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校舞蹈教学范例6篇

艺校舞蹈教学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1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管理

学校以积极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成立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艺术工作管理体制,把艺术工作纳人学校中长期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各级艺术教育的法规、制度及方案,健全管理、激励制度,分管领导定期对各项工作的落实进行跟踪督促,并总结反思,不断整改进步。针对舞蹈艺术教育,学校坚持做到“一个保障两个优先”:保障舞蹈教学经费,优先安排专用舞蹈教室,优先选拔舞蹈苗子,并逐年加大设备、服装、道具等的投人。

二、创建艺术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艺术化的校园环境是艺术教育的隐形课程。学校合理利用空间布局绿化、美化、净化操场、教室、走廊等,特别对舞蹈、音乐专用教室进行个性化装修、艺术化渲染,同时分楼层介绍舞蹈家、音乐家、世界名曲、传统艺术项目,悬挂标语,还设立了艺术特色专栏、活动剪影及作品展示区,校园内处处体现着艺术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开展舞蹈活动,提高师生素质

(一)重视艺术,开足课程

在学科课程方面,学校严格执行艺术教育课程计划,在“开全、上足、教好”上落实管理措施,杜绝停、占艺术课现象,确保艺术课程开课率100%,让每一个学生在课程中获得艺术的快乐,获得尊重、关怀、合作、分享等体验,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完善与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发展舞蹈特色项目奠定基础。

(二)多措并举,培养师资

1.科学合理分工

学校音乐组教师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曾荣获市先进音乐教研组称号。学校根据教师素质及特长安排工作:蒋志华老师负责合唱,雍玉老师负责器乐和声乐,胡琦琦老师负责舞蹈,吴颜言老师负责舞台表演、协助声乐及舞蹈。

2.扎实教学科研

积极选派艺术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教研组坚持“四个一”:每周一次专题集体备课,每月一次学科研讨,每学期每人一次研究课,每年负责组织一次学校大型文艺汇演等。学校还经常创造各种条件为舞蹈特色教育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如走进社区、走进军营、走上社会舞台展示舞蹈成果、交流经验,邀请专家、家长、新闻媒体走进校园观摩舞蹈教育开展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升教师的舞蹈教育水平。

3.提升个人素质

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及比赛,注重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针对舞蹈特色项目,胡琦琦老师除完成教学任务,还获得了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教师资格证,在桂林市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荣获全能二等奖,市小学音乐教师优质课竞赛、音乐教师评课议课一等奖,作为桂林市骨干音乐教师送课下乡,还多次获得舞蹈优秀指导奖;雍玉老师荣获秀峰区音乐教师技能比赛一等奖,市小学音乐教师评课议课比赛二等奖;蒋志华老师荣获桂林市优秀音乐教师及秀峰区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在全市音乐教研活动中执教的公开课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吴颜言老师刚来一年,也相继参加了合唱、群舞、基本功等比赛,并获好成绩。

(三)精心选练,打造团队

为了打造艺术教育舞蹈特色项目,学校安排胡琦琦老师负责学生舞蹈队的日常工作。在班主任的配合下,胡琦琦老师在各班精选舞蹈苗子组成“小飞凤舞蹈队”。

1.丰富认知,激发愿望

教师经常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舞蹈知识,组织学生观看少儿、成人的民族舞蹈录像,利用日常工作中的点滴机会跳上一段让学生欣赏,组织学生参加班级、学校、社区、城区、市级展示、比赛,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信心。

2.三步教学,扎实有效

“小飞凤舞蹈队”根据学生年龄分组采取三步教学:舞蹈基本功训练一舞蹈组合学习一形成舞蹈优秀作品,这使学生训练按舞蹈的规律循序渐渐。经几年努力,“小飞凤舞蹈队”拿出《乒乓小蚂蚁》《丰收乐》《夏日里的滴滴调》《喜鹊喳喳喳》《舞起幸福鼓》《月狐》等优秀舞蹈作品。

四、面向全体学生,探寻教育方法

(一)因地制宜原则

1.开展社团活动

成立学校竹竿舞、啦啦操等多门类舞蹈艺术社团,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组织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社团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对象、教师“四落实”,计划、内容、组织、讲课、检查、考评“六到位”。为丰富舞蹈形式,传承民族文化,学校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调、桂林渔鼓引进校园,开办学社,邀请传承人及专家为学生授课。

2.搭建展示舞台

学校为学生搭建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使艺术苗子脱颖而出。结合儿童节、国庆节等重大庆典活动展示,开展全校性的“六一”大型文艺汇演、“庆国庆”歌咏比赛、特长生个人才艺展示音乐会、学社成果展。开辟“竹艺舞台”,利用课间活动给更多学生展示风采的机会,很受学生欢迎。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舞台,向社会汇报艺术教育成果,参加地方组织的文艺活动,把学校舞蹈教育成果推向社会

