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施工总结范例6篇

围墙施工总结

围墙施工总结范文1

【 关键词】深基坑 围护设计 环境 保护措施 侧向位移 两墙合一

1 工程及环境概况

宏嘉大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路和向城路交界位置。工程主体结构为两幢 36 层的塔楼和地下车库, 总建筑面积 59 423 m2。主体结构均设置两层地下室, 塔楼区域的地下室底板连通。基础采用桩筏基础。基坑总面积约 7 548 m2。塔楼底板厚度 1 800 mm; 地下 车 库底 板 厚 度 1 000 mm。 基 坑 开 挖 深 度 塔 楼 区 域 为10.25 m; 地下车库为 9.45m。

基地周边管线及建筑物众多。东侧福山路与南侧向城路下均分布有大量管线; 西南侧与向城路之间为浦东供电局福山变电站; 北侧与潍坊路之间为 5-7 层的多层建筑;东侧福山路下为南北走向分布的轨道交通 4 号线区间段,隧道的覆土深度约为 11 m, 其中上行线与本工程地下室外墙边线的最近距离为 9.89 m, 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须严加保护。基坑工程总平面图如图 1 所示。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1], 本场地地貌类型属滨海平原,地势平坦, 地面标高一般在 3.60 ̄4.14 m之间, 土层分布稳定。基坑施工范围内涉及土层自上而下主要有: ①杂填土、②粉质粘土、③淤泥质粉质粘土、④淤泥质粘土、⑤粘土、⑥粉质粘土, 地下水属潜水类型, 水位埋深一般离地表面约 0.3-1.5 m。

3 支护设计总体方案

综合考虑本工程的开挖深度、面积、造价、工期等因素, 特别是考虑到对于邻近的轨道交通 4 号线的保护要求,决定选用地下连续墙 ( 两墙合一) 结合两道水平混凝土支撑 ( 顺作法) 的支护方案。

方案以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 地下连续墙既作为挡土结构又作为止水帷幕, 同时起到挡土和止水的目的。另外, 通过与主体地下结构内部水平梁板构件的有效连接, 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的同时又作为地下室外墙, 不再另外设置地下结构外墙。即两墙合一, 既可减少混凝土工程量, 又可缩短工期。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成熟, 施工对环境影响较小, 水平抗侧刚度大, 水平变形小, 止水效果好, 可有效地保护周围环境, 已大量应用于上海的深基坑工程中, 特别是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深基坑工程, 因此有着成熟和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经计算分析表明: 本基坑工程塔楼区及地铁侧采用 800 mm 厚地下连续墙, 地下车库区域采用600 mm厚地下连续墙可满足基坑挡土设计和周边的环境保护要求。此外, 坑内设置两道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系统,呈十字对撑形式布置, 以减少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 保证墙体稳定。

为减少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塔楼区及地铁侧均对坑内被动区土体进行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加固, 地铁侧地下墙的两侧还进行槽壁加固以保证地下墙施工质量。

4“ 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设计

根据周边环境不同的保护要求及基坑内分区域开挖深度的不同, 本工程地下连续墙采用了 A、B、C、D种不同的槽段形式: A型槽段墙厚 800 mm、长 20.25 m, 用于邻近轨道交通 4 号线的基坑东侧围护墙体; B型槽段墙厚 800mm、长 21.05 m, 用于基坑南侧地下车库区域围护墙; C型槽段墙厚 600 mm、长 19.25 m, 用于基坑西、北侧及南侧的地下车库区域围护墙; D型槽段墙厚 800 mm、长 33.55mm, 用于基地南侧塔楼区域的围护墙体。各类型槽段的布置如图 2 所示。

围墙施工总结范文2

[关键词] 东濠涌;堤岸型式;断面轮廓

东濠涌堤岸整治范围主要为东濠涌南段明涌段,该段涌口至东风路,总长约1.9km。涌底纵断面高程为2.88~5.84m,河涌纵坡约为0.002。中山三路往上游至东风路段不受5.5m以下潮水位回水影响,出现露底现象。

新河浦涌已全线截污并整治完毕。目前通过涨潮时调度东山水闸引二沙涌潮水到东湖沉淀,再向新河浦补水,最后流入东濠涌下游经东濠涌水闸出珠江前航道。

目前东濠涌的蓄水位为5.5~5.6m,为了使上游段能达到亲水的整治模式,结合工程方案布置,尽量减少双向流的河段,本次设计考虑将东濠涌的正常蓄水位降至5.4m,回水到达荣华托儿所处(测量桩号1+225),在维持新河浦涌大循环换水方案的基础上,每天通过补水泵站抽水到东濠涌上游,然后自流到下游,抽水的时侯东濠涌水闸保持关闭,因此东濠涌的水位不断上升,当到达6.0m时停泵,等珠江退潮时打开东濠涌水闸自排,完成涌内部分水的置换,实现可控的动水效果。

