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开学演讲范例6篇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范文1

关键词:奥巴马,演讲词,修辞,合作礼貌原则

一、引言

二百多年来,从乔治·华盛顿到巴洛克·奥巴马,总统们通过就职演说表达其美好希望和英雄梦想,展示其雄才大略和施政纲领。因此,很多的就职演说词不仅仅是总统个人忠诚与热情、风度与智慧的生动写照,更是美国民族社会与历史、经济与文化的壮丽画卷,值得鉴赏和学习。巴洛克·奥巴马就任之际正逢全国性的金融危机,其就职演说不可避免的也会起到表达这位新晋总统的政治思想和增加公众对于政府的信心的作用。本文将从修辞手段的运用,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就这篇就职演说词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

二、修辞的运用

特色总统就职演说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宣传本届政府的主要政策以唤起民众的热情,使民众认可新政府并加以支持。各类修辞手段的运用将会使得演说更加生动和具有说服力,以达到上述目的。

1、排比修辞

排比的运用排比(Parallelism)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讲美国总统就职典礼于大选翌年1月12日正午举行,宣誓完毕后,总统发表就职演讲,向国内外公开发表,宣布自己往后四年的施政纲领,说服公众接受支持自己的观点。总的来说,奥巴马的就职演讲是客观、乐观和实用的,把先人品质、个人理想和公民的希望融入演讲。在其演说词中,奥巴马多次运用这种修辞方式,起到了吸引听众和加强效果的作用。在文中可以找到多处例句

It’s the answer told by lines that stretched around schools and churches in numbers this nation has never seen…

It’s the answer spoken by young and old, rich and poor, Democrat and Republican, black, white, Hispanic, Asian, Native American, gay, straight, disabled and not disabled…

It’s the answer that led those who’ve been told for so long by so many to be cynical and fearful and doubtful …

2. 对照修辞

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中成功地使用了对照这一修辞方法,巧妙地运用了诸多关联词语如“ rather”,” but”, “ instead ”, “ not whether. . . but whether. . . ”, “ not. . .but. . . ”等,有时不用关联词语。例(4) : In reaffirming the greatness of our nation, we understand that greatness is never a given. It must be earned. Our journey has never been one of shortcuts or settling for less. It has not been the path for the faint - hearted———for those who p refer leisure over work, or seek only the pleasures of riches and fame. Rather, it has been the risk - takers, the doers, the makers of things———some celebrated but more often men and women obscure in their labor, who have carried us up the long, rugged path towards prosperity and freedom.在这一段落中,奥巴马在重申美国是个伟大的国家的同时,指出伟大不是天赐的,而是需要努力赢得的,用“that greatness is never a given”与“It must be earned”对照,目的是强调后者。接着,两个否定句“Our journey has never been. . . ”和“Our journey has never been. . . ”又与后面的肯定句“Rather, it has been the risk -

takers, the doers, the makers of things. . . ”形成对照, 使用了关联词语“Rather”来引起听众的注意,说明美国能走到今天并不容易,突出强调了广大美国民众的默默奉献对国家繁荣和自由的重要意义。这样,通过前后事物鲜明的对照,成功地激发了听众的思想感情,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为达到演讲目的,奥巴马运用恰当的语用手段,遵循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需要考虑话语的得体性,即礼貌问题。演讲是一种通过有效的言语手段说服他人的艺术,也是语言活动的一部分,属于一种特殊交际。2008年11月,生长在平民家庭的巴拉克·奥巴马以压倒性票数当选美国第44届总统。他胜选的原因很多,但他颇具词锋的口才吸引了众多的选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奥巴马的演讲用词浅显,行文流畅。他最重要的几篇演说都是气势磅礴,节奏分明,言简意赅,既有林肯式的深邃和思辨,也有马丁·路德·金的激情和抑扬顿挫,不仅能感染打动眼前的听众,事后也经得起推敲细读,反复品味。二、礼貌原则的提出和内容礼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有道德意义的一种常见现象,反映了人们为维护和睦的人际关系所做出的努力。礼貌现象逐渐成为语用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由美国哲学家Grice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它是会话活动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在奥巴马的演讲词中。Leech 提出的这一原则,在奥巴马的演讲词中得以充分体现。