3.开发舞蹈校本教材

学校将舞蹈教学渗透到平时的教学当中。由舞蹈教师专门编写适合全体学生学习的《舞蹈人门》,要求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每学期给学生上至少两节舞蹈课,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了解舞蹈知识、学会欣赏舞蹈艺术。学校倡导“青竹文化”,推广竹竿舞,还编写了《竹竿舞》教材,介绍竹竿舞的基本步伐,打竿、跳竿的花样变化。

(二)适应性原则

学校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自编舞《阳光礼仪舞》、武术操《竹韵·武魂》、竹竿舞、板鞋舞、啦啦操、彩调、渔鼓等舞蹈艺术形式,有效地将舞蹈教育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内容有机结合,达到了让舞蹈教育适应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特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目的。

(三)普及性原则

学校广泛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活动,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舞蹈表演或鉴赏水平,主要做法如下。每天“一舞一训”:周一、周三、周五跳《阳光礼仪舞》,周二、周四跳《竹竿舞》,大课间舞蹈特长生基本功训练;每周“一活动”:“小脚丫艺术学社”活动;每学期“一专题教学两节课”:由专业特色教师对全校师生进行一次舞蹈教学,由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给学生上舞蹈课;每年“一比赛一展示一讲座”:全校性舞蹈比赛、“小飞凤舞蹈队“汇报展示,请专家面向全体师生进行艺术讲座。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2

摘要: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有其特殊的表现方式。舞蹈之所以给人们带来美感和激动,就其本质而言,舞蹈是有灵魂的艺术。而舞蹈的基础教育恰恰是培育和提升这无形的灵魂的基础工程。

关键词:舞蹈艺术基础教育

人们总认为,舞蹈就是看到一组动作就是一组动作,一组舞姿就是一组舞姿,其实智慧和感悟,却能在一组动作里看到思想,看到故事,在一组舞姿里发现灵魂,发现美感。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创造想象,没有这方面的智慧火花,只能为做动作而做动作,学会了舞蹈知识并不等于有了智慧和感悟。老师非常辛苦的教学,结果只是让学生学会了大量的考试之后很快就被遗忘的舞蹈组合。因此具有灵魂的智慧的舞蹈基础教育是造就优秀舞蹈人才的重要一环。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舞蹈基础教育要发现和选择舞蹈新人

舞蹈是“非常残酷”的一项艺术,除了自身条件要求苛刻外,最重要的是勤奋和智慧。为什么现在的专门艺术学校培养的每届学生当中,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尖子生少?关键是在发现和选择这一环节上。由于舞蹈专业特殊的艺术规律,必须在11、12岁时开始学习本专业,恰好这个年龄段,世界观尚未成熟正处于感情比较激动阶段,总认为离开了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学习舞蹈专业不过是蹦蹦跳跳。这正是好多家长认识的误区,认为跳舞不是一种学习,其实是不正确的。学习舞蹈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还得有聪明的头脑、伶俐的四肢等条件。要让舞蹈行业发现和选择舞蹈新人,不能凭简单的兴趣与爱好来选择舞蹈专业。

二、刻苦勤奋是出舞蹈人才的必由之路

没有理想就没有确切的奋斗目标,有了理想就有了前进中的灯塔。有的同学以坚强的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勤奋学习,拼博向上,自始至终持之以恒保持着用功的学习态度,最终走向成功。成功者他们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必须做到学识宏丰、品德高尚、谦逊慎行、敬职敬业,这样才能学到两种无价的知识,既人品和艺品,以上都是杰出人物共有的特性,所以她们是胜利者。在同样的条件下,另一种同学不求上进、好逸恶劳、比吃比穿,只讲享受、不想付出、最后导致做什么事情都一事无成。因此这一类同学最终是失败者,所以说,刻苦学习是成功的关键。

三、学习知识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终目的

知识改变命运,五年的学习并不短,但是怎样才能利用这最宝贵的最佳年龄段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呢?学习舞蹈知识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途径,而现在学习舞蹈知识的许多人却没有体现出他的自我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规范,文化体制也要和市场经济相适应,在市场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我们从事舞蹈专业的艺术生命太短暂,而其他专业时间越久越成熟就越有经验,而我们搞舞蹈表演专业在一定意义上吃的是青春饭,岁数一大就面临着转行。

