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范例6篇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范文1

关键词:语音视频交流;传统二语课堂教学;二语习得

1 研究目的

本文试图研究传统的第二语言一对一授课课堂的语言交流与通过skype软件进行的语言交流的差异,从中发现这两种交流方式对学习者习得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并讨论两者的利与弊。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这两种二语交际的描述、解释与比较,探讨语音视频交际的可推广性。

为此本文设立了如下三个具体的研究问题:

教师在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中的提问频率与改错是否存在差异?

学习者在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中的主动提问频率是否存在差异?

学习者对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的评价是否存在差异?

2 研究方法

2.1 参加者

本研究的参加者包括八名2013年春季在北京美国各大学联合汉语中心(associated colleges in china, acc)留学的美国大学习者。acc成立十余年以来,以其高强度、高标准的课程设置以及只说中文的语言誓约(language pledge)而著称。同时为了实现高度个人化的教学,acc每天设置一堂50分钟到80分钟的一对一课程,称为“单班课”。在单班课课堂上,学习者有大量的机会与教师展开讨论,进行互动。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大部分( 87.5%)为20与21岁,(平均年龄=20.7, sd = 0.5463);均以英文为母语。75%的学习者在来中国留学之前接受过一至两年的大学程度中文正规教育。可以说,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具有非常相似的背景。

2.2 研究程序

本研究采用录像、录音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所有录像、录音收集数据的工作在2013年2月完成。参加者填写调查问卷的时间没有限制,大致在十分钟之内填写完毕。

2.3 研究材料

单班课录像材料与语音视频交际录音材料

单班课的录像资料来源于学习者与任课教师的真实课堂录像,教师与学习者的讨论内容均按照当天的授课进度严格执行。当天下午,同一个学习者与同一位任课教师利用skype语音视频软件进行30分钟的讨论与互动,讨论的主话题与当天上午单班课的相同。从这些录像与录音材料中,我们得到了如下变量:

1 教师在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中的行为变量:

a.教师提问频率 the frequency of teacher’s questions.

b.教师改错频率 the frequency of teacher’s corrections.

2.学习者在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中的主动提问频率 the frequency of student’s initial questions.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请学习者就他们所经历的单班课与语音视频课在如下方面分别给予评价:

1.听力理解

2.自我表达

3.师生互动

4.教师改错

此外,学习者被要求用文字形式回答他们更喜欢哪种授课方式,同时给出理由。

3 研究发现

研究问题1:教师在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中的提问频率与改错频率是否存在差异?

本研究对教师提问频率与教师改错频率变量实现配对样本t-test后获得结果如下(见表一、表二):

如表一、表二所示,两组的t-test结果差异不显著(sig. of t >α 值0.05),此外该两组变量的置信区间包含零数值。由此得出结论,教师无论在单班课上或是语音视频教学中的教学提问频率与改错频率无显著差异。

研究问题二:学习者在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中的主动提问频率是否存在差异?

本研究对学习者主动提问频率变量实现配对样本t-test后获得结果如下(见表三、表四)

如表三、表四所示,该组的t-test结果差异不显著(sig. of t >α 值0.05),此外该组变量的置信区间包含零数值。由此得出结论

,学习者无论在单班课上或是语音视频教学中的主动提问频率无显著差异。

研究问题三:学习者对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的评价是否存在差异?

本研究对学习者给予的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教学的评价实现四对配对样本t-test后获得结果如下(见表五、表六)

如表五、表六所示,第一组及第三组的t-test结果差异显著(sig. of t <α 值0.05),此外该两组变量的置信区间不包含零数值。由此得出结论,学习者对单班课与语音视频课堂上的听力理解、师生互动评价的差异显著,而对自我表达与教师改错的评价差异不显著。

4 讨论与结语

以上三个研究问题的数据分析显示,教师在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授课时,他们的提问频率与改错频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同一位教师保持了相似的教学与交际行为,并未因为语音视频这种远程的交流环境而减少自己对学习者的提问数量或者改错的次数。学习者的主动提问频率在这两种课堂中的差异也不显著,并不因为缺少了面对面的真实交际环境而不愿意主动向老师提问。