1.总体设计思路

东濠涌综合整治的目标为改善沿河空间现状,提供休闲场所,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提升广州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根据东濠涌补水方式并结合东濠涌现状综合考虑,将东濠涌堤岸整治分为浅水区及深水区两部分。浅水区为中山三路至越秀桥段,其余部分为深水区。堤岸根据浅水区及深水区设置相应结构形式。

2.堤岸型式及断面轮廓

2.1堤岸结构型式比选

东濠涌大部分堤岸用地范围较窄,地形复杂,堤岸整治工程的堤型大部分宜采用直立式挡墙结构。现就以下直立式挡墙结构进行比选。

素砼重力挡墙

优点:施工简单、快速,施工质量、外观都较好,且方便进行景观装饰。

缺点:结构尺寸较大,地基应力较大,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

浆砌石重力式挡墙

优点:施工简单、快速,造价低。

缺点:结构尺寸较大,地基应力较大,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施工质量不可控,往往导致质量及外观较砼挡墙差。需要石料较多,石料缺乏地区不宜采用。

钢筋砼悬臂挡墙

优点:结构受力情况好,砼用量少,地基应力小,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施工质量、外观都较好,且方便进行景观装饰。

缺点:施工较素砼及浆砌石挡墙复杂,施工时间较长,开挖范围较大。

钢筋砼U型槽

优点:与钢筋砼悬臂挡墙相同,但开挖范围较钢筋砼悬臂挡墙小,整体性强,能克服其他形式挡墙墙踵需要较大空间的缺点。

缺点:U型槽跨中弯矩较大,造价较高,涌底硬底化,不生态。

生态砼砌块挡墙

优点:生态性强,可在砌块内种植绿化,以达到绿化堤岸的目的。挡墙高度不高时占地范围少。施工方便快捷,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

缺点:造价较贵,挡墙坡度为定值,不可任意调整。

东濠涌位于东濠涌高架桥下,桥墩大部分布于河涌之中,河涌两岸宽度较窄,堤岸两侧均无车行通道,工程施工条件困难。根据征地红线范围,部分岸墙离红线距离狭窄,除部分景观节点段外,基本不具备大开挖与交通道路等施工场地结合布置条件。

浆砌石挡墙在本工程中存在石料缺乏、施工质量不可控、外观较差、石料运输困难的缺点;钢筋砼U型槽虽然开挖范围小,但使涌底硬底化,隔绝了涌内水与地下水的联系,不生态,而且由于部分河涌宽度较大, U型挡墙跨中弯矩较大,势必使底板厚度较大。故浆砌石挡墙及钢筋砼U型槽不适用于本工程。

本工程堤岸挡墙高度不高,大多小于4m,施工面狭窄。故堤岸挡墙推荐采用素砼重力式挡墙、生态砼砌块挡墙。挡墙高度大于5m且有开挖场地段采用钢筋砼挡墙型式。

2.2堤岸断面型式

按照以上浅水区和深水区的总体设计思路,根据征地范围情况和堤岸堤岸总体布置情况,并结合堤岸景观设计,为使沿线堤岸达到不同的景观效果,东濠涌堤岸整治沿线主要采用了以下堤岸型式:

(1)堤岸断面型式一:

保留原有堤岸结构,在堤岸墙脚处增加格宾石笼挡墙,防止冲刷,增加堤岸稳定性。石笼挡墙顶高程5.20m,挡墙与旧堤岸间种植绿化。石笼挡墙位于水下,可为涌内生物鱼虾等提供更多的生存活动空间。

(2)堤岸断面型式二:

新建素砼重力式挡墙+格宾石笼挡墙二级挡墙型式,景观水位以下采用格宾石笼挡墙,景观水位以上采用素砼重力挡墙,堤顶高程为设计洪水位+0.6m。二级挡墙见种植绿化。墙后堤顶以下1m范围回填粘土,其余部分回填石屑,并设反滤体顺接排水管。

(3)堤岸断面型式三:

为二级平台式堤岸,二级平台高程为6.00m,平台宽500mm,平台后放缓坡于景观衔接,主要为能源化工厂段景观节点。

(4)堤岸断面型式四:

河槽式堤岸,该断面形式主要为中山三路至东风东路段的河涌浅水区。河槽底高程5.4-5.6m,顶高程为6.0m,河槽宽度4-8m,河槽边为轻水步道,轻水步道两边为直立挡墙,防洪主要依靠直立挡墙,平时上游不放水时,涌内水主要在河槽内进行流动,轻水步道可作为人们观水、戏水的休闲场所。

