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开学演讲稿范例6篇

奥巴马开学演讲稿

奥巴马开学演讲稿范文1

总统写作团队核心

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弗兰克尔看上去不止29岁,他习惯戴一副圆框眼镜,大多数场合喜欢穿正装,讲话十分温柔。

弗兰克尔的家庭与华盛顿政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的父亲曾在联合国位于华盛顿的机构办事,目前仍从事着为联合国各办事机构提供咨询的工作。而他的祖父斯坦利・弗兰克尔也曾为许多总统候选人写过演讲稿,包括前总统候选人艾德莱・史蒂文森、罗伯特・F・肯尼迪、乔治・麦戈文等,但这三个人都没有能够成功当选。

当年轻的弗兰克尔在2004年帮助参议员约翰・克里竞选总统失败后,遭到了家庭成员善意的揶揄。“他们都开我的玩笑,说我继承了为失败的人工作的家庭传统。”弗兰克尔回忆说。

在为克里竞选时,弗兰克尔遇见了法夫罗,这对于年轻的弗兰克尔来说是重大的转折点。当2007年初,奥巴马开始竞选总统,法夫罗被任命为首席演讲稿撰写人,他随后聘请的第一助手就是弗兰克尔。

从2007年奥巴马参加总统选举时开始,弗兰克尔就与乔恩・法夫罗、本・罗兹一起为奥巴马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写各种演讲稿。在奥巴马赢得总统选举时,许多人认为,才华横溢的弗兰克尔等人所撰写的演讲稿,为奥巴马赢得了许多选民的支持,是奥巴马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成功当选美国第56届总统,弗兰克尔由此打破了并不光彩的家族传统。在成为总统之后,奥巴马又聘用了许多演讲稿撰写人,但弗兰克尔、法夫罗和罗兹三人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威胁,反而成为了奥巴马写作团队的核心小组。

“肯尼迪兄弟的灵媒”

弗兰克尔家族曾有过一段痛心疾首的历史,他的外祖父和外祖母都是大屠杀的幸存者,外祖父曾被关押在德国达豪集中营,外祖母曾为了躲避纳粹藏身在森林多年。“我的外祖母在森林里生活了好多年,全靠好心的陌生人帮助,给她吃的。”弗兰克尔说。

这样的家族历史,无形中影响了弗兰克尔的思考和写作方式。他从这些亲人的经历中学到,“一部分事情是对的,一部分是错的,一个人的义务就是坚持做正确的事。”

弗兰克尔与其他四名一起分享白宫旁的一间办公室。他的工作间里满是旧报纸、杂志和演讲稿草稿。除此之外,弗兰克尔的桌上长期放着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半身像――弗兰克尔被其他称为“肯尼迪总统名言名句的活词典”,他总是能给写作团队提供各种肯尼迪的名言用于撰写演讲稿。对此,罗兹的评语是:“他是肯尼迪兄弟的灵媒!”

弗兰克尔写作的速度不快,那不是他喜欢的方式。正常情况下,弗兰克尔每周要写一到两份演讲稿,一般都是关于日常的政策。但显然白宫对他的兴趣和特点十分了解,并据此分配写作任务。阿克塞尔罗德介绍说,当奥巴马需要有关竞选的演讲稿时,弗兰克尔并不是第一选择,但当总统的演讲稿中需要引用历史典故或要带着充分的道德感情成分时,弗兰克尔就是不二人选。

弗兰克尔写演讲稿还有一个习惯,动笔之前往往会咨询牧师和学者,因此他写的演讲稿中经常会引用《圣经》中的词句。奥巴马去年5月参加殉职警察葬礼时的演讲,结束语就来自《圣经》箴言篇――“恶人虽无人追赶也逃跑,义人却胆壮像狮子”。

首席演讲撰稿人

一个周末的下午,奥巴马的首席演讲撰稿人法夫罗坐在与白宫隔街相望的咖啡馆里,品着香浓的咖啡,慢悠悠地说:“假如有一天,我离开了华盛顿,最怀念的还是这里的朋友。”谈起奥巴马,他流露出一种崇敬的神色。法夫罗说:“就是因为奥巴马,我留在了政治这一行。除了奥巴马,我也不会再为别的政治家写讲稿了。”

1981年6月,法夫罗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高中时,他去华盛顿参加了一次学生代表会议,第一次走进了国家的政治心脏,也第一次捕捉到内心的梦想:“我爱华盛顿!我要来这里,因为这里集中着最高的权力!”几年后,他从圣十字学院毕业,进入总统候选人克里的竞选团队,负责写讲稿。2004年总统大选,克里败走麦城,法夫罗也十分沮丧。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站到了正在寻找竞选演讲撰稿人的奥巴马面前。

