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工作方案范例6篇

灾后重建工作方案

灾后重建工作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救灾救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帮助受灾困难户重建家园,使灾后房屋倒塌户尽快改善居住环境,共同构建紫金的和谐社会。

二、工作目标

全力以赴帮助受灾群众做好房屋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全倒户在2008年元旦前住进新房。

三、工作内容与步骤

灾后重建家园要从有利于灾民生产生活出发,尊重灾民意愿,因地制宜,以分散建房为主。具体安排如下:

(一)规划设计(8月5日—8月15日)

1、选址。各镇要把灾民重建家园工作与农房改造结合起来,与实施安居工程结合起来,优先为全部倒塌住房无家可归灾民规划建房用地。在选址过程中,要注重科学,克服封建迷信,以安全舒适为目标。以下三种地形不适宜选为建房地址:①坡度超过50度的山坡;②主要河道两旁;③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地。

2、设计。坚持科学设计,受灾户可根据自身的实际,设计2或3层的基础,有条件的一次兴建,没条件的为今后加层留下余地。

3、报建。要按有关政策办理报建手续,并免收有关行政规费。

(二)施工建设(8月15日—12月20日)

1、房屋土建工程。由户主自主兴建,在施工过程中要切实加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2、装修。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为,不要盲目攀比。

3、配套设施。要注重安全环保、卫生。在缓坡地建房的,要做好水泥护沟,多种阔叶林。

(三)验收(12月21日—12月30日)

县、镇灾后重建家园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建房户逐户检查验收。

(四)重建资金补助标准。对全倒户重建家园主要以灾民自救为主,政府救助为辅。省政府已决定对全倒户每户补助建房资金5000元;市政府给予每户补助2000元;县政府再给予每户补助2000元,要求各镇也要给每户适当补助。对在元旦前能住进新房的全倒户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不建房的全倒户不支付建房补助资金。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要高度重视房屋灾后重建工作,迅速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倒户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房屋全倒户灾后重建工作的领导,并落实镇干部挂钩帮扶制度,明确每户全倒户重建的责任人,并由责任人帮助全倒户解决从选址、设计、报建、土建、装修等各个阶段的问题和困难,直到按时喜迁新居完成任务为止。对挂扶工作的实绩,列入对该干部的考核范围,对不能按时完成建房任务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实行责任人挂牌制度,即在全倒户建房工地挂一块木牌,标明建房户主姓名、建房面积、建设完成时间,确保灾后重建家园工作紧张有序开展。

(二)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全倒户重建家园。筹资方式可采取“省市拨一点、县镇补一点、社会集一点、亲朋借一点、受灾户筹一点”的办法来解决。

(三)资金拨付按排。省、市、县各级政府补助的重建资金按规定的程序逐级下拨到镇政府。由镇政府根据建房进度分3期发放给全倒户,即完成地基建设发放1/3,房屋封顶发放1/3,入住新屋发放1/3,并且由全倒户本人亲自领取建房补助款,同时要填发灾民救助卡。

(四)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各镇全倒户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要与全倒户灾民签订建房合同,分期分批发放补助资金,并以村为单位张榜公示,接收群众监督。县财政、民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五)严把施工队资质关,严禁无施工资质等级的施工队进场施工。

灾后重建工作方案范文2

一、指导思想

正值春耕备耕时期,也将进入汛期,克服气候、物质、资金、人力等条件的制约,扎扎实实做好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保证最大限度、最短时间、最优质量完成受损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促进受灾地区早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二、目标任务

4月底前,完成投资1427万元,完成工程量23万立方米,投工投劳26万工日,完成破裂水管修复2.913万米,解决5000人饮水困难。塌方水渠修复1.94万米。

三、实施步骤

(一)部署发动阶段(2008年2月18日—20日)。从我县实际出发,进一步深入灾区调查研究,认真排查、核定和分析灾害损失,按照“轻重缓急、远近结合”的原则,把事关人民群众生活、事关春耕生产和事关江河防洪保安的水利基础设施修复放在优先位置,分项目认真编制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方案,动员部署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各乡(镇)要按照部署要求,做好动员部署工作。