(5)堤岸断面型式五:

生态砌块挡墙堤岸,主要为浅水区采用该种断面形式,生态砌块挡墙堤脚采用抛石护角。

(6)堤岸断面形式六:

生态放坡,临时侧坡度1:2,坡面铺三维土工网并植草护坡,堤脚采用格宾石笼护角,格宾石笼上根据景观需要点缀部分景观石。

2.3断面其他轮廓尺寸

(1)涌底结构及尺寸

通过对东濠涌进行补水,从景观及补水效果上将东濠涌分为浅水区及深水区,浅水区为中山三路至越秀桥段,其余部分为深水区,浅水区河涌主要以溪流为主。故浅水区堤岸河涌底结合景观设计,采用U型河槽型式,河槽宽度及河槽距岸线宽度以建筑景观布置为准,河槽底高程为景观水位以下0.5m,河槽顶高程为6.0m,河槽干砌石结构。

为改善涌底淤泥对涌内水质的污染,对涌底进行500-1000mm清淤,清淤至设计涌底高程。

(2)堤岸排水设置

堤岸挡墙均设置排水孔进行排水,挡墙高度大多为4m,故设置两排排水管,底排排水管距离涌底距离1.0m,纵向间距1.5m,梅花型布置。

排水管后包两层反滤土工布,采用Φ100mmPVC管。

(3)水工与景观设计分界线

通过与景观整治单位共同协商确定挡墙墙顶结构外边线为设计分界线。挡墙外边线外至征地红线范围内结构及尺寸,以景观设计为准。

3.结束语

东濠涌综合整治要求,岸线布置时,将堤岸与景观整治综合考虑,应遵循以下布置原则:

(1)在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布置堤岸及绿化景观。

(2)确保满足河涌防洪、排涝要求,河道较窄处,进行局部拓宽,提高行洪能力。

(3)原河道中心线基本不变,保持原河涌流态。

(4)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岸线布置时与绿化景观相结合。

围墙施工总结范文3

关键词:隧道施工 拆卸洞 TBM施工 隧洞开挖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104-02

1 工程概况

某隧道TBM拆卸洞设在Ⅱ级围岩地段,拆卸洞全长60 m,边墙为直墙,拱部为曲墙,下部开挖宽度为13.1 m,上部最大开挖宽度为16.12 m,开挖总高度为18.81 m。托梁及下部直墙衬砌采用C30钢筋砼,拱部段衬砌均采用C30素砼。

2 拆卸洞开挖施工技术

拆卸洞分三部四区段开挖完成,第一步:到达拆卸洞前15 m施作预留平台,利用现有开挖台架在分界断面处开始向上挑挖,向上挑挖15 m后到达TBM拆卸洞顶部(见图1),之后分三台阶开挖上部Ⅰ、Ⅱ区、Ⅲ区,台阶长度3~5 m,每循环进尺为2.5 m,拱部Ⅰ区采用搭设临时活动支架进行作业,开挖一段支护一段。水平向前直至挖出上部断面。

第二步:当至TBM端上部Ⅰ、Ⅱ区、Ⅲ区段开挖完成后反向施工钻爆端的上部断面,直至所有上部断面全部开挖成型,上部反向开挖时在台架上可加设临时平台确保台架的高度满足开挖要求。

第三步:最后开挖底部Ⅳ区段。后段拱部初支:上挑洞顶须进行临时支护措施,根据围岩情况在拱部局部可设φ22砂浆锚杆,锚杆长2.0 m,喷射C25砼,厚度3~5 cm。拆卸洞初支:托梁上2米范围、以下3 m范围内边墙锚杆间距0.5×0.5 m,L=4 m,梅花型布置;其余部位锚杆间距1.0×1.0 m,L=3.5 m,梅花型布置,锚杆均采用R32N自进式锚杆并径向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边墙及拱部用C25喷射砼,砼喷射厚度为13~15 cm(见图2)。

TBM拆卸洞出碴采用ZL50C装载机及CAT330挖掘机装碴,斯太尔自卸汽车运输。

3 拆卸洞砼衬砌

本工程砼衬砌施工作业顺序采取如下:铺底下部边墙托梁上部直墙段拱墙段砼。

3.1 铺底施工技术

拆卸洞铺底砼标号为C20砼,铺设厚度30 cm。砼采用分段全幅施工一次浇注长度30 m,分两次完成。无轨灌车运输,泵送砼入模。

3.2 直边墙段施工技术

直边墙段施工施工序:安装脚手架铺设土工布及防水板安装边墙钢筋立模板浇筑砼。直边墙段采用脚手架作为施工平台,脚手架作业面平台上设木板作为行走过道。脚手架沿边墙搭设三排至墙顶,砼浇注后脚手架纵横每隔3~4 m与边墙预埋筋进行连接加固。直墙段从TBM端向钻爆端施工。