在比较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授课时,学习者对语音视频交际过程中的听力理解与师生互动的评价均低于单班课(分别下降了1.6250与1.8750);而对自我表达与教师改错的评价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这说明在学习者看来,单班课在第二语言输入与互动上较语音视频授课更胜一筹,但是在自我表达与接受纠错方面,学习者并未感到明显的不同。

由此可见,虽然所有的学习者都声称他们更喜欢传统的面对面的一对一交流方式,然而本研究的数据显示教师的提问频率与纠错频率在单班课与语音视频授课时并无显著的差异,学习者的主动提问频率也保持了一致性。此外,学习者自我感知中的表达和对教师纠错的反应也无显著差别。因此,在面对面交流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语音视频授课不失为一种理想的二语交际手段,也可以成为对传统的二语课堂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brown, d. (2001).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new york: longman.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范文2

一、准确把握生活会主题

街道党工委班子准确把握2020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化思想认识

街道党工委班子聚焦主题,认真组织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研讨相结合,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明确学习研讨目标,落实学习研讨清单,于2021年1月18日召开街道党工委班子2020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研讨班,研讨班6名同志进行研讨发言。通过学习研讨使班子成员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打牢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思想基础。

三、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谈话

通过下发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坚持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负责人,与本人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党员代表,开展谈心谈话,相互提醒,交流思想,交流意见,共同提高。共征求到对领导班子的意见建议11条、5个方面、11个问题,征求到对领导同志个人意见建议16条,在对征求意见梳理汇总的基础上,形成征求意见情况报告,原汁原味地向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进行了反馈,并将全部融入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和班子成员的个人发言提纲中。

四、梳理检视问题,形成检视剖析材料

街道党工委班子和班子成员紧扣主题,对照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指示精神,对照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重点围绕5个方面进行对照检查,查摆梳理,形成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和个人发言提纲。

五、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范文3

一、环境浸润策略――建立生活经验与阅读环境的通道

1.巧用走廊布置风景线

在环境创设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季节特征以及当前教育活动等,利用幼儿园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将一些幼儿百听不厌的经典故事和幼儿喜爱的儿歌、谜语、古诗、语言游戏等喷绘成色彩鲜艳的各种形状,让幼儿在饭后散步时教师引导、解读故事,家长接送孩子时亲子阅读等,有的制作成既有立体感又便于更换内容的小火车、花朵、海洋鱼等形式,让幼儿进行火车接故事、词语开花等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小的楼梯台阶也成为特色环境布置的利用之处,教师把量词说一说、运动员与运动项目的匹配、各种节日及安全知识的宣传等等,都展示在小小的楼梯台阶上,成了幼儿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开辟专区创设班级墙

为了体现生活经验的早期阅读,各个班创设了班级特色墙,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每个班都设计了各不相同的特色板块,并每月更换内容,从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请幼儿、家长参与收集资料,创设班级特色墙,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树立自信心。平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改进,每月由教师相互进行班级特色环境检查,找出亮点之处供大家借鉴,提出改进建议以求不断调整和完善。

3.特有空间成立阅览室

为了引导幼儿喜欢阅读,要为幼儿创设好阅读的环境,幼儿园专门设立了一间阅览室,在阅览室里铺上地毯,摆上小靠垫。幼儿可以一个人坐在地上靠着靠垫看书,也可以两个人一起阅读。阅览室里的书袋位置和幼儿差不多高,便于幼儿随时取放图书,随手就能拿到。每周为各班都定期开放一次,让幼儿自由取阅,有时还让幼儿大带小一起阅读,同时,阅读区的图书做到经常更新,教师对每次阅读情况进行记录,以此拓宽幼儿的阅读视野。