(二)全面修复阶段(2008年2月21日—4月20日)。

1.在确保群众临时应急通水的基础上,加快乡村供水设施灾后重建工作,优先解决农村集镇以及居住较为集中的中心村的供水工程恢复重建问题,逐步解决联户和分散农户的供水工程恢复重建问题,保障灾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2月底前全面完成饮水设施修复。

2.全力抓好受损灌溉排涝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优先解决渠道、泵站、渡槽等工程因灾形成的突出问题,同时对直接影响春灌用水的其他建筑物,重点渠道和田间配套工程等抓紧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保证灌区春耕用水。抓紧开展受损防汛通讯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汛期通讯正常。3月底前完成灌溉设施及防汛通讯设施修复。

3.做好其他水利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优先修复重建受灾严重、产生次生灾害机率大的堤防、库坝、涵闸等水利设施,确保防洪、供水安全。4月底前完成其他设施修复,确保水利设施安全度汛。

各乡(镇)要采取有效的组织方式,把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落实到位。从2008年2月20日起,实行水利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三日一报制度,各乡镇要将灾后重建工作进展情况每3日向我局水利股报送一次,并做好与我局相关股室的沟通衔接工作。这期间各乡(镇)要组织2—3次的自查,县水利局将安排抽查。

(三)督促检查阶段(2008年4月21日—4月30日)。县水利局将于4月下旬开始,对全县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程进行督促检查。各乡镇要抓好工程扫尾工作,确保工程安全渡汛和春耕灌溉的用水需求。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抓好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水利站,由××*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重建修复工作进度督查和信息报送。

各乡镇要建立和落实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责任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到位、任务到岗、责任到人。要及时了解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要尽快组织强有力的技术力量做好灾后恢复重建重点工程的技术设计,做好技术对口帮扶和指导工作。要尽快组织强有力的施工队伍并积极发动群众,做好工程建设工作,确保抢修人员安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我局近期将实行分片分组到各乡镇帮助指导水利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灾后重建工作方案范文3

一、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力保障灾民今冬明春的基本生活和按期完成倒房恢复重建工作为重点,实行救灾与灾后重建并重、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并举,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统筹兼顾,狠抓落实,切实解决灾民生产生活问题,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二)目标任务。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洁净水喝、有病能医;确保10月31日前完成倒房重建任务,保证灾民安全过冬。

(三)基本原则。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灾民自力更生为主、政府救济扶持为辅”的原则;分级负责和地方为主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和突出重点的原则。

二、实施步骤和具体方法

(一)工作步骤

灾后倒房重建及灾民生活安排工作总体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8月1日至10月31日,以灾后倒房重建为重点,同时进一步安排好特困灾民的基本生活。第二阶段:2007年11月1日至2008年2月28日,主要解决冬令期重灾民的缺粮和缺衣被问题。第三阶段:2008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主要解决春荒期的灾民缺粮问题。

(二)倒房恢复重建

1、补助对象及标准。倒房恢复重建对象为因灾造成的住房全倒户和严重损坏户。补助标准为:对烈军属、低保户、重度残疾户,原则上按每间不低于1000元予以补助;对于有自救能力的倒房户,原则上按每间不低于800元予以补助;对于按新农村建设要求重建房屋,并在10月25日前迁进新房的倒光户,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适当增加补助金;对于一般房损户和附属房屋倒塌户原则上不予补助。

2、审批程序。灾民倒房重建核定坚持“户报、村评、乡审、市批”的程序。具体为:本人申请;所在村(居)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村(居)民委员会审核上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市民政局审批,并反馈各地以村为单位张榜公布。

3、资金拨付。倒房重建补助资金按重建进度分三次拨付,完成屋基建设后,拨付三分之一;房子封顶后拨付三分之一;完工入住后拨付三分之一。对不能按时完工入住的户,最后一次(三分之一)补助金予以缓拨;对于不建房的倒光户不予补助。