防水板施工时,本工程防水板采用自爬动焊机焊接,搭接宽度不小于15 cm,接头距砼施工缝距离不小于1 m。一次铺设高度6 m,长度12 m。边墙钢筋为φ16筋,内外共设两层,钢筋现场绑扎。直边墙模板采用定制钢模板,面板采用5 mm钢板,高1.5 m×宽1.0 m,加工40块。一次安装长度为10 m,模板分成两组,边墙左右两侧同时施工。模板的定位通过螺旋钢顶撑、调节拉杆、预埋筋及葫芦实现。预埋筋每浇注层设5根,水平间距2 m,预埋筋设置有两种方法,方法1:采用φ14螺纹钢外套φ30PVC管定位于模板上口适当位置,拆模后转动钢筋通过调节拉杆与脚手架紧固;方法2:采用φ18螺纹钢,端头车φ16的丝杆,在模板适当位置钻φ30孔,丝杆穿过模板定位于模板上口适当位置,拆模后预埋筋通过调节拉杆与脚手架拉紧,模板就位后模板的下口用螺旋钢顶撑顶紧加固,上口亦用螺旋钢顶撑顶紧加固。每层浇注完成后,模板通过手动葫芦实现拆、装。浇筑混凝土时,对于托梁以下直边墙砼浇注总高度为12.36 m,共分9次完成,每层浇注高度从第一层自下往上依次分别为1.5 m、1.45 m、1.45 m、1.45 m、1.45 m、1.45 m、1.45 m、1.45 m、0.71 m。砼采用无轨灌车运输,泵送砼入模,砼强度达到8 Mpa后开始拆模。

3.3 托梁施工技术

本工程托梁设钢筋,钢筋在现场绑扎;托梁顶部预埋43号钢轨,钢轨用钢筋焊接固定牢固,与另侧轨距精确控制在12.8 m,标高控制在±10 mm;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关模。

3.4 拱部施工技术

拱部砼采用移动台车作为施工平台,移动台车由专业厂家设计制作,现场拼装。台车采用液压或螺旋设计,竖向升降行程在20 cm,通过轨道用手动葫芦实现前后移动。防水板采用自爬动焊机焊接,搭接宽度不小于15 cm,接头距砼施工缝距离不小于1 m。当直边墙施工15 m后,开始安装移动台车骨架,安装台车时脚手架作业平台计划一次搭设8 m长,台车骨架安装完成后先作为防水板作业平台,一次性将60 m防水板全部铺设完成,之后拼装台车面板。本工程一次砼浇注长度6 m,砼方量55 m3,砼采用无轨灌车运输,泵送砼入模,砼强度达到24 Mpa后开始拆模。

4 开挖施工技术措施

(1)控制超欠挖措施。控制好超欠挖可以保证开挖成型、保证初期支护质量、有利于提高围岩本身的承载力、利于砼的喷射以及利于防水板的铺设等诸多优点,因此,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控制超欠挖:①正确标示开挖轮廓线。在爆破前画开挖轮廓线时考虑施工误差,并考虑预留围岩变形和画线误差等因素,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法准确的放出开挖轮廓线。②保证钻孔质量。炮孔间距符合钻爆设计。周边眼间距的误差不大于5 cm,辅助眼间距的误差不大于10 cm,严格控制周边眼的外插角。除掏槽眼、周边眼、底板眼外的其它眼孔方向与隧道方向平行,要求孔底在同一平面上。钻孔结束后要清孔,炮眼用炮泥堵塞,确保单孔装药质量。定人定位,明确分工,明确责任,不得混岗乱位。③光爆。首先合理选定钻爆参数,不断优化爆破设计。实现光面爆破的最佳效果,使开挖轮廓圆顺,线性超挖及炮眼痕迹保存率合乎光爆技术要求。④优化爆破设计。根据隧道地质情况采用不同参数的光面控制爆破技术。正确选用周边眼装药结构。为保证爆破质量,周边眼采用小药卷炸药,间隔装药,并加强炮泥的堵塞质量。非电毫秒雷管起爆。按设计装药,并顺序起爆。不断总结、修正爆破参数以达到最佳效果。⑤采用先进的仪器进行开挖断面检查。采用TC402全站仪进行爆破质量检查,及时提供超欠挖实测图。根据提供的实测断面图,进行分析,及时处理,认真分析超欠挖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⑥建立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超欠挖奖罚制度,将奖罚数量与炮眼残留痕迹、超欠挖范围、超欠挖数量、炸药用量等直接挂钩,形成一套强有力的超欠挖管理办法。