二、专题研讨策略――打通生活经验与早期阅读的界限

1.生活经验唤醒:基本理念主题研讨

通过“我看幼儿园早期阅读”主题教学研讨,针对早期阅读内容、目标、如何体现生活化、生活化早期阅读的方案等问题开展交流活动。

通过学习和研讨、交流,让教师了解早期阅读的教育含义,学习幼儿园早期阅读的选材与设计,针对自己对教学实践的理解,彼此探讨对“生活化早期阅读教学”的想法,在现有的教学上获得新的启迪和触动。

2.生活经验激活:材料组织专题研讨

幼儿园区角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游戏活动,在语言区中能够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积极参与,自主游戏,获取经验,在游戏中愿意说、主动说,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为了充实语言区材料,我们开展了全园教师语言区材料制作评比活动。

秉着“环保、实用、安全、创新和可传承性”的原则,制作要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利于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材料对幼儿有支持性和启发性的教育价值,每位教师都各尽其能,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挖掘环保材料和本土化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精心设计和制作了深受幼儿欢迎的语言区活动材料。设计中有侧重于启迪智慧的,有侧重于交流感情的,还有侧重于学习讲述的。这些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设计作为教育资源,凝聚了教师大量的创造性劳动,承载了教师的期望和智慧,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大胆讲述的良好个性。通过这样的评比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园语言区的材料,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让教师在语言区游戏材料的设计制作上得到了锻炼。

3.生活经验互动:案例分析问题研讨

从教师在教育教学、一日保教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生活化的早期阅读的开展,进行案例研讨,寻找最佳教育策略。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调查与访谈,并收集早期阅读教育信息等,反思当前的教育行为,分析幼儿的行为动机,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一个个实例,如,金娟美老师的《图书角的小小修补匠》等,通过剖析、反思、互相启迪,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三、活动优化策略――激活生活经验与早期阅读的联系

1.“甜嘴巴广播”:渗透阅读

幼儿园开设了“甜嘴巴广播”栏目,利用每周二和周四的午间环节,有计划地结合时事新闻、节假日、季节特征、常规教育等,整合幼儿的生活信息和日常活动,由主持人教师精心为大家准备谈话内容,并和一些幼儿现场互动交流,同时还讲述一些好听而有意义的故事,请有才干的幼儿为大家进行诗歌朗诵表演等。在这样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幼儿感到阅读是一件很舒适快乐的事情,自然而然就会萌发阅读兴趣。

2.“生活化晨谈”:整合阅读

我们生活的周围是一个五彩斑斓,取之不尽的资源库。幼儿园内四季分明、种类繁多的植物,多种多样的大型玩具,独特的环境创设,园外繁华的商场、热闹的马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节日文化等都是我们的活教材。

3.“童话剧表演”:展示阅读

我们发现,故事表演是幼儿百看不厌、百演不烦的语言游戏和个性彰显的必要途径。幼儿会在活动时自由组合、共同协商,分配角色,很投入地表演。惟妙惟肖的表演和充满童趣的表现,让幼儿园语言的特色更浓、言语表达的氛围更加活跃和宽松。这样的形式也很容易带动平时不爱讲话的胆小的幼儿情不自禁地参加到游戏中。因此,我园各班每周开展一次表演游戏活动,一个个经典的童话故事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让幼儿大胆地参与表演,如《拔苗助长》《三只蝴蝶》《小蝌蚪找妈妈》等,期末,各班又将这些故事搬上了舞台,这些真善美的故事通过舞台呈现更容易得到幼儿的喜欢,也比说教更能起到教育效果。

四、习惯培养策略――内蕴生活经验与早期阅读的意识

1.“阅读讲座”:求合力

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影响,只有家长形成亲子阅读正确的认识,才能开展好亲子阅读。我们针对科学的亲子伴读理念及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童书对家长进行讲座,开展了“让阅读点燃智慧 让书香浸润童心”家长学校讲座活动,让家长了解什么是早期阅读,早期阅读的一些误区,各国对早期阅读的重视,我们幼儿园的具体做法,以及家长对生活化早期阅读的开展所需要配合的事项,最后还推荐了一些好书目录,让家长谨记“按部就班、量体裁衣”,多大的幼儿看多大的书,让家长对阅读有的放矢。同时建议家长要保障亲子共读的时间和空间。