法夫罗至今忘不了和奥巴马初次会面的场景。奥巴马坐在他对面,直截了当地问:“是什么促使你选择了政治?”“你的写作理念是什么?”法夫罗简短地叙述了自己的华盛顿之梦,然后说:“优秀的撰稿人,能够通过文字让那些不关心政治的人明白:我们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他们在一起。我能做到这一点,请给我一个机会!”奥巴马脸上露出了微笑。

2009年,奥巴马走进了白宫,法夫罗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年轻的白宫撰稿组主任。比他年轻的是前总统卡特的撰稿人法罗斯,后者出生于1949年8月2日,初当白宫撰稿人时比法夫罗还小两个月。有时候,法夫罗外出遇到女生,告诉她们自己是奥巴马的撰稿人,姑娘们都不信。法夫罗不得不赌咒发誓说:“假如我要吹牛,吗不说自己是个更大的官呢?”

对法夫罗来说,奥巴马是伯乐,也是严师。奥巴马本人的语言驾驭水平很高,要想让他放心地把演讲稿交给另一个人打理很不容易。而法夫罗是唯一一个被奥巴马称为能“用他笔写我心”的人。法夫罗建议奥巴马要对演讲稿动大手术,尤其要注重抑扬顿挫的效果。经法夫罗的指点,奥巴马的演说果然更加精彩。从此,奥巴马把法夫罗当成了笔杆子。

为了琢磨最有力的语言,法夫罗和奥巴马经常对面而坐,一个说一个记,反复推敲。法夫罗称此为“切磋武功”。最忙的时候,法夫罗从早上5时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3时,他自己都说:“巨大的责任感都快要把我压垮了!”任务一来,他就把大伙叫到一个小会议室,关起门来从早到晚地讨论,肚子饿了就叫外卖,完全是一副大学生的风格。有一次,为了写讲稿,他做了几周的调查,咨询了历史学家和其他撰稿人,和奥巴马当面磋商了四五次,然后提着电脑,钻进华盛顿一家星巴克咖啡馆,灌了一肚子咖啡后才写出了演讲稿,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句话就是:“是的,我们能!”

勤奋而忙碌的小字辈

每天下午2时左右,所有的白宫撰稿人都要和奥巴马的高级顾问戴维・阿克塞尔罗德碰头,谈工作进展。每到这个时候,白宫办公区就会出现一幅奇特的景象,在阿克塞尔罗德的办公室外面,以20多岁毛头小伙子为主的白宫撰稿人排着队等候召见。有一次,奥巴马路过这里,忍不住拿撰稿人开玩笑说:“哟,你们是在等着见校长吗?”

奥巴马开学演讲稿范文2

学校让孩子们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这是好事,但是我看了这份演讲稿后,发现里面渲染了很多美国精神,美国文化的味道很浓,这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文化取向?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演讲稿不进入中学课堂为好。

网友一叶扁舟:

是不是一定要用西方的东西来教导我们的孩子呢?其实中国文化里也有很多这样的经典,难道我们没有信心用自己的东西教育孩子?非要从西方文化中寻找文化基因来塑造我们的孩子。

网友小溪向西流:

虽然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但民族的文化也要传承。如果让中学生们接触的都是外国的东西,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会不会越来越低?这所学校的做法简直是在拿中华文化做赌注嘛。

网友环大西洋:

学校领导是在哗众取宠嘛,奥巴马的这个演讲稿内容其实和我们中国传统教育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只不过是加了个黑色的皮肤和总统的外衣而已。现在的人啊,为什么一见到美国、总统之类的字眼,就趋之若鹜呢?

网友茶叶与咖啡的纠结:

我们为什么要上学?中华文化早就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就是“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那就是“为中华复兴而上学”……奥巴马的演讲稿内容,还能比这些内容更有内涵吗?但我就想不通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华文化,我们的学校视而不见,却一味地去学习人家的东东。

网友我爱传统:

文化是有特定社会环境的,我不否认奥巴马的演讲内容有积极作用,但他的演讲内容与我们的国情相符吗?请记住,美国建国还不到300年,而中国是有着5000年文化传统的国家,美国人的思维和我们的思维并不相同,对美国学生有益的文化取向,对中国学生未必适用。

网友圣人门徒:

敬爱的教育工作者,别闹眼子了,好不好?请你先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学习、修身的内容教给我们的中学生后,再放眼世界,好不好?自己的东西还没有学会,就把人家的拿来琢磨,除了让自己引起关注外,我不知道你们的初衷还有啥。

网友玻璃夕阳:

想让学生开阔视野,你学校也没有必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来学习奥巴马的演讲稿啊,你可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为什么要越俎代庖?不就是因为这样做容易引发社会关注,学校和领导容易出名吗?