(2)喷锚、量测。及时支护,及时量测,及时反馈,及时修正。同时在开挖后及时初喷,出碴后及时安装锚杆、复喷砼。当围岩等级与设计不符时,特别是围岩变软弱时及时提出设计变更,加强支护,以确保围岩的稳定。

5 结语

文章通过结合某隧道施工实例,针对该隧洞Ⅱ级围岩地段采取TBM拆卸洞,拆卸洞全长60 m,详细地总结出该施工技术,从拆卸洞开挖以及混凝土衬砌等施工环节来进一步探讨,同时针对长大隧道拆卸洞施工的安全性,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开挖施工时的控制技术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拆卸洞施工过程的质量以及安全性,为今后进一步推广该技术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范以田,章跃林,王彦峡.特大断面Ⅳ类围岩TBM拆卸洞室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C]//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 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25):30-31.

围墙施工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逆作法;施工;技术

一、“逆作法”概述

(一)工艺原理

“逆作法”施工的工艺原理是:先沿建筑物的四周浇筑地下连续墙混凝土,作为地下室的边墙或基坑的围护结构。在建筑物内部有关部位浇筑混凝土或打入中间支承柱。然后开挖土方,至第一层地下室底面标高,并且完成地面层底面的梁板工程,此时已经完成的地面层底面的梁板结构,就可以用作周围地下连续墙刚度很大的支撑系统。然后继续向下开挖土方,逐层施工地下一层以下的各层地下室结构。与此同时,在已经完成的地面层底面梁板结构的基础上,接高柱子或墙板,向上逐层进行地面以上各层结构的施工。由此可知,“逆作法”施工就是以地面为起始点,向上、向下同时进行施工,直至工程完工的一种新的施工方法。

(二)工艺特点

(1)缩短建设工期

采用传统施工方法,总工期包含了地下结构工期、地上结构工期以及装修等所占工期,而采用逆作法施工,地下室可与地上结构同时施工,且地下结构层数愈多,施工工期则缩短愈显著,大约可节省三分之一工期。

(2)减少施工费用

采用逆作法施工,无需在支护结构与地下室外墙之间预留施工操作空间,可直接在地下室外墙处构筑地下连续墙,据统计,相对于常规的临时支护结构施工,可节约四分之一的地下室外墙及外墙下工程桩费用;采用逆作法施工,地下连续墙既与内衬墙组成复合结构作为地下室永久性承重外墙,又可以作基坑开挖挡土阻水的支护结构,从而省掉地下室外墙及外墙下工程桩的工程费用,据统计大约可节省三分之一左右的工程总造价。

此外,采用逆作法时,一层结构平面可作为工作平台,不必另外架设开挖工作平台与内撑,可以减少甚至取消临时设施(费用一般占地下工程百分之三十以上),可使地下工程成本节约百分之十以上;施工工期的缩短,可使项目提前运行使用,从而增加了资金成本效益;可以优化底板结构设计,减少高地下水位地区的抗浮桩数量;减少了不可预测风险,因为对邻近设施的不利影响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3)环境安全更有保障

与通常的开挖施工相比,用逆作法施工可省去支护结构的临时支撑,避免了环境污染;此外,采用逆作法不会发生周围环境位移,以及爆破振动与支撑突然卸载对周围环境的危害;而且由于受力良好合理,围护结构变形量小,因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较小;同时,地下施工由封闭式代替了敞开式,减少了噪音、烟尘及光污染程度;地面交通、市政管线、邻近建筑设施可得到恢复和保护;可少占甚至不占用基坑外地面。

(三)工艺流程

地下连续墙、支护桩、工程桩(含钢管柱)的施工开挖负一层土方至给定标高首层楼板施工开挖负二层土方至给定标高负一层楼面结构施工(含部分衬墙)开挖地下室剩余土方垫层浇筑底板防水层施工底板结构施工负三层防水及衬墙施工负二层楼面结构施工负二层防水及衬墙施工。

二、工程实例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下停车库主体工程是由2层地下室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为26281.86m2,主体建筑高度为8.15m,其功能布局为地下停车库。地下一层占地面积13324.818m2。工程用护桩为冲(钻)孔灌注桩径为φ1000@1300,φ1200@1400,桩长约20m,共有围护桩458根。

(二)施工方法选定

由于本工程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施工场地狭窄,施工条件复杂材料堆放、机械布置相当困难。本工程用地在施工前是作为商业停车场之用,建设单位为了早日能投入商业、停车经营,要求项目的工期相当短,而且特别要求尽快先交出首层车场进行使用。采用其他施工方法很难能满足上述要求,经过方案筛选及专家论证,决定采用逆作法施工技术进行地下室施工。