四、小结

全球演讲之父揭秘奥巴马竞选之道 征服听众走向成功“比起希拉里和麦凯恩,奥巴马显然缺乏经验和背景。那么,他凭什么就当上了美国总统?”昨日,有着“全球演讲之父”称号的史蒂文·E·卢卡斯教授在华中科大称,奥巴马成功当选总统,重要的一点是他过人的公众演讲技术。奥巴马在新罕什尔州的演讲中,第一次提到了他的竞选口号“Yes,We can”。事实上,在演讲的开始,他并未获得很高的支持率,然而在最后3分钟里,他不断重复着这个充满感染力的口号,给在场大部分观众带来了希望,并激发了大家一起回应口号,此时观众成了他演讲的一部分。奥巴马成功当选,他在演讲中再此提及“Yes, We can”,他甚至升华了主题——改变,“我们不能再往回走,不能重复历史,我们要继续走下去,我们要改变现状,开拓新的未来!”各种修辞的运用以及合作礼貌原则的展现,是奥巴马演讲的独特风采。

参考文献:

1. 孟颖;;演讲词的修辞原则及其要素[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张学玲;;奥巴马获胜演讲词的巧妙之处[J];考试周刊;2008年53期

3. 郑殿臣;;奥巴马就职演说的语用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范文2

总统写作团队核心

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弗兰克尔看上去不止29岁,他习惯戴一副圆框眼镜,大多数场合喜欢穿正装,讲话十分温柔。

弗兰克尔的家庭与华盛顿政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的父亲曾在联合国位于华盛顿的机构办事,目前仍从事着为联合国各办事机构提供咨询的工作。而他的祖父斯坦利・弗兰克尔也曾为许多总统候选人写过演讲稿,包括前总统候选人艾德莱・史蒂文森、罗伯特・F・肯尼迪、乔治・麦戈文等,但这三个人都没有能够成功当选。

当年轻的弗兰克尔在2004年帮助参议员约翰・克里竞选总统失败后,遭到了家庭成员善意的揶揄。“他们都开我的玩笑,说我继承了为失败的人工作的家庭传统。”弗兰克尔回忆说。

在为克里竞选时,弗兰克尔遇见了法夫罗,这对于年轻的弗兰克尔来说是重大的转折点。当2007年初,奥巴马开始竞选总统,法夫罗被任命为首席演讲稿撰写人,他随后聘请的第一助手就是弗兰克尔。

从2007年奥巴马参加总统选举时开始,弗兰克尔就与乔恩・法夫罗、本・罗兹一起为奥巴马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写各种演讲稿。在奥巴马赢得总统选举时,许多人认为,才华横溢的弗兰克尔等人所撰写的演讲稿,为奥巴马赢得了许多选民的支持,是奥巴马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成功当选美国第56届总统,弗兰克尔由此打破了并不光彩的家族传统。在成为总统之后,奥巴马又聘用了许多演讲稿撰写人,但弗兰克尔、法夫罗和罗兹三人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威胁,反而成为了奥巴马写作团队的核心小组。

“肯尼迪兄弟的灵媒”

弗兰克尔家族曾有过一段痛心疾首的历史,他的外祖父和外祖母都是大屠杀的幸存者,外祖父曾被关押在德国达豪集中营,外祖母曾为了躲避纳粹藏身在森林多年。“我的外祖母在森林里生活了好多年,全靠好心的陌生人帮助,给她吃的。”弗兰克尔说。

这样的家族历史,无形中影响了弗兰克尔的思考和写作方式。他从这些亲人的经历中学到,“一部分事情是对的,一部分是错的,一个人的义务就是坚持做正确的事。”

弗兰克尔与其他四名一起分享白宫旁的一间办公室。他的工作间里满是旧报纸、杂志和演讲稿草稿。除此之外,弗兰克尔的桌上长期放着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半身像――弗兰克尔被其他称为“肯尼迪总统名言名句的活词典”,他总是能给写作团队提供各种肯尼迪的名言用于撰写演讲稿。对此,罗兹的评语是:“他是肯尼迪兄弟的灵媒!”

弗兰克尔写作的速度不快,那不是他喜欢的方式。正常情况下,弗兰克尔每周要写一到两份演讲稿,一般都是关于日常的政策。但显然白宫对他的兴趣和特点十分了解,并据此分配写作任务。阿克塞尔罗德介绍说,当奥巴马需要有关竞选的演讲稿时,弗兰克尔并不是第一选择,但当总统的演讲稿中需要引用历史典故或要带着充分的道德感情成分时,弗兰克尔就是不二人选。

弗兰克尔写演讲稿还有一个习惯,动笔之前往往会咨询牧师和学者,因此他写的演讲稿中经常会引用《圣经》中的词句。奥巴马去年5月参加殉职警察葬礼时的演讲,结束语就来自《圣经》箴言篇――“恶人虽无人追赶也逃跑,义人却胆壮像狮子”。