网友天天向上:

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文化取向也很单纯,作为中国学生,自家的文化取向还没有定型,就去搞一些西方的,岂不是本末倒置?所以,我建议,让我们的中学生先把祖国的价值取向搞掂,再涉猎一些西方价值观。

网友I LOVE ME:

家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问题不在演讲稿和内容上,问题在向学生灌输和引导什么,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底蕴比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利坚合众国厚多了,中国文化中可以励志的经典更多。《师说》《论语》可比美国总统的演讲稿强得多了。

奥巴马开学演讲稿范文3

关键词:衔接; 就职演讲; 语篇分析

1.引言

衔接被归为语义学的范畴,它代表语篇内部各要素间的语义关系。衔接手段有5大类,即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前四类统称为语法衔接。而词汇衔接又可细分为重复、同义/反义、和上下义等。以上各种衔接方式是建立语篇衔接和分析语篇的重要手段。美国总统奥巴马演说的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其中修辞手段,特别是衔接手段的运用。通过对演讲词进行语篇分析,有利于读者充分了解演说者的政治主张。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演讲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衔接理论为基础,从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个角度来分析奥巴马2012年的总统任职演说词,帮助读者了解该演说词中运用的主要衔接手段和取得的相应效果,并总结出这篇演讲词的内容和形式特点。

2.语法衔接的运用

2.1照应

照应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用作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的现象,即语言内部的联系,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人称照应包括人称代词、物主限定词和物主代词。在文章开头四段中,“you”出现的频率高达9次。我们分析一下这场演讲的背景即可明白作者的意图:这是一场奥巴马在总统大选获胜后作的一次胜利的演讲,台下面对的是亿万美国大众,包括支持他的选民们。

例如在第5段表达对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敬意的环节中,作者仅提到了2次I和一次him,大部分句子都转而使用了we作主语,把重点放在“我们”(we)都同样关注美国的未来上,十分巧妙的淡化了奥巴马和罗姆尼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突出了团结和进步的主旨。

指示照应是指说话人通过指明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远近来确定所指对象。在这篇演讲稿中指示词“that”和“this”的使用最为普遍。第27段集中体现了指示照应的运用。其中的“incredible daughter”即是前面提到的“his eight-year-old daughter”,因此使用“this”来表示空间上的近。尾句中的“father”和“room”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说话情景相隔较远,所以都使用“that”来形容。

比较照应存在于小句结构中,属于内指的范畴,可分为一般比较和特殊比较。二者都是将某事物用前文中提到的事物进行质或量的对比,起到衔接语篇的效果。

演讲稿较多的使用了“more”进行特殊比较照应。第19段中的“more determinate”和“more inspired”是演说者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对比得出的结论,体现了时间上的照应关系。

2.2替代和连接

替代指用一个替代词取代语篇中的某一成分,可细分为名词替代,动词替代和小句替代。省略指某一结构中未出现的词语可以参照语篇的上下文来找回,也称为“零式替代”。第13段使用了小句替代的衔接方法。参照前文可以看出作者用“did”替代了之前提到的“these arguments we have”。这样不但使语篇前后承接,而且还传递了对比信息,使新信息更加突出。

连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是一种运用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不同成分之间具有何种逻辑关系的衔接手段。语篇连接包括增补,转折,原因和时间四种语义联系。演讲稿主要使用了增补连接的衔接手法,特别是大量运用了连接词“and”,这样能够将句与句之间的信息有效联系起来,使语篇更加流畅连贯。第2段连续使用了两个因果连接来构成排比,以表达自己对听众的感激之情,读起来情真意切、振奋人心。

3.词汇衔接的运用

3.1 重述

重述指的是一个或者几个词项在同一个语篇或语段中两次或多次出现,可以分为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整体与部分关系等。重复是具有同样语义同一形式的词汇在语篇中反复出现。这篇演讲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单词“forward”的反复使用。众所周知,“Forward”奥巴马2012年竞选总统的新口号。它在这篇演讲中出现了9次。这不但起到了衔接上下文的作用,同时突出和照应了竞选主题。其次,“spirit”在文章里也重复出现了3次,强调了追逐梦想和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第3段中用“road”,“journey”和“way”三个词来表达道路的含义,做到了意义的有效衔接和用词多样性。第18段中用近义词组“straight line”和“smooth path”表示路途之平坦,还“the gridlock”等四个近义词组来阐明国家目前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其中既有隐喻,又有意思的直接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枯燥之感。

第24段中的词组“cut their own pay”和“lay off their neighbors”属于反义重述。这两个词组单独来看并无反义关系,但是将两者放在语篇中联系上下文观察,可以发现整个小句的意思是“老板们宁愿削减自己的收入,也不愿意解雇邻里”,这就在意义上体现了明显的反义关系。