2.“家教心得”:促交流

在亲子阅读中,为了让家长记录自己的感言和孩子阅读的趣事,见证亲子阅读的成长足迹。我们发动家长撰写阅读心得,记录教育孩子的真实故事、心得体会、育儿经验、困惑感悟等,评选出优秀家教小故事,通过家长栏、幼儿园网站班级在线、家长会、幼儿园园报等形式进行分享交流,供大家学习。

3.“自制图书”:激兴趣

为给幼儿创造丰富的多元阅读材料,让幼儿爱读书,努力营造一个丰富、有趣的阅读情境,大班组的家长们开展大图书制作比赛,大家利用各种废旧、环保的材料制作大图书,选择的故事内容是幼儿喜爱的,有亲子共同创编的、改编的或仿编的,图书的画面内容是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绘画、拼贴制作的,通过在亲子制作过程中让幼儿一起参与,有利于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享受亲子合作的快乐。投放在班级中,让幼儿通过分享阅读,激发幼儿对图书的兴趣,体验分享的快乐。

4.“漂流阅读”:同分享

为了保证幼儿每天有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幼儿园发动家长,以班级为单位,一起收集一些有教育价值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书籍,装在精致的塑料袋中,每周以相互借阅的形式,带回家亲子共读,引导幼儿读好书,乐读书。通过漂流书活动,让幼儿在家人的陪伴下参与阅读,培养阅读能力,增进亲子情感。同时培养幼儿节俭、有好东西一起分享、懂得爱护同伴的图书的好习惯。

五、回归生活经验的阅读教学创新实践成效

1.教师层面:幼儿中心意识彰显

(1)教师通过对早期阅读的理论培训、外出学习、操作技能培训、互相观摩等,把握了生活化早期阅读教育的理念,在实践中掌握了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评价等一系列方法和策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育活动案例。

(2)教师能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充分挖掘其潜力,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的语言发展得更快、更好,真正体现生活化的教育。

2.幼儿层面:生活阅读能力提升

(1)通过生活化早期阅读的实验研究,提高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幼儿爱看书了、爱提问了、爱讲述故事了,并能在不同的语境和场景中,能用较恰当的语言表达。使幼儿自己能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的趣味,为幼儿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通过早期阅读的实验研究,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大提高了幼儿的阅读技能。

(3)幼儿阅读兴趣的提高,进一步优化了幼小衔接工作。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普遍反映,幼儿能更快地适应小学教育。特别是倾听能力、理解能力、持久性和稳定性的增强,对小学的语文学习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3.家长层面:育人方式切实转变

改变了家长的教养态度,改善了家庭的读书环境。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为家庭的阅读教育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范例,促进了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和质量的提高。同时,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的时间多了,民主教育的氛围也逐渐建立,使家长更多地认识到幼儿是一个平等的个体,应尊重他们的意志和合理要求。新型的学习型家庭的建立使广大家长和孩子都得到了新的体验。

总之,回归生活经验的幼儿早期阅读,提高了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拓展了教师的教学策略,转变了家长的育人方式,同时为幼儿园的特色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一些后续性思考,如,怎样在不同年龄中开展回归生活经验的早期阅读,活动内容与目标的匹配,体现生活化课程的适宜性。如何将回归生活经验的早期阅读有机地整合到各领域中,使其有机地渗透与融合,优化课程模式,我们还需要作深层次的理性和实践探索,以取得更有价值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林剑萍.幼儿早期阅读研究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范文4

在本学期中我们将把教研工作分两块来搞,一块是教研,一块是常规工作教研工作。

一、教研工作:

