大多数学生群体认可高校开展党团培训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质量,但仍然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群体认为学习内容空泛,实际效果不如意。同时,通过多项选择的问卷方式,学生给出自己认为目前学习培训存在的问题(如图4)。

2.学生对学习培训期待的个人收获和积极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的多项选择,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W生对“两学一做”和“青马工程”的培训学习有正确积极地认识(如图5)。同时我们认为了解学习培训对象愿意接受的学习方式很重要,在问卷调查中,学生给出了很多积极建议(如图6)。

二、充分认识“两学一做”内涵外延,推动高校党团联动

根据调查资料,学生对于“两学一做”和“青马工程”知晓程度还是比较低的,超过五成的同学对这部分的学习非常薄弱,因此很有必要在学生中开展理论学习,并且要加大学习的力度。

1.夯实理论基础,紧扣规章制度、系列讲话抓学习。

一是学习规章制度。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是管党治党的总章程,团章同样是管团治团的总章程,要让和团章成为广大党员与团员立身处事的道德标尺,同时划清纪律红线,上到党员干部,下至基层团员,要牢固树立自律意识、标杆意识、表率意识的思想底线,加强对组织和干部的严教育、严管理、严监督。二是学系列讲话。系列重要讲话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李廷宪,郭超,2010)。要求广大党员、团员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忠于党、忠于人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杜兰晓,吕媛嫒,2008)。高校党组织是带领共青团搞好思想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后盾,只有规章制度逐字逐句读,把系列讲话一点一滴悟,把培养广大青年党员和团员深学、深研、深悟,将规章制度牢记于心,把讲话精神外化于行,才能确保紧握团组织的政治发展方向,紧跟党组织的步伐,确保党团建设在政治觉悟、思想感悟和文化高度上保持一致,增强党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夯实实践教学,成为优秀团员,争做合格党员。

如果说规章制度偏重理论规约,实践教学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要使学生骨干具有较强的思辨甄别的意识和能力,必须通过社会观察,掌握和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培养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张文彬,2015)。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并指出党员干部“要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要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要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要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四点要求。在教育、监督团组织情况的基础下,党组织有意识把选拔青年团员入党纳入党组织建设的范围内,把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的首选,提高团员的思想作风和积极性,明确榜样的力量,为党组织提供更加活力、新鲜的新生助手和后备军。因此,团组织作为党组织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要以党员带动团员,团员带动青年,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党团的理论大厦。在学习中要坚持带着实践问题学、针对实际问题改,要对照规章制度、先辈先进、工作标杆,时刻自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要坚持把能力培养和实践提升贯穿于党团联动的全过程,培养青年从团员时期开始树立“立足本职、做好比表率、挺身而出”的思想观念,在工作和学习上潜心专业技能,认真调查研究,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在生活和活动上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推诿,不逃避,不后退。

三、构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体系,探究其嵌入“青马工程”路径

调研的资料显示,高校大学生对“两学一做”和“青马工程”的学习培训,一方面是不足的,另一方面学生对其有着积极地认识,并且给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值得我们在今后开展此类学习中借鉴。综合这些内容,我们提出“两学一做”嵌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新路径。

1.借鉴方法,提升意识。借鉴党的组织生活形式开展理论教育是将“两学一做’嵌入“青马工程”的意识形态需要。

高校团组织作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是其重要使命。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部分高校青年团员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的现象(韩豫,何军,2011)。因此,如何加深高校青年大学生对党和团的信任之感和信赖之情是开展“青马工程”的重点难点。现我党的组织生活形式主要为“”,即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将党的组织生活形式互通于团组织,发挥团支部、团小组及团校的组织作用,以学促知,深化对团章的信仰教育,全面深入系统学,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增强广大青年团员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切实增强其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学习模范,实践创新。学习优秀党员事迹提升团干部班子素质是将“两学一做”嵌入“青马工程”的实践创新需要。

优秀党员作为党组织的中坚力量,其先进模范事迹对于青年团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塑造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优秀党员丰富的社会阅历及实务经验,是弥补高校青年团员缺乏自身社会经验不足的重要资源。共青团是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团结和教育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抓好团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是进一步创新团的组织建设和工作方式,更好适应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发展和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新要求、新趋势。团干部作为团组织的重点培养对象,其素质高低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整个团委发展的好坏。以知促行,抓学习、强素质,发挥团干部在团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带动全体团员学习优秀党员事迹,做优秀团员,争做合格党员。

3.以党带团,提升活力。抓好党建带团建增强团组织活力是将“两学一做”嵌入“青马工程”的时展需要。

近年来,我国从严治党的政治方针常抓不懈,从严治团的艰巨任务也是迫在眉睫,增强团干部、团员和基层团组织活力成为题中之意。而团干部作风与形象直接影响着广大青年对党团认识的支持与信任,因此,加强团干部培养从而凝聚团员共识和提高基层团组织活力成为高校团建工程重中之重(杨忠学,2008)。党是主导者、影响者和带领者,团是被领导者、受影响者和跟随者,以党的建设带动团的工作,着力加强团员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夯实团建工作基A,充分发挥团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优秀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打实地抓好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工作,把从严治团的实际行动,转化为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实际成效。