其一,舞蹈专业的学生许多小学没有毕业,就进入中等专业学校学习,进入艺术学校后重视舞蹈课,忽略文化课,再加上课程安排的不太科学,导致学生们文化课学习跟不上普通中学的水平,所以整个文化水准较低,抑制了今后的发展,因此在前进中受到限制。

其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复合型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全面打基础,特长育人是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拿现在电影界很有名的章子怡、周迅、马玲等来说,都是学习舞蹈出身的,学完五年的舞蹈专业后,可以按着自身的有利条件寻找与艺术相关的职业。例如,影视表演,服装设计、舞蹈教育、舞蹈编导、节目主持人等。

其三,现在的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那我们学习舞蹈表演专业的路就更艰难,学非所用的问题突出,这也是舞蹈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舞蹈基础教育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教育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同社会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面对教育理念的冲击、知识更新的挑战,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肩负起培养现代人才的重任,既有扎实的基本功,又有较高的综合修养。基础课的好坏是今后潜能开发的重要指标参数,比如我校毕业的薛刚同学,在包头艺校学习期间我当过他的班主任,非常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基本功、特别过硬,功底也扎实,毕业后去了内蒙古军区歌舞团,通过舞台表演便自己的舞蹈艺术得到升华,便有了二次飞跃,随后调入北京战友歌舞团进一步完善自我,最后登上了舞蹈高峰,获全国舞蹈大赛民族舞一等奖。这说明了基本功过硬,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象盖楼房打地基一徉,地基牢固,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所以说,基础课的学习是今后成功的桥梁。

五、教育灵魂的根本是把知识变成智慧

而一些学校的舞路教育,从课程安排到内容形式上都局限在肢体的表面上,缺乏动感与美感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舞蹈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为舞蹈动作而做舞蹈动作的特殊技能训练。而真正的舞蹈教育是技能知识加智慧的和谐统一,调动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塑造一技之长的个性,启发学生们的理想目标,最终实现自我价值。教师要用超前的、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抓住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创造意识施教,从而改变老师怎徉教,学生就怎样学的传统的呆板教育模式。

六、结论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3

[关键词]艺术推进 舞蹈教学评价 过程档案袋

“艺术推进”(Arts Propel)是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为主要依据的一项艺术课程的研究。该课程对美国的艺术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许多国家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在不失时机的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着教育改革,其中舞蹈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的发挥在舞蹈教育改革中显得日益重要。笔者尝试从“艺术推进”项目与高校舞蹈教学评价中找到契合点,以更新舞蹈教学评价观念,进行评价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探索以评价目标、内容、方法的多元化来培养整合学生的多种智能。

一、“艺术推进”课程的评估理念

霍德华-加德纳在批判传统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对“智力”作出了如下定义:“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智力的核心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以多元方式存在着,他提出了每个人至少有七种或更多的智力存在,其中最主要的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流-交往智力。同时他还认为上述七种基本智力中至少有四种与艺术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们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这些是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有研究者甚至强调说“加德纳提出的八又二分之一种智能本身,几乎都与艺术有关。”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将人的潜能的开发、促进多种智能的全面发展当作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它为艺术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艺术推进”就是以多元理论为主要依据的艺术课程,它提倡学生以广泛的艺术媒介和资源对艺术进行感知与欣赏,同时对艺术及艺术创作进行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的过程种进行艺术表现与创作。这是一种新的艺术课程和评估方法,它在教育评估方面体现出与以往艺术课程的不同特点,提出以四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1)创作能力――学生创作时体现出来的能力。包括技巧、创新、自身情感的抒发及坚持艺术创作的恒心与决心。(2)感知能力――包括精细鉴别领域内作品的能力、对环境的敏感体验、对艺术材料的敏感体验等。(3)反思能力――对他人的作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对自己的作品做出合理中肯的评价,虚心并能积极听取、采纳他人对自己艺术创作的意见与建议等。(4)工作方法――学生在进行艺术学习与创作时所投入的程度、独立工作与合作的能力、运用各种资料的能力等。同时评估者由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家长等组成,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采用领域专题、过程作品集、个人反思、同学的评价、自我评价、创作过程的录影录像、家长的评价等。这一全新的评估理念与方法,给高校舞蹈教学评价提供了新的视野。

二、“艺术推进”课程对我国舞蹈教学评价的启示

(一)重塑舞蹈教学评价目标

我国当前高校的舞蹈教学比较强调技术教育和德育的功能。因此注重舞蹈技术技法的训练,常以学生技能达到的程度来评价舞蹈的教学质量,这种单一、主观、片面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综合舞蹈能力与舞蹈素养的培养,极易造成学生学习与创作兴趣的降低。同时也违背了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差异发展和主体发展的根本目的。