3.2分类关系

部分词类在语义上有类属联系,这种语义关系可以使一些词项相互替代或共同出现,这就是分类关系,包括上下义关系,局部整体关系,集合关系等。这在文章中也屡见不鲜。第14段中“legacy”是上义词,“technology”、“discovery”“innovation”等词都是对legacy(遗产/光荣传统)的各个方面的描述,因而属于下义词。上义词和下义词不需要同时出现。如第17段中的“doctor”、“scientist”、“engineer”等词都属于职业的一种,为同下义词关系,但它们的上义词“career”在文中并未出现。

3.3 组合搭配

组合搭配,指意义上相互联系的不同词汇倾向于出现在同一个语境中。组合搭配的类型包括结果关系、修饰关系、预期关系等。词语之间的搭配可以把分布在不同小句中的若干成分从语义上联系起来,达到衔接语篇的效果。在谈及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时,文章出现了一系列关于该话题的词汇,如第19段中的“deficit”、“tax code”、和“foreign oil”等,体现了预期关系的组合搭配。

4.结论

从照应的角度看,文章较多使用了人称照应,以“you”或者“we”开头的句子居多,这样可以使演讲者与听众紧密联系起来。比较照应中以“more”为代表的特殊比较使用最为普遍,读起来有慷慨激昂之感。连接方面,作者频繁使用了如“and”“but”连接词来增加文章的流畅度。演讲稿强调用词的简洁和功能性。与语法衔接相比文章中更多运用了词汇衔接。“Forward”的重复出现突出并呼应了演讲主题,近同义词大量运用增添了文章语言多样化程度,反义词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有更利于新信息的传达。此外,作者善于混合两种类型的组合搭配来达到提高语段衔接紧密性的目的。这样的分析方法一方面读者可以从语篇衔接的角度更好理解原文的层次和作者的意图,另一方面读者也可以借鉴文中提到的衔接方法应用于阅读其他语篇或日常写作中。(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Gutwinski,W.Cohesion in Literary Texts.The Hague:Mouton,1976.

[2]Halliday,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1976.

[3]郭松.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D].武汉理工大学,2004.

奥巴马开学演讲稿范文4

【关键词】衔接手段 对比 英汉 相似性 差异性

一、引言

1976年,韩礼德和哈桑出版了Cohesion in English(《英语中的衔接》)一书,阐述了衔接是贯穿语篇的语义链条,是构成语篇中话语组织的纽带,是构成语篇连贯性的重要因素[1]。该书详细论述了指称、替代、省略、连接、重复、同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和词汇搭配八种衔接手段。

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种类大致相同,但是由于英汉语言在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导致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具体使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以《阐述“中国梦”――就职后第一次发言》和《重塑“美国梦”――奥巴马胜任演讲》两篇经典演讲为例,对比分析英汉衔接手段在实际运用中的异同。

二、英汉衔接手段对比

(一)相似性

1.指称

指称(Reference)是指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能够有效提示语篇中已经出现过或者尚未出现的内容[2]。在两篇演讲中,以人称指称为例,演讲者能够运用它帮助听众理解具体所指对象是谁。

例如,在奥巴马“美国梦”演讲词中,用“I”指代自己,“you”指代听众,“we”指代所有人。“we”在演讲中共出现了45次,例如:“...we gather because we have chosen hope over fear, unity of purpose over conflict and discord...”“we”这个词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表示奥巴马与听众站在同一立场,极大地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情感距离。

同样的,在主席“中国梦”的演讲中,“我们”一词出现20次。例如“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这一句多次使用“我们”,表达了希望各族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紧密联系、团结一心的愿望。

2.重复

重复是衔接手段中最直接的方式,指具有同样语义、同一形式的词汇或句子在篇章中反复出现[3]。重复在政治演讲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加强演讲者的语气,唤起听众共鸣。

在奥巴马的演讲中,在表达对先烈的感激之情时,他重复三次使用了“For us,they...”结构,如:“For us, they packed up their few worldly possessions and traveled across oceans in search of a new life... For us, they toiled in sweatshops and settled the West...For us, they fought and died...”奥巴马强调了先烈为后代所付出的努力,强烈表达了希望美国所有的年轻人能沿着先烈的脚步不断奋斗、开创新的事业的情感。

在演讲中,也多次运用重复。例如:“各位代表,这次大会选举我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对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各位代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位代表”在全文出现共8次,充分表达了希望与全国人民携手共同实现中国梦的愿望,实现“中国梦”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不是少数人的事,而需要在党的带领下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

3.词汇搭配

词汇搭配即词汇同现,同现的词汇在语义上往往是有联系的,从而达到语篇的连贯[4]。在两篇演讲中,演讲者都恰当地使用了词汇搭配。这有助于听者掌握语篇中心,形成思维上的连贯性,使得整个演讲深入人心。

奥巴马在阐述国家所面对的危机时,多次运用了词汇搭配。如:“...our collective failure to make hard choices and prepare the nation for a new age. Homes have been lost; jobs shed; businesses shuttered...”“住房不再”“就业减少”“商业破产”,这些词汇的搭配,紧紧围绕着“失败”这一中心,体现了经济衰退之严重。走出危机,实现“美国梦”,需要美国人民坚定信念,共同奋斗。