首席演讲撰稿人

一个周末的下午,奥巴马的首席演讲撰稿人法夫罗坐在与白宫隔街相望的咖啡馆里,品着香浓的咖啡,慢悠悠地说:“假如有一天,我离开了华盛顿,最怀念的还是这里的朋友。”谈起奥巴马,他流露出一种崇敬的神色。法夫罗说:“就是因为奥巴马,我留在了政治这一行。除了奥巴马,我也不会再为别的政治家写讲稿了。”

1981年6月,法夫罗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高中时,他去华盛顿参加了一次学生代表会议,第一次走进了国家的政治心脏,也第一次捕捉到内心的梦想:“我爱华盛顿!我要来这里,因为这里集中着最高的权力!”几年后,他从圣十字学院毕业,进入总统候选人克里的竞选团队,负责写讲稿。2004年总统大选,克里败走麦城,法夫罗也十分沮丧。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站到了正在寻找竞选演讲撰稿人的奥巴马面前。

法夫罗至今忘不了和奥巴马初次会面的场景。奥巴马坐在他对面,直截了当地问:“是什么促使你选择了政治?”“你的写作理念是什么?”法夫罗简短地叙述了自己的华盛顿之梦,然后说:“优秀的撰稿人,能够通过文字让那些不关心政治的人明白:我们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他们在一起。我能做到这一点,请给我一个机会!”奥巴马脸上露出了微笑。

2009年,奥巴马走进了白宫,法夫罗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年轻的白宫撰稿组主任。比他年轻的是前总统卡特的撰稿人法罗斯,后者出生于1949年8月2日,初当白宫撰稿人时比法夫罗还小两个月。有时候,法夫罗外出遇到女生,告诉她们自己是奥巴马的撰稿人,姑娘们都不信。法夫罗不得不赌咒发誓说:“假如我要吹牛,吗不说自己是个更大的官呢?”

对法夫罗来说,奥巴马是伯乐,也是严师。奥巴马本人的语言驾驭水平很高,要想让他放心地把演讲稿交给另一个人打理很不容易。而法夫罗是唯一一个被奥巴马称为能“用他笔写我心”的人。法夫罗建议奥巴马要对演讲稿动大手术,尤其要注重抑扬顿挫的效果。经法夫罗的指点,奥巴马的演说果然更加精彩。从此,奥巴马把法夫罗当成了笔杆子。

为了琢磨最有力的语言,法夫罗和奥巴马经常对面而坐,一个说一个记,反复推敲。法夫罗称此为“切磋武功”。最忙的时候,法夫罗从早上5时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3时,他自己都说:“巨大的责任感都快要把我压垮了!”任务一来,他就把大伙叫到一个小会议室,关起门来从早到晚地讨论,肚子饿了就叫外卖,完全是一副大学生的风格。有一次,为了写讲稿,他做了几周的调查,咨询了历史学家和其他撰稿人,和奥巴马当面磋商了四五次,然后提着电脑,钻进华盛顿一家星巴克咖啡馆,灌了一肚子咖啡后才写出了演讲稿,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句话就是:“是的,我们能!”

勤奋而忙碌的小字辈

每天下午2时左右,所有的白宫撰稿人都要和奥巴马的高级顾问戴维・阿克塞尔罗德碰头,谈工作进展。每到这个时候,白宫办公区就会出现一幅奇特的景象,在阿克塞尔罗德的办公室外面,以20多岁毛头小伙子为主的白宫撰稿人排着队等候召见。有一次,奥巴马路过这里,忍不住拿撰稿人开玩笑说:“哟,你们是在等着见校长吗?”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范文3

奥巴马的中东之行,无疑是一次极其抢人眼球的旅行。自夸年1月20日发表总统就职演说起,奥巴马就向伊斯兰世界表示,他将“寻求一条新的前进道路”。4月6日在土耳其国会演讲时,奥巴马再次表示,美国将与伊斯兰世界建立新型关系。6月4日在开罗大学演讲时,面对2500多名听众,奥巴马坦率承认,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处于关系紧张状态,并提出了如何化解伊斯兰与西方矛盾的多种想法。奥巴马三次重要演讲,一次比一次深入和具体,使我们逐渐了解了奥巴马看待伊斯兰世界的立场和观点。如果将他与上届总统布什做一对比,将更有助于看清奥巴马试图改善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几个新观念。

“两个基础”