英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简・罗素说:“我们关心的不是培养出技巧表演者,而是怎样通过表演来教导学生认识开发自己的身体,使学生热爱舞蹈,增长见识,丰富想象力及培养敏锐的洞察力。”这也告诉了我们教学不只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技巧,更应关注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培养,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的基本智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艺术推进”课程提出了以创作、感知、反思三种艺术能力为教育目标,它扩展了传统的艺术教育目标定位,明显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更接近于素质教育的理想。这在当前的艺术教育过于注重技法训练的现状下尤其有现实意义。这一理论也启示了我们舞蹈教育者舞蹈教学评价的目标应当是多纬度的,不仅是相关知识的掌握,也不应仅是技能技巧的形成,而应以学生人格发展为本,注重人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

因此,高校的舞蹈要真正实现舞蹈教育的本质,首先要重塑教学评价目标,围绕以创作、感知、反思三种艺术能力为教育目标,呈现出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从注重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促进舞蹈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二)拓展舞蹈教学评价内容

长期以来,高校的舞蹈课是以学生掌握舞蹈知识和技能获得的水平作为舞蹈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而忽略

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具体的学业评估,这样的舞蹈教学评价大多缺乏全面性。“艺术推进”的评估理念为我们高校的舞蹈教学评价内容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总结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以多元化的评价内容来改变当前评价的单一性。

(1)创作能力

舞蹈的创作能力是学生进行创作时体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舞蹈构思、动作编排的创新能力、自身情感的抒发及坚持创作的恒心与决心等。它决不仅是体现在课堂中的练习中,更重要的是课外的实践锻炼。如:课堂中可通过音乐即兴舞蹈、命题即兴舞蹈、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等不同种类舞蹈的组合编创来提高舞蹈的创作能力。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小学校的舞蹈排练,参加各项文艺演出与比赛…使学生在各类艺术实践活动的创作中提高舞蹈的表现欲与创造欲。

(2)感知能力

舞蹈的感知能力主要包括舞蹈技能技法的接受能力及舞蹈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其中基本的技能技法可通过舞蹈课堂训练来实现,而要培养舞蹈理解力和鉴赏力,舞蹈教育必须开辟“第二战场”,即通过舞蹈史、舞蹈评论、美学等舞蹈艺术的知识,通过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家个体的思维方式来获得对舞蹈艺术的整体理解。比如:汉族舞蹈的教学评价,不仅是各类汉族舞蹈组合技术的考核,而且要有汉族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汉族舞蹈的美学特征等知识的感知。

(3)反思能力

反思能力是自己对舞蹈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反思,是自我指导艺术学习的能力。主要 包括对舞蹈动作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感受、要领的分析与比较、错误动作的辨别、在创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的反思等等。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一生的艺术学习与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每位同学在阶段性的训练之后及时反思,了解进步之处、找到存在的问题、明确下阶段的学习目标。这样的自我评价可以充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增强自信与动力。

(4)、工作方法

舞蹈的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学生在舞蹈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兴趣与态度、课堂纪律、个性与情感、交流与合作、运用各种资料等各方面的能力。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态度、饱满的创作激情、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等都是舞蹈学习与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如:完成一段民间故事等即兴舞蹈设计,可由善于交往的学生担任负责人,由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编写,由空间智能发达的学生来画,由肢体动作技能熟练的学生担任主角等。使学生在舞蹈学习与创作过程中各自发挥其特长,在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中能力得到提高。

(三)革新舞蹈教学评价方法

当前的高校舞蹈教学大多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忽视学生学习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因而在评价的方式上也显得比较单一,以终结性考试评价为主。“艺术推进”课程提出了在教学中使用多种评估方式和手段,注重对过程的评估。因此笔者总结认为只有终结性考试评价与过程评价融合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能改变当前高校舞蹈评价单一的现状。

(1)、过程评价

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研究人脑记忆和遗忘规律实验表明,评价在学习上效果之显著,在于及时评价,时时评价。舞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转、翻身、跳跃等动作的技巧或感觉的形成需要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在学习与创作中采取随堂即时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考试等各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交替进行,对练习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避免走弯路,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2)、评价主体多元化

由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主持的集体与单个评价等方法的结合。通过自评与他人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舞蹈动作概念和正确的感知评价。让评价活动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了解自己在发展中的需求,在认识自我中建立自信,激发自我的主体意识,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过程档案袋

它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记录习舞者某一时期在学习、思想、成长等各方面的情况。它能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技能,有效地展示由学生自己所完成的书面成果,促进学生加深对学习的理解。笔者认为其中可收集包括舞蹈作品展示、文本记录、评价表格等。总结如下:多元模式评价表(姓名日期)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4