(三)施工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法

(1)地下连续墙施工

本工程地下连续墙既作为基础支护结构,同时亦作为永久承重受力结构,、墙体需留较多埋件,因此施工质量要求较高。连续墙厚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槽段按段长5-6m划分,采用液压抓斗和冲击钻孔桩机联合成槽,液压抓斗用于抓土和抓部分的强风化泥岩,当遇到较硬的岩层和地下障碍物时,改用冲击钻成槽,严格控制导槽的施工质量能有效地保证连续墙轴线、垂直度、预留件位置质量,本工程采用超声波测壁仪监测墙体轴线和垂直度质量。连续墙槽段间采用十字钢板接头,它具有传递槽段间的竖向剪力和防水的双重功能,可以提高侧墙的整体刚度,减少槽段间的差异沉降。

(2)人工挖孔桩施工

本工程局部基坑支护桩和全部工程桩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工序简单、工期短,支护桩桩径为qb1200,由圆桩和腰鼓桩相间密排布置。支护桩嵌固长度为5m工程桩桩径为qbl400,成孔深度为1620m,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

(3)中间支承柱施工

塔楼范围内采用钢管柱作为中间支承柱,塔楼外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作为中间支承柱,核心简部分采用格构式钢柱作为中间支承柱。中间支承柱在地下室底板未浇筑前与地下连续墙一起承受地下及地上各层的结构自重及施工荷载。

①地下部分钢管柱施工由于钢管柱支承在人工挖孔桩上,故两者的连接是施工的重点及难点。本工程中采用设置限位钢板的方法来固定钢管柱,在人工挖孔桩上精确安装一块环形钢板,在其上焊接3个16mm厚限位钢板用于固定钢管柱位置,然后吊装钢管柱及浇筑lm高桩芯混凝土封堵钢管柱脚,这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钢管柱的准确连接。待首层梁板完成后,采用高抛法一次完成钢管柱混凝土。

②地下部分钢筋混凝土柱施工钢筋混凝土柱是在地下室土方开挖前施工,从桩顶往上施工。由于是在桩内施工,施工难度较大。为了准确控制柱子垂直度和方位,将地下部分钢筋混凝土柱分三段施工。柱模采用专门加工的钢定型模板,在地面拼装后用塔式起重机吊入桩孔就位,在桩孔内每隔500m设一道井字型水平支撑将其固定,然后浇筑混凝土。

(4)电梯井施工

本工程地下室电梯井方形抗震墙钢筋砼简体结构的施工,经过方案对比论证,决定采用工艺简单,施工安全稳妥的沉井式大直径人工挖孔桩护壁支护方案。简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大孔桩支护下顺作施工至板底。

结语

(1)该工程周围建筑密集,根据工程的特点及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了逆作法工艺,有效控制了变形。经监测,基坑及周边建筑群安全,施工效果好。

(2)该工程逆作法在降低工程造价、缩工期、环境保护等方面有许多优越性,可应用于类似工程。

参考文献:

围墙施工总结范文5

关键字:外墙;防火技术;施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城市的标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具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高层建筑数量达到20万幢左右。近年来由外墙保温材料引起的火灾数量不断增加。由于这种材料的燃烧容易引起整个建筑火灾,火势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因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如何合理选择高层建筑的外墙保温材料,规范施工管理工作,减少火灾的发生,已经成为很多建筑学者的研究热点。

1高层外墙保温施工中的主要防火措施

1.1保温材料材料

据统计引起我国外墙保温系统火灾的主要原因是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保温材料阻燃性能差。外墙保温系统主要功能为保温隔热,主要由保温绝热材料组成。

目前的外墙外保温材料主要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种。有机材料在国内站主导地位,主要包括:聚氨酯硬泡、EPS板、XPS板、聚苯乙烯浆料、聚脲树脂等。有机保温材料容易发霉、保温性能不持久、开裂、防火性能差等缺点。因此,发达国家近年来开始倡导使用无机外墙外保温材料,无机保温材料保温性、阻燃性和施工性的优越性远远超过有机保温材料。但是由于其存在价格高、制造性能难等缺点很难普及。根据现状,我们应该在倡导研发和使用无机保温材料的同时,关注无机-有机材料复合防火材料的研发,这种材料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各自的优点结合后产生新型保温防火材料。

外墙保温材料的堆放难点主要是可燃材料,常常安置在临时设施中,堆放场地和要求如下,

1、 使用不燃材料在保温材料堆放场地周围进行围挡,防止烟头,施工火花喷溅引起材料燃烧。

2、 在堆放场地10米范围内为禁火区域(包括堆放区上空),不得动用明火,在显著地点进行标示。

3、 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禁止同保温材料同时堆放,应安置在堆放区安全范围外。