在的演讲中,词汇搭配出现的次数也较多。例如,“……以丰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才能、勤勉的工作精神,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丰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才能”“勤勉的工作精神”,都体现了一个优秀领导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只有在一代又一代这样优秀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才有可能走向实现“中国梦”的道路。

(二)差异性

1.省略

英语是一种高度形式化、逻辑化的语言,句子中主谓结构完备,形式齐全,表意精确;而汉语是以语义为中心,并不是特别注重形式,不管句子是否完整,只要表达清楚,与意义无关的形式成分皆可省去[5]。

在奥巴马的演讲中,句子结构较为完整。而在的演讲中,省略运用比较频繁。例如,“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以上几句话都省略了主语“中华民族或全国各族人民”,在意义表达清楚的情况下,避免了行文累赘。

2.连接

英语语篇多使用连接词语,并需要借助不同的连接词以明示其内涵逻辑。连接词语出现频率非常高,是一种形式连接。在奥巴马的演讲中,使用连接词较为频繁。例如:“We honor them not only because they are guardians of our liberty, but because they embody the spirit of service...”在这句话中,奥巴马阐述了后人崇敬先烈,不仅因为他们捍卫了自由,更是因为他们代表着献身精神。“not only”“but”的使用,表达了一种递进关系,使得整个句子语义流畅。

汉语中虽然也有些连接词,但常常表现出少用或不用连接词的趋势。语义间的逻辑关系并不呈现为具体的连接成分,而是内含的,主要依赖语义的贯通来行文,表现为零形式连接或意合连接。在的演讲中,除了“和”这个表示并列关系的连接词之外,其他表转折、假设、因果、递进等关系的连接词均很少使用。

三、结语

基于以上两篇演讲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英汉衔接手段运用的相似性,如均频繁运用指称、重复、词汇搭配等衔接手段。同时,英汉衔接手段的运用也存在差异性。在奥马巴的演讲中,语言上注重形合,逻辑思维严谨,连接词运用频繁;而在的演讲中,注重主客体统一,在语言上重意合,其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隐藏在语气和感情之中,多次运用了省略。通过衔接手段的研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挖掘演讲者意图。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英语的衔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2]韩冬菊,陈颖.奥巴马获胜演讲词中的衔接与连贯性分析[J].青年文W家,2013(2):188-189.

[3]马立杰.奥巴马连任就职演讲的衔接手段分析[J].科技信息,2013(14):160.

奥巴马开学演讲稿范文5

关键词:奥巴马,就职演说,修辞

 

[摘要]演讲是修辞的最早来源,修辞手法又是演讲中最常用的语言技巧。本文以奥巴马就职演说为例,分析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演讲人的目的在于激发听众的感情,说服和打动听众。因此,演讲者常常运用诸多修辞手段来增强演说词的文采和艺术感染力。美国第44届总统奥巴马发表的举世瞩目的就职演说,使现场无数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在他的演说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本文以此为例从音韵修辞格、美学修辞格、结构修辞格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音韵修辞格(PhoneticStylistic Devices)

国内英语修辞论著《英语修辞与写作》(黄任,1998:162)认为“头韵是指一组词、一句话或一行诗中重复出现开头音相同的单词。”例如:

With old friendsand former foes, we will work tirelessly to lessen the nuclear threat…(押头韵)

This is the meaningof our liberty and our creed, why men and women and childrenof every race and every faith…(押尾韵)

二、结构修辞格(SyntacticalStylistic Devices)

(一)排比(Parallelism)

陆稼祥等(1991:166)是这样对排比下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或相关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排比也是奥巴马在其演说中使用的最频繁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

(1)短语的平行排列(a group of Phrases):即以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

a. It’s been a longtime coming but tonight, because of what we did on this day, in thiselection, at this defining moment, change had become to America.三个介词短语构成排比,说明今天美国迎来了变革。

b. There is newenergy to haness and new jobs to be created, new schools tobuild and threats to meet and alliances to repair.五个不定式短语的排比,说出了美国面临的问题和要完成的任务。

(2)句子的平行排列(a series of sentences):即由几个句子组成的排比,组成后称为一个句群。

a. I’ll be a President who finallymakes health care affordable and available to every single American…

I’ll be aPresident who ends the tax breaks for companies that ship our jobs overseas…

I’ll be aPresident who hamesses the ingernity of famers and scientists…

And I’llbe a President who ends this war in Iraq and finally brings our troops home…

四个句子的排比全面阐述了他上台后的施政大纲,四个排比句囊括了社会各个群体,表现了他对各个群体利益的关心,从而得到了公众的支持。

b. But I willalways be honest with you abou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I will listen toyou, especially when we disagree. And above all, I will ask you join inthe work of remarking this nation only way it’s been done in America…

前面提出“我作为总统所做的每项决定或决策,会有许多人持有异议,我们也知道,政府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奥巴马用了三个“I will…”句式的排比,做出了很好的回答:“我会一直向你们坦言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我会听取你们的意见,尤其是存在不同意见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我会请求你们参与重建这个国家……”奥巴马这一亲民政策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赢得了听众的支持。

(3)段落的平行排列(a group of paragraphs):即两个或几个结构相似、内容相近段落组成的排比。

And tonight, …she’sseen…the beartache and the hope; the struggle and the progress…Yes we can.