关键词:高校 艺术修养 舞蹈教育 创新 实践

在现今高校中,我们经常会谈到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并且,在我国多数的高校也已经普及艺术类通识课程的设立。而在众多的艺术类课程中,舞蹈教育的开展却存在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之所以说它尴尬,是因为这项艺术教育开展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它却很难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完成专业性的教学活动。并且,由于舞蹈种类的繁多,学生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课堂中完成专业性的专业训练是非常困难的。基于这种前提之下,我们要寻找一种新的高校舞蹈教育的模式,并将其实践于教学与生活中,让高校中的大学生们真正从舞蹈艺术中感受到美的享受。

一、高校舞蹈教育的创新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当听到音乐的时候就会手舞足蹈起来,没有人会教他手应该怎样放,脚应该怎样摆,他们会按着自己对音乐和节奏的理解翩翩起舞,这就是人类最初对舞蹈艺术的创新。人从出生之日起就有着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而身体对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最直接的表现,例如当自己喜悦到极致时,人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出来,而会出现又蹦又跳的现象,这就是身体对事物最直接的表现。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加强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使得我们很多的学生已经忘记了人类最初的艺术感受,而对舞蹈教育的学习可以丰富大学生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舞蹈教育是指非专业性的舞蹈教育,所以此类的舞蹈教育活动的内容非常的广泛,这就需要我们在舞蹈教育过程中要更多的注意到多样性与广泛性,还要结合着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目标。

首先,目的要明确。在我们进行舞蹈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根据需要来制定舞蹈教育内容的方向,先让学生对舞蹈产生浑厚的兴趣,通过兴趣再达到了解一些舞蹈基础知识,再到舞蹈的本质以及舞蹈更深层次的鉴赏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提升学生们的舞蹈审美能力,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表现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其次,表现的多样性。多样性不仅体现在教师教的过程当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第一,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多媒体、DVD等教学设施提高学生们的舞蹈素养,可以让学生们从多种渠道了解舞蹈,喜欢舞蹈,表演舞蹈。第二,在学习和表演中,还可以变化成多种舞蹈表演形式,如双人舞、群舞等,让他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第三,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根据自己的想法自行创编舞蹈,这一种方法还可以激起学生们的艺术创作能力,让自己切身感受到人与艺术相融合的感觉,从而会更加热爱舞蹈表演。第四,舞蹈形式的多样性。在高校的舞蹈教育活动中,不仅仅要教授一些传统的舞蹈形式,还要海纳百川的教授和学习我国各民族的舞蹈以及外国一些具有典型代表的舞蹈形式,例如我国的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等等,西方国家的民族舞、现代舞以及非常流行的街舞等舞蹈形式,让学生们通过这种舞蹈形式的了解和学习,丰富他们的知识,感知到不同舞种背后的故事,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知识水平。

二、高校舞蹈教育的实践

在我国高校中开展舞蹈教育是一种普及美育教育的一种表现,不仅增长了大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感知,了解了舞蹈艺术的基础知识,还对舞蹈的鉴赏与创作有了一种实质性的技能提高,培养了大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有了一种对舞蹈艺术的美的表现力与创造力,从而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准的、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着非常多的困难,我们针对这些困难制定了一系列的舞蹈教育实践活动:

首先,非专业性的大学生们不具备舞蹈基础,而舞蹈基础又是舞蹈表现能力好坏的重要条件,只寄希望于基本的课堂教学中完成是很困难的,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学习舞蹈的学生们自发的组成社团,加大他们的训练时间,并且适当的时候让他们去参演一些校内或社会的演出,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弥补他们基本功较差这一难题。

其次,由于接触舞蹈艺术的时间较短,特别是完成或欣赏的舞蹈作品较少,对舞蹈创编的认识还不够,所以,即使学生们能够很用心的在舞蹈基础上下很大的功夫,一但需要参演一些活动,这种舞蹈创编的实践活动就显得很欠缺了。出现这一问题时,有些同学会“很聪明”的想到“看别人怎么跳,我们就怎么跳吧”的这种想法,但这却失去了我们对舞蹈教育的最开始的初衷,就是培养大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们的艺术创造能力。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会让学生们更多的鉴赏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并让他们在观看的同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解不同舞蹈的内涵,真正做到提高大学生们的舞蹈实践能力。

最后,由于我国很多高校没有设立艺术类院系,或舞蹈专业,就会造成专业的舞蹈教师的师资力量的欠缺,这也决定了舞蹈艺术教育质量的高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高校要聘请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教师之外,还可以聘请一些社会中的舞蹈专业教师,例如歌舞团的教师等,都会提升高校的舞蹈教育活动的质量,提高大学生们的舞蹈水准和对舞蹈美的认知。