4、实施步骤。分四步进行:一是核实灾情(8月1日至8月15日)。由市民政局统一制作调查表,各地组织力量,进村入户核查,重点掌握房屋倒光户、严重损坏户情况;同时摸清家中储存粮食全部损失户、农作物(水产品专业养殖户)全部绝收户等情况,并建立灾民档案。核查结果以村(居)为单位张榜公布,市民政局组织专班随机抽查。二是规划定点(8月16日至8月31日)。因灾造成危房确需重建的要经城建部门鉴定。各地要把灾民倒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征得群众同意的基础上,规划兴建灾后新村。新村建设要科学选址,合理设计,量力而行,不搞不合实际的高标准建筑。重建户原则上每户建房3间,每间使用面积15至20平方米;房屋结构以砖、石为主,建房质量和标准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对于分散建房户也要规划选址,合理布局,禁止乱占滥建,禁止在易受灾和灾害多发地建房。三是组织实施(8月20日至10月25日)。倒房重建由受灾户自主兴建,村、镇通过落实优惠政策、组织帮工投劳等措施协助建设。对房屋倒光的分散供养五保户,原则上由当地政府安排到福利院居住,其建房补助款直接下拨所在福利院,用于福利院建设。四是检查验收(10月26日至10月31日)。由市民政局组织力量,配合乡镇政府逐户进行验收,并写出专题报告报市政府。

(三)灾民生活安排

灾民生活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因灾造成生活困难且无自救能力的缺粮户、常年特困户、困难优抚对象、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等,按程序审批。具体分三期组织实施:

1、临救期(8月1日至10月31日)。根据灾情核查情况,对房屋倒光户和家中储存粮食全部损失的灾民予以临时应急救助。对因房屋毁损无家可归的灾民,由当地政府妥善安置,对集中安置的要做好防暑降温及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灾民身体健康;对因灾造成缺粮的灾民,由市民政局按每人每天1斤大米的标准救济口粮;对实施口粮救助后生活仍然特别困难的灾民,由乡镇政府适时给予临时救助(主要用于灾民购买附属生活用品),临救资金从下拨的救灾款中列支。

灾后重建工作方案范文4

关键词:档案管理 防灾抗灾 机制

各级档案馆中保存着大量“孤本”档案,且多数是记录在脆弱的载体材料上的,任何形式的自然灾难和人为灾害都有可能对档案文献资料造成部分损害或永久性无法弥补的破坏。如2003年4月的伊拉克战争,战火使成千上万的档案文献永远丢失;①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北川县档案馆最珍贵的“孤本”档案《石泉县志》仍未找到②。面对各类潜在或可能遭遇的若干突发事件和灾害,如何增强档案管理防灾抗灾机制(以下简称“机制”)的协调运作,正成为当今世界档案界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笔者认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档案防灾抗灾工作管理效率;有利于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有利于降低成本,发挥更大效益。我们不仅需要从理论上去说明档案防灾抗灾工作的重要性,更需要从实践性、应用性上去研究,去总结经验。通过对“机制”的研究,掌握抵御灾害的措施、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延续人类社会记忆。

一、构建“机制”体系的主要内容

机制的建立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靠体制,二靠制度。这里所谓体制,主要是指档案防灾抗灾各组织机构的职能和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所谓制度,广义上讲包括涉及档案防灾抗灾中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任何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机制”的组织体系。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危机是常态”的忧患意识,把“机制”纳入日常工作体系中,应对重大灾害事故,非单一的档案部门可以应对的,需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档案部门与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正因如此,在体制上,应建立起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相互协调的综合处理档案灾害的常设机构。建立健全中央至地方四级两层防灾体系,即中央、省(市)、市、县(市、区)四级,两层即为制订策略的防灾抗灾领导小组和推行防灾抗灾措施的行动小组。各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

2.建立 “机制”制度体系。根据灾害的等级(大体划分为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范围(仅档案机构的单一型和涉及全社会的综合型)采取纵向救援、横向联动的协调机制。围绕灾害的三个阶段(灾前、灾中和灾后),建立健全三大机制:一是灾前监测预警机制。在灾前预防阶段,制定防灾计划,开展对防灾抗灾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预案将责任落实到部门,任务到人,努力做到灾害来临之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二是灾中防灾抗灾机制。领导迅速决策,启动应急处置保障措施,对灾害及时反应。三是灾后恢复重建机制。及时将档案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对受灾档案采取科学的方法修复处理。根据三大机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和办法。