At a time…she livedto see them stand up and speak out and reach for the ballot. Yes we can.

When there was…shesaw a nation conquer fear itself with a New Deal, new jobs and a new sense ofcommon purpose. Yes,we can.

When the bombs…, shewas there to witness a generation rise to greatness and a democracy was saved. Yes,wecan.

这几段出现在演讲结尾,给演讲增加了排山倒海的气势,具有强大的煽动性,把整个演讲推向了又一个高潮。科技论文。

(二)反复(Repetition)

反复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词法、句法方面的重复,也包括音韵方面的重复,即音、形、义等不同层次的重复。例如:

Today I say to youtha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re real. They are serious and thely are many. Theywill not be met easily or in a short span of time. But know this, America, theywill be met.文中“they”出现了四次,指首句中的“challenges”,表达了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念,博得了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三)对比(Antithesis)

对比就是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更加突出,使表达的意思更加条理分明,使逻辑辩证力量更加强大。科技论文。例如:

It’s the answerspoken by young and old, rich and poor, Democrat and Republican, black, white,Latine, Asian, Native American, gay, straight, disabled and not disabled.这段话将年轻人和老人,有钱人和没钱人,民主党和共和党,黑人,白人,西班牙裔人,美国本土人,同性恋,异性恋,残疾人和不残疾的进行对比,显示了奥巴马的仁慈和人人平等的理念。

三、词语修辞格(LexicalStylistic Devices)

(一)明喻(Simile)

明喻是就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对比,用具体的,浅显的和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以获得生动形象,传神达意的修辞效果。例如:

For us, the foughtand died, in places like Concord and Gettysburg, Normandy and Khe Sarh.本句中“like”前面是本体,后面是喻体。

(二)隐喻(Metaphor)

隐喻是不露比喻的痕迹,没有明显的比喻词,比明喻更进一步的比喻。例如:

American who sent amessage to the world that we have never keen a collection of Red States andBlue States we are, and always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其中“Red State”暗喻共和党,“Blue States”暗喻民主党。

(三)拟人(Personification)

拟人法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方式。科技论文。例如:

We remain a youngnation, but in the words of Scripture, the time has come to set aside childishthings.美国仍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借用圣经的话说,放弃幼稚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四)夸张(Hyperbole)

夸张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例如:

The snow was tainedwith blood.冬天的雪被鲜血染红了。

纵观奥巴马的整篇演讲稿,朴实无华,极少私用堂皇之词,这也使得他的演说被大众所接受。但在这篇看似平凡的演说中,他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段使他的演讲变得不平凡。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他的演说富有节奏感,味道十足,语气恰到好处,几乎带有一种催眠和传教的功能,让人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参考文献]

[1]吕煦. 实用英语修辞.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方芳. 排比在英语演讲中的修辞作用. 安徽文学,2009年第四期.

[3]梁文道. 奥巴马的胜利是修辞学的胜利. 南方周末,2008.

[4]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奥巴马开学演讲稿范文6

关键词:心理学;童年;生命铁三角

我们从奥巴马的成长经历对“生命铁三角”的内涵做出分析:

上世纪60年代初,奥巴马的母亲邓纳姆还是美国夏威夷的一名17岁的白人少女,父亲贝拉克·奥巴马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留学生,他们因在夏威夷大学读书而相识。两人深深地相爱了,然后义无反顾地结婚了。奥巴马的外公外婆非常反对女儿与大奥巴马的婚姻,而且,那时候种族主义影响甚广,美国有22个州立法禁止黑人与白人之间通婚。

1961年8月,年仅18岁的邓纳姆生下小奥巴马。孩子出生两年后,大奥巴马到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不久以后,邓纳姆和大奥巴马就离婚了。奥巴马的爸爸有自己的打算,他计划回到自己的国家肯尼亚,为祖国效力。从此,小奥巴马的成长环境变成了“单亲家庭”,他先是住在外公外婆家里,几年后母亲再婚后,又搬到印尼,与继父生活在一起。

这样就牵扯到几个问题:

问题1: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吗?