所谓“两个基础”就是奥巴马提出的指导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正常化发展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个基础是“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它是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就明确提出的,现已变成奥巴马政府的常用口号。第二个基础是“美国与伊斯兰并不排斥,也不必争斗”,这是奥巴马在开罗演讲中提出的。这两个基础是奥巴马政府在认真总结布什政府八年执政失误后提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自2001年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推行强硬的反恐战略,伊斯兰世界成为美国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重灾区。美国先后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引发了伊斯兰国家的强烈反感,使伊斯兰与西方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助长了“文明冲突论”的流行。许多伊斯兰国家民众认为美国是在与伊斯兰世界为敌,也有一些美国人误认为美国是在与伊斯兰作战。对于伊斯兰世界滋生的浓厚反美主义情绪,布什政府显然意识到了,也做出了一定努力。比如,布什本人于2007年6月27日亲赴华盛顿伊斯兰中心发表演讲,表示愿意在美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增进相互理解与合作”。2008年2月27日,布什专门任命了美国驻伊斯兰会议组织特使,负责听取伊斯兰世界对美国的意见。由于多种原因,布什政府的努力没有收到明显成效。

奥巴马是打着“变革”旗号上台的,深知他的政府必须在重大问题上与布什政府分道扬镳。奥巴马的切入点首先落在宗教问题上,他在土耳其国会演讲时称:“美国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与伊斯兰作战。”奥巴马这样说,是因为美国国内有700万人信奉伊斯兰教,他认定“伊斯兰是美国的一部分”。奥巴马还说:“作为美国总统,我有责任同任何地方出现的涉及伊斯兰的陈词滥调做斗争。”奥巴马的表态赢得了伊斯兰世界的热烈欢迎,他的家庭出身和混血面孔提供了有力帮助。他说他的父亲是伊斯兰教信徒,他本人是基督徒,不同宗教之间可以实现和平共处。奥巴马从《古兰经》、《塔木德》和《圣经》中引经据典,证明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都提倡和平,正如《圣经・马太福音》所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奥巴马还认为所有的核心都有一条共同的准则,那就是《圣经一路加福音》所说的:“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选举不等于民主”

所谓“选举不等于民主”是奥巴马在开罗演讲中就民主问题发表的一个重要见解,当场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欢呼。他说:“人民的政府为所有掌权者制定单一的标准:你必须通过一致而不是高压维持权力;你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用宽容和妥协精神参与;你必须将人民的利益和政治进程的合法行动置于党派之上。没有这些要素,选举本身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民主。”奥巴马这段话实际上批评了布什政府过去数年来在中东民主实践中的错误做法。

2003年11月6日,布什总统在全国民主基金会发表演说,批驳了伊斯兰世界例外论,坚持认为“伊斯兰――1/5人类的信仰――与民主统治是相容的”。布什在演说中点了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国的名字,号召领导人进行以“选举”为标志的民主改革。他特别呼吁埃及带头,说:“伟大和自豪的埃及曾经为中东和平指明了道路,现在应该为中东民主指明道路。”这无异于对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不点名的批评。2004年6月,八国集团峰会通过了“大中东和北非伙伴计划”,强调大中东地区应该进行大范围的民主改革,遭到了埃及、沙特等国的拒绝和抵制。穆巴拉克因压制国内反对派遭到了美国的公开批评,导致两国关系一度较为紧张。近年来穆巴拉克一直拒绝访美,沙特国王阿卜杜拉自2005年登基后也一直不曾访美。另外,布什政府坚持在巴勒斯坦举行自由选举,结果导致哈马斯在2006年上台执政。这无疑是对布什激进民主化战略的辛辣讽刺。

奥巴马上台后立即明确了“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将其作为美国改善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首要基础。根据这个基础,奥巴马于6月3日访问沙特,作为他此次中东之行的第一站。他强调指出,沙特是美国的第15大贸易伙伴,两国之间拥有巨大的“共同利益”。2008年美国与沙特进出口贸易额高达673亿美元,从沙特进口了价值548亿美元的原油,同时向沙特出口了价值125亿美元的商品。奥巴马出访沙特的另一个原因,是基于“相互尊重”的考虑。他说沙特是伊斯兰教的摇篮,对伊斯兰世界的尊重应该首先从沙特开始。

除了访问沙特这个战略盟友以外,奥巴马选择在另一个战略盟友埃及发表演讲,也是精心策划的结果,埃及在阿拉伯国家、伊斯兰世界和非洲大陆都拥有重大影响力,在地区国际问题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开罗向伊斯兰世界发出“和解”的呼吁,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奥巴马的现场听众包括爱资哈尔大学的许多著名伊斯兰学者和教法学家,他们正是奥巴马试图“和解”的对象。在演讲中,奥巴马明确宣布:“没有任何政治体制能够或应该由一个国家强加给另一个国家。”这意味着,奥巴马政府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要求,将在一定场合和一定程度上放弃或者淡化“人权高于”的外交理念。