二、增强“机制”协调动作的建议与对策

1.要强化档案管理应对灾害的基础能力建设。坚实的基础设施是抵御各种风险战胜各类灾害的根本,档案管理的基础能力包含软、硬件两方面。在硬的方面,要提高档案建筑抗灾标准,其相关设施也要从防灾角度去考虑;加大档案安全技术投入力度,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改善档案安全保管条件。在软的方面,健全隐患排查监控机制,对档案库房、办公用房及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定期检查档案馆建筑物的水电线路和做好相关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发现库房漏雨、危房、防雷装置失效等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坚决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档案安全;加强门卫管理制度,进出登记,切实有效地执行;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善于化解档案利用者间、档案工作者间以及二者之间的矛盾,开展和谐平安档案创建活动,严防对档案工作影响较大的恶性事件发生。

2.要全方位推进综合长效“机制”建设。按照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时反应、果断决策、合作互助的原则”③要求,进一步理顺“机制”,积极推进常态化、综合化。建立强有力的档案防灾抗灾管理组织体系,国家档案局要建立常设专门机构,统一指挥全国档案系统的防灾抗灾工作,将档案的防灾抗灾工作纳入各级档案部门的日常工作体系,每五年要制定档案防灾基本规划,每年要编制当年度的防灾抗灾执行计划。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目前,我国多数灾害的防范机制更多的是事后救助,而不是事前预防和预测,是被动的“撞击式”反应而不是主动出击,各级档案机构要在构建档案防灾新机制上下功夫,探索档案灾害防治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的新观念、新思路、新办法,在做好应急处置的同时,注重事前的防范。强化应急处置综合协调联动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防灾抗灾反应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档案部门在承担部门职责的同时,更加注重与相关部门构建共同责任机制,营造“合作互动”的局面,实现快速反应,高速运转,形成协调有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加强与水利、气象、地震、地质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建立灵敏的灾害信息联动处置系统,提高对灾害的及时反应。要积极加强档案管理防灾抗灾国际间合作和地区间合作,健全国际合作机制,及时交流信息、学习经验、联合行动,大大增强应急反应的实际效果。

3.要进一步推进档案工作应急管理法律建设,制定各项配套规定。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不仅是档案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和艰巨任务,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赋予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其一档案部门应当在国家防灾抗灾的相关法律基础上,针对档案工作特点出台一些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的法律规范。目前,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还远远不够,应当完善法律法规,并制定配套规定,完善具体制度。在档案管理防灾抗灾中建立完备的法律支撑体系,对与防灾抗灾有关的一些重大事项做出比较明确的规定,如各级政府、档案机构乃至公民对于档案管理防灾抗灾所负有的责任、防灾抗灾规划的制定、发生灾害后的应急程序和职责所在等等。完备的法律体系为档案防灾抗灾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规范,有利于“机制”的有效运行。其二要做好相关法律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履行档案管理防灾抗灾法律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性。其三要加强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机制”依法开展,落到实处。

4.要健全档案工作应急管理保障体系。一是加强档案应急队伍建设,建议在全国“防灾减灾日”这天,档案部门要开展普及档案防灾抗灾知识的教育和受灾档案的抢救修复技术讲座,举办防灾抗灾演习和训练,增强档案工作者的灾害预防意识。建立专家组,让他们参与组织重大灾害救援的技术指导,培养一支业务精湛、训练有素、作风过硬的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每年适度安排专项资金,建立救灾资金应急拨付机制,确保24小时内将各项救灾措施落实到位,档案灾害得到及时救护。三是加强物资储备,档案机构应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配备自动报警、灭火、去湿、消毒、防火、防水等必要的档案安全保护设备和器材。