(一)增强教师自身建设,搞好区域活动

在本学期中我们将以主题背景下的语言区为重点,用理论与实践的方式相结合来提高本年段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进一认识。在开学初我们请教科室,组织教师有系统的学习了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及本年龄段的特点及教学目标,接着让老师动手根据主题计划制定了区域计划,---组织各班将区域计划落实到班级中----年段进行材料的观摩,并组织教师思考材料的适宜性----观摩幼儿操作----再组织教师讨论材料的适宜性-----再学习《如何让语言区活起来》的文章----再进行材料的调整----相互谈经验与困惑。这样一个循环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们老师知道了如何根据主题来制定区域计划、如何根据区域目标来寻找关键经验。区域的材料应符合本年龄本班孩子的特点,兴趣。在语言区中材料的互动是创找想说环境的关键。也慢慢体会到一个目标可以用多种材料的投放来体现。但从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许多区域的关键经验找的不准,材料间的递进即层次如何把握,区域与区域间的空间如何摆放更合理等。

(二)督促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本学期中我们小半年段的小小2班是分享阅读的实验班,我们以将这个点进行拓展,大家一起组织学习了《分享阅读的意义》并从中发现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定时、定点看书的习惯;分类整理图书的习惯;定期上书店及图书馆的习惯;与同伴,成人互相分享交流图书的习惯。当幼儿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就实现了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换,从而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另外我们还帮助幼儿养成翻阅图书的习惯,认识书的组成部分及其不同功能,如封面、封底、目录、前言、页码,让幼儿知道应一页页地翻书,一幅幅连贯起来看,理解书中所表达的内,从而培养幼儿爱看书。

二、常规工作

(一)保教结合,加强幼儿的常规训练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在本学期中我们共同学习了有关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文章,同时还一起组织讨论了两位教师如何配班,使老师更加明确知道了自己的工作要求,使班级工作做的更加精密。同时我们也组织了丰富的活动在秋春意浓浓的日子里,组织幼儿到公园进行秋游。让幼儿感受季节的变化,发现秋天的秘密。同时我们也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穿鞋子、儿歌朗诵赛。使幼儿的配合园务工作开展“家家乐亲子运动会”,在活动中通过家长参与,幼儿自己动手获取礼物,让孩子家长感受了游戏的快乐!

(二)注重家园联系工作的开展新晨

为了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日常保教工作,并做好家园共建,我们在开学初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了入园前的准备,还组织了亲子游戏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还进行家长义工、助教月。许多家长都踊跃参加,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范文5

1.尊重教材、重组教材,开发课本资源

品德课不是看图说话,照本宣科不行,把书本放在一边也不行,教材的“言外之意”要懂得起。因此教师要尊重教材,以教材为依据,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深入领会教材内涵的基础上可对编排顺序和内容、进行调整或补充。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使教材内容更符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尽可能开发与利用一切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可用的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国旗国旗真美丽》时,我们在处理“教材”资源时,将教材作为基础,深入挖掘,克服教材的局限性。教材中提供的材料相对有限,我下载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视频和《红旗飘飘》的音乐,讲述了国旗班叔叔故事,补充香港、澳门回归和杨利伟飞上太空时五星红旗升起时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得兴趣盎然,特别是在大家欣赏孙楠的《红旗飘飘》时,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师生充分表达了对五星红旗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对五星红旗的热爱之情。老师还拍摄了升旗仪式上同学们的表现与国旗班叔叔升旗的表现进行对比,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反省,从而自觉纠正自己不庄重不严肃的行为。

2.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灵活有效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化无形于有形,化遥远为咫尺,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环境,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增大课堂容量,拉近师生彼此间的距离。制作课件时讲究内容丰富,但切忌花哨。可在十几分钟的时候变化一下形式,或背景,或添加视频动画等等,例如在设计《尊老爱幼》这节课时,教师在课前就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营造了氛围,在课结束时又播放了该曲呼应,并且采用了模拟生活中各种情形,通过学生亲自解决各种事件来了解所学知识和道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每堂课都设计相关活动,围绕着活动展开