解读:在生命的铁三角里,没有“单亲家庭”一说,只有父母心理年龄是否成熟的区别。也就是说作为父母他们的心理年龄在成年期以上,那么就能够做到客观的看待婚姻,从而能够理性地对待婚姻的失败,全面的考虑而不会因离婚而产生怨恨,可以做到和平分手。与此同时,心理成熟的父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责任,离婚后可以继续以孩子的爸爸或妈妈的身份来照顾自己的孩子。因此,孩子并没有失去爸爸妈妈,生命的铁三角即使在离婚后也是完整的。只是在从形式上说可能与父母的一方分居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从本质上仍然父母双全,而不是单亲家庭。如果扶养孩子的一方,经常给孩子讲他不在身边的爸爸或者妈妈的故事,讲他们积极、善良、正义、勇敢等方面的故事,于是,在孩子的心里,仍然可以从他身上获取力量。因此,只要有智慧的父母,就不会有心理上的单亲家庭,对于孩子而言,生命的铁三角同样是完整的。

在奥巴马的“生命铁三角”,爸爸、妈妈从来就没有缺席过。他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也一直关注着孩子的成长,她自然没有缺席。而奥巴马的爸爸虽然远离美国回到了非洲,他也一直存在于孩子的心里,邓纳姆不仅一直和大奥巴马保持着联系,同时鼓励儿子和父亲的联系。她还经常给儿子讲他爸爸的故事,讲他的点点滴滴。

奥巴马在他的自传中回忆了一件母亲亲口对他讲的事。那是奥巴马父母认识不久,有一回,父亲叫母亲在学校的图书馆等他。当母亲到那儿的时候,父亲还没到,天气很好,母亲躺在图书馆前的椅子上睡着了。一个小时后,父亲和他的几个朋友出现了,母亲也醒了,父亲说:“你看,我说了她是个好女孩,她一定会等我的”。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即使是奥巴马的外祖父母,当初就极力反对女儿和大奥巴马的婚姻,后来女儿真的离婚了,大奥巴马一生在生活、事业上都不得志。他们不是对女儿说:“你看,当初我们就不同意吧,当初我们就看出这个家伙有问题吧。”他们也不会对外甥说:“你爸对你妈多坏,以后你一定要对你妈好。”在奥巴马的回忆录中,对孩提时代与外祖父母怎样给他一个父亲的形象,做了非常细致的描述。

外祖父母经常会和小奥巴马谈起他父亲当年一些机智、勇敢的往事,言语中流露出的总是溢美之词,没有任何的抱怨。奥巴马从外祖父母那里听到的有关父亲的点滴,是那么真实、温馨,父亲的在他心里是那么伟岸、高大。奥巴马的妈妈和外祖父母,不断地把父亲的力量与自信传递到孩子幼小的心田。

问题2:若离婚,孩子跟爸爸好还是跟妈妈好?

解读:只要经济上达到最低的生存标准,由离婚中心态平和、心无抱怨的人扶养,对孩子的成长是最为有利的。

奥巴马是由母亲扶养成人的。奥巴马说,母亲邓纳姆是一生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我身上最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她。”邓纳姆离婚时才21岁,许多亲友都为她捏把汗,不知道邓纳姆的人生之路将如何走下去。的确,很多人都将婚姻视为人生的重大选择,而邓纳姆的婚姻还没等开花,就已结果。她今后怎么办?她那么年轻,却成为,而且她没有向大奥巴马索要任何赡养费,她必须独力抚养才2岁多的孩子……

由于经济拮据,邓纳姆只能靠领食品救济券度日,她暂时将小奥巴马交给自己的父母照顾,自己重返校园,她要尽快补回那些落下的功课。

在夏威夷大学,她又遇到一个外国留学生——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苏托洛。1967年,苏托洛正式向邓纳姆求婚。邓纳姆慎重考虑后欣然应允,嫁给了她的最后一任丈夫。几个月后,小奥巴马和母亲跟随继父回到印尼生活,邓纳姆在美国驻印尼大使馆得到一份教职。那段时间,为了不耽误奥巴马的教育,她每天早上4点就走进儿子的房间,让他在上学前学习英语函授课程。

当小奥巴马埋怨这么早起床学习的时候,邓纳姆则对他说:“小家伙,这对我也不是容易的事。”邓纳姆鼓励儿子快速学习印尼语,在母亲的指导、帮助下,奥巴马的印尼语越说越流利,不久就交了一些新朋友,和印尼孩子们打成一片。奥巴马的继父希望有更多的孩子,所以要求邓纳姆把更多的时间留在家里;而邓纳姆则希望多做一些社会工作,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俩人的矛盾越来越激化。1980年,邓纳姆再次离婚。就像对奥巴马的生父一样,她同样是和平分手,并一直跟奥巴马的继父保持正常的联系。专注事业也关心孩子成长