三、高校舞蹈教育的作用

首先,舞蹈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从古代的“五禽戏”再到现代的健美操、广场舞,我们都从舞蹈艺术中体会到它强身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舞蹈仅是健身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它还具有塑造优美形体的功能,非常受到广大的女同学的青睐,通过舞蹈艺术的学习和训练,可以让提升学生的气质和形象,还能够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促进大学生们的肌肉、骨骼以及呼吸等循环系统的发育,由于舞蹈的韵律感还可以大大的提高同学们的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通过舞蹈的创编,提升学生们的艺术创造能力等功能。

其次,舞蹈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意志。舞蹈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的非专业大学生们来说,基本功的训练是需要反反复复的练习中进行的,它需要学生们付出艰苦的韧性才能够达到,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就需要舞者要具备很强的身体素质以及意志力才能完成,当自己站在舞台或广场中为别人表演和交流时,这份付出会得到很好的回报,这些都是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的甜蜜果实。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5

关键词:高校 舞蹈教学 舞蹈文化市场 有效途径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繁荣稳健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我国人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提升,文化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展空间不断扩展。舞蹈是将肢体动作与内在情感、人文内涵相互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具有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就高校舞蹈教学与文化市场相互结合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继承与发扬我国的优秀舞蹈艺术,同时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一、文化市场对舞蹈人才的具体要求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复合性的要求。舞蹈文化市场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也同样遵循着这个原则,在新阶段内舞蹈文化市场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舞蹈人才不仅仅要掌握深厚的舞蹈艺术理论知识和精湛的舞蹈表演技术,也要求舞蹈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和舞曲创编能力,以便将舞蹈作品以更加优秀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说,舞蹈人才的复合性以及综合能力水平,已经成为了舞蹈文化市场招收人才的重要标准。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教学改革工作已经成为了高校舞蹈教学工作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这样才能进步一提升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确保高校舞蹈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文化市场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然而,教学改革工作并非是在一朝一夕之间便可以轻易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并非一蹴而就。从当前的高校舞蹈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仍旧存在诸多弊端,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高校舞蹈教学对学生文艺工作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存在缺陷性,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到文艺单位进行学习之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且其舞蹈专业水平与单位的实际用人需求相去甚远。其次,高校舞蹈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刻板,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和动作练习,缺乏对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很多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后,由于其舞蹈创编能力过于薄弱,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再次,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参加舞蹈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经验不足,学生除了在专业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之外,在工作能力、人际交往、问题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均相对薄弱,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文艺工作单位的同事进行工作的磨合与交接,这直接影响了文艺产品的生产和演出的速度,可能会对文艺工作单位的文化经济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充分了解这些问题,才能够培养出与舞蹈文化市场要求相符合的舞蹈艺术人才,实现高校舞蹈教育与舞蹈文化市场的顺利接轨。

二、高校舞蹈教育与舞蹈文化市场顺利接轨的有效途径

首先,高校舞蹈教育需要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加以调整,确保舞蹈人才的能力水平与文化市场的人才需求相符合。高校舞蹈教育者一定要充分明确高校舞蹈教学的主要意义和目标,即高校舞蹈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熟练的、机械的去复制舞蹈动作,而是要求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学习,充分掌握舞蹈技艺的精髓,掌握舞蹈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综合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理论能力、舞蹈艺术创作能力、舞蹈艺术内在修养。总之,高校阶段内的舞蹈教育,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舞蹈能力水平的提升,确保学生能够平衡掌握舞蹈艺术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

随着舞蹈艺术理念的不断发展,舞蹈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民族舞、现代舞等层出不穷,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所喜爱和擅长的舞蹈类型也各不相同,因此,大学课堂中的舞蹈教学内容体系也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充分尊重不同学生、不同舞蹈之间的区别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舞蹈特点之后,掌握舞蹈创作的技巧,从而提高其舞蹈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高校舞蹈教学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对舞蹈的理解能力,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近些年来,国家对艺术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舞蹈艺术也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交融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为了使我国的舞蹈艺术走出国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舞蹈者就必须对舞蹈艺术进行全面的突破和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至关重要。现阶段内,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进行舞蹈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新,鼓励学生多进行创作和发挥,让学生充分了解艺术创作的乐趣,提升学生进行舞蹈创作的热情,拓展学生的艺术想象空间,帮助学生升华其舞蹈创作的价值,使其舞蹈表演动作与内心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但是,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基础理论的掌握,帮助学生实现舞蹈动作的优美性以及舞蹈内涵的丰富性的统一,使舞蹈艺术产品能够与广大群众的艺术审美水平相一致,为舞蹈文化艺术市场的发展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简单来说,只有让观赏者了解舞者的情感,他们才能够从内心认可舞蹈艺术,更多的进行舞蹈文艺产品的消费。