常用的有角色扮演、小品表演、讲故事、听音乐、看录像、讨论交流等。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活动的体验、分享、交流,启发学生对活动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提炼活动内在的深层的意义。要力求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如在上《国旗国旗真美丽》时,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看一看国旗 讲一讲国旗说一说国旗国旗下宣誓唱一唱国旗画一画国旗。

4.课前查找资料、调查了解丰富师生课堂

课前查找资料、

调查了解是品德课“来源于生活、指导生活”的必然要求。它培养学

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它使学生看到教材以外的更多的东西,获得更多知识和更丰富的体验,它是教材的延伸,使课堂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让课堂更加生动和圆满。它是学生通过自身发现、探索,从而感受的一个认识过程,学生有了亲身经历才有所体会,在体会中深化和升华,从而受到教育。

如:在上《感恩父母》时,课前发给表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

5.课后延伸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品德行为训练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为使品德课教学取得“知行统一”的实效,设计和开展好课后延伸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要鼓励学生把学到的好品质、好习惯、好行为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进行交流,感受其中的快乐,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如在上《美丽的环境靠大家》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活动:你想成为真正的环保小卫士吗?从现在起,每做一件有利于环保的事,就在自己用硬纸片设计的“小山坡上”用画笔“栽”上一棵小树。希望你拥有一片翠绿的小树林!到一定时间看谁“栽”下的树最多。课后,还让学生在班长和生活委员组织下,成立一个“变废为宝基金会”,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让学生参与了环保行动。

6.老师要平等的、带鼓励性的和学生对话

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可以用上一些鼓励性的话,可以多用一些“你真聪明,比老师知道的都多”“老师也想说一说”“你还想说什么?”这样的字眼,让教师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成为其朋友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完成知识的输出和输入。

7.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学习方式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学生是品德形成中的主体,任何道德教育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省悟,内化,才能实现其目的。它包括生活中的各种体验,活动中的体验,情感体验。在小学品德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习惯和体验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品德课实效性。

如在《感恩父母》一课,教师设计了“欣赏相片”这一活动,请学生带来了小时侯跟爸爸妈妈一起照的相片或爸爸妈妈为他们照的相片,并把自己最心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相片在小组内交流欣赏。在欣赏中,学生的记忆之门被缓缓打开,一件件小事,一滴滴父母之爱,如一股股暖流,激发出学生对父母的亲情。这时再适时出现课件(初生婴儿呱呱坠地的情境,学生的近照,中间穿插父母忙碌的身影),父母辛苦抚育自己成长的情景一一浮现眼前,使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又设计了小组讨论、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诉说、倾听、思考中多次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对父母的爱。激情一旦成功,明理则顺理成章。

“探究学习”是相对于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动学习而言的,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探究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讨班交流发言材料范文6

关键词:小组活动;任务;写作;合作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34-021.引言

写作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我市中学英语教师对阅读教学作出了大量大胆创新的探讨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写作教学该如何开展,写作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写作前活动(pre-writing)又该如何有效地操作,这些都是我们正在努力研究的方向。我们发现小组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和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它能使每个同学都参与直接到活动中,发挥出更多的自主性。因此,我们提出了"小组活动任务化"的策略研究,并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现将一个多学期以来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愿与同行商榷。

2."小组活动任务化" 是什么

"小组活动任务化"是以学习材料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形式来组织学生通过思考、合作完成某一任务的小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任务的参与者(即小组成员)之间运用英语进行理解、交际的过程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语言、感受语言知识规律、表达自我观点、讨论有关话题。其最大特点是使学生的注意力逐步从语言形式转向语言意义和内容,学习活动贴近个人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通过用英语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或完成某一具体任务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激发学生参与语言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3."小组活动任务化"策略研究与实践

3.1清晰的任务目标。是指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达到的目标,可以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如掌握某一语言结构、训练某一语言技能等,也可以是培养学生兴趣和自信心等情感目标。