奥巴马政府的务实态度将会促进同伊斯兰世界关系的改善或者缓和。这其中自然包括伊朗。奥巴马在开罗公开承认伊朗拥有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权利,只要伊朗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规定的职责。他同时向伊朗领导人表示,美国愿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无条件地与伊朗商讨彼此之间的诸多问题。奥巴马这一姿态与布什政府的立场大相径庭,布什一直拒绝与伊朗直接接触和对话,坚持对伊朗实施封锁和制裁。

“相互合法存在权”

所谓“相互合法存在权”是奥巴马在开罗演讲中着重强调的一个观点,他说:“以色列人必须承认,正如以色列合法存在的权利不能被否认一样,巴勒斯坦合法存在的权利也不能被否认。”自1978年埃及一以色列和谈开始,以色列都坚持要求阿拉伯方面把“承认以色列的合法存在”作为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历届美国政府也大多站在以色列的立场上。在2007年11月的安纳波利斯中东和平大会上,布什政府与巴以双方确定了“两国方案”:即巴以冲突的最终解决办法只能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各自和平与安全地生活在比邻而居的两个国家内。以色列国的合法存在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巴勒斯坦国由于尚未建成而引起争议。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范文4

奥巴马请了三位网络红人进宫,一位19岁教人布置派对的美少女、一位恶趣味绿唇婶和一位社会问题的个人脱口秀男主播,他们都是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红的。

这是总统为他的新专辑――国情咨文的一轮造势。

作为把新媒体玩得最转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各种网络社交手段和民众交流早已不稀奇。今年则体现“人多力量大”,第一次直接叫网络红人们来站台,此举目的被普遍认为是“想赢得年轻选民的心”。

19岁的贝瑟尼・莫塔是美国青少年最爱的典型“网红”。年轻的优势之一就是“肤浅”得理直气壮,她的YouTube页面从来都“不谈国事,只聊装扮”。

“如何DIY一个派对”,“开学日的5种美丽发型”,“2014年度爱用品”……美发、彩妆、服装搭配和派对,莫塔凭借这些元素为自己在YouTube上赢得了八百多万粉丝。

这八百多万粉丝恐怕连美国总统是不是奥巴马都不太清楚。

不过奥巴马的策略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主动跟上他们的步伐。

如果说莫塔的走红是切中了青少年们的爱好,那另一位号称“YouTube女王”的格罗泽尔・格林则体现了网民的“恶趣味”。

1962年出生的非洲裔网红格罗泽尔比奥巴马只小一岁,她以“绿色嘴唇”为个人标志,网名中的格林也是取自英语的“绿色”一词。但她的视频风格决定了不会有太多年长观众,比如挑战吃辣椒,吃肉桂粉,表演炸火鸡,和网友做无厘头的问答互动,假装被绑在树上再逃脱。

3位进入白宫的网络红人中,最正常的算是34岁的汉克・格林(人家是真的姓格林)。作为一名音乐人,他和哥哥一起经营着名为“播客兄弟”的YouTube页面,内容包罗万象,有时是时政历史,有时是“最老的歌是哪首”,大概类似于中国的高晓松。

这三位网络红人的粉丝数加起来将近1500万,其中大部分都是奥巴马的目标群:年轻选民。

熟练运用新媒体除了能在竞选时更好地为自己拉票,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展现自己跟得上潮流,这意味着心理上的年轻和对周围环境保持永恒的好奇心,年轻人喜欢这样的领导人。这也是一使用网络用语老百姓就津津乐道的原因,容易觉得领导人也是自己人。

在和网络红人会面两天前的国情咨文演讲上,“跛脚鸭总统”奥巴马表示“形势一片大好”时,共和党人坚持不鼓掌,而当他提到自己已经完成所有选举,不再有政治负担,共和党人甚至哄堂大笑,但总统不甘示弱地“反戈一击”:“因为两次选举我都赢了。”

为了吸引那些几乎不看电视的年轻人,“新媒体达人”奥巴马在发表国情咨文报告之前,就开始创作一系列相关文字、图片、视频、多媒体产品,在Twitter、 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上传播。同时,白宫网站还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数据,详解总统的演讲要点。

这种方式获得了成功:白宫表示,奥巴马的国情咨文演讲在Facebook上吸引了大约150万次点击,在演讲的一小时内,Twitter上就发出了260万条讨论国情咨文的推文。但全文都不如金句“我两次竞选都赢了”,这句话为奥巴马带来了44000条讨论。