4、 堆放场地的保温材料存储量尽量少,一般在3天的工程量范围内,在保温材料堆放表面覆盖不燃材料。

1.2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性能测试和评价

建立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对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性能科学评价,才能有针对性地改善防火性能。我国针对自身外墙外保温材料防火材料发展现状,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成果,最终制定了我国各种外墙保温的应用范围,以及各等价的检测标准,并在实践中得到了相应的改进。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为了赶赶工期、节约成本,很多企业常常忽视防火性能的检测和评价工作的重要性,造成外墙施工火灾现象。

目前各国使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测试检测方法各不相同,以下列举发达国家检测方法。

美国通过测试火焰蔓延指数和烟气指数,评价暴露表面如墙体和天花板上的建筑材料相对表面燃烧性能;德国对建筑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不燃性、难燃性、可燃性三个等级进行评定;英国将建筑材料热辐射性能分为不然、准不然、0级、1级、2级、3级、4级六个等级。日本将建筑材料分为结构部材料和防火材料两个大类。

1.3针对可燃材料的外保温系统的防火设计

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禁止使用可燃材料是很难办到的,并且研发新型的防火材料需要资金和时间。因此,如何采取技术措施改善外墙外保温材料的防火构造相应提高安全等级,成为当前相关科研人员研究的方向。通常研究途径有三个:无空腔构造、设置防火隔断和和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1.4施工组织措施

高层外墙外保温施工的防火工作由工程总承包方和分报单位共同承担负责,总承包单位要制定完善的消防管理制度,是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的总负责人。分包单位主要是按照总包单位制定的防火措施,严格执行并进行自检,接受总包单位的监督管理。

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按照保温工程施工防火安全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责任。总包单位要配置外保温工程施工现场负责人,对现场施工防火安全工作负责;分包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从事防火工作,并对日常防火安全管理负责。分包单位编制具体施工方案,主要考虑外保温材料施工特点及燃烧性能编制施工方案。方案中包括防火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2外墙保温系统施工安全技术应用

2.1施工准备

在施工现场按规定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检测后确定可以有效使用,并安排专业消防专业人员定期检测,实施管理和维护;外墙保温施工必须在禁火区域进行,如施工前发现禁火范围内有明火作业存在,需要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按照相关规定采取有效防火措施;施工前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安全防火教育,安全施工从每一个人做起,建立安全意识。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施工前安全技术交底,帮助施工人员熟悉安全施工规则以及操作要领。制定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并制定奖惩规则。

2.2施工期间

高层外墙保温施工过程中防火构造的施工应与保温材料的施工保持同步;在焊接火花飞溅可能到达的地方放置不燃防火材料,并在焊缝下方悬挂容器对余渣回收,尽量将需要焊或割的构建转移到安全地点工作;控制脚手架的密度以及脚手架外侧安全网的防火材料限定;在可燃材料周围有高发热照明装置时,采取隔离保护措施。当电气线路需要穿过可燃材料是,必须设置不然材料制成的穿管;施工期现场废弃的保温材料及时清理。

2.3防火安全验收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在施工单位提交申请后,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对外保温工程防火安全进行验收。验收文件和记录主要包括: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施工防火记录、材料燃烧性能设计和见证检验报告、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单位资质、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填写《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防火验收记录》。外保温工程防火安全验收合格的标准主要有资料审核齐全、材料复检合格两方面。

参考文献:

[1] 马保国.外墙外保温技术[M].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

[2] 邹宁宁.墙体屋面绝热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5-19

围墙施工总结范文6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城市旧区改造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工程选址邻近保护建(构)筑物旁,如浅基础建筑、保护建筑、重要地下管线、地铁车站隧道等,这类建(构)筑物对变形比较敏感,设计通常采取将大基坑划分为若干小基坑进行分区施工,由于周边环境复杂,保护要求高,对工程施工的变形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外,地下室回筑阶段拆撑、换撑的过程也是控制基坑变形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践,针对不同的结构形式,介绍了常规换撑以及在特殊条件下的换撑处理措施,决了深基坑水平传力体系的平稳、快速、安全的转换,在保护周边环境的前提下取得最优的经济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陕西南路、南昌路、襄阳南路、淮海中路合围的区域。在淮海中路一侧紧邻运营中的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距离最近处约8m;在基坑南侧和东侧分别与南昌路及陕西南路下的地铁10号线车站及12号线车站相接。相接处的地下连续墙为地铁车站(外墙)和地块基坑(围护墙)共用墙。基坑总面积28600m2,地下室4层(临地铁一号线一侧局部为地下3层),挖深为14.5m、19.1m和20.8m,总土方量约47万m3。