4.党员标准,提升自我。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争做一名优秀团干部是将“两学一做”嵌入“青马工程”的自我成长需要。

青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 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大学生 路径选择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迄今为最伟大的信仰,是科学的、现实的、健全的、崇高的信仰。当前,信仰争夺战已经开始,青年是各种信仰争夺的对象。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信仰教育观,是高校青年教育的当代主题。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质

信仰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深刻的精神现象,它是一个整体性的精神姿态、一种综合的精神活动。信仰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最高信念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精神导向,并调动各种精神因素为它服务。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扭曲颠倒的信仰形式,越来越远离了人的生活本身,人们期待一种高尚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照亮了人类信仰的前景。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同时又是一种科学的信仰。她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彻底改变了人类信仰的面貌。

二、新时期多文化视角下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的多样性更加丰富,各种文化既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又相互激荡、互相冲突,对主流文化构成挑战。多元文化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始终没有停止。它们渲染、鼓吹多元文化主义,主张文化平等,主张文化价值的普世性,实质上是试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对我国输出文化的同时,也输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对抗和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呈现出不稳定性、无中心和多样化的特征,社会出现价值观混乱、意识形态淡漠和缺乏政治热情等现象。有些人甚至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对西方自由主义却极其崇尚。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普及难度加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从思想上说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普及,从内容上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目前,马克思主义理想和理论普及的工作还有待加强,学生对脱离实际的教材敬而远之。关键的问题是,多元文化的冲击,社会各阶层的思想愈来愈复杂,价值观愈来愈多样化,利益格局更是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我们的宣传形式主义多,深入细致少;官方话语多,民间话语少;焦点集中少,一阵风过多。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形象受到冲击

在革命时期,共产党员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同生死、共患难,清正廉洁、浩然正气,用真正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人格力量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天下。人民真正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共产党员和自己心连心。现如今,有些党员干部腐化变质了,对老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相应地一些领导干部的作风也变味了,和形形的特权现象暗潮汹涌,社会风气遭到破坏,社会公平正义被扭曲。共产党员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形成了落差,人民群众不信任党的干部。人民群众不信任共产党的干部,又怎能信仰马克思主义呢?

三、为什么要培养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者

从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发展和壮大的历程,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被描述成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历程。这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长久地坚持和发展下去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的高度重视。

(一)青年大学生有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具备的基本素质

从到今天,青年大学生在成长道路中经历了一个由不掌握马克思主义到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由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逐步成长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历程。这个过程告诉人们:青年马克恩主义者并不是一个静止的、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他们共同的信念。这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本质含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一个发展的动态概念,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关于新时期培养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传播者的战略地位

一是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事业若要长盛不衰,需要我们不断培养一代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满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满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艰巨任务的需要;二是防止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迫切要求。三是促进青年自身发展的根本要求。把青年培养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本身也是青年自身发展、成才的过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还可以发挥榜样和引领作用,带动青年群体的发展。

四、培养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者的路径选择

高校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信仰传播者的重要任务。

(一)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建,不仅需要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更需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方式上要注重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在方法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内教学也注重课外实践。

1.在方式上要注重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先要晓之以理,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同时又要动之以情,不仅要让学生真懂,还要真信。马克思主义信仰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

2.在方法上要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课堂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渠道,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健全机制,建立完备的保障体系,注重培养大学生骨干力量

建立完备的保障体系是大学生培养得以进一步深化的保证。通过整合高校各级党校、团校、学生骨干培训班等校内培训资源,对大学生骨干培养的目标与任务、机制与要求、内容与方法进行统筹规划,创建高校大学生骨干培养的统一平台,针对大学生骨干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的实际情况,合理区分层次,一方面着力将政治素养较高、综合素质较好、工作经验丰富的学院、分院各类学生组织的主要学生骨干培养成为信仰坚定、理想远大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另一方面着力将各类学生组织中担负具体工作的学生干部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政治理论水平和较强工作能力的骨干力量。

(三)提升个体、凝聚组织、全面辐射相结合,创建长效的工作机制

通过培养大学生骨干力量,提高其综合素质,自我实现的愿望会进一步增强。通过理论学习,一方面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提高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激发创造热情和创新意识,培养实证思维和分析能力,促使大学生骨干以更加积极的进取作风去对待自我实现的过程,更加豁达的审视心态去对待自我实现的结果。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学校各项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身体素质协调发展。使校园内的一切活动相一致,形成合力,从而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取得实效形成相应的环境氛围。非常注重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开学的入学教育就积极宣传入党观念。申请入党学生要经过学习、培训、考核并通过才有资格评选。许多学生通过入党培训加深了对党的认识,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党员学生也在普通学生中起到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学校各党支部也会定期召开学习培训活动,不断增强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丰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常开展主题鲜明的书画摄影展、电影展、以及好书推荐、读书借书积极分子评比等活动。这些活动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良好的作用,也为帮助骨干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做了积极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3.

[2]陈世润,虞新胜.论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J].甘肃理论学刊,2004(4):52-55.

[3].对青年人一要爱二要严[N].人民日报,1990-4-14.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685.

[5]姜庭晨.关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考[J].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