据澎湃新闻援引Vocativ网站消息,奥巴马演讲所用词汇相当于美国14岁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这就像任何一个普通家庭都会发生的事,中年父亲努力学习流行语,试图和叛逆期的孩子成为朋友。奥巴马的小女儿今年正好14岁。

1月22日,三位网络红人走进了白宫。 “绿唇女”格罗泽尔保持一贯的无厘头作风,离采访日还有几天时就上传了视频,主要内容是“当我妈得知我要去采访奥巴马了有多开心”,母女俩在画面中又叫又跳。格罗泽尔的兴奋不全是节目效果需要,非裔美国人对奥巴马一直抱有好感,她曾表示自己很喜欢奥巴马,“因为他黑,他黑,他黑!”

受到邀请后,三位红人就开始在YouTube大肆宣传并征集问题。尽管白宫负责人表示,问题可以百无禁忌,可毕竟是见总统,彩排还是必要的。

彩排时,格罗泽尔和汉克・格林都了视频记录自己的“白宫之路”。视频中,格罗泽尔激动得一直扮鬼脸搞怪,格林则不停惊呼:“难以置信我在白宫!”白宫则派出一名非洲裔工作人员扮演奥巴马模拟现场。三位“网红”依次入场,握手,就座,对着镜头微笑,熟悉流程。

1月22日采访开始前,谷歌新闻实验室总监先向奥巴马介绍了国情咨文演讲期间搜索量最大的几个问题,和中国一样,美国人民最感兴趣的5个问题之一是:总统的工资是多少?

采访开始后,奥巴马先“卖可怜”。在格林对他的邀请表示感谢,因为“白宫是你家”时,总统表示这是人民的财产,“我只是租用,而且只剩两年租期了,但愿能拿回押金。”但作为三位“网红”中最正常的一位,格林进入正题后的问题并不让奥巴马轻松,国情咨文的政策是否真的可行,无人机是否被滥用,朝鲜制裁等问题似乎让奥巴马又经历了一场小型“答记者问”,但身经百战、哪个国家都去过的奥巴马对答如流,倒是格林不时结巴,显得很紧张。

在几个沉重问题后,采访尾声出现了和谐一幕:格林拿出一张自己手持药店发票的照片,希望奥巴马签名。“我有慢性病,每月要花费1100美元买药。在有保险之前我是负担不起的,而现在我每月只需要付5美元就行”,奥巴马欣然接受了这个医改活广告,在签名的同时再次宣传医保的重要性。

接下来两位红人的采访“画风”就发生了变化,格罗泽尔在提了关于网络安全、种族歧视等问题后,为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准备了一只自己的标志“口绿”。拿出绿唇膏时,格罗泽尔口误将“first lady”说成“first wife”,米歇尔瞬间“现任变前妻”。奥巴马开玩笑:“你好像知道了什么我不知道的事?”这个前妻的口误也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调侃。

轮到19岁的美少女时,青少年的特点一览无遗。她提出了“快问快答”环节,包括奥巴马爱看的电视节目、小时候的梦想,以及“脑洞大开”的问题:你最想拥有哪种超能力?

奥巴马为了融入年轻人所做的努力简直“可歌可泣”,但依然暴露了中年人的无趣,他选择了“会飞”。随即又承认:“米歇尔觉得这个超能力很无聊”。

采访以莫塔提议四人一起自拍(而不是别人帮忙合影)结束。

总统的付出没有白费。这段40多分钟的采访视频上传不到一天就得到了近百万点击量,而国情咨文当天YouTube几个直播频道加起来的点击量也只有40多万。

用户黏度仍然是个问题,这些关注偶像的粉丝们变成奥巴马脑残粉的概率还是很低的:总统亲自做公关,总统亲自请网红。千万青年路转粉,并无一个是脑残。

美少女莫塔的YouTube页面上异常安静,除了往常的视频外完全没有奥巴马的影子。青少年们依然混不吝,总统固然是个人物,但到底还是个大叔,要在我的主页上占据一席之地,何德何能。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范文5

我知道,对你们当中的许多人而言,今天是开学日,你们中有一些人刚入学或刚升学,这是上新学校的第一天,所以,假如你们感到有点儿紧张,那也很正常。我想那些毕业班的同学此时此刻自我感觉一定非常好――(欢呼)――因为再有一年他们就功德圆满、修成正果了。不过,我想,不管是哪个年级的,也许有的同学希望现在还是在过暑假,今天早晨可以在床上再赖一小会儿。