5.运用科学方法,积极做好灾后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国家档案局要及时派出档案保护方面的专家到灾区指导灾后的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对于受灾较重、库房坍塌、档案被埋的要及时与抗震救灾指挥部门沟通,取得他们支持,尽早将档案抢救出来,转移到安全地带。对于库房开裂,装具损坏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档案转移出来,妥善保管。对于不同的受损材料和水淹材料,在档案保护专家的指导下,采取不同的科学处理方法。特别是对水淹档案,要及时采取冷冻或干燥的办法稳定档案的状态,避免灾情进一步恶化。

6.进一步完善异地档案灾害备份管理制度。每个档案机构应推行历史档案分级保护,建立极其重要档案名册,制定极其重要档案的保护计划。建议一个档案机构的1%至7%可作为极其重要的档案,对馆藏中最珍贵的历史档案,建立本地特藏室,实行特殊的保管方式和保护措施,同时,异地保存极其重要档案的复本,并定期更新。缩微和出版极其重要档案也是切实可行的异地备份保存方式。随着电子政务工程的推进,各地方政府还可以创建“电子政务灾难备份中心”,以降低电子政务信息的灾害风险。为维护我国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政府应尽早颁布可维护数据灾备市场诚信度的法规与制约措施,创建我国档案信息数据远端异地灾备平台或基地。

7.建立档案信息处理机制,发挥档案资料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档案馆和机关档案室要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将抗震救灾工作急需的工程图纸、建筑蓝图、城市地图、地下管线、人口户籍以及单位人员名册等档案主动提供给抗震救灾指挥部门。档案部门要坚守岗位、及时服务,做到抗震救灾需要什么档案资料,就提供什么档案资料,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

注 释:

①侯怡敏.论灾难预防对档案保护的重要性.兰台世界, 2007年3月下半月.

②新浪网.cn/g/20080707/19075064367.shtml.

③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中国档案报,2008年10月2日第二版

参考文献:

1.马?.历史档案分级保护体系构建初探.档案学研究,2007(3).

2.国际档案理事会.档案馆灾害预防控制指南.中国档案报,2008年5月29日第三版.

3.刘家真,许杰.影响我国数字信息长期保存问题与解决方案.档案学研究,2008(4).

灾后重建工作方案范文5

在几个月的实践服务过程中,成都 市档案局,积极将调查与思考,贯穿于实践服务全过程。

调查的内容

1.灾情损失。我们的调查,首先是地震灾害损失,第一是人员安危,包括档案部门同仁及家人的信息;第二是社会重要设施,包括档案馆库的损害;第三是生活条件,包括档案人的家庭受损状况等。

2.工作状态。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在考验党员干部素质水平的关键时刻,人的精神境界很重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经常要求干部想事情干工作“要在状态”。我们很注意对抗震救灾过程中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状态的了解。

3.档案收集。“5・12”汶川特大地震,千载不遇,相关的档案信息弥足珍贵。灾情损失,救灾措施,重建规划,抗震救灾各方面、多个阶段的信息,都是档案资源,档案部门都应该及时收集、科学管理。

4.档案服务。档案部门管理档案,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档案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为领导和民众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服务。

5.恢复重建。地震灾害,造成了成都市档案馆库房和都江堰市大邑县等市县档案馆库的严重损失,彭州市、崇州市等地档案工作服务秩序受到很大冲击。这两方面都有恢复和重建的任务,都需要重建或恢复档案馆库,恢复和重建档案服务秩序。

调查的方式

1.电话联系。“5・12”地震当天下午和晚上,我们就设法打电话了解全市档案战线的灾后信息;5月下旬、9月上旬两次集中地给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三个重灾区和有灾民救助安置点的8个区档案局长逐一打电话,了解灾情损失、工作状态、档案服务,特别是为灾民提供服务的情况;多次给在救灾帐篷里艰苦工作的都江堰市档案局徐良友同志打电话,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需求……最便捷快速地掌握抗震救灾中的信息,及时作出工作安排。

2.阅读信息。在抗震救灾中,我们特别重视信息的收集、阅读工作,从互联网、电视、简报等渠道,多方面了解全市特别是灾区民生档案的收、管、用等信息,用调查实情的眼光关注和识别档案服务与抗震救灾的关系。