其次,高校舞蹈教育想要实现与舞蹈文化市场的顺利接轨,就需要舞蹈教育工作中充分了解并掌握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全面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舞蹈教育具有明显的艺术性特点,因此它与其他常规的高校教育专业相比,存在着鲜明的教育热点,这也就导致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原则均与其他的科目不同。为了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能力,高校舞蹈教育人员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艺术环境,使学生能随时接受到艺术的熏陶,同时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在学生的舞蹈训练方面用更多的精力、下更多的功夫,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学生必须经过长期的艺术熏陶和艺术训练才能养成独特的舞蹈艺术气质,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耐心的教导学生,要告诉学生舞蹈艺术的养成并不在一朝一夕之间,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提高在舞蹈艺术方面有所造诣。另外,近些年来,我国的舞蹈文化市场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但是在信息传播异常快速的网络时代,想要在文化艺术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一定要保证舞蹈艺术作品的鲜活性和生命力,也就是说,舞蹈艺术想要实现快速的发展,就一定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不断的扬弃,以此保持舞蹈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以便在文化艺术市场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艺,因此舞蹈教育者的素质水平对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舞蹈教师的一举一动,也会对学生的舞蹈表现和表演能力起到明显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高校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舞蹈教育人员需要高度注意个人形象,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舞蹈艺术理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提升艺术水平。

高校舞蹈教学需要将教学重点设定为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以及综合艺术素质,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其能力水平与文艺工作单位的用人要求一致。为此,高校舞蹈教育者在进行舞蹈艺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以及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舞蹈艺术具有显著的复合性特点,它能够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展示出编舞者的思想感情,因此一个优秀的舞者必须具有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以及细致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定期以某一事物为主题,让学生在经过观察后,结合自己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联想,将所学舞蹈动作与理论知识与观察主体相互联系,尝试进行舞蹈创作。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利用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舞蹈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高校舞蹈教学应该积极拓展与文艺工作单位的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进入专业文艺工作单位进行实习的机会,使学生更加准确的了解到舞蹈文化市场的具体要求,以及舞蹈文化产品的整体生产、营销的流程。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舞蹈比赛或者组织舞蹈表演晚会,消除表演的紧张感,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帮助学生养成独特的舞台风格,使学生的舞蹈表演更富渲染性和吸引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育质量的提升能够为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中坚力量。为了顺利实现高校舞蹈教育与舞蹈文化市场的接轨,需要高校不断进行舞蹈教育改革,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希望本文的相关建议能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促进我国文化艺术市场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王志红.论高校舞蹈课教学与舞蹈文化市场的接轨[J].邢台学院学报,2010, (03).

[2]肖泽朦.高校舞蹈课教学与舞蹈文化市场接轨初论[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4,(08).

[3]毕雪超.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与舞蹈文化市场的融合[J].文学教育(中),2015,(09).

[4]李文武.高校教师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之方略――以舞蹈教学为例[J].公关世界,2015,(03).

[5]李小娜.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与舞蹈文化市场的充分融合[J].大众文艺,2011,(10).

[6]乌兰其其格.论高校舞蹈教学如何与文化市场结合[J].艺海,2014,(08).

[7]于彬.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03).

[8]杜娟.浅析动作示范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关于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音乐大观,2013,(23).

艺校舞蹈教学范文6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舞蹈艺术教育可谓任重而道远。如何让舞蹈艺术教育构成文化的精华和核心,并不断向其他领域释放舞蹈美育能量,向人们生活的深处不断渗透,此课题极具现实意义。

(一)聚焦受众群体

高校教育中明确艺术教育的作用,前提就是必须要对在校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诉求的明确。明确舞蹈艺术教学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只有明确了这几点,在舞蹈艺术教育教学时,才能做到在内容和形式设计上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就调查结果而言,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舞蹈知识相对较为匮乏,究其原因为成长过程中,这部分学生们没有一个合适的渠道让他们去接触舞蹈艺术,虽然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几乎空白,但是他们渴望学习舞蹈艺术,认为这是高雅艺术,可是局限于不懂如何去欣赏舞蹈;另外只有很少一些学生从小受过专业的舞蹈教育,这部分学生多为舞蹈类艺术特长生,他们对舞蹈艺术尚有初步认识。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因为实在是看不懂舞蹈,因而对于舞蹈艺术一点不感兴趣。针对高校大学生舞蹈艺术教育受众的现实情况,很多高校都开展了舞蹈教育教学工作,其中大多以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形式。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形式既考虑到大学生艺术爱好的多样性,又考虑到了现实条件的局限性,就目前而言还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舞蹈理论课科目设置不全、课程内容设置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舞蹈艺术社团(实践部分)对普通大学生缺乏吸引力等。所以在探讨舞蹈艺术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问题时,还需以人为本,从学生受众主体出发,对于推进舞蹈艺术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二)重视授课方法