3.2合适的输入材料。包括教材中的对话、课文和现实生活中搜集的一些真实的语言交际材料(报刊影视与课外读物),甚至是教师自编的一些材料。

3.3易于操作的活动。写作前活动是决定一次写作能否的关键因素,因为只有足够信息量输入的写作前活动才保证了更好的写作的输出。并且,写作前活动应当选取一些易于操作的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快、更多的语言输入。

(1)问答游戏asking and answering。问答游戏是最常用的写作前活动,因为提问能最直接地获取信息从而应用到写作中,学生通过有趣的一问一答游戏,有效地训练了目标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材料然后在小组内进行问和答,可以是一个学生问其他学生答,也可以交叉问答或者轮流问答,以达到理解短文内容并自觉使用其中所出现的短语和句型的目的。

在如下仿写活动中(见附录1),我用电脑给出一些问题的提示,Who's that? What's her name? What does she do? What happened? When…要求学生先用这些问题来跟同桌按实际情况进行俩俩说,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句型。同桌两人一组,互相提问和回答,一轮下来,每人至少复习了10个句型,为写作扫清的难点障碍,并且都是学生主动地复习与归纳。问答游戏后,布置写作任务为仿写该短文,人物自定,这时候,大部学生都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

(2)信息沟information gap。在写作活动前,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只有问答者双方对某一方有想了解的好奇心或必要时,方才发问,而引起发问的这种好奇心或必要性便是"信息沟"。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活动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创设这种"信息沟",鼓励学生应用所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通过交流实践,促进学习,发展思维。

在Tree Planting Camp的写作训练中(见附录2),通过对图片的特殊处理,使小组内每个同学拿到的图片不完全一样,形成"信息沟",学生要观察、提问、聆听、记忆、内化,到最后变成书面语言完整地描述出Tree Planting Camp.

(3)话题讨论topic discussion。话题讨论是写话题类作文前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每个学生对不同的话题都有自己不同的知识积累,通过你一言我一言的讨论,学生不但扩充自己的词汇量,还对写作的话题产生了更多的认识,从而在写作中有丰富的表达。

在My favorite season的写作训练中,我布置每个小组分别讨论四季中的一个季节,小组长在图表(1)记录大家所说的关于此季节的单词或词组,在各小组充分的讨论过后,每个季节选一位代表将讨论结果与大家分享,小组长可通过自己的语言地或利用图表(2)来描述该季节。

4)写作接龙活动jigsaw activity。写作接龙活动是"。信息沟"活动的一种形式。写作接龙活动通常会在阅读接龙活动进行后进行。首先,我把阅读文章分解成若干材料给小组的学生(每人获取的材料不同),让他们分别阅读自己的那个部分;然后,没读过部分材料的学生根据活动要求,向读过那部分的学生提一些问题以获得有关信息。由于文章被分成了若干部分,学生分别担任问和答的角色,直至全组成员都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最后,全组学生共同对信息进行加工,组成一段完整的材料或故事。

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都可用这种活动,如课文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sister, 分解为三组材料给学生做拼读活动,组内学生拿到的材料分别是关于"I am smarter,I like…, I have a friend 和 she likes… ",通过信息交流完成,最终理解了整篇文章,然后给出题目compare you and your best friend,让学生进行写作接龙。

(5)小调查Mini-Research。小调查是一项深受同学们喜爱的的写作前活动,因为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全程参与到活动中,经过资料收集、信息处理后写出简单的报告。

在做同学们在家是否有时间参加我的生日宴(见附录3),他们先在组内问答,再向全班汇报,最后做成调查数据图表和书面图表分析。学生由始至终参与到活动中,听说读写都得到充分的训练。

A. Get into groups. Ask and answer.

B. Tell the class

C. Make a bar chart to show survey result

4."小组活动任务化"的实践效果

4.1消除了写作恐惧的心理,建立了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在小组活动中,由于每个学生在写之前都有充分的"发言权",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消除了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学生的写作化被动为主动,他们由不知如何下笔写到敢于下笔写,由写得很慢变成写得愈加迅速。兴趣和自信得到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