3.座谈交流。搞调查工作,一定要注意发挥“会议”的作用。“5・12”以来,我们召开了“全市区(市)县档案局长会”、“灾区档案局长会”、“市档案局抗震救灾报告会”、“全市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十多次到灾区与基层档案工作者召开座谈交流会……悉心地从会议发言中捕捉和筛选对指导工作有益的信息,方便对实情的调查。

4.现场调查。古人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间接的信息不能完全代替直接的了解。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采取多种方式调查了解档案工作灾情,但最重要的还是到第一线去作现场实际情况的调查。从5月13日开始,本人就分别和局馆领导倪先友、张学文、赵建强、刁清一、胡旭丽、帅时坤、王硕一起,先后到崇州市、大邑县、彭州市、邛崃市、都江堰市了解情况,看望干部。特别是余震不断的危险阶段,我们坚定沉着地到彭州市小渔洞镇、龙门山镇和都江堰市的向峨乡、虹口乡……的医院、学校以及温江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的灾民救助安置点调查灾情,对当地档案工作者起到了慰问、鼓舞、示范、指导作用,同时,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民生档案和抗震救灾信息。5月17日和18日,是地震后第一个周末,通过到市档案馆库房多次了解地震后档案柜架倒散的情况,决定局馆职工分两班在周六周日参加清理库房倒散的档案和柜架,局领导和中层干部参加全过程。我们大家一起清理,在现场观察了丰富的档案工作信息。10月7日和张学文副局长等到双流县档案局和公兴镇、三星镇调查农村林权改革过程中的档案工作,发现许多民生档案管理信息。

5.跟踪调查。抗震救灾以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国家、省档案局的文件精神,成都市档案局先后向灾区和全市区(市)县档案局(馆)下发了5个指导性文件:《关于做好抗震救灾档案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档案安全保护和记录抗震救灾历史信息的紧急通知》、《关于收集抗震救灾珍贵档案资料的紧急通知》,《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档案查阅利用工作的通知》。这些指导各阶段档案工作开展的文件印发后,我们都注意到区(市)县去跟踪调查,了解文件的具体贯彻,听取区(市)县局同行的意见。后面发的文件,是对前面发文的完善和推进,这里就包含了基层同志们的创意。10月底按照傅勇林副市长批示精神,我们向全市区(市)县局(馆)印发了《关于建立“5・12”汶川特大地震专题全宗的通知》。对“专题全宗”的工作,我们也专门安排了跟踪调查。11月24日和26日,本人和张学文副局长、杨琼处长等先后到三个重灾市――崇州、都江堰、彭州市局作专题调查,跟踪指导交流专题全宗的建立。特别到都江堰市的聚源镇、灌口镇和彭州市的磁峰镇调查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民生档案服务,使我们受到很大鼓舞和启发。

调查的喜悦

1.资源丰富。地震灾害损失,救人救援工作,灾民安置,灾后重建,这每一方面的信息,都是档案资源,都是值得永远保存传承的历史信息,这其中当然也包含了丰富的民生档案信息:有档案人收集的,有新闻记者转交的(如《成都晚报》记者傅艳从都江堰市新建小学收集的28位遇难小学生的37件遗存实物),有领导转交的(如傅勇林副市长在7月16日从彭州市白鹿镇中心校废墟拣拾的学校师生25件实物档案)――深入具体的调查,使我们不仅看到了丰富的档案资源,更使我们丰富了拓展了民生档案范围的认识,丰富了拓展了民生档案来源的认识。

2.强烈需求。在调查中,从交谈和数据中,我们深深感受到社会对民生档案的强烈需求。例如:都江堰市档案馆,2008年9至11月就为灾民提供婚姻、独生子女、工龄、房产等民生档案查询1500多人次;彭州市档案馆“5・12”地震以来为民众提供利用1350人次(3950卷次),同时民政、公安、国土、房管等部门也为灾民提供利用12432人次(10458卷次);崇州市档案馆“5・12”地震后来查阅利用民生档案的民众增加很多很快,仅6月16日记载,一天中到馆查阅的就有21人次,这在“5・12”以前是罕见的。民生档案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的作用凸显。11月27日上午,都江堰市聚源镇党委张书记言辞急切地对我们说:“化解社会矛盾,沟通干群关系,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现在离不开档案!”