我知道这种感觉。我小时候曾移居海外,在印度尼西亚住过几年。妈妈没钱送我上美国孩子念书的学校。但她相信,接受美国教育对我至关重要。于是她决定星期一至五自己给我补课。但她又得去打工,所以只能每天凌晨 4:30 开始教我。

当然,我也不喜欢那么早就爬起来,有好多次,我竟在餐桌上睡着了。我一撅起嘴来嘟囔,妈妈就会赏我一个脸子,说:奥巴马败类一个。

本来只是抱着看帅哥的心情去的,结果还是体验到不少有趣的事。

在stadium外面有几个反abortion的,我想美国还真民-主,哪有总统哪就有抗-议。不过到后来我才反应过来,密歇根民众对奥巴马是非常温和的了,这只有寥寥几个反abortion的而已。

之前以为密歇根公立学校中的好学校,所以总统来这偏远小镇演讲也没有什么太奇怪的。大屏幕放了前几届毕业典礼来演讲的人,九几年的时候克林顿也来过——克林顿出现的时候,观众席上又是欢呼——但是布什没有来。后来听到校长讲奥巴马胜出的时候密大学生有多兴奋,我才反应过来,原来密歇根是个民-主党必胜的选区。看看底特律那破样子吧,必然是民-主党的铁杆支持者埃

当说到healthcare的时候,我身处家属区,周围的人巨激动,真的是雷鸣般的掌声还有尖叫。这还是让我蛮吃惊的,因为之前看新闻,全是对healthcare的争论、质疑,没想到穷人的反响这么热烈。还有奥巴马说到华尔街需要regulation时,我旁边几个人又非常赞同的尖叫。之前觉得Ann Arbor黑人挺少的,结果今天出现了好多黑人,一片一片的,奥巴马演讲完后,一群黑人大叫Obama we love you. 可以理解,奥巴马在密歇根搞了个项目,解决了6万人的就业。

学生代表演讲的时候拿change说事儿,还是调侃了一下奥巴马,说他的change遇到了resistence。这民-主的细节又让我感叹了一下,国内怎么可能这样。然后奥巴马的演讲就是围绕着民-主,虽然本质上就是一政客的煽动性言论,但是其演讲内容也确实逻辑严密,结构紧凑,慷慨激昂,哎。。政治家啊,就是这么鼓动民众的~呵呵,但无疑是精彩的演讲。

最后奥巴马说We are free to speak our mind and worship as we please. We are free to choose our leaders, and criticize them if they let us down.下面的美国人非常骄傲的鼓掌,虽然我觉得其中很多人不见得明白真正的民-主,虽然很多美国人也挺傻的,挺容易被忽悠的,但是我要是美国人,我什么也不懂,我也会很自豪,我在最富有的国家,最自由的国度,我怎么可能没有强烈的优越感。

奥巴马的开学演讲范文6

嘱托美国人“保持团结”

奥巴马的八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八年。在此期间,美国和世界都经历了战后少有的动荡和不安,奥巴马本人的总统生涯既是其产物,也是其直接塑造者,他的各项决策及其背后所秉持的价值观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与八年前激情澎湃的就职演说相比,奥巴马的告别演说显得平和了许多,可以说是“语重心长”。除了回顾和肯定自己的政绩外,演说重点敦促国人坚守信仰,维护美国民主自由价值观,捍卫公平、正义和包容。

奥巴马提到三个威胁美国社会团结的方面:一是收入和机会不平等造成的社会分裂,二是种族不平等问题,三是社会孤立隔绝造成交流对话的欠缺。秉承他一贯的理想主义风格,奥巴马呼吁美国民众谨记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在1796年去职演说中留下的教导――维护自由民主是一个痛苦过程,需要抵抗任何让自己屈服的企图,成为励精图治的守护者,把制造分裂、割裂共同体纽带的任何企图扼杀在襁褓中。

奥巴马接下来发出的告诫应该说是话有所指。他在告别演说中提醒人们留心“失控的政治对话”造成的威胁,指出这种威胁可以将品质优秀的人排斥在公共服务体系之外,把持不同意见者视为不怀好意,也可以认定一部分美国人比其他美国人更具备自称美国人的资格,还会导致人们认定整个系统的腐败是“不可避免的”故而轻易责怪被选举出来的领导人却不愿自我反省。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奥巴马这位在美国历史上可能是仅次于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总统将要把权力移交给一个可以说是最功利、最缺乏道德自律、被媒体指责“正在分裂美国”的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将要把权力移交给一个多年来不遗余力用“出生证阴谋论”来诋毁他、用种族歧视作为竞选煽动工具的人。人们无法想象下一任总统就职演说的内容,更无法想象他的离职演说将会是个什么样子,但可以想象到的是,奥巴马很多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历史遗产”将在新总统就任伊始就被废除而灰飞烟灭。