邓纳姆职业生涯的最大成就是帮助的穷人小额信用贷款,这一计划如今已成为成功范例。她还当过美国国际开发署的顾问,到过加纳、印度、泰国、尼泊尔和孟加拉从事乡村开发,捍卫妇女事业。1992年,她还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奥巴马曾形容她是“一个集工作、求学和养育儿女于一身的母亲”。

邓纳姆对孩子寄望很高,从小教导奥巴马做人要诚恳、坦率、有主见。奥巴马的自信、魄力,以及面对强势女性能处之泰然,处处反映出邓纳姆对他的影响力。他们虽然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远隔重洋,但始终关系密切母子情深。奥巴马认为他能有今天的成就,母亲居功至伟。无论母亲和他在一起还是分离的日子,他知道母亲的心总是在他身上的。这使他永远不惧怕任何东西,因为他知道,即便是他在生活、事业上摔倒了,母亲那儿也是他永远的避风港湾。

叛逆、堕落、迷惘、无助……看到今天充满活力而精神百倍的奥巴马,我们很难把他同这些词语结合在一起,然而这一度就是青春期的奥巴马,是母亲的力量成他的精神家园。正是在这座家园中,母亲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奥巴马树立起了攀登的标杆,不乏浪漫而敢于幻想,同时对社会有着深深的责任感。

母亲对世界不同种族的认同,以及她对待父亲、继父和周围朋友的态度,都为奥巴马的人生观树立了良好的楷模。也正是在母亲这座精神家园的呵护和关爱下,奥巴马才获得了众多白人、黑人选民的支持,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黑人总统。父亲:身体上可以离开,但心灵上不能缺席。

奥巴马的父亲来自于肯尼亚一个贫苦的农村,年轻时到夏威夷求学,与邓纳姆结婚。奥巴马2岁多时,老奥巴马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不久,他与妻子离婚,后来回到肯尼亚,为自己的祖国效力。尽管老奥巴马生活、事业上都不得志,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是奥巴马的父亲,他经常给奥巴马母子俩写信。

尽管老奥巴马不在儿子的身边,但他的良好的形象却根植在儿子的心里。1995年,奥巴马出版了自传《源自父亲的梦想》。这本书在当时卖得很差,因为那时没人知道奥巴马是谁,但这本自传意味着奥巴马坚定了自己的身份认同。与老奥巴马改变命运的成长经历相类似,奥巴马的从政道路就是一部从社会底层奋斗出头的个人成长史。奥巴马的这部成长史正是延续了父亲——这位来自肯尼亚贫穷小村庄的放牛娃,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美国哈佛大学读完博士的经历一样,而奥巴马沿着父亲的足迹,他要问鼎的目标是——美国总统。

在生命铁三角里,父亲和母亲是生命的源泉。因此,一个否定父亲或否定母亲的人,生命是不会具有真正的力量的。邓纳姆竭力在儿子的人生中补上了黑人那一课:下班回来的她会带回美国民权运动的书籍,或黑人歌手玛哈丽亚·杰克逊的磁带,或马丁·路德·金的讲稿……她要让奥巴马耳濡目染。

自打两岁以后,奥巴马很少见到生父,是母亲鼓励他追寻自己黑人血统的根,从而完成了父系力量的延续。即使她在阅读奥巴马的回忆录草稿时,邓纳姆对儿子刻画她的部分只字不评,却急于解释或维护奥巴马父亲的一些缺点,她一直在维持着一个“英雄”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出于教育方面的考虑,在奥巴马10岁那年,他的母亲决定把他从印尼送回夏威夷外祖父母身边,入读当地一间在美国都堪称一流的学校。那一年,老奥巴马到夏威夷探视儿子,在岛上和儿子一起待了一个多月。在临走之前,父亲被邀请到小奥巴马的班里来为孩子们讲非洲的故事,演讲结束时,所有人都充满了感动和欣喜,把最热烈的掌声给了他父亲,给了他们心中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中,奥巴马心目中的虚幻的父亲形象实实在在地得以定型。两周后,老奥巴马离开了夏威夷。不过这次短暂而珍贵的夏威夷之行不仅弥补了奥巴马心中缺失的父爱和家庭温暖,也赋予了这个黑人少年也许会受用终生的人生财富——对于自己种族和身份的认同与感知。奥巴马终于能够毫不犹豫地说出:我是一个黑人!

1982年,老奥巴马在肯尼亚死于车祸,死后就埋在村内。得知父亲死讯的那个晚上,奥巴马做了一个有关父亲的梦,梦中他们相见时,俩人热烈拥抱,奥巴马开始抽泣,父亲对他说:“我经常想告诉你我有多爱你。”醒来后,奥巴马发现自己还在流泪。

很多的研究表明,孩子其实是父母亲的一面镜子。在很多优秀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优秀的爸爸或妈妈,甚至爸爸妈妈都同样是非常优秀的;同样,在一些问题孩子的背后,至少有一个问题家长,甚至两个人之间都存在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