3.利益直接。民生档案,顾名思义,就是与民众生活利益关系相连的档案信息。我们从几个重灾市的民政、公安、国土、房产部门了解的信息,他们提供的档案查阅,几乎全是民生档案;都江堰市9至11月民生档案查阅中,婚姻档案查阅占45%,崇州市6月16日21人次查阅中,有18人次是查婚姻档案。据调查,查阅利用婚姻档案,目的是解决地震后房屋问题……安居才能乐业,有房才有家呀!可见灾后重建过程中,档案服务工作与人民大众的利益是多么直接,档案工作服务灾后重建,是多么重要!

4.领导重视。在几个月的服务实践和调查交流中,深感各级领导重视档案工作是空前的,特别是综合素质高,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干部,十分重视档案信息服务工作。震后8天,也就是2008年5月20日晚,成都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何华章就在都江堰市召开抗震救灾专题会议,特别通知档案部门负责人参加,及时提出收集要求;以后多次召开与档案工作相关的灾后重建专题会议。傅勇林副市长从“5・12”以来的半年中,5次对档案工作批示,热情鼓励,明确要求;在非常繁忙紧张的阶段,挤时间参加市档案局的便民活动;专门到市档案馆调研灾后恢复服务,逐一到每个处室亲切看望职工,到库房察看失损详情;在基层考察工作把实物档案拣回来转交市档案馆。11月27日上午我们在都江堰聚源镇听党委书记张斌介绍情况,下午在彭州市磁峰镇听党委书记丁伍林介绍情况……这些都使我们感到现在从上到下,领导比以前更重视档案工作,尤其是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为民生为发展为和谐服务。

灾后重建工作方案范文6

吴邦国委员长主持会议。

受总理委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回良玉向会议报告了前一阶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有关工作情况。他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按照中央的部署,整个抗震救灾工作果断有力、紧张有序、持续有效地全面展开:一是迅速解救被困群众,共解救转移被困群众146万余人,累计从废墟中抢救被掩埋人员84017人;二是精心救治伤病人员,累计投入医疗卫生人员9.68万人,救治伤员204.01万余人次;三是全力安置受灾群众,各灾区累计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62万人;四是抢修损毁基础设施,各重灾县和主要城镇的对外公路通道已被打通,灾区大部分变电站已正常供电,基本解决了城乡受灾群众的临时用水问题;五是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目前地震灾区无传染病暴发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六是降低次生灾害威胁,成功处理了唐家山堰塞湖险情,35处堰塞湖中的28处已基本排除险情,其余的也完成了工程排除任务;七是做好灾后重建准备,制定出台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成立了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组建了灾后重建规划组;八是做好资金物资的保障和监管,目前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已投入抗震救灾资金543.13亿元,国内外捐赠款物合计已达524.78亿元;九是及时公布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情况,做到了信息公开透明。

回良玉指出,经过前一阶段艰苦卓绝的努力,抗震救灾斗争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统一指挥的结果,是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地区、各部门紧急行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临危不惧、顽强奋战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全力支援的结果。

回良玉说,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但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针对抗震救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下一步要重点做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全面做好医疗防疫工作、加快基础设施抢修进度、进一步做好次生灾害防范、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等工作。

回良玉说,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准备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完成重建,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巩固发展。要按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要认真做好评估论证,科学编制重建规划,制定完善重建政策,组织实施对口支援,坚持地方为主开展灾后重建。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向会议作了关于提请审议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议案的说明。2008年中央财政拟安排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收入预算700亿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编制预决算,收入按转入基金的各项资金实际数列示,支出按实际安排、使用的数额列示。基金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安排使用情况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的关于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议案的审查报告。财经委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草案。

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李重庵、乔晓阳分别作的关于国有资产法草案、循环经济法草案、消防法修订草案的修改情况的汇报。法律委员会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继续审议这三部法律草案。

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残疾人权利公约》的议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议案、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议案、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引渡条约的议案。受国务院委托,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就上述议案作了说明。