奥巴马在演讲中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表现出过多的沉重和忧虑。维护自由民主和美国社会共识的方案,是W巴马演说中一贯强调的。他希望美国民众“做一个行动者,而不仅仅是批判者”。他劝告美国民众“你的参与不应仅限于选举……如果已经厌倦了同互联网上的陌生人争吵,那就去和现实中的人交谈”。演讲结束时,奥巴马再一次喊出他八年前那句可以说是永载美国史册的竞选口号:“是的,我们能行!”(YES,WE CAN!)同时又加上一句:“是的,我们做到了!”(YES,WE DID!)

“梦想家”的失落

在很多人眼中,奥巴马是个梦想家。八年后,“梦想家”奥巴马让无数当年的拥护者失望,让一直反对他的人斥为“虚伪矫情”。奥巴马的内外政策是他理想主义的充分写照。他试图扭转被前任小布什通过发动错误战争破坏的美国国际形象,同时在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对话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与古巴复交、国内新能源替代、保护婚姻和性别平等、强制实施全民医保等问题上不遗余力地推进理想主义价值观,有关举措使他在左右两派当中都背上骂名。

上述很多议题牵涉利益和价值冲突,而奥巴马的理想主义“情怀”与他的性格特点把他置于一个极其尴尬的处境当中。一方面,宏大的理想和乐观主义情绪驱使他选择采取跨党派的方式,试图在推行诸多敏感政策前与反对者达成共识――这在他的第一任期内表现尤甚。另一方面,他不具备一名政治家所应有的圆滑技巧来赢得各方认同。批评他的人指出,与其说奥巴马是个总统,不如说他更像个高高在上的教授或牧师;他刻意与人保持距离,乐于围绕事情的善恶真伪进行辩论而不愿利用私交来达成妥协。

美国政界有个说法:“一个好的政治家不一定是个好人;一个好人不一定是个好的政治家”。比尔・克林顿就被视为美国政治家的“黄金标准”――即使是痛恨他道德败坏的很多共和党人,也承认他的政治手腕之老练,佩服他能在恶劣政治环境中取得各方认可而顺利推进他的政治纲领。而从人品来讲,奥巴马和他的夫人米歇尔几乎可以说是代表了美国社会“最好的一面”――行为检点,高度自律,言行得体,性格宽容,健康乐观。他们俩居住的白宫成为“历史上最亲民的白宫”,奥巴马政府是美国历史上无可争议的“最干净”“近零丑闻”政府。但他的政策却推进得异常艰难,常常左右不讨好,无力扭转美国“政治极化”不断加深的趋势,以至于在第二任期不得不大量使用总统行政命令来绕过国会阻挠强行推进某些政策,被斥为“”“挑战法治”,而法治又恰恰是他极为重视的价值。

历史会记住奥巴马

这样的评价尽管不无道理,实际上忽视了两个重要问题。

首先,忽视了大环境对他的制约。奥巴马的八年是战后美国社会环境最艰难的八年,内外交困,国际形象和国内政治经济陷于前所未有的危机,经济不平等达到历史巅峰。尽管奥巴马上台时雄心勃勃希望成为“左派里根”,但历史进程并不依个人理想而改变。奥巴马接手的美国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这些挑战既有全球范围内的结构性因素,也来自美国自身长久以来的积弊,同时还有帝国衰落时不可避免的焦躁不安。一定程度上讲,奥巴马过去八年在很多决策上的举棋不定和模棱两可,是美国社会自我矛盾心态的写照。

其次,很多研究指出,奥巴马任期内对竞选承诺的落实率远超以前的大部分总统。他的很多政策和法令可被称作“静悄悄的革命”,具有深远影响。即使是他的一些引起争议的政策和法令,其潜在影响力实际上也是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展开,例如他的医疗法案实际上还内含着一项帮助学生在贷款方面摆脱银行欺诈的改革,此问题已困扰美国社会多年。奥巴马常被诟病为“华尔街的傀儡”,但他设立的保护消费者权益局极大限制了金融业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他的很多政策改变的不仅是政府和企业行为,也带来社会观念的改变,比如清洁能源、环保、司法改革、性别平等、教育改革、新技术革新等。

上一篇观察蜗牛

下一篇形容人多的词