因本工程与地铁10、12号线穿插施工,周边环境复杂,整个工程分为11个基坑,依次按序分区开挖。除12号线车站基坑在本工程主体结构完成后开挖外,10号线车站基坑与本工程基坑开挖顺序为:1-A、1-B1-D3-E2-A、1-P3-A、4-C、4-A2-B、3-D24-B3-B1、3-B2区。基坑围护及基坑分隔墙采用地下连续墙形式,墙厚1m,1-D区为5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北四坑(4-A、4-B、3-B1、3-B2区)第一道为钢筋混凝土支撑,第2、3、4道为φ609钢支撑,其余基坑均为四道钢筋混凝土支撑。

图1基坑分区与周边环境示意图

本工程围护墙墙深为32m和42m,中隔墙墙深为40m、42m和44m,厚度均为1m,中隔墙两侧结构设1.5m宽后浇带,其总长度达760延米;地下室外墙厚度为1m,地下室外墙与围护墙之间的1m间隙采用级配砂回填。

相邻两侧深基坑结构施工及中隔墙拆除后均需进行换撑,工作量较大,换撑及拆撑的快速施工对基坑变形的控制及地铁运营安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方案确定

2.1 常规换撑

(1)底板换撑

底板换撑是通过底板与围护结构之间设置的混凝土传力带将围护结构的土压力传递至底板,本工程底板换撑存在两种情况:地下室外墙处底板传力带,设计已将底板结构延伸一部分至地下室外墙,考虑到施工便利性和更快地浇筑底板混凝土形成顶撑,采用素混凝土将高差部分填平作为换撑的加强(图2)。

图2底板换撑示意图

分期墙处底板后浇带宽度为1.5m,采用混凝土板式换撑,传力带截面尺寸3000×1500×500mm,沿后浇带间隔3m设置,即每幅地墙设置2块换撑,换撑带采用C35素混凝土浇筑,板底及后浇带内密实回填黄砂(图3)。

(2)中楼板换撑

中楼板换撑处理方式与底板换撑类似,也是采用换撑板(梁)的形式,通过延伸结构楼板(梁)至地下连续墙或分期墙的方式将围护结构的侧向力传递至梁板结构,换撑宽度2m,按照间距2m进行布置,换撑板(梁)的配筋与周边梁板结构的配筋相同。中楼板换撑形式如图3所示。

图3中隔墙处换撑示意图

由于本工程顶圈梁顶标高为-2.0m,地下室顶板面标高为-0.1m,两者存在1.9m的高差。后期施工的基坑第一道支撑产生的水平力作用在中隔墙上使其上端形成悬臂结构,对整个基坑的变形控制带来不利影响,故需在中隔墙顶圈梁位置设传力设施。具体方法为在中隔墙顶圈梁施工时预留L形传力块插筋,待施工先期基坑的地下室顶板时,同时浇筑传力块,确保传力块与顶板形成整体。钢筋混凝土传力块厚0.5m,宽2m,间距2m布置,传力块形式见图4。

图4传力块示意图

中隔墙拆除后,常规做法是采用型钢换撑,后浇带封闭时型钢不取出。考虑到本工程共分11个分区施工,后浇带达到760延长米,若采用常规型钢换撑不回收的方法,不仅增加了施工成本,而且换撑施工周期较长。鉴于以上因素,并经设计复算,本工程采用在楼板面上设置埋件,型钢换撑置于板面的方法作为换撑,详见图3,大大加快了换撑形成速度,在后浇带封闭后型钢换撑可回收再利用,降低了施工投入。

2.2 特殊条件下换撑

(1)梁式换撑

与地铁10号线连通口处地下1夹层楼板缺失,缺失面积350m2,且地下室外墙留有门洞,无法按常规方式设置板式换撑。考虑到此区域楼板缺失面积不大,故采用梁式换撑的形式,根据结构柱与梁的布置,设置东西向混凝土梁主撑,中隔墙处设八字撑,主撑规格800×800,八字撑规格600×800,配筋,详见下图。

(2)肋板式换撑

本工程地下二层有两处楼板缺失,两处楼板缺失区域面积分别达到了1165m2和1170m2,且相邻基坑尚未开挖,挑空处楼板(梁)边线至中隔墙或地下室外墙最近处为9m和14m,结合支撑格构柱或结构柱布置梁式换撑有一定困难,对后续高排架的施工造成不便。为了在支撑拆除后尽快形成换撑,减少地墙的变形从而保护周边环境,此部位采用了肋板式换撑。换撑肋板高度5m,上口宽3.5m,底宽6m,厚度0.5m,每幅地墙设置2块,肋板采用C35混凝土,钢筋根据侧压力大小计算确定。详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