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黄镇东作的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审议了有关任免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华建敏、陈至立、周铁农、李建国、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出席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列席会议。

6月25日,会议分组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草案)》,拟对这部促进国有资产权益有效保护的法律草案做出重要修改。2007年12月23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国有资产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经过征求各部门意见以及地方调研,并经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对这部法律草案再次进行审议,拟作出以下重要修改:

名称更改为企业国有资产法草案。根据一些常委会委员的建议,草案所规定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经营性国有资产,即国家对企业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因此应对本法的名称再作研究。全国人大法律委经同财经委和国务院法制办、国资委研究,建议将本法名称改为“企业国有资产法”,同时将相应条款修改为:“本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明确出资人定位。此前草案规定,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政府授权的其他有关部门、机构,代表本级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根据常委会委员的建议,结合国务院的现行规定和改革的实际做法,拟将上述规定修改为两款,分别规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授权其他部门、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国企董事长等不得兼任。原国有资产法草案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和经理不得由同一人担任。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不得建议同一人担任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和经理。” 针对有些地方、部门和企业提出,国有独资公司的规模大小等情况有较大不同,目前地方一些中小型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的情况不少,本草案拟修改相关条文,规定在实际的执行中,应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对公司董事长兼任经理从严掌握。具体条文拟修订为:“未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长不得兼任经理。”

严管对子企业的出资人职责。此前草案征求各方意见时,有些常委委员和地方、部门、企业提出,一些国家出资企业投资设立的子企业规模较大,集中了不少优良资产,目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不少发生在子企业。因此,国家出资企业应当参照草案第五章的相关规定,对其投资的企业严格履行出资人职责,决定或参与决定所投资企业的重大事项。为此,草案拟增加规定:“国家出资企业对其所出资企业的重大事项参照本规定履行出资人职责。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恶意串通交易行为无效。在此前征求各方意见时,有些常委委员和地方、部门提出,在国家出资企业与关联方的交易以及国有资产转让等活动中,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有资产权益的行为,应明确规定为无效,以防止国有资产损失。因此,25日提交审议的企业国有资产法草案增设条款,规定“在涉及关联方交易、国有资产转让等交易活动中,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有资产权益的,该交易行为无效。”

细化对企业管理者的任免。按照有些地方和部门的建议,现行规定对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除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任免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国家出资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决定任免的,但是原草案没有包括这种情况。据此,草案拟增加规定:“依照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任免的企业管理者,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由本级人民政府任免的,依照其规定。”

6月26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会。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批准了国务院提出的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

吴邦国委员长主持闭幕会。

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通过了关于这个报告的决议。决议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前一阶段的抗震救灾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安排。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

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决定,关于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决定,关于批准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关于批准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引渡条约的决定,批准了上述公约和条约。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吴邦国为第三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组成人员颁发了任命书。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根据常委会的有关公告,十一届全国人大现在实有代表2987人。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其他任免案。

完成各项议程后,吴邦国委员长发表重要讲话。他说,这次常委会会议,是在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专门安排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并作出相关决议。决议高度评价前一阶段抗震救灾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肯定国务院和地方的工作,要求灾区广大干部群众、承担对口支援的省市,要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继续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这次会议还批准了调整后的2008年中央预算,同意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资金保障。全国人大将继续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他说,今年以来,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同时,汶川特大地震和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国际市场石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攀升和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影响,也给我国今年经济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尽管这些不利因素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6月13日中央召开的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精神,坚持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切实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支持奥运会筹办、组织等各项工作,排除各种干扰,确保把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及时有效化解和处置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在谈到常委会自身建设时,吴邦国强调,常委会自身建设,事关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的正确行使和作用的充分发挥。本届常委会组成伊始,就高度重视自身建设。3个月来,在总结前几届经验的基础上,从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了自身建设。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集中开展履职培训,熟悉人大的组织、职权、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掌握人大立法、监督的必备知识,学习补充自己不熟悉的知识。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充分发挥组成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等优势,加强调查研究,使人大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具活力。四是及时修改工作规则,对前几届制定的委员长会议议事规则等6个工作规则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其中的4个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完善,推动常委会工作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