高校艺术授课工作核心出发点就是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高校学生别是偏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跟艺术人文类学科的思维有很多不同之处,偏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大多冷静聪明,逻辑思维能力强,但艺术思维相对欠缺。逻辑思维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艺术思维具有形象话、感性化等特征,两者并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当今艺术教学活动中常常忽略了受众的思维方式特点,其实只有将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拓展受众群体的思维空间,提高受众群体的整体素质,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在舞蹈理论课堂上培养形象化、感性化艺术思维最佳途径就是进行教学互动。这样的互动方式可以体现为:首先是形体上的互动,因为舞蹈艺术本身就是用肢体表达情感,所以,在课堂上要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去做各种动作,加深受众群体对不同舞种特点的理解。其次就是思想上的互动,最主要就是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特别是鼓励学生结合舞蹈知识讲授和舞蹈剧目的赏析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并展开全班讨论。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考虑受众群体的综合水平和实际需求,循序渐进。对于舞蹈理论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应当结合各学科知识,特别是受众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比如讲解中国古典舞时,可结合相关文化类型、历史背景、等知识,使学生既能了解历史,又能对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个大概认识,了解中国古典舞的文化意义。更重要的是,这同时也是对民族传统精神进行重新阐释,也有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再比如讲解中国民间舞时,根据各民族的历史背景、生存环境以及等来解读不同民族舞蹈的基本动律特点和差异,这有助于学生们了解民间舞这种由群众自行创作、质朴而又富生命力的舞蹈形式。同时有助于各民族学生之间互相了解,也更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欣赏水平。区别于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这种教学形式,组织舞蹈艺术社团也成为当今艺术教育做得好的学校所常采用的一种舞蹈艺术教育形式。通常组织舞蹈艺术社团,其中舞蹈艺术社团团员可以是学校在校的艺术特长生,还包括一些爱好舞蹈艺术的文艺积极分子。条件允许的可以通过高校内专业的舞蹈教师对舞蹈社团团员进行基本功训练,同时给这部分团员排演舞蹈节目,使舞蹈社团可以成为校内艺术教育活动的带头组织。这种教学模式的有一个不足点,在于这些舞蹈社团组织的活动大多局限于舞蹈社团内的成员,社团外的学生大多对于参与这些活动的信心不足,时间长了以后,大部分学生对舞蹈社团的活动变得漠不关心,这就不能达到利用舞蹈实践对广大普通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当然由于很多外边条件的限制,很难想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舞蹈艺术实践中去。但这绝不是舞蹈社团脱离大部分学生受众群体的一个借口。这就有必要重新定位和解读高校舞蹈艺术团体的功能,让广大学生都能更好的熟悉艺术社团,这样也能更好地帮助美育教育工作。首先,在坚持建立舞蹈社团的原则上,可以多层次考虑如何发展舞蹈社团。这种多层次考虑的一种实现方式就是可以在班级、系、学院、学校各级分别建立舞蹈艺术社团,如此可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体验和进入到舞蹈社团的训练中去,使舞蹈这门艺术能够更好的面向每一位渴望学习和了解的学生。当然每个级别的舞蹈社团的定位和目标可能都不一样,班级或者系级这样的基层舞蹈团主要定位于如何普及舞蹈相关理论知识,加强舞蹈艺术美育教育,因此在舞蹈团员的选择上,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舞蹈团中进行学习和训练。而全校这一级别的舞蹈社团主要目标在于充分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以及背景,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精品类节目,可以选择更大的舞台上进行舞蹈美育教育的成果展示。

(三)转换教育观念

无论是舞蹈理论课还是舞蹈实践课程,都对舞蹈授课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虽然高校的普通舞蹈美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不再是培养舞蹈专业人才,但是舞蹈授课教师作为艺术的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享受到艺术的价值所在。第一,舞蹈授课教师应当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对于舞蹈的知识和技能都能有全面的认识。第二,舞蹈授课教师在教学的方法上,应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各学科。把各科知识和舞蹈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热爱舞蹈艺术教学,有助于学生舞蹈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这就需要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全身心投入到艺术教育工作中,以全新的观念和认识,运用全面的知识体系,